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定煤炭运输过程中的合理损耗怎么规定的
煤炭运输损耗的标准是2%,是煤炭部、铁道部1965年12月颁布实施的叫《煤炭送货办法》。在其后的《实施细则》中又规定每换装一次不得超过1%。
另外,国家建材局规定大宗原材料的定额损耗率分别为:煤炭≤4%、水渣≤5%、铁粉(硫酸渣)≤3%、石膏≤3%。
煤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由于风力等原因会随风流失、抛洒扬尘。据统计,目前在铁路、公路等运输过程中,一次运输煤损耗约为0.8%—1%,运输(转运)次数越多,损耗越大。
扩展资料:
国家计委、国务院生产委印发《关于提高煤炭质量和消除运输亏吨若干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一、煤矿和铁路、交通部门必须共同负责,从煤炭生产到装车,铁路运输、港口中转各环节都要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煤炭质量和解决运输亏吨问题。
二、加强生产管理,煤矿(尤其是地方煤矿、军矿)在采掘煤炭过程中,要有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根据不同煤层情况不断改进采掘方法和操作技术,努力降低煤炭的灰份、水份和含矸率,使之符合质量标准。地方国营及乡镇煤矿应逐步装备和使用煤炭筛选、洗选设备,减少毛煤直销 。
三、严格采样、制样、化验工作,把好煤炭检验关,不符合质量规定的煤炭不准装车外运。发煤矿(集运站)均应逐步配备和完善采、制、化手段,根据用煤单位的要求提交煤炭质量化验单。
四、加强煤场管理,有条件的矿、站要安装必要的除杂设备(除铁器等)或增设专职拣杂人员;在装车过程中,要有专职人员检查,严防杂质混入煤车。
五、采煤工作面上的雷管要有专人管理。采煤中发生哑炮时,要按有关规定找回雷管,严禁雷管混入煤中,雷管均要编号,并严格发放登记和使用管理制度,以便在发生问题时追查责任。
六、严格执行铁道部1979年以(79)铁运字第557号文发布的《货车清扫、洗刷、消毒方法》。各卸车单位要认真清扫车底,以车底板、端板、侧板不留货渣为合格。铁路要在抓好路内卸车清扫工作的同时,与路外卸车单位签订货车清报协议,明确责任,确保车底清扫干净。
七、对于送到煤矿装煤的车皮,铁路部门应当保证车体完整,技术状态良好,清扫干净,车门关牢。煤矿经检查,如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应当通知铁路部门及时处理,或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主动帮助解决。车辆按协议由煤矿代为清扫,铁路部门应按规定支付清扫费。
八、加强对铁路沿线的器材和废旧零配>(如铁鞋、闸瓦、闸瓦千、钢轨垫板等)的管理,严防其混入煤车。
九、认真做好港口中转煤炭的质量管理工作。要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清除杂物,在关键装卸部位安装除杂设备、固定筛等。
十、由矿、路、港、货组成中转下水煤炭质量管理联合监督、检查小组、定期抽查到港煤炭质量,并将结果送有关部门和单位。
十一、出口煤炭质量管理除按上述规定办理外,还需严格执行国家商检局、原煤炭部联合下发的(88)国检监联字第46号《出口煤炭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和原煤炭部(86)煤加字第829号文《关于明确煤炭产品质量责任制和严格煤炭管理的若干规定》。
十二、要严格计量管理。使用轨道衡的煤矿,衡器应定期检查检定,确保准确,并配备专人做好计量工作。煤矿应在货物运单内填写实际过衡数量,并加盖“衡”字章。使用检尺测量方法的煤矿,每季度要分煤炭品种测量一次煤炭的容积比重,测量后按新比重计量,并通知收煤单位和 铁路、港口部门。装车后要车车划线,认真平车。
十三、严格按照货车标记载重量或允许装载量装载,允许误差范围不超过2%。装车后要洒上石灰浆或平车,以示标记。
十四、继续整顿铁路沿线治安秩序,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上车扒煤。地方政府、公安部门要配合铁路严厉打击偷盗、哄抢煤炭的不法分子。运输途中如丢失整车煤炭,铁路部门应负责查找,找不到时,应按规定向用户赔偿。
