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2022年风电政策释放利好信号,吊装行业或将再迎发展机遇

自然的自行车
洁净的热狗
2023-02-15 17:16:17

2022年风电政策释放利好信号,吊装行业或将再迎发展机遇?

最佳答案
义气的往事
美好的夕阳
2025-04-05 04:59:11

2021年,随着风电政策的调整,国家不再对风电行业予以补贴,风电“抢装”浪潮退却,吊装市场一落千丈,产生了一系列蝴蝶效应。市场需求量减少,活少车多,出现大量闲置和转租现象,租赁价格直线下降,大部分地区的台班费也大幅度降低,超过100多台大吨位起重机开始待业......

那么,风电吊装市场就此陨落?其实不然。

如今,海陆两地的“抢装潮”虽都已退却,但是“双碳”目标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风力发电作为我国的新兴战略产业,被放在了我国能源转型的重点方向。当下,无论是西北边疆地区的陆上风电还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规模都是GW级的,投资大部分都在百亿,甚至是千亿。

这昭示着我国风电产业即将迎来新一轮拐点,吊装市场也即将迎来下一个“小阳春”。

以 政策 作为风向标,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各省份都对风电项目做出了规划。

海上风电利好政策:

2021年,山东省提出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和千亿级山东半岛海洋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浙江省提出重点推进海上风电发展,打造近海及深远海海上风电应用基地、海洋能、陆上产业基地发展新模式,到2025年,力争全省风电装机容量达到630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500万千瓦;

《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将推动海上风电项目规模化开发,力争到2025年底全省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800万千瓦,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阳江、粤东海上风电产业基地......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委员们也就海上风电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言。全国人大代表刘平提出,深远海风电开发急需配套政策支持;全国政协委员张海文提出,如何快速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发展;全国政协委员郝振山提出,打造海上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体系。

陆上风电利好政策:

与此同时,2022年初始就陆上风电发展也颁布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仅2月份就出台30余条政策力挺风电。其中在 《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 中提出,推动构建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以 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 ,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对区域内现有煤电机组进行升级改造, 探索 建立送受两端协同为新能源电力输送提供调节的机制,支持新能源电力能建尽建、能并尽并、能发尽发。并且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在部长通道新闻媒体见面沟通会上高调宣布 启动规模4.5亿千瓦的沙漠新能源大基地项目 。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风电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风电吊装市场也有望重回火热市场。

同时,风电机组一般为3-5年的质保期,每年有近万台机组面临“退役”, 换新和维修 是必然趋势。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预测,2021到2022年,风电运维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275亿元和300亿元。到2035年,达到寿命上限的风机数量将超过9万台,届时风电运维市场被引爆,对吊车需求将会上涨。

加快能源转型势在必行,国家对于风电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吊装行业的发展将会存在无限可能和机会......

最新回答
成就的枕头
幸福的心锁
2025-04-05 04:59:11

一、优势特点:1、资源丰富;2、发电利用小时数高;3、单机容量大;4、不占用土地;5、不消耗水资源;6、适宜大规模开发。

二、前景: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海上风电将成为推动风电技术进步、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是全球第四大海上风电国,占据全球海上风电8、4%的市场份额。

我国的海上风电资源较丰富,据中国气象局测绘计算,我国近海水深5米到25米范围内,5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5米到50米水深,7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为5亿千瓦。虽然海上风电在可开发总量上仅为陆上风电的1/5,但从可开发比例以及单位面积来看,海上风电的发展潜力更大。

痴情的帽子
眼睛大的麦片
2025-04-05 04:59:11
1. 海上风电是现今欧洲能源行业的发展目标,因为地中海的风资源得天独厚,而且没有台风的危害。中国东南沿海由于有台风,海上风电的成本和风险会提高很多。

2. 海上风电投资巨大,至少是陆上的2倍以上,并且运行维护费用高昂。所以现阶段只能作为研究而不能作为投资

3. 总体来说发展前景还行,可研究的地方很多,但是要真正发展起来可能还要很长时间。

辛勤的龙猫
怡然的绿茶
2025-04-05 04:59:11
陆上风电发展放缓之际,更加接近用电负荷地的海上风电成为了业内瞩目的焦点。

自2010年10月公布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中标结果之后,将近两年过去了,首批的4个项目均未开工,至今仍是茫茫海水一片。

与风电业界的踊跃参与、国家能源局雄心勃勃的规划相比,海上风电的现实要冷酷得多。“首轮海上风电招标项目,从法律意义上看是存在的。但从实际上看,已经名存实亡了。”5月30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在2012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上如是说。他介绍,由于国家海洋局和国家能源局等主管部门没有做好规划的协调工作,招标后发现,原有“风电场的位置已经发生了变化,往外延伸了,水深也变了。原来投的价格是否有效也很难说”。

中国对海上风电寄予厚望。国家能源局的规划显示,中国希望在“十二五”末年海上风电装机达到5吉瓦,到2020年达到30吉瓦。

“将近2年了,还是没法推进。上海电气是首轮中标的3家设备企业之一。但现在的问题是,各政府部门缺乏整体规划。”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琦称,“上海电气与山东鲁能中标了国家能源局招标的东台项目,但后来海洋部门称该区块是自然保护区,于是要求我们需要从原地往深海推进10公里。这就涉及到海事局、海洋局、军事,海底电缆,渔民等等问题。手续得重新走一遍,非常复杂。据我了解,当年第一批的4个项目,地址都变更了。现在要全面启动缺乏基础,缺乏国家相关的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及法律法规支撑。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表示,这不光是国家海洋局的问题,还有功能区划的方方面面,所有和海洋使用有关的单位都要协调好,把功能区划分开。海洋局的基本思路当然就是希望供电厂离岸越远越好。但这样对风电来讲,水深了,成本风险便会提高,所以就存在反反复复的一个协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