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铁矿,煤矿,有色金属等等都是可再生资源吗
答案:不是
不可再生资源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因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它资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所以铁矿,煤矿,有色金属等等都不是可再生资源。
水、森林、土地、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石油、铁矿、煤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再生能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其中,加工处理仅限于清洗、挑选、破碎、切割、拆解、打包等改变再生资源密度、湿度、长度、粗细、软硬等物理性状的简单加工。
目前我国是全球钢铁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钢铁最大生产国,因此每年我国要消耗的铁矿石是非常庞大的,国内的铁矿石根本没法满足国内钢铁生产需求,所以每年我国都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铁矿石。
比如2019年1-12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0.7亿吨,同比增长0.5%;而2020年 前10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已经达到9.75亿吨,同比增长11.2%,目前我国每年进口的铁矿石就达到上千亿美元。
看到这很多人可能都不太理解,为什么我国要从国外高价进口这些铁矿石,而不是利用国内的废旧钢铁呢?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说国内的废旧钢铁供应不够,没法满足我国钢铁生产的需求,这确实是一个原因,但并不是主要的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废弃钢铁实际上是非常多的,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人收废弃钢铁都推在那卖不动了。
比如我们在信贷行业也接触过不少收购废弃钢铁的客户,这些客户在前几年日子过得还是挺不错的,当时一斤废铁就能卖个一块钱左右,但目前废弃钢铁的价格已经有了明显下滑,最低价的时候废铁价格甚至只卖到三毛钱一斤,而且这么低的价格,有时候未必还能卖得出去,结果有很多人囤积了大量的废铁,出现了巨额亏损的。
而现在废弃钢铁之所以很难卖,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最近几年我国关闭了大量小钢铁厂,而这些民营小钢铁厂一般都是这些废弃钢铁的主要采购商,他们利用这些废弃钢铁生产出来的一些地条钢以前还有一定的市场,但是这些小钢铁厂本身的污染是比较严重的,再加上前几年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比较突出,所以有大量的小钢铁厂都被关闭掉了,因此市场对废弃钢铁的需求量就出现了大幅缩水。
目前市场剩下的基本上都是那些大型钢铁厂,而这些钢铁厂对于这些废弃钢铁一般是不怎么感兴趣,很多钢铁厂都更倾向于直接进口铁矿石,而不是采购这些废钢铁,这里面主要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为了保证钢铁的质量钢铁行业经过几年的整顿之后,目前剩下的大多数都是一些大型钢铁厂,而这些大型钢铁厂针对的客户都是一些大客户,他们对钢铁的品质要求是非常高的,比如是用于建设桥梁、大楼这些钢铁你总不可能用那些地条钢吧?
而废铁本身含的杂质非常多,这里面有多种有色金属,即便经过多重筛选之后,也不敢保证钢铁的纯度,所以用废铁生产出来的钢材一般都质量不达标,合格率可能非常低,所以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很多大型钢铁厂都不会使用废铁进行生产。
第二、废弃钢铁加工工序复杂废弃的钢铁本身含的杂质是非常多的,这里面想要得到高纯度的铁,就必须经过多道程序进行提炼,首先要对废弃钢铁进行分类,然后再进行裁剪切割,再进行融化,然后再经过多道程序把一些杂质去掉,这里面的工序是比较复杂的。
而且按照目前我国现有的技术,还没法提高废弃钢铁再利用的纯度。
第三、钢铁厂现有生产线不支持加工废铁。一个钢铁厂一条生产线的投入是非常大的,而目前很多大型钢铁厂的生产线都是为铁矿石而设计的,这些生产线基本上都是用高炉,这些高炉并不能直接融化废弃的钢铁,只能融化铁粉,除非大家有办法把废钢铁弄成粉末。
另外目前钢铁的生产过程基本上都是流程化的,比如从铁矿石进行融化提炼铁水,接着铁水进入下一个工序铸生铁,生铁再通过加入碳之后变成钢,这里面是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提纯工序的。
而提炼废弃钢铁,则需要有复杂的提纯手续,也就是去掉各种杂质,这种操作流程目前很多钢铁厂的生产线都不支持。
第四、进口铁矿石实际成本比采购废铁更低。很多人都觉得我国进口铁矿石贵,甚至铁矿石比国内的废弃钢铁都要贵,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来对比一下就知道。
我们以2020年1~10月份为例,前10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9.75亿吨,进口均价为每吨683.3元,虽然最近一段时间铁矿石进口价格有所上涨,但以人民币计价的青岛港的澳大利亚粉矿价格、日照港的巴西粉矿价格分别达到每吨929元、每吨990元,再加上运费最多也就1300元左右每吨。
我国进口的这些铁矿石本身的品质是比较高的,一吨铁矿石大概能够产生0.6吨的铁,这意味着生产一吨铁大概需要1.66吨铁矿石,其费用成本大概是2100元左右。
而目前我国废铁的回收价格大概是在2200块钱左右每吨。
每吨废铁能够产生的纯铁大概是在70%~80%之间,我们就按80%计算,这意味着生产一吨纯铁,大概需要1.25吨废铁,对应的费用为2750元,这个费用明显要比铁矿石高出很多。
另外废铁提炼成纯铁的费用更高,这里面光是进行裁剪,切割所需的人工成本都是比较高昂的,存放废铁还要占大面积的地方。
所以综合算下来之后,进口铁矿石的成本实际上要比废铁成本更低,毕竟对于这些进口的铁矿石来说,我国采购的量非常大,钢铁厂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进口。
第五、一些废铁收购商没法提供发票。目前能够生产钢铁的基本都是一些正规的大型钢铁厂,而这些钢铁厂在进口铁矿石或者收购废铁的时候,他们是需要对方提供发票的,这样才能抵扣税点。
