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现在多少钱一吨?
2021民用取暖煤价格一般在1110元左右一吨,具体因品种、市场、产地的不同,价格会存在一定差异。比如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近期数据,表示无烟煤(洗中块)价格是1682元一吨,普通混煤(4500大卡)价格是905.2元一吨,山西大混(5000大卡)价格是1054.4元一吨,山西优混(5500大卡)价格是1116元一吨,大同混煤(5800大卡)价格是1137.8元一吨,焦煤(主焦煤)价格是3980元一吨,焦炭(二级冶金焦)价格是3950元一吨。
对于普通煤炭各地市场价格也不一,比如在湖南湘潭市湘乡市煤炭市场价是3250元一吨,在广东茂名市高州市煤炭市场价是3200元一吨,在广西崇左市扶绥县煤炭市场价是3200元一吨,在贵州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煤炭市场价是3200元一吨,在陕西榆林市府谷县煤炭市场价是3500元一吨,在陕西榆林市神木市煤炭市场价是3500元一吨。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煤炭价格开启了疯长之路,作为我国电力生产的主要保障,煤炭价格较年初的500~600元每吨上涨高点近2000元每吨,尤其是九月以来,全国煤炭尤其是东三省电力短缺,各地进行“拉闸限电”,甚至部分居民用电也受到影响。
从长三角到珠三角各大工业园区,都有停工限产的行政令,虽然其中有“能耗双控”的作用,但是与煤炭阶段性短缺也是分不开关系的。
煤炭涨价,两倍、三倍的翻倍涨,导致电厂亏损,生产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用电短缺,目前,在煤炭高涨的带动之下,江苏、山东工业用电涨幅几乎到20%的顶格,都在19%多,让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部分加工企业两班倒改成一般制,以减少损耗。
陕西控煤炭消费四年内煤炭 占能源消费比重降至67%
新华网西安2月5日电 记者从陕西省环 境保护厅获悉,今后陕西省将实施煤炭消 费总量和质量控制制度,并计划四年内将 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7%以 内。
根据《“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年行动 计划》,陕西省将推行煤炭消费总量和质 量控制制度,制定关中各市(区)煤炭消 费总量实施方案,建立煤炭质量监管机 制。
同时,将着力提高天然气、煤层气、 地热等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到2017年,陕 西全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1.38亿吨以 内,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7% 以内。
此外,陕西还提出,所有燃煤电厂、 钢铁企业烧结机和球团生产设备、石油炼 制企业的催化裂化装置、有色金属冶炼企 业都要建设脱硫设施,每小时20蒸吨及以 上的燃煤锅炉要实施脱硫;现役火电机组 必须实施烟气除尘设施改造、脱硫设施提 标改造;新建、扩建、改建火电厂须同步 建设烟气脱硫、脱销及高效除尘设施等。
在2014年底前,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 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全部配套建成脱销设 施。全面实施钢铁、火电、水泥、燃煤锅 炉现有除尘器提标改造。
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产业结构升级等分析。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虽然煤炭的价值大不如从前,但毕竟目前和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煤炭还是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必不可缺的能量来源之一,煤炭的供应也关系到我国的工业乃至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的稳定,煤炭的供应安全问题也是我国能源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呈先增后降态势,2020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原煤产量为38.4亿吨,焦炭产量为4.71亿吨。我国煤炭消费量总体较为波动,2019年煤炭消费量为28.10亿吨标准煤。
近年来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呈先增后降态势,2020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
2017-2020年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呈先增后降态势。2020年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同比有所下降。
我国原煤产量较为波动,2020年原煤产量为38.4亿吨
2017-2020年期间我国原煤产量较为波动,2010-2015年期间呈先增后降态势,2016-2020年呈波动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8.4亿吨,同比小幅波动。
我国焦炭产量总体保持在4亿吨以上,2020年焦炭产量为4.71亿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国,2011-2020年期间我国焦炭产量总体保持在4亿吨以上。2020年我国焦炭产量为4.71亿吨,较2019年产量基本持平。
