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煤和石油为何被埋在地下

辛勤的超短裙
轻松的黄蜂
2023-02-15 14:04:30

煤和石油为何被埋在地下?

最佳答案
畅快的玫瑰
年轻的柠檬
2025-04-09 07:19:28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无机论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②有机论

既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潟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化石

最新回答
时尚的曲奇
明亮的向日葵
2025-04-09 07:19:28

会用完。化石燃料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些埋藏在地下不能再生的燃料资源。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所用的燃料几乎都是化石燃料,即石油、天然气和煤。自然界经历几百万年逐渐形成的化石燃料,可能在几百年内全部被人类耗尽。  从探明的储量分析,现在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总储量分别为: 石油 1万亿桶 天然气 120万亿立方米 煤炭 1万亿吨按照全世界对化石燃料的消耗速度计算,这些能源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大约还有: 石油 45-50年 天然气 50-60年 煤炭 200-220年 尽量减少对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的消耗,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多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潮汐能),是我们从现在起要关心和参与的事情。

感动的悟空
淡定的跳跳糖
2025-04-09 07:19:28
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但具体是多少,要看人类的探测水平。具体得数字就不知道了。毕竟还有很多未开采和影藏未发现的 就拿大海来说 石油没探测到的多的去了 还有些在深海 就拿国家来说 美国就不用自己国家的资源 宁愿买或有战争抢伊拉克 阿拉伯石油大国 自己国家的 称之为”战备资源\“不开采的 还有就是地球上的石油到底还能供人类用多久?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专家认为地球上的石油仅够三四十年,有专家则认为可使用一二百年。1998年6月7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题为《即将来临的石油危机——真正的危机》的文章认为,今后10年左右,世界石油供应似乎是充足的。在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全球石油产量可能开始持续下降。虽然市场力量和石油生产技术的改进可能使石油供应继续保持到21世纪,但是石油危机的到来可能比一般人的设想早得多。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达7100万桶,几乎每年增加2%。以每年这个增加数字计算,到2010年,全世界将消耗掉从经济到技术上都容易开采的全部石油的一半。 尽管地质勘探技术有了惊人的进步,但所探明的新的石油储量明显减少,因为现有石油消费量同新勘探到的石油量的比例是4∶1。到2003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最终都会面临石油危机。在本世纪内,世界主要靠丰富的低价石油推动了经济车轮的前进,如果石油枯竭,那么世界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中东报》认为,到1997年底,开采石油已达8070亿桶,其中一半是在石油动荡的70年代开采的。根据一些保守的估计,石油储量不会超过8300亿桶。还有一些报告指出,世界石油总储量约达9950亿桶。目前,世界每年消费石油240亿桶,而新勘探出的石油越来越少,每年只有50亿桶。中东地区以外的石油储量正在下降。石油资源是有限的。 据美国石油业协会估计,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时间不超过95年。在2050年到来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枯竭。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全世界认识到必须采取开源节流的战略,即一方面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探明存储量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市场需求的推动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被探明或开采的矿产资源总量会不断增加。但有一点非常明确,这些矿产资源是有限的。无节制的开采必然导致资源枯竭

无奈的便当
明亮的啤酒
2025-04-09 07:19:28

人类社会目前的能源主要就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我们都知道这些资源属于不可再生型的资源,因此从科学角度来看地球上的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煤炭是总有一天会被用尽的,然而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这些不可再生资源是永远都不可能用完的,因为当这些资源的储量减少到一定程度之后,人类就会主动去寻找新的能源来代替如今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也就是说在这些不可再生能源被消耗完之前人类就能找到替代能源,而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从此就从主流变成了替补。

笔者上小学的时候书上写着地球上的石油在50年内就会被用完,然而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油田被发现并开采了起来。目前科学家估计地球石油储量在10000亿吨左右,按照人类目前每年40亿吨的消耗速度来计算,石油起码还能用200年左右。

