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十三五”可再生能源规划实施文件
1、补贴政策有望继续扩大
由文件的第七条“多措并举扩大补贴资金来源”以及第八条“加强政策保障”中可以看出,光伏补贴在维持原有的国家补贴基础上,将鼓励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引进投资,增加或维持地方政府对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款项,多省或迎来新一轮的高额补贴。
2、分布式光伏前景可观
从附件中可以看出,虽然未来三年的建站规模明确而规模大,但是它始终是有限的,而且要求优先建设光伏扶贫电站,伴随着标杆电价的调整,企业或许又将引来一波波抢装潮,这并不利于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
而分布式光伏规模却是不被限制的,目前而言,分布式光伏的普及量仍然较低,市场相对空白,只在一些光伏大省如山东、河北有较高的普及率。同时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对于分布式光伏的补贴是要大于集中式电站的,所以在未来几年,分布式电站或将迎来爆发期,成为新的市场红利。
3、光伏行业向标准化运营靠拢
就目前的光伏市场情况来看,各地的发展水平不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些因素都表明了起步早、产量第一的中国光伏市场仍处于一个百家争鸣的初级市场。
而初级市场是要迎来过度的,慢慢的会转向规模化、标准化运营。从文件的第四条“创新发展方式促进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可以看出,未来新的技术革新会给行业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会淘汰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市场开始慢慢进入良性循环。
能源消费总量天花板将更低
“十三五”时期,能源供需形势和“十二五”相比发生巨大变化。“十三五”能源规划强调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以较少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
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5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38亿吨左右,其中煤炭作为控制总量的重点,消费比例将降到一次能源的60%以下。这些目标值均在此前《行动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下调,变得更加严格。
更加重视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
“十三五”期间,煤炭依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是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得必须更加重视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在“十三五”规划中,煤炭将被进一步引导至集中高效燃烧,推行煤电运等一体化运营。
到2020年,将有超过60%的煤炭消费量用于发电。同时,将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大幅降低发电煤耗和污染排放,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时,新建电厂平均煤耗低于300克。到2020年,将原煤入选率提升到80%以上,同时,大幅减少煤炭分散使用。
煤炭开发将划分优先次序
按照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的原则,稳步推进晋北、晋中、晋东、神东、陕北、黄陇、宁东、鲁西、两淮、云贵、冀中、河南、内蒙古东部、新疆等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由于煤炭供给过剩,“十三五”能源规划将对煤炭基地的开发划分层次,区别对待。优先开发蒙东、黄陇和陕北基地,巩固神东、宁东、山西基地,限制发展冀中、鲁西、河南、两淮基地,优化发展新疆基地。
同时,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调整优化产能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加速
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5%,这一目标已经深入人心,目标的提升能够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能源发展有进有退。
12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已列入国家相关规划、具备建设条件的防城港3、4号“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和田湾5、6号机组建设工程项目予以核准,标志着我国核电审批实质性减禁,依照规划,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规模达3000万千瓦。
此前《行动计划》提到2020年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亿和1亿千瓦,“十三五”规划可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别提升5000万千瓦,实现风电装机2.5亿千瓦,光伏装机1.5亿千瓦的目标。
此外,将推动宁夏、准东等新能源基地和示范区的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或将提出可再生能源补贴总额限制,更加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
推动能源体制和价格改革
我国的能源体制存在自然垄断、行政垄断等问题,市场竞争不充分。“十三五”期间,能源体制改革、能源价格改革、能源市场开放、政府职能转变将是重点。电力和油气是改革的重点领域。
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天然具有的不确定性,电网需要其它机组参与调峰。
我国目前以水、火、核电为主,只有水、火电能够有效用于调峰,核电参与调峰的风险极大。
虽然十三五期间水电装机容量有所增加,但仍无法满足全国电网的调峰需求,火力发电是必不可少的。
丹麦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典范,风电装机容量占第一,但火电装机容量仍然排在第二,约为风电装机容量的2/3,只是降低了化石能源的使用,但火力发电仍然是不可替代的。看欧盟那些个搞碳排放限定的国家,有几个不在用火电。