2020年我国煤炭进口为3.04亿吨,同比增长1.5%
2010-2015年期间我国煤炭进口量呈先增后降态势,2025年进口量跌至近十年最低值, 2015-2020年期间我国煤炭进口量呈波动上涨态势。2020年我国煤炭进口为3.04亿吨,较2019年的3亿吨同比增长1.5%。
我国煤炭消费量总体较为波动,2019年煤炭消费量为28.10亿吨标准煤
2014-2019年期间我国煤炭消费量总体较为波动,2019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为28.10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是呈现震荡走势,2017年,全国新增煤炭查明资源储量达到815.6亿吨,创近年新高。据自然资源部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增煤炭查明资源储量较2017年同期有所下滑,全年新增查明储量为556.1亿吨。
据自然资源部统计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持续提升。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矿产自然报告 (2019)》显示,2018年我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为17085.73亿吨,同比增长2.5%。
从消费量来看煤炭行业发展
从消费量来看,2019年,全球煤炭消费总量为157.86EJ,比上年下降0.6%,这是六年来第四次下降,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下降到27.0%,为16年来的最低水平。煤炭消费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日本、南非、俄罗斯、韩国、印度尼西亚、德国和越南。
除中、印、美、日四大煤炭消费国排序不变外,第5到10位排名位次均发生变化。其中越南超越波兰成为第10大煤炭消费国。 世界前十大煤炭消费国中,亚洲独占6席。2019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1.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2022年煤炭后期走势分析:
2022年全国煤炭市场总体预期稳定向好,表现为供给体系质量提升、供给弹性增强,煤炭中长期合同覆盖范围扩大,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持续加强,煤炭运输保障能力持续提升,预计煤炭市场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态势。
但《报告》也指出,当前国际能源供需形势错综复杂,受安全环保约束、疫情反复、极端天气、水电和新能源出力情况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或有可能出现区域性、时段性、品种性的煤炭供需偏紧或宽松情况。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带动国内煤炭消费继续增长。
煤炭行业安全稳定供应
全力做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加大煤炭资源勘探与评价工作力度,增加煤炭资源储备,为资源枯竭矿区产能转移和矿井接续提供基础。科学确定大型煤炭基地开发节奏、规模和定位,建设一批安全高效智能化煤矿。
强化能源安全保障责任,科学评估煤矿关闭退出影响,研究完善煤炭企业退出和转型发展扶持政策。推进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完善应急调峰产能、可调节库存和重点企业煤炭储备机制,探索建立煤矿弹性产能和弹性生产机制。
一方面,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或有所趋缓。从经济基本面看,上半年宏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不过目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均衡,巩固稳定恢复发展的基础仍需努力。
从拉动煤炭需求的基本动力看,下半年制造业投资有望继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延续温和反弹态势,不过房地产开发投资温和回落,出口总体趋缓,总体上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支撑力度或将有所趋缓。
首先,房地产开发投资或温和回落。6月份房地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为7.2%,较5月下降1.9个百分点,延续下降态势。从季节性角度来看,6月环比也弱于往年季节性均值。分项来看,新开工、施工、竣工均有所回升,环比增速均强于季节性,其中施工、竣工端回升较为明显。房地产投资高位回落可能主要源于土地购置费的下降,5月数据与6月类似,房地产投资走弱但施工、开工均走强。房地产调控方向不变,6月份房地产开发资金明显回落,房地产销售增速也有所下降,未来投资趋于回落,不过回落相对温和,首先,竣工端已经有明显走强,对投资带来支撑,其次,集中供地导致拿地节奏后移,随着后续土地供给释放,新开工仍有回升空间。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望继续小幅回升。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速为2.4%,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16.9%,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0.7%,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9.9%,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6.5%。广义基础设施建设两年平均增速3.9%,较5月的3.4%小幅回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整体偏弱与财政节奏后移有关,随着财政后置发力和专项债发行提速,后期仍有望趋于温和反弹。