但是目前很多小型废铁收购商都不能提供发票,所以他们也没法跟那些大型钢铁厂合作,只能卖给一些小的钢铁厂。
总之,按照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进口铁矿石实际上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未来随着我国废铁越来越多,再加上我国废的回收利用技术不断提升,我相信废铁也将会成为我国钢铁生产的主要材料来源之一。
大家都回答得很好了!我也没有太多可说的。
首先进口矿铁石的,都是比较大型的炼铁企业。而这些大型的炼铁厂很少建有有废旧钢铁回收处理环节的生产线。因为废旧钢铁回炉重铸的工艺要比直接用铁矿石炼钢铁要复杂得多。因为废旧钢铁回收往往含有不同型号的钢材,该附带有其他不通种类的金属。分拣是件非常麻烦的事,就算分拣之后要生产出统一标准的钢材是非常困难的。工艺上也是非常复杂的。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投资的角度来要,一套废旧钢铁回收再生产的成本要高于直接用铁矿石生产的成本。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产量非常不稳定。回收的金属时多时少,而且形态不一,占用的场地是非常大的,比原铁矿石占用的场地还大。虽然可以压缩成模块再堆放,但是这个环节无疑是增加一道不必要工序的。由于回收的不稳定也让钢铁企业的生产造成产量的不稳定性。
另外就是回收金属的价格波动比较大。而进口铁矿石的价格波动短期内波动比较小。这给企业在资金预算上带来很大的方便。对企业控制成本和出厂价格带来非常大的便利性。
从这几个角度来看,进口铁矿石,无论成本,还是管理上,还生产效率等等各方面就要忧于回收废旧钢铁。
其实回收废旧钢铁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地域性分散等原因,使得大企业回收的运输成本非常高。而钢铁企业利用海运的铁矿石的运输成本相对便宜。
所以我们的废旧钢铁一般就是本地小企业回收再熔炉的。然后再制造一些对质量标准要求没有那么高的铁制品再次出售。
回收钢铁要想成规模,那么必须要有大型废旧钢铁来源。而废旧钢铁重要的来源一般都是车辆和船只。由于我国的工业起步比较晚。无论车辆和船只到淘汰期的数量还是比较有限嗯,无法支撑大钢铁企业的回收和再生产要求!所以这条路暂时还走不通。除非进行国外回收。但是一般国家都是内部回收处理的。像美国就是回收率非常高。
我们要形成回收规模还得等国内铁制品的大规模残废期才行。
为什么要高价进口铁矿石
关于我国为什么要高价进口铁矿石,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对钢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我国国内的铁矿较少,且铁矿质量不佳,大多是贫矿, 贫矿就是指铁矿石中含铁量不高,而贫矿又占据了总储量的80%;再者是因为我国的铁矿大多是多种元素共生的复合矿,比如:有些贫矿上部位赤铁矿,而下半部分为磁铁矿。
为了满足我国对钢铁的需求,所以我国需要大量进口国外优质铁矿石,这些铁矿石由于含铁量高,锻炼工艺简单,因此使用进口铁矿石的成本比使用国内贫矿的成本更低。
对于为什么不回收废铁的使用,其实是因为废铁回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麻烦。
为什么不使用废旧钢铁首先,我国城市化进程较晚,很多钢铁还没有达到报废年限,目前市面上废旧钢铁总量较小,无法满足国内对钢铁的需求。
再者,对于大量使用钢铁的企业来说,使用铁矿石比使用废旧钢铁更为方便,这是因为铁矿石锻造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且可以标准化实施,整个工艺流程可以做到自动化。
而废旧钢铁无论是回收还是分拣,都需要人工完成,这意味着自动化程度不高,且价格更为昂贵。
更重要的是,废旧钢铁的产量没有保证,受市场供给量波动较大。
另外,废旧钢铁在空间上也有差异。在一些发达的城市,废旧钢铁产量较多,然而很多大型钢铁厂远离发达城市,这意味着使用废旧金属,还需要额外的运输费用,成本较为提高。
还有,废旧的钢铁需要分拣,而分拣工作需要人工将钢铁从废弃物上弄下来。 分拣工作完成之后,要对不同型号的钢铁归门别类的分类,而分类之后的废旧钢铁产量更低。
分拣之后的废铁需要经过剪切机或者是破碎机进行切割,有些切割成颗粒状,有些切割成小块,目的都是为了方便打包、运输以及重造。
废旧钢铁需要在高昂的废旧钢铁处理器对这些钢铁进行回炉重造,生产出统一标准的钢铁。
从成本角度来看,回收废旧钢铁,分拣钢铁,处理钢铁,以及重造钢铁需要一系列的工艺和投资设备, 使得废旧钢铁的成本显著上升,甚至比进口铁矿石成本更高 ,因此很少有企业愿意投资这套设备。
种种因素权衡之下,很多企业宁愿选择高价的铁矿石,也不愿意回收低价的废旧钢铁,原因就是废旧钢铁虽然回收价低,但使用成本高。
废旧钢铁的使用率虽然现如今的废旧钢铁使用率不高,但未来废旧钢铁使用率肯定会有大幅增长。
首先是因为铁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能源会枯竭,此时如果人们找不到钢铁替代品,就需要将矛头瞄向废旧钢铁。
再者,随着我国小 汽车 、轮船等产业报废量提高,市面上的废旧钢铁产量将会更高,此时人们就可以大量回收废旧钢铁,统一分拣,统一切割,统一回炉重造。由于废旧钢铁产量较大,所以废旧钢铁再生时的综合成本会下降。
另外,市面上的废旧钢铁产量提高,也会导致该行业生产模式以及生产线更加成熟,而这也会使得废旧钢铁的价格降低,使得对钢铁需求量较大的企业多了一个选择。
其次是因为随着铁矿石的减少,价格必然会上升。此时废旧钢铁就可能具有价格优势,受企业欢迎。
总结从目前来看,我国废旧钢铁的回收使用率并不高,只有20%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废旧钢铁上存在着大量的浪费。这也说明,我国在废旧钢铁使用上,还有很大的潜力,预计在2025年废旧钢铁的利用率能提高到30%,甚至是更高。
钢材是非可再生资源,但是可以重复利用。钢材的生产过程是在炼铁炉内把铁矿石炼成生铁,再以生铁为原料,用不同方法炼成钢,再铸成钢锭或连铸坯。
不可再生资源一旦种源消失,就不复存在,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的战略出发,人类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物种种源,才有可能再生,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土壤属可再生资源,是因为土壤肥力可以通过人工措施和自然过程而不断更新。但如果治理不好,土壤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变成不可再生的资源。