但就是在石油储量如此喜人的情况下,我们人类也依然在逐步减少石油在能源体系中的比重,而各国都在研究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在本世纪末就能投入商用,到时候石油和煤炭的占比就会大幅度下降,届时人类最多就是提炼一点石油的副产品,并不会让它重新变成主流。

所以说五六百年之后地球上还是会有很多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但人类的生活早已被可控核聚变和人工智能技术大大改变了。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五六百年之后的人类社会就是天堂一般的存在,如果不相信的话就想想五六百年之前过的什么日子吧。

想人陪的音响
懦弱的黑夜
2025-04-09 07:19:28
我们使用的煤、石油能源,它们的能量最终来自( 太阳能 )

原因:煤和石油是古代动植物遗体长期埋藏在地下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的。动植物的能量来源最终都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时尚的柠檬
留胡子的黄蜂
2025-04-09 07:19:28

全球每年消耗的石油大约在40多亿吨左右,2019年全世界排放的二氧化碳则为330亿吨,所以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并不是全部来自石油燃烧,那只是一部分而已!每天产生那么多二氧化碳,都到哪里去了呢?

二氧化碳都是来自哪些行业的?

在大家的印象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应该几乎都来自石油制品的燃烧,但即使所有的石油都是烧掉的,也无法达到330亿吨的规模,所以这每年330亿吨的二氧化碳中,石油制品比如汽油和柴油的燃烧只占一部分,那么其余的二氧化碳来自哪些行业呢?

排放占比最高的能源行业

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提供的数据,全球温室气体(主要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的统计数据中,占比最高的是能源行业,占全球排放总量的72%,其次则是工业过程、农业以及废弃物和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最后则是船用燃料等!

其实能源行业除了我们熟悉的石油以外,还有一个超级排放大户:煤炭行业,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最新报告称,2017年增长的1.7%的温室气体排放中,有1/3的增幅都是煤炭行业,而亚洲国家仍在新建燃煤电厂是背后真正的原因。

其次的工业过程排放二氧化碳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25%来自工业过程,比如使用石化燃料是包括钢铁、化工生产等在内的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的产生与排放是一个必然过程,另外在一些工业活动中,二氧化碳排放并非来自燃烧化石燃料,而是用于生产特定产品如水泥等的化学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副产品!

令人意外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农业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比如烧秸秆等行为,这是我们看得到的,还有养殖牛羊等粪便以及牛羊等产生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

牲畜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可小觑

在畜牧业中牛肉和牛奶的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是最高的,占比农业排放比例的65%以上,猪肉生产占比9%,鸡肉禽蛋8%,其他反刍动物占6%。

这些二氧化碳都到哪里去了?

植物会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所以要提倡多种树吸收二氧化碳,这并没有错,但地球上吸收二氧化碳最多的却不是陆地上的森林,而是海洋中的藻类植物,它们释放的氧气占了大气层氧气的70%以上,所以各位想当然的地球之肺亚马逊有点言过其实啊!

地球上的碳储存库

地球上有两个最大的碳储存库,一个是岩石圈,另一个是化石燃料,两者的含碳量占了地球上碳总量的99.9%以上!在岩石圈中碳的存在主要以碳酸盐的方式存在,总量超过2.7*10^16吨!化石燃料中的碳以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存在,总量超过4.13*10^11吨!

化石燃料固定碳的过程估计大家都了解一些,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将碳累积起来,最终庞大的森林固化了碳元素后被逐渐被掩埋于地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地质变化,最终形成了化石燃料石油或者煤炭或者天然气等形式!

