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煤矿有多少
重组整合后矿井名单为:
1、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大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暂定名) (矿井能力60万吨/年);
2、山西阳城阳泰集团小西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能力120万吨/年);
3、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羊泉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 (矿井能力90万吨/年);
4、山西阳城阳泰集团晶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武甲分公司(暂定名) (矿井能力120万吨/年);
5、山西阳城阳泰集团竹林山实业有限公司(暂定名) (矿井能力90万吨/年);
6、山西阳城阳泰集团伏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能力90万吨/年);
7、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侯甲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能力90万吨/年);
8、山西晋煤集团阳城固隆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 (矿井能力120万吨/年);
9、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四侯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能力90万吨/年);
10、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演礼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能力90万吨/年);
11、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西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能力60万吨/年);
12、山西阳城阳泰集团西沟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 (矿井能力60万吨/年)
13、山西阳城阳泰集团晶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暂定名) (矿井能力45万吨/年)
14、山西阳城阳泰集团尹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 (矿井能力45万吨/年)
15、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惠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能力45万吨/年)
16、山西晋煤集团阳城诚南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 (矿井能力45万吨/年)
17、山西阳城阳泰集团白沟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 (矿井能力45万吨/年)。
18、山西阳城阳泰集团义城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能力90万吨/年)。
19、山西阳城阳泰集团西冯街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能力90万吨/年)。
20、山西晋煤集团阳城润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暂定名)(矿井能力90万吨/年)。
21、山西阳城皇城相府集团皇联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矿井能力120万吨/年)。
22、山西阳城阳泰集团屯城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能力90万吨/年)。
23、山西阳城山城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矿井能力60万吨/年)。
24、山西阳城皇城相府集团史山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矿井能力90万吨/年)。
25、山西晋煤集团阳城上孔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矿井能力60万吨/年)。
26、山西阳城阳泰集团宇昌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能力45万吨/年)。
27、山西阳城皇城相府集团大桥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矿井能力45万吨/年)。
28、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大宁金海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矿井能力300万吨/年)。
阳城县简介
阳城县,古称获泽,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地处太岳山脉东支,中条山东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地理坐标在东经112°一112°37',北纬35°12'——35°40'之间。县境南北长约54公里,东西宽约53公里。阳城县东与晋城市郊区为界,北与沁水县为邻,西南与垣曲县接壤,南与河南省济源市相连。