所以,可再生资源也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有条件存在的,人类都要加以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否则,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会出现资源危机和能源危机。
炼钢主要是以高炉炼成的生铁和直接还原炼铁法炼成的海绵铁以及废钢为原料,用不同的方法炼成钢。主要的炼钢方法有转炉炼钢法、平炉炼钢法、电弧炉炼钢法3类。以上3种炼钢工艺可满足一般用户对钢质量的要求。为了满足更高质量、更多品种的高级钢,便出现了多种钢水炉外处理的方法。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努力遏制雾霾的大气清洁行动以及对钢铁行业的整顿,正在令全球更高品位的铁矿石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重塑全球铁矿石市场,而南非铁矿石生产商昆巴正从中受益。
南非已火了!
据昆巴公司财报显示,2017年的净利润飙升至123.4亿南非兰特(约9.3亿美元),而在2015年仅为4.69亿南非兰特。
其净利润竟然能够如此飙升,除了得益于不断增长的中国订单,也与价格的涨幅有着直接关系,据悉每吨的价格已超过190美元,在两年前仅为56美元。
至于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澳方自己预测今年将降至每吨51.50美元,与两年前相比暴跌20%。
可是,为何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
开篇曾提及关键词句,其中有两个——
先说“大气清洁行动”,《华尔街日报》给出的定语是“中国努力遏制雾霾”,仅就铁矿石而言,与“雾霾”有着直接关联的便是“铁含量”,因为含量越低就意味着提炼钢铁所需的能量越高——消耗的燃煤越多,导致的PM2.5也就越多!这还不包括温室效应及处理更多矿渣等问题。
具体而言,上文提及的昆巴公司是南非矿业三巨头之一,其属下Sishen矿坑的平均铁含量为64.5%;再看澳大利亚矿业三巨头之一的必和必拓公司,其在竞争压力下正在开发的一座新矿,平均铁含量即便比之前提升了一个百分点,仍仅为62%。
不要小看这2.5%的差距,对于世界铁矿石第一消耗大国的中国而言,其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因此,中国在以“努力遏制雾霾”为基础进行产业升级时,必然会对原材料提出更高要求。
总之,澳大利亚栽在了铁矿石的质量上,进一步而言,关键在于没有跟上中国发展的步伐。
于此必须要强调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吃苦耐劳乃至拼搏拼命是不容否认的,那位老总就曾屡屡亲临探矿一线,去过新疆无人区并成功探得富矿,去过马来西亚并冒险索降到悬崖下,去过墨西哥并被迫与武装分子进行交涉……总之,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绝对离不开民营企业家的贡献。
接着说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市场,呵呵,还要提及一个人物,便是澳籍华人胡士泰,曾任世界铁矿石三巨头之一的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上海首席代表。
2009年7月,胡士泰及3名中国籍员工被上海公安机关拘留;2010年3月,胡被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2018年7月刑满出狱。至于具体情况可上网搜索,于此不再赘述。
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对于再生速度受到自身繁殖能力和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由于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周期极为漫长,在人类历史时期几乎不能再生,因而对于这类自然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故答案为:AD;BCE. |
这类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它资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
可再生资源
指在短时期内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又称可更新资源。主要包括生物资源(可再生)、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后三者是可以循环再现和不断更新的资源。
开放分类: 能源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谨来说,是人类有生之年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发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太阳能
·地热能
·水能
·风能
·生物质能
·潮汐能
所有人类活动的基本能源都来自太阳,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被吸收。
木材
柴是最早使用的能源,透过燃烧成为加热的能源。烧柴在煮食和提供热力很重要,它让人们在寒冷的环境下仍可生存。
动物牵动
传统的农家动物如牛、马和骡除了会运输货物之外,亦可以拉磨、推动一些机械以产生能源。
生物质燃料
此种燃料原为可再生能源,如能产出与消耗平衡则不会增加二氧化碳。但如消耗过量而毁林与耗竭可返还土壤的有机物,就会破坏产耗平衡。用生物质在沼气池中产生沼气供炊事照明用,残渣还是良好的有机肥。用生物质制造乙醇甲醇可用作汽车燃料。
水力
磨坊就是采用水力的好例子。而水力发电更是现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国这样满是河流的国家。此外,中国有很长的海岸线,也很适合用来作潮汐发电。
风力
人类已经使用了风力几百年了。
太阳能
太阳直接提供了能源给人类已经很久了,但使用机械来将太阳能转成其他能量形式还是近代的事。
潮汐能
潮汐发电利用潮水涨落,世界已有电站容量16GW。
