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我要知道谁是辽宁工大的

斯文的太阳
可爱的大船
2023-02-15 08:35:39

我要知道谁是辽宁工大的

最佳答案
秀丽的蛋挞
精明的红牛
2025-04-21 08:47:11

胡富国 原山西省委书记

程安东 全国政协常委、原陕西省省长

韩 英 原煤炭部副部长神华集团董事长总裁

张宝明 全国政协常委、煤炭部副部长

鲁 昕 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王显政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煤炭工业协会会长

濮洪九 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

赵铁锤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

丁向阳 北京市副市长

张喜武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洪 宇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王金华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院长

田 会 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院长

李忠勤 龙煤矿业集团董事长

袁宗本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彭建勋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杜复新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任润厚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李廷赫 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董事长

付贵祥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张明元 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王利民霍林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韩有波 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耿养谋 北京昊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尹 亮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杨广林 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左春文 中铁十九局集团公司董事长

张回家 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汝波 美国福霖集团董事长

傅建华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

黄玉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人事培训司司长

杨 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划科技司司长

王铃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信信息中心主任

何学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划科技司副司长

王端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生产协调司副司长

朱德仁 煤炭教育协会会长

李金柱 中共宝鸡市委副书记

李 东 包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魏明远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处长

孙鸿志 吉林省煤炭工业局局长

王占洲 辽宁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局长

贾 斌 辽宁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

张家渔 甘肃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

刘占文 云南省煤炭工业局副局长

毛健民 东北煤田地质局局长

张国辉 河南煤炭工业局副局长

伊 列 煤炭信息研究院副院长

赵学社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院长

王建国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院长

张彦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书记、副院长

郑友毅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院长

张双占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

马 军 神华准格尔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裴平星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刘仲田 神东天隆集团公司董事长

伊茂森神府东胜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陈雪枫 永城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王延平 通化矿务局局长

王田立 抚顺煤矿电机厂厂长

邱 江 煤炭教育协会副理事长

李曾全 煤炭教育协会副理事长

孙永奎 鸡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国汉斌 内蒙古大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朱廷海 内蒙古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孙国建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李 崇 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馥财 鹤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赵玉林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赵庆福 双鸭山矿业集团分公司董事长

张 义 吉林省辽源矿务局局长

李 庆 南票矿务局局长

王 祥 云南东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敬堂 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院长

李广杰 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院长

刘廷吉 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中华 北方建设集团总经理

武奎斗 辽宁翰文文化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曹殿民 锦州东港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

最新回答
风中的跳跳糖
痴情的饼干
2025-04-21 08:47:11

阜新煤炭工业学校(1958-1988)

转眼间从煤校毕业15载了,每每回忆煤校都是满满的感谢,17岁的我孤身一人来到了距家千里之外的煤电之城--阜新。在煤校的4年里感谢每一位老师的辛勤培养,谆谆教诲。郑福文先生是我的班主任。师承张成文、史蒙、郑玉波、魏家鹏、张晓红、李国臣、魏丽君、吴俊海、邢景富、庄荣富、张承玉、吴乃斌、孟凡英、曲长波、耿燕、刘井波等先生,还有很多恩师的名字实在记不起来了。2007年听说学校即将拆迁,回去了一次留下了若干校园的相片,但是关于煤校的文字记录太少了。今年五一假期有幸得到了一本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阜新市教育志1928-1988》现将阜新煤炭工业学校1958年至1988年的校史简单整理一下,如果有出入请各位老师校友指正,谢谢。

阜新煤炭工业学校坐落在阜新市海州区西山路10号。系1958年8月在阜新煤矿工人技术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所由国家煤炭部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领导的煤炭工科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简介:30年来(1989年统计)为国家培养了中专毕业生5772人,大专毕业生69人,各种短训班3413人,遍布于20多个省、市、自治区许多毕业生以成长为煤炭生产、建设企业的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1988年学校有教职工371人,其中专任教师13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4人,中级职称的91人,学校设有地下采煤、露天机械化、矿山铁路运输、煤矿电气、煤矿工业企业与民用建筑、煤矿火工等8的专业。学校办学规模1200人;现有普通中专在校生809人,自费生136人,函授生152人,职业中专生75人。普通中专来自辽宁、内蒙古、新疆、云南等14个省区。

