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新能源技术不包括什么

勤恳的裙子
专一的老师
2023-02-15 14:26:51

新能源技术不包括什么

最佳答案
风趣的蜡烛
美满的饼干
2025-04-07 03:58:18

一、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介绍

新能源最主要的特点是污染小、储量大。其具体类别及优点、应用如下所示:

太阳能

太阳内部或者表面的黑子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

无污染、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

水能

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

成本低、可连续再生、无污染

水力发电

风能

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

可再生、永不枯竭、无污染

风电技术开发最成熟、成本最低廉,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绿色能源技术。

(一)按能源的基本形态分类

1.一次能源: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并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量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

一次能源又分为:

(1)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再生,如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能、海洋温差能

(2)不可再生能源:不可循环再生,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

2.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资源,如电力、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和沼气等。

(二)新能源分类

1.太阳能:太阳内部或者表面的黑子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

三种转化形式: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光化学转换。

优点:无污染,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水能: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

优点:成本低、可连续再生、无污染。

目前应用于水力发电。

3.风能: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

风能资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世界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

优点:可再生、永不枯竭、无污染。

风电技术开发最成熟、成本最低廉,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绿色能源技术。

4.生物质能: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

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

优点:可再生性、低污染性、分布广泛,是世界第四大能源。

5.地热能: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不断进行热核反应,产生的巨大热能通过大地的热传导、火山喷发、地震等途径向地表散发,产生了地热能。

目前利用率低、热污染较严重。

6.氢能:氢气通过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

优点:燃烧热值高、无污染,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能源。

获取途径:石然料制氢、电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等。

7.核能(原子能):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核聚变优点:能量高度集中。

最新回答
危机的哑铃
魁梧的书包
2025-04-07 03:58:18

生物质能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提供的能量,这些植物以生物质作为媒介储存太阳能,属再生能源。据计算,生物质储存的能量比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大2倍。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能源是生物质能。19世纪后半期以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以薪柴为主。

生物质能特点

可再生性

生物质能属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能由于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生,与风能、太阳能等同属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

低污染性

生物质的硫含量、氮含量低、燃烧过程中生成的SOX、NOX较少;生物质作为燃料时,由于它在生长时需要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

广泛分布性

缺乏煤炭的地域,可充分利用生物质能。

总量十分丰富

生物质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根据生物学家估算,地球陆地每年生产1000~1250亿吨生物质海洋年生产500亿吨生物质。生物质能源的年生产量远远超过全世界总能源需求量,相当于世界总能耗的10倍。我国可开发为能源的生物质资源到2010年可达3亿吨。随着农林业的发展,特别是炭薪林的推广,生物质资源还将越来越多。

广泛应用性

生物质能源可以以沼气、压缩成型固体燃料、气化生产燃气、气化发电、生产燃料酒精、热裂解生产生物柴油等形式存在,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称心的钢铁侠
调皮的大侠
2025-04-07 03:58:18

大地是人类生存了几百万年的好花园,在这颗美丽的生命星体上,除了聪慧而死人之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其它微生物。它们与人类共同组成了地球这个繁杂的生态系统,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就不能获得资源。

当然,对动物来说,它们的规定是很简单的,只要能得到它们所吃的食物资源就可以了。但就人类而言,饱足只是基本的需求,人类还肩负着探索这个世界、探索宇宙奥秘的重任。要想解开天地万物的奥秘,宇宙的奥秘,必须要运用强悍的高新技术,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趋势当然离不开众多资源的运用。

因而,地球上存储的丰富多彩资源实际上全是为人类提前准备的,要是没有这种丰富多彩的资源,人类的高新科技就难以迅速向前,也不太可能摆脱地球探索世界。而地球是一个资源比较丰富的星体,有很多的的金属材料资源,也有很多的化石能源。这二种资源缺一样都不好,尤其是化石能源也是人类高新科技十分关键的一环,大家的日常日常生活,高科技产品等都离不了化石能源的适用。而在诸多的化石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便是石油。

针对石油坚信大伙儿不容易生疏,大家每日都是在跟它相处。很有可能在许多人的眼中,对石油的认知能力便是车用汽油,柴油机,觉得自身没有车辆,都不应用车用汽油柴油机,觉得石油能源跟自身没有什么关联。可实际上,石油的衍生产品比较丰富,车用汽油柴油机等仅仅在其中的二种。

