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世界太阳能资源分布

端庄的康乃馨
舒服的高跟鞋
2023-02-15 09:30:53

世界太阳能资源分布

最佳答案
烂漫的美女
高贵的服饰
2025-04-21 05:37:15

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辐射功率为3.8x1023kW的辐射值,其中20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层。到达地球大气层的太阳能,30%被大气层反射,23%被大气层吸收。47%到达地球表面,其功率为800000亿k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燃烧500万吨煤释放的热量。

全球人类目前每年能源消费的总和只相当于太阳在40分钟内照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

国际太阳能资源分布

根据国际太阳能热利用区域分类,全世界太阳能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最佳的区域包括北非、中东地区、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南欧、澳大利亚、南非、南美洲东、西海岸和中国西部地区等。根据德国航空航天技术中心(DLR)的推荐,不同地区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经济潜能数据及其技术潜能基于太阳年辐照量测量值大于6480MJ/m2,经济潜能基于太阳年辐照量测量值大于7200MJ/m2。

北非地区是世界太阳能辐照最强烈的地区之一。

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太阳能热发电潜能很大。阿尔及利亚的太阳年辐照总量972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169440TW·h。摩洛哥的太阳年辐照总量936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20151TW·h。埃及的太阳年辐照总量1008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73656TW·h。太阳年辐照总量大于8280MJ/m2的国家还有突尼斯、利比亚等国。阿尔及利亚有2381.7km2的陆地区域,其沿海地区太阳年辐照总量为6120MJ/m2,高地和撒哈拉地区太阳年辐照总量为6840 9540MJ/m2,全国总土地的82%适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建设。

世界太阳能资源分布图

南欧的太阳年辐照总量超过7200MJ/m2。

这些国家包括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等。西班牙太阳年辐照总量为810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1646TW·h。意大利太阳年辐照总量为720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88TW·h。希腊太阳年辐照总量为684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44TW·h。葡萄牙太阳年辐照总量为756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436TW·h。土耳其的技术开发量每年约400TW·h。西班牙的南方地区是最适合于建设太阳能能热发电站地区之一,该国也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水平最高、太阳能热发电站建设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东几乎所有地区的太阳能辐射能量都非常高。

以色列、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太阳年辐照总量8640MJ/m2。阿联酋的太阳年辐照总量为792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2708TW·h。以色列的太阳年辐照总量为864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318TW·h。伊朗的太阳年辐照总量为792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20PW·h。约旦的太阳年辐照总量约972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6434TW·h。以色列的总陆地区域是20330km2;Negev沙漠覆盖了全国土地的一半,也是太阳能利用的最佳地区之一,以色列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处于世界最高水平之列。我国第1座70KW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站就是利用以色列技术建设的。

美国也是世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根据美国239个观测站1961—1990年30年的统计数据,全国一类地区太阳年辐照总量为9198 10512MJ/m2,一类地区包括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州的全部,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科罗拉多和得克莎斯州的南部,占总面积的9.36%。二类地区太阳年辐照总量为7884 9198MJ/m2,除了包括一类地区所列州的其余部分外,还包括犹他、怀俄明、堪萨斯、俄克拉荷马、佛罗里达、佐治亚和南卡罗来纳州等,占总面积的35.67%。三类地区太阳年辐照总量为6570 7884MJ/m2,包括美国北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占总面积的41.81%。四类地区太阳年辐照总量为5256 6570MJ/m2,包括阿拉斯加州大部地区,占总面积的9.94%。五类地区太阳年辐照总量为3942 5256MJ/m2,仅包括阿拉斯加州最北端的少部地区,占总面积的3.22%。美国的外岛如夏威夷等均属于二类地区。美国的西南部地区全年平均温度较高,有一定的水源,冬季没有严寒,虽属丘陵山地区,但地势平坦的区域也很多,只要避开大风地区,是非常好的太阳能热发电地区。

澳大利亚的太阳能资源也很丰富

全国一类地区太阳年辐照总量7621 8672MJ/m2,主要在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占总面积的54.18%。二类地区太阳年辐照总量6570 7621MJ/m2,包括澳大利亚中部,占全国面积的35.44%。三类地区太阳年辐照总量5389 6570MJ/m2,在澳大利亚南部地区,占全国面积的7.9%。太阳年辐照总量低于6570MJ/m2的四类地区仅占2.48%。澳大利亚中部的广大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漠,适合于大规模的太阳能开发利用,最近,澳大利亚国内也提出了大规模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投资计划,以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最新回答
优雅的钻石
兴奋的诺言
2025-04-21 05:37:15

可再生能源指的是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比较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

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

通过使用以下类型的可再生能源,我们可以帮助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这不仅将有助于保存不可再生资源,还将有助于减少污染。

1.太阳能

当我们想到可再生能源时,太阳能通常是想到的最早的自然能源之一。每天,太阳以太阳辐射的形式散发出大量的能量。最终,其中一些到达了地球,我们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利用它。

尽管太阳能是最受欢迎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但目前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容量中排名第三。根据IRENA的2019年报告,该报告研究了2018年底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

太阳能光伏

太阳能光伏(PV)是我们可以用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在这里,太阳能电池板被放置成吸收来自太阳的能量。然后,他们能够使用太阳能光伏工艺产生电流。

这样的太阳能光伏板可以发电。

我们可以在家庭或工业规模上使用太阳能。屋顶太阳能电池板是世界上许多家庭的常见景象。它们有助于发电,供家庭使用。太阳能农场是工业规模使用太阳能的一个例子。在这里,大量太阳能电池共同工作以产生大量电能。

太阳能热

太阳能热是太阳能使用的另一种类型。在这里,我们可以利用来自太阳的能量来加热流体(例如水)。该技术可以在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中找到。太阳能集热器是可用于此目的的设备。有两种主要类型,称为“平板”和“真空管”收集器。

太阳能热真空管集热器。

太阳能热电厂也存在,可以利用太阳能热发电。通过集中太阳热能来加热特殊的流体。流体的热量然后转移到水中,然后沸腾并产生蒸汽。然后,蒸汽能够为涡轮机提供动力,涡轮机使发电机转动,从而产生电能。

2.风能

风能是另一种流行的可再生能源。几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以风船和风车的形式利用风。如今,我们主要利用风力在风力涡轮机的帮助下发电。

许多国家使用风力涡轮机来满足其能源需求。根据它们的位置,它们可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发电方式。风电场是风力涡轮机的集合,可以在陆地(陆上风电场)和海上(海上风电场)中找到。

风能的总容量在2018年略高于太阳能。风能占可再生能源总发电量的24%,太阳能达到20%。

这样的风力涡轮机可以发电。

3.地热能

地热是另一种可再生能源。我们脚下的地面包含大量热能。地面靠近地面,从太阳吸收热量。在地球深处,岩浆可以帮助加热岩石。我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利用这种能量。