第三,制造业投资有望继续改善。数据显示,1-6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2%,高于全部投资6.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2.0%,比1-5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一季度为下降2.0%。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21.8%,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增长30.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26.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16.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长16.3%。此外,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9.7%和16.9%。从成本端来看,5月是年内PPI高点,6月PPI已经确认回落,这意味着成本端对制造业投资的压制因素将边际缓解。从售价端来看,随着下游需求的逐步回暖,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向下游传导的压力将逐步缓解,部分耐用品价格已经处在涨价通道中。整体来看,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将持续改善。
第四,民间投资稳步恢复。数据显示,1-6月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4%两年平均增速为3.8%,比一季度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业民间投资增长25.1%,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21.1%,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17.2%,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增长14.7%,社会领域民间投资增长11.0%。预计随着一些惠企政策的陆续出台与落地实施,民间投资面临的外部环境会得到进一步优化,将对民间投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第五,出口总体趋弱。6月出口再度回升,在进口超预期的情况下,贸易顺差创年内单月新高,表明出口端仍延续强势表现。展望未来,全球PMI有见顶迹象,同时国内PMI新订单回落趋势渐渐产生,这些都意味着未来出口的大方向是趋弱的,但是一如我们年初的判断,出口会下行,但实际动力的走弱可能会比较缓和,不存在失速风险。
另一方面,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煤炭消费将受到一定抑制。
一是预计全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8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1.4亿千瓦左右。预计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3.7亿千瓦,同比增长7.7%左右其中,煤电装机容量11亿千瓦、水电3.9亿千瓦、并网风电3.3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3.1亿千瓦、核电5441万千瓦、生物质发电3500万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1.2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7.3%,比2020年底提高2.5个百分点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及比重将有望首次超过煤电。
此外,从季节因素看,上半年由于水电出力不足,火电增势超过预期,从来拉动煤炭需求增长超预期。据悉,总体上今年来水预期不及常年,加之下半年将经历迎峰度夏、度冬高峰期,预计季节性因素对煤炭需求的支撑力度较大。
综上,下半年,煤炭需求的基本面动力或将有所减缓,不过季节因素有利于支撑需求,预计煤炭需求增长总体将呈放缓趋势。
(二)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将不断增强
煤炭生产有望保持增长。后期,各地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煤炭企业科学组织生产,稳定煤矿生产,重点产煤省区将带头落实煤炭增产增供责任,加快释放优质产能,大型煤炭企业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最大能力组织生产。有关部门将加快推进煤矿手续办理和产能核增进度,促进优质煤炭产能释放。不过,由于近期发生多起煤矿安全事故,各地将继续开展煤矿安全检查,部分地区煤矿将会停产减产,部分煤矿生产将受到制约。此外,极端天气、突发事件等不确定因素也可能影响部分地区煤炭生产。总体来看,随着煤炭优质产能加快释放,预计煤炭产量将保持增长,我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将不断增强。