矿产资源
阳城县主要矿产有煤、硫铁、铁、铝土、石英石、石灰岩、白云岩、铅、锌、铜、重晶石、水晶石等。其中,煤炭地质总储量59.22亿吨,硫铁矿7431.1万吨,铁矿995.9万吨。
属于晋城市。
阳城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地处太岳山脉东支,中条山东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东与晋城市郊区为界,北与沁水县为邻,西南与垣曲县接壤,南与河南省济源市相连。
阳城古称濩泽,清康熙、雍正年间,与陕西韩城、安徽桐城同为文化发达之乡,在泽州府所辖五县中文风最高,赢得了“名列三城,风高五属”的美誉。
境内有“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有保存较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群海会寺、天官王府、郭峪古城等,以及中华名山析城山、蟒河与历山自然保护区。
阳城的自然资源:
阳城资源丰富,能源充裕。拥有煤炭、煤层气、铝矾土、硫铁矿、陶瓷黏土、白云石等数十种矿产资源。煤炭探明储量56.18亿吨,占山西省总储量的1/10还多,是全国优质化工原料无烟煤生产基地;煤层气探明储量78亿立方米,开发潜力巨大。
水资源可利用储量15.8亿方,在山西属于相对的富水县;有动植物1100多种,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的动植物有40多种,其中野生猕猴、林麝、鹿、金钱豹、大鲵和褐马鸡等极为珍稀;有野生中药材300余种,红豆衫北方罕见,山茱萸全国最佳。
解析:
矿产资源
----山西省
山西省位于中国北部的黄土高原上,地处黄河流域中段。南起北纬34°34',北至北纬40°44'东起东经114°32',西至东经110°15'。分别与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为邻。因地处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山西(别称山右)又因位于黄河以东,亦称河东春秋时期为晋国之地,故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国分晋,所以又称三晋。
矿产资源优势:
山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煤铁之乡"之称。山西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发现矿产105种,已利用的矿产67种,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铝、耐火粘土、镓矿、铁钒土、沸石及建筑石料用灰岩。
山西煤炭资源的地位一直排在全国的首位,煤炭是山西省最大的优势矿产资源。山西煤炭资源分布从北至南有大同、宁武、西山、沁水、霍西、河东六大煤田及浑源、五台等煤产地,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6%,截止1999年底,煤炭总资源储量2681.62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702.87万吨,占26.21%;基础储量为1167.63亿吨,占总资源储量的43.54%;其余1513.99亿吨均属可研程度低的资源量(包括原表外储量),占总资源储量的56.46%;山西另一优势矿种铝土矿,总资源储量为9.89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0.99亿吨;基础储量为1.07亿吨,资源量8.82亿吨,三者占铝土矿总资源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0.03%、10.84%、89.16%;铁矿总资源储量为38.97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4.81亿吨,占总资源储量的12.35%;基础储量5.49亿吨,占14.08%;资源量为33.48亿吨,占铁矿总资源储量的85.92%。
矿产资源特征:
山西矿产资源丰富,从品种到储量在全国都占重要地位。现在全省发现的矿产已达百种,矿点及矿化点达3000余处。已探明储量的有煤、铁、铝、铜、钼、钛、镓、铅、锌、金、银、钻、石灰石、粘土、石膏、芒硝、镁盐等49种,矿区达620处。其中煤、铝土、耐火粘土、铁矾土、珍珠岩、镓、铂的储量居全国之首;金红石、镁盐、芒硝的储量居全国的第二位,钾长石储量位列第三;钛铁、熔剂石灰石的储量居于第四;长石、石膏、钴、铜、锗、金的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分布广泛。煤、铝土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白云岩等沉积矿产分布十分广泛,其中2000米以浅的含煤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4.6%;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白云岩等蕴藏量丰富,厚度大,出露面积达2.34万平方公里。
相对集中。占全省90%以上的铁矿资源储量分布在五台山区和吕梁山区;石膏均分布在北纬38°以南的太原--襄汾和潞城一带;占全省95%以上的铜矿储量集中分布在中条山区;芒硝、镁盐和盐矿全部分布在运城盐湖;锰、石墨、银、膨润土、沸石、珍珠岩等矿产分布在晋北阳高、灵丘、大同、浑源一带。