家用地热能系统使用地源热泵来帮助加热房屋的水。这可能涉及将几百米的水管放置在离地面几英尺的地方。当水流过管道时,它吸收了地面的热量,并且另一端的热量要比开始时的温度略高。然后可以重复该过程以增强效果。

地热热泵使用类似的管道来加热水。

地热发电厂是工业用途的一个例子。这些装置中的一些可以挖掘到地下深处的过热岩石中。可以将水泵入井中,然后再产生蒸汽,然后将其抽出以驱动涡轮机。这类发电厂仅在岩浆最接近地壳的区域有效,例如火环。由于这一地理限制,地热发电不如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发电受到欢迎。

4.水能

水能包括利用流动的水来发电。数百年来,我们一直以水车的形式使用该技术。如今,我们主要将其用于发电。

水源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一些最常见的水力发电技术类型包括:

水力发电大坝–这些利用水坝围墙捕获大量的水。然后可以通过水坝的结构释放水,在此过程中旋转涡轮机。

潮汐能–利用水下涡轮机来利用潮汐能。随着潮汐的进出,涡轮机旋转,然后借助发电机发电。

波浪动力–比上面的动力少,但具有利用波浪动能的潜力。在这里,大的管状容器被放置在靠近海岸的地方。当它们在波浪中摇摆时,它们能够将波浪能转化为电能。

在考虑可再生能源时,我们经常忽略水力发电。但是,根据IRENA的2019年报告,到2018年底,水能占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的50%。这不仅仅是太阳能和风能的总和!

截至2018年底,水力发电容量最高的三个国家是中国,巴西和美国。中国的装机容量为352,261兆瓦,领先于巴西的104,195兆瓦和美国的103,109兆瓦。

这样的水力发电大坝可以产生大量的电力。

5.生物质能

生物质是另一种可再生资源。它使用有机物来满足各种不同的能源需求。有机物可以包括以下任何一种:

木材–就发电而言,主要来自柳树和杨树。其他来源包括木屑,锯末,原木和树皮。

作物-包括小麦,玉米,甘蔗和土豆等淀粉类作物。它还可以包括油菜作物,例如油菜籽,油菜籽,大豆和向日葵。

动物与人类废物–包括肥料,污水,泥浆和动物垫料。

园林垃圾–尚未完全分解的鲜草屑。

就生物能源而言,我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利用以上内容。

生物质能

在这里,木材被燃烧以加热水。然后产生蒸汽,该蒸汽可以驱动涡轮以发电。这与使用煤,石油或天然气的传统发电厂的过程类似。

生物燃料

我们可以使用传统的粮食作物来生产生物燃料,例如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然后可以将它们用于兼容的发动机中,以替代汽油和柴油。

沼气

这使用了称为“厌氧消化”的过程,该过程涉及在密闭腔室内加热动物或人类废物。随着加热,它分解得更快并产生甲烷。然后,我们可以捕获它并存储以备后用。它可以在炉子上燃烧以做饭或取暖,有时用于运输。

像这样的厌氧消化池可以产生沼气。

生物能源问题

关于生物质是否可再生存在一些争论。但是,通常认为它是可再生能源。这是因为只要地球上有生命支持,它所使用的有机物就会一直存在。

当然,生物质确实会带来一些环境影响,应予以考虑。尽管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二氧化碳,但燃烧时会释放到大气中。这可能对空气质量和我们的健康有害。

回顾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逐年增加,寻找可持续的能源生产方式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和生物质能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

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相比具有关键优势,因为它们永远不会耗尽。它们通常对环境也更好。您可以在此处更深入地了解可再生能源的优缺点。

专一的人生
鳗鱼菠萝
2025-04-21 05:37:15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要素

物质、能量与信息。

因此,能源的发展史直接影响人类的发展史。

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三个:¾¾ 物质、能量和信息。

组成我们的世界是物质;人类生存活动决定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应;而维持生命,从事发展的活动又地要通过消耗能量来进行。

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的主要基础。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可以这么说,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发展,都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几千年来,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火的使用,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曙光;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原子的微观世界,开始利用原子内部的能量。

未来对能源的要求

有足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储量,并且不会造成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

未来对能源的需求 未来的人类社会依然要依赖于能源,依赖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须现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发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

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已将面临严重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因此,必须寻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而且,未来如能实现核能的彻底利用,人类的能源将是无穷的。

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类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了。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它们同能源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现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未来对能源的要求将不仅是储量充足,而且还必须是清洁的能源。相对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证明了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之一。

u 能源的定义与源头

究竟什么是“能源”呢?《科学技术百科全书》是这样说的:“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可见,能源是呈多种形式的、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简而言之,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

能源的源头

来自地球以外天体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球本身蕴藏的能源(如地热、核能)、地球与其它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能源(如潮汐)。

而能源是产生能量的源头。

人们通常按形态与应用方式对能源进行分类。一般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其中,前三类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已被人类认识的这些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人们所需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比如薪柴和煤炭,加热到一定温度,能和氧气化合并放出大量热能,可以直接用来取暖,也可用来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使热能变成机械能,再变成电能。把电送到工厂、机关和住户,又可以转换成机械能、光能或热能。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能源形形色色。总起来说有三个初始来源。

太阳能

地球

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

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我们称之为地热能。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

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正是本书要介绍的核能。原子核的结构发生变化时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称为原子核能,简称核能,俗称原子能。它则来自于地壳中储存的铀、钚等发生裂变反应时的核裂变能资源,以及海洋中贮藏的氘、氚、锂等发生聚变反应时的核聚变能资源。这些物质在发生原子核反应时释放出能量。目前核能最大的用途是发电。此外,还可以用作其它类型的动力源、热源等。

来自星球引力的能量指由于地球与月球、太阳等天体相互作用的形成的能源。地球、月亮、太阳之间有规律的运动,造成相对位置周期性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引力随之变化使海水涨落而形成潮汐能。与上述二类能源相比,潮汐能的数量很小。全世界的潮汐能折合成煤约为每年30亿吨,而实际可用的只是浅海区那一部分,每年约可折合为6000 万吨煤。

u 能源结构与储量

地球上有哪些能量资源可供我们使用?它们还能维持多久?我们该怎么办?