石油的商品关键由下列几种:然料、润滑脂、沥清、石油有机溶剂与化工原材料、石油蜡和石油焦这几种。在其中然料有车用汽油、柴油机、汽油、燃料油和汽化石油气。润滑脂关键分成燃气轮机油和润滑油脂。石油蜡关键包含石腊、地蜡、石油脂那么几种。沥清便是大家一般 用于扩路用的那类沥清。石油焦主要成分是焦碳。石油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材料指的是丁二烯、pe、乙炔气体、苯、二甲苯、二甲苯等氮化合物小分子水有机化合物和碳黑、氡气等商品。

很有可能有些人会讲了,之上这种石油副产物平常大家也无需,石油跟大家的日常日常生活没多少关联。确实这般吗?自然并不是,实际上之上这种石油副产物并并不是石油运用的所有,石油的运用十分普遍,例如许多的护肤品就会有石油副产物的运用,也有一些有机化学添加剂,防晒隔离剂等都离不了石油副产物的运用。不难看出,石油针对人类的发展趋势有多么的关键了。恰好是因为石油是人类最重要的能源,因此 近代历史上,因石油而暴发的各种各样战事,矛盾十分多。许多中东我国靠石油发过财,而这些强国也满全球的找寻着新的油气田,乃至有些人喊出了谁操纵了石油,谁就操纵了全球的宣传口号。

石油是现代化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被称作“现代化的血夜”,大家运用石油的技术性驾轻就熟,但针对石油是怎么产生的,究竟能否再造,迄今也没有明确的回答。很有可能在很多人的认知能力里,石油跟煤碳一样全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见解也是那么觉得的。

对于石油的产生,如今广泛的见解觉得是由动物的尸体产生的,客观事实简直这般吗?在罗蒙诺索夫理论中,提及了石油问世的一种假定,即在古生代和三叠纪,很多的动物与植物身亡后,伴随着地质环境健身运动由堆积物变成了深成岩,而石油就好似煤和燃气一样,是这种远古时期的有机化合物在地质环境健身运动中,历经悠长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大家都了解,地球在悠长的生命史中产生过数次物种大灭绝事情,每一次的物种大灭绝无论原因是啥,最后都是会引起地质环境运动过量,进而导致很多的动物身亡绝种。物种大灭绝中绝种的这种性命,在地质环境健身运动上都堆积在了地下,历经悠长的化学反应,变成了液体和汽态。

如今大家基本上可以明确煤碳是由绿色植物历经悠长的化学反应产生的,而燃气的产生跟动物尸体有密切相关。可唯有针对石油的产生,现阶段也没法彻底明确是由动物尸体产生的。假如动物尸体产生石油的叫法是恰当的,那麼这儿就有一个关键的疑虑,要了解远古时期的地球绿色生态环境要素比现在可以好许多,因为含氧量比如今高,因此 植物群落十分繁茂,到处都是又高又大的花草树木产生的山林。拥有热闹的植绿色植物,当然便会有丰富多彩很多的动物。并且这类地形地貌但是遍布在全世界全国各地。

当地球产生极大地质环境健身运动的情况下,很多的动物与植物被堆积在地下也是国际性的事情,这类状况下怎样产生了石油,它的遍布应当也是十分普遍,到处都是。可为何如今绝大多数的地区是没有石油存有的?难道说有的地区动物尸体可以产生石油,有的地区不好?很显著它是说堵塞的。恰好是动物尸体产生石油的叫法有过多的疑虑,因此 有生物学家又明确提出了此外一个见解,非生物因素成油基础理论觉得,石油本便是地球地质环境健身运动造成的精神寄托,是当然存有的氮氧化合物,在地质环境健身运动中往上渗入,产生了油气田。