矿石工业类型较全,贫矿多富矿少。煤的种类从褐煤到无烟煤都有;耐火粘土有高铝粘土、硬质粘土、半软质粘土和软质粘土四种类型;石灰岩有电石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玻璃用灰岩、建筑石料灰岩等类型。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富矿少贫矿多,如铁矿中富矿储量仅占6.44%,富铜矿占13.86%,高铝硅比的铝土矿占12.89%,石膏、硫铁矿无Ⅰ级品矿石等。
共伴生矿多。以铝土矿为主的本溪组含矿岩系中,伴生有铌、钪、镓等稀有、稀土金属,并与耐火粘土、铁钒土、山西式铁矿共生;在含煤地层 *** 生有煤层气、硫铁矿、高岭岩、软质粘土;许多的内生矿产中常伴有多种组份可综合回收利用,如中条山铜矿中伴生有钴、钼、金、银、硫、灵丘县刁泉矿区为铁、铜、金、银综合矿床,小青沟一带是银、锰、铅、锌综合矿床等。
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条件好。许多重要矿床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矿体多为层状、似层状,规模较大。许多非金属矿床均适宜露天开采。
山西主要的优势矿产资源有煤炭、铝土矿、铁矿及非金属矿;煤炭资源的特点是储量巨大,分布集中,煤田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易于开采,煤炭品种齐全,品质优良从气煤--无烟煤均有,著名的晋城"兰花炭"早已闻名海内外。炼焦用煤占全国的56.5%,无烟煤占全国的43.06%。离柳-乡宁优质炼焦煤、晋城-阳城优质无烟煤、大同侏罗系的优质动力煤早已被原国家计委列为我国稀缺矿种;铝土矿是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优势资源,分布广且集中,仅埋深在400米以上的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截止1999年底,保有储量9.89亿吨,占全国的41.57%,储量位居全国之冠;其它如铜矿、铁矿、金矿及许多重要的非金属资源也都在全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全省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具有资源优势并在国民经济、工农业生产和外贸出口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的矿产为煤、铝土矿、铁矿、铜矿、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熔剂用灰岩、芒硝、石膏、硫铁矿等。此外,锰、银、金、石墨、膨润土、高岭岩、硅石、含钾岩石、炼镁 用白云岩、花岗岩、沸石等矿产也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媒体报到较多的山西的煤层气、金红石(钛矿)也越来越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
山西矿产资源
qx100 2006-2-23 中国矿产业网 出处: 黄河新闻网
山西被称为" 煤铁之乡"、" 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是山西最大的资源优势,现已探明的煤矿储量为2000亿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分布在全省90多个县(市、区)内。山西现有大同、宁武、西山、沁水、霍县、河东等六个煤田和浑源、五台、垣曲、平陆、繁峙等五个产煤地。围绕这些煤田和产地,山西已经建起大同、阳泉、西山、汾西、潞安、晋城、轩岗等七个大型矿务局和霍州中型矿务局以及东山、荫营、小峪、王坪、寨沟、固庄、南庄等八个小统配矿务局,此外还有一个全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露天煤矿。山西全省各县,几乎县县有煤,所以山西的地方、乡镇煤矿多达6000多个。与山西的地下"煤海"相适应,山西煤炭工业设施已经连成一个庞大的网络。
山西不仅煤多,而且煤种齐全,其中炼焦煤四种,占全省煤总储量的61%,非炼焦煤四种,伴有其他化学元素的煤60余种。山西的煤质量较高,低灰、低磷、高热量是山西煤的主要特点,因此山西煤适合多种工业生产的需要,而且煤层厚、埋藏浅、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开采,所以山西煤对外部世界的吸引力很大。山西煤已供应到全国的26个省和12个计划单列市,这就是说,山西的煤几乎辐射全国各地。同时向外出口逐步增大范围,已达亚、美、欧三大洲的23个国家和地区。
其它矿藏有铁、铝。铜、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膏等。铁矿储量为30.5亿吨。
(1)概况
预查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和邢台沙河市境内,隶属永年县永合会乡、西阳城乡,沙河市赞善乡管辖。预查区西部为北掌勘探区,南邻邯郸县邯西普查区,西南部为永年县焦窑煤矿,东到永年县城区西部,南北长约17.58千米,东西宽约3.34~8.19千米,面积96.24平方千米。
2009年3月29日至2011年4月24日,河北省煤田地质局水文地质队开展了勘查工作,勘查矿种为煤炭,工作程度为预查,勘查资金810万元。
(2)成果描述
预查区可采煤层埋藏深度超过1500米,目前不具备开采利用条件,经估算,预查区可采煤层(2、5、8、9号煤层)预测的总资源量为1.41亿吨,其中,2号煤层预测的(334)资源量为0.57亿吨,5号煤层潜在的预测资源量为0.15亿吨,8号煤层潜在的预测资源量为0.24亿吨,9号煤层潜在的预测资源量为0.45亿吨。资源储量已通过评审。
(3)成果取得的简要过程
勘探工作完成二维地震测线6条,控制剖面长度34.20千米(超设计2.00千米),完成物理点1768个;完成勘查钻孔3个,钻探工程量4102.49米(超设计52.49米);完成测井工程量4088.03米(超设计53.03米)。