能源的种类

一次能源:煤炭、石油、核能等自然界天然能量资源;

二次能源:汽油、电力、蒸汽等人工制造的能量资源,

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能源按其生成方式,分为天然能源(一次能源)和人工能源(二次能源)两大类。天然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并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量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人工能源则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资源,如煤气、汽油、煤油、柴油、电力、蒸汽、热水、氢气、激光等。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其中,已被人类广泛利用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通常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四种。而新近才被人类开发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称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

煤的时代

能源结构的变迁历史上,伴随着新的化石资源的发现和大规模开采与应用,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经历了数次变革。18世纪的以煤炭替代柴薪,到19世纪中叶煤炭已经逐渐占主导地位。20世纪20年代,随着石油资源的发现与石油工业的发展,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第二次转变,即从煤炭转向石油与天然气,到20世纪60年代,石油与天然气已逐渐称为主导能源,动摇了煤炭的主宰地位。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开始动摇了石油在能源中的支配地位。以此同时,大部分化学能源的储量日益减少,并伴随着许多环境污染问题。

而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却在与日俱增。例如主要能源形式 地球能源的储量估计

煤炭:~200年

石油、天然气:~50年

核能:无穷多

之一的电力消耗逐年增加。根据统计,人口若每30年增加一倍,电力的需求量每八年就要增加一倍。

于是,20世纪末,能源结构开始经历第三次转变,即从以石油为中心的能源系统开始向以煤、核能和其它再生能源等多元化的能源结构转变。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核能的比例将不断增长,并将逐步替代石油和天然气而成为主要的大规模能源之一。

化学能的储存量煤炭、石油、天然气还有多少年可以让人类开采利用?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共计15980亿吨,预计还可开采200年。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共计1211亿吨,预计还可开采30~40年。探明可采天然气储量共计119万亿立方米,预计还可开采60年。必须指出的是,煤炭、石油等直接燃烧用来生产电能与热能实在太可惜了,且不说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它们还是很好的化工原料呢!

水能及新能源的潜力那么水能呢?我们知道,水力是可以长期开发利用的。但是,在那些大面积缺水、水力资源不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怎么办?再说,水能还有个季节性的问题。这些都使水能无法成为世界能源结构中唯一的主力军。新能源中,太阳能虽然用之不竭,但代价太高,并且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来看,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不可能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其它新能源也是如此。其它一些能源与水能相似,它们的规模受到环境、季节、地理位置等条件的限制,如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等。

易裂变核素

易发生裂变的原子只有铀-235(U235)、钚-239(Pu239)、铀-233(U233)三种。而天然存在的易裂变元素只有铀-235,钚-239可由铀-238生成,铀-233可由钍-232(Th232)生成。

易聚变核反应

氘(D2)-氚(D3)反应。氘和氚都是氢原子的同位素。氘天然存在,而氚极少,必须由人工生成(如由锂制造)。

核能--无穷的能源 核能分为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目前人类能正在用于和平利用的只有裂变能。可控聚变能利用技术正在攻克。

天然铀的成份

天然铀中占99.3%为难裂变的铀-238,仅有0.714%为易裂变的铀-235。铀-238可通过吸收一个中子变成易裂变的钚-239。

作为发展核裂变能的主要原料之一的铀,世界上已探明的铀储量约490万吨,钍储量约275万吨。如果利用得好,可用2400~2800年。

聚变反应主要来源于氘-氚的核反应,氘来可大量自海水,氚可来自锂。因此聚变燃料主要是氘和锂,海水中氘的含量为0.03克/升,据估计地球上的海水量约为138亿亿米3,所以世界上氘的储量约40亿万吨;地球上的锂储量虽比氘少得多,也有2000多亿吨,用它来制造氚,足够满足人类对聚变能的需求。这些聚变燃料所释放的能量比全世界现有能源总量放出的能量大千万倍。按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的水平,地球上可供原子核聚变的氘和氚,能供人类使用上千亿年。如果人类实现了氘-氚的可控核聚变,核燃料就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人类就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这正是当前核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所以。聚变能源不仅丰富,而且安全、清洁。聚变产生的放射性比裂变小的多。

专家们预测,核能在未来将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持久能源。

1.2 变脏的地球与干净的核电

本节要点:回答的问题以下问题:现有的能源还能维持多久?能源利用可以不污染环境吗?核能真是可持续能源吗?

u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寻找一些既能保证有长期足够的供应量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

而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正是:能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

能源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危机

目前世界上常规能源的储量有的只能维持半个世纪(如石油),最多的也能维持一、二百年(如煤)人类生存的需求。

今天,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面临着两个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紧密相连的挑战:保证令人满意的长期能源供应和减少人类活动带给环境的影响。能源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关系到人类未来生存与文明延续的一个重要问题。

能源供应危机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0亿,比上个世纪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费据统计却增加了16倍多。无论多少人谈论“节约”和“利用太阳能”或“打更多的油井或气井”或者“发现更多更大的煤田”,能源的供应却始终跟不上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当前世界能源消费以化石资源为主,其中中国等少数国家是以煤炭为主,其它国家大部分则是以石油与天然气为主。按目前的消耗量,专家预测石油、天然气最多只能维持不到半个世纪,煤炭也只能维持一二百年。所以不管是哪一种常规能源结构,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都日趋严重。

浓烟滚滚的火电厂

能源对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特别是利用化石能源的过程也直接影响地球的环境,使大气和水资源遭受严重污染。大气中主要的五种污染物是:氮氧化物(如NO与NO2)、二氧化硫(SO2)、各种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CO) 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

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的大气污染来自化石能源燃烧造成的大气中二氧化碳量的增加。带来的主要后果是: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和碳氢化合物(如CH4、C2H6、C2H4等)。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①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 汽车排放的废气;③ 工业生产(如各种化工厂、炼焦厂等)产生的废气。而其中燃烧化石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是最大的固定污染源。

1. 多元化

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以薪柴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的时代,现在正在向以天然气为主转变,同时,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也正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供应成本和可供应能源的结构变化决定了全球能源多样化发展的格局。天然气消费量将稳步增加,在某些地区,燃气电站有取代燃煤电站的趋势。未来,在发展常规能源的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受到重视。在欧盟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风电要达到4000万千瓦,水电要达到1.05亿千瓦。2003年初英国政府公布的《能源白皮书》确定了新能源战略,到2010年,英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英国发电总量的比例要从目前的 3%提高到10%,到2020年达到20%。

2. 清洁化

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及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未来世界能源将进一步向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源的生产过程要实现清洁化,而且能源工业要不断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例也将逐步增大。在世界消费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6.47%下降到2025年的21.72%,而天然气将由目前的23.94%上升到2025年的28.40%,石油的比例将维持在37.60%~37.90%的水平。同时,过去被认为是“脏”能源的煤炭和传统能源薪柴、秸杆、粪便的利用将向清洁化方面发展,洁净煤技术(如煤液化技术、煤气化技术、煤脱硫脱尘技术)、沼气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等等将取得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国家,如法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已经关闭其国内的所有煤矿而发展核电,它们认为核电就是高效、清洁的能源,能够解决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3. 高效化