煤炭铁路运量将保持增长。按照有关部门决策部署,煤炭运输结构调整将继续推进,铁路部门将在确保煤炭运输保障的基础上加大“公转铁”力度,做好运输保障和应急运输,深入挖掘煤炭外运通道运输潜力,增加铁路运力。后期面对旺盛的用煤需求,铁路部门将加强与煤炭生产和消费企业沟通对接,持续加大煤炭装车组织力度,加大晋陕蒙新等煤炭主产省区煤炭外运力度,优先装运电煤,增加电煤装车比例,重点保障存煤明显偏低的电厂,加强煤炭中长期合同兑现,确保煤炭产运需有效衔接,保障用煤旺季煤炭供应。综合来看,预计后期我国铁路煤炭运量将保持增长。
煤炭进口将有所增加。1-6月份,我国煤炭进口量同比继续下降。随着沿海地区用能用电企业开工率提升,预计沿海电厂煤耗水平将逐步提高,电煤需求量将保持增长。而清洁能源发电出力增加以及东部省区能源双控等因素将制约沿海地区煤炭需求增幅。为满足电厂和民生用煤需求,各方将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增加煤炭进口,判断后期我国煤炭进口量将有所增加。
(三)判断后期煤炭供求关系略显偏紧,煤炭价格将高位运行。
依据上述对煤炭供需两个方面的分析结论,预计下半年我国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改善,但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将有所放缓。同时,新能源发电出力增加将制约火电出力,不过季节性因素将支撑煤炭需求,预计煤炭需求增长将呈放缓趋势。供应方面,煤矿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增产保供,有关部门也将全力稳定煤矿生产,多措并举释放煤炭优质产能,提高煤炭供应保障能力,预计煤炭产量将保持增长态势,加上煤炭铁路运量增加,预计后期国内煤炭供应将总体稳定。在煤炭需求旺盛局面下,各方将多措并举增加煤炭进口,后期煤炭进口将有所增加。综合来看,后期支撑煤炭需求的基本面因素将有所减弱,煤炭需求有望保持增长,煤炭供应将稳中有增,局部地区部分时段煤炭供需将会偏紧,市场价格或将高位运行。
(一)煤炭资源总量及分布特点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优势矿种,是能源安全的基础。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煤炭约占我国矿物能源资源的95%、储量的90%、产量的75%,2007年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69.5%。我国煤炭资源分布面积达60×104km2,埋深1000m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约2.92×1012t。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品种齐全,除上海市外,在其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探明储量。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的总体格局是,东部地区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山东、安徽、河南、河北5省,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对贫乏中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山西、陕西和内蒙古3省(自治区)储量丰富西部地区煤炭资源也较丰富。煤炭储量超过1000×108t的为山西(占27%)、内蒙古(占21%)、陕西(占16%)3省(自治区),约占总保有储量的64%。储量在100×108~1000×108t的省(自治区)依次为新疆、贵州、宁夏、安徽、云南、河南、黑龙江、山东、河北。上述12省(自治区)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95%。地理分布上具有“北富南贫、西多东少”的特点,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西部及北部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少,供应不足,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煤炭储量多,生产区域集中,决定了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形成“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特点,造成煤炭长途运输紧张、水资源匮乏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制约了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煤炭的生产和消费
煤炭是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体,1978年以来,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一直占70%左右。2008年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27.93×108t和27.40×108t(图5-19)。
图5-19 1990~2008年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量对比图
图5-20 2006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中各个行业所占的比重