从地球蕴藏的能源数量来看,自然界存在有无限的能源资源。仅就太阳能而言,太阳每秒钟通过电磁波传至地球的能量达到相当于500多吨煤燃烧放出的热量。这相当于一年中仅太阳能就有130万亿吨煤的热量,大约为全世界目前一年耗能的一万多倍。不过,由于人类开发与利用地球能源尚受到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地理原因及世界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在内的巨大数量的能源,可以利用的仅占微乎其微的比例,因而,继续发展的潜力巨大。人类能源消费的剧增、化石燃料的匮乏至枯竭以及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逼迫使人们不得不思考人类社会的能源问题。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仗能源的可持续供给,这就必须研究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也是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太阳每年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能高达1.05×1018千瓦时(3.78×1024J),相当于1.3×106亿吨标准煤。按目前太阳的质量消耗速率计,可维持6×1010年。所以可以说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能,降低开发和转化的成本,是新能源开发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风能是利用风力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发电、提水、助航、制冷和致热等。风力发电是主要的风能开发利用方式。中国的风能总储量估计为1.6×109千瓦,列世界第三位,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风能是一种自然能源,由于风的方向及大小都变幻不定,因此其经济性和实用性由风车的安装地点、方向、风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
对于核电站,人们有许多误解,其实核能发电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获取方式。对于核裂变,核燃料是铀、钚等元素,核聚变的燃料则是氘、氚等物质。有些物质,例如钍,本身并非核燃料,但经过核反应可以转化为核燃料。我们把核燃料和可以转化为核燃料的物质总称为核资源。
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虽然都制订了一系列鼓励民企投资小水电的政策。由于小水电站投资小、风险低、效益稳、运营成本比较低,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全国掀起了一股投资建设小水电站的热潮,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全国性缺电严重,民企投资小水电如雨后春笋,悄然兴起。国家鼓励合理开发和利用小水电资源的总方针是确定的,2003年开始,特大水电投资项目也开始向民资开放。2005年,根据国务院和水利部的“十一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中国将对民资投资小水电以及小水电发展给予更多优惠政策。
氢是一种二次能源,一种理想的新的含能体能源,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虽然氢是最丰富的元素,但自然氢的存在极少。因此必需将含氢物质加工后方能得到氢气。最丰富的含氢物质是水,其次就是各种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及各种生物质等。氢不但是一种优质燃料,还是石油、化工、化肥和冶金工业中的重要原料和物料。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的精炼需要氢,如烃的增氢、煤的气化、重油的精炼等;化工中制氨、制甲醇也需要氢。氢还用来还原铁矿石。用氢制成燃料电池可直接发电。采用燃料电池和氢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其能量转换效率将远高于现有的火电厂。随着制氢技术的进步和贮氢手段的完善,氢能将在21世纪的能源舞台上大展风采。
地热是指来自地下的热能资源。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地热库,仅地下10千米厚的一层,储热量就达1.05×1026焦耳,相当于9.95×1015标准煤所释放的热量。地热能在世界很多地区应用相当广泛。老的技术现在依然富有生命力,新技术业已成熟,并且在不断地完善。在能源的开发和技术转让方面,未来的发展潜力相当大。地热能是天生就储存在地下的,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既可作为基本负荷能使用,也可根据需要提供使用。
海洋能通常指蕴藏于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等。海洋能蕴藏丰富,分布广,清洁无污染,但能量密度低,地域性强,因而开发困难并有一定的局限。开发利用的方式主要是发电,其中潮汐发电和小型波浪发电技术已经实用化。波浪能发电利用的是海面波浪上下运动的动能。1910年,法国的普莱西克发明了利用海水波浪的垂直运动压缩空气,推动风力发动机组发电的装置,把1千瓦的电力送到岸上,开创了人类把海洋能转变为电能的先河。目前已开发出60-450千瓦的多种类型波浪发动装置。
此外,还有生物质能,是指植物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目前发展中的开发利用技术主要是,通过热化学转换技术将固体生物质转换成可燃气体、焦油等,通过生物化学转换技术将生物质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转换成沼气、酒精等,通过压块细蜜成型技术将生物质压缩成高密度固体燃料等。
化石能源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它由古代生物的化石沉积而来,是一次能源。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后,都会散发出有毒的气体,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燃料。
化石能源所包含的天然资源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1、煤炭资源管理,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虽然煤炭的价值大不如从前,但毕竟目前和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煤炭还是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必不可缺的能量来源之一,煤炭的供应也关系到我国的工业乃至整个 社会 方方面面的发展的稳定,煤炭的供应安全问题也是我国能源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