世界能源加工和消费的效率差别较大,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潜力巨大。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未来世界能源利用效率将日趋提高,能源强度将逐步降低。例如,以1997年美元不变价计,1990年世界的能源强度为0.3541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年已降低到0.3121吨油当量/千美元,预计 2010年为0.2759吨油当量/千美元,2025年为0.2375吨油当量/千美元。

但是,世界各地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例如,2001年世界发达国家的能源强度仅为0.2109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2025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强度预计是发达国家的2.3~3.2倍,可见世界的节能潜力巨大。

4. 全球化

由于世界能源资源分布及需求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越来越难以依靠本国的资源来满足其国内的需求,越来越需要依靠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供应,世界贸易量将越来越大,贸易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以石油贸易为例,世界石油贸易量由1985年的12.2亿吨增加到2000年的21.2 亿吨和2002年的21.8亿吨,年均增长率约为3.46%,超过同期世界石油消费1.82%的年均增长率。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石油净进口量将逐渐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2.96%。预计2010年将达到2930万桶/日,2020年将达到4080万桶/日,2025年达到4850万桶/。世界能源供应与消费的全球化进程将加快,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将积极加入到能源供需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中。

5. 市场化

由于市场化是实现国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最佳手段,故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世界能源利用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各国政府直接干涉能源利用的行为将越来越少,而政府为能源市场服务的作用则相应增大,特别是在完善各国、各地区的能源法律法规并提供良好的能源市场环境方面,政府将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利比亚等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正在不断完善其国家能源投资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这些国家能源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境外投资者进行投资。

三、启示与建议

1. 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能源资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鉴于我国人口多、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有限,以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

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一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市场信息统计体系,建立我国能源安全的预警机制、能源储备机制和能源危机应急机制,积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扩大能源供应网络,实现能源生产、运输、采购、贸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还单身的钻石
矮小的小蝴蝶
2025-04-21 05:37:15
可再生能源有:

1、太阳能: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2、生物能: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体内,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失掉。

3、风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因冷热不均产生气压差异,导致空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4、水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产生水循环,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太阳能转化为势能,当在高山上形成降水后,水往低处流,势能转化为动能,就是水能。

5、海洋能:包括潮汐、波浪、洋流等海水运动蕴藏的能量,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潮汐能主要来自于月球、太阳等天体的引力,波浪、洋流的能量主要是受风的影响。

6、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上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而且是直接来自于自然界的一次能源。楼上有提到氢能的,它应属于可再生能源,因为生产氢能的原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它是经过人类加工的二次能源。如果这样举例的话,沼气、焦炭、蒸汽(蒸汽机的动力)也是可再生能源。

非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矿石等一次能源,以及汽油、柴油、煤油等二次能源。

清爽的小兔子
包容的草丛
2025-04-21 05:37:15

常规行业市场研究介于产业研究与市场研究之间,糅合两者的精华,属于企业战略研究的范畴。一般来说,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研究行业的生存背景、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生命周期、该行业在整体宏观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各自的发展演变方向与成长背景;

二是研究各个行业市场内的特征 、竞争态势、市场进入与退出的难度以及市场的成长性;

三是研究各个行业在不同条件下及成长阶段中的竞争策略和市场行为模式,给企业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根据当前全球咨询产业系统,顶级的服务是战略咨询(国家级项目),高级服务是顾问咨询(企业巨头项目),普通级服务是市场研究报告(大众型研究资料)。一份标准的市场研究报告包括:行业概况,产业格局,竞争分析,历史、现状、趋势分析。数据占据30%-45%的价值比例,分析研究占据50%左右的价值比例,其他内容占据少于10%的价值比例)

因此,行业研究的意义不在于教导如何进行具体的营销操作,而在于为企业提供若干方向性的思路和选择依据,从而避免发生“方向性”的错误。

常规行业研究报告对于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是,身为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平时工作的忙碌没有时间来对整个行业脉络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一份研究报告会对整个市场的脉络更为清晰,从而保证重大市场决策的正确性;

第二是如果您希望进入这个行业投资,阅读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是您系统快速了解一个行业最快最好的方法,让您更加丰富翔实的掌握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趋势以及相关信息数据,使得您的投资决策更为科学,避免投资失误造成的巨大损失。 行业监测,指长期对某个行业领域利用科学的计算方法与指标评价体系,对大量的行业数据信息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研究。通过行业的内外部环境、上下游供需、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监测与研究,反映行业的生命周期、盈利能力,并预测行业发展前景的机遇与风险。

中安顾问是国内最早开展行业监测工作的咨询机构之一,已在厦门、上海、广州、深圳、福州、南京、杭州、青岛、大连、重庆等十余个城市拥有分公司、办事处或合作机构,并与全国100多家具备资质的专业调查执行公司建立起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得中安顾问的行业监测和调研网络覆盖全国75%的城市。 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在多个领域居全球之首。截止2012年,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增加到63GW,同比增长39.8%,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风电大国,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kWh我国光伏新增装机4.8GW,同比增长220.0%,总装机容量达7GW核电在建机组30台、容量32.73GW,同比增长175.3%,在建规模全球领先。

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实现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的平衡将是未来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按照国家规划,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比重将提高到15%。为此,“十二五”期间首要任务就是要培育和发展新能源产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培育新兴战略产业步伐加速,节能减排与新兴能源产业的战略地位将愈加突出,未来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仍将处于快速道,有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以定量及定性的方法深层次地剖析了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环境、产业特征、市场规模、发展布局及发展热点,帮助客户系统、准确地把脉产业发展轨迹。

通过对新能源行业产业链环节的梳理,对整个产业链价值流向和升级演化进行详细阐述及分析,理清产业发展方向。

从产业规模、经营状况、SWOT分析等多个维度总结企业表现,对于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通过深入分析新能源行业的投资机会、进出入壁垒及投资风险,给出更加科学和完整的投资建议,帮助投资者精准地进入市场,获取利益最大化。

以科学合理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新能源行业的预测体系,确保得出具有前瞻性、价值性的预测趋势及结果。 第一章 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基础条件

1.1 资源条件

1.1.1 化石能源日益紧缺

1.1.2 新能源储量及分布

1.1.3 新能源的综合利用

1.2 社会条件

1.2.1 能源问题引发经济社会问题

1.2.2 气候变暖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1.2.3 能源和环境问题成为重要政治议题

