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运存在哪些特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今年春运的新特点为“一个缓解、三个压力”。
一个缓解是指总量矛盾有所缓解。“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8亿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增速较前几年明显放缓。”连维良表示,今年客运结构发生了变化,预计铁路、民航分别增长8.8%和10%,仍保持较快增速。部分重点地区铁路矛盾也有所缓解。今年兰渝、西成等一批铁路新线相继开通,大幅提高了川渝和西北方向的客运能力,这些地区运力紧张的状况将显著改善。
三个压力是指节后运输压力大、道路保畅压力大、客货统筹压力大。今年春运较晚,节前客流相对平稳,但节后探亲、旅游、学生、务工客流叠加,易形成客流高峰,运输保障难度加大。近几年私家车出行数量大幅增长,去年高速公路小客车流量同比增长14%左右,春运期间跨城拼车旅客接近1400万人次,出行时段较为集中,保安全、保畅通难度较大。入冬以来,煤炭、粮食运输需求旺盛,铁路煤炭日均装车持续保持在8.1万车以上,且迎峰度冬保障要求更高,春运期间以客为主、客货统筹的难度较大。
为了缓解客流压力,铁路、民航、公路都将春运作为开年头等大事,严阵以待。其中,今年春运,铁路旅客发送量预计达到3.88亿人次,为此,铁路部门将统筹高铁与既有线的通道能力,在春运高峰期增开88.5对夜间高铁列车,有效增加客运能力供给;充分利用好兰渝、西成等西部新铁路,高密度开行动车,更好地满足出入川渝地区的客运需求。
3月12日,为期40天的铁路春运圆满结束,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38153.9万人次,同比增加2435.1万人,增长6.8%。
春运期间,全国铁路有11天旅客发送量超1000万人,特别是2月20日(农历正月初五)开始,春节返程客流高度叠加,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连续8天超1000万以上持续高位运行。节前15天,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879.9万人次,节后25天日均发送旅客998.2万人次。3月4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283.8万人次,较去年春运最高峰日多发送187.2万人次,创铁路春运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
安全秩序好于往年。今年春运,铁路部门狠抓各项安全保障措施落实,确保了春运安全稳定、秩序良好。旅客列车始发、终到正点率分别达到99.1%%和95.7%,其中高铁动车组始发、终到正点率分别为99.1%、96.1%,创历年来最好水平。
铁路运能供给大幅增加。春运期间,铁路部门优化客车开行结构,进一步发挥高铁成网优势,充分挖掘运输潜力,最大限度扩大春运运输能力,努力满足旅客出行需要。40天来,全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7814列,同比增加448列,能力安排创历年之最。
高铁主力军作用凸显。40天来,全路动车组共发送旅客2.1亿人次,占旅客发送总量的57%,同比增加4.4个百分点,高铁成为春运的主力军。
新线“首秀”成绩不俗。今年春运,铁路新增3038公里新线,特别是西成高铁、兰渝铁路、宝兰高铁、渝贵铁路等新线首次投入春运,使成渝地区的运力供给大幅增加,“蜀道难”问题得到极大缓解。春运期间,多条新线运输安全有序,而且客座率普遍较高,其中,西成高铁、石济客专、渝贵铁路分别达到79.5%、75.3%和72.1%。
购票体验全面提升。互联网作为售票主渠道作用更加凸显,线上售票占比77.7%,同比提高6.8个百分点,其中手机售票占比55.3%,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九成以上的购票旅客不再需要输入验证码,旅客购票体验大幅提升。其中,2018年1月24日售票1135.7万张创历史新高,标志着互联网售票跃至千万级。
贫困地区旅客精准售票服务受到欢迎。铁路部门对往年贫困地区旅客春运期间火车出行大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其出行规律,有针对性的安排运能、预留票额,开展精准售票服务,同时开行多种形式的扶贫专列,保证贫困地区旅客乘车,受到沿线群众欢迎。
服务质量持续提升。40天来,在更多车站应用自助实名制核验闸机,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提高验证验票通过能力和效率;扩大“复兴号”开行范围,通达23个省会城市,更多群众享受到“复兴号”优质服务;将高铁互联网订餐时限压缩至开车前1小时,同时推出地方特产预订服务;强力推进“厕所革命”,实施“双所长”制,落实相应责任,加强设备整治,旅行环境大大改善。
货运装车实现大幅增长。统筹兼顾实施“客货双赢”战略,充分挖掘紧张区段通道能力,全面加强货运组织,全国铁路日均货运装车16.87万车,同比增加13568车,增长8.7%。认真落实煤炭、取暖煤等重点物资保供机制,全国铁路煤炭日均装车94065车,同比增加9933车,增长11.8 %。
春运是生活中很特别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回家过年,所以就会出现人流量和车流量的高峰期,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按照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来看,2022年春运应该会正常运行,时间上不会提前。
2022年春运会正常吗按照目前疫情防控形势来看,2022年春运会正常进行。