1、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全省国土面积15.7万平方千米,含煤面积5.7万平方千米,占近40%,全省118个县级行政区中94个县地下有煤,91个县有煤矿。1995年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显示,全省2000米煤炭资源总量为6400亿t,占全国的16%,截止1996年末累计探明储量2662亿t,占全国27%(其中:煤焦煤占57%),保有储量2613亿t,占全国的27%,境内各类煤矿批准占用储量约1500亿t。
2、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开发自然条件优良。
据1986年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山西拥有14个牌号的煤种,由其是大同的动力煤,阳泉、晋城的无烟煤,离柳、乡宁的稀有炼焦煤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历史久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上开创了极佳的品牌效应山西成煤时期主要在古生代,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和侏罗系部分为第三系目前开发的煤炭平均埋深在300—500m,地质构造大部分地区较为简单,开采条件好。煤质优良,大部分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
二、煤炭开发的外部条件优越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无论是在一次能源的生产或消费结构中均占到75%,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在煤炭开发方面实行“强化东部,战略西移”的战略决策,从而确立了以山西为中心的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山西成为新时期以来向全国发达省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最便捷的煤炭产地,晋煤在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80%。山西年生产原煤达3.5亿t,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外调全国26个省、市、区,外调量达2.3亿t,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总量的80%,供应煤炭出口达1700万t,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成为山西的主要创汇商品。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山西已形成了一大批从事煤炭科研、勘察设计、生产、管理营销队伍拥有9条铁路出省干线,约220个发煤站,年发运能力在2.5亿以上,其中:晋北12个为大秦线配套的能力均在200万t及以上的大型煤炭集运站,集中储装运输能力4750万t,吸引范围达12个县(区)全省现有50多个煤焦公路出省口,年出省运力达3500万t地理位置适中,距沿海省份平均400—600km山西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力基地之一,发展煤炭工业有可靠的动力保障。
三、山西煤炭的开发现状
建国以来山西煤炭工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重点煤矿依靠国家投入,形成了10个大型或较大型的煤炭生产基地即八局二公司,地方煤矿一靠政策,二靠资源优势,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办矿的积极性,在经历了“六五”时期国家为解决能源危机而实行“有水快流”的方针从而获的了大发展,“七五”时期以安全为中心的全面整顿,“八五”时期重点改造以后,步入了“九五”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山西煤炭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以煤炭开发为主,围绕煤炭及其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发展多种经营,兴办第三产业,煤炭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山西的龙头产业,山西经济的支柱行业。资产原值占到全省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36.8%,增加值占全省工业部门创造增加值的37%,实现利税占到全省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37.4%,如果把与煤炭相关联的各项政策性专项基金收入一并计算,煤炭工业收入占到全省可用财力的50%以上,不仅支援了外省建设,而切带动了兴晋富民的步伐。
乡镇煤矿作为我省煤炭工业的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近2亿吨的生产规模,为我省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客观估价乡镇煤矿在我省煤炭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乡镇煤矿发展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回顾我省乡镇煤矿发展的历史历程,主要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治理整顿三个阶段:
一、乡镇煤矿的起步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1952年,根据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批准的《公私营煤矿暂时管理办法》、《公私营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要点》、《土采煤窑暂行处理办法》3个法规和政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列》,山西省人民政府对全省公私营煤矿进行整顿,封闭小煤窑2000多处。1957年9月2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小煤窑的指示》,省政府作出了“放宽对小煤窑的开采管理,以解决群众的烧煤困难,发展工副业生产”的决定。从此,我省的小煤窑开始起步发展。
二、乡镇煤矿的发展阶段
1958年5月,山西煤炭工业基本建设执行了“中央办矿与地方办矿同时并举、在地方办矿中地方国营矿与社队集体矿并举、大型矿井与中小型矿并举”的方针,调动了社队集体办矿的积极性,到“三五”末期,全省新建小煤窑3000多个。此后,由于受“文革”的干扰,社队煤矿建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将山西列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全省大、中、小煤矿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到1980年末,全省新增社队煤矿1066个。主要分布情况是:太原市39个,大同市65个,阳泉市24个,长治市4个,雁北地区92个,晋中地区194个,忻州地区93个,吕梁地区73个,晋东南地区265个,临汾地区198个,运城地区19个。其建设资金主要依靠社队自筹,少量通过农业银行短期贷款解决。单井规模一般在1万吨/年左右,部分达到3—5万吨/年,少量部分矿井达9万吨/年。
1981—1985年,乡镇煤矿的名称有原来的社队煤矿演化而来。在这期间,根据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要求,贯彻“扶持、整顿、改造、联营”的方针,进行矿井改扩建。资金由中国建设银行根据省计划委员会下达的贷款计划,按1.8厘利息发放贷款。不足部分,由办矿单位自筹或通过农业银行贷款解决。这是我省农村煤矿建设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用国家安排的贷款。自1981年相继列入改扩建计划的矿井共146对,设计净增能力1747.5万吨/年,总投资4.323亿元。到1985年底,实际下达贷款2.743亿元,竣工投产矿井46对,净增能力489万吨/年,完成投资1.044亿元,占开工项目已下达资金的38%;因资金短缺等原因停建矿井23对,停建前共投入资金1145万元,占下达资金的4.2%其余77对矿井在以后的时间里先后建成投产。
乡镇煤矿经过“六五”时期的整顿,部分单井规模较大的矿井改革了采煤方法。到1983年,在全省2787个乡镇煤矿中,改革采煤方法的矿井有230个。有单一长壁、刀柱、短壁等正规工作面20个,其中使用金属摩擦支柱的10个工作面,平均单产4093吨/月.个,比旧采面高66%。在80年代“有水快流”方针引导下,加之国家能源供应短缺,刺激了全省乡镇煤矿的迅猛发展。到1997年,全省乡镇煤矿矿井发展到8113个,矿井生产能力突破了2亿吨,煤炭产量当年达到1.54亿吨。
三、乡镇煤矿的治理整顿阶段
1998年11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煤炭行业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工作会议后,我省狠抓贯彻落实。1998年取缔私开煤矿1453个,压减生产能力2679万吨;1999年关闭布局不合理煤矿1565个,压减生产能力4399万吨;2000年关闭布局不合理煤矿1033个,压减生产能力1100万吨;2001年关闭布局不合理乡镇煤矿1034个(含矿办小井139个、取缔死灰复燃小煤矿65个),压减生产能力802万吨;2002年,按照国家要求,全省组织开展了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对全省乡镇煤矿进行了全部停产整顿,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复产验收,全省彻底关闭未通过复产验收小煤矿矿井909个,关闭总数达到5929个。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生产能力。
到2003年5月末,全省已批准乡镇煤矿复产矿井4127个。其中:3万吨以下矿井342个,3万吨以上6万吨以下矿井1353个,6万吨以上9万吨以下矿井926个,9万吨以上15万吨以下矿井607个,15万吨以上21万吨以下矿井二○○三年九月二十七日275个,21万吨以上30万吨以下矿井138个,30万吨以上矿井51个。
焦煤:焦煤是炼焦用煤中之主焦煤,变质程度中等,结焦性和粘结性最佳。山西之焦煤所产焦炭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大、抗磨性好,为炼焦用煤之珍品。利用焦煤,可得到焦炭、焦油、焦炉气。焦炭除供给冶炼外,还可造气和电石。而焦油和焦炉气可作为燃料,还能提炼数十种化工产品。山西河东煤田中、南部的离石、柳林和乡宁矿区属低硫、低灰主焦煤。所产焦炭为特优焦炭,列为全过之重点。
肥煤:肥煤是炼焦用煤的一种,用肥煤炼出的焦炭横裂多,焦根部蜂焦多,易碎,但肥煤的粘结力很强,能与粘结力较弱的煤搭配后炼出优质煤称肥煤为配焦煤之母。因该肥煤品种稀少,只占全国探明煤炭资源的5%而山西探明肥煤的储量约占全国的50%,主要分部在霍县矿区、三交矿区和古交矿区。
无烟煤:无烟煤是高变质煤,具有坚硬、光泽强等特点。燃烧时间长,火力旺。无烟煤主要用于化肥、化工生产。阳泉无烟煤因具有可磨好的特点,是理想的高炉喷吹用燃料。晋城、阳城一带的无烟煤被称为兰花炭闻名中外。山西的无烟煤资源储量大,质量好,居全国首位。