1.3 技术条件

1.3.1 主要新能源技术介绍

1.3.2 我国加强新能源技术国际合作

1.3.3 新能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1.3.4 新能源发电技术解析

1.4 其他条件

1.4.1 人才

1.4.2 资金

1.4.3 设备

1.4.4 配套设施

第二章 国际新能源产业发展分析

2.1 全球新能源市场发展状况

2.1.1 发达国家加速发展新能源提振经济

2.1.2 2011-2012年全球新能源市场分析

2.1.3 国际新能源产业结构面临发展变局

2.1.4 经济全球化下国外新能源开发的策略

2.1.5 各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

2.2 欧洲

2.2.1 欧盟各国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2.2.2 欧盟积极投资新能源技术研发创新

2.2.3 2011年欧洲新能源补贴政策出现分化

2.2.4 2012年英国继续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

2.2.5 法国不断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

2.2.6 德国实施新政发展绿色能源

2.3 美国

2.3.1 美国新能源开发利用全面推进

2.3.2 2011年美国新能源政策迎来拐点

2.3.3 2012年美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

2.3.4 美国新能源政策综合分析

2.3.5 美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2.4 日本

2.4.1 日本发展成为新能源大国

2.4.2 日本政府主导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2.4.3 2011年大地震加速日本新能源转型

2.4.4 2012年日本新能源政策动态

2.4.5 日本新能源战略解析

2.5 其它国家

2.5.1 澳大利亚

2.5.2 巴西

2.5.3 印度

2.5.4 韩国

2.5.5 以色列

2.5.6 哈萨克斯坦

第三章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3.1 中国新能源产业总体分析

3.1.1 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3.1.2 产业发展综述

3.1.3 主要发展成就

3.1.4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1.5 消费比重持续提升

3.1.6 多方力量助推产业崛起

3.2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特征

3.2.1 密集政策扶持新能源开发

3.2.2 新能源利用步入发展快车道

3.2.3 技术转化速度与国际同步

3.2.4 市场竞争态势日趋激烈

3.2.5 产业集群特征逐步显现

3.3 中国新能源发电业简析

3.3.1 新能源发电行业蓬勃发展

3.3.2 新能源分布式发电潜力巨大

3.3.3 电力企业布局新能源发电市场

3.3.4 新能源电力定价机制分析

3.4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区域布局

3.4.1 产业集聚情况

3.4.2 区域分工情况

3.4.3 细分领域集聚特征

3.5 中国新能源产业空间布局趋势

3.5.1 产业整体持续朝政策和资源优势区域集聚

3.5.2 大型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不断朝市场终端转移

3.5.3 研发和销售环节朝资本和人才密集区集聚

3.6 中国新能源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6.1 行业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3.6.2 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3.6.3 制约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3.7 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7.1 行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3.7.2 推动产业发展的思路

3.7.3 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3.7.4 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3.7.5 区域市场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

第四章 新能源行业产业链分析

4.1 新能源行业产业链介绍

4.1.1 产业链结构

4.1.2 产业链生命周期

4.1.3 产业链价值流动

4.2 新能源产业链特征

4.2.1 产业链长

4.2.2 受工业影响较大

4.2.3 对外依存度高

4.3 新能源产业链上游——原材料

4.3.1 新能源材料市场投资升温

4.3.2 光伏材料市场总体分析

4.3.3 多晶硅市场产能及需求

4.3.4 锂离子电池材料市场概况

4.3.5 风电发展拉动钕铁硼材料需求

4.4 新能源产业链中游——设备制造业

4.4.1 风电设备制造业

4.4.2 光伏设备制造业

4.4.3 核电装备制造业

4.4.4 生物质能设备制造业

4.5 新能源产业链下游——商业化应用

4.5.1 风电并网不断提速

4.5.2 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升温

4.5.3 生物柴油市场的竞争格局

4.5.4 地热发电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4.5.5 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情况

第五章 新能源细分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5.1 太阳能行业发展分析

5.1.1 国际太阳能产业发展分析

5.1.2 国内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5.1.3 2011-2012年中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

5.1.4 内需提振加速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

5.1.5 我国太能能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6 国内太阳能市场潜力巨大

5.2 风能行业发展分析

5.2.1 国际风能产业发展状况

5.2.2 中国风能资源的形成及分布

5.2.3 中国风能资源储量与有效地区

5.2.4 中国风能开发利用状况

5.2.5 中国风能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5.2.6 中国风能开发面临的机遇

5.3 生物质能行业发展分析

5.3.1 中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

5.3.2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概况

5.3.3 能源紧缺加速中国生物质能开发

5.3.4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模式

5.3.5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5.3.6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迎来发展机遇

5.4 核能行业发展分析

5.4.1 国际核能开发利用状况

5.4.2 中国核能产业总体发展状况

5.4.3 2011-2012年中国核电行业总体数据分析

5.4.4 中国核电产业SWOT分析

5.4.5 中国核能技术发展分析

5.4.6 中国核能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5.5 地热能行业发展分析

5.5.1 地热能利用相关技术分析

5.5.2 国际地热能开发利用状况

5.5.3 中国地热能利用市场发展状况

5.5.4 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的产业化分析

5.5.5 中国地热非电直接利用规模全球领先

5.5.6 中国地热能利用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5.5.7 中国地热产业发展目标与任务

5.6 氢能行业发展分析

5.6.1 国际氢能行业发展状况

5.6.2 中国氢能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5.6.3 中国发展氢能经济的有利条件

5.6.4 中国氢能利用技术进展分析

5.6.5 我国发展氢能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5.6.6 我国氢能开发利用发展趋势

5.7 可燃冰行业发展分析

5.7.1 国外可燃冰开发利用状况

5.7.2 中国开发可燃冰的战略意义

5.7.3 中国可燃冰开发总体分析

5.7.4 中国南海“可燃冰”资源丰富

5.7.5 我国可燃冰开采技术分析

5.8 海洋能行业发展分析

5.8.1 海洋能利用的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

5.8.2 世界海洋能发展分析

5.8.3 中国海洋能资源储量与分布

5.8.4 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受到重视

5.8.5 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进展状况

5.8.6 中国海洋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六章 新能源产业领先企业竞争优势及经营状况深度分析