2000年底,世界煤炭总产量为46.61亿吨,消费量46.59亿吨,贸易量5.9亿吨。世界探明可采储量为9842.11亿吨。其中,主要集中在美国(2466.43亿吨)、俄罗斯(1570.10亿吨)、中国(1145亿吨)、澳大利亚(904亿吨)、印度(747.33亿吨)、德国(670亿吨)、南非(553.33亿吨)、乌克兰(343.56亿吨)、哈萨克斯坦(340亿吨)、波兰(143.09亿吨)、巴西(119.50亿吨)等国。煤炭世界储量为13.6万亿吨。
按照2018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全球探明可采储量目前满足134年的全球产量,在2018年全球煤炭产量为80亿吨,随着 社会 发展煤炭需求也会逐年递增。
主城时代全球所有可采煤炭储量都有个准确的数据,煤炭的开采都是有计划的执行,所有开采出来的煤炭使用也是有计划,主城时代执政者会根据主脑系统的数据分析,来确定下一年的煤炭开采量与行业使用量的资源倾斜,为人类的发展节省每一份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主城时代的煤炭开采都是科学合理化,建立科学合理采煤工序,不至于浪费煤炭资源。煤炭开采也都为智能机械化,人类的工作在于数据分析与设备维护,化石、矿产能源主脑系统会根据地球主脑系统分配任务进行工作,地球主脑系统会下发下一年度矿产任务,化石、矿产能源主脑系统则根据其任务合理的安排采矿矿区。确定每一座煤炭矿区的年度任务,其智能机械系统则会根据任务数据进行作业,保证全球人类的煤炭能源使用。
煤炭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主城时代人类清算全球煤炭储量,使其纳入到人类中央银行,主城时代即是资源经济时代,一起不可再生资源都为资源货币发行根据,按照地球资源储存量来计算资源货币中的比例,煤炭全球的储存量比较多,那么其资源货币占用比例会小。当然也要推算人类未来 社会 中对于煤炭的消耗量,其消耗量与储存量都是资源货币发行依据。每消费一单位资源货币,其就会消失一定量的煤炭资源,人类中央银行也会少一部分的货币储存。合理的使用不可再生资源是主城时代主要思想。
2、石油资源管理,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数据显示,2018年世界煤炭产量为80.13亿吨,比上年上涨4.0%,近四年来首次突破 80亿吨大关,中国占世界总产量的46.0%,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
原油(石油),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是烷烃、环烷烃、 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原油可炼制:石油气、石脑油或轻石油、汽油、煤油、柴油或分馏柴油、润滑油、重油或燃料油、渣油。
石油使用用途: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接近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
原油产品在 社会 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广泛的作用与功能。
原油产品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原油产品,主要指原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者。原油产品提供的能源主要作 汽车 、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
原油产品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全世界原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产量约1.45亿吨。除合成材料外,石油产品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产品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
各工业部门离不开原油产品
现代交通工业的发展与燃料供应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燃料,就没有现代交通工业。金属加工、各类机械毫无例外需要各类润滑材料及其它配套材料,消耗了大量原油产品。建材工业是原油产品的新领域,如塑料管材、门窗、铺地材料、涂料被称为化学建材。轻工、纺织工业是石油产品的传统用户,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无不有原油产品的身影。
原油产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石油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油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截至2017年底,全球探明石油储量达到1.6966万亿桶。按照2017年的产量水平,这一储量能够满足世界50.2年的产量。2017年全球石油消费量为170万桶/日。
以上是石油对于现代人类 社会 的作用,以及全球石油资源储量,当地球石油资源消耗殆尽之时,也将是人类文明倒退之时。人类两三百年的石油使用,消耗掉了地球几亿年的自然进化储量,未来随着人类的 科技 进步,其石油的需求也会增长。由于现代人类居住分布地域广阔,城市与城市间的距离空间很大,城市间的交流主要靠石油能源。可以想象下每天陆地上要跑多少辆 汽车 ,可以以自身城市的 汽车 量来大概核算,自己心中也会有一个很大的数据;根据国际航运运输协会2017年官网数据,2017年全球共有3680万个航班起降,平均每天约有10.68万个航班起降,我们不去想航程长短,只需知道飞行飞行油耗要比 汽车 油耗高的多,这样的对比就会有个大概的心里数据。还有人类的主力货运就是海上商船运输,全球化生产造成全球运输,每天在海上的行驶的船只有更多,这个数据大家会在专业的网站上查出数据,其每天行驶所消耗的石油量将是一个天文数子。
主城时代由于全球人类集中居住在十几座城市,人类的主要物流活动都只是围绕着这十几座城市,不管是航天运输、海上运输、陆地运输都极大的减少了运输量,在很大的程度上节省了全球石油能源消耗,未来人类在短时间内是离不开石油能源。主城时代人类会把石油真正的使用在其必要的行业上,促进人类 科技 进化可持续性发展。
