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问80年代未暖手的,里面有一个小“煤炭”外面像一个面包一样的

优秀的白昼
失眠的红牛
2023-02-15 10:01:40

问80年代未暖手的,里面有一个小“煤炭”外面像一个面包一样的

最佳答案
灵巧的热狗
斯文的百合
2025-04-21 01:01:57

手炉,是冬天暖手用的小炉,多为铜制。它是旧时中国宫廷和民间普遍使用的一种取暖工具,与脚炉相对而言。因可以捧在手上,笼进袖内,所以又名“手”、“捧炉”、“袖炉”;炉内装有炭火,故也称“火笼”。

最新回答
自由的帆布鞋
独特的向日葵
2025-04-21 01:01:57

关于煤炭

在煤矿生活了四十多年

关于煤炭,我对它了解多少

生活在我周围的人

对它又了解多少

这些都是我穷尽毕生要追寻的答案

关于煤炭,我有很多的话

想说出来。阳光下穿梭的人群

在灯红酒绿下快节奏地生活

我总是压抑着内心的火焰

不允许它把我点燃

在煤矿工作了二十多年

关于煤炭,我钟情它一生

我身边的挖煤人钟情它一生

它是挖煤人养家糊口的衣食

关于煤炭,我想说的话很多

我怕我一打开话题,煤炭

燃烧的火焰澎湃而出

从地层深处把我点燃

把挖煤人的灵魂点燃

关于煤炭,关于

一块点燃我的煤炭

它在我的生命里

发芽 生长 开花 结果

它燃烧的火焰,燃烧着

从我的生命里走过

在我的生命里涅磐

在我的生命里辉煌

煤啊,我的情人,我的黑姑娘。

你在我的眸子里噼啪作响

你在我的灵魂中璀璨闪光

追寻你是一种理想

逼近你是一轮光芒

煤啊我的情人我的黑姑娘

不管与你定情的夜晚

是风骤还是雨狂

既然走向地心深处

彼此捧出的都是滚烫

是你诱惑我下地狱

是你超度我升天堂

煤啊我的情人我的黑姑娘

正是因为你我的黑姑娘

那柄犹豫的油纸伞最终

消失在相约的雨巷

在八百米深处

只有你用乌黑的嘴唇吻我

裸露的肩膀

煤啊 我的情人我的黑姑娘

黑暗让我珍惜月亮

地狱使我头颅高昂

当寂寞的绳索把我倒挂在

眩晕的悬崖上

只有你来抚慰我

殷红的创伤

煤啊 我的情人我的黑姑娘

海洛因洁白得卑鄙

而你却乌黑得高尚

在你燃烧的璀璨里

我看到灵魂圣洁的

反——光

煤啊 我的情人我的黑姑娘

香蕉吐司
冷傲的黄蜂
2025-04-21 01:01:57

云南4儿童烤火死亡事件:事发当晚父母还曾跟二子通过电话。

12月30日,云南昭通巧家县包谷垴乡青山梁子社,阴冷的天让人飕飕发抖,村道撒满了冥币,起风时吹起满地的黄纸。

村民李顺莲在自家门口抱着一堆炭火取暖,无论家里来什么人、身边人说什么话,戴着帽子的她用帽檐遮着头,把头埋在胳膊间,始终不抬头、不吭声、不说话,只有地上的炭火,在起风时火星一闪一闪,泛起白色的炭灰。

李顺莲并不是不懂待客之道。村民们的印象中,李顺莲和陈才本夫妇为人处事不错,待人热情、乐于助人,她的孩子们也受其影响,见人嘴甜、笑呵呵地打招呼。

5个孩子的母亲李顺莲。12月22日她和丈夫赶往昆明看望被刑拘的老大,老大没见着,却接到家中四个孩子出事的电话,事发后她至今一言不发。

12月22日,夫妇俩留下4个儿子在家中,赶往昆明某看守所,看望因涉嫌参与团伙抢劫被刑拘的大儿子。还未见到老大,25日中午的一个电话击垮了这个母亲——家中四个小儿子烤火取暖出事了。

听闻后,她瞬间瘫坐在昆明的街头。家中,派出所民警和邻居们破窗而入时,她的儿子们还完整地身穿着衣服和鞋子,小的躺在大的身上,一起趴在紧闭的房门口停止了呼吸,房间里3盆燃尽的炭火还留有余温。