6.1 大唐新能源

6.1.1 企业简介

6.1.2 经营状况

6.1.2.1 财务状况分析

6.1.2.2 偿债能力分析

6.1.2.3 盈利能力分析

6.1.2.4 营运能力分析

6.1.2.5 成长能力分析

6.1.3 SWOT分析

6.1.4 发展模式

6.1.5 发展战略

6.1.6 投资状况

6.1.7 发展规划

6.2 华能新能源

6.2.1 企业简介

6.2.2 经营状况

6.2.2.1 财务状况分析

6.2.2.2 偿债能力分析

6.2.2.3 盈利能力分析

6.2.2.4 营运能力分析

6.2.2.5 成长能力分析

6.2.3 SWOT分析

6.2.4 发展模式

6.2.5 发展战略

6.2.6 投资状况

6.2.7 发展规划

6.3 龙源电力

6.3.1 企业简介

6.3.2 经营状况

6.3.2.1 财务状况分析

6.3.2.2 偿债能力分析

6.3.2.3 盈利能力分析

6.3.2.4 营运能力分析

6.3.2.5 成长能力分析

6.3.3 SWOT分析

6.3.4 发展模式

6.3.5 发展战略

6.3.6 投资状况

6.3.7 发展规划

6.4 拓日新能

6.4.1 企业简介

6.4.2 经营状况

6.4.2.1 财务状况分析

6.4.2.2 偿债能力分析

6.4.2.3 盈利能力分析

6.4.2.4 营运能力分析

6.4.2.5 成长能力分析

6.4.3 SWOT分析

6.4.4 发展模式

6.4.5 发展战略

6.4.6 投资状况

6.4.7 发展规划

6.5 金风科技

6.5.1 企业简介

6.5.2 经营状况

6.5.2.1 财务状况分析

6.5.2.2 偿债能力分析

6.5.2.3 盈利能力分析

6.5.2.4 营运能力分析

6.5.2.5 成长能力分析

6.5.3 SWOT分析

6.5.4 发展模式

6.5.5 发展战略

6.5.6 投资状况

6.5.7 发展规划

第七章 国内主要产业园发展案例

7.1 天津北辰风电产业园

7.1.1 园区概况

7.1.2 产业定位

7.1.3 开发理念

7.1.4 布局规划

7.1.5 支持措施

7.2 江苏泰州新能源产业园

7.2.1 园区简介

7.2.2 产业基础

7.2.3 建设进展

7.2.4 优惠政策

7.3 无锡风电科技产业园

7.3.1 园区概况

7.3.2 公共服务平台

7.3.3 园区制造业基地

7.3.4 风机整机配套区

7.4 常州天合光伏产业园

7.4.1 园区概况

7.4.2 发展优势

7.4.3 发展规划

7.5 南京江宁区新能源产业园

7.5.1 发展优势

7.5.2 发展重点

7.5.3 主要目标

7.5.4 空间布局

7.5.5 保障措施

7.6 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6.1 园区概况

7.6.2 投资环境

7.6.3 产业配套

7.6.4 优势产业

7.6.5 引资政策

第八章 新能源行业投资分析

8.1 项目价值分析

8.1.1 政策扶持力度

8.1.2 技术成熟度

8.1.3 社会综合成本

8.1.4 进入门槛

8.1.5 潜在市场空间

8.2 投资机遇

8.2.1 中国调整宏观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8.2.2 中国宏观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8.2.3 我国积极推进能源产业结构调整

8.2.4 油价高企成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新契机

8.2.5 我国新能源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8.2.6 我国新能源产业步入对外投资机遇期

8.3 投资热点

8.3.1 新能源设备制造业投资热情高涨

8.3.2 中国海上风电迎来发展机遇

8.3.3 我国核电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8.3.4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投资升温

8.3.5 国家加大农村沼气领域投资力度

8.4 投资概况

8.4.1 全球新能源总投资将大幅提高

8.4.2 中国新能源市场投资趋热

8.4.3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增长迅猛

8.4.4 发改委批准外资新能源低碳基金

8.4.5 国企能源巨头争相布局新能源领域

8.4.6 民间资本加大新能源投资力度

8.4.7 新能源成为风投和私募基金投资重点

8.4.8 未来中国新能源投资预测

8.5 投资风险

8.5.1 经济环境风险

8.5.2 政策环境风险

8.5.2.1 产业政策风险

8.5.2.2 货币政策风险

8.5.3 市场供需风险

8.5.3.1 供需变化风险

8.5.3.2 原材料价格风险

8.5.3.3 产品结构风险

8.5.3.4 产品价格风险

8.5.4 其他风险

8.5.4.1 技术风险

8.5.4.2 行业整合风险

8.5.4.3 人民币汇率风险

8.6 投资建议

8.6.1 区域投资政策建议

8.6.2 企业投资政策建议

8.6.2.1 重点支持类

8.6.2.2 适度支持类

8.6.2.3 维持类

8.6.2.4 限制退出类

8.6.3 细分行业投资政策建议

8.6.3.1 水电行业

8.6.3.2 核电行业

8.6.3.3 其他能源电力行业

第九章 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9.1 全球新能源市场发展展望

9.1.1 世界新能源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9.1.2 国际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9.1.3 全球新能源市场规模有望超过半导体市场

9.2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

9.2.1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9.2.2 2020年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占能耗比重预测

9.2.3 未来新能源将成我国主力能源重要组成部分

9.3 中国新能源细分市场前景预测

9.3.1 未来我国太阳能的发展

9.3.2 中国生物质能未来发展预测

9.3.3 我国可燃冰发展潜力大

9.3.4 “十二五”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将掀高潮

9.3.5 “十二五”期间我国清洁煤技术发展展望

9.3.6 2013-2017年中国风力等新能源发电行业预测分析

9.3.7 2013-2017年中国核力发电行业预测分析

第十章 新能源行业政策法规分析

10.1 国外新能源政策解析

10.1.1 发展新能源和节能政策的重要性

10.1.2 世界各国新能源及节能政策解析

10.1.3 欧盟的新能源政策实施

10.1.4 世界新能源和节能政策特点浅析

10.1.5 全球可再生能源政策调整趋势

10.2 新能源政策动态及解读

10.2.1 风力发电产业政策

10.2.2 核电产业相关政策

10.2.3 太阳能产业相关扶持政策

10.2.4 多项政策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

10.2.5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引导新能源发展

10.2.6 2012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

10.3 可再生能源产业政策法规及解读

10.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10.3.2 《可再生能源法》的作用与影响

10.3.3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决定

10.3.4 可再生能源法修正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

10.3.5 2012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标准提高

10.4 相关能源法规及政策

10.4.1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10.4.2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10.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10.4.4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图表 几种主要能源的特点比较