十五、做好煤炭中转下水进出港及航行中的运输管理工作,认真落实散货运输管理标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港口对进港煤炭实行原来、原转、原交、做到不落水、防止自燃,卸车后扫清车底,并严格水尺管理,单船误差不超过万分之五。
十六、针对进港煤炭品种繁杂,收发货单位多的特点,港口可代收货人对进港煤炭作必要的成批质量和重量抽查。对于煤质低劣、杂质多、亏吨严重的责任单位要实行经济处罚。有关单位对处理煤炭质量或亏吨问题发生异议时,可报请各自上级主管部门调解,按《煤炭送货办法》有关 规定处理。
十七、对中转下水煤炭每季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过磅或检尺抽查,力争对进港所有煤种(洗精煤、水产煤除外)全部发煤矿(站)、全部收货人的煤炭均应成批抽查,抽查面达到10%。抽查结果,由港口每月编制一次记录,分别送收发货人。
十八、到港口的煤炭按照煤炭采、制、化“国家标准”每季按批至少进行一次内在质量的抽查检测。由港口统一组织,尽可能利用当地煤炭公证检测机构设备进行化验,化验结果由港口编制记录,分别寄送收发货人。化验费由港口向收货人收取。
十九、进港煤炭卸车中,由于杂质造成港口机械事故的,责任单位要赔偿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严重时,要追究当事人的行政或刑事责任。
二十、关于煤炭亏吨的责任问题,如到站的煤车标记状态发生了变化,由到站检查确认后编制记录,其亏吨由铁路负责;其余均由发煤单位负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运输
因为大多数都煤矿都是处于山区,而且地势比较低,所以在暴雨来临的时候,很多煤矿都进水。在经过长达半个月左右的暴雨之后,截止到目前为止,山西省能源部门统计大概有六十多种煤矿在这一次的暴雨当中停产,同时还有剩余三百多座,其它矿产,在暴雨当中,他们的运营受到了影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一次的暴雨对煤炭外运造成了哪些影响。
第一,对煤炭开采工作造成的影响。
在这一次的暴雨当中,有六十多个煤矿已经停产,不过从最新的消息来看的话,除了极少数的煤矿,现在依旧没有办法开工复产。绝大多数都没矿,在进行排水和日常的检修工作之后,已经开始再次运行,其中包括一些大型煤矿,太原附近的煤矿基本上都处于正常运行当中,不影响冬季的煤炭供应。
第二,对于煤炭外运所造成的影响。
在这次的洪水当中,交通线路受到的影响还是非常严重的,煤炭开采之后,需要从煤矿区运输到当地的火车站。然后在长途运输到全国的各个省份,但是因为洪水灾害的影响,有很多火车,轨道和道路都是需要进行重新检修的,毕竟雨水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地基受到损坏。同时也有一些泥石流,直接阻断了道路的运行,所以目前山西的煤炭还没有办法大量进行外运。
第三,这一次的洪水对煤炭造成的影响。
现在本来就已经是能源危机,所以这一次的洪水对山西造成的影响还是非常严重的,目前的市场报价,动力煤炭已经达到了1400元一吨。而且这个报价还正在逐渐的上涨当中,截止到目前为止,价格已经上涨了68%。所以山西需要尽快的恢复生产,保证我国的能源供应。
(2006-06-12 02:09:48)
开篇语
火车站,对石家庄这个城市来说,其意义和分量不同与其他任何一个城市———从这个城市的一个“别号”便能看出:火车拉来的城市。因此,这个城市注定与繁忙而绵长的铁路线密不可分,不仅它的历史是这样,它的未来也应该是这样……
火车站,曾经是石家庄的城市坐标原点,这个城市的交通网布局、黄金商圈位置、货运带动的大型批发市场建设,等等,都围绕着火车站繁衍开来,也可以这样说,火车站就是石家庄的根。
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聚焦火车站搬迁”大型系列报道。希望读者和我们共同关注这次火车站的大搬迁,看看在未来的几年中,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将会因此发生怎样的翻天覆地式的变化……
本报记者 孙超
新闻提示
按照铁路部门的规划,到2008年,石家庄火车站将迁移到现在的南货场附近建设新的客运站。现有的火车站或是用做辅助站,或是改做其他用途。熟悉石家庄历史的人都知道,近代石家庄的发展就是依靠铁路逐渐繁荣起来的。没有铁路的带动,可以说就没有现在这座现代化的城市。因此,每个老石家庄人提起老火车站,心中都会泛起一丝丝的亲切;又有多少老石家庄人的这半辈子里,记忆中都有无数细节在这个老火车站里发生……那么,就让我们的这个系列报道,从市民的回忆开始,从对老火车站历史的挖掘开始。
