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成为山东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倍增行动的重点
2021年8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共分为四个章节及5个附图。第一章明确了总体要求和目标,第二章确定了主要任务,第三章论述环境影响评价,第四章介绍保障措施。降低煤炭消耗量、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成为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中能源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到2025年能源消费总量制在4.45亿吨标准煤以内,电力装机总量达到1.9亿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提高到19%左右等。
在第二章主要任务中,确定了山东省“十四五”期间能源发展主要任务。其中重点论述了实施可再生能源倍增行动,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9000万千瓦左右。
2020年底山东省可再生能源总装机为5003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核电装机分别为1795万千瓦、2273万千瓦、570万千瓦。
根据规划至2025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500万千瓦,总量是2020年的1.4倍,年均计划新增装机141万千瓦,较2019年降低约30%。风电发展在山东省的进入了较低强度,主要受制于建设条件、风电造价、并网受限等。“十四五”期间,近海风电成为山东风电发展的重点。
根据规划至2025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00万千瓦,总量是2020年的2.51倍,年均计划新增装机685万千瓦,较2020年高出5%,山东省的光伏发电进入了更快的发展阶段,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规模更是一骑绝尘,领跑全国。
根据规划绘制了“十四五”山东省风电和光伏发电年度装机构想图,如下:
规划中还确定积极有序开发利用核能行动,核电在建在运装机将由2020年的570万千瓦发展至2025年的1300万千瓦,核能也将迎来较大发展。
目前风电、光伏项目均进入了平价发展时代。光伏项目技术进步快,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建设规模灵活,逐渐成为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力。
近日,山东省发布“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其中提到实施可再生能源倍增行动,以风电、光伏发电为重点,以生物质、地热能、海洋能等为补充,因地制宜推动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协同化发展,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9000万千瓦左右。煤电发电量、清洁能源发电量、省外电量占全 社会 用电量的比重由2020年的68:15:17优化到60:20:20。
文件要求,在确保电力、热力接续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关停整合,完成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机组(含自备电厂)关停整合,全面关停淘汰中温中压及以下参数或未达到供电煤耗标准、超低排放标准的低效燃煤机组,推动煤电机组节能提效升级和清洁化利用,到2025年,全省煤电机组供电煤耗降至295克标准煤/千瓦时左右,煤电装机容量控制在1亿千瓦左右。
从要求中不难看出,山东对于煤耗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简单来说到2025年供电标煤耗降至295克标准煤/千瓦时,这个标准其实已经很高了,当下仍然十分流行的300MW机组供电标煤耗大多数都达不到这一标准。而且2021年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供电标煤耗已经低到302.5克/千瓦时,也就是说未来四年山东省供电标煤耗需要下降7.5克,业内人士都知道,如果不大规模淘汰落后机组,仅凭改造和运行调整其实是很难完成的,届时将会有大批燃煤电厂关停,带来巨量的财产损失和人员安置难题。
而在此前2021年四月份山东省发布《山东省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2021-2022年)》时,对于燃煤电厂的供电标煤耗要求是304克/千瓦时,而且对于小型背压机组和抽凝机组相对宽容,一个电厂允许一台抽凝机组运行。并且提出了上大压小的减量替代方案。但时隔半年标准就又提高了很多,可以预见,未来随着碳中和政策不断加码以及能耗双控目标日趋严格落实,山东省对于燃煤电厂的政策将会进一步收紧。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四月份的文件中还提到对于民生供热及工业用汽方面需保留必要的热电联产机组,但是在最近的政策上已经将此条件改为对300MW及以上大容量机组的改造,这也是一个趋势,当前新建供热机组多采用300MW以上大容量、高参数热电联产机组或更清洁的燃气机组。并且早在2019年,山东省海阳市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全城区核电供热,为将来山东省大力建设核电站替代燃煤电厂提供有力支持,也为将来大规模清洁供热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其实,当前山东省已经是清洁能源大省。截止2021年底,山东电网并网风电、光伏发电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达5048万千瓦, 继内蒙古、河北之后,居全国第三位。而且2020年发电量占比就达到了15%,这样的比例其实对于电网安全运行已经构成影响,若未来提升到20%,势必会有大量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无法正常上网。造成资源浪费,其实,现在山东省很多地区已经暂停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审批,当前主要以集中式光伏电站配套一定比例储能空间来达到电网稳定运行。这样未来四年,山东省在这方面的投资又将是天文数字。
综合来说,未来山东省大批燃煤电厂关停势在必行,尤其是作为重化工业大省的山东省内存在的大量企业中小型燃煤自备电厂将会是关停的重点。
山东为何要建3座核电站???