图表 我国主要能源的分布情况

图表 中国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增长情况

图表 中国新能源产业重点分布区域

图表 中国新能源产业主要集聚区

图表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状况

图表 2010年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及结构图

图表 2015年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结构

图表 北京市新能源产业基地(园区)布局

图表 “十二五”上海市新能源规划主要指标

图表 “十二五”上海市新能源产业投资估算

图表 “十二五”上海市新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建设项目

图表 新能源产业升级的发展要素

图表 新能源产业建设的发展要素

图表 地球上的能流图

图表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分布

图表 中国日照率和年平均日照小时数

图表 我国太阳能辐射资源带分布图

图表 黑龙江省光伏企业、项目规模及状况

图表 中国风能分布图

图表 中国风能分区及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

图表 中国陆地的风能资源及已建风场

图表 中国有效风功率密度分布图

图表 中国全年风速大于3m/s小时数分布图

图表 中国风力资源分布图

图表 中国风力发电新增装机及累计装机情况

图表 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分区域情况

图表 我国中小型风电机组历年产量统计

图表 我国中小型风电机组产量、产值及出口量统计

图表 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分型号产量所占比例情况

图表 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分型号容量所占比例情况

图表 2010年国内企业新增风电装机排名及产量

图表 2010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前6位制造企业市场份额

图表 2010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前6位制造企业市场份额

图表 2011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前20位的企业及市场份额

图表 2011年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前20位的企业及市场份额

图表 我国风电整机与叶片企业配套情况

图表 我国风电整机与齿轮箱企业配套情况

图表 我国风电整机与发电机企业配套情况

图表 我国风电整机与电控系统企业配套情况

图表 生物质利用过程示意图

图表 几种生物质和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CO2排放量的比较

图表 2010年我国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产能统计

图表 我国部分维素乙醇中试装置情况

图表 世界铀矿资源分布状况

图表 世界主要国家核电装机容量

图表 世界核电技术进化过程

图表 我国投运和在建核电项目情况

图表 2010年1-11月我国核力发电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 2011年1-12月我国核力发电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 2012年1-12月我国核力发电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 中国核电设备发展环境

图表 中国核电设备制造业SWOT分析

图表 地热源中放射性元素性能

图表 地球各壳层的放射性生成热

图表 世界地热发电量增长情况

图表 全球燃料电池应用系统的增长

图表 全球氢能燃料站的数量及发展趋势

图表 各种燃料电池的应用情况

图表 全球燃料电池生产数量的区域分布

图表 化石能源到氢能、电能的转化效率

图表 化石能源的WTW综合效率

图表 新能源汽车不同技术路线的特点比较

图表 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预测图

图表 2010年1-12月中国风电简明综合收益表

图表 2010年1-12月中国风电简明分类收益表

图表 2011年1-12月中国风电综合收益表

图表 2011年1-12月中国风电主营业务分类资料

图表 2012年1-12月中国风电简明综合收益表

图表 2012年1-12月中国风电主营业务分类情况

图表 2010年龙源电力简明综合收益表

图表 2010年龙源电力收入分部情况

图表 2010年龙源电力收入分业务情况

图表 2011年1-12月龙源电力合并综合收益表

图表 2011年1-12月龙源电力主营业务分部资料

图表 2011年1-12月龙源电力收入分业务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龙源电力综合收益表

图表 2012年1-12月龙源电力主营业务分部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龙源电力收入分业务情况

图表 2010年1-12月力诺太阳主要财务数据

图表 2010年1-12月力诺太阳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 2008年-2010年力诺太阳主要会计数据

图表 2008年-2010年力诺太阳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 2010年1-12月力诺太阳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

图表 2010年1-12月力诺太阳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图表 2011年1-12月力诺太阳主要财务数据

图表 2011年1-12月力诺太阳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 2009年-2011年力诺太阳主要会计数据

图表 2009年-2011年力诺太阳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 2011年1-12月力诺太阳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

图表 2011年1-12月力诺太阳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力诺太阳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

图表 2012年1-12月力诺太阳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 2010年1-12月天威保变主要财务数据

图表 2010年1-12月天威保变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 2008年-2010年天威保变主要会计数据

图表 2008年-2010年天威保变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 2010年1-12月天威保变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

图表 2010年1-12月天威保变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图表 2011年1-12月天威保变主要财务数据

图表 2011年1-12月天威保变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 2009年-2011年天威保变主要会计数据

图表 2009年-2011年天威保变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 2011年1-12月天威保变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

图表 2011年1-12月天威保变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天威保变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

图表 2012年1-12月天威保变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 2010年1-12月拓日新能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 2008年-2010年拓日新能主要会计数据

图表 2008年-2010年拓日新能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 2010年1-12月拓日新能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

图表 2010年1-12月拓日新能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图表 2011年1-12月拓日新能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 2009年-2011年拓日新能主要会计数据

图表 2009年-2011年拓日新能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 2011年1-12月拓日新能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

图表 2011年1-12月拓日新能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拓日新能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

图表 2012年1-12月拓日新能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 2012年上半年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 2012年上半年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成长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 2012年上半年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 2012年上半年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 2013-2017年中国风力等新能源发电行业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图表 2017-2017年中国风力等新能源发电行业累计利润总额预测

图表 2013-2017年中国核力发电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图表 2013-2017年中国核力发电行业利润总额预测

奋斗的枫叶
寒冷的白羊
2025-04-21 05:37:15
一、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和趋势

据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国际能源展望2004》基准状态预测,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将从2001年的102.4亿吨油当量增加到2025年162亿吨油当量,世界能源消费在2001-2025年将增加54%。日本、欧盟等能源机构预计,全球能源消费峰值将出现在2020-2030年。全球化石能源的枯竭是不可避免的,将在本世纪内基本开采殆尽。《BP世界能源统计2006》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可供生产40多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可以供应65年和155年。国际能源署2005年分析认为,到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增长60%,届时仍将有“足够”的资源可满足需求。预测未来石油需求增长的大多数将来自运输部门,运输部门占全球石油需求的份额将从现在的47%增加到2030年的54%。同时指出,C02排放也将增多,减排温室气体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国际能源署认为,中东将增加投资以扩增常规石油资源产能,非常规石油资源如油砂等将得到加快开发利用,氢能将有少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将有更大发展潜力。到2030年,替代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不仅将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而且将成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作为全球能源市场日趋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已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3.6%,世界能源消费将越来越向中国和亚太地区聚集。

据预测,目前中国主要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采比分别为约80、15和近50,大致为全球平均水平的50%、40%和70%左右,均早于全球化石能源枯竭速度。未来5-10年,中国煤炭国内生产量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消费量,原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则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原油的缺口最大。注重能源资源的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中国来说既重要又迫切。

二、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

世界大部分国家能源供应不足,各国努力寻求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都对发展能源的战略决策给予极大的重视,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尤为引人注目。化石能源的利用会产生温室效应,污染环境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使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升温。

从目前世界各国既定能源战略来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未来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可再生能源发展很快,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政策的基础。从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发展趋势看,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展最快,产业前景最好,其开发利用增长率远高于常规能源。

风力发电技术成本最接近于常规能源,因而也成为产业化发展最快的清洁能源技术,风电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年增长率达27%。国际能源署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大力鼓励可再生能源进入能源市场的条件下,到2020年新的可再生能源(不包括传统生物质能和大水电)将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0%,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总的比例将达30%,无论从能源安全还是环境要求来看,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新能源的战略选择。