主城时代探明全球所有石油储存量,为人类进化打上时间标签。石油为不可再生资源,石油储量会纳入到人类中央银行资源库内,是人类未来资源货币发行的主要依据,根据人类未来石油消耗量与全球储量来分配资源货币占有比例,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资源货币,将代表永久失去一部分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石油资源为人类人民进化的战略资源。
3、天然气资源管理,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气、泥火山气、煤层气和生物生成气等)。
世界天然气储量大概在140万亿立方 450万亿立方。
天然气蕴藏在地下多孔隙岩层中,包括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等,也有少量出于煤层。它是优质燃料和化工原料。
天然气主要用途是作燃料,可制造炭黑、化学药品和液化石油气,由天然气生产的丙烷、丁烷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天然气主要由气态低分子烃和非烃气体混合组成。
主要由甲烷(85%)和少量乙烷(9%)、丙烷(3%)、氮(2%)和丁烷(1%)组成。主要用作燃料,也用于制造乙醛、乙炔、氨、碳黑、乙醇、甲醛、烃类燃料、氢化油、甲醇、硝酸、合成气和氯乙烯等化学物的原料。天然气被压缩成液体进行贮存和运输。煤矿工人、硝酸制造者、发电厂工人、有机化学合成工、燃气使用者、石油精炼工等有机会接触本品。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属单纯窒息性气体。浓度高时因置换空气而引起缺氧,导致呼吸短促,知觉丧失严重者可因血氧过低窒息死亡。高压天然气可致冻伤。不完全燃烧可产生一氧化碳。
天然气的主要用途:工业燃料、工艺生产、天然气化工工业、城市燃气事业、压缩天然气 汽车 、增效天然气。
工业燃料:以天然气代替煤,用于工厂采暖,生产用锅炉以及热电厂燃气轮机锅炉。天然气发电是缓解能源紧缺、降低燃煤发电比例,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且从经济效益看,天然气发电的单位装机容量所需投资少,建设工期短,上网电价较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天然气发电,通过处理天然气以后,然后安装天然气发电机组来提供电能。
工艺生产:如烤漆生产线,烟叶烘干、沥青加热保温等。
天然气化工工业:天然气是制造氮肥的最佳原料,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污染少等特点。天然气占氮肥生产原料的比重,世界平均为80%左右。
城市燃气事业:特别是居民生活用燃料,包括常规天然气,以及煤层气和页岩气这两种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是生产以后并入管道,日常使用天然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大部分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明显增加。天然气作为民用燃料的经济效益也大于工业燃料。
压缩天然气 汽车 :以天然气代替 汽车 用油,具有价格低、污染少、安全等优点。国际天然气 汽车 组织的统计显示,天然气 汽车 的年均增长速度为20.8%,全世界共有大约1270万辆使用天然气的车辆,2020年总量将达7000万辆,其中大部分是压缩天然气 汽车 。
天然气是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仅为煤炭的一半和五分之一左右,二氧化硫的排放几乎为零。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化石能源,其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全球范围来看,天然气资源量要远大于石油,发展天然气具有足够的资源保障。
增效天然气:是以天然气为基础气源,经过气剂智能混合设备与天然气增效剂混合后形成的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工业燃气,燃烧温度能提高至3300 ,可用于工业切割、焊接、打破口,可完全取代乙炔气、丙烷气,可广泛应用于钢厂、钢构、造船行业,可在船舱内安全使用,现市面上的产品有锐锋燃气,锐锋天然气增效剂。
2005年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气总储量为179.53兆立方米。21世纪初期世界主要天然气生产国:俄罗斯 储量48.14万亿立方米,年产量6328亿立方米。伊朗 储量27.50万亿立方米,年产量896.63亿立方米;卡塔尔 储量25.78万亿立方米,年产量378亿立方米;沙特阿拉伯 储量6.75万亿立方米,年产量656.8亿立方米;阿联酋 储量6.06万亿立方米,年产量458亿立方米;美国 储量5.60万亿立方米,年产量5532.77亿立方米;阿尔及利亚 储量4.52万亿立方米,年产量820亿立方米;挪威 储量4.46万亿立方米,年产量880亿立方米;委内瑞拉 储量4.19万亿立方米,年产量284亿立方米;尼日利亚 储量3.4万亿立方米,年产量223.88亿立方米。
2017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排名:NO.17 泰国,500.8亿立方米;NO.15 印度 542亿立方米;NO.12 阿联酋 721.7亿立方米;NO.11 英国 787.8亿立方米;NO.10墨西哥 876亿立方米;NO.9 德国 901.6亿立方米;NO.8 沙特 1114.3亿立方米;NO.7加拿大 1157.5亿立方米;NO.6 日本 1170.8亿立方米;NO.5伊朗 2144.4亿立方米;NO.4中国 2404.4亿立方米;NO.3俄罗斯 4247.6亿立方米;NO.2欧盟 4667.8亿立方米;NO.1 美国 7394.5亿立方米;2018年全年天然气消费约3.86万亿立方米。增速5.3%,是过去五年平均水平2.3%的2.3倍。
21世纪的现代随着人类 科技 的发展,那么针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也会更大,那么我们以上面三种不可再生资源储量使用年限就更短了。当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了,那么也就是人类文明的大倒退。全球人类分布广阔有一万多城市,在不同的城市居住、工作、学习,那么其城市中的市民的各种需求就需要从全球各地物流运输过去。这个还不包含不发达地区的农村。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世界极度贫困人口仍有12亿人之多。尽管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极度贫困率迅速下降,但世行估计,到2015年仍将有9.7亿人每天生活费用不足1.25美元。这还是极度贫困人口。作为21世纪新时代的人类文明,在这个时代人类基本都已经开智,那么人人都有追求富裕生活的权利。其中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都是都是世纪贫困人主要集中地。