尽管之上这一见解也是有一定的大道理,可是却匪夷所思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依据生物学家对石油的检验,发觉在其中有显著的微生物标示特点,这也是为什么大量的人坚信石油是动物尸体产生的缘故。自然,微生物产生石油的基础理论也不是最后的回答,有可能在没多久的未来,大家还会继续寻找其他的回答。假如动物是由微生物的尸体产生,那麼在远古时期能够产生石油,将来当然还可以。因此 石油不能再造是不正确的,石油是能够再造的,只不过是必须的标准十分严苛,产生速率也十分慢,如今的地球自然环境很有可能不会再合适产生石油,因此 石油大部分是不能再造的资源。

很有可能有些人会讲了,假如将来地球的石油资源用完以后,人类应该怎么办。要了解石油可以造成很多的副产物,一旦没了石油,人类遭受的危害很有可能会十分大,客观事实简直这般吗?实际上针对如今人类的高新科技而言,石油确实是十分关键的能源,没有它,许多高科技产品都是会遭受危害。但是伴随着人类高新科技的发展,将来大家对石油的依靠会急剧下降。运用不会再可生资源发展趋势高新科技,仅仅初始阶段的无可奈何挑选,大家仅有借助这种化石能源才可以进行人类初中级的智能科技。但是当智能科技到高些环节的情况下,不可再生资源早已不能满足人类的要求,无论是动能等级或是化石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不良反应全是不太好的。

将来,大家会出现更强劲的能源发生,例如可控核聚变能源,反物质能源等。就拿可控核聚变而言吧,它必须的然料到处都是,并且是一种彻底清理的能源,不容易造成一切的空气污染。更关键的是核反应的动能远远地超过化石能源。假如化石能源的动能是一根火柴,而核反应的动能便是一场森林火灾,二者彻底是天差之别。一旦人类把握了可控核聚变,化石能源便会撤出历史的舞台,那个时候即便石油能源用不完,大家也会舍弃它不会再应用。

人类的迅速发展趋势离不了能源,仅有能源的持续升级升级,人类文明行为才可以迈入更为光辉的将来,而石油等化石能源仅仅人类高新科技前行路面上的奠基石。

痴情的手链
害羞的翅膀
2025-04-07 03:58:18
2010-2011年江孜县第一中学初三《物理》复习资料

一、物质 质子(+)

1、物质原子核(+) 夸克

(1)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分子组成)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

(2)分子动理论

[1]分子间存在间隙;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运动——温度越高则热运动越激烈;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质量及密度

1.质量 (1) 含义: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单位:kg、g、t(与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无关)

换算:1kg=10³g1mg=10-3

(3) 测量工具:天平(使用方法:“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从大到小取”)

“左物右码:质量= 砝码总数 + 游码”

“右物左码:质量= 砝码总数 - 游码”

(测量前调平衡用螺母,测量时调平衡用游码;万一物、码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应将砝码减去游码。)

(2)体积 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平视,即与液面相切or垂直)

固体的体积:采用“溢杯法”

(3)密度 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而改变。

公式: 单位: Kg/m3或g/cm3

换算关系:1 g/cm3=1 103Kg/m3

测量方法(实验)

(1)常规法:用天平测出质量,有量筒测出体积,利用公式得出密度

(2)替代法(用于没有量筒的情况下):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测出相同体积的水的质量m,则 ,则该物体的密度为 ( =1 103Kg/m3)。其中,相同体积的水:液体用标记法;固体用溢杯法

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1.① 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大于 )如:石块

V1V2

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V1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 设石块体积为V ) V = V2 – V1

② 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小于 )如:塑料

V1 V2

水和铁的总体积V1 水、铁盒塑料的总体积V2

V1 = V水 + V铁V2 = V水 + V铁 + V塑

塑料体积为: V塑 = V2 - V1

2.测量液体的体积 如:盐水

m1m2 V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烧杯和杯内剩余盐水质量m2 倒入量筒里的盐水质量m

m1= m杯 + m盐m2 = m杯 + m3 (m2 = m1 – m ) m2 = m1 – m

倒入量筒里的盐水体积为V 盐水的密度:ρ= m / V

3. 鉴别物体实心和空心

方法 实心 空心 计算

密度ρ ρ测 =ρ实 ρ测 <ρ实 ρ测 = m/V

质量m ρ测 =ρ实 m测 <m实 m实 =ρ实V

体积V ρ测 =ρ实 V测 >V实 V实 = m/ρ实

三、运动和力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的相对性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 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方向相同 相对静止;速度相等,方向相反 相对运动)