1958年8月,经辽宁省煤管局批准,将同年7月成立的阜新煤矿工人技术学校,改称阜新矿务局煤矿学校。校址由市区东门外迁到西山大街。学校隶属于阜新矿务局领导。

1962年易名为阜新煤矿学校,由国家煤炭部所属,辽宁煤管局主管。

1966年管理权下放给阜新矿务局。

1969年底将阜新矿务局技工学校并入阜新煤矿学校,校址由海州区西山路10号迁至新邱中部。

1971年初迁回原处。

1972年7月恢复招生,更名为阜新市工业学校,隶属于市革委会领导;同年底恢复原校名,仍归阜新矿务局领导。

1972年8月阜新矿务局技工学校分出后,学校改为辽宁省煤管局领导。

1982年5月学校领导体制改为由国家煤炭部所属,辽宁省煤炭工业管理局主管。

1983年5月改由国家煤炭部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主管。

1984年5月易名为阜新煤炭工业学校。

基础设施:学校分教学区、实习工厂区、集体企业服务区、教工住宅区、养殖场。总占地面积7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754平方米。其中教学楼8600平方米,实验楼3645平方米,学生宿舍8075平方米,职工家属楼14163平方米。学校有有微机房、语音室、电教室各一个。微机房装有APPLE-2型微机12台,IBM型微机2台,TRS-80型微机9台;电教室有摄、录放像机,编辑机26台(件),具有制作电视片的能力。1988年有电视教学片250部,其中自制电教片20部。图书馆藏书8万册。投资3万元安装36米(板状)天线卫星地面接收站1座,教学设备总价75.5万元。学校注重基础建设和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投资350万建设食堂、报告厅、1、3、4号住宅楼,新建学生公寓式宿舍楼,托儿所。投资26万修建柏油外环路,铺筑内环路,安装了路灯,平整了运动场,栽植各种树木5000株。

学校机构:党群方面设有党委办公室、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工会、团委。行政方面设有校长办公室、教务科、实验设备科、图书馆、函授培训部、基础部、机电科、采煤科、测量科、实习工厂、学生工作部(与团委合署办公)、总务科、基建科、伙食科、卫生所、多种经营总公司、财务科、保卫科、人事科、教育研究室、政治研究室。1989年1月起施行校长负责制,制定了《阜新煤炭工业学校校长工作条例》、《阜新煤炭工业学校党委工作条例》、《阜新煤炭工业学校职工代表工作条例》等,并成立校务委员会。

建校30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进行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意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鼓励教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师撰写的论文先后有40篇分别在省、市以上刊物上发表。1983年以来加强了教材建设。出编写内部使用的火工专业《炸药理论》、《火工品》、《爆破工程》、《矿用炸药》和露天机械化专业的《运输机械》、《采掘机械》、《钻孔机械》外、还有供全国煤炭系统同类学校使用的测量专业《煤炭地质》、《生产矿井测量》、和采掘专业的《固定机械》等10种教材。1988年5月我校在徐州召开的全国煤炭大中专教材会议上,介绍了教材建设经验

校际交流:学校注重校际之间的来往和交流1986年有校党委副书记仇守礼带队,组成采访摄制组,历时2个半月走遍内蒙古。黑龙江、辽宁等省的12个矿区2千余名毕业生1千余名处级以上干部,拍摄了反应历届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录像片《神州桃李》1987年6月校长杨大武随同中国煤炭教育访问团赴波兰访问,参观考察了波兰煤炭职业教育。1987年8月党委书记刘野一行7人,去西北考察煤炭企事业单位和走访毕业生。先后76家单位400余人次来我校考察和访问。

勤工俭学:组建了多种经营总公司和第三产业公司。1988年实现产值380万,向国家缴纳税金20.3万。比1987年增加7.85万

体育教育:学校注重学生体育教育。1985年在省首届中专生田径运动会上学校体育代表队分别获得男子甲组总分第三名,女子总分第七名。1987年男、女生代表队分别获得省第二届中专生田径运动会总分第三名和第四名。1988年6月18日学校田径队代表辽宁省参加东北三省中专生田径运动会,获得女子组第一名,男子组第四名。1988年校男生篮球队参加省中专生篮球赛,获得第二名。

1987年,学校被辽宁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学校”,校党委被被中共辽宁省委命名为“统战工作先进单位”许多科室先后受到省、东煤公司和市政府表彰。

爱笑的香氛
香蕉小丸子
2025-04-21 08:47:11

1963年至1979年,为乌达矿务局一矿、二矿机电科、企业处、动力处技术员;

1979年至1981年,为煤炭部综采指挥部工程师;

1981年至1983年,为煤炭部生产司工程师;

1983年至1984年,任煤炭部生产司综合处副处长;

1984年 至1988年,任煤炭部机关服务公司副经理;

1988年至1991年,任能源部行政司副司长;

1991年至1993年,任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办公厅副主任;

1993年至1996年,先后任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董事长;(正司局级)

1996年至1998年,任煤炭部办公厅主任;

年至1999年,国家煤炭工业局办公室主任兼外事司司长;

