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最值得参观寺庙,镶嵌各种彩色陶瓷片,是何用意?
之前去泰国就只看到了大皇宫,没看到其他寺庙总觉得有些许遗憾。在这样虔诚国度里,每一座寺庙塔身多镶有各种彩色的陶瓷片,都包含着各种很深远的意义。郑王庙就是曼谷的一座古寺,规模宏伟,在泰国仅次于大皇宫及玉佛寺,位列第三位。寺庙以佛塔著称,其中有一座“拍攀”大佛塔高达79米,因外形酷似法国“埃菲尔铁塔”,故而被戏称是泰国曼谷的“巴黎铁塔”。
金碧辉煌的大皇宫等著名泰国寺庙大都集中在湄南河的东岸,而在河的西岸却有着一座历史悠久特色的郑王庙。该佛塔建于1842年,造型精致、高耸在云霄,并且塔身还镶嵌有各种色彩的陶瓷片、玻璃和贝壳等美奂美仑的装饰图案,充满十分浓郁的佛教氛围,令人肃然起敬。
宝塔上面都是用瓷片拼贴而成的各种佛像,形象生动,雕工精美。据说这座寺庙与华裔的泰王有关。据传修建寺庙的瓷砖大都来自中国,当年中泰两国友好贸易往来,海运时怕船重量不够,就用一些碎瓷片来压船底,结果聪明又节俭的泰国人在修建这座寺庙的时候,全部利用来自中国的这些废弃碎瓷片来加以修饰,没想到竟然做出这些美轮美奂的建筑经典。
华裔泰王叫郑昭,名信。祖籍广东,因其早年丧父,后被昭披耶节基收做养子。13岁时郑信由养父举荐进宫当一名侍卫,后又被任命为达府太守及柏却武里的总督。1760年,大城王朝被缅甸侵略,大城失守后,郑昭率兵突围,终于收复失地。暹罗人民拥戴其为暹罗国王。郑昭于1767年登基,创建泰国。这座寺庙就是为纪念郑昭而建,由此可见泰中两国的历史情谊深厚。
现代的瓷器用的色彩你也知道都是化学颜料。
至于如何区分到是有片小文章。
1、瓷器的鉴别方法
购买瓷器有个“四字诀”,即“看”、“听”、“比”、“试”。
“看”就是要将瓷器上下内外细细观察一遍。一看瓷器釉面是否光洁润滑,有无擦伤、小孔、黑点和气泡;二看形状是否规整,有无变形;三看画面有无损缺;四看底部是否平整,须放置平稳,无毛刺。
“听”就是听轻轻弹叩瓷器时发出的声音。如声音清脆、悦耳,则说明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化完全。如声音喑哑,就可断定瓷胎有裂损,或者瓷化不完全,这类瓷器经冷热变化,易开裂。
“比”就是比较。对配套瓷器,要比较各配件,看其造型及画面装饰是否协调一致。尤其是成套的青花或青花玲珑瓷,因为青花呈色随烧成温度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同是青花瓷,颜色有深有浅,一套几件乃至数十件的成套冷瓷器,如各件青花呈色有明显差异,这套瓷器就大为逊色了。
“试”就是试盖、试装、试验。有的瓷器带盖子,有的瓷器由几个元件组合而成,在挑选瓷器时,别忘了将盖子试盖一下,将元件试组装一下,看看是否合适。另外,有的瓷器具有特殊功能,如滴水观音,能自动滴水;九龙公道杯,酒斟满到某一位置,会全部漏光。所以要试验一下,看其功能是否正常。
2、陶瓷餐具的选购
陶瓷餐具造型多样、细腻光滑、色彩明丽且便于清洗,是绝大多数家庭购买餐具的首选。但是,陶瓷表面上的彩釉却有可能成为健康杀手。彩釉中的铅、汞、镭、镉等都是对身体有害的元素。放射性元素镭会杀伤白血球。镉、铅和汞都是重金属,镉和铅会引起肝脏或其他内脏中毒,汞会引起肝、肾硬化。使用不合格的陶瓷产品时,这些有害物质会溶出,随着食物进入人体,时间一长,会引起慢性中毒。同时,制作陶瓷的粘土也要注意,劣质的粘土含微生物和有害物质较多,即使不上彩釉也会损害人体健康。因此产品的规格和质量尤为重要,达标的彩釉陶瓷对人体基本没有危害,而看起来干干净净的无彩陶瓷餐具却可能为健康埋下隐患。
一、高迪的建筑风格
高迪建筑风格属于现代主义建筑,同时他也是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早起的高迪,属于维多利亚式,作品中尽显华丽和唯美,在后期,他开始采用历史风格,是西班牙著名的哥特风格复兴的主要人物之一。
他设计的建筑,都是以自然复现为主要特点,因此他作品中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大量运用曲线,在他的作品中,几乎看不到直线和直角。因为在高迪看来,直线是一种人为产生的因素,而唯有曲线才是复合自然的。所以高迪的作品中,大量融合了东方风格、现代主义、自然主义等许多形态各异的元素,使他独树一帜,成为现在我们见到的高迪风格。
其二,高迪在作品中善于色彩缤纷的瓷砖及瓷砖碎片。比如在设计“古埃尔公元”的时候,在连接其区域的大部分墙面,地面,甚至座椅长凳上,都嵌满了瓷砖。这样的设计,不仅让作品突显出其地方风格,同样给观者留下巨大的视觉冲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常理下,身为建筑师需要经常到工地上面走走,因为建筑一旦离开了建筑师,就可能使得其建筑丧失了原本的味道。但是高迪的建筑,没有他几乎无法完工,他独特的设计方案,使他不仅是一位建筑师,更是一位结构大师。
高迪建筑风格大胆,浪漫,狂野,但其中又不乏细腻。就好像是一副美轮美奂的印象派画作,身处其中,你能感受到他作品给你带来的冲击,像是置身于童话世界中一般。
二、高迪的作品
高迪作品相当丰富,是西班牙建筑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他有7处作品现已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之中。
高迪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埃尔公园。古埃尔是高迪毕生唯一的好友和导师,有一次古埃尔忽然决定建一个西班牙富人居住的场所,打造成一个花园式的城市。因此他在巴塞罗那买下了一座山,邀请高迪为他设计。高迪将这里设计成为十几个区域,分别已小桥、道路相连接,其中配以镶嵌着彩色瓷片的长椅,设计得恍如童话故事一般。如果之后高迪没有继续创作其他作品,紧紧以古埃尔公园这件作品,就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但是这样的设计,最终仅仅售出一个区域。这原因还得和当时的社会相结合,因为当时没有电梯,想要到达那里,必须走过很长的一段山路才可以到达。
圣家族教堂是高迪作品中耗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处作品,可谓是耗尽了他一生的心血。圣家族教堂是巴塞罗那书商朱塞佩-玛丽亚·博卡贝里亚邀请高迪设计的。高迪以巴比伦塔为原型,由12座高塔组成,簇拥着中间的一座中心高塔。12座高塔的寓意是耶稣的12位门徒。截止目前,这作品也尚未竣工完成。圣家族教堂始建于1884年,到今天,已经是第五位继承者了。根据估计,完成这项工程,每年消耗300万美元的资金,最快也要在2026年才可竣工。而慢的话,则要到2050年了。
高迪最终没有亲眼见到他的作品完工,但他死后,他被安葬在这个教堂的地下墓室中,终有一天,他可以在地下,见到教堂的落成。
三、高迪的评价
一直以来,对安东尼高迪的评价,都以“天才”、“鬼才”称呼。在高迪学生时代,毕业时,他的作品是设计一所大学的礼堂。在见到他的作品之后,学校中所有老师都为之惊叹,但也有提出反对意见的,原因是作品的想象太过于天马行空。然而最终高迪还是获得了毕业证书,学校的校长不由发出感叹说:不知道该把这本毕业证书颁发给一个天才还是一个疯子。
由此可见,高迪初期的作品,就已经超越了正常的想象,而到了后来,他的天才想象更是一发不可收拾。高迪的作品,就是一种艺术,正如他亲手设计的“古埃尔公园”就是一座悬在高山上的巨型艺术品。他所设计的建筑,无不都承载了他丰富想象和艺术的灵感。所以我们对安东尼高迪的评价说:他既是一个建筑师,同时又是一个艺术家。
在建筑方面,设计师可以堪称天才的,历史上少之又少,而能将建筑和艺术完美地融合为一体的,更是凤毛麟角。而高迪恰恰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他的影响力,却远不如他的同乡,也同样被成为天才的建筑师米拉莱斯。原因很简单,高迪设计的建筑风格独特,很难被模仿。
另一个方面,高迪在设计中,十分喜欢使用曲线,这是许多建筑师所不能接受的。然而恰恰是这种风格,才体现了他智慧和灵感的所在,使得他大部分的作品,至今都成为了文化遗产。
四、高迪的生平经历
1.青年时期
安东尼奥·高迪作品安东尼奥·高迪1852年6月25日诞生于离巴塞罗那不远的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父亲是一名锅炉工,母亲在家操持家务。他们敦厚善良,是虔诚的教徒,过着简朴、平静甚至有些寂寞的生活。
高迪排行第五,也是老小。应当说,安东尼奥生逢其时——就在他出生前不久,国王刚签署了全面改建巴塞罗那的诏令。工商界的富豪们纷纷斥巨资投入巴塞罗那的改建工程。他们在营造新的建筑时都喜欢别出心裁,争奇斗艳。那时,建筑师的职业十分吃香,人们趋之若鹜。正如多年之后很多男孩子都渴望成为宇航员一样,那时的男孩都想快些长大,造出奇妙的建筑来,以便扬名天下。
高迪的签名高迪也渴望成为建筑师,但如何建造,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不想挖空心思地去“发明”什么,他只想仿效大自然,像大自然那样去建筑点什么。年轻的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爱,而且可以说,还是疾病帮助他培育起了这份情愫。还在很小的时候他就患有风湿病。他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只能一人独处,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静观”。哪怕一只蜗牛出现在他的眼前,他也能静静地观察它一整天的时间。
到了青年时期,他还是那样孤僻内向、不爱交际,所以真说不上有谁特别喜欢他。学习上他属于中不溜儿,只是画图画得特别棒。他最早的作品是替中学生自办的手抄本杂志《滑稽周刊》画一批插图,杂志每期出12份,算是相当多的了。
1870年,高迪进入巴塞罗那建筑学校就读。在校的头两年,灾难接踵而至:先是医校刚毕业的大哥不幸去世,接着是母亲病故,再后是姐姐撒手人寰,留下一个幼小的女儿。老父只好带着外孙女搬到巴塞罗那来与儿子同住。安东尼奥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赚钱养家糊口。
还是学生的时候,高迪便参加了巴塞罗那若干“奇观”的建造。名义上他是几位大建筑师的助手,但是交给他设计的几个部分全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
1877年,高迪为一所大学设计礼堂,这也是他的毕业设计。方案出来后,引起很大争议,但最后还是被通过了。建筑学校的校长感叹地说:“真不知道我把毕业证书发给了一位天才还是一个疯子!”