春节前15天和春节后25天,共40天。铁路春运客流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元宵节将迎来新一轮高峰。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的第一天,也称为农历年,俗称“中国新年”。这是中国人民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殷商时期的年底祭祀神和祖先的活动。
春运期间,铁路将继续坚持“以客为本、客货双赢、南北换乘、南北客货、流量驱动、不停流”的原则,注重旅客运输,做好时差和地区差,提前启动“南北铁路换乘”。
统筹货物运输,重点抓好货源相对充足地区的货物运输,优化运输能力配置。在保障煤炭、粮油、节材、物资等关键物资运输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性、有针对性的营销组织,针对产能相对宽松的地区、线路和时段,挖掘运输潜力,积极组织网上排水。
春运期间,铁道部实施了专项运行图,开通了大量临时公交。春运应分别处理正常客流、高峰客流和突发客流。
2022年春运会提前吗目前来看,不会提前。
春节交通,即春节交通,是中国农历春节前后交通运输压力大的大规模现象。以春节为中心,从农历12月15日到农历正月25日大约持续40天。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一发布,交通运输部和民航局专门安排的全国交通高峰,被称为春节交通。
根据之前的管理,春节交通的开始时间取决于春节的时间。2022年的春节是2022年2月1日,除夕是2022年1月31日。一般来说,春运的开始时间会提前半个月,即2022年的春运将在1月17日开始。
2022年的春运将于2022年1月17日开始。因此,可以计算2022年春运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2022年春节交通时间为2022年1月17日至2月25日。
春节期间如何防护 1、相隔一米坐着散开春运期间,在火车站、机场候车室候车时,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社会安全距离,不要与其他候车人员聚在一起。
2、全程佩戴口罩春运期间,交通人员密度高,流动性强。他们必须在整个过程中佩戴口罩,这不仅可以减少液滴的数量和喷洒速度,还可以防止吸入可能含有病毒或细菌的液滴核。对你自己和其他人来说,在整个过程中佩戴口罩是安全的保证。
3、少攀谈,少走动春运期间,人们可能会一起出行,但乘坐火车、高速铁路和飞机时,尽量长时间不说话、不笑,也不要发出噪音。
在公共交通工具中,物体表面或空气中可能存在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因此,尽量减少与公共区域的接触和步行。如果您需要使用公共厕所,您可以在上完厕所后冲水前关闭马桶盖,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洗手前,注意不要用手摩擦嘴、鼻子和眼睛。
4、减少用餐次数在旅途中,减少交通工具上的用餐次数。如果你不得不吃饭,避免与其他乘客面对面吃饭,吃饭时不要说话。
春运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以春节为中心,共40天左右,每年农历腊月十五到次年正月廿五。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发布,交通运输部、民航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叫做春运。
一般意义上的春运,是指中国大陆的城际交通,不包括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和台湾之间的交通以及国际交通。
扩展资料:
春运期间,铁路将继续坚持“以客为主、客货双赢,南车北调、南客北货,有流开车、无流停运”的原则,在抓好旅客运输的同时,打好时间差、地区差,提前启动“南车北调”工作。
统筹兼顾好货物运输,重点兼顾好货源相对充足地区的货物运输,优化运力配置,在确保煤炭、粮食、石油等重点物资、节日物资和供港物资运输的基础上,对能力相对宽松的地区、线路以及时间段,要有针对性加强营销组织,挖掘运输潜力,积极组织引流上线。
春运期间,铁道部实行特殊运行图,加开大量临时客车。春运,分别应对正常客流、高峰客流、突发客流。
2022年春运自1月17日开始,至2月25日结束。
2022年春运全国预计发送旅客10.5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2625万人次,比2021年同比增长20.7%。具体来看,预计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别发送2.5亿、7.5亿、1630万、3920万人次。
节前客流主要集中在1月27日至1月30日,最高峰出现在1月29日,达到2955.5万人次;节后出行相对平稳,节后客流主要集中在2月6日至9日,以及2月16日至20日,最高峰分别出现在2月8日2838万人次、2月19日3216万人次。
2022年铁路春运圆满结束
2022年2月25日,为期40天的2022年铁路春运圆满结束,顺利实现“平安春运、有序春运、温馨春运,让旅客体验更美好”的春运目标,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2.53亿人次、同比增长16%,国家铁路发送货物4.2亿吨、同比增长1.4%,安全优质开行冬奥列车1205列,全国363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平均可耗天数达到22天。
2022年春运2月25日落下帷幕,40天里全国共发送旅客10.60亿人次,比2021年同期增长21.8%。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2022年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