兄弟五个

从巧家县城到包谷垴乡的二级路盘山而建,弯急坡陡,路两边都是光秃秃的大山。12月30日,天阴沉着脸,山上云雾缭绕,还有白色的冰棱子。

近三个小时的车程后,青山梁子社出现在二级公路下面的半山腰中。村民们的房子零星分布在山坡上,建在稀稀疏疏的松柏间,周边没有一栋显眼的小洋房。

村民们平常进出村子,都只能骑着摩托车。一段未硬化、凹凸不平的泥巴路上撒满了冥币和黄纸,通往陈才本家。

45岁的陈才本,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

陈才本2006年在曲靖一煤矿打工,08年全国雪灾时,老板送他9吨煤炭,因舍不得烧,他堆在门口角落至今。

“(我)遇到事没有个可以商量的人。”陈才本如是告诉记者,由此他和妻子李顺莲才多生了几个孩子,希望他们以后相互有个照应。

陈才本和妻子一共有5个孩子,都是儿子,其中老大18岁、老二11岁、老三9岁、老四7岁、老五4岁。

他说,当初3个娃娃要上户口,但却苦于没有出生证,为此他去昭通市做亲子鉴定就花了7200元,后面上户口时又交了5000元的罚款,“欠了一屁股债,这个钱到现在也没有还清。”

像陈家一样,家中有5个孩子的,在青山村梁子社并不少见。村民朱玖琴说,起初村里孩子最多的就是陈才本家,后来她家跟陈家一样,也有5个孩子,其他人家两三个孩子的居多,父母大多在家务农,村里留守儿童不多。

陈家兄弟五个感情不错。陈才本记得,虽然老大在外打工两年没有回家了,但两年前一次回家时,老大给他的四个弟弟从昆明带了只烤鸭回来,这只鸭子让他的三个弟弟牢牢地记住了大哥,最小的老五当时不到两岁,关于他的大哥没有任何记忆。

在家的兄弟四个也颇受村民们的喜爱。多年来,兄弟四个受父母影响,乖巧懂事,在村里见到人,远远地笑呵呵打招呼、嘴甜,父母几乎也没打过他们。老二、老三在青山小学三年级就读,老四在青山小学学前班就读,老五还在家中,其中老二在班级成绩优秀,考试每次都能在前三名,最近的获奖,是青山小学2017年9月1日颁发的全班综合成绩二等奖奖状。

说起几个儿子,陈才本最疼爱的还是聪明、听话的老五。“你看,是不是长得很俊。”他储存最多的是老五的照片、说的最多的也是老五,他双手将手机捧在手心,生怕手滑摔了手机失去老五的照片。当天,陈才本在手机上向记者翻看回忆起儿子们的照片时,才发现手机里竟然没有一张四个儿子的合影。

烤火越冬

烧木材烤火取暖,几乎是青山梁子社每户村民逾越这个冬天的办法。因煤炭较贵,村民们在冬天取暖或做饭时,都烧木柴,木柴要么是农闲时上山捡的,要么是盖房留下来的废木板。

12月30日,陈才本42岁的妻子李顺莲,把她包得严严实实,用帽子遮着脸,头埋在胳膊间,围着一堆木炭烤火取暖。

当天,在她家烤火的还有陈家的亲戚朋友和村民们。但无论家里来什么人、身边人说什么话,李顺莲好像听不见一样,连头都不抬一下,围着火堆一动不动,毫无反应。起风时,木炭火星一闪一闪地,随后泛起白色的炭灰,飘落在她的头上、肩膀和后背,她依然坐着不动。

在陈家房前角落处,堆着一堆煤炭,上面盖满了树叶、纸片和杂物,不远处还有一堆刚劈的木柴。

“舍不得烧(煤),一直堆在墙角。”陈才本说,因家中只有2亩地,2006年,他前往云南曲靖市东山镇打工挖煤,以此来养活一家人,他记得当时每月工资仅有一千多元,妻子李顺莲在家负责带孩子。2008年,中国南方大雪时,老板念其干活实在、打工时间长、且家里穷困潦倒,送了他9吨煤炭,他堆放在家门口角落处至今。

陈家在2014年地震后重建的四间房,平常夫妻二人睡左侧第一间房,4个孩子睡第二间房。

陈才本家的房屋,是一排看上去新修的4间房。他介绍道,2014年云南鲁甸6.6级地震后,原本的土坯房受损,政府补助了4万元钱,他借贷了几万元钱,新修了砖瓦结构的4间房子,平常夫妻二人睡在左侧第一个房间,4个孩子睡在第二个房间。