2.结识莫逆之交
1878年是高迪职业生涯中最为关键的一年。这年,他不仅获得了建筑师的称号,更主要的是结识了欧塞维奥·古埃尔这位后来成为他的保护人和同盟者的朋友。古埃尔既不介意高迪那落落寡合的性格,也不在意他那乖张古怪的脾气,因为他深信,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建筑学天才。看来,他也已认同了这样一个真理:“正常人往往没有什么才气,而天才却常常像个疯子。”高迪的每一个新奇的构思,在旁人看来都可能是绝对疯狂的想法,但在古埃尔那里总能引起欣喜若狂的反应。由高迪设计和古埃尔出资建筑的古埃尔庄园、墓室、殿堂、公园、宅邸、亭台等,都成了属于西班牙和全世界的建筑艺术杰作。高迪在此中得到的是每个创作者所渴望的东西:充分自由地表现自我,而不必后顾财力之忧。
高迪终生未娶,他与女人似乎是无缘的。他曾经说过:“为避免陷于失望,不应受幻觉的诱惑。”据说,他年轻时曾有过一段罗曼史,但后来那位姑娘另作了选择。她是对的。
除了工作,高迪没有任何别的爱好和需求。在生活上他真显得有点傻气、疯癫。他常年留着大胡子,成天是一副阴沉沉、让人捉摸不透的表情。除了古埃尔,他没有别的朋友。他只说加泰罗尼亚语,对工人有什么交代就得通过翻译。他只带了两个学生在身边,多一个他都嫌烦。他似乎觉得,只要与这两个学生交往,就能保持他与整个世界的平衡了。
他吃得比工人还简单、随便,有时干脆就忘了吃饭,他的学生只得塞几片面包给他充饥。他的.穿着更是随便,往往三年五年天天穿同一套衣服,衬衫是又脏又破。看着他那副穷酸样子,还真有人拿他当乞丐施舍。
3.设计古埃尔公园
古埃尔把高迪引入巴塞罗那上流社会后,爱赶时髦的富人们纷纷请他设计、建造公馆、别墅等,从此他就忙开了。他先是为一位工业家的遗孀建造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式宅邸,后又设计、建造了造型奇特的巴特略公寓,再后又建造了像哥特式城堡的贝列斯瓜德别墅。
当然,他更没有忘记为他的挚友古埃尔效力。可以说,古埃尔跟高迪一样也是一位幻想家。
1900年他突发奇想,决定建造一座花园式城市。这是一个极为宏大的计划。为此,他在巴塞罗那郊区买了一座光秃秃的山头,打算就在这里建设“古埃尔公园”——巴塞罗那上流社会的富人居住区。高迪满腔热情地支持古埃尔的这一计划。自然,当时他们俩谁也没考虑到,这个选址毕竟离市区太远,地势也太高了。就是今天,人们除了使用两部大型升降梯代步外,还得走很长一段陡峭的山路才能到达那里。难怪当时就有不少人认为,选择这样的地方建住宅区简直是发疯了。
高迪把这一大片山地划分成十几块单独的地块并用大圆石作了标记,接着浩大的建筑工程就开工了。正是在古埃尔公园这里,高迪成功地将大自然与建筑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这里的一切——小桥、道路和镶嵌着彩色瓷片的长椅,都蜿蜒曲折,好像漂荡流动着似的,构成诗一般的意境。按建筑师的意图将成为未来居民休憩场所的中央广场,建有柱廊,但其中的柱子没有一根是笔直的,全像天然森林中的树干。
这里处处能带给人惊喜。整座公园像一个童话世界,又像一件悬挂在空中的巨型艺术作品。即使高迪不曾建造任何其他建筑,单单这座公园就足以使他名垂青史了。
古埃尔公园从建筑艺术上说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从经济上说却是一大失败。园内规划为私人住宅建筑用地的16块土地,仅售出了一块。原因很简单:巴塞罗那人不想天天爬山越岭,他们不是山羊!
4.设计巴特罗公寓
巴特罗公寓(也译为巴特罗之家)与米拉之家相去不远,它虽然不是高迪所建,但却经过高迪从外到里全部改头换面的工程。
巴特罗之家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以圣乔治和恶龙的故事为背景的屋顶及正立面,上釉的波状麟片瓷砖如恶龙背部,使得刺在龙脊上的十字架格外耀眼;而屋子的外观,则以受难者的骨头为窗饰,增添童话故事般的氛围。
再以海蓝缤纷的磁砖拼贴出“海洋”的主题,所营造出的海洋味儿正象征加泰罗尼亚人与海为伍,冒险犯难、追寻自由和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
屋子内部的设计,同样令人惊奇。高迪利用不同深浅的蓝色瓷砖、陶瓷,拼凑出如在深海中的天井,而以流线的柚木,做为家具、楼梯扶手、窗框、书桌、椅子等豪华家具,雍容华贵。
5.设计米拉公寓
在巴塞罗那帕塞奥·德格拉西亚大街上,坐落着一幢闻名全球的纯粹现代风格的楼房——米拉公寓。老百姓多把它称为“石头房子”。它与高迪的另外两件作品一起,在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佩雷·米拉是个富翁,他和妻子参观了巴特罗公寓后羡慕不已,决定造一座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米拉找到了红极一时的中年建筑师高迪,请他来设计、建造,并答应给他充分的创作和行动自由。不过事后他才发觉,他的这一允诺是有欠考虑的。
工程热火朝天地展开了。米拉却在工地上忧心如焚地打转转,因为他心里有许多问题百思而不得其解:为什么工程已开工却不见图纸?为什么没有预算?为什么没有设计方案?如此等等。高迪默不作声——语言不是他表达意见唯一的和最好的方式。不过,终于有一天,他沉不住气了,从口袋里摸出一张揉得皱巴巴的纸片,冲着米拉说:“这就是我的公寓设计方案!”
米拉公寓可怜的米拉时而抓住自己的钱包,时而又揪住自己的胸口,高迪却若无其事似地微笑着。他显得挺得意地搓着双手,对米拉说:“这房子的奇特造型将与巴塞罗那四周千姿百态的群山相呼应。”
米拉公寓的屋顶高低错落,墙面凹凸不平,到处可见蜿蜒起伏的曲线,整座大楼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富于动感。高蒂还在米拉公寓房顶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有的像披上全副盔甲的军士,有的像神话中的怪兽,有的像教堂的大钟。其实,这是特殊形式的烟囱和通风管道。后来它们与古埃尔公园和圣家族大教堂一样,也成了巴塞罗那的象征。
总之,米拉公寓里里外外都显得非常怪异,甚至有些荒诞不经。但高迪却认为,这是他建造的最好的房子,因为他认为,那是“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最有说服力的作品”。
占地一万一千平方公尺的米拉之家(Casa Mila),堪称高迪落实自然主义最成熟的作品。从里到外,整个结构既无棱也无角,全无直线的设计营造出无穷的空间流动感。
因为采用乳白原色的石材,米拉之家又被巴塞罗那人昵称为采石场(La Pedrera),外观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白色波浪形建筑,配上精雕细致的锻铁阳台,显得雄伟大器而且豪华精致,令人佩服高迪对铸铁素材之熟捻,并能将之发挥得淋漓尽致。
由于米拉之家位于转角,高迪想尽所有的方式节省空间,首先是建筑的外观采用看起来厚重,但实际上非常薄的石材板;又设计了两个天井,住家平面图因此成为甜甜圈形,每一户都能双面采光,家中各个空间还得以互相串连,不但节省走道空间,内部也没有任何一道墙是不可拆的,可谓是节省空间到最后一厘米,不论在当时还是今日,应该都是大胆、科学,而且前卫的设计。
除了外观摄人,待你登上屋顶时,十几个造型新颖前卫的“外星悍客”矗立其上,恍如穿越时空,呈现出的未来世界令人莞尔,其实这些都是排烟管或水塔,只是高迪习惯将其美化,变成一个美丽而可以游憩的地方,不得不再次慑服于高迪丰沛的想像力,即使近百年后的今天来看,一样前卫耀眼!
