请问什么是瓷片,瓷片和瓷砖有区别吗?
瓷砖大家都不陌生,运用越来越广泛,功能也越来越多,那么瓷片和瓷砖有什么区别呢?今天给大家分析一下:区别一:概念区分 瓷片指的是片,一般用来装饰墙面。但是瓷片是不与墙面直接接触的,而是与墙面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瓷砖虽然也可以装饰墙面,但是瓷砖是整块的砖,不是片,粘贴之后是与墙面完全贴在一起的,中间用水泥沙子固定。 区别二:厚度区分 瓷砖和瓷片虽然都有一个瓷字,但是厚度存在很大差距,瓷片的厚度比较薄,分量轻。但是瓷砖比较厚,分量比较重。这一点也决定了两者的不同用途和不同的粘贴方法。如果瓷砖用瓷片的方法粘贴,就会造成瓷砖的坠落。如果瓷片会瓷砖的方式粘贴,就显示不出好的装饰效果。 区别三:防滑区分 一般的瓷砖是用来铺地板的,所以必须具备一定的防滑功能,而且防滑效果越高越高,但是瓷片正好相反,瓷片是用来装饰的,因此越光滑越好,如果光面不光滑,就说明质量不好。 区别四:归类不同 瓷片是属于瓷器,属于陶瓷,跟家中的花瓶或者盘子等材质是一样的,因此归类为瓷。但是瓷砖属于地板,属于砖,是烧制而成,二者的制作工艺有很大差别,使用的材料也不同,属于不同的门类。 总体来说,瓷片和瓷砖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因此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认清。我说得够清楚了吗?都明白了吧,很高兴为你解答,真心希望能够帮到你哦,请给个赞哈!
玩瓷片的人少,以我个人了解,玩瓷片的还是北京多,因为经历的王朝历史长,出土的瓷片也多,能形成有规模的市场,这样谁想找什么标本都能找的到,也愿意去!绍兴能玩这个的人应该不多,这个东西收购了,不是一天两天的就能卖出去!靠这行吃饭的都喜欢流动性大的,流动性慢的很少有人玩!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又简称古瓷片,对于古代的陶瓷残片,有些人不屑一顾,完整的瓷器成了碎片,还有什么价值和收藏意义?其实,在瓷片中,隐含着莫大的学问。
特殊古瓷片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珍稀古瓷片往往成为填补科学空白的实证和古瓷窑考古重大发现的先导。因而能够拥有典型的珍贵瓷片,已成为收藏者引以自豪的财富和收藏水平的标志。
瓷片与瓷砖的差异在于,瓷片和瓷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面从三个方面去进行分析:1.瓷片指的是墙面用的表面有次面的薄层贴片,而瓷砖则是指有瓷面的地砖。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厚薄程度不一。
2.瓷片越光滑越好,而瓷砖要求表面有一定的防滑性。最佳的瓷片内部不存在一星半点气泡,否则很容易受冻碎裂,而瓷砖对内部是否存在气泡要求不高。
3.瓷片应当属于通体陶瓷,但不属于砖,而属于片;瓷砖是瓷,是由瓷土烧制而成的。 采用两次烧灼
1、一次烧: 简单说就是粉料压制成型经干燥后印花,经由一次高温烧成(1080——1130℃)
2、二次烧: 就是粉料压制成型经高温(1100——1160℃)烧成后再在素坯上淋釉印花,最后再经一次高温烧制而成。两次烧成较一次烧成,这样烧制出来的瓷片就会花色天然,产品质量好,生产的难度要低一些。
3、抗菌瓷片: 就是将抗菌剂加入到陶瓷釉料中,经施釉和烧成后,在陶瓷釉层中分布,长期存在具有良好持久的抗菌性。
4、印花工艺:现代内墙瓷片的印花方式,通常采用丝网印花和辊筒印花两种。辊筒印花应用激光雕花制板技术,较丝网印花花色愈加天然、真切、细腻,色泽愈加丰富,产品的内在和外在质量都有较大的进步。辊筒印花属于现代较为先进的印花技术,其技术含量高。
