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筒仓装煤流程
1、首先在筒仓入口处,装载工人准备好铁铲,铁锹,锤子。
2、其次煤炭从采煤工作面,通过皮带机运输到筒仓口。
3、最后进入筒仓,为防止大块煤或大块矸石卡仓口,师傅准备的工具在仓口处就用上了,通过井筒的几斗,提到地面,在通过皮带走廊,装筒仓,装火车运出矿。
为全面推进煤矿的“四化”建设,建新公司按照“以机械化为基础、自动化为主导、信息化为支撑、智能化为方向”的思路,按照完善三个网络(企业管理网、工业网、通信联络网)、打造一个平台(智能集成控制平台)、建立一个系统(矿井大数据及云服务系统)设立五个中心(数据中心、调度中心、控制中心、检测中心、运营管理中心)的整体思路推进智慧化矿山的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建新公司核心竞争力。
建新公司树立了“无人则安,少人则安”的发展理念,以往的机械轰鸣、煤尘飞扬的生产作业环境正在逐渐改善。随着智能综采工作面、快速掘进系统、智能巡检机器人、远程集中控制等新技术的应用,“采、掘、机、运、通”各个环节的智能化、自动化改的造使得现在煤矿工人能够身穿整洁的西装,在地面控制中心远程办公,只需轻轻的动动手指,点点鼠标,万米井下深处的滚滚“乌金”便通过传送带缓缓运至地面。
我公司积极变人力挖煤为智能采煤,让四化成为驱动建新四条腿走路的拉力器。目前已成立智能化采煤办作室,加快推进采掘工作面智能化建设,引进德国MARCO设备,年底前要建设成首个4212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实现工作面采煤无人化;掘进工作面采用山西天地煤机快速掘进配套设备,掘进速度由原来300米/月提高到500米/月,实现采掘工作面“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目的,提高掘进工作面自动化水平;选煤厂通过“机器换人”,让员工摆脱了粉尘重、湿度大、噪声大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对工人的危害;销售部安装的“数字决策系统”APP,让司机切身体会到智能查询业务的方便快捷,提高装运信息的沟通效率,减少人工操作,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装运流程中去;调度信息中心通过部署数据备份平台,对数据库进行自动监控,连续捕获备份数据变化,加强数据安全,让信息化系统为煤矿安全保驾护航;在煤炭装运环节,煤炭运销智能装车系统在煤仓下发出语音指令,引导装煤车辆行驶至指定位置,自动读取装车卡中存储的运输车辆信息,由PLC发送控制命令,控制给煤机、煤仓下的电滚筒、胶带、行走电机等设备为运输车辆自动定量装煤,实现了煤炭销售的信息化、装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了煤炭的装运效率。井下水泵房采用的一键自动排水、变电所的无人职守,这些都是近年来我矿推进煤矿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的缩影。过去认为高风险、高强度、高密集用工的煤矿作业,如今在建新,仅靠一个人在小小操控台就能完成。
2.我厂双缝隙卸煤沟原为露天布置,其上设计有防雨棚,为响应国家、地区环保各文件要求汽车卸煤沟及露天贮煤场全封闭改造的精神。2019年我厂拆除防雨棚并对卸煤沟进行了气膜封闭改造,投运至今,气膜封闭在防止粉尘漫天飘溢,污染周围环境方面起到预期效果,但其微正压(300~350Pa)运行,导致卸煤沟底通#3带廊道至#2转运站粉尘纷飞超标,远超《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和《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煤尘治理设计技术暂行规定》要求,为满足环境空气防治措施的要求,卸煤沟底至#3带廊道采取安装微雾抑尘雾幕装置、密封墙、密封风、#3带头部全封闭导料槽等措施,虽使外溢粉尘有所改善,但廊道一道墙内至沟底粉尘依然超标,同时雾幕喷水遇粉尘形成煤泥,堵喷头、污设备、脏地面,整体环境相对恶劣。