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老瓷器釉面开片特征

可爱的摩托
失眠的唇膏
2023-01-28 01:03:56

老瓷器釉面开片特征?

最佳答案
羞涩的悟空
落寞的裙子
2025-04-21 11:06:13

特征如下;

老瓷器真品开片的裂纹均发源在釉层下面的胎釉结合处,裂纹由胎面向釉面的开裂呈内宽外窄的尖角状。

也就是说,在胎釉接触处的釉层裂痕宽,而延及到釉表面时裂痕渐渐变窄,有些裂痕会透岀釉面,而有些还未到达釉面裂痕就闭合了。所以绝大部分厚釉开片的器物,从釉面上迎光斜视是看不到裂纹的(因为这些裂纹还未到达釉面已经闭合),用手抚摸也没有丁点糙手感,冰润柔滑。

而仿品的开片往往是将刚刚出窑身带高温的瓷器猛然置于低温环境内冷却,器物由外及内骤然受冷,釉层及胎体因热胀冷缩的开裂也是由外及内的。所以,仿品的开片从器物表面迎光斜视可以明显看到裂痕。

古瓷开片的过程;古瓷的开片是在窑温自然降低过程中,和出窑后很长时间里持续形成的开片,开片有疏密深浅的自然过渡。

最新回答
激动的鸡
知性的白猫
2025-04-21 11:06:13

釉的开片,是由于坯体和釉的结合出现问题,造成坯体和釉收缩不一致产生的裂釉现象。一般以素胎直接挂釉烧制,釉面易开片剥落,这是正常现象,我家以前买了一个磁瓶,上面细小的开片也有脱落现象。

整齐的石头
直率的白羊
2025-04-21 11:06:13
瓷器开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瓷器出窑的时候就有开片,称为先天开片;还有一种后天开片,就是瓷器年数很长,时间很久,此其内部的应力慢慢释放造成的开片,称为后天开片。青花瓷器也有是画完青花之后,罩一层开片釉,烧出后就成为开片青花。这一件瓷器应该是后天开片,主要是开片处非常不均匀。谢谢

活力的酸奶
洁净的小猫咪
2025-04-21 11:06:13
开片也称裂纹或者冷纹。是指发生在釉层中较浅的一些裂纹。通常釉层较厚的瓷器比较容易发生这种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釉层较厚,在骤然冷支持的情况下,釉层本身内外受冷的快慢不同。而致收缩不均匀产生裂纹,这就是平常所用的质地较差的器壁又厚的玻璃器皿,在冷热骤变的时候,要比器壁较薄的玻璃器皿容易破裂的道理是一样的。南宋官窑器物,厚釉是其制作上的特色,冰裂纹的现象也常发现在其浓厚的釉层中。

百圾碎(蟹爪纹)等这类开片的现象,明显看到釉中裂痕深至釉胎的接触面上, 这是由于釉与胎的膨胀系数不同,又无厚度足以供缓冲作用的中间层生成,此时若是釉的膨胀系数比坯胎大,就表示釉坯受热时,釉层膨胀得要比坯胎快,反之,冷却时釉层收缩得也比坯胎多。当瓷器在窑烧时。液相的瓷釉覆盖住整个坯胎,然而在冷却凝固的时候,因为釉的收缩比胎快且多,使釉层不敷完全包被住坯体。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发生两种可能,其一是釉层若是很厚,玻化良好而细密,而坯胎甚薄时,坯胎的搞折力就有可能抵不住釉层强大的收缩力及表面张力。则器皿就有变化之虑,但是一般的情况下,都是釉层产生深及胎面的龟裂(敲击开片的瓷器,由其清脆的声音可证明胎体并没有龟裂)

釉面开片的现象。原本应该不是制作者所希望发生的,但是后来发现各种开片的器皿,不但不影响瓷器使用的价值及品质。反而更增加釉层的装饰性能,所以后人便故意利用种种能产生开片的因素,来增加釉的变化和趣味。尤其是单色釉,更能显出开片中的装饰效果,现代科技发达。有些经验丰富的制作者甚至于利用上釉的技巧,控制釉层中水分的走向。烧制出预期的纹片。

现在景德镇的宝瓷林公司在颜色釉上面独树一帜。多次获大奖。

柔弱的导师
灵巧的小伙
2025-04-21 11:06:13
瓷器开裂(开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瓷器的胎和釉膨胀系数不同而形成的开裂,瓷器开片本来是瓷器烧制中的一种缺陷,但在人们掌握开片的原理和规律后,人为地加以控制和利用,把它变成了一种特殊的装饰。

汝窑瓷器的开片(开裂)主要有2种:

一种是自然开片:是随着时间的洗礼逐渐出现的。第二种是人为开片:采用开片釉在烧制的过程中一次性完成。瓷器的自然开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出现的,然后就经历养瓷时间的洗礼,由于热胀冷缩和自然老化等原因形成的,同时,又在季节交替过程中,器物表面也会发生伸缩变化,由于釉面和胎体的膨胀系数不同,表面也会产生开片的现象,它的时间较长,是多次不连续形成的,十分自然,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感,有的开片是若隐若现,开片丰富多彩,它的特征是形貌会随着光线入射方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开片纹路各异,细密均匀、大小交织、纵横交错、纹路犹如发丝、色泽如金、无规律,象是蝉翼纹理一般,釉中细小沙眼,呈蟹爪纹,更具古韵,故有“金丝铁线”之称。