虽然全球天然气储存量比较丰富,但也抵不住人类的日常消耗,在中国大小城市中基本做到天然气入户,更别说发达国家的接入量更齐全。现在人类每天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天然气,上面数据有一些主要国家的天然气消费量。我们可以从2017年全球天然气消费数据看出,美国3亿多人口但其天然气消费量是中国14亿人口的三倍,平均每个人的消费量是中国的4倍多。现代的中国民众其实已经很幸福了,但是我们用数据比较起来,我觉得我们还没有达到美国的幸福度,我们国家与个人还需为过上美国那样的生活而奋斗。现在全球有70亿多人口,若是这70亿人口平均每个人的天然气消费量都和美国人民一样,我想地球上的所有天然气储量会被人类消耗的干干净净,这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主城时代全球人类集中生活在十几座超级城市内,其不但节省了天然气管道输送里程,极大的减少了资源浪费,除了工业所需用量,人类日常使用也将会有极大的节省。主城时代人类探明全球天然气储存量,纳入其人类中央银行资源库内。根据其天然气消耗量与全球储存量分配其资源货币的占有量,每消费单元资源货币就代表着其央行资源货币的减少,也代表了地球上永久的失去了其一定量的不可再生资源。
4、200多种的矿产综合资源管理,全球已发现矿产资源有200多种,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也就80多种,每一种矿产资源都非常重要,具有一定的不可代替性,但从用途以及用量等因素综合来看,矿业界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分别是:铁、铜、铝、金......
世界铁矿储量为1700亿t(矿石量),含铁量为810亿t。世界铁矿石资源总量估计超过8000亿t(矿石量),含铁量超过2300亿t。世界铜储量约7亿吨,铜储量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世界铝土矿储量约为280亿吨。世界黄金储量为54000吨。银矿石开采量估计达到6.7亿吨。探明铅储量1.5亿吨,锌1.15亿吨。锡世界探明储量1014万吨。锰世界探明储量120亿吨,镍世界总储量1.1亿多吨,磷矿世界总储量760多亿吨。等等所有可广泛使用的各种类矿石能源,人类都已经探明其储量。这已经探明的200多种矿产资源都具有不可替代性,随着 科技 的发展人类对于各类矿产资源的消耗也会跟着上涨。
以上数据为其主要的几类全球矿产资源储量,人类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其各类矿产。一部手机上就会有很多种金属与非金属,其都是这些矿产资源里提炼而出, 科技 的发展人类也越来越离不开各类 科技 商品,人类不可能返回原始人去, 科技 的发展对于这些不可再生矿产的资源需求会加大,如何保证人类在这200多种的资源的消耗殆尽之前太空时代,因为太阳系中的各类星系有着人类用不完的资源。
主城时代人类就探明的200多种矿产资源进行精确数据记录,主脑系统会把地球所有的矿产资源进行汇总,根据其各类资源储量、用途、消耗量等等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全球经营精算师对原始资源计算,其所有的不可再生矿产资源都会纳入到人类中央银行资源库内,会把每类矿产资源根据其消化量与全球储存量来分配资源货币占用比例,每消费单位资源货币就代表着这些资源就会消失,但也有其资源可进行重复利用,其重复利用价值都纳入资源货币内。
主城时代全球原始资源都会纳入到人类的中央银行资源库,精算师根据全球资源消耗与全球资源储量计算资源货币的占用比例。未来任何消费都代表着其人类总体资源的减少,也是人类 科技 进化的时间表。其原始资源与资源货币挂钩计算将是系统性的工程,是人类走向新时代必不可少的工程,是现代全球经济的最佳解决方案。
主城时代化石与矿产能源主脑系统将监管全球各类原始资源,人类对于原始资源的使用都有其一定的目标性。执政者会根据地球主脑系统的消耗数据,判断其原始资源的行业倾斜度,人类文明已经任何没有浪费的资格,人类文明必须为自己找到正确进化之路,找到正确的 科技 发展方向,人类文明已经没有了回头路,前方要么是平坦大道,要么是万丈悬崖,一切发展都在于人类自身。
不管是现代还是未来的主城时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的消耗则是无限,有限的资源与无限的消耗将是人类文明未来的主要矛盾。
`
自然能源是自然界所存在或具有的能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主要有太阳能(包括光能和热能)、水能、波能、潮汐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自然能源几乎都是再生能源(某些学者将自然能源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天然存在的能源,统称为天然能源)。自然能源的有效利用古已有之。近代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部分被电能取代。近年又因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产生严重的污染,加之需要发展边远地区,使自然能源的利用又受到重视。如美国利用自然能源可提供年需能源量中1个月的需要量(1988年统计)。限制自然能利用的制约因素在于人们对它是否感兴趣,为解决全球性诸如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地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和促进不发达地区的发展,人们已不得不认真考虑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为此。自然能源利用的研究和自然能源产业将日益受到重视并获得相应发展。
而能源,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通常凡是能被人类加以利用以获得有用能量的各种来源都可以称为能源。
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质的统称。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似的可第十六道路.