我国TAI湾地区目前正在实施所谓的“非核家园”政策,摒弃已建成的核电站不用,计划到“十三五”末可再生能源占比要达到50%,但是火力发电和燃气发电的建设没有跟上,直接导致了调峰容量不足而使得今年夏季发生了两次大停电,造成整个社会的重大损失。
一些国家虽然没有火电,是因为其用电量不大,又有外部电源接入。
一些国家虽然没有火电,例如法国,但其核电容量占了约70%,完全可以替代火力发电,核力发电技术高,我国目前很多核力发电技术都是从法国引进的。
由于储能技术还没有取得显著进步,成本非常大。我国虽然鼓励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但是没有相应的规定可再生能源电厂储能设备的容量,这些电厂的储能设备也是能省就省,因此接入电网的随机性非常大,必须要足够多的稳定电源,不然整个社会将会为那个位数的并网可再生能源付出代价。
就电网运行人员而言,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是抗拒的,因为它带来了很多调度上的问题。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很大,但是利用率非常低。
2022新能源专业有出路。新能源汽车专业就业前景光明。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竞聘,做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到4S店做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师。
2022新能源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毕业生可考取中(高)级汽车装配工、汽车维修工、汽车驾驶员(C照)、汽车配件销售员等职业资格证书。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是国家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紧缺人才专业,毕业生可到汽车制造厂、汽车4S店、汽车检测站、汽车运输管理等部门从事相关技术服务与管理工作,就业前景较好,发展空间较大。
新能源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新能源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许多国家都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新一代能源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新领域,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
马纯山先生介绍说,我们国家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去年也就是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水电方面将新增投资约5000亿元,风电方面新增投资7000亿元,各类太阳能发电方面投资约1万亿元。再加上生物质发电投资、太阳能热水器、沼气、地热能利用等,整个“十三五”可再生能源新增投资总计约2.5万亿元。
这么大的投资,将对环境和社会都起到重要和积极作用。一是促进节能减排、二是将增加许多新的就业岗位。国家下这么大的手笔,足见重视程度之高。从目前看,新能源行业的前景向好,是大有可为的。
选择新能源专业,将来就业前景好、工资高;这是新开的专业,相较于传统专业目前国内开设的院校少,将来毕业竞争压力小,好就业。之所以要新开设这样的专业,就是国家急需这方面的人才;选择新能源,是为了祖国的水更清,天更蓝。
那么什么是新能源
新能源又叫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目前开发和利用及正在研究有待推广的有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等。新能源的共同特点是比较干净,除核裂变燃料外,几乎是永远用不完的。由于煤、油、气等常规能源具有污染环境和不可再生的缺点,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推广。
以核电举例,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另外核电站也大大减少了燃料的运输。比如,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耗煤三四百万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铀燃料三四十吨。另外核电运行稳定,不像风电水电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许多国家都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新一代能源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新领域,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
我们国家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也投入了大量资金。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水电方面将新增投资约5000亿元,风电方面新增投资7000亿元,各类太阳能发电方面投资约 1 万亿元。再加上生物质发电投资、太阳能热水器、沼气、地热能利用等,整个“十三五” 可再生能源新增投资总计约 2.5 万亿元。这么大的投资,将对环境和社会都起到重要和积极作用。一是促进节能减排、二是将增加许多新的就业岗位。国家下这么大的手笔,足见重视程度之高。从目前看,新能源行业的前景向好,是大有可为的。
专业与职业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去更多依靠传统工科专业的人才,随着社会发展以及行业需求增大。教育部2011年起高校招生新增140个新专业,全部为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新增专业主要集中在纳米技术领域、能源技术领域、物联网以及新媒体领域等。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衍生出许多新的就业职位,如太阳能工程师,风能发电项目工程师、能源管理工程师、能源管理、再生车间工程师等等。在专业上,新能源行业更倾向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风能与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