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我不太了解安徽理工大学,这所学校倒底怎样

迷人的眼睛
风趣的灯泡
2023-02-15 10:26:05

我不太了解安徽理工大学,这所学校倒底怎样?

最佳答案
体贴的香烟
羞涩的猎豹
2025-04-20 21:07:48

安徽理工大学的发展是这样的

原来是合肥矿业学院,但是在淮南,1945年建校。过去地界分的不是很清楚。后来学院迁到合肥。发展成来现在的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在50年代后,将采矿程系和地质系分来原来的校址内。改名为淮南煤炭学院。后改名为淮南工业学院。2000年,将华东医专,并入学院。2002年将淮南化校合并。改名为安徽理工大学。2004年,将淮师艺术类学院(及北区)买入。现在安徽理工大学全省第五。实力雄厚。可以说相当有钱。因为矿业的发展带动了学样的发展。还有一点,山东科大和安徽理工大学为一个母校(据说的。,我不太清楚)

现校有46个研究生专业。4个博士点。

安徽省屈指可数的院校。

最新回答
激昂的蓝天
奋斗的黑裤
2025-04-20 21:07:48

淮南化校是原化学工业部安徽淮南化学工程学校的简称,是原来直属于中国化学工业部的国家重点中等专科学校。

学校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成立于1958年,主要是为中国化工建设行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主要专业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仪表、安装、机电、经济管理等。其毕业生大部分战斗在化工建设行业的第一线,如:各大化学工程建设公司。后并入安徽理工大学。

扩展资料

安徽理工大学发展史:

1、安徽理工大学创建于1945年,时名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7年,迁址淮南,更名为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1949年,更名为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1955年,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8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

2、1971年,采矿和煤田地质学科专业整建制回迁淮南,与淮南煤矿学校合并组建淮南煤炭学院。1981年,学校更名为淮南矿业学院。1993年,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学校。

3、1997年,学校更名为淮南工业学院。1998年,学校由煤炭工业部划转安徽省人民政府管理。2000年,淮南化学工程学校并入学校。200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理工大学

土豪的白猫
老实的电脑
2025-04-20 21:07:48

山东科技大学代码是10424,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山东科技大学(Shand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简称“山科大,SDUST”,主校区位于青岛市,是一所山东省属重点高校,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山东省“冲一流”高水平大学实施高校,入选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为中俄(山东)教育国际合作联盟成员高校,对口支援建设长江师范学院。

                                 

学校历史

山东矿业学院

1951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同意在洪山开办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于1951年秋季开始招生,校舍选定于洪山煤矿西山,即原华东工矿部疗养所旧址。9月10日,学校名称由“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改为“山东矿务局第二煤矿职业学校”。10月23日,根据国家煤矿管理总局教育处文件“山东矿务局第二煤矿职业学校”改称为“洪山煤矿职业学校”,隶属山东矿务局。

1952年7月,遵照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的指示,学校名称改为“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洪山煤矿工业学校”,简称“洪山煤校”。

1953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下文华东煤矿管理局,指示将洪山煤校的办学地点设在原淮南煤矿工人速成中学的旧址,即淮南市洞山车站北。7月,洪山煤矿工业学校改称“淮南煤矿工业学校”。

1956年,成立煤炭工业部济南煤矿学校,7月,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堤口路,济南煤矿学校宣告成立。

1958年7月,淮南煤矿学校升格为淮南矿业学院,济南煤矿学校升格为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山东省济南煤矿干部学校创建。

1963年3月,国务院批准保留山东煤矿学院,淮南矿业学院撤销并入山东煤矿学院”的批示。6月,国务院批复教育部和煤炭部,同意撤销江西煤矿学院,将其部分并入山东煤矿学院。

1971年1月,由济南搬迁到工矿开门办学,在兖州、肥城设立教学点。10月,泰安煤矿学校并入后,山东煤矿学院更名为山东矿业学院。11月,山东煤矿学院由济南迁至泰安煤矿学校校址,原济南校址改为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