目前为止,山东已经开建的有海阳核电站、石岛湾核电站,再加上拟建的乳山核电站,山东半岛将有3座核电站,有这个必要吗?这是否是重复建设?
对此,有关专家解释,电力建设没有重复建设一说,在山东半岛大密度配置核电站,重要原因是这里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合。
目前,山东的电力结构单一,主要是火电。统计表明山东每年发电需煤7000万吨以上,而本省供应只占一半左右,有3000多万吨以上的缺口需要从其他省份调剂进入。近年电煤的紧张局面使山东电力企业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按照山东电网统计,山东电网统调最高负荷最近年均增长10%以上,2019年电力供需缺口将达到2000万千瓦左右。电力专家指出,核电站所发的电最后要进入电网,不是说山东的核电站发的电就只有山东用,北京、天津也可以用。
规划核电建设是国家行为不是山东省自己单方行为,是出于整个国家能源战略考量。核电站选址有非常高的要求,山东半岛配置如此多的核电项目是因为这里非常适合建设核电站。江苏在田湾核电站建成之后,再找第二个合适的建设厂址都很困难。而山东半岛可供选址的地方就很多,许多废弃的地方也都比广东、浙江等地选中的地方条件还要好不少。
从世界范围以及安全性考虑,海岸线附近是建设核电站的最佳选择,日本核电发达,很多核电站也都是建设在海滨,而山东海岸线丰富滨海条件优厚。
山东有三个核电站并不多,说起来山东只有两个地方有核电站: 荣成和海阳 ,作为用电大省广东目前有 深圳,阳江,江门,陆丰,惠州 ,5个核电站。
福建有:宁德,漳州,霞浦,福清,4个地方在运行核电站。
这么算起来,山东核电站数量,跟山东的用电量并不匹配。
2018年度全国top省份用电量
山东作为国内用电量排行第三的省份, 主要电力结构是96%是火力发电。
2019年1月-11月山东发电情况
山东依托于煤矿资源丰富,主要的电力能源还是煤炭。 96%的火力发展与国内在能源结构上面布局有明显的冲突。
我们来看看广东,浙江,江苏,其他三大用电市场的发电情况。江苏2019年1-11月发电情况
江苏同山东极为类似,火电占比90%,但是江苏的核电已经占据了5%。同时江苏在风电,太阳能方面布局比较多。主要在于品类多。江苏也是需要大力发展核电的省份。同浙江,广州20%的核电占比来说,确实比较小。
浙江2019年1月-11月发电情况
浙江2019年1-11月,核电占比17%的发展总量。这个数据在国内都是靠前的存在。
广东2019年1-11月电力情况
广东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在运行的核电最多的省份。广东也是国内电力消耗最多的省份,20%的电力都是核电。
所以,从能源结构上面来说,山东建设三座核电站其实非常少了。
在全球气候协议中,中国是做了承诺的:减少碳排放量。因此国内一直在努力地降低火力发电的比重,目前全国火力发电, 已经降低至2019年的69.57%。
我国火力发展占比
国内火力发电占比,已经降低到70%以下。取代火力发展的主要能源, 是水电和核能发电。 目前风能,光伏电站占比仍然比较小。
冷源需求: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目前全球主要的核电站多数采用的是技术成熟,安全性比较高的压水堆。
法国在运行的核电站都是压水堆。
压水堆核电站工作原理
压水堆可以看做是一回路的水是在反应堆中,二回路的水是既然怒汽轮机,推动汽轮机转动的。三回路是用来冷却整个回路。
说白了,核电站的原理就是烧开水推动汽轮机。(过于直白,可能不是很讨喜,但是好像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这里面就需要大量的三回路的冷却水。
尽管大量的数据证明,三回路的冷却水并不会有很大的有害物质。但是如果直接靠近水源地,例如河流, 大型淡水湖泊,就要求有更高的安全保证。
压水堆的特性
因此,在中国开始建设的核电站,都选择人口密集度不是很高的区域。(后续建设的多,那是后续的事情)。
海边确实是比较好的选择,山东的3个核电站都在海边。基本上我们看到广东的,福建的也都在海边。
栋 科技 为您解答为什么山东半岛有三座核电站,原因如下:
一、地址位置优越
山东半岛地处沿海,全球绝大部分核电站的厂址都分布在沿海,比如核电发达的日本,许多核电站都是建设在海滨的,而山东半岛的地理位置可以满足2020年前再建30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的需要。
二、山东电力结构单一
山东目前的电力结构单一,基本上都是火电,山东每年发现需要耗费7000万吨以上的煤炭,但本身可以供应的不足一半,运输成本、购买成本、环境成本都让那个山东电力企业压力倍增。
三、选址安全
核电技术已经很成熟,也很安全,山东这三座核电站的选址、建设、环保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科学论证程序,并且完全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同时,在核电站半径5公里内是限制发展区,5公里以外没有影响。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栋 科技 ,给你感兴趣的报导!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火电发电所占比例越来越低,“新型能源”队伍逐渐规模壮大,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其中以核电发展速度最快。
