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进口的煤炭是原煤还是洗精煤
内蒙古进口的煤炭包括原煤和洗精煤。原煤是仍未经过精炼的天然煤,含水量、灰分、硫份较高,热值低,粒度不一定相同,煤气产量低,含元素碳、氧、氢、氮等较多,金属元素含量较低,烧结性较差。洗精煤是将原煤经过清洗、选别、精炼而得到的煤,其中水分、灰分、硫份少于原煤,热值高,粒度较均匀,煤气产量大,金属元素含量高,烧结性较好。由于原煤和洗精煤的性能不同,在煤炭能源利用上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内蒙古进口的煤炭可以是原煤也可以是洗精煤。
蒙煤:
是指内蒙古自治区出产的煤炭。 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期间将建成2个年产亿吨以上、4个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生产基地,使煤炭产业尽快走上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精煤:
原煤经过洗煤,除去煤炭中矸石。
经分选(干选或湿选)加工生产出来的、符合品质要求的煤。
泛指经过分选获得的高质量产品。
山西的煤和内蒙的煤的区别:
1、煤的生产方式不同。
山西的煤主要是主焦煤,而内蒙的煤主要是电力煤。
2、价格不同。
山西的煤开采成本高,价格也高。而就是内蒙古露天煤矿多,开采容易,价格较低。山西以地下煤矿为主,这导致内蒙古的煤炭开采成本更低,山西的成本更高。
由于山西的采煤历史较长,浅层的煤炭资源开采的得差不多了,只能向深层开采,难度更大使得设备成本增加。这样一来,和露天采煤的内蒙古相比,价格优势就不存在了。
扩展资料:
山西煤炭产业的相关情况:
1、2018前三季度,山西的煤炭工业增加值下降0.6%,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8.9%;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2%,制造业增长9.6%。制造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3%,引领了山西工业的增长。
2、“一煤独大”的畸形产业结构,让山西的经济经常随着煤价的起落坐“过山车”。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在全省已形成共识,但解决问题的决心却随着煤炭价格的起伏而退进摇摆,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3、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山西去产能、调结构提供了机遇。山西适时出台并实施了“五个一批”(淘汰一批、重组一批、退出一批、核减一批、延缓一批)等去产能举措,关闭退出灾害严重、资源枯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煤炭产业政策的煤矿,化解过剩产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煤炭山西 转型可期
2、蒙煤特指出产于内蒙古地区的煤炭,蒙煤具有灰分低、挥发分高、着火点低、发热量大和易燃烧等优点,也具有含水量高的缺点,蒙煤的这个缺点严重制约着蒙煤的 开发利用
(一)煤炭资源状况
内蒙古是我国煤炭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煤层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全区118.3万平方公里,现已查明含煤面积为1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0%。全区101个旗县区中,有67个旗县区储存煤炭资源。全区累计探明的保有储量为2317.1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2%。探明储量在1亿吨以上的煤田有19个,10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6处。其中准格尔煤田储量253亿吨,锡林郭勒胜利煤田214亿吨,呼伦贝尔煤田215亿吨,东胜煤田736亿吨。目前,内蒙古共有各类煤矿1228处,其中国有重点煤矿67处,地方国有煤矿96处,乡镇集体煤矿1065处。形成了乌达、海勃湾、包头、平庄、大雁、扎赉诺尔、霍林河、伊敏、准格尔、神东等10个国有重点煤炭生产矿区以及胜利、白音花、宝日希勒、万利等4个国家重点建设矿区。
内蒙古煤炭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资源分布广、总量多;二是种类齐全、品质优良,以低变质烟煤和褐煤为主,低硫优质煤占总储量的70%,低灰、低硫烟煤又占优质煤的60%;三是煤层埋藏浅、厚煤层多、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层位稳定、煤田规模大、易开采;四是主要煤系中的共生、伴生矿产资源丰富,为其他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了便利。
(二)煤炭生产、消费状况
“十五”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区内外能源市场需求旺盛,刺激了我区能源工业、特别是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炭产量增长迅速。2005年全区煤炭产量达到了25607万吨,比2004年增长20.60%,比2001年增长了313.62%,不仅大大超出了自治区“十五”规划9500万吨的目标,也超出了2010年年产量达到13200万吨的远景目标。2001~2005年的5年间,内蒙古共生产原煤8亿吨,向区外输出煤炭4.55亿吨,约占总量的57%。内蒙古已成为我国煤炭资源大区、产量大区和输出大区。截至2005年底,火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996.69万kw,年发电量达到1070.02亿kw/h,比2000年增长了243.62%。
随着全国能源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大型能源企业纷纷到我区投资建设能源项目,推进了我区煤炭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了煤炭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特别是煤电一体化、煤化工等项目的实施,推动了煤炭工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内蒙古煤矿分布于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通辽市等城市。