我国的煤炭生产能保证国内需求,并保持适当出口。1949年煤炭生产3243×104t,1960年3.97×108t,1970年3.54×108t,1980年6.20×108t,1990年达10.80×108t,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我国煤炭生产量为27.93×108t,比1949年煤炭产量增长了86倍,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生产煤炭超过400×108t。电力、钢铁、化学和建材工业等是主要耗煤部门,发电用煤仍在我国煤炭消费中占主要地位,所占比例超过50%。钢铁、建材和化工等行业也在煤炭消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图5-20)[89]。据中国工程院根据我国2003年实际消费的煤炭总量预测,预计2010年、2020年全国煤炭需求分别为22.2×108t和25.8×108t[90]。但实际情况是,2007年煤炭消费就达到26.2×108t,2008年达到27.4×108t,比2007年增长4.5%。由于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所占的主导地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按照目前大多数预测方案,未来20~30年煤炭生产和消费依然在一次能源中保持60%左右的比例,2030年,煤炭需求量将达到50×108t左右,比中国工程院2006年的预测方案高出一倍。可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增长加快,我国油气资源不足,煤炭成为支撑中国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能源。但是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产能布局也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等12省(自治区)。随着开采年限和开采强度的增加,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省煤炭资源储量大幅度减少,产能下降,煤炭产量将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等3省(自治区),煤炭运输的压力增大。煤炭开发利用对土地、水资源和大气环境破坏较大。经济建设对煤炭的巨大需求所造成的资源、环境及运输等问题日益严重。
――国际三港动力煤跌势加剧 短期仍将低位徘徊
上周国际动力煤市场需求减弱,淡季特征明显。国际三港动力煤价格全线下跌,且整体跌幅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据环球煤炭交易平台数据显示,截至10月19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指数在上期82.51美元/吨的基础上下跌1.69美元至80.82美元/吨,跌幅为2.05%;南非理查德港动力煤价格指数虽然是前期唯一上涨的指数,但本期大幅下跌3.06美元降至82.34美元/吨,跌幅为3.68%;欧洲ARA三港动力煤价格指数在上期87.02美元/吨的基础上下跌1美元至86.02美元/吨,跌幅为1.15%。
上周,市场对全球经济预期悲观、原油市场整体供应宽松导致国际油价再度大跌,纽约和伦敦两地分别下跌1.97%和3.91%。同时,欧债问题再起导致美元走强也使得全球大宗商品普遍下跌。在大环境不佳的影响下,国际动力煤价格也难逃全线走低的态势。
随着北半球夏季用煤高峰结束,国际煤市呈现淡季特征,再加上亚洲一些主要能源消费国经济降幅较大,煤炭消费减少,全球主要港口动力煤价格纷纷下跌。
从10月1日起,日本将提高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煤炭五种能源的进口税率与生产税率。作为全球第二大煤炭进口国的日本,这一政策的推出将导致其动力煤需求进一步降低,倒逼国际煤价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尤其是将严重打击澳洲动力煤市场,其主要输日的优质动力煤价格遭受严重打压。
泰国方面,全球经济走软导致该国出口缩水,工业用电量微弱增长。泰国电力局表示,今年首9个月全国用电量仅增长6.5%,全年的用电量增长率恐低于预期8.16%的目标,预计进入冬季,民众也会减少空调等电器的使用,这也造成了该国对国际动力煤的需求减弱。
综合来看,美国经济复苏依然乏力,新兴国家经济下滑仍未结束。虽然中国经济刺激等调控措施将会对国际煤市形成一定支撑,但短期内动力煤需求仍显疲软,价格仍将在低位徘徊。预计等到北半球气温降低,市场对动力煤的需求有望重新增强。
――国内动力煤市场走势向好 后期逐渐趋稳
上周国内动力煤市场整体表现向好。产地方面,受雨季减少气温走低以及前期煤矿纷纷减产限产造成供应收紧影响,动力煤成交良好,价格上涨;港口方面,南北主要港口库存小幅下行,港口煤价也延续前期涨势。
港口方面,9月份我国煤炭进口量继续减少、主要煤炭发运港口的煤炭资源出现集中化趋势以及大秦线检修对市场动力煤供求的影响使得港口煤炭库存快速减少,支撑了动力煤价格的上涨。截至10月19日,环渤海四港煤炭总库存量为1429.5万吨,环比减少35.9万吨,降幅为2.6%,其中秦皇岛港煤炭库存量为5476万吨,环比减少51万吨;19日广州港煤炭总库存量为277.5万吨,环比减少31.3万吨。同时,最新发布的环渤海地区港口平仓的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较前一周上涨4元/吨,报收于641元/吨。
煤炭产地方面,由于季节因素,电煤需求增大,再加上前期各地煤矿限产停产密集,煤炭供货略显紧张,导致部分地区煤价上涨。山西动力煤市场表现不一。其中,大同动力煤市场运行平稳,成交良好,大部分地区价格小幅上调5元-10元/吨不等。运城整体市场不佳,当地煤矿开工不足,多处于关停状态,导致煤炭产量低迷,资源紧缺。吕梁动力煤市场表现活跃,成交一般,价格普遍上调30-40元/吨不等;陕西动力煤市场运行平稳,成交良好。关中地区价格基本持稳,陕北地区因供应趋紧,价格小幅上扬,榆林地区动力煤价格上涨10-20元/吨,成交良好;甘肃动力煤市场整体表现稳定,销量逐渐回升;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动力煤整体销售情况较为良好,块煤需求较高。