资源和自然资源有什么区别结合联合国的定义谈下个人对资源概念的理解:所谓资源就是在特定的时期和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的物质。
这个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资源和非资源都是相对的,都是在特定时期和条件下的概念。比如,石油,在远古时期,原始人不会利用石油,那么在那个时期,石油不能被人们利用,因而它在那个时期就是废物,而不是资源;而到了现代,谁都知道,石油是资源。
二、我在概念里用的是物质,是哲学概念上的物质,它是指能被人类所认识的存在,因而它不仅仅包括我们通常说的那种实物形式的物质,还包括精神层面上的物质。比如,某种思想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的行动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它是精神上的,可以用它来指导人们产生使用价值,因而相对于没有这种思想的人来说,它就是一种资源,而这种资源又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接受的,所以它也是哲学意义上的物质,精神形式的物质。
三,我在概念里说资源能产生使用价值,个人觉得用价值不恰当。因为有使用价值,因而才可能产生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一定就能产生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比如空气对我们有使用价值,但是我们一般没听说过谁去卖空气赚钱,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须的一种资源。
知道资源的含义后,自然资源的定义也就自然明了了。所谓自然资源,就是在特定的时期和条件下,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不含任何人为因素)可以被人类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的物质。自然资源可以是消耗品(指短时期难以再生的),比如要经过几百万年地质演变才能形成的石油,也可以是可再生的,比如阳光和空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除非太阳爆炸了就没有阳光了,或者地球毁灭了,就没有空气了。
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有什么区别自然资源是可以被消耗的,如煤,石油
环境资源是那些价值来自于其本身的存在的,如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或者适合某种作物种植的气候。
资源和能源有什么区别?“自然资源”和“能源”两个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剖析和举例: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这句话中“ 自然资源是物质和能量”是句子的主要成份。但这种物质和能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二是能够用于生产和生活。只要有一个条件不符合,就不能算是自然资源。因此,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特点。我们来看下面的例题:
例1:下列物质属于自然资源范畴的是( )。A、棉花 B、阳光 C、雷电D、东海带鱼
该题正确的答案是B、D。因为棉花不符合第一个条件,它是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农产品;雷电不符合第二个条件,到目前为止,它还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而阳光和东海带鱼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因而都是自然资源 。
“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统称为能源。”这个概念表述的是:能源是物质或物质的运动。而这种物质或物质的运动必须提供某种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生物能等 等。
例2、下列物质属于能源的是( )。A、阳光 B、耕地 C、铁矿石 D、煤气
该题正确的答案是A、D。因为它们都能提供某种形式的能量。而耕地、铁矿石则不能直接提供能量。
2、比较:自然资源不全是能源,因为有的自然资源能够提供能量,而有的自然资源不能提供能量。 如:阳光是自然资源,也是能源,而耕地、铁矿石是自然资源却不能直接提供能量,因而不是能源。
从能源获得的途径分类。能源有的是一次能源,有的是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因而属于自然资源,而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来,因而不属于自然资源。如:阳光是能源又是自然能源。而煤气是能源却不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因而不是自然资源。
资源包括能源,能源主要就是能带动机器工作的物质,像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地理上要特别区分好资源和能源这两个概念。
资源和能源的区别如下: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能源指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矿物质能源,核物理能源,大气环流能源,地理性能源)。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等。资源一般可分为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两大类。经济学研究的资源是不同于地理资源(非经济资源)的经济资源,它具有使用价值,可以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将“资源”定义为“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投入”,这一定义很好地反映了“资源”一词的经济学内涵,资源从本质上讲就是生产要素的代名词。“按照常见的划分方法,资源被划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加工资源。”(《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矿物质能源,核物理能源,大气环流能源,地理性能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能源和资源有什么区别能源
“能源”这一术语,过去人们谈论得很少,正是两次石油危机使它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那么,究竟什么是“能源”呢?关于能源的定义,目前约有20种。例如:《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百科全书》说:“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我们利用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等来作功,可利用来作为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种载体,称为能源”;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可见,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
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人们通常按能源的形态特征或转换与应用的层次对它进行分类。世界能源委员会推荐的能源类型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其中,前三个类型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已被人类认识的上述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人们所需的某种形式的能量。比如薪柴和煤炭,把它们加热到一定温度,它们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并放出大量的热能。我们可以用热来取暖、做饭或制冷,也可以用热来产生蒸汽,用蒸汽推动汽轮机,使热能变成机械能;也可以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使机械能变成电能;如果把电送到工厂、企业、机关、农牧林区和住户,它又可以转换成机械能、光能或热能。
资源
资源是社会生活、工作中可供使用的物资、材料及素材。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再生资源、网络资源;生产资源、生活资源;自然资源又可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资源包括能源,能源只是指能散发出能量的资源。
请问资源和能源有什么区别?能源一定是资源,资源就不一定是能源.
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