瘦煤:瘦煤是炼焦用煤中之配煤, 性能与焦煤相近。瘦煤焦炭块度大、裂纹少,但熔融性和耐磨性差,其用途除作炼焦配煤外,还可用与造气、发电和其它动力用煤。山西沁水煤田、西山煤田,霍县煤田和河东煤田等都蕴藏着丰富的瘦煤资源。
弱粘结煤:弱粘结煤是炼焦煤与非炼焦煤之间的过度煤种,主要用作造气、燃料和配焦。山西大同矿区盛产低硫、低灰、低磷的弱粘结煤,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动力煤基地。
气煤:气煤是炼焦煤种之一,粘结性偏下。主要用作配煤炼焦。气煤焦易推焦,煤气产率和焦化产品回收率高,而缺点是纵纹多,细长易碎,气煤单独炼焦可供化工工业使用。山西的气煤资源极为丰富,储量占炼焦用煤的63%以上。
褐煤:褐煤是为经变质的煤,外以朽木内含原生腐植酸。其主要特点是含水多、比重小、热量低、可制取活性炭、硫化煤、褐煤蜡、腐植酸、腐植酸铵肥料和其它化工产品。
长焰煤:长焰煤是变质程度最低的煤,无粘结性和结焦性主要用作燃料。经低温干流可制半焦、煤气、焦油,造气后可制合成氨等。
贫煤:贫煤是变质程度最高的烟煤,无粘结性。燃烧时火焰短,延续时间长主要用作动力煤,也可造气用作合成氨原料和气体燃料。太原西山、阳泉、和顺、寿阳矿区有丰富的贫煤资源。
山西是我国第一产煤、输煤和出口大省及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易开采。目前已累计探明煤炭储量2661.8亿吨,保有储量2581亿吨。其中:炼焦用煤保有储量1495亿吨、占全省的58.1%;非炼焦用煤保有储量1033亿吨、占全省的40.1%;其他煤种保有储量约46亿吨、占全省的1.8%。
全省含煤面积6.4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0%。主要分布在大同、宁武、河东、西山、沁水、霍西六大煤田和浑源、繁峙、五台、垣曲、芮城、平陆等地,煤炭资源遍布94个县(市区)。
山西煤炭品种齐全,有9大煤炭品种,分别是气煤、肥煤、焦煤、瘦煤、无烟煤、贫煤、长焰煤、弱粘结煤、褐煤。山西煤炭具有“三低两高一强”的特点,即低硫、低灰、低磷、高发热量、高挥发分、粘结性强。
大同煤田弱粘结煤以硫分和灰分低、发热量高而饮誉中外;河东煤田离石、柳林、乡宁矿区的低硫、低灰主焦煤被誉为煤中的“精粉”;沁水煤田晋城矿区的“兰花炭”更是名闻遐迩。
截至2015年底,山西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709.01亿吨,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17.3%,居全国第三。
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已发现的矿种有120种,其中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3种。资源储量居中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层气、铝土矿、耐火粘土、镁矿、冶金用白云岩等5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主要矿产有煤、煤层气、铝土矿、铁矿、金红石等32种。
扩展资料:
山西的大同煤矿是中国最大的煤矿,在山西省北部,储量大,可采煤层多,平均厚度30~40米。灰分低,硫、磷杂质少,发热量高,且煤层稳定,易于开采。为国内最大的优质动力煤供应基地。大秦铁路为大同煤矿的主要外运通道。
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是最早用文字记载有关大同地区煤层的自燃和煤炭的开发利用。至宋代,冶金、陶瓷等行业广泛用煤作燃料,煤炭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大同地区煤炭已被广泛烧用。
辽、金、元时,大同地区的采煤业已很发达,冶铁业亦历久不衰,促进了采煤业的发展。明、清时代,煤炭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铁、铸钱、炼硫磺、烧石灰、烧砖、烧陶瓷、酿酒、制药、炼黑矾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同煤矿
沁水煤田
含煤面积30500.1KM2,资源量3316.5亿吨,区内产量10530万吨,属于统配矿的有阳泉、潞安、晋城矿务局,其产量分别为:1634.31、1283.6、 967万吨。以无烟煤和半无烟煤为主,瘦煤和焦煤次之。知名品牌有晋城无烟煤和阳泉无烟煤,是山西省仅次于大同煤、平朔煤的第三大出口产品。但是近年来国外受到越南鸿基煤、国内受到宁夏无烟煤的冲击。就其质量及成本来看,晋城与阳泉煤处于劣势。加上世界无烟煤市场的萎缩,这二个品种也将逐年萎缩。
该煤田东南部的长治市内的瘦煤,作为高炉喷吹用煤曾有过一段出口的经历。该煤种低硫、低灰、高灰熔点、可磨性较好。近年来的萎缩,除一些国家喜欢采用高挥发分喷吹煤的原因外,更主要的可能是体制及经营管理上的问题。
该煤田内最有出口潜力的是该煤田西南部的沁源、古县一带的低挥发分强粘结性焦煤。该焦煤资源面积约200KM2,煤层厚度0.8-3米,现有矿井约50个(全部是地方小矿)。年产量为450万吨左右。作为低灰、低硫、低挥发分、强粘结性焦煤,该煤种必将成为山西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名牌产品。
主要矿区及详情如下:
霍东矿区 阳泉矿区 晋城矿区 寿阳矿区 和顺矿区 襄垣矿区 潞安矿区 高平矿区 长治矿区
大同煤田
含煤面积1781.3KM2,资源量341.8亿吨.区内产量9000万吨左右,以动力煤为主,是山西生产出口煤最多的煤田。主要品种为大同动力煤
但是,随着与之相似的国内陕西神府煤田、内蒙古东胜煤田的开发及神华铁路的建设、国外印度尼西亚及南非出口动力煤的迅速发展,大同煤田事实上已失去竞争力,未来将处于逐年退缩的境地。
大同煤田目前以生产侏罗纪煤为主,现有大同矿务局煤矿15个,年产量3500万吨左右地市营煤矿7个年产量450余万吨乡镇等煤矿产量近3700余万吨.侏罗纪煤现仅有保有储量58.8亿吨.按现有产量仅可开采20余年.因此,开发下部石炭-二迭纪煤田以迫在眉睫.