内蒙古是公认的“露天煤矿”之乡,煤炭资源呈现量大,分布范围较广、储量丰富、埋藏较浅且易开发的特点,中国能源保障基地之一。
在2016年国家公布的矿区的162个煤炭矿区中,内蒙占据42个,占到全国比重的26%,排名第一。新疆有34个。昔日的煤霸、熟知的山西、陕西“没落”,仅有18个和14个。
内蒙自治区煤炭丰富,查明和预测的有180余个,面积约1118万平方公里。煤炭分布于鄂尔多斯的东胜和准格尔煤田、锡林郭勒盟的胜利煤田、呼伦贝尔的陈巴虎煤田、通辽的霍林河煤田;霍林河是中国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准格尔是露天开采煤田;东胜与陕西神府合称成为东胜—神府煤田,东胜—神府煤田是世界范围内的七大煤田。
胜利煤田,是中国煤层最厚的煤田。厚度在200m左右,最厚的地方可达400米。胜利煤田包含11个煤层以及13个煤组。煤田总长度可达45㎞,宽度达15㎞,面积总计为675平方千米,探明储量为惊人的159.32亿吨,保底有159.31亿吨。二道岭的煤矿属于太西煤,是低灰和低硫以及低磷的优质煤,灰分低于平均水平,达3.96%左右,挥发度为6.83%,中国最高、煤层最厚的煤田当属二道岭煤矿。
根据内蒙煤安监局的数据,从2011年到今,内蒙地质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内蒙地区新增煤炭为惊人的484亿吨,光是16年,内蒙累计生产原煤达到了83827.87万吨,同比下了8.1%左右。
内蒙地区有着极其多的企业从事关于煤炭的相关工作,著名的神华集团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内蒙优质煤资几乎被垄断,所属的神东煤炭集团的产煤量更是处于领跑地位。
①如果发热量是高位发热量,还需要看水分多大。挥发是干燥无灰基还是空干基,干燥无灰基的,可能是无烟煤或者贫煤。空干基可能是贫煤或者贫瘦煤。
②如果是低位发热量,应该是精煤。有可能是无烟煤,贫煤或者贫瘦煤。
这种低挥发的煤,内蒙地区不多啊。
内蒙古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位,截至2007年7月末,全区已查明煤炭资源矿产地445处,查明和预查煤炭资源储量达到6583.4亿吨。今年下半年,内蒙古又陆续在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等地发现了几处储量数十亿、上百亿吨的大型煤田。
赵保胜说,截至今年末,在全部6500多亿吨煤炭资源储量中,有3700多亿吨是最近4年来新增的。自2004年以来,内蒙古累计投入地质勘查资金80多亿元,其中约70%用于煤炭资源勘查。在煤炭资源储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内蒙古近几年的煤炭产量也保持了较快增长。
2006年,内蒙古生产原煤2.98亿吨,是2000年的4倍多,根据预测,今年内蒙古全年煤炭产量将达到3.6亿吨。
中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储量为10000亿吨,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
中国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12%,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较少,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迄今为止,共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158种(能源矿产10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41种、贵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配套程度较高的少数国家之一。按探明储量计算,中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25种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稀土、石膏、钒、钛、钽、钨、膨润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等12种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如下: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煤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铁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铜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东。铅锌矿遍布全国。钨、锡、钼、锑、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华南、华北。金银矿分布在全国,台湾也有重要产地。磷矿以华南为主。
主要矿产资源包括:
◆煤炭资源:中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储量为10000亿吨,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
◆油气资源:主要蕴藏在西北地区,其次为东北、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浅海大陆架。截至1998年底,中国已找到509个油田和163个气田。累计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为198.5亿吨和1.95万亿立方米,列世界第9位和第20位。其中陆上石油资源量和天然气资源量分别占中国同类资源总量的73.8%和78.4%,已形成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格尔-吐鲁番、四川、陕甘宁等六个大型油气区。
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探明储量的有铁、锰、钒、钛等,其中铁矿储量近500亿吨,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西和四川等省。