下游市场方面,主要消费企业煤炭库存超高依旧压制着动力煤市场。10月以来,重工业用电负荷降低,煤炭需求量增速下降,电厂日耗量降幅明显,存煤量居高不下。目前全国重点发电企业存煤9300万吨,存煤可用天数31天,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随着大秦线检修即将结束,铁路运输将恢复正常,预计港口库存会因为进车恢复而快速增长,不排除港口动力煤价格暂时小幅下降的可能。而内陆方面,部分地区煤矿限产现象仍较为明显,市场供应偏紧,产地煤价短期内会稳中稍涨。整体来看,预计后期国内动力煤市场将逐渐趋于平稳。
――下游积极补充库存 国内炼焦煤市场涨势良好
上周国内炼焦煤市场整体稳中上涨。大矿继续上调煤炭出厂价格,小矿因库存低位成交顺畅价格也有所上涨。钢厂方面,受上半月大矿取消优惠政策或直接涨价影响,上周部分钢厂炼焦煤采购价格上调,幅度在20-40元/吨不等。焦煤市场乐观情绪较高,对后市继续反弹的信心较足。
产地方面,山西地区因钢材市场拉涨促使钢厂提高原料库存采购,炼焦煤市场上行明显,其中吕梁汾阳主焦煤上涨20-50元/吨,晋南地区主焦煤普涨80元/吨;山东地区大矿炼焦煤继续普涨,其中兖矿月内第二次上调精煤出厂价格40元/吨,临矿方面精煤上调40元/吨,泰安气煤上调40元/吨,地方煤矿表现也较为活跃,阳城矿精煤累计上调70元/吨,枣庄地区1/3焦煤累计上调80元/吨;青海炼焦煤整体市场持稳,各大矿区和贸易商都在消耗库存,销售量明显上升,对后市抱乐观态度;宁夏地区市场价格稳定,成交一般,价格无上调;云南地区炼焦煤市场表现良好,煤价稳中有涨,成交情况尚可。云南玉溪主焦A15-16V22S0.7G70MT9到厂含税价1000元/吨涨40元/吨。
上周钢焦企业焦煤库存以小幅下降为主,可用天数也随之减少。全国样本钢厂及独立焦化厂炼焦煤平均库存为11.3万吨,环比减少0.6万吨,环比下降8%,平均可用天数为14.5天,环比下降0.7天。虽然近期钢厂补充库存意愿较为强烈,但是焦煤市场资源相对较少,价格上涨迅速,钢厂在既要控制焦煤价格又想拉涨库存的情况下,稍显难度。
下游市场方面,上周国内焦炭市场涨势依旧,部分地区焦炭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00元/吨,受钢厂补充库存的带动,市场成交良好,焦企库存低位运行。终端钢材市场弱势震荡,涨跌小幅交替。虽然受钢价上涨刺激,钢厂生产动力增强,盈利能力已有相当大的改善,补库情况较好,但在终端实质性需求没有明显改善的背景下,市场心态仍以犹豫观望为主。
预计后期钢材市场运行压力依旧较大,但钢焦企业仍会以补充库存为主,另外,两节之后国有大矿纷纷上调炼焦煤价格或者取消前期优惠措施,受此带动,市场也会继续跟进,因此为国内炼焦煤市场走强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条件。
政府补贴后的清洁型煤,价格不高,大多数农村人都用得起。特别是今年这种情况,煤炭的价格突然翻翻,很多使用煤炭的人纷纷抱怨用不起。与一般的煤炭相比,清洁型煤成本相对低一些,正好合适广大农村的低收入家庭,节省了家庭的开支。
在我国南方的很多地方,并没有禁止烧煤的政策。生活中不用取暖的话,一般就是做做饭,都是用煤气罐,这样干净、方便和及时。特别是现在的很多农村,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在家,煤气罐的使用更方便人们的生活,不像煤炭一样,运回家还要经过很多的工序,才能用上。
煤炭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兖矿能源(600188)、中国神华(601088)、晋控煤业(601001)、陕西煤业(601225)、山西焦煤(000983)、中煤能源(601898)、华阳股份(600348)、山煤国际(600546)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量、销量、市场规模、市场份额、规模预测
行业概况
1、定义
煤炭是指植物有机质伴随地球地壳运动,经堆积、沉积、压实等过程,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缓慢碳化反应所形成的黑色或棕黑色具有可燃性矿石,其主要成分为碳、氢、氧、氮、硫等。煤炭是冶金、煤炭、医药、建材等领域主要原材料,是供热、发电等领域主要燃料。
煤炭行业指从事煤炭开采、洗选、分级生产活动的行业。国内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山西、内蒙等地煤炭产量对全国煤炭总供给的影响显著。
按照煤炭的属性和用途,主要分为三大类:无烟煤、烟煤以及褐煤。
2、产业链剖析:大型能源集团前向一体化布局,下游主要应用于四大行业
煤炭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设备和系统,主要包括采掘机、掘进机等生产设备以及相关的智能化系统中游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主要煤种有褐煤、烟煤、无烟煤等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包含电力行业、钢铁行业、化工行业以及建材行业四大类行业。
从参与企业来看,上游包含华科电气、双环、圣亚机械等设备制造商中游包括国家能源、阳泉煤业、兖州煤业等企业,大型能源集团亦布局上游相关设备制造下游包括国家电投、山东钢铁等应用行业相关企业。
行业发展历程:目前处于高质量发展期
我国煤炭的有序发展可追溯至计划经济时期,建国后由国家规划发展,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煤炭行业逐渐实现市场化。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基于能源转型的需求,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鼓励智能化与清洁化发展