核电是高效、清洁、安全和经济的能源,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和供应能力强等许多优点。比如:田湾核电三期工程,安装了两台机组按期全面投产后,与燃煤发电相比,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超过517.12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超1355.97万吨,减排二氧化硫4.41万吨,相当于种植超过3.4万公顷绿色森林,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重要贡献,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据了解,2020年全国累计发电量为74170.40亿千瓦时,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3662.43亿千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4.94%。2020年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49台,不含台湾地区核电信息,额定装机容量5102.716万千瓦。
虽然发电量持续增长,但核电在我国整个发电总量中的占比仍然较低,2019年发电量占比仅有4.88%的比重,距离世界平均水平11%仍有很大差距。 我国远景目标是到2030年、2035年,我国核电发展规模将分别达到1.31亿千瓦、1.69亿千瓦,占总发电量比例将达到10.0%和13.5%。
我国最早的核电站是——浙江省秦山核电站;最大的核电站是——广东省大亚湾核电站。
目前,由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在山东规划建造三座核电站构建半岛核电群。包括:海阳核电站(国电投,2台机组);荣城石岛湾核电站(华能,3台机组);还有2019年拟在乳山核电项目。虽然乳山核电项目已规划,但由于受2011年福岛核事故的影响,建造进度受到了影响核电复苏缓慢,所以在建的没建设完是不会再审批新的了。
第一、地理位置因素
山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在山东省东部、胶莱谷地以东,伸入渤海、黄海间,东西最长290公里,南北最宽190公里,最窄50公里,总面积26600平方公里。山东省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1%左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1/6,属极度缺水地区,山东半岛三面环海,向海取水、海水淡化,已解决山东省缺水问题。 山东半岛地理位置优异, 核电厂建在海边可以循环使用海洋中的水资源,可大大满足核电生产的需要,硬件条件必不可少。 核电厂靠海而建,可在核电厂突发状况时减少对陆地上人及物的损害。发生泄漏时,大部分的辐射物直接流入了大海,对陆地的危害则少了许多,毕竟大海这个巨大的水杯可以将有害物质不断稀释。地理位置优异,是山东半岛建设这么多核电站的因素之一。
第二、经济和人口因素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多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用电需求大的地区,核电厂靠近需求所在地尅就近发电、输电,节省了运营成本和输送中的电能消耗。而我国的山东省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国的7%、6%、9%左右;人口数量1.02亿,耕地707万亩,经济73129亿,全国排名第三位。此外,山东半岛附近有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东营等大中型城市,用电需求较大。这使得山东成为全国最早开展海水综合利用的省份。因此,经济和人口因素,也是山东建设这么多核电站的原因。
第三、能源因素
目前,山东的电力结构单一,基本上是火电,水电不多,新型能源发电也跟不上。据统计,山东每年发电需煤7000万吨以上,而本省只能供应一半左右,3000多万吨以上的缺口需要从外省调入补充。近年来,电煤的紧张局面使山东电力企业感受到了压力。据山东电网预计,“十二五”期间,山东电网统调最高负荷年均将增长11.5%,2013年电力供需缺口将达到1260万千瓦。一位电力专家指出,核电站所发的电最后要进入电网,不是说山东的核电站发的电就山东用,北京、天津也可以用。国家规划核电建设,是出于能源战略的考虑,而不是出于某个区域的考虑。因此,能源分布不均因素,也是山东半岛建这么多核电站的原因。
综上所述,目前已经开建的海阳核电站、石岛湾核电站,再加上拟建的乳山核电站,山东半岛有必要建设更多的核电站,而绝对不是重复建设。
根据国家核安全局官方网站显示中国内地共有18座核电厂 、62个核电机组(47个核电机组已装料使用) ,其中山东有两座核电站分别是石岛湾核电站、海阳核电站 ,还有拟建的乳山核电站。
为什么要建这么多核电站?