不过,建于1906-1910年的米拉之家,命运坎坷,虽然原为工业巨子的豪宅,后来却沦为赌场,也曾翻身为补习班和分租公寓。
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才在1986年由卡沙文化基金会(Centre Calture Caixa Catalunya)以九亿西币买下,又以十亿西币整修,而重现其美丽。
6.设计圣家族教堂
建造这座教堂的想法是由巴塞罗那书商朱塞佩-玛丽亚·博卡贝里亚提出的。他是圣徒约瑟夫崇敬会的创始人,该会的会员纷纷为此慷慨解囊,还聘请了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德比里亚设计并主持建造。但开工不久建筑师与崇敬会吵翻了,撂了挑子,古埃尔便建议请高迪接手主持其事。
它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巴塞罗那市区中心,始建于1884年,保守估计竣工时间2050年,最乐观的估计也要在2026年才能看到成品。尽管是一座未完工的建筑物,但丝毫无损于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教堂主体以哥特式风格为主,细长的线条是主要特色,圆顶和内部结构则显示出新哥特风格。这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最伟大的建筑,也可以说是他心血的结晶、荣誉的象征。
1915年的高迪在向教皇展示自己的设计世人对巴比伦塔总有一种奇怪的偏爱,高迪也未能例外。他为教堂圣殿设计了三个宏伟的正门,每个门的上方安置4座尖塔,12座塔代表耶稣12个门徒。还有4座塔共同簇拥着一个中心尖塔,象征4位福音传教士和基督本身。截止至2012年9月已完工两个门共8座高塔。
在设计教堂内部装饰时,他想方设法把《圣经》故事人物描绘得真实可信。为此,他煞费苦心地去寻找合适的真人做模特。譬如,他找到一个教堂守门人来描绘犹大,又好不容易找了一个有6个指头的彪形大汉来描绘屠杀儿童的百夫长。此外,为了在一座门的正面表现被残暴无道的犹太国王希律下令屠杀的数以百计婴儿的形象,他还特地去找死婴,制成石膏模型,挂在工作间的天花板下面,工人见了都感到毛骨悚然。
170米的高塔、五颜六色的马赛克装饰、螺旋形的楼梯、宛如从墙上生长出来的栩栩如生的雕像……,庞大的建筑显得十分轻巧,有如孩子们在海滩上造起来的沙雕城堡。不过教堂显得有些令人恐怖,难怪有的民众称之为“石头构筑的梦魇”。
但当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宣布支持建筑这一教堂时,巴塞罗那人马上便喜欢上这座教堂,也爱上它的建筑师高迪了。
7.高迪之死
1926年6月10日,巴塞罗那举行有轨电车通车典礼,全城喜气洋洋。装饰着彩旗、鲜花的电车在欢快的乐曲声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开动了……突然,电车把一位老人撞倒了!
起初,没有人知道他就是高迪。他穿着寒酸,形容枯槁,人们以为这个糟老头子只是个乞丐罢了。他被送到医院后不久就断了气。像所有横尸街头的流浪汉一样,过几天就该送到公共坟场草草埋葬了。没想到有一位老太太竟然认出这个老头就是安东尼奥·高迪。天哪,他可是巴塞罗那最伟大的建筑师和最杰出的公民,整个西班牙的骄傲啊!出殡那天,巴塞罗那全城的人都出来为他送葬、致哀!
高迪被安葬在圣家族大教堂的地下墓室。
这座大教堂至今尚未完全竣工。截止至2010年8月建设者已经是第五代了。由于资金匮乏,工程进展缓慢。工程平均每年耗资300万美元。即使在资金供应很稳定的情况下,恐怕至少也还得建65年。实际上,谁也说不准究竟还得建多少年。高迪知道,这项工程开工时没有他,完工时(如果能完工的话)也不会有他。也许,使这座教堂成为一个永恒的建筑工程,成为像大自然一样永恒的过程,正是天才高迪留给世人的礼物,正是高迪的初衷呢!
五、高迪代表作品年表
1877-1882,休达德拉公园
1883-1888,文森之家Casa Vicens1884-1887,被列入世界遗产中
1883-1885, 随性居
1884-1887,奎尔别墅Finca Guell
1884-1926 ,圣家堂Sagrada Família,被列入世界遗产中
1886-1889 ,奎尔宫Palau Guell,被列入世界遗产中
1887-1894 ,阿斯托加主教宫
1888-1894 ,圣德雷沙学院Collegi de les Teresianes
1898-1904 ,卡佛之家Casa Calvet
1898-1915 ,奎尔纺织村及教堂Colonia Guell
1900-1902 ,贝列斯夸尔德Bellesguard
1900-1914,奎尔公园Parque Güell,被列入世界遗产中
1901-1902 ,米拉勒之门Puerta de la Finca Miralles
1904-1906 ,巴由之家Casa Batlló,被列入世界遗产中
1906-1910 ,米拉之家Casa Milá,被列入世界遗产中
1909-1910,圣家堂教会学校Sagrada Familia Parish School,其教堂地下室被列入世界遗产中
共有7处安东尼·高迪的建筑作品被列入世界遗产。
这个夏天,我决定好好欣赏家乡的风景。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
揭西县被称为“潮汕的 旅游 中心”,这里拥有京明度假村、黄满磜大瀑布等 旅游 胜地。
除了相对知名的景区,揭西还有很多美丽村落,新晋的网红村-火炬村和凤南村是主要代表,它们原本都是贫困村。
火炬村位于揭西县南山镇,背靠大北山脉,有着极佳的生态环境。
因为周边植被茂盛,来到这里,就像走进负离子天堂。
我们的 汽车 沿着公路前行,起伏弯曲的道路两旁栽种着各种花卉和果树,中间点缀两排火炬模样的灯柱,蓦然间有种“梦游仙境”和“山村寻幽”之感。
现在的火炬村是 旅游 胜地,几年前并不是这般模样。
由于区位偏僻,无主导产业,火炬村的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贫困户多达47户。
过去村里破旧的房子很多,没有像样的公路,更没有休闲 体育 设施,在东莞党校的对口帮扶下,大北山下的“小延安”逐渐脱贫,并被改造成“壁画之乡”、“彩色村落”和“爱国教育基地”。2020年1月还被评为“揭阳十大美丽乡村”和“国家森林乡村”。
火炬村有多美?