记者注意到,4间房除了平常住人的两间,另两间分别是厨房和仓库,每间房都装上了铁门,门内除了有防盗锁之外,下面还有铁插销可以反锁,窗户装上了防盗笼。

因家中老人已去世,夫妻俩偶尔出门时,孩子无人照看时,他们就让4个孩子相互照料,大的带小的,也没出过任何差错。此前有次夫妻二人出门,陈才本还给老二交代烤火注意安全、开窗通风,平常也不会在人睡的房间烤火。

跟陈家一样,村民们的房子多为2014年鲁甸地震后重建,冬天,村民们多在家中烧木炭烤火取暖。村民朱玖琴就收到过邻居的提示,烧柴烤火应该打开窗户、放风进房,她坦言,自己对“闷”和“中毒”没有任何概念,“不知道烧火取暖都会把人弄死。”

进城看儿

12月22日,陈才本夫妇收到了一封信,打开一看是昆明警方寄来的《刑事拘留通知书》。他们的大儿子因涉嫌抢劫,被警方依法刑拘。

陈才本可能觉得抬不起头,他向人谎称“因打架被拘留。”昆明警方向记者证实,12月14日,陈才本的大儿子陈某,因涉嫌参与团伙抢劫,被警方依法刑拘,此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接到警方通知的陈氏夫妇,匆匆收拾行囊后,叮嘱老二照看好弟弟们,并留下一部电话给老二供联络,“以前他们在家也独自呆过,没出过任何差错,我们就放心了。”

出发前,夫妻二人原本计划将老五交给隔壁嫂子谢彩兰(音)照看,让其带回家陪着孙女一起玩,结果老二打断说“不用去”,把照看弟弟的活给揽了下来。

22日下午,夫妇二人便从巧家县赶到了昆明市,但恰巧又遇到了周末,他们未能顺利地见到关押在看守所的老大。

12月24日21时许,陈才本夫妻给家中的老二打过一个电话,得知兄弟几个正在屋里看电视还没有睡觉。

事发后,陈才本把孩子们的衣物、书包、奖状都烧了,这张老二的奖状因放在冰箱没看到没烧。

翌日上午,陈才本接到了青山小学老师电话,他的3个读书的孩子未能按时到校,没有上课。他给隔壁大嫂谢彩兰打电话,让其到家中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第一个发现4个孩子出事的是谢彩兰。她告诉记者,她接到陈才本电话后来到陈家时,孩子们睡觉的门窗紧闭,因从里面有插销反锁无法打开,她透过防盗笼的玻璃缝隙,看到有孩子睡在地上,感觉到不妙,她将情况告诉其他村民,然后村委会、乡政府一级级上报,派出所告诉他们不要破坏现场,随后赶来的民警打开了其中一个窗户防盗笼,有村民进屋后打开了房门,大家发现老二、老三、老四穿着衣服和鞋子,小的躺在大的身上,3人挤在房屋门口,最小的老五在床上,都已没了呼吸。

除了发现4个停止呼吸的孩子,人们还发现房内有3个燃尽留有余温的铁锅火盆。

村民陈才青回忆说,12月24日天气阴冷,他在山上干活时因冻得受不了,便烧炭火取暖。

一烧而光

直到12月25日中午,陈氏夫妇仍没有见到老大,但接到了巧家县公安局包谷垴派出所打来的电话——家中4个孩子出事了。

听闻后,孩子们的妈妈李顺莲,瞬间瘫坐在昆明的街头一言不发,陈才本自己也不知如何是好。当天,他们放弃看望老大,包车从昆明匆匆回家,5个小时后,他们回到青山梁子社的家里。

经陈才本辨认,房里的3个火盆,是白天煮猪食剩下的炭火,分别放到了3个铁盆内,孩子们晚上抬进房里烤火取暖,“没想到3个火盆夺走了4条命,他们死的时候都还没有睡觉。”

据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事发后,巧家县公安局将初步调查结果上报到云南省公安厅鉴定审核,初步调查结果是因烤火取暖、门窗紧闭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事发后,巧家县民政部门给陈家送去了4万元慰问金,包谷垴乡政府给陈家送去了米、面、油等食品安抚家属情绪。