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注意:参照物具有唯一性和任意性

3、速度

速度的含义: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公式: V=S/t 单位: 米/秒(m/s)其中 s------路程(m) t------时间(s)

换算关系:1m/s=3.6km/h

4、匀速直线运动

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注意:

(1) 运动快慢必须不变

(2) 运动路线必须为直线

5、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 米(m) ( km 103 m 103 mm 103 μm 103 nm )

其他单位: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 001m=10-6m 1nm=0.000 000 001m=10-9m

6、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 分(min)

1h=60min1min=60s

7、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且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是: ①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 使物体发生形变。

8、 力的单位: 牛顿,简称牛.

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秤.

弹簧秤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9、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10、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G=mg

其中g=9.8牛/千克.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12、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合成。若有二力为F1、F2,则二力同向时的合力为 F=F1+F2 ,反向时的合力为F=F大-F小 。

1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4、惯性就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1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四、力和机械

1.、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做弹性

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2、弹簧测力计: 首先要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也就是测量范围

3、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动能跟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4、势能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

5、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能、功、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6、摩擦力:在接触面上会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的力

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1)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7、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支点

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施力的点叫动力作用点)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施力的点叫阻力作用点)

当动力和阻力对杠杆的转动效果相互抵消时,杠杆将处于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叫做杠杆平衡,但是杠杆平衡并不是力的平衡。

杠杆平衡时保持在静止或匀速转动。

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从支点O到动力F1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叫做动力臂

从支点O到阻力F2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2叫做阻力臂

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写做 F1×L1=F2×L2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力臂 L1>L2 L1<L2 L1=L2

概念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

特点 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了

实例 撬杠、铡刀、瓶起子、钳子羊角锤、小推车 镊子、理发剪刀、钓鱼竿、筷子、钢笔写字、脚闸杠杆 天平

8、其他简单机械

(1)定滑轮和动滑轮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轴可以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实际中常把一定数量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滑轮组。

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费距离。

(3) 轮轴和斜面也是简单机械

五、压强和浮力

1、压力的含义:物理学中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强的含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压强的定义式: p=F/S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压强—帕斯卡 (单位:帕斯卡,符号:Pa)

F—压力—牛顿 ( 单位:牛顿,符号:N )

S—受力面积—平方米

F=PS (压力=压强×受力面积)

S=F/P (受力面积=压力÷压强)

3、影响压强作用效果的因素

(1)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2)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此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4、1Pa的物理意义:1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1牛顿的力作用在一平方米上)

5、液体压强特点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面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6、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P=ρgh

p—液体压强—Pa.

ρ—液体密度—千克/立方米(kg/m3)

g—9.8N/kg ( 通常情况下可取g=10N/kg ) 有时也取10N/kg

7、连通器

(1)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原因: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实例: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中的水的高度相等

(4)应用:船闸

8、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产生: 由于空气的重量而产生

(2)大气压强的产生:大气所产生的压强

(3)物理学上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一个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1.01×105帕(P=ρgh =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

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约10.3米高的水柱,能支持约12.9米高的煤油柱.

大气压强存在实验:马德保半球实验;托理拆利测出了标准大气压值;

(4)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高山上烧饭要用高压锅.

(5)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钢笔吸进墨水等都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来工作的.

9、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的流速越快,压强越小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10、飞机的升力

飞机前进时,机翼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相对运动,相当于有气流迎面流过机翼。气流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线不对称,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大,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速度较小,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大。因此在机翼得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

11、浮力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3)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1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F浮=G排=ρ液V排g

13、浮力及应用

(1)浮沉条件

ρ物>ρ液, 下沉 ,G物>F浮

ρ物=ρ液, 悬浮 ,G物=F浮 (基本物体是空心的)

ρ物<ρ液, 上浮,(静止后漂浮)G物<F浮

ρ物<ρ液, 漂浮,G物=F浮(因为是上浮的最后境界,所以ρ物<ρ液)

ρ物>ρ液, 沉底 ,物=F浮+F杯底对物的支持力(三力平衡)

(2)轮船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六、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有力无距离(不动无功)、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力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

如: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二)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3.应用:斜面

理想斜面公式:FL=Gh,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 W有用/η

斜面:W总= fL+Gh=FL

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

斜 面: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③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原理: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四)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4.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 MW,马力

换算:1kW=103W 1MW=106 W 1马力=735W。

1W=1J/s表示如果物体在1s内做功1J,则物体做工功率为1W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2)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五)机械能

1动能和势能

2.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3.知识结构:

4.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5.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知识结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七)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知识结构:

2.水电站的工作原理:利用高处的水落下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到水轮机,利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练习:☆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的目的是什么?大坝为什么要设计成上窄下宽?