1999年5月至2003年7月,任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集团公司董事长;

2003年7月至2010年3月,担任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期间兼任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8年10月16日,经天亮因工作调动原因辞去中煤能源董事长职务。

2010年3月10日至今,任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副部级)

2012年4月,任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

冷静的小伙
缓慢的荔枝
2025-04-21 08:47:11

    私藏亿元,在如今强力反贪反腐的形势下,“亿元司长”引起公众的注目。

    “亿元司长”魏鹏远,男,汉族,1959年11月出生于辽宁省锦西县,1982年从辽宁阜新矿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前身)毕业后分配到煤炭部规划设计总院工作。央视新闻报道介绍中,在32年职业生涯中,魏鹏远一直没有离开煤炭行业,从国家煤炭部煤炭处主任科员一步步成为副处长、处长。2008年8月国家能源局挂牌成立,魏鹏远任煤炭司副司长(正处级)。

据中国新闻周刊、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2014年4月,在最高检直接指挥下,魏鹏远专案组来到国家能源局,对魏鹏远实施了控制。专案组协中国银行保定分行的十多名工作人员、使用五台点钞机参与现场清点,共清点出现金人民币1.348亿元、欧元819.55万元、美元382.49万元、港币189万元、英镑1.6万元,按当时的汇率中间价,所获现金折合人民币2亿多元。被查所获财产共计3.4亿元。

魏鹏远在担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基础产业发展司煤炭处副处长、煤油处调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煤炭处处长、以及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等职务期间,利用官职和职权、以及在催要货款、推销设备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为由,非法收受情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1170余万元。另还有折合人民币13109余万元的财产不能说明来源,当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站在被告席上的魏鹏远, 此刻,所有秘密都被揭露,语调平缓地发表自己的忏悔:钱财有什么用?钱财没有让我心安理得,反而让我罪孽重重……此件事后国家决策层也注意到了权力过度集中带来的腐败问题,中央政府一再强调“简政放权”。

着急的火车
和谐的野狼
2025-04-21 08:47:11

1.2.1 世界煤层气开发利用历史与现状

1920年和1931年,美国在粉河盆地(Powder River Basin)中部的怀俄德克煤层和阿巴拉契亚北部比格郎气田的匹兹堡煤层先后打出3 口煤层气自流井。20世纪50年代以来,菲利浦石油公司参与圣胡安盆地(San Juan Basin)的煤层气开发,在水果地组煤层打出一大批气井,其中大多数井均获成功。在此期间,采用常规油气理论为指导进行钻井。进入70年代,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影响下,美国能源部做出了开展包括煤层气在内的非常规天然气回收研究的决定。从1978年开始对美国16个含煤盆地进行了长达8年的煤层气研究。研究过程中对煤层气的储集和运移机理、生产方式和开采工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先后对14个盆地做出了资源量计算。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在圣胡安盆地和黑勇士盆地(Black Warrior Basin)取得了商业性开发的成功(杨锡禄等,1995)。1986年以后,在取得东部浅层含煤盆地煤层气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美国对西部深层含煤盆地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明显的开发效果(张武等,2000)。

美国煤层气工业在近几年来取得长足进步的关键是对含煤盆地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地质综合评价,尤其是在黑勇士盆地、皮申斯盆地及圣胡安盆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研究和开发试验,根据各地的经验,提出在选择勘探、开发煤层的有利区块进行地质综合评价时,应考虑一系列地质因素,即气含量、渗透性、煤阶、煤层的物理性质、煤层厚度、埋深、地温梯度、地应力、顶底板岩层特征、沉积环境及构造条件等(叶建平,2006)。其中,煤层厚度、煤阶、气含量、渗透性、埋深和构造条件是选择煤层气开发有利区块时必须优先考虑的因素。

美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情况代表了世界煤层气工业的发展状况。近年来,澳大利亚的煤层气勘探工作也十分活跃,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几个二叠纪-三叠纪含煤盆地,包括悉尼(Sydney)、冈尼达(Gunnedah)、博恩(Bowen)等盆地,其中博恩盆地的一些井经过测试已经转化为生产井。2000~2001年度,仅博恩盆地用于煤层气勘探的费用就达4440万美元,占该盆地全部勘探费(1.2 亿美元)的37%。昆士兰天然气公司已经在靠近Chianchill的Argyle-1井成功进行了煤层气生产,日产量超过2.823×104m3,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已经成为昆士兰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基本部分。但直到目前,澳大利亚的煤层气生产还是以矿井煤层气抽放为主,生产的煤层气主要供给建在井口的煤层气发电站。澳大利亚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较快,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澳大利亚煤炭及煤层气资源丰富;二是几个主要含煤盆地离东海岸人口密集区较近,具有潜在的煤层气销售市场;三是在勘探过程中借鉴了美国的成功经验,并与本国的客观地质情况相结合。