三、世界部分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2004年,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分别为1%、8%、4.3%和6.8%;到2010年将分别达到7.5%、20.5%、10%和22%;到2020年将都提高到20%以上;到2050年,德国和法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将达到50%。韩国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将由2004年的2.1%提高到2010年的5%。日本和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将由2004年的3%和7.5%提高到2010年的10%左右,2020年分别达到20%和15%。

四、世界部分国家可再生能源利用进展

美国正在加大可再生能源研发和利用力度,2005年美国能源部能源研发总投资7.66亿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研发投资占了42%。美国制定了庞大的太阳能发电计划,克林顿政府出台的“百万屋顶计划”将在1997年到2010年里,安装总容量达4.6亿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

德国新的《可再生能源法》,为投资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德国制定了《未来投资计划》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迄今投入研发经费17.4亿欧元。2004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年销售额达100亿欧元。风力发电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54%,太阳能供热器总面积突破600万平方米。法国。法国推出了生物能源发展计划,2007年之前将生物燃料的产量提高3倍,使起成为欧洲生物燃料生产第一大国。具体内容是建设4个生物能源工厂,年均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生物燃料的总产量将从目前的45万吨上升到125万吨,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作物面积也将达到100万公顷。由于生物燃料目前成本比汽油和柴油贵2倍,法国已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生物燃料的生产和消费。

英国把研究海洋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作为开发新能源的突破口,设立了5000万英镑的专项资金,重点开发海洋能源。不久前,在苏格兰奥克尼群岛的世界首座海洋能量试验场正式启动。英国第一座大型风电场一直在不断发展,目前风电装机总量已达650兆瓦,可满足44万多个家庭的电力需求,近期还将建设10座类似规模的风电场。

日本官方报告,将从2010年正式启动生物能源计划,并与美国和欧盟共同开发可再生能源,建设500个示范区。预计将投资2600亿日元,而与之有关的产品和技术将成为日本新工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国家和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西等国家,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对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重要性。中国制定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编制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确定了明确目标。印度成立了可再生能源部,政府全力推动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印度在风电和太阳能利用规模方面已居于世界前列。东盟国家也开始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工作。10个成员国各自都有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包括地热、水电、风能、太阳能和来自棕榈或椰子油的植物燃料等。按东盟计划,到2010年各成员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将达到2.75万兆瓦,其中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将成为领先者。

谨慎的宝马
高贵的小蜜蜂
2025-04-21 05:37:15
可再生能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资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中国除了水能的可开发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之外,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也都非常丰富。中国太阳能较丰富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年辐射量超过6000MJ/㎡,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7万亿tce的能量;风能资源量约为32亿kW,初步估算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10亿kW,按德国、西班牙,丹麦等风电发展迅速的国家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中国可供开发的风能资源量可能超过30亿kW;海洋能资源技术上可利用的资源量估计约为4亿-5亿kW;地热资源的远景储量为1353亿tce,探明储量为31.6亿tce;现有生物质能源包括:秸秆、薪柴、有机垃圾和工业有机废物等,资源总量达7亿tce,通过品种改良和扩大种植,生物能的资源量可以在此水平再翻一番。总之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开发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潜力,可以为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有可为。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约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比2005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这为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性能源10%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和措施,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200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达到了24万兆瓦,比2004年增加了50%。2007年至少有60多个国家制订了促进可持续能源发展的相关政策,欧盟已建立了到2020年实现可持续能源占所有能源20%的目标,而中国也确立了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达到15%的目标。2007年,全球并网太阳能发电能力增加了52%,风能发电能力增加了28%。全球大约有5000万个家庭使用安放在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获取热水,250万个家庭使用太阳能照明,2500万个家庭利用沼气做饭和照明。可再生能源比重的提升传递着绿色经济正在兴起的信息,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将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国中长期能源规划,2020年之前,中国基本上可以依赖常规能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能源需要,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将日益突出,届时需要可再生能源提供数亿吨乃至十多亿吨标准煤的能源。因此,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目的将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供给能力,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多样化,切实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可再生能源是可以重复生产的,而现在我们市场上占大部分的能源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核能等。既然是不可同生的,那就会越用越少,最后用完,除了会价格越来越贵外,能源问题还会引发人类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如阻碍经济发展、战争、环境污染等等诸多问题。为了突破这个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许多国家都将开发可再生能源提高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战略层面上来,其必要性可想而知。可再生能源有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潮海浪能、水力发电、动植物油及其产生的沼气、水电解氢、氢燃料电池、超长寿命的固体电池等等很多种类。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可再生,可持续,有些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地热能等大部分还是很环保的能源。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和现在我们在使用的电源、燃气、煤、电池的用途一样。

独特的香烟
眯眯眼的世界
2025-04-21 05:37:15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相对于可能穷尽的化石能源来说,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循环再生。可再生能源属于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化石燃料和核能。

   

       一、风能:风能是指风所负载的能量,风能的大小决定于风速和空气的密度。我国北方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岛屿,风能资源丰富。据国家气象部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陆地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53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岛屿、新疆、甘肃、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此外,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也很丰富,初步估计是陆地风能资源的3倍左右,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总量为7.5亿千瓦。 

        二、太阳能:太阳能太阳能是指太阳所负载的能量,它的计量一般以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辐射总量,包括太阳的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和。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光伏(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太阳能聚热系统,利用太阳的热能产生电能;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取暖和制冷。 

      三、小水电:水的流动可产生能量,通过捕获水流动的能量发电,称为水电。小水电在我国是指总装机容量小于或等于5万千瓦的水电站。 

       四、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包括自然界可用作能源用途的各种植物、人畜排泄物以及城乡有机废物转化成的能源,如薪柴、沼气、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林业加工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城市有机垃圾、工农业有机废水和其他野生植物等。 

       五、地热能:地热能是贮存在地下岩石和流体中的热能,它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为建筑物供热和制冷。根据测算,全球潜在地热资源总量相当于每年493亿吨标准煤。 

      六、 海洋能:海洋能是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和海流能的统称,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例如,潮汐的形式源于月亮和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涨潮和落潮之间所负载的能量称之为潮汐能;潮汐和风又形成了海洋波浪,从而产生波浪能;太阳照射在海洋的表面,使海洋的上部和底部形成温差,从而形成温差能。所有这些形式的海洋能都可以用来发电。

忐忑的眼睛
花痴的高山
2025-04-21 05:37:15
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主要有下面几种。水能

风能(

发电)太阳能(发电,直接利用它的热能)

地热能(发电,直接利用)

生物能

潮汐能(基本发电)

可再生能源有哪些还包括生物资源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