下部石炭-二迭纪煤田保有储量282.1亿吨,年产量1200万吨左右,大部分资源尚未利用.
主要矿区及详情如下: 大同矿区
宁武煤田
煤田面积3087 KM2,资源量974.34亿吨.区内产量3700余万吨,其中平朔露天矿1160.4万吨,轩岗矿务局230万吨,其余为地方煤矿,区内以动力煤为主,出口煤量仅次于大同煤田,主要出口品种为平朔洗动力煤.
平朔露天煤矿建矿之初即立足于国际市场,其煤质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灰熔点,较稳定的质量及供货能力。其缺点是灰分、硫分较高,洗选后仍不如大同煤。目前该矿主产品基本全部出口,虽然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因其煤质有一定特点,预计其出口量将勉强维持目前水平。
大宁煤田最有希望的煤种是在90年代才开始勘测,近年来刚刚开发的大宁煤田南部侏罗纪煤。该煤田面积100多平方公里,煤层厚度1-3米,现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00余万吨(全部为地方小矿)。其特点是低灰、低硫、低磷,自由膨胀序数3左右,特别是其灰分洗选后可达到5.5%。该煤种一直未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仅以动力煤与大同煤竞争,并开始少量进入国际市场。事实上该煤种作为软焦煤将更具竞争力。其各种指标均高于兖州煤,而生产成本将大为降低。
主要矿区及详情如下: 平朔矿区 轩岗矿区 化北屯矿区
西山煤田
面积1898.4 平方公里,资源量233.67亿吨,产量3158万吨,以炼焦煤为主。区内主要煤矿为西山矿务局,生产量占整个西山煤田的一半以上。
该区的古交是一种少有的强粘结焦煤,其2#煤自膨序数一般为7-9,活性组分含量大于60%,是当今世界上的一个短缺煤种。但由于该煤属难选煤,西山矿务局控制的灰分标准是<10%,限制了该煤种的使用。
该地区的煤炭出口将从以下二个方面得到发展。第一方面是西山矿务局改变经营思想及管理体制。并在配煤控制、降低灰分上有一个根本突破;第二个方面就是由一些有实力、精通业务的企业或组织者,将现有地方煤矿及选煤厂统一组织管理,形成一定的规模与实力,以适应出口煤的经营方式。因为降低灰分对几十年不变的统配矿比较困难,而对地方洗煤厂则水到渠成。事实上在古交及清徐地区的地方焦化厂将2#煤灰分控制在9%及8.5%以下十分普遍。
主要矿区及详情如下: 古交矿区 清交矿区 西山矿区
霍西煤田
面积6255.6KM2,资源量578.2亿吨,区内产量为4033万吨/年,属于统配矿的有汾西矿务局和霍州矿务局,其年产量仅为569.5和480.9万吨,其余近3000万吨为地方小矿开采.区内全部为炼焦煤。
煤田北部的汾西矿务局现有矿井以高硫煤为主。向南占该煤田约70%面积的矿区,则生产高挥发分的炼焦煤,其中约占产量65%的山西组低硫、低灰、高流动度煤,将是未来山西煤大举进军国际市场的主力产品之一。
在该煤田埋深1500米内的现有炼焦煤保有储量中,约有一半是属于西部的灵石、汾西、洪洞、蒲县地区,由于过去交通不便,这里除南弯等及少数矿进行过勘探外,几乎没有进行专门的地址勘探工作,也没有得到国家的重视与开发,但是,由于该区煤质优良,埋藏浅,在再这几年交通状况迅速改善的情况下,地方煤矿得到了迅速发展,通过地方煤矿的开发,该区的资源状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可以认为,这部分资源,将成为该煤田煤矿建设及出口煤源的主要支撑。
以上四县的资源中,流动度在50,000左右的低灰、低硫、强粘结煤,产量约为600万吨。流动1500ddpm以上的低硫低灰煤约为1000万吨。
该煤田的蒲县煤曾经与乡宁煤一道作为动力煤出口过一段时间,最终因煤种的价格差及未经洗选的动力煤杂质等问题而中断,但近年来又开始洗选后按炼焦煤出口
主要矿区及详情如下: 汾西矿区 霍州矿区 灵石矿区 太林克城 南湾矿区
河东煤田