穿行在村里的街巷,但见各种充满年代感的生活场景通过画家的笔尖绘制在墙面上,鲜活而富有烟火气,让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对于新生代游客来说,通过这些壁画可以了解上个世纪的 历史 ,尤其是火炬村曾经的光辉岁月。
因为年代久远等原因,火炬村的老房子原本并没有美感,东莞党校对口帮扶之后,经过统一规划设计,并邀请专业彩绘人员现场绘制,方有现在所看到的模样。
艺术和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需要对整座村落的建筑和 历史 、民情充分了解,并理解得透彻,现在所看到的彩色壁画,每一幅都结合建筑物本身的特点,做到独一无二,绝无重复。
火炬村不大,走马观花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逛完,但如果想仔细游览,值得花两个小时到半天时间。
对于喜欢拍摄人像照片的游客来说,差不多每一面墙都是绝佳的背景板,站在街头巷尾,也总是能拍出或清新、或文艺感,或充满年代感的照片。
除了彩色壁画区,村里的公厅、祠堂等建筑也很有特色,临河的位置颇有几分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旅游 攻略:自驾车或包车 旅游 比较方便。
凤南村位于揭西县凤江镇中部,过去因橄榄而闻名。
凤南村是座传统潮汕村落,分布着很多上个世纪建造的古老民居,凤湖杨氏祖祠还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舜祖公祠则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南村口有一个大湖,从高处看,就像一颗巨型绿宝石镶嵌在平原上,当地人认为这是他们的风水湖,凝聚了先人的建筑设计智慧。
凤南村是凤湖的三个古村落之一,毗邻榕江。村落的建筑密集而规则,潮汕地区独有的下山虎、驷马拖车等格局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不夸张地说“凤南村是潮汕民居博览馆”和“广东的小宏村”,其建筑格局和明清宫廷建筑较为相似,吻合“潮汕厝,皇宫起”的说法。
凤南村被水系包围,河流、渔塘、湖泊给古村增添了灵气,高空视角欣赏,更加大气。
公元1446年,也就是明英宗正统十一年,杨氏三世祖梅轩公来到当地开基创居,开启了凤湖长达574年的发展篇章,主要 历史 建筑就在如今的凤南村。
从空中俯瞰,凤湖的地形就像“飞凤衔书”,大宗祠前的大湖有一奇特涂体,呈布袋形状,水退时显露出来,水涨时被淹没,历经数百年完整无损,近代峻湖改建时都被列为重点保护部位。
凤南村的凤湖杨氏祖祠是潮汕祠堂建筑的经典代表,独特的多进合院结构颇像古代的贵族府邸,这从侧面反映出当地人才辈出。
金漆木雕和嵌瓷是凤湖杨氏祖祠的最大特色,嵌瓷图案由彩色瓷片拼合而成,内容丰富、细节精细,栩栩如生。
杨氏祖祠的嵌瓷图案以凤凰为主要表现形式,另外还包括各种神话人物和民间传说。
以凤南村为代表的凤湖乡在 历史 上曾被称为“凤江镇三大望族之一”,不过近现代由于区位偏僻,且无主导产业,凤南村的交通和经济一直很落后,被评为贫困村,在东莞市桥头镇对口扶贫之前,村前的道路都是泥地,一下雨就很泥泞,村口的大湖也不是现在所看到的模样。
经过东莞桥头镇对口帮扶,如今的凤南村已经成为美丽景区,精准扶贫的96户人家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据当地人讲,村里的文化广场、 体育 中心、凉亭等休闲场所和 体育 设施都是扶贫组对口帮扶建设的,村前的大湖也是扶贫组出资出力帮忙整治、规划,使其成为凤南 旅游 名片。
如今,凤南村靠近大湖的一排老房子的墙壁都被粉刷成白色,彩绘上各种祥瑞图案,最引人注目的是彩凤图案,暗合凤南村的“凤”字。这些彩凤呈飞翔状,每幅图案颜色、形态各异,牡丹花等花卉成为主要衬托。
这些彩凤主题的壁画和古建筑、村前的风水湖相映成趣,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游客来到这里总是驻足良久。
凤南村的舜祖公祠是凤湖鼎盛时期的产物,这里的石雕和金漆木雕堪称一绝,它们所表现的内容复杂而富有层次感,包括花鸟虫鱼和人物形象等,每个细节都极为考验雕刻师傅的水平,是名副其实的无价之宝。如果有时间,不妨到凤南村一游,看看这些当地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旅游 攻略:自驾车、包车或打车比较方便,到了凤南村之后,可以徒步游览。凤南村靠近棉湖镇,棉湖是周边乡镇的交通中心,有通达惠州、深圳、广州、东莞、珠海等众多城市和揭阳潮汕机场的大巴,还有直达普宁高铁车的公交车。
家乡在饶平县黄冈镇,处于汕头市和厦门市两个经济特区之间。逢年过节,都会乘车回故乡看看。如今有了高铁,从深圳出发2个多小时就可以抵达,着实方便了许多。
跟着家人到城隍庙(我们称西门庵)祭拜,小时候只觉得是香火朝拜之地,拉着妹妹的手穿过庙宇去看老乌龟。瞥见有一处被栏杆围着的石碑 《重建黄冈镇城碑记》、《重建照胆楼记》 ,原来这里也是一处保存尚好的 历史 遗迹。
查得之,南宋之前,黄冈一地并没有城寨的建设。宋淳佑乙巳年(公元1245年)间,为防御山贼海寇的侵扰,这才开始建设城寨。由此置兵驻扎,成为沿海的军事据点。古称瓮城,又称凤江。 而这城隍庙附近,据称是最初黄冈寨所在之处 。
城隍庙始建于明,重修于1999年,庵堂屋顶的装饰非常精美,称为潮州嵌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手艺也俗称“贴饶”或“扣饶”,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三大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一。
潮州嵌瓷 历史 很悠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已经在民间使用。 这种装饰艺术以绘画为基础,通过剪裁镶嵌各种彩色瓷片来进行摆设,是非常亮丽的艺术手法。 城隍庙这里的嵌瓷装饰主要由神话故事为主,栩栩如生,色彩艳丽,每位经过的人都会驻足欣赏几眼。
用相机拍下特写,捕捉到一块小小的署名石碑,原来 这里的嵌瓷装饰是出自于蔡炳烈师傅。 庙宇门口还立着重建捐款的记录,以余氏居多。
城隍庙(西门庵)地址: 饶平县黄冈镇丁未路680号
宗祠,即祠堂、宗庙、祖庙、祖祠,是供奉与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饶平此地的余氏姓氏较多,是忠襄公的长子伯庄之子嗣光的苗裔,后人主要分布在黄冈、联饶、海山、东山、大坪、浮山、樟溪、新丰等8个镇,以及粤东海陆丰等地。
余氏大宗祠,又称敦本堂,坐落在广东省饶平县县城黄冈镇南门附近。 这座宗祠落成于明洪熙元年(1425),历经了近600年的风雨沧桑。 现在看见的模样,是几度修缮过后的,仍保存着始建年代的建筑风貌。
经过重修,宗祠有石鼓、石雕、木雕和嵌瓷等装饰,华丽壮观。 过节时,宗祠会有祭拜或者其他演出,我虽为余氏,但节日时分还是与亲人相聚为主,没有来宗祠。
这次也没有走入宗祠里,重修后的宗祠好似已与我旧时的记忆有所不同了。门口已成为停车场所,有几位老人在祠堂前休憩聊天。《饶平县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就立在堂前,伴着这座古建筑,随时光流逝。
余氏大宗祠地址:饶平县黄冈镇西门城内大巷二横七号(可定位黄冈镇第二小学,就在附近)
这段时间回家乡,偏爱穿街走巷去查看老屋的模样。2019年10月,黄冈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各式各样的新式小区已在县城内建起,大型的购物商城也正在筹建。
如今的街市繁华热闹,大路修得很美,但如果想要省时,走小巷子才是正确的。跟着亲人的步履穿街走巷,节省了不少时间。
踏入巷内,已经开始觉得凉快。 慢慢走入内,嘈杂的集市声也渐渐消失,只有些许的鸟叫虫鸣。 小巷虽窄,但还容得下摩托车经过,许多住在巷子内的人家,都会有备着摩托车或自行车。
巷子深处,还会有旧时留下的小牌坊,但是牌坊上的文字和雕刻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为的破坏而模糊了。小牌坊旁边还有一间小卖铺的身影,拆下木板,这里就可以化身为一间商铺,现在或许已经荒废了。
走在深深的小巷,沿着不高不低的围墙往前走,可以看见黄冈镇第二小学。姐姐说这是她的母校,也是我们父辈的母校,走在小路上很有亲切感,经过的时候还忍不住探身观望。
街角的转向处偶然会有理发店,有点像是电影里的模样,摆满了旧物,孩子拿着手机在里头看视频。好似时间流淌,它却一直静静存在似的。
从高处看,旧时的房屋还没完全拆除,但已经有许多被改建成普通居民楼的屋子了。屋子的内部还有人居住,可以看见人家敞开着大门,有着温馨布置的小花园。
有的房屋墙面和屋顶的砖瓦已经破碎,藤蔓穿破瓦片直立生长。拿着相机拍下各处的生活场景,一位老人经过说我们充满活力。
小巷地址: 饶平县黄冈镇 后田(范围较大,也可直接询问,基本都在 黄冈镇第二小学周围 )
小巷里的房屋,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则已经被改造重建。而我觉得可惜的,更多是黄冈镇的骑楼。