2021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矿山安全监察局等多部门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煤炭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煤炭行业历年的发展目标、煤炭开采的安全性建设、煤炭的清洁与智能化利用等方面:
2021年6月,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配套颁布《煤炭工业“十四五”标准化发展指导意见》、《煤炭工业“十四五”地质勘查指导意见》、《煤炭工业“十四五”基本建设的指导意见》等13个文件。
产业发展现状
1、我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数量逐年精简
依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来看,2013-2020年,中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数量呈下降趋势。行业主题数量规模逐年精简,到2020年,煤炭行业的规上企业数量下降至4331个。
2、我国煤炭行业供需缺口近年来有所缩小
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1-2020年,我国原煤的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我国原煤产量下降至近十年最低点,为34.1亿吨,主要由于煤炭行业进行结构转型升级。2020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9.0亿吨,基本接近顶峰时期的产量。从我国煤炭的消费量来看,2001-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呈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为40.4亿吨,同比上升0.5%。整体来看,近十年我国煤炭消费量稳定在40亿吨左右水平。
近年来,我国煤炭的供需缺口正在逐渐的缩小。
3、我国煤炭市场规模呈波动态势
2021年3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中披露我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的营收情况。具体来看,2015-2020年,我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的营收保持在2万亿以上的水平,但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我国近几年能源结构转型所致。2020年,我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的营收为20002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资源富足区生产企业集聚
从我国煤炭产业链生产企业区域分布来看,煤炭产业链中游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山西、贵州和内蒙古地区,贵州。山西和内蒙古是我国煤矿资源丰富的省市,贵州是南方地区多煤的大省。我国煤炭行业相关企业的分布与资源分布情况一致。
注:颜色越深代表相关企业数量越多。
从上市公司的区域分布来看,企业的分布数量基本与我国煤矿资源的分布一致,以贵州、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区企业数量为最。从上市企业情况来看,山西省的上市企业数量相对较多,有山煤国际(600546)、晋控煤业(601001)、华阳股份(600348)、潞安环能(601699)、兰花科创(600123)、山西焦煤(000983)等上市企业北京含有昊华能源(601101)、中煤能源(601898)、中国神华(601088)等龙头上市企业。
2、企业竞争:中国神华在产量与市占率方面位列第一
从产量的分布来看,2020年中国神华的产量占比达到7.5%,是国内相关上市企业中产量前列的龙头企业。陕西煤业和兖矿能源的占比均在3%以上。
注:占比依据企业煤炭业务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而得。
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神华占比为6.9%,排名前列,中煤能源以5.7%的份额排名第二。
注:市场份额依据企业煤炭业务收入占全国规上煤炭企业收入的比重而得。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智能化、“绿色低碳”转型,优质产能释放
从我国煤炭行业“两化融合”的文献数量来看,智能化占比超过1/3,且随着政策的重视程度提高,各大生产地均在布局智能化工作面。另外,目前我国煤炭行业处于高质量发展期,响应“3060”双碳政策的号召,煤炭行业逐渐向“绿色低碳”转型,带动优质产能发展,淘汰劣质产能。再者,近年来相关部门研究建立“基准价+上下浮动”的煤炭市场价格长效机制,我国煤炭售价弹性或逐渐趋弱。
2、未来煤炭规模有望接近21500亿元
依据《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我国未来煤炭消费增长率保持在1%左右,另鉴于中短期煤炭作为电力、钢铁、建材以及化工等行业不可替代的燃料和原材料,预计到2027年,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规模接近21500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