含煤面积15285.5KM2,资源量2335.2亿吨,区内产量为2600万吨,除国家投资的华晋焦煤公司生产50余万吨外,全部为地方煤矿生产,产品以主焦煤为主。该煤田基本没有进行规模化的开发,具备建设大型矿井的资源条件,是山西炼焦煤保有储量最为充足的煤田。其周边地区的地方矿生产的低硫煤也属于高灰分的难选煤。
河东煤田离柳矿区的4#煤即“柳林煤”,属于世界范围稀有的优质炼焦煤。目前产量约500万吨,是山西小焦炉生产优质铸造焦的主要原料。从1998年开始已有少量出口,包括灰分在<9.%的沙曲煤和灰分<8.5%的柳林煤.
以柳林煤为代表的河东煤田中部4#主焦煤,以及与之相似的乡宁煤,后备资源充分,其综合质量指标将超过所有澳大利亚煤,与美国、加拿大的优质主焦煤比美,而最终将以质量与成本的双重优势大举进入国际市场。离柳矿区目前是发展速度最快,且始终处于健康发展状态的矿区之一。
主要矿区及详情如下: 离柳矿区 乡宁矿区
汶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儒家文化、佛教文化、运河文化的集聚地。公元前501年,孔子初仕任中都宰,政绩卓著。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汶上相继有四人出任尚书之职,"小县不大四尚书"被传为佳话。1994年在修蔷太子灵踪塔时发现佛牙、佛舍利等141件珍贵佛教文物,轰动海内外。历史上汶上是运河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著名的南旺分水工程被誉为"北方都江堰"。汶上交通网络发达,日东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105国道纵贯南北,县城距济宁机场50公里,东距兖州火车站40公里,西距京九铁路梁山站40公里。
汶上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煤、铁、金、花岗岩等,其中煤炭储量30亿吨,可开采量18亿吨,铁矿石储量近亿吨,花岗岩储量达1 3亿立方米。
汶上工业门类齐全,煤电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唐阳煤矿、义桥煤矿、阳城煤矿已经建成投产,李官集铁矿、张保庄铁矿和装机容量90万千瓦的阳城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正在建设。煤矿、铁矿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原煤1200万吨以上、铁矿石100万吨以上,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煤电化工基地。新风光电子公司是国家高、低压变频调速器产品标准制订单位。白石石材加工园区年加工能力50万平方米以上,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优质花岗岩生产出口基地。汶上大部为平原,东北部少量丘陵山地,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盛产小麦、大豆、玉米和棉花、蔬菜等,已形成韭菜、大蒜、辣椒、牛蒡、中药材、花卉及核桃、大枣等十多种优良果蔬生产基地。蒙牛集团投资2.69亿元的万头奶牛现代牧场已经建成,配套的沼气发电项目、饲料加工项目、有机肥生产项目和乳制品加工项目正在建设,总投资8亿元,将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集养殖、加工、发电、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汶上服务业发展迅速,规划占地1 240余亩的中都佛苑景区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有"中国佛都"、"佛祖道场"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