1974年,山东矿业学院并入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现为河北建筑科技学院)。

山东煤炭教育学院

1975年7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建立山东煤矿干部学校,但因种种原因,拖延未建。

1979年6月,山东省计划委员会批准重建山东煤矿学校,与山东煤矿干部学校结合办学。

1983年2月,经山东省局党组研究决定,将在新汶市郭家泉办学的“山东煤矿教师进修学院”改名山东煤矿教育学院,并于12月迁往泰安,与“山东煤矿学校”、“山东煤矿干部学校”合并组校,形成“一院两校”的办学模式。

山东省财政学校

1964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创中等专业学校-山东省会计学校,建校初期暂借青岛卫校校舍办学,同年6月迁至泰安。9月,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改为山东省财政会计学校。

1976年5月,山东省革委会将其更名为山东省财政学校。

合并组建

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

2001年3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山东科技大学,同时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新校区。

2004年,山东科技大学办学主体搬迁至青岛校区。教育部批准设立独立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

2020年7月,学校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

                                 

师资力量

根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326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350余人。有两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12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2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4人。有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特聘专家及青年专家2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人;有全国模范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煤炭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7人,青岛市教学名师9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级教学团队8个。

                                 

学科建设

根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教学单位32个,有本科专业96个,涵盖7个学科门类: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有山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山东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8个,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山东省一流学科5个,省市级重点学科19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采矿工程、安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测绘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信息科学、统计学、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工商管理、工业工程等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采矿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地质工程、安全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采矿工程

山东省一流学科:矿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学

山东省文化厅重点学科:虚拟设计艺术科技

山东省高峰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矿业工程、机械工程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机械电子工程、岩土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材料加工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应用数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工程力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学术科研

根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科研单位5个,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级及青岛市实验室(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2个;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个,山东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14个、人才引育计划创新团队11个。学校为教育部确定的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入选首批“齐鲁法治文化建设研究基地”,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建环境资源司法理论研究基地。

根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十三五”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24项,省部级项目77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33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00余项。

2020年,学校74个项目获批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7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

合作交流

根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每年在校外籍专家教师近百人。有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在校生规模近2000人。有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500余人。学校与莱州市、高密市、青岛海洋活力区、沂源县、淄博市临淄区等市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泰安市公路规划设计院、山东省地质测绘院、临矿集团等13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学校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长江师范学院签订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协议。

还单身的寒风
结实的小蜜蜂
2025-04-20 21:07:48
一、安徽理工大学有几个校区 安徽理工大学有3个校区,分别为本部校区、北校区、西校区,本部校区地址为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北校区地址为淮南市田家庵区、西校区地址为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中路。

二、安徽理工大学简介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学校占地3200余亩,建筑面积约76万平方米。

学校创建于1945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是全国最早开展矿业人才培养的两所高校之一。1955年学校由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8年更名为 合肥工业大学 ,1971年与煤矿有关的学科专业等整建制迁回淮南,与淮南煤矿学校(1963年淮南矿业学院大部迁至山东泰山后,留下部分组建淮南煤矿学校)合并组建淮南煤炭学院。之后,经历了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等办学时期,期间,原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和淮南化学工程学校相继并入。1998年学校由煤炭工业部划转安徽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

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职工近2000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教授、副教授6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1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3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2人。学校还有一支由400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双聘院士11人,海外院士1人。拥有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重大项目团队3个、重点项目人才团队2个。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7个学院(部)。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6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获批2个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榜上有名,其中6个学科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学校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地矿、爆破等学科为特色,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240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各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2016年获批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0万余名。恢复高考后的本科毕业生中,彭苏萍、袁亮、陈湘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6年,学校首批入选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全国50所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称号(全国99所高校);两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七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连续两年在全省就业动态监测体系测评中获第一名。学校在《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100》排行榜榜单中位居全国第58名。学校是全国“挑战杯”竞赛发起高校,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科技创新、学科和体育竞赛中获国际、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00余项,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大学生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入选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学生中有获第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