■市民讲述
张宪:在火车站边上长大
出场人物:张宪
年龄:53岁
今年53岁的张宪是一名普通的石家庄市市民。张宪的父亲19岁时在石家庄焦化厂附近居住,当时焦化厂的地址就在现在的河北饭店附近。在张宪的成长记忆中,处处都留有石家庄火车站的印记。
小时候,张宪住在焦化厂附近一个叫德信里的胡同里(就在现在永安街上),从胡同出来,穿过杨树胡同、道岔街,就能来到火车站。
张宪记得,她小时候火车站附近还比较乱,“当时据说有抢劫的,所以家长平时都不让我们到火车站玩儿。”由于外婆和舅舅在北京居住,所以,每年她都会跟着母亲坐火车去北京。“当时的火车站只有一个候车室,没有广场,显得挺落后,买完票后,要过天桥上火车,当时的印象就是跟着大人提着包紧跑,挤上火车去占座位,当时车票不对号入座,”张宪说,当时到北京是6个小时,票价六元五角。那时,火车上到处都是人,连座位底下也躺着人,到处都脏兮兮的。
当时裕华路叫南马路,还没有地道桥,只是用栏杆把铁路和道路隔开,很多小孩子就扒着栏杆看来来往往的火车。张宪说,现在想来,这也是儿时的一个美好回忆。
1970年,修建解放路地道桥(即现在的中山路地道桥),张宪从单位被抽调出来参加了一个月的建桥劳动。这是石家庄第一座地道桥。
1981年后,石家庄火车站扩建候车室。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石家庄火车站又进行了扩建,候车室明显变漂亮了。当时正好赶上张宪家拆迁,搬到了其他地方。
■剪影撷取
两张珍贵的照片
出场人物:任国兴
年龄:66岁
职务: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荣誉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摄影艺术委员会委员。
在任国兴老人的家里,收藏着两张非常珍贵的火车站的照片。
任国兴老人今年66岁。1958年,他初中毕业后到印刷厂工作。由于喜欢绘画,他被当时的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相中,1975年被调到省新闻出版局,在《河北画刊》(《河北画报》前身)工作。由于有绘画基础,再加上1975年他还参加了摄影学习班,系统学习了暗房技术和拍照技术,任国兴从此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拿起相机拍照片不仅是他的工作,更是他最大的爱好。
到省新闻出版局工作后,他专攻摄影,为出版局下属几个编辑室拍图片。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不断有单位和个人请他拍照,他还同时受聘担任多家媒体的特约记者。
1983年秋季的一天,他应邀拍一些火车站的图片。查看了现场后,他将地点选在火车站西南角一个正在建设的酒店的脚手架上。调试好机器后,他就端着相机等,为了显示石家庄当时的建设成就,他想等有小轿车通过的时候再拍。由于当时石家庄的经济还很落后,小轿车很少,就连公交车也仅有很少的几条路线。大约等了十多分钟,终于,一部小轿车“隆重”出现在镜头里,任国兴赶紧按下了快门。
1987年的一天(具体时间任国兴已经记不起来了),他又一次来到火车站,这次是拍一个夜景。他将地点选择在火车站西北角的一个旅馆,他手里拿着《河北画报》的记者证,跟旅馆的前台打了个招呼。旅馆的老板非常支持,使他拍的火车站夜景图片顺利完成。令任国兴记忆犹新的是,当时和他一起拍照的还有一个派出所的民警,后来他们还成了好朋友,只可惜,当时他和这位民警朋友的合影已经找不到了。
任国兴告诉记者,当时他还拍了部分火车站图片,但由于时间过于久远,很多图片都丢失了,现在只剩这两张珍贵图片。
■探看今生
6月10日火车站前平常一幕
6月10日13时,记者来到石家庄火车站。
当时当地,这幕情景对于每一个经常出门的人再平常不过:站前的树下坐满了乘凉的旅客;广播里反复播放着一些乘车的注意事项;进站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出站口很多接站的人……
最近几天,很多媒体报道的一条消息引起了省会市民的极大关注:按照铁路部门的规划,石家庄将搬迁既有火车站和铁路货运系统,在现在石家庄编组站位置建设全国一流的新火车站,在玉村建设设施先进、配套齐全的铁路货运站。京广线上6条铁路正线,在城区北二环至槐安路段采用地下方式敷设,即沿既有铁路以东50米范围内采用明挖法施工,修建6条铁路正线,建成全长约5000米的地下铁路隧道。那时,来来往往的火车将从地下穿过城区到达新火车站。到2008年,新火车站有望启用。