更为窘迫的是,此区域检修维护、应急消缺尤其是动火作业存在极大安全风险。鉴于上述问题,经调研后对卸煤沟采取缝隙式煤沟挡板安装改造。三、缝隙式煤沟挡板装置3.1缝隙式煤沟挡板主要作用在火力发电厂缝隙式卸煤沟卸煤时,缝隙式煤沟挡板能有效的阻挡汽车自卸煤及叶轮给煤机运行时,沟沿处物料自流、料块飞溅及大量粉尘飘出。从而改善卸煤沟底环境,保证设备及工人安全作业,提高给煤效率。3.2缝隙式煤沟挡板主要特点缝隙式煤沟挡板密封性好,坚固耐用,维修费用小。3.3缝隙式煤沟挡板工作原理挡板安装在预埋件上,靠自重扣在煤沟上,叶轮给煤机车体上安装启门架,靠叶轮给煤机行走力量,启门架开启,依次打开顺次关闭缝隙煤沟挡板。缝隙式煤沟密封挡板是依据缝隙式煤沟实测尺寸设计而成,制造安装须保证它与煤沟缝隙吻合,且依靠自重的作用达到闭锁缝隙的作用。当叶轮给煤机不工作时缝隙式煤沟密封挡板即如图“挡煤板闭合位置”所示闭锁煤沟;当叶轮给煤机工作扒煤时,缝隙式煤沟密封挡板如图“挡煤板开启位置”所示开启,让出叶轮轮爪的运动空间,以保证叶轮给煤机正常运转。它们的这种协同工作状态是靠叶轮给煤机上的启门架完成的。
¥
5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缝隙式卸煤沟挡板改造
中国期刊网官方账号
缝隙式卸煤沟挡板改造
摘要: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缝隙式汽车卸煤沟在卸煤时出现的物料自流、料块飞溅,同时伴随大量粉尘飞扬等问题,是厂区无组织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环保要求的日趋严苛和涉粉涉爆的安全管控,基于此提出煤沟挡板技术改造和优化方案,探讨汽车卸煤及叶轮给煤机运行时缝隙式煤沟底防溜煤、抑粉尘等措施的应用,有效改善工作环境,从而保证卸煤沟底的清洁,满足设备及工人安全作业,提高给煤效率。
关键词:缝隙式煤沟挡板 惯性自流 料块飞溅 粉尘 闭锁 改善环境
第 1 页
一、项目背景
我厂输煤系统因机组建设有两期:一期两台 200MW 供热机组配两台 670t/h 煤粉锅炉,二期两台 350MW 供热机组配两台 1110t/h 煤粉锅炉,四台机组(1100MW)全部运行日均耗煤总量约为12390t(日运行按 22h 计)。一、二期共用卸煤设施(翻车机系统和汽车卸煤沟),来煤卸车方式火车为翻车机卸煤,汽车为自卸车双缝隙式煤沟卸煤,共有1个翻车机室,1个双缝隙式汽车卸煤沟。火车煤经翻车机过#1、#2带,汽车煤经双缝隙式卸煤沟、叶轮给煤机、#3带,均可终至输煤系统7座筒仓。储满7座筒仓可满足全部机组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时约15天的耗煤量要求,但由于近年燃料市场变化及北方冬季易发生天气突变等特殊情况,为保证热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确保民生需求,必须加大额外临时储存燃煤,目前因火车来煤有限(主要为宁煤统配),现发电耗煤大部分为汽车来煤(主要为市场煤),如此大量燃煤必须通过双缝隙式卸煤沟接卸且为常态。
物料与仓壁之间的摩擦作用,会减小物料对仓壁和仓底的压力。在计算中按受力条件不同可分为深仓和浅仓,当H/D≥1.5时(H为仓深,D为圆仓内径或矩形仓短边长或正多边形仓的内接圆直径)称深仓,小于1.5时称浅仓。深仓应考虑上述摩擦作用,浅仓则可忽略。
仓底结构既承受物料的重量又需具有卸料功能,因此通常采用漏斗形。平板仓底虽构造简单,但需填坡,既耗料又增重,只适用于小型筒仓。在地震区,筒仓的支承结构应优先采用筒壁支承的结构形式,但为了自然通风和采光,也可采用柱网支承的结构形式。
筒仓具有加载快、荷载大且不均匀的特点,因而在地基勘察和基础设计时都应特别注意,
并在使用初期控制加载速率和加载的均匀性,以免发生事故。加拿大特兰斯康纳储量为27000吨的粮仓,由于勘察疏忽和首次装料太快,一昼夜倾斜达26°53′,经校直后才重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