其实3座核电站对于山东来说不算多, 2019年全国用电量前四排名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
用电排名第一的广东和排名第四的浙江都有5座核电站, 江苏有一座。
全国发电量最多的一种方式还是火电 ,清洁能源中 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
煤炭产量的大省是 内蒙古、山西、陕西, 但是煤炭用量主要集中在中东部省份, 包括山东、河北、江苏、河南等省份 。 其中山东是当之无愧的煤炭消费大省。
用电结构单一是山东发展核电的一个重要原因, 使用煤炭发电的运输成本、环境成本促使山东发展多样化的发电方式。尤其是供给侧改革以来, 中东部省份煤炭短时出现缺口,运力时段性和结构性偏紧。
国家落实煤炭增优减劣,促进优质产能释放,以及煤炭高效清洁化利用的推广(煤制油、煤制气等)。
地理位置优越
2019年发电大省前三分别是山东、内蒙古、江苏,作为发电大省的山东大部分依赖的还是火电,这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发展清洁能源是必须之路。
大家都知道核电站的选址都在沿海地区,发展核电的省份也都是沿海,这是为什么呢?
沿海地区的城市一般用电负荷大, 建在沿海地区可以缩小输电距离 。核电站的运行需要 大量的水资源 ,沿海地区正好有大量的水资源用来冷却。 核电站一般都是依水而建,目前中国的核电站还是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为什么坚持发展核电?
核电继中国高铁之后,成为了另一个代表中国的名片 ,在国外中国先后拿下了英国、阿根廷、罗马尼亚、巴基斯坦等国的核电项目。
发展核电是国家战略布局,发展核电也是核大国的必经之路 。未来的电力结构面临转型,核电作为高效的清洁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
发展核电最让民众担心的是核废料的处理, 一般核废料先会经过后处理厂对有用部分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被制成玻璃化固体,放在屏蔽辐射的金属罐里,存放于地下500—1000米的处置库内。 中国的北山核废料库被专家成为最理想的核废料库之一。
结语
发展核电是国家重要战略布局,核电的发展也有利于改变用电结构,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建核电站有两个最重要的条件,第一个要靠海,一旦出事排向大海,第二个要地质稳定,不能闹地震,半岛 历史 上就没有大地震,你想建了核电站大地不稳定,想起来就晃悠一下,那怎么得了。
在建的山东核电项目有三个,烟台海阳一个,荣成石岛有两个,华核和国核,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文等昆俞山在建一座抽水蓄能电站,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一、山东的地理位置适合建设核电站。
核电站的选址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需要保证有足够的冷却用水,再加上考虑安全上的需要,选择沿海建造核电站就是最佳的选择!核电站选址,充分考虑了背山又靠海的区位优势后,还要加上了几个条件:无地震带和断裂带、厂址80公里以内人烟稀少、气象条件好,从这些这些条件进行筛选的话,沿海的山东就具有很大的地理优势,符合条件候选的厂址也比较多。
二、山东的经济建设对于电力发展有迫切的需求。
山东是我国经济大省,经济总量长期排名全国第三,而且山东的经济增长模式相对还比较粗放,对于电力的需求很大,2020年山东的用电量需求排名全国第三,而山东本身境内电力供应结构单一,基本依靠火电。水电,风电都不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条件,而火电需要的大量的煤矿对并不产煤的山东也有很大的压力,这种情况下,在电力供应上有突出优势的核电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山东地方政府对于发展核电的积极支持。
山东省近年来确定了煤电、可再生能源与核电、外电入鲁三个“三分之一”的电力结构调整目标,将核电作为提升能源发展质量的主攻方向。按照山东省战略部署,未来5-10年,以烟台为中心的山东半岛地区将建成多个核电项目,涉及三代核电技术AP1000、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以及高温气冷堆等四种技术,形成核电项目集约化、规模化建设的局面。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对于核电站在山东的落地也有不小的推动作用。
其实,当前国内的核电技术基本都已经是二代 或者三代核电技术,在严格的监管还有成熟的技术路线下,核电的安全是可以得到充分保障的,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电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核电,也是我们国家必然的选择!