5、吸水率是指陶瓷制品中的气孔吸附水分的多少占制品的百分比。
6、单色铺贴: 整个墙面贴的瓷片都为一个色彩的图案。
7、上下色铺贴: 是指用上下分歧的砖铺贴统一墙面,普通淡色砖为上色,贴于腰线砖之上,深色砖为下色,贴于腰线砖之下。
8、地爬壁: 与瓷片配套的小地砖,一般为亚光,具防滑效果。
9、辨别辊筒和丝网最简单的办法:辊筒印花的每一块砖的纹路不完全相同,但方向一致;丝网印花的每一块砖的纹路完全相同。
10、底釉:是施在釉面砖坯上的一层釉料。
11、闪光釉:指具有一定的构成,经由处理(或烧成)后发生的色彩和光泽等外观性质相似于某种金属的釉。
12、生产小规格的瓷片不用太大吨位的压机,是因为大吨位的压机冲压小规格的瓷片会把砖压得太实,在烧成的过程中气体挥发不出来会导致变形,同时还会形成针孔等质量缺陷。13、瓷片反面的粉是制品入窑炉前避免粘贴辊棒而加的氧化铝粉,或者出窑后避免砖块彼此磨擦而涂刷的滑石粉,不影响使用。
——题记
从去年春天开始,石经山的考古工作断断续续已经进行一年多了,最近工地休息,终于有时间和心情来写些文字记录这段经历。
这是一次大山之中的考古发掘,发掘对象是位于石经山山顶的一处古代寺庙遗址。石经山在北京房山云居寺东二里处,海拔450米,因峰峦秀拔,常白云如带,且山上多生芯题草,故而又名白带山、芯题山,俗称小西天。石经山是房山石经刊刻起源之处,也是佛舍利出土之处,以雷音洞为代表的九个藏经洞共藏隋唐时期与明代经板四千余块,山上还保留有珍贵的唐塔遗迹、隋唐碑刻和千年古道。
此次发掘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合作进行,首师大袁广阔老师担任领队;参与发掘的除我之外,还有首师大的几名研究生同学。
考古队的山下基地在水头村的一处农家院里,走过几片树林便能到达石经山脚下,从基地到山顶工地步行约一个小时。实际上去年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住在石经山半山腰的施茶亭,今年春天开工时才搬到了山下。住在山上的时候,自然风光极好,每天都伴着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清晨会被鸟儿的鸣叫声唤醒,夜晚可透过窗子欣赏“明月松间照”。下了雨,云气湿润,山雾缭绕,有如仙境一般,雪后大雪覆山的景色更是美得不像话。记得有段日子,我们为了避开夏季不友好的日晒,早上5:30便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清早走在千年古道上,“举步白云生足下,陟巅红日与头平”,那薄光云雾掩映下的远山也真是美极了。虽然这是一个可以让人日日流连的地方,但就开展工作来说还是略显拥挤,洗漱用水多有不便,而且遇到极端天气就只能被困在上面。今年的基地搬到了山下,自此,除了一日三餐还要自己解决、路上耗时会多一点外,休息和工作的环境都方便了许多。而经过一年多的锻炼,身体也早已适应了每天走路加上下山就要两个小时的强度和节奏。虽然体能消耗很大,但除非当天出了太多的小件需要整理,不然在民工师傅的配合下工地上的工作强度还是适当的。有山有水有Wi-Fi,吃过饭还能到附近的静琬广场转上一转,这样的生活条件和我以往在考古工地的经历相比已经好太多了(大概是自己之前去的工地位置都更为偏僻,还记得有一次是住在农村没人住的房子里,洗澡的地方是在院子里用布和绳子临时搭建的,网络什么的基本就处于失联状态了……)。