◆有色金属:凡是在世界上已发现的有色金属矿在中国均有分布。其中,稀土的储量占世界的80%左右,锑矿的储量占世界的40%,钨矿的储量则为世界其他国家储量总和的4倍。
截止2000年底,中国已经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有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7种,矿产地2万多处。
(一)能源矿产资源 中国能源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结构不理想,煤炭资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煤炭资源的特点是:蕴藏量大,但勘探程度低;煤种齐全,但肥瘦不均,优质炼焦用煤和无烟煤储量不多;分布广泛,但储量风度悬殊,东少西多,北丰南贫;资源赋存东深西浅,露采煤炭不多,且主要为褐煤;煤层中共伴生矿产多。油气资源的特点是:石油资源量大,是世界可采资源量大于150亿吨的10个国家之一;资源的探明程度低,陆上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仅占全部资源的1/5,近海海域的探明程度更低;分布比较集中,大于10万平方千米的14个盆地的石油资源量占全国的73%,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量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其他能源矿产,如地热,油页岩等在中国也比较丰富。
(二)金属矿产资源 中国属于世界上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金属矿产在中国基本上都有探明储量。其中,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的有钨、锡、锑、稀土、钽、钛,居世界第二位的有钒、钼、铌、铍、锂,居世界第四位的有锌、居世界第五位的有铁、铅、金、银等。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是: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于几个地区,如铁矿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冀北和山西等3大地区,铝土矿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贵州、广西等省区,钨矿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锡矿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南;部分矿产储量大,质量高,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如钨、锡、铝、锑、稀土等;许多重要矿产质量欠佳,铁、锰、铝、铜等矿产,贫矿多,难选冶矿多;中小型矿床所占比例大,大型、超大型矿床所占比例小。
(三)非金属矿产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非金属矿产品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全国现有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产地5000多处。大多数非金属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丰富,其中菱镁矿、石墨、萤石、滑石、石棉、石膏、重晶石、硅灰石、明矾石、膨润土、岩盐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磷、高岭土、硫铁矿、芒硝、硅藻土、沸石、珍珠岩、水泥灰岩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大理石、花岗石等天然石材,品质优良,蕴藏量丰富;钾盐、硼矿资源短缺。但是,一些非金属矿产分布不平衡,特别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探明储量尚不能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资源的需求。
(四)水气矿产资源 中国已查明天然地下水资源8700亿立方米/年,可采资源量2900亿立方米/年,地下微咸水天然资源约为200亿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南方地区丰富,西北地区贫乏,地下水含水层类型地域性分布明显,孔隙水主要集中在北方,岩溶水在西南地区广泛分布。
中国已发现地热点3000多处,勘查评价的地热田298处,其中60℃以上热水田89处。已探明地热流体可采量166497立方米/天,相当于298.7万吨标准煤。矿泉水资源和二氧化碳气资源也比较丰富。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一座煤矿的煤层厚薄与这地区的地壳下降速度及植物遗骸堆积的多少有关。地壳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遗骸堆积得厚,这座煤矿的煤层就厚,反之,地壳下降的速度缓慢,植物遗骸堆积的薄,这座煤矿的煤层就薄。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所以矿产资源丰富。
内蒙古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乡。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内蒙古有四个,分别为伊敏、霍林河、元宝山和准格尔露天煤矿。霍林河煤矿是中国建成最早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准格尔煤田是中国最大的露天开采煤田(截至2011年)。东胜煤田与陕西神府煤田合称东胜—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中最大的一个。锡林浩特市北郊的胜利煤田,是中国最大的、煤层最厚的褐煤田。煤层一般厚度200m以上,最厚处400米。含有11个煤层,13个煤组。煤田长45㎞,宽15㎞,面积675㎞²,已探明储量159.32亿吨,保有储量159.31亿吨。阿拉善盟二道岭煤矿的太西煤,属低灰、低硫、低磷的优质无烟煤,平均灰分3.96%,挥发分6.83%,含硫0.2%~0.32%。发热量7645~7711大卡/千克,中国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