5个孩子中,陈才本最疼爱聪明、听话的老五,他的手机里老五的照片最多,他生怕手机摔了丢失老五的照片,双手捧着手机。

因为3个读书的孩子在校期间购买了保险,事发后保险公司的也赶到陈家看望。据陈家人介绍,等公安机关出具死亡证明,确定意外死亡后,保险公司会进行赔偿,每个孩子可能有5万元钱。

另外,巧家县的部分学校开展募捐活动,向陈家共募捐18000余元。其中,网上流传的一份落款日期为“2017.12.28”的捐款记录,是当地另一所小学合计捐款271.40元,里面多为褶褶巴巴面额五角、一元的零钱,还有1角的硬币。这份捐款记录引起了网友“心疼”的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在12月27日中心校组织的募捐通知中提到,在募捐活动中各校点要做好防煤气中毒、用火用电、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宣传。

从12月25日中午得知消息至12月30日,孩子们的妈妈李顺莲没说过一句话。陈家的亲友告诉记者,她甚至不吃饭,需要亲友们陪同守候。而父亲陈才本,也因为几天没睡觉的缘故,看上去病恹恹的极其憔悴。

谈及今后的打算,陈才本说:“不想出去了,娃娃没了,我自己也没劲了。”

12月28日,陈才本在亲友和村民们的帮助下,将4个孩子的遗体用毛毯裹着抬出了房间,装在了4口棺材里。棺材是2014年地震后重建房子时剩下的木料。

29日中午,众人把4口棺材抬到了村后的山上。他们抬着棺材走了两个多小时,“不能把他们埋在家附近,看见了心里寒,”陈才本说。

兄弟4个的坟堆在后山排成了一排。陈才本扯下了家里墙上孩子的奖状,连同孩子们用过的书包、衣物等一同丢在了火里,他一怒之下烧毁的,还有老大的那张《刑事拘留通知书》。

可怜的孩子,就这样走了,希望父母能够坚强面对,还要继续生活啊。

明理的小刺猬
愉快的蜜粉
2025-04-21 01:01:57
第一步,堆煤灰。

首先找块平地,把收集的碎煤灰堆成一小堆,像个小山的形状。

再在中间挖个大洞。准备向里面倒水用的。

第二步,盖煤灰。

在中间倒上适量的水,不要太多流出来。

然后用铲子把煤灰盖上。

等二十分钟左右,让水充分的渗透到煤灰里。

第三步, 和煤灰。

1、用铲子把渗透好水的煤灰拌一下。

2、拌的时候用铲子把大块的煤灰拍碎。

3、如果煤灰太干,可再适量加点儿水继续拌,注意煤灰不要太湿了。

4、边拍打边调拌。

5、把拌好的煤灰用手抓一下,抓起来感觉松散才可以。

6、然后用双手捧起来攥,能攥成形即可。

第四步,砸蜂窝煤。

1、取水桶,在水桶里装上适量水,能漫过蜂窝煤机即可。

2、取出蜂窝煤机,在水桶里沾一下水。

3、把蜂窝煤机按压在煤灰堆上,按实后取出。

4、找一块干净的地方把蜂窝煤按压出来。这样一个蜂窝煤就制作好了。

5、然后再把机器沾水,继续制作。

第五步,摆蜂窝煤。

把制作好的蜂窝煤摆放整齐,摆的时候要注意蜂窝煤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

一层摆不开也可以摆两层,不过第二层的蜂窝煤要放在第一层的两个蜂窝煤中间的地方,方便通风。

第六步,晒蜂窝煤。

放在太阳能晒到的地方凉晒,如果天气好,一天时间就可晒好了。

如果阴天,那要多晒两三天了。

这样,晒好的蜂窝煤就可以使用了。

长情的盼望
高兴的铃铛
2025-04-21 01:01:57
暮色像一张灰色的大网,悄悄地撒落下来,笼罩着整个大地。

“哧——”父亲划开了手中的火柴,点亮了煤油灯,刚才还是一团漆黑的窑洞,顿时笼罩在一片鹅黄色的光亮之中。

这盏煤油灯,是父亲用玻璃药瓶做成的,可以装一斤煤油。灯头是铁做的,旋在钻了孔的瓶盖口上,中间竖起一个圆形的小筒子,裹着用棉花做的灯芯,灯芯很长,一直垂到煤油灯的底部。吸足了油灯芯,用起来灯光才明亮。