单从这一消息的源头文件上看,我们暂时还不能确定目前的火车站将做何用途,但是无论是做新客运站的一个辅助站,还是换做其他用途,现在的石家庄火车站作为大的枢纽中心的作用将不复存在。
一位在石家庄火车站广场卖报的阿姨听到记者讲的石家庄火车站要搬迁的消息,开始还不太相信,随即她说:“火车站搬了,我们的报纸就不好卖了。”她告诉记者,虽然卖报很辛苦,但是每天这里人流量很大,总有人买报上车看,也有不少外地人会买份地图。一份地图进价是7角,她卖2元。所以,每天卖出的各种报纸和地图也不少,可以维持生活。
当记者向她介绍政府准备在这里建一个市中心大花园时,她对记者说:“那敢情好,那样来这里休息的人多了,报纸也应该更好卖了。”
■追忆前世
石家庄火车站历史变迁
★“石家庄”名称的由来
要说清楚石家庄火车站的来历,还得从石家庄这个城市的名称的由来说起。
石家庄,河北省的省会,华北重镇。像其他的省会城市一样,熙熙攘攘的人群,繁华喧嚣的商业街市,以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编织成一部现代城市的交响乐。但是,如果追溯到一百多年前,这里仅仅是一个几百人的小村庄。
相关资料显示,石家庄市的名称来源于石家庄村。一百年前,石家庄是获鹿县(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面积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余户,六百多人。从石家庄往西不远,有一座屏风一样的山脉,它就是著名的太行山。太行山山势险峻,南北绵延800多里,成为阻隔山西和东部华北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当初,山西人虽然守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但因观念和交通所限,人们仅仅是用肩扛驴驮,沿着这条坎坷山路把煤送到河北。“客货不入”、“土货不出”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
清朝末年,河北重要的思想家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就希望能够通过修铁路来强壮大清。因此他在修铁路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省的人对张之洞这个观念比较支持,尤其是当时山西一些官员,主张晋铁外运。
★石家庄火车站最初叫振头站
1897年4月,津海关道兼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受清廷委派兴建卢(沟桥)汉(口)铁路。同时,山西巡抚胡聘之筹划修建正太铁路。几经勘测,权衡利弊,决定将两条铁路交会点选定在正定府南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铺。因此,山西人将正太铁路称为"柳太铁路"。1901年,在八国联军的威逼下,清王朝同意将卢汉铁路北端延伸到北京正阳门,从此改称京汉铁路。1902年,京汉铁路通至石家庄村东,并建站。因当时石家庄村小,知名度低,所以取七里外的大镇---振头作为站名。这一站的设置,对石家庄的发展起了历史性的决定作用。为了压缩开支,就将正太铁路东端起点由柳林铺向南移至振头站(今石家庄站)。
中日甲午战争后,1903年,清政府向比利时借款修建了卢沟桥至汉口的卢汉铁路。1904年又以官督商办的方式向俄国华俄道胜银行借款2500万法郎,由法国人勘探设计,委派当时的铁路大臣盛宣怀负责筹建卢汉铁路的支线正太铁路,以解决山西煤铁不能大量外运的现状。
1904年,正太铁路正式开工。
1907年10月,正太铁路全线竣工通车,伴随着刺耳的汽笛和隆隆的车轮声,煤炭得以源源不断地运出山西,再辗转由石家庄运往全国各地。
铁路,作为一种工业文明的产物,伴随着它的轰鸣,常常会产生庞大的铁路王国。正太铁路起点南移,是石家庄由乡村向城市化迈进的诱因,但真正起基础作用的因素,还是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伴随铁路线的通车,-些与铁路相关的产业相继出现。
1925年,石家庄与附近几个村庄合并,从"石家庄"与"休门"两个村名中各取-个字,称为"石门市"。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1947年。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太原后,成立了石门铁路局管理石太铁路。