我爱我的祖国核电不是谁都能能造日夲造核电结果,日夲核电失败了可是中囤现在核电世苇一我看将。来全球数中国芾一
因为学的儒家文化!有大局意识!
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打开电器,电能大多来自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而非传统的火电走出家门, 马路上再难见到石化汽油车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更多是新能源 、清洁燃料 汽车 等……
自从2020年中国“双碳”目标后,随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 财经 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等均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 社会 热议的话题。
为实现2030年之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目标,各地陆续推出详细的进程规划,而像石化、煤炭等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将面临新的能源结构调整压力。近期,全国17省市(自治区)已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均涉及新能源利好消息。规划文件均在绿色低碳发展、清洁能源转型方面进行了着重强调,其中,广东、江苏、河北等部分省市出台的文件中制定的目标水平整体较高。
河北省:
建设张家口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以及构建综合能源体系,加快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强化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
上海市: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优先将节能环保产业做大做强,持续推进能源结构优化,推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加快培育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新增长点,延展绿色经济产业链。在公共领域全面推广新能源 汽车 ,加快构建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绿色交通体系。
贵州省:
2021年,贵州省将抓好四个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利用现有水电站送出通道,大力发展光电、风电、氢能等非化石能源,加快清洁能源推广,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新增600万千瓦。
西藏:
十四五期间,西藏将加快推进“光伏+储能”研究和试点,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电气化走在全国前列。到2025年底,装机容量将突破1000万千瓦水电建成和在建装机容量突破1500万千瓦。
甘肃省:
甘肃酒泉将加快建设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源网氢储为一体的绿色能源体系,主攻千万千瓦级风电、光伏光热、电网升级、调峰电源、储能装置等八类工程,致力于建成千亿级规模的清洁能源产业链。
陕西省:
十四五期间,将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有序开发建设水电和生物质能,扩大地热能综合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占比。
山西省:
全力培育生物基新材料、光伏、智能网联新能源 汽车 等潜力型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全国重要的新兴产业制造基地。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促进可再生能源增长、消纳和储能协调有序发展,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
青海省:
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支持建立动力电池、光伏组件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系统,发展光伏、风电、光热、地热等新能源。建设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示范基地,促进更多实现就地就近消纳转化。发展储能产业,贯通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打造海南、海西清洁能源基地,推进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保护性开发,开展水风光储等多能互补示范。
江苏省:
江苏将继续发展光伏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和“光伏+”产业。到2025年底,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将达到26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与集中式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2GW、14GW,江苏省在“十四五”期间预计新增光伏装机9.16GW。
浙江省:
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非水可再生能源。实施“风光倍增工程”,到2025年为止,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800万千瓦和630万千瓦的目标,新增光伏发电1300万千瓦,积极发展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
四川省:
四川的“三州一市”光伏基地,即甘孜、阿坝、凉山州及攀枝花市,在“十四五”期间的总装机容量预计达到2000万千瓦。
基于在资源和政策方面的优势,成都将氢能产业的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为了完善氢能产业的基础设施,成都将在2022年之前建设加氢站15座以上1条氢能源新型轨道1个氢燃料发动机研究中心等。
山东省:
在“十四五”期间,新增光伏发电1300万千瓦,2021年山东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409万千瓦以上。积极发展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高质量推广生态友好型“光伏+农渔业”开发模式。近日,山东利津县刁口乡40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并网。项目采用“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模式,提升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
云南省:
“十四五”期间,云南将优先布局绿色能源开发,以绿色电源建设为重点,加快金沙江、澜沧江等国家水电基地建设。统筹协调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以金沙江下游、澜沧江中下游大型水电站基地以及送出线路为依托,建设“风光水储一体化”国家示范基地。