随着现在科学的发展瓷器的开片已经有新仿器物一次性开片。一次性开片往往采用开片釉,利用釉层与坯体冷热收缩率的不同来使釉层开裂,制造出各种纹路优美的裂纹。形成的时间短,往往是一次形成的。大多呈方格状或网状,无深浅的层次感,缺少力度感和自然的美感。

狂野的鸡
明亮的日记本
2025-04-21 11:06:13
造成瓷器开片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人为的开片,一种是自然的开片。人为的开片,多属浆胎瓷器。所谓“浆胎”,是在制胚时,撷取浸泡过的精细瓷粉,澄清后融成泥浆,制成胚胎。人为的开片,在这些浆胎制作过程中,就配好了药料。人窑烧时,必使之开片,开大片或者开小片,都可以按照用不同的配料来实现。这样烧制出窑的瓷器,开片形似龟裂,开坼都在胚胎里面。而自然的开片,则是瓷器历年既久,表面釉层渐渐内裂,或呈鱼子纹,或成牛毛纹。无论何种纹形,开坼都与胚胎无关,开片纹痕绝不会深入,而仅仅开在釉面上。所以凡是瓷器因年久自然开片者,其釉总似坼而未坼,在若隐若现之间。若为人工开片者,则在瓷胎上豁然显露。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人为开片始于宋代哥窑,此后有仿制。哥窑是宋代处州(今浙江丽水)龙泉县人章氏兄弟中哥哥章生一开设的窑厂。哥窑瓷胎质细,性坚,体重,多断纹隐裂如鱼子,亦有大小碎块纹。古瓷器上牛毛纹微带黄色鱼子纹的开片,既属自然的开片。自然开片的瓷器,据传见于北周柴世宗所创柴窑瓷器中,有一种豆绿色,釉中有细纹开片。北宋定窑瓷器乃古瓷中精丽之品,其中开片者,都是柳纹。南宋景德镇粉定,则有的开片,有的不开片。宋代平阳窑又称土定,其瓷多有蛇纹开片。宋代西安耀窑有一种细胎细釉带暗花者,釉极细而带有开片。不识者往往误认为定窑。这种耀窑瓷暗花开片与定窑瓷微有不同,非鉴定行家是辨识不出来的。宋代福建建窑瓷有一种白色颇似定窑,但无开片,是二者区别之处。清代郎窑产瓷有先后之分。凡瓷器里外都有开片,底足有灯草旋纹,其色深红如凝牛血者,是先制之品。另一种绿郎窑瓷器,色深绿可爱,满身细碎纹片。其实这是一种明代仿弟窑之品。至于郎窑这个瓷器,既受近世人重视,但却又被人误解。一般瓷器商人通称的郎窑瓷,其实乃是明代祭红之宝石釉,并非都是郎窑所制。而且还有瓷商误会郎窑是雍正乾隆时代供奉内廷的外国人郎世宁所督造。其实,郎世宁从未监督造瓷。真正的“郎”应是指郎廷极,他是康熙朝监督瓷业之官,时任江西巡抚,《陶录》、《茶余客话》等笔记书中俱见记录。而瓷商口中的“郎窑”,其实是混淆了明清两代事实,且以讹传讹,相沿成习了。正是这种习俗和风气的变化,在瓷器赏鉴上,及瓷器价格变化方面也十分明显。最初,瓷器小而开大片,以及瓷器大而开小片者,在瓷市上都价值十分昂贵。而近世以来,瓷器鉴赏界则不看重哥窑的人工开片,而以郎窑的开片为贵重。但是总而言之,瓷器开片以手扪之感觉不到痕迹者更为可贵。历代瓷器有断纹者甚多,古哥窑之器亦多断纹,金丝铁线是断纹表现之一,而又是宋代哥窑瓷器所独有的一大特征。《博物要览》称:“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鱼子纹亦是断纹表现之一,又是哥窑器特征之一,然哥窑器物表面之断裂纹则不同于其它瓷器之断纹,哥窑之断纹是大裂纹套小裂纹,颇具图案效果,大裂纹在炉内形成,工匠们在其裂缝中嵌进了褐色的紫金土,便形成了如同铁丝网之形状,故称为铁线。出窑后,瓷器遇冷而釉面收缩,则又形成细小的金黄色裂纹,故又称之谓金丝。金丝铁线之艺术效果是今人无法伪制的。但也有研究资料表明,并有遗物所证:明代成化仿哥釉之器,其釉质肥润滑,光亮平整,开片纹有“金丝铁线”的特征,开片较规整。清代雍正时期仿哥釉瓷器面上的“金丝铁线”效果更为逼真。

无语的飞鸟
听话的煎蛋
2025-04-21 11:06:13
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因此开裂原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但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而制出的开片釉(即裂纹釉),变成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了。宋代的汝、官、哥窑都有这种产品。开片又称冰裂纹, 按颜色分有鳝血、金丝铁线、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