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的密度是多少呢?
铜的密度是8.960g/cm³。
它是一种柔软易延展的金属,具有很高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刚刚暴露的纯铜表面呈红橙色。铜常用作热导体、电导体、建筑材料以及各种金属合金的成分。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
铜的性质
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最简单的黄铜是铜-锌二元合金,称为简单黄铜霍普通黄铜,改变黄铜中锌的含量和可以得到不同力学性能的黄铜,黄铜中锌的含量最高,其强度也较高,塑性稍低。工业中采用的黄铜含锌量不超过45%,含锌量再高将会产生脆性,使合金性能变坏。
为了改善黄铜的某种性能,在一元黄铜的基础上加入其他合金元素的黄铜称为特殊黄铜,常用的合金元素有硅、铝、锡、铅、锰、铁与镍等。在黄铜中加入铝能提高黄铜的屈服强度和抗腐蚀性,并可稍微降低其塑性。
含铝小于4%的黄铜具有良好的加工、铸造等综合性能,在黄铜中加1%的锡能显著改善黄铜的抗海水和海洋大气腐蚀的能力,因此称为“海军黄铜”。
锡还能改善黄铜的切削加工性能。黄铜加铅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切削加工性和提高耐磨性,铅对黄铜的强度影响不大,锰黄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抗蚀性;在锰黄铜中加铝,还可以改善它的性能,得到表面光洁的铸件。
固态密度为8.96克/立方厘米,熔融液态密度为8.92克/立方厘米。
铜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Cu,英文copper,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
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
密度的特性:
密度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它因此可以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讲,影响物质密度的主要物理量为压强和温度。
气体密度受压强和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通常气体只给出标准状况下或者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其他状况下的密度可以通过气体的状态方程(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范德瓦尔斯方程)计算。
液体的密度主要取决于液体的组分,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但有时也不能忽略)。很高的压强也会产生明显影响。 固体的密度受温度和压强影响而变化的特性类似于液体,且一般更不明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密度表
金属铜的密度是8.960g/cm³(固态)、8.920g/cm³(熔融液态下)。
铜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金属,固态下的密度是8.960g/cm³,由于其密度大于4.50g/cm³,所以铜是重金属的一种。纯铜较柔软,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铜单质呈现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价格便宜,可以组成多种合金,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用途
铜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古代也主要用于器皿、艺术品及武器铸造,比较有名的器皿及艺术品如后母戊鼎、四羊方尊。
铜的导电导热性仅次于银,位居第二。而价格远低于金、银。铜的耐蚀性低于金、铂、银和钛,而金、铂、银属贵金属,实际应用规模很小;相比铁、锌、镁等金属,铜的耐蚀性很强。
8920千克/立方米。
铜呈紫红色光泽的金属,密度8.92克/立方厘米(8920千克/立方米)。
密度的物理意义是由定义而来: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铜的密度是8.9×103 kg/m3的物理意义就是:1m3的铜的质量是8.9×103kg。
鼎盛期
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或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
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礼器种类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类。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种类也较多。
铜在固态时的密度是8.960g/cm。
在熔融液态下的密度是8.920g/cm。铜属于金属元素,也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是Cu,铜具有优良的延展性、导电性以及导热性,通常可用于电缆、电子元件等产品制作的原材料。
在人体的作用
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铜主要从日常饮食中摄入。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为了维持健康,成人每公斤体重每天应摄入0.03毫克铜。孕妇和婴幼儿应加倍。缺铜会引起各种疾病,可以服用含铜补剂和药丸来加以补充。
铜在人体内含量约100~150mg,血清铜正常值100~120μg/dl,是人体中含量位居第二的必需微量元素。含铜的酶有酪氨酸酶、单胺氧化酶、超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血铜蓝蛋白等。铜对血红蛋白的形成起活化作用,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在传递电子、弹性蛋白的合成、结缔组织的代谢、嘌呤代谢、磷脂及神经组织形成方面有重要意义。
磷脱氧铜的密度是8.89(g/cm3),
加工黄铜的密度是8.5-8.8(g/cm3),
铸造黄铜的密度是7.7-8.55(g/cm3),
加工青铜的密度是7.5-8.9(g/cm3),
铸造青铜的密度是7.45-9.54(g/cm3)
固态密度为8.96克/立方厘米,熔融液态密度为8.92克/立方厘米。
铜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Cu,英文copper,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
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
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
二价铜盐是最常见的铜化合物,其水合离子常呈蓝色,而氯做配体则显绿色,是蓝铜矿松石等矿物颜色的来源,历史上曾广泛用作颜料。装饰艺术主要使用金属铜和含铜的颜料。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
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铜是一种存在于地壳洋中的金属。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铜矿石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