广东省:
十四五期间,要推进能源革命,积极发展风电、核电、氢能等清洁能源,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的现代化能源体系。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碳排放率先达峰。
江西省:
积极有序推进新能源发展,到2025年力争装机达到1900万千瓦以上,其中风电、光伏、生物质装机分别达到700、1100、100万千瓦以上。
内蒙古:
大力发展新能源,推进风光等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壮大绿色经济,推进大规模储能示范应用。“十四五”期间,新能源项目新增并网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到“十四五”末,自治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力争超过1亿千瓦。
辽宁省:
培育壮大氢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建议”指出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聚焦洁净能源等产业部署一批创新链。
国务院将支持山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目前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处于发展当中的一个阶段。
国务院发表了一些信息,在信息中可以了解到山东将转换新旧能源之间的变动,会推动绿色低碳的能源发展,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情况。也会支持山东去发展可再生能源,这样就能够打造出海上风电基地,也可以利用鲁北的盐碱滩土地还有鲁西南的一些沉陷区,将这些规模建设出来,变成风电光伏基地,在探索的过程中,这种发展方式也会融合当地的一些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相对的安全,会在交通半岛也会有序的发展核电,在推动自主先进核电发展的规模当中,也会有一些其他规模的发展,这样就能够拓展供热以及海水淡化这些方面的发展,最后达到综合利用,这样的发展是绿色的一种发展方式,也会推动绿电入鲁,这样就能够加强山东与相邻省份之间的合作,还能够积极参与大型的风电光伏基地的相关建设。
在陇东以及山东这一阶段会有特高压的输入电通道建设在输特高压的时候就拥有再生能源的电量比例也是不会低的,在原则上会不低于50%。在构建的过程中,在构建的过程中也会有智能的能源系统,也会推动水速能电站的建设,通过这些方式会有新的应用水平。发带新,能源是一种绿色的发展,对当地来说更是好的,发展在光伏电站以及风力电站这些领域内都会有具体的产品。现在都提倡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式,当山东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就是一种正确的发展方式,不仅能够解决能源问题,也能够让一些能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光伏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光伏产业主要上市公司有太阳能(000591.SZ)、爱旭股份(600732.SH)、康跃科技(300391.SZ)、天合光能(688599.SH)、通灵股份(301168.SZ)、奥特维(688516.sh)、振江股份(603507.SH)、拓日新能(002218.SZ)、阳光电源(300274.SZ)、科士达(002518.SZ)、晶澳科技(002459.SZ)、正泰电器(601877.SH)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数据、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装机数据等
新增装机占比过半
相较于大型光伏发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输出功率相对较小、污染小,环保效益突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局地的用电紧张状况以及可以发电用电并存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持续深入,全国各地都在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充分利用具备条件的建筑屋顶(含附属空闲场地)资源,鼓励屋顶面积大、用电负荷大、电网供电价格高的开发区和大型工商企业率先开展光伏发电应用。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分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呈现震荡上行的发展态势,到2021年全国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29.28GW,首次实现对光伏电站新增装机容量的反超,占全国新增光伏装机总量的53.4%。
从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分布情况来看,在各地政策推动下,近两年,户用分布式光伏的贡献超过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新增,2021年,全国新增户用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为21.6GW,占总新增量的73.7%新增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为7.7GW,占总新增量的26.3%。
具体到各地区,目前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光伏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推进迅速。2021年,山东省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为8.67GW,占全国总新增量的29.61%河北和河南紧随其后,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分别为5.17GW和3.59GW,分别占全国总新增量的17.65%和12.26%。
累计装机山东遥遥领先
累计装机建设方面,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经由2013年的3.1GW增长至2021年的107.51GW,总规模增长迅速。此外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占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由2013年的16.0%提升至2021年的35.1%。
具体到各地区来看,山东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凭借先发优势及近年来持续的大规模投入,全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稳居全国第一,且大幅领先于第二位。截至2021年,山东以23.34GW的累计装机容量排名第一浙江和河北位列二三位,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分别为12.65GW和12.63GW。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光伏发电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