岩石圈的碳是怎么固定下来的?上文中我们提到了碳酸盐是岩石圈碳的主要存在形式,它有两大来源,其一是外生成因,海相沉积层可形成大面积分布的碳酸盐沉积岩,另一个则是内生成因,比如火山沉积成因和岩浆贯入成因等(超基性岩浆衍生的碳酸盐岩浆结晶生成或者碱超基性岩浆分离出的富CO2热液交代碱性岩或超基性岩生成)。

三个碳临时储存库

除了两个几乎永久性的碳储存库外(还是会通过火山喷发以及风化和人类开采活动重新进入碳循环),地球上还有快速循环的三个碳库,分别是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中的碳大都以气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形式存在,总量约为2*10^12吨。

水圈中则以多种形式比如气体溶解的方式和水体溶解的岩石圈中的碳酸盐后的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方式存在,被地下水带到了河流、湖泊最终汇集到海洋,这些物质被生物吸收制造自身的骨骼和外壳,死亡后沉积到了海底,形成了沉积岩,最终循环到岩石圈内!大气圈和水圈的二氧化碳会相互交换,但总量基本相等,所以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加剧海洋酸化。

生物库中的碳形式就比较复杂了,几乎所有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都是以碳为基础的化合物,所以地球生命被称为碳基生命!而在固定碳的大军中,森林则是主要的碳库,总共固定了超过4.82*10^11吨的碳,这些碳会因为生物体死亡分解或者燃烧与称为石化燃料后被开采利用等,重新进入碳循环!

全球变暖控制已刻不容缓,人类该何去何从?

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1996年时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人类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2001年时这个认为变成了66%,2007年时是90%,2013年时达到了95%!

所谓的人类活动指的就是温室气体排放,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然会存在温室气体排放,但在这些排放的温室气体中,有很多是可以通过更换替代能源或者提升生产技术等来实现节能减排,比如我们将燃煤电厂的锅炉升级成超超临界,发电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另外也可以实现煤炭的粉尘燃烧已达到更高的效率,从而在取得同样能源的基础上减少了煤炭的消耗,也就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京都议定书”

因此联合国在1992年5月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的国立京都国际会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会议中又通过了它的补充条款,这就是后来“京都议定书”的由来!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计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从1990年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4℃至5.8℃,人类将难以承受由此带来的冰盖融化,洋流改变,海洋酸化以及海平上升等极其严重的后果!但后经评估,京都议定书的目标设定过低,即使完全执行也只能在2050年之前温升幅度减少0.02℃至0.28℃!

“巴黎协定”

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峰会在巴黎通过气候协议,取代“京都议定书”,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的温升控制在工业革命前水平的2℃之内,并且升幅尽量控制在1.5℃之内!当然前提是不威胁粮食生产的方式增强气候抗御力和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

全球总共有171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但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2019年11月4日美国务卿蓬佩奥发表声明,正式启动退出《巴黎协定》的程序。

2017年12月2日,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会议在波兰卡托维兹召开,195国仍然在讨论执行细节,当然这个庞大的减排计划并不那么容易就被执行下去,因为这个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而面临减产或关闭的化石燃料工业应该安排转型,能源转型过程中还要兼顾劳工权益等等,未来将面临问题将非常严峻!

2020年4月29日,《自然·通讯》期刊发表了《盘点各国气候政策以评估的执行情况》,当前各国执行的到2030年减排目标,仅只有《巴黎协定》中设置目标的1/3!所以关于全球气候变暖这个沉重的话题,到现在为止仍然非常不乐观!

平常的鸭子
聪慧的彩虹
2025-04-09 07:19:28
尽管地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蕴藏量不可能十分精确地估算出来,但石油专家们还是对石油藏量进行了粗略的估计:人类自1973年以来共向地球索取了5000亿桶(约合800亿吨)石油,占当时探明储量的85%;自那时以后,新发现的油田几乎使储量翻了一番。一般估计,目前地球上大约还有1370亿吨石油藏量,按照现有的生产水平,全世界每年开采30亿吨石油,这样,地球上的石油还可供人类开采40年———50年。煤炭储存10316吨,将开采230年。200年后,石油和煤将会被开采完。 随着开采的进步,石油和煤的储量将有所上升。根据现在的消费水平来看,石油和煤可供人类使用年限将在200--250年间波动。但现今的能源使用趋势走向节能高效性,那么使用的年限将会增长,人类也会找到可以代替煤和石油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