我很喜欢广东的骑楼,家乡有这些骑楼,对于我来说,是颇为自豪的。如今再去看,看多了许多旧时没看到的细节。比如楼部的字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等。
黄冈镇的骑楼,多是破旧不堪,其完整性已遭到破坏。有的楼宇已被改造为新式店铺,新老建筑风格夹杂在一起,有点儿不美观。
现在的骑楼人行道长廊,已没有人在走。不是因为荒废了,而是因为店铺摆满了商品,路旁停满了交通工具。走着走着,行人或许就走到马路中央了,身后就会响起喇叭声,边走还需要避开着车辆。
骑楼地址:饶平县黄冈镇后街、丁未路
与我们相近的骑楼古建筑,其中之一便是汕头小公园。小公园片区的骑楼和街路,基本仿造巴黎街区样式,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在未重修之前去了一次,见到有的楼房已经是危楼,与家乡黄冈镇的骑楼差不多,都是残破的。
但我们那时候还挺庆幸,是我们仍能看到传统的骑楼群,一栋栋巴洛克风格建筑的老房子,墙上还留有雕刻着的精美图案。许多老旧店铺依然零零落落地开放,店铺上挂着许多年前的牌匾,维持着经营多年的生意。
汕头小公园片区的骑楼,政府组织重修,已经重新开放,加以灯光的修饰,非常的漂亮。同样还有潮州市的牌坊街,牌坊街在进行改造后,车辆不允许通过,成为了 旅游 景点。沿街建筑物和骑楼都进行了修复,让它们以民国的 历史 风貌出现在大众的眼中,这其实也是一种保护办法。
有的人不喜欢被改造翻新后的样子,觉得这已不是以往的模样了。于我而言,虽然少了一些旧时光的味道,但修缮总比任意改造、任其破败要好得多。
说实话,不论是修缮还是改造,旧时光的味道都保留不住。
现在的一切,与过往已经不同,不管如何修旧如旧,那些原汁原味的都只能是留在照片中,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但如果它仍可以存在,能够尽最大的力量去修复好,那么这份怀旧情谊,起码也能传承给后世。
家乡饶平黄冈镇的古建筑,不只是骑楼,还有走过的巷子里的老屋,都希望能够好好地保存下来。从父辈人口中得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越来越多的骑楼被拆掉了。有看过当地政府提出改造的新闻报道,也许这些古建筑的正在往保护传承的道路上发展着。
我没有其他的能力来做什么保护措施,只能通过我的镜头和笔墨,将这些模样记录下来。 动手拍下旧城的样貌,也分享出去,为这座城市保留属于它的记忆。
作者:Emilia 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足迹天涯。
闽南砖墙是属于实砌砖墙,但上面所说的石建筑的同时存在,于是闽南民居中其墙面的最大特色是在于它能如此协调地混合着砖和石,并在混合中隐藏着艺术化的本义。挖掘闽南民居中砖石墙审美性元素时,特别是砖石墙里面所蕴含的审美样式、装饰图式,某种角度说,对我们现代全球化中本土文化的保持和理解是极富现实意义的。虽然也有学者认为福建民居有海洋文化的痕迹,特别闽南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海外交流繁多,多文化之间影响痕迹明显,但就从民居而言,这种海外宗教及装饰的影响,更多局限于寺庙等带有宗教色彩的地方。我们认为闽南民居虽有多样性文化的影响,但更多是本土文化,特别是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和气候的特点及血统等诸多因素,使其崇仰中原文化的痕迹表露无遗,这从一些纹样、一些隐喻符号以及一些建筑样式上得以证明。当然,其他民族文化影响的建筑也同样存在,诸如土楼、圆楼、吊脚楼、手巾寮等。但这不影响闽南民居特别是砖石墙的类型化的形式。
闽南民居外墙大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1、勒脚(包括角碑石础),闽南民居勒脚多用白石和青石来作为装饰(见图3),图案图像大部分是虎脚造型,麒麟,喜鹊 ,马踏祥云,狮子戏球,也有吉祥文字之类。
2、墙身(包括山墙、腰线、窗)。墙身最具特色,山墙也是泥塑作浅浮雕呈对称式,腰线有红砖、有白石、有青石影雕。窗的种类繁多,有砖构窗、石构窗、瓷构窗、木构窗等。砖构窗、瓷构窗特点在于本身独立形成一个整体图案。石构窗的窗柱常以一种圆雕形式出现,雕有动物花卉,如果是镂花窗,常见戏曲人物(见图4)。
3、檐边,一般都是浮雕形式,用泥塑彩绘,多山水人物,有故事情节(见图5)。
一、 具备整体形式美感且丰富变化的砖石墙面
闽南民居墙的构造和装饰的最大特点是墙石混砌,即“出砖入石”,它就是砖与石两种不同材料的混砌,其造成一种装饰美感在于石的表面与砖的表面产生质地的对比,石块作为面、点,而砖缝作为线,这之间产生点、线、面的组合,那么这种点、线、面组合,某种程度上产生一种整体面积上的韵律,这是其一;第二,白色花岗岩与红色清水砖在色彩形成既和谐又对比的效果,对比存在于明度上,和谐却体现在它的白石并不是纯白的,而是带点灰色的白,白灰色作为“面”本身能起一种缓冲的作用,在对比中表达和谐,在和谐中表达冲突,这种矛盾的解决也是砖石墙的特点之一;在谈到色彩时,红砖白石形成红白相间的墙面视觉效果,而且这种凹凸是建立在光线的基础上并形成一种微妙的韵律,整栋民居在绿荫之中极为突出。我们认为,青石、红砖加上一些装饰的边线图案,在阳光照射下,这些色彩能与周围环境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响亮又有调和,具有一种亲和力。第三,闽南民居大多采用清水墙勾缝的形式,其规则的砖缝与不规则的石头之间又形成一种对比,这是“线”“面”之间的对比关系,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在墙面上也有些闽南民居采用“规则”红砖与“规则”条石并按照一定排列样式混砌,以造成另外一种形式感,通过讲究构成元素,讲究一种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视觉效果的应用以及窗的缕花柱的点缀配合,其形成的表面空间使这种美妙韵律在一墙之间,就是一幅动人的艺术作品和浮雕作品(见图6)。第四,花样墙面的应用极大的丰富单调的墙面。如梅花封墙砖、万字花砖墙、龟背砖花墙、古钱花砖墙、葫芦花砖墙、并花砖墙等(见图7)。
在山墙部分中,用泥塑材料的纹花起一种丰富视觉的效果,近现代民居也有用一些彩色瓷片,纹样有火纹、云纹等,两边对称适合,并以花灯、花篮摆在中间,这些纹样装饰大体构成一种如意葫芦形,当然,在这个表现区域中,曾出现一些古典人物和一些象征物品。色彩上,蓝白相间,为了与墙面的协调用一些紫、红诸如此类同类色穿插其间。在整体型制上常用近似青铜器饕餮的纹样,但我个人认为上面中心图像应为辟邪形象演变而来,这符合民俗习惯。然后整体通过一些诸如绶带飘动流转把所有图形统一起来,从山墙的装饰来看,云、水、火龙、凤的象征自然是一种传统上的隐语,这种隐语表现在花篮、花灯,如灯就是添“丁”的谐音,作为民居,对子孙后代的衍生不息是极为重视的(见图8)。
二、 讲究细节的可视性和图象故事的可读性
谈到墙面,我们不得不谈到它的一些细部特色,而这些细部特色也是服从于整体,但丰富的细节,并没有从视觉整体上影响我们的视线。闽南民居外墙封墙砖除上规格砖,也有模制砖,这些模制砖砖都有翻制的图案,在整堵墙上它利用形式美的规律进行排列,用现代构成语言来说是一种四方连续纹样的应用,就单个砖来说是单独适合纹样,同时在墙上四周加一框线,这框线本身就是连续纹样,俗称花边,花边有时采用另外一种材料,如瓷砖等,以“提”亮整个墙面。在墙窗之下还有一条青石装饰腰线,这也是工匠们做文章的地方。细节之美并不只存在墙中间,例如在壁柱上,也用红砖花砌柱身,也一些图形纹饰(见图9)。
闽南民居砖石墙很注意各种不同类型因素的综合应用,就单个砖(清水砖)而言,它烧制时的黑色条线,可工匠们把它们作几何式排列,就产生另外一种效果,从视觉所见的屋檐上的蓝白花纹,窗洞的窗柱雕花(见图10),边线角隅图案的运用(见图11),都有其特的特到之处,比如边线的运用,除泥塑外,经济稍好的,就利用青石影雕,内容是梅兰竹菊等,也有文字的运用。当然,由于伊斯兰教曾经在泉州有较大的影响,植物形曲线花纹的痕迹较为明显,可能是受宗教寺庙的影响。
闽南民居封墙处理手法,是很有闽南传统特色,它讲究虚实平衡,讲究位置经营,却很有现代构成的意味,如在规则中体现不规则,不规则中又隐含逻辑条理,通过一些重复来体现节奏韵律。构成上有对称式、有窗景式,一些装饰条线通过卷浪式、回转,使人产生起伏波动的视觉感受以此来突破石砖的硬度和冷峻,用人物形象故事来冲淡墙面单调的平面,使僵硬的外砖石墙,升华为具有人文色彩的建筑艺术品。(见图12)
三、 图案内容及所附载的象征隐喻表现出汉文化的传承
我们可以从闽南建筑中找到许多中国传统图案的原型,如云卷纹、花草纹、花形纹及拼花等,举例说,汉代漆器上有一种云气纹是正如意样子 ,而闽南山墙把它反过来以适合于屋顶山墙的三角形 ,同时也喻意“云如意头” 。它通过8象形“吉”,8吉,当然,这是由太极图形衍变而来,在这个骨格中发展为“喜相逢”的图案,以表达喜庆的意味。雷圭元先生认为方冏与圆冏为历代图案创造中的基础骨格③,而且冏形有合乎“光明”的意境(雷圭元,1977)。闽南民居的砖石墙图案传承了这类基本骨格,并予以发挥。冏形骨线中的云、火、水、龙、凤在这些图案若隐若现,特别冏形图案中的火的纹样,与主题花波浪式翻滚的互补地印证了一种艺术化水火相融的和谐境界。主题花纹连续重复更是增添形式美感,反映出一种摄人的复数美(见图13)。