一天中,我们会经历清理遗址、整理出土物、写探方日记等工作,赶上天气晴好或是难得的景象,还会拍上一些记录工作和风景的照片,一整天过得很充实。目前已经清理出了两座较为完整的大殿,出土的小件大多都是建筑构件。器物出土后,我们要记录出土物的原始位置等基本信息,然后现场拍照、装小件袋、编号、写标签。出土的陶片和小件要从山顶工地背到半山腰的施茶亭,还是很辛苦的,特别是遇到大的石制物,当然这么考验体力的活还是得交给男同学来做了,女同学则帮着拿水、拿工具。虽然发掘工作的进展时缓时快,欣慰的是考古队成员本身形成了一个十分有爱的集体,在一年多的共同工作和生活中彼此支持、照顾。从雷音洞往上到遗址处有一段极为陡峭的山路,一般人攀爬慢慢前行即可,只是对于恐高的同学来说就有些艰难,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大家基本都可以适应了。下田野,有一副皮实的身体和强大的心理有时显得极为重要。
由于工地到山下农家院的路程太远,中间就不再来回奔波了。中午吃过我们自己准备的“高级盒饭”,然后就铺好石头、垫子躺在树荫下休息。看着头顶的蓝天白云,听听鸟叫,如果不是碰上大热天,这大概是在工地上最惬意的时刻了,当然,此刻要是再有点小酒微醉一下才是更美……
下午3点半收工下山,洗澡洗衣。晚上吃过晚饭后,布置第二天的任务,整理当天的照片,然后写探方日记,自己也会再写份工作日记记录下当天的感受。等这一切结束后,还有时间可以看看书。因为第二天还要早起,10点左右就熄灯了——嗯,工地上的作息就是这么健康。
发掘过后,整理的工作是最考验耐性的,编号、拍照、画图、写资料,每一项都需要认真细致的进行。之前画两座小塔画到快生无可恋,上面的力士像在浓缩到十分之一的纸上后,头部的表情、身上的装饰、衣服的褶子都要更加细细的测量和描绘。还有脊兽、瓦当、砖雕、瓷片……在数据准确的前提下要尽量保证线条的优美,毕竟画图这种工作,多一点浮躁都会体现在笔下。不过当埋头苦画若干天看到厚厚的一摞图纸都被画过之后,还是满满的成就感。
提到我们每天上山带的“高级盒饭”,这是每天轮班做饭的同学早上5点半就起床准备的。工地的伙食仰仗各位学生大厨还是相当不错的,以至于自己除了工作日记外偶尔还做个厨房日记。红烧排骨、土豆鸡块、红烧肉、耗油生菜、杏鲍菇鸡蛋汤等等都是工地的经典菜,偶尔还有双皮奶、炸土豆条之类的饭后甜点,也会在闲余时间包个饺子、做个寿司。当然偶尔懒得做饭也就直接下面条了……不得不说,会做饭真是一项很美好的技能,自己从最初的各种打下手到现在能独立完成一桌大家吃的饭菜,也是很大的满足感。当然所有吃食中最有滋味的还是在山上就地取材做出的美味,收工时顺手采摘的木兰芽、用槐花做出的香甜馅饼,偶尔再配些清汤小酒,真真体会着“人间有味是清欢”了。
发掘工作到现在已进行了一年多,回想起来,这种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聚到一起、坦诚相见、共同进步的经历还是有很多令人着迷的地方的,与此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成长与思考。当自己以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到发掘时,真真感觉到一个考古工地的运转涉及到的问题方方面面,有许多宏观和细节问题需要关注。包括实实在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和各个单位接触、交流时产生的“外部环境”,来自不同力量组成现在这样一支考古队时产生的“内部环境”,再有就是媒体报道后所引发的舆论反馈和各方意见,还有紧紧围绕工地发掘的质量问题、进度问题、民工问题、等等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时刻影响着工地的环境、进度乃至参与人员的心情,锻炼着人的身体和心性。记得去年有段时间媒体跟进,拍摄人员不辞辛苦的每天起早、驱车、爬山,佩服他们的敬业精神之余,也为我们的工作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与认可感到欣慰。只是考古走向公众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道路阻且长,只愿我们现在所做不负古人的辛苦与愿望吧。