答: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是为了提高水位,增大水的重力势能,水下落时能转化为更多的动能,通过发电机就能转化为更多的电能。

七、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称为分子的热运动

3、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也叫热量.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的内能越大.

4、 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放热,物体的内能减小.

(二)比热容

1、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2、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水的比热最大. 所以沿海地方的气温变化没有内陆那样显著.

3、Q吸=Q放=cm(t - t0)即 Q吸=Q放=cmΔt

(三)热机

1、热机的含义:热机是利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热机的分类: (1)蒸汽机

(2)内燃机:汽油机、柴油机

3、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内燃机做功有四个冲程:

四冲程是指在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行程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此间曲轴旋转两圈,做功一次:。

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汽缸

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

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曲轴转动,对外做功

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把废气排出汽缸。

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的单位是:焦/千克 J/kg

如: 氢气的热值(最大)是1.4 ×108焦/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4 ×108焦.

5、热机效率:

蒸汽机的效率很低,只有6%~15%

汽油机的效率为20%~30%

柴油机的效率为30%~45%

(四)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个规律叫能量守恒定律.

八、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家族

1、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

3、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

4、生物质能:由生命提供的能量。

5、不可再生能源: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6、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

(二)核能

1、核能: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2、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发生聚变(热核反应)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

(三)太阳能

1太阳核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2、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就像一个高温气体组成的海洋。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开去。1

欢喜的秋天
幽默的荔枝
2025-04-07 03:58:18

中国只有三大磷矿产地,世界有四大磷矿产地。

全国主要磷矿石产地有云南晋宁、湖北襄阳和贵州开阳,被誉为“三羊开泰”、“中国三大磷矿”。

其中以云南晋宁资源最为丰富,据地质部门调查,远景储量为200亿吨,仅五百里滇池周围,储量就达46亿多吨,与美国的佛罗里达、前苏联的柯拉、非洲的摩洛哥齐名称为“世界四大磷矿”。

相关信息:

磷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具有由于用途广泛产量相对较低,其属于稀缺资源,有色金属和能源相互之间具备一定的替代性,所以其价格的上涨和需求往往受到替代品种的一定限制。而磷矿资源则不同,它缺乏相应的替代品种。

磷矿资源可持续开采50年左右,且产地主要集中少数几个国家,磷矿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决定这种资源的估值更应该高于其它的资源。另外,我国磷矿富矿资源可供开采的部分仅够供应十年左右,这意味着磷矿资源将在未来迅速枯竭,所以磷矿资源已经被我国定性为战略性资源。

爱听歌的硬币
单纯的电脑
2025-04-07 03:58:18

21世纪人类面临的四大难题是:粮食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

1、粮食问题: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均。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1/4,生产粮食占世界1/2。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生产粮食占世界1/2,因此人均产粮少、消费少。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许多国家缺粮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少数发达国家又苦于粮食“过剩”卖不出去。

2、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快速变化,造成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3、能源问题: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的投入应用。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 然而,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

4、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由此给人类的健康生活带来了难题。

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

1、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普通发电厂的能源效率只有35%,而多达65%的能源都作为热白白浪费掉。联合热电就要将这部分热用来发电或者为工业和家庭供热,因此可使能源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大大节约了初级能源。

2、开发“绿色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以及生物能等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能源被称作“可再生能源”,由于这些能源对环境危害较少因此又叫做“绿色能源”。开发“绿色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3、开发核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

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开发的替代能源有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能和水力发电等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是核能。核能有两种:裂变核能和聚变核能。可开发的核裂变燃料资源可使用上千年,核聚变资源可使用几亿年,这能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