闽南墙饰细部形象方面有楼台人物、巾帼人物、吉寿文字、海棠花、相思树等,这些图象都有它本身的一些象征和隐喻意义,如六角龟喻长寿,八角喻吉祥,圆形喻圆满,钱纹喻财富,莲花喻清白,石榴喻硕果累累,蝙蝠喻福寿,蝴蝶喻美好,这都寄托一些美好的愿望,比如说,有鱼的形象暗含着年年有余,大象从另一个角度使人联想威武勇猛。通过图案或纹样的双关是闽南砖石墙的特色之一(见图14)。
四、 因地制宜多种材料的创造性混合应用
就单一较少装饰的砖墙面,工匠们也找出许多方法来丰富砖墙。材料上的混合使用,极大程度地丰富墙面的材质,而这种材质的面积、位置、比例及砌法和图案,无不体现出一种美感,这种特色和江南一带水乡的白墙黑瓦形成了鲜明的地域上的对比。但无论如何变化,以红砖作为基调主色,是闽南的显著特点。比如出砖入石,它也有演变为“出砖入砖”,审美元素不变,只有材料上的改变,这种改变增强了统一性,当然对材料的选择更多应该是经济上的考虑而不是审美上的考虑,但它仍然不自主地应用审美原则。从整体上看,乱石墙和整石墙中结合红砖,这种砖石结构的混用,在墙面上就呈现了一种变化的多样,但这种多样化同时也体现一种共性——闽南民居建筑样式(见图15)。
从闽南民居砖石墙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文脉,对红色的喜爱,对雕饰纹样细节的刻意追求,对吉祥象征物的从容表现,从而在民居外观上体现居住者经济和文化上的身份和地位。红砖所呈现的红色毕竟是一种宫廷色、喜庆色,由此可见皇宫式的居住观念,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使闽南人尽可能以一种曲折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在一些细部上如图象和纹样也尽可能借鉴皇室的偏爱,当然,龙与凤的具体形象虽不明显地出现,但却在纹样及图象构成上以一种潜在的结构表现出来。我们认为这种文脉有着潜藏的文化含义和审美意识,虽然不能说是历代工匠自觉创造的,但却是工匠们无意识或潜意识对文化传承的一种认识和再创造,同时这种无形的文脉也表达一定的社会意识(如象征、隐喻等),他们把握审美规则并使之成为一种地域性的特殊含义和表现手法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简单的砖石墙表面,闽南的文化观念被凝固,它从侧面反映着闽南的文化意识、生活意识,随着生活环境及材料的改变,将从另为一方面也影响改变文化观和物质观,虽说精神层面的东西和物质层面的东西往往是互补的、相互促成的,但一方面的条件改变了,另一方面必然引起变化,我们不能忽略这种变化,如果这种审美潜规则依然在潜意识中影响着我们及我们的建筑,那么研究它的重要性就必然会凸现
1、闽南古厝的内部布局:
“光厅暗屋”为闽南古厝的布局特点。中间厅堂宽敞明亮,为奉祀祖先、神明及会客的场所。厅堂后壁多用可开启折合的大扇木门隔成,平时闭合与后轩分开。后轩可布置成小书斋,遇有贵客要事,也可延入后轩密谈。有事时,可把大扇木门打开,把厅堂与后轩合并为一,增大活动空间。厅堂两侧为东西大房,是主要居室。大房房门悬布帘,以屋顶小窗取光,室内较暗。大房前有檩步,是梳洗的地方。大房后有后房,是婢妾居室或存放随身用物、箱笼的储藏间。这种“一明两暗”的三开间结构,是闽南古厝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五开间即三开间左右再扩展一间而成。古厝就是“一明两暗”布局基础上,由数个单体建筑及外部空间组合衍化而成的合院建筑。
2、闽南古厝的开间:
根据开间大小,民间普遍称呼这种合院建筑为三间张和五间张,其按进深大小可分为“一进”、“二进”、“三进”、“四进”、“五进”五种。其中二进的大厝为小三开间或小五开间,三进或三进以上的称大三间张或大五间张。而“一进”民间俗称“一落”,如“三进”为“三落”。在建筑单体名称上,以三落为例,通常第一进称“下落”(前落),第二进称“顶落”(上落),第三进称“后落”。
3、闽南古厝的榉头:
正屋前面两侧有二厢房,俗称“榉头”。“榉头”朝天井一面常敞开,使大房既能通风,又避免阳光逼射,有遮阴纳凉作用,也是客人、随从休憩之所。前落与后落以两“榉头”相连,两落往来甚为方便。
4、闽南古厝的埕:
首落前即屋身正前,留设的户外广场称“埕”。埕中或仅排列小盆花,留出较大场地,作为来客停放车辆、轿马的地方;或布置为庭园,栽花植树,假山小池。
5、闽南古厝的天井及护厝:
每落厅前都有“深井”(天井),保证厅堂轩敞明亮、通风采光。
厢房之外,两侧或一侧增建的纵向长屋为“护厝”。如属单护厝,另一侧也常留有通巷,既作为前后各落出入的另一通道,使各落自成单元,又可使正屋免受邻居活动的影响。护厝又可增加一些辅助用房,或作厨房、杂物工具放置场所,或作客舍,或为僮仆居室,或作书斋别筑。
闽南民居外墙大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1、勒脚(包括角碑石础),闽南民居勒脚多用白石和青石来作为装饰,图案图像大部分是虎脚造型,麒麟,喜鹊,马踏祥云,狮子戏球,也有吉祥文字之类。
2、墙身(包括山墙、腰线、窗)。墙身最具特色,山墙也是泥塑作浅浮雕呈对称式,腰线有红砖、有白石、有青石影雕。窗的种类繁多,有砖构窗、石构窗、瓷构窗、木构窗等。砖构窗、瓷构窗特点在于本身独立形成一个整体图案。石构窗的窗柱常以一种圆雕形式出现,雕有动物花卉,如果是镂花窗,常见戏曲人物。
3、檐边,一般都是浮雕形式,用泥塑彩绘,多山水人物,有故事情节。
独具特色的整体形式美感和丰富变化的砖石墙面
1、闽南民居墙的构造和装饰的最大特点是墙石混砌,即“出砖入石”,它就是砖与石两种不同材料的混砌,其造成一种装饰美感在于石的表面与砖的表面产生质地的对比,石块作为面、点,而砖缝作为线,这之间产生点、线、面的组合,那么这种点、线、面组合,某种程度上产生一种整体面积上的韵律。
2、白色花岗岩与红色清水砖在色彩形成既和谐又对比的效果,对比存在于明度上,和谐却体现在它的白石并不是纯白的,而是带点灰色的白,白灰色作为“面”本身能起一种缓冲的作用,在对比中表达和谐,在和谐中表达冲突,这种矛盾的解决也是砖石墙的特点之一;在谈到色彩时,红砖白石形成红白相间的墙面视觉效果,而且这种凹凸是建立在光线的基础上并形成一种微妙的韵律,整栋民居在绿荫之中极为突出。我们认为,青石、红砖加上一些装饰的边线图案,在阳光照射下,这些色彩能与周围环境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响亮又有调和,具有一种亲和力。
3、闽南民居大多采用清水墙勾缝的形式,其规则的砖缝与不规则的石头之间又形成一种对比,这是“线”“面”之间的对比关系,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在墙面上也有些闽南民居采用“规则”红砖与“规则”条石并按照一定排列样式混砌。
4、花样墙面的应用极大的丰富单调的墙面。如梅花封墙砖、万字花砖墙、龟背砖花墙、古钱花砖墙、葫芦花砖墙、并花砖墙等。
在山墙部分中,用泥塑材料的纹花起一种丰富视觉的效果,近现代民居也有用一些彩色瓷片,纹样有火纹、云纹等,两边对称适合,并以花灯、花篮摆在中间,这些纹样装饰大体构成一种如意葫芦形,当然,在这个表现区域中,曾出现一些古典人物和一些象征物品。色彩上,蓝白相间,为了与墙面的协调用一些紫、红诸如此类同类色穿插其间。在整体型制上常用近似青铜器饕餮的纹样,上面的中心图像应为辟邪形象演变而来,这符合民俗习惯。然后整体通过一些诸如绶带飘动流转把所有图形统一起来,从山墙的装饰来看,云、水、火龙、凤的象征自然是一种传统上的隐语,这种隐语表现在花篮、花灯,如灯就是添“丁”的谐音,作为民居,对子孙后代的衍生不息是极为重视的。
二、讲究细节的可视性和图象故事的可读性
谈到墙面,我们不得不谈到它的一些细部特色,而这些细部特色也是服从于整体,但丰富的细节,并没有从视觉整体上影响我们的视线。闽南民居外墙封墙砖除上规格砖,也有模制砖,这些模制砖砖都有翻制的图案,在整堵墙上它利用形式美的规律进行排列,用现代构成语言来说是一种四方连续纹样的应用,就单个砖来说是单独适合纹样,同时在墙上四周加一框线,这框线本身就是连续纹样,俗称花边,花边有时采用另外一种材料,如瓷砖等,以“提”亮整个墙面。在墙窗之下还有一条青石装饰腰线,这也是工匠们做文章的地方。细节之美并不只存在墙中间,例如在壁柱上,也用红砖花砌柱身,也一些图形纹饰。
闽南民居封墙处理手法,是很有闽南传统特色,它讲究虚实平衡,讲究位置经营,却很有现代构成的意味,如在规则中体现不规则,不规则中又隐含逻辑条理,通过一些重复来体现节奏韵律。构成上有对称式、有窗景式,一些装饰条线通过卷浪式、回转,使人产生起伏波动的视觉感受以此来突破石砖的硬度和冷峻,用人物形象故事来冲淡墙面单调的平面,使僵硬的外砖石墙,升华为具有人文色彩的建筑艺术品。
三、独特设计体现的实用性和美感
实用的排水系统及富有美感的屋脊:
闽南古厝的排水系统:在古厝的四周和内部,通常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古厝内的中央有一个较大的排水池,而古厝的埕的排水系统更加完备。在古厝的四周,一般都有较深的排水沟。一旦下大雨,内外共同协作,便不会出现水涝的问题。而且这种功能又使古厝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冬暖夏凉的功能,堪称中国古民居的奇迹。而且古厝的屋顶和房瓦也都符合排水的需要。以下以图片来具体说明。