父亲把煤油灯放在了炕沿上反扣着的米斗上,我和妹妹立刻拿来书本,趴在炕上,借着昏黄的灯光,开始写起作业来。母亲坐在炕头,纳起了鞋底。

父亲把装满了旱烟的烟锅头凑到煤油灯前,“吧嗒——吧嗒——”猛吸了两口,点燃烟后,坐在对面的长条凳子上,一边吸烟,一边搓草绳。

忽然,煤油灯发出“叭——叭——”的响声,灯光也暗了下来。原来是灯芯燃烧时间过长,结了灯花。母亲停下手中的针线活,用针在蚕豆似的灯光里拨了拨,一个米粒般大小的灯花掉在放煤油灯的米斗上面,灯光顿时明亮了许多。

煤油可是稀罕之物,不光价钱高,供销社里还常常断货。平时,父亲不允许浪费煤油。只要天一擦黑,全家不管大人小孩,必须上炕睡觉,睡不着也得装睡。

自从我和妹妹上学后,父亲就格外开恩,允许晚上点亮煤油灯,我们俩在灯下写作业,父母亲也借着灯光干自己手中的活儿。

秋收季节,一到晚上,父母住的主窑洞就灯火通明。

窑洞地面上,堆着一堆小山似的玉米棒子。这是一家十口人一年的口粮。

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父母和哥嫂们围坐在一起剥玉米。只见大哥拿起铁锥子,在每一个玉米棒子上戳几条口子,就扔到了一边。其他人拿起开了口子的玉米,手脚麻利地开始拨起来。剥玉米可是要有技巧的,双手分别拿着两个开了口子的玉米,放到一起使劲搓,才能剥下玉米粒。

秋收季节,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刚收割下来的玉米,还没有等晒干,就要剥下来,在石磨上磨成面,家家户户都等着玉米面下锅呢!

自从石油钻井队开来之后,煤油不再是稀罕之物。只要和井队的工人搞好关系,就能轻而易举地弄几斤柴油点灯。村里的许多户人家,盛放点灯油不再用瓶子,而是用罐子或者铁桶,甚至有些人家用盛水的缸存放柴油。

那时,人们没有安全防范意识,根本不了解把大量的易燃物存放在家里,容易引发火灾。直到发生了一场重大火灾事故,村里人才被警醒。

发生火灾的人家是我的堂兄三哥家,他家和我们家毗邻而居。

这场大火的罪魁祸首是存放在三哥家窑洞里的一缸柴油。三嫂的娘家侄女住在外村,家里穷得连煤油灯都点不起。她来三嫂家走亲戚,三哥和三嫂答应送她一壶柴油回去点灯。

三哥家的窑洞既住人又存放粮食,还兼作厨房,又大又深。柴油缸放在窑掌里,里面光线十分暗淡。

当时,三哥外出干活,三个孩子都不在家,家里只有三嫂和她的侄女。那侄女左手端着点燃了的煤油灯照明,右手拿着勺子从缸里往出舀油,不料她左手一抖,煤油灯“咣当”一声进了柴油缸里,“轰”地一声,整缸柴油瞬间被点燃了。慌乱中,三嫂从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倒进了正在熊熊燃烧的柴油缸里,顿时,火光四溅,整个窑洞都起了火。

姑侄俩害怕极了,连忙跑出窑洞,呼喊左邻右舍前来救火。可是,当人们闻讯赶来,哪里能来得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火吞噬三哥家的粮食和财物。这一场大火,除了我的父亲帮他们从大火中抢出的两只木桶和一个小箱子之外,其他所有东西都化为灰烬。

父亲把我们家窑洞腾出了一孔,安顿三哥一家住了进去,左邻右舍们你家一袋粮,他家一件日常用品,这才帮他们家度过了难关。有了这次教训,人们再也不敢在窑洞里大量囤积柴油了。

自从用上了柴油点灯,点灯再也不用担心浪费灯油了。我家新买了带玻璃灯罩的煤油灯,点亮以后,屋里比原来亮堂了许多。

农闲时节,父亲和叔伯兄弟们围坐在灯火通明的窑洞里,天南海北地唠嗑。

而我,做完作业后,则双手捧着小说,坐在明亮的灯光下,潜心阅读。

从上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开始痴迷小说。煤油奇缺时,我常常为不能看小说而苦恼,自从有了不用花钱的柴油点灯时,虽然每天都可以再灯下看书,但对我这个小说迷来说,还是不能尽兴。每当全家人熄灯睡觉之后,我就用被子蒙着头,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亮,看一个通宵的小说。

儿时的煤油灯散发出的鹅黄光亮,早已映照进我的生命,温暖而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