这一段未完待续的经历有着太多的收获,而与我而言,最令人欣慰的还是在大山之中所收获的那一份份视觉感动。大概还是自己最初赏景儿的心太多,工作之余总是被山上的各种景致吸引,好奇于这大山之中的千年古道,好奇于山上随处可见的野花,好奇于山顶之上相生相伴的夫妻树。我想,如果不是有近一年的时间住在山上,我将很难有机会去见证一座山的春夏秋冬、晴雨冷暖、日出月落——这些美妙的景象总能不加吝啬地在不知不觉中消解掉我们的疲惫与小情绪,只留下眼前的美好。
山中的日子总是过的不知时间,很快,这一夏即将过去,收获的季节该到来了。千年古道之上又将飘散黄叶,我们的工作也要进入了新的阶段,继续往前……
家庭装修的一般步骤:
前期设计——主体拆改——水电改造——木工——贴砖——刷墙面漆——厨卫吊顶——橱柜安装——木门安装——地板安装——铺贴壁纸——散热器安装——开关插座安装——灯具安装——五金洁具安装——窗帘杆安装——拓荒保洁——家具进场——家电安装——家居配饰。
至于卫浴洁具的安装,需要业主同装修公司协商而定,如果为全包装修,一般装修公司会负责采购安装,如果为清包,需要业主协商装修公司或者经销商,确定安装事宜。
扩展资料:
由于室内经常有水汽,内部装修材料必须以防水防潮材料为主。
1、地面材料:地面应采用防水、耐脏、防滑的地转、花岗岩等。
高度应低于其他地面10-20MM,地漏应低于地面10MM左右,以利于排水。
2、顶面材料:顶面受水蒸气影响,最易发霉,以防水耐热的材料为佳。
一般采用多彩成型铝扣板和压克力成型天花板,这些材料耐水性强,表面又贴有隔热材料,是浴室天花的理想用材,规格以120MM宽条形和300MM300MM方形为主,表面构造有平板和微空两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装修流程
铺设阳台常用材料:鹅卵石、瓷片、玻化砖都可选择。
如果是封装的阳台,和室内打通之后,可以选择与室内一样的玻化砖。如果阳台不封装,可以使用防水性能好的瓷砖。如果需要在阳台晾衣服,便应以防滑地砖为首选。
1、鹅卵石
鹅卵石作为一种纯天然的石材,取自经历过千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后由古老河床隆起产生的砂石山中,经历着山洪冲击、流水搬运过程中不断的挤压、摩擦。在数万年沧桑演变过程中,它们饱经浪打水冲的运动,被砾石碰撞磨擦失去了不规则的棱角,又和泥沙一道被深埋在地下沉默了千百万年。
鹅卵石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次是少量的氧化铁和微量的锰、铜、铝、镁等元素及化合物。它们本身具有不同的色素,如赤红者为铁,蓝者为铜,紫者为锰,黄色半透明为二氧化硅胶体石髓,翡翠色含绿色矿物等等由于这些色素离子溶入二氧化硅热液中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因而呈现出浓淡、深浅变化万千的色彩,使鹅卵石呈现出黑、白、黄、红、墨绿、青灰等色系。
2、瓷片
瓷片包括内墙砖和瓷片,从陶瓷专业的角度看,瓷片就是吸水率高于10%的陶质砖,瓷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性地担心釉面龟裂及渗水色差等缺陷,瓷片故有的由上墙、下墙、中花、腰线的设计已成为瓷砖装饰的 “符号”。
3、玻化砖
玻化砖是指由石英砂和泥按照一定的比例烧制成的砖,它是经打磨光亮的,但不用抛光,它是所有瓷砖里最硬的一种。玻化砖是属于抛光砖的一种。它的适用范围是客厅、卧室、和走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