闽南古厝的屋脊:闽南古厝的屋顶正脊或者为马鞍脊,或者为燕尾脊,都是中间凹陷两端微翘的优美曲线。燕尾脊更正式,两端探出高昂翘起,尖细,有轻灵飞动之势。如果是五开间房屋,屋顶再多出两条燕尾,仿佛一大一小两双翅膀在飞翔。在中国各地,民居很少使用燕尾檐。为了防御台风,房屋通常建得低矮沉着,但檐角高翘,带来一种向上飞起的动感。从色彩看,底部是白石壁脚,上面是红砖红瓦,红白对比,明艳动人。细部装饰精雕细刻,万紫千红,绚烂至极。
闽南砖墙是属于实砌砖墙,但上面所说的石建筑也同时存在,于是闽南民居中其墙面的最大特色是在于它能如此协调地混合着砖和石,并在混合中隐藏着艺术化的本义。挖掘闽南民居中砖石墙审美性元素时,特别是砖石墙里面所蕴含的审美样式、装饰图式,某种角度说,对我们现代全球化中本土文化的保持和理解是极富现实意义的。虽然也有学者认为福建民居有海洋文化的痕迹,特别是闽南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海外交流繁多,多文化之间影响痕迹明显,但就从民居而言,这种海外宗教及装饰的影响,更多局限于寺庙等带有宗教色彩的地方。我们认为闽南民居虽有多样性文化的影响,但更多是本土文化,特别是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和气候的特点及血统等诸多因素,使其崇仰中原文化的痕迹表露无遗,这从一些纹样、一些隐喻符号以及一些建筑样式上得以证明。当然,其他民族文化影响的建筑也同样存在,诸如土楼、圆楼、吊脚楼、手巾寮等。但这不影响闽南民居特别是砖石墙的类型化的形式。
闽南民居外墙大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1、勒脚(包括角碑石础),闽南民居勒脚多用白石和青石来作为装饰,图案图像大部分是虎脚造型,麒麟,喜鹊,马踏祥云,狮子戏球,也有吉祥文字之类。
2、墙身(包括山墙、腰线、窗)。墙身最具特色,山墙也是泥塑作浅浮雕呈对称式,腰线有红砖、有白石、有青石影雕。窗的种类繁多,有砖构窗、石构窗、瓷构窗、木构窗等。砖构窗、瓷构窗特点在于本身独立形成一个整体图案。石构窗的窗柱常以一种圆雕形式出现,雕有动物花卉,如果是镂花窗,常见戏曲人物。
3、檐边,一般都是浮雕形式,用泥塑彩绘,多山水人物,有故事情节。
一、具备整体形式美感且丰富变化的砖石墙面
1、闽南民居墙的构造和装饰的最大特点是墙石混砌,即“出砖入石”,它就是砖与石两种不同材料的混砌,其造成一种装饰美感在于石的表面与砖的表面产生质地的对比,石块作为面、点,而砖缝作为线,这之间产生点、线、面的组合,那么这种点、线、面组合,某种程度上产生一种整体面积上的韵律;
2、白色花岗岩与红色清水砖在色彩形成既和谐又对比的效果,对比存在于明度上,和谐却体现在它的白石并不是纯白的,而是带点灰色的白,白灰色作为“面”本身能起一种缓冲的作用,在对比中表达和谐,在和谐中表达冲突,这种矛盾的解决也是砖石墙的特点之一;在谈到色彩时,红砖白石形成红白相间的墙面视觉效果,而且这种凹凸是建立在光线的基础上并形成一种微妙的韵律,整栋民居在绿荫之中极为突出。我们认为,青石、红砖加上一些装饰的边线图案,在阳光照射下,这些色彩能与周围环境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响亮又有调和,具有一种亲和力。
3、闽南民居大多采用清水墙勾缝的形式,其规则的砖缝与不规则的石头之间又形成一种对比,这是“线”“面”之间的对比关系,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在墙面上也有些闽南民居采用“规则”红砖与“规则”条石并按照一定排列样式混砌,以造成另外一种形式感,通过讲究构成元素,讲究一种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视觉效果的应用以及窗的缕花柱的点缀配合,其形成的表面空间使这种美妙韵律在一墙之间,就是一幅动人的艺术作品和浮雕作品。
4、花样墙面的应用极大的丰富单调的墙面。如梅花封墙砖、万字花砖墙、龟背砖花墙、古钱花砖墙、葫芦花砖墙、并花砖墙等。
在山墙部分中,用泥塑材料的纹花起一种丰富视觉的效果,近现代民居也有用一些彩色瓷片,纹样有火纹、云纹等,两边对称适合,并以花灯、花篮摆在中间,这些纹样装饰大体构成一种如意葫芦形,当然,在这个表现区域中,曾出现一些古典人物和一些象征物品。色彩上,蓝白相间,为了与墙面的协调用一些紫、红诸如此类同类色穿插其间。在整体型制上常用近似青铜器饕餮的纹样,但上面中心图像应为辟邪形象演变而来,这符合民俗习惯。然后整体通过一些诸如绶带飘动流转把所有图形统一起来,从山墙的装饰来看,云、水、火龙、凤的象征自然是一种传统上的隐语,这种隐语表现在花篮、花灯,如灯就是添“丁”的谐音,作为民居,对子孙后代的衍生不息是极为重视的。
二、讲究细节的可视性和图象故事的可读性
谈到墙面,我们不得不谈到它的一些细部特色,而这些细部特色也是服从于整体,但丰富的细节,并没有从视觉整体上影响我们的视线。闽南民居外墙封墙砖除上规格砖,也有模制砖,这些模制砖砖都有翻制的图案,在整堵墙上它利用形式美的规律进行排列,用现代构成语言来说是一种四方连续纹样的应用,就单个砖来说是单独适合纹样,同时在墙上四周加一框线,这框线本身就是连续纹样,俗称花边,花边有时采用另外一种材料,如瓷砖等,以“提”亮整个墙面。在墙窗之下还有一条青石装饰腰线,这也是工匠们做文章的地方。细节之美并不只存在墙中间,例如在壁柱上,也用红砖花砌柱身,也一些图形纹饰。
闽南民居封墙处理手法,是很有闽南传统特色,它讲究虚实平衡,讲究位置经营,却很有现代构成的意味,如在规则中体现不规则,不规则中又隐含逻辑条理,通过一些重复来体现节奏韵律。构成上有对称式、有窗景式,一些装饰条线通过卷浪式、回转,使人产生起伏波动的视觉感受以此来突破石砖的硬度和冷峻,用人物形象故事来冲淡墙面单调的平面,使僵硬的外砖石墙,升华为具有人文色彩的建筑艺术品。
三、图案内容及所附载的象征隐喻表现出汉文化的传承
我们可以从闽南建筑中找到许多中国传统图案的原型,如云卷纹、花草纹、花形纹及拼花等,举例说,汉代漆器上有一种云气纹是正如意样子,而闽南山墙把它反过来以适合于屋顶山墙的三角形,同时也喻意“云如意头”。它通过8象形“吉”,8吉,当然,这是由太极图形衍变而来,在这个骨格中发展为“喜相逢”的图案,以表达喜庆的意味。雷圭元先生认为方冏与圆冏为历代图案创造中的基础骨格,而且冏形有合乎“光明”的意境(雷圭元,1977)。闽南民居的砖石墙图案传承了这类基本骨格,并予以发挥。冏形骨线中的云、火、水、龙、凤在这些图案若隐若现,特别冏形图案中的火的纹样,与主题花波浪式翻滚的互补地印证了一种艺术化水火相融的和谐境界。主题花纹连续重复更是增添形式美感,反映出一种摄人的复数美。
闽南墙饰细部形象方面有楼台人物、巾帼人物、吉寿文字、海棠花、相思树等,这些图象都有它本身的一些象征和隐喻意义,如六角龟喻长寿,八角喻吉祥,圆形喻圆满,钱纹喻财富,莲花喻清白,石榴喻硕果累累,蝙蝠喻福寿,蝴蝶喻美好,这都寄托一些美好的愿望,比如说,有鱼的形象暗含着年年有余,大象从另一个角度使人联想威武勇猛。通过图案或纹样的双关是闽南砖石墙的特色之一.
四、因地制宜多种材料的创造性混合应用
就单一较少装饰的砖墙面,工匠们也找出许多方法来丰富砖墙。材料上的混合使用,极大程度地丰富墙面的材质,而这种材质的面积、位置、比例及砌法和图案,无不体现出一种美感,这种特色和江南一带水乡的白墙黑瓦形成了鲜明的地域上的对比。但无论如何变化,以红砖作为基调主色,是闽南的显著特点。比如出砖入石,它也有演变为“出砖入砖”,审美元素不变,只有材料上的改变,这种改变增强了统一性,当然对材料的选择更多应该是经济上的考虑而不是审美上的考虑,但它仍然不自主地应用审美原则。从整体上看,乱石墙和整石墙中结合红砖,这种砖石结构的混用,在墙面上就呈现了一种变化的多样,但这种多样化同时也体现一种共性——闽南民居建筑样式。
从闽南民居砖石墙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文脉,对红色的喜爱,对雕饰纹样细节的刻意追求,对吉祥象征物的从容表现,从而在民居外观上体现居住者经济和文化上的身份和地位。红砖所呈现的红色毕竟是一种宫廷色、喜庆色,由此可见皇宫式的居住观念,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使闽南人尽可能以一种曲折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在一些细部上如图象和纹样也尽可能借鉴皇室的偏爱,当然,龙与凤的具体形象虽不明显地出现,但却在纹样及图象构成上以一种潜在的结构表现出来。
我们认为这种文脉有着潜藏的文化含义和审美意识,虽然不能说是历代工匠自觉创造的,但却是工匠们无意识或潜意识对文化传承的一种认识和再创造,同时这种无形的文脉也表达一定的社会意识(如象征、隐喻等),他们把握审美规则并使之成为一种地域性的特殊含义和表现手法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简单的砖石墙表面,闽南的文化观念被凝固,它从侧面反映着闽南的文化意识、生活意识,随着生活环境及材料的改变,将从另为一方面也影响改变文化观和物质观,虽说精神层面的东西和物质层面的东西往往是互补的、相互促成的,但一方面的条件改变了,另一方面必然引起变化,我们不能忽略这种变化,如果这种审美潜规则依然在潜意识中影响着我们及我们的建筑,那么研究它的重要性就必然会凸现。
答:下部存粉笔灰木条,可套7—121子目。
2.实际采用成品高压板门扇(用麻杆、泡桐、刨花、玉米芯等做填充料,如何套用定额?