从1938年11月开始,石太铁路由窄轨改成标准轨,另按标准轨距铺双重轨两条,形成四线式线路,使之东与京汉,西与同蒲、京绥衔接,形成铁路网。1939年10月竣工,10月2日,正太铁路改为石太干线。
石德铁路是日本侵占华北后修建的,于1940年6月开工,同年11月中旬全部竣工,次年2月15日交付运营。石德铁路西起石家庄,东至山东德州,全长180.7公里,设22个车站。该路东连津浦,西接京汉,横贯华北中部平原,与胶济、石太两线贯通,连接晋、冀、鲁、豫四省交通,成为日本侵略者掠夺华北物资和调集军队的重要干线。
随着京汉、石太、石德线在石家庄的交会贯通,石家庄的铁路枢纽地位初步形成。1938年,石家庄站旅客列车分成特别快车和普通列车两种,取消坐席等级;1939年,日本华北交通公司将京汉、石太两个石家庄站合并为一个站,建成北场9股道,扩大机车场侧线为4股道,新建南货场和车辆段;1941年又新建成东调车场,建成北兵营、动力厂等专用线若干条。
1947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门。
1947年12月26日,石门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末的时候,石家庄又掀开了城市建设新的篇章。今天,京汉、石太、石德铁路在此交会,使石家庄成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交通枢纽。1982年,石太电气化铁路复线全线通车,煤炭运量更是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时至今日,石家庄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客货运车辆编组站之一。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会由保定迁往石家庄。1978年3月11日,石家庄市改为省辖市。1987年,石家庄市列为对外开放城市。这些都是石家庄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使石家庄成为大城市崛起的根基,则是修建石家庄火车站。
回望历史,当年一个偶然的因素使石家庄成为铁路的交会点,由此带来了一个城市在上个世纪之初的重大变化,一个乡野小村被隆隆的车轮托起,并最终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
16 |
x?0.4 |
16 |
x |
所列方程为:
16 |
x?0.4 |
16 |
x |
在上车的时候列车员会出来检票的,到时候跟他说,要补票,无票上火车者应主动去车长室补票,另付补票费。费用一般为5元以下。
无论在哪节车厢都可以补票的。
其他情况下补票方法:
乘客不小心丢失车票的,需要在开车20分钟前去火车站售票窗口办理挂失补票手续,办理时需要支付2元手续费。在车上丢失车票的,则要及时向列车长提出补票,核收手续费如果补票后又找到原车票的,那么乘客可以在下车后凭列车长开具的客运记录办理退票,核收退票费。
2. 发生误售误购时,乘客在中途站、原票到站或列车内需要补收票价的,列车长会为乘客换发代用票,同时补收票价差额。
3. 乘客到站后要求继续乘车时,需要补越站区间的车票和票价。
拓展资料:
在列车上丢失实名制车票,列车能够查询到购票信息,如何办理挂失补办手续?
(1)请您主动向列车工作人员声明(乘坐动车组时向列车长声明,乘坐普速客车时向本车厢列车员声明)。
(2)经列车查验乘车人、购票时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购票信息一致后,列车长为您办理挂失补办手续,只收取2元手续费,票面标注“车票丢失”字样。到站前核验席位使用正常后,给您开具客运记录。
(3)到站后,请您主动向车站出站口工作人员声明,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查验。凭票面标注“车票丢失”字样车票、客运记录和购票时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办理出站检票手续,车站收回客运记录,列车收取的2元手续费不予退还。
资料链接:12306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