答:设计采用成品木门扇时,可将木门扇制作价套用成品门扇价计算。上述成品高压板门扇取定价为50元/m2(全木质实芯普通胶合板成品门扇取定价为114元/m2,全木质实芯装饰胶合板成品门扇取定价为123.20元/m2,,实际价格不同时可按市地定额站公布的指导价或按建设单位认定的价格调材差。
(八)楼地面工程
1.砂垫层没有机械费,实际施工时采用平板振动器振实是否增加机械费用?
答:定额是按人工夯实计算,实际采用机械时也不作调整。
2.水泥砂浆粉楼梯,设计要求为毛面时如何换算?
答:套8—84子目,综合工日乘以系数0.80。
3.住宅楼水泥砂浆粉楼梯、楼地面后用锯末、水泥袋作保护、养护,可否计算防护费?
答:不能另计防护费。定额22—82~22—88主要用于石质块料面层及高档地面砖面层,要求做成品保护时套用。
4.水泥砂浆粉踢脚线设计为毛面时,如何换算?
答:套8—83子目,综合工日乘以系数0.75。
5.楼梯踏步口加角铁或钢筋时,如何套用定额?
答:套5—156子目。
6.混凝土满堂基础及地下室墙面做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如何套用定额?
答:SBS、APP、SBR等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套补充定额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工程相应子目。
基础、墙面、楼地面做三元乙丙、SBCl20复合卷材等防水工程,可套补充定额相应子目。
(九)屋面工程
1.刚性屋面作三毡四油防水层,刚性屋面套用哪个子目?
答:现浇钢筋混凝土刚性屋面(有梁板或平板)上做卷材屋面,设计没有1:3水泥砂浆找平层时,可加计8-81加浆随抹光,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上加做细石混凝土层上作卷材时,设计有1:3水泥砂浆找平层者,细石混凝土层套用8-78、8-79相应子目,设计没有1:3水泥砂浆找平层时,套用8-94、8-95、8-96相应子目。
2.琉璃瓦屋脊处设计有走兽、合角吻时,如何套用定额?
答:琉璃瓦屋面的缺项定额,可以套用古建及园林定额中相应子目。将人工、材料、机械价格换成九五定额取定价。取定价中没有的可执行古建定额中的取定价,其实际价格差异在材差中调整。
3.冷贴卷材屋面定额项目中满铺、空铺、点铺、条铺的具体施工方法是什么?
答:《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第2.0.9-2.0.12条术语:
满铺:即为满粘法(全粘法),铺贴防水卷材时,卷材与基层采用全部粘结的施工方法。
空铺:铺贴防水卷材时,卷材与基层仅在四周一定宽度内粘结,其余部分不粘结的施工方法。
条铺:铺贴防水卷材时,卷材与基层采用条状粘结的施工方法。每幅卷材与基层粘结面不少于两条,每条宽度不小于150mm。
点铺:铺贴防水卷材时,卷材与基层采用点状粘结的施工方法,每平方米粘结不少于5个点,每点面积为100mm×l00mm。
4.SK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屋面按综合解释29页第6条可套用9-33~9-36子目,改性卷材按实调材差,但改性沥青卷材粘贴用胶不同,如何换算?
答:原综合解释29页第6条取消,SBS、APP、SBR等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屋面,套补充定额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屋面(防水)相应子目。
根据我省屋面及其他防水工程施工实际, 对定额中的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卷材冷贴、 防水柔毡、SBCl20复合卷材、三元乙丙橡胶卷材、聚氨酯防水层子目进行修改和补充,详见补充定额部分。
(十一)一般装饰工程
1.室内水泥踢脚线刷油漆,应套哪个子目?
答:套抹灰墙面油漆相应子目,人工乘以系数1.50
2.水泥粉窗台、窗套中设计有滴水线时,是否能进行换算?
答:挑檐、窗台、窗套、雨篷、阳台等抹灰定额中已包括了做滴水线的人工、材料等费用。
3.11-113墙面刷乳胶漆定额中包括刮腻子,设计要求采用批白水泥腻子时能否换算?
答:见补充定额。
4.外墙贴面砖施工中,实际面砖损耗大于定额损耗率时,能否调整用量?
答:执行定额,不作调整。
5.水刷石墙面采用塑料条分格时,如何换算?
答:采用塑料分格条时,每100m2增加4.00工日,塑料条180m(取定价0.81元/m)定额用量同设计用量相差土10%以上时,可以依实调整,损耗率6%,扣除定额中二等小方0.023m3。
6.卫生间墙面等贴彩色瓷片(200×300)如何套定额?
答:套11-59、1-60相应子目,彩色瓷片折算为150×150数量后,调材差。
7.室内墙面和天棚面刷106涂料,设计要求满批腻子两道,批腻子工料是否可另套子目?
答:设计要求满批腻子二道时,每100m2可增力D2.03工日,材料费11.56元。
8.1:4水泥砂浆如何换算配合比?
答:见补充定额。
9.墙面做保温砂浆,套哪个子目?
答:抹水泥珍珠岩浆时,可套用20-52、20-53相应子目。
10.混凝土墙面粉1:1:6混合砂浆底,1:0.5:3混合砂浆面,应套哪个子目?
答:套11-17,将定额中1:2、1:3水泥砂浆分别换成1:0.5:3及1:1:6混合砂浆,其他不变。
11.外墙干粘石分格缝油漆套用何子目?
答:设计要求干粘石墙面分格缝刷油漆时,每100m2(墙面)增0.85工日,调和漆1.1kg。
12.有吊顶的内墙面抹灰,其高度按室内地面或楼面至天棚底面都可另加200mm计算?
答:凡有吊顶的内墙面抹灰,其高度按室内地面或楼面至天棚底面另加100mm计算。第十—分部工程量计算规则第6条(3)修改为“钉板条天棚的内墙面抹灰, 其高度按室内地面或楼面至天棚底面另加100mm计算”。
13.墙面砖定额中没有明确拼缝情况,实际施工中采用三块或四块拼缝时,能否调整面砖用量?
答:墙面镶贴面砖(勾缝)定额系综合考虑纵横拼缝,实际施工中不论多少块拼纵横缝,均不作调整。
14.圆形柱贴面砖,套哪个子目?
答:套11-63、11-64相应定额,人工乘以系数1.15。
15.计算墙面刷仿瓷涂料时,是否要扣踢脚线?
答:不扣除踢脚线(板)面积。
16.木材面刷乳胶漆,套哪个子目?
答:可套抹灰面刷乳胶漆相应子目,乳胶漆用量乘以系数0.50。
17.工业厂房钢屋架等钢结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进行除锈,重新油漆,如何套除锈定额?
答:重新油漆套用金属面油漆相应子目,除锈已包括在定额内,不能另计。旧钢结构重新油漆按相应子目,基价乘以系数1.05。
18.内墙刷乳胶漆,需做分格缝,如何换算定额?
答:仍套相应子目,定额人工费乘以系数1.10
19.墙及梁柱面做水泥砂浆毛墙面,如何套用定额?
答:墙及梁柱面做水泥砂浆毛墙面,可套墙面找平层定额,下册26页注改为“墙面找平层按混凝土或硬基层定额执行, 其中人工费乘以系数1.91(梁柱面乘以系数2.69),并且增加简易脚手架3.82元/100m2”。
(十二)构 筑 物
1.倒锥形水塔水箱采用塔筒身施工完毕后在其上面现浇,能否计算水箱提升费用?
答:不能计算水箱提升费用。
2.化粪池、检查井以“座”计算,其挖、填土应如何计算?
答:化粪池按“座”为单位计量,执行相应子目,定额中已包括挖土及回填土,执行时不得换算。化粪池顶面覆盖土时,覆盖土部分另行计算工程量,套用本定额相应子目(详见定额下册第144页工程量计算规则“七、化粪池及窨井”)。
检查井的土方工程,在管道土方工程量计算中已包括(详见第一分部工程量计算规则“一、人工土方”第5条),底面积大于20m2的井类,其增加工程量并入管沟土方内计算。
(十三)金属构件制作运输安装
1.大型钢屋架制作时,搭设的钢平台其摊销费如何计算?
答:定额内已包括,不能另行计算。
2.铁栅门定额是以“t”为计量单位,实际计算时较繁琐,能否采用以平方米来换算?
答:按定额规定,以重量计算套用定额。
3.金属构件、型钢等材料调差时,是按定额规定的型材规格调差还是按实际采用型钢规格调差?
答:按实际采用型钢规格调差。
4.在平台上作围护用的铁栏杆制作安装套第七分部还是十三分部?
答:第七分部铁栏杆是用于楼梯、走廊、阳台,按延长米计算。第十三分部钢栏杆用于平台边缘围护及铁栅围墙按重量计算,一般工业厂房混凝土平台或钢平台边缘围护用铁栏杆, 应套用十三分部相应子目(制作13-22~13-25、安装13-52)。
5.柱子四角包角钢,套用何子目?
答:套5-156。
6.铁栅门安装,套哪个子目?
答:套1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