除了美国和澳大利亚,世界上其他3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开始进行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但是仅有少量的国家能进行成功的煤层气规模开发,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煤层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其前期工作往往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如果没有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很难吸引资金;二是除美国外,各国不能彻底解决各自的具体技术问题;三是煤层气本身的特殊性,即从地质评价到工业开采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1.2.2 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历史与现状

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仍以煤矿安全为主要目的进行瓦斯抽放,部分矿井同时进行煤层气开采试验。1980年,我国的瓦斯抽放量已达到2.934×108m3,其中1000×104m3以上的矿井就有5个。1985年,国家经委修订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将瓦斯列入废弃能源,1996年又把煤层气开发和煤层气发电列入该目录。1992年,煤炭部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签订协议,投资1000万美元进行试验,该项目包括松藻矿务局、开滦矿务局、铁法矿务局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的4个子项目,主要目的是为我国发展煤层气工业引进技术和设备。这一阶段主要借用美国的技术和经验,但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中国含煤区不太适用,因此未获得突破性进展,但是通过试验,对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情况取得了一定的认识,为后来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开展了煤层气的勘探试验,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与进展。1990年以来,全国已有30多个含煤盆地进行了煤层气勘探钻井,取得了一批储层测试参数和生产参数,在一些地区甚至获得工业气流。为了加快我国煤层气的开发,国务院于1996年初批准成立了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九五”和“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都设立了煤层气研究和试验项目,同期,国家计委设立了“中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国家一类地勘项目。为了推进煤层气的产业化进程,2002年,国家“973”计划设立了“中国煤层气成藏机制及经济开采基础研究”项目,从基础及应用基础理论的层面对制约我国煤层气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将其成果应用于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中。到目前为止,我国施工煤层气井270余口,共有31个区块进行过不同程度的试验,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华南聚气区,建成煤层气井组12个;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10.23×1012m3,中联煤层气公司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预测显示,我国煤层气总资源量为31.46×1012m3。

1999~2002年,由东煤107队于辽宁省阜新盆地共施工了8口煤层气地面开发井,为阜新市提供日产气量为2×104m3以上的居民生活用气,标志着我国煤层气地面钻井商业开发实现了零的突破。2005年,山西省晋城地区投入2.37亿美元建设的国内第一个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开工,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该项目通过地表向地下煤层钻孔,每年抽取煤层气大约1.66×108m3,供应当地工业、商业用户和居民作燃料,并建设一座12×104kW的煤层气发电厂。

1.2.3 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进展与趋势

2004~2006年,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联合组织下,开展了全国新一轮煤层气资源评价,中联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承担了具体评价任务。评价中首次考虑了褐煤中的煤层气资源,首次进行了全国重点矿区煤层气资源评价。

截至目前,我国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为1023.08×108m3。其中,以地面开发为主探明储量为754.44×108m3,以矿井抽放为主探明储量为268.64×108m3。

1.2.3.1 煤层气地面商业性开发取得历史性突破

自2000年阜新矿区实现小规模煤层气地面商业性开发以来,我国在山西南部无烟煤地区数个区块又取得地面商业性开发的突破,昭示出中国特有的煤层气地质特色和商业性开发前景。

1)辽宁阜新刘家井组煤层气开发工程:1999~2002年,阜新矿区刘家井田施工煤层气井8口,形成小型开发井网,单井平均产气量0.3×104m3/d左右,最高达0.6×104m3/d,并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向阜新市区供气,日均供气约2×104m3,在我国率先实现煤层气地面商业性生产。

2)山西沁水枣园井组煤层气开发试验工程:该工程共有生产试验井15 口,建有日发电400 kW的小型煤层气电站,2003年4月开始向外供气。

3)山西晋城潘庄煤层气地面开发工程:该工程2003年施工30口开发井放大试验并开始商业性生产,目前已形成210口井的开发规模,其中110口已投入生产。日产气量30×104m3,单井最高产量1.3×104m3,形成了年产1.5×108m3煤层气的生产规模。目前,生产的煤层气除就地发电、居民供气、汽车燃料外,已销往郑州、长治、安阳等地作为民用或工业用气源。

4)山西晋城潘河煤层气开发利用先导性试验工程:该工程计划施工900口煤层气井,分3期完成。2006年完成第一期施工150 口煤层气生产试验井,计划建成年产煤层气约1×108m3的生产示范基地。该基地已于2005年11月1日正式开始对外供应压缩煤层气,日产气约7×104m3。

1.2.3.2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试验活动更为活跃

至2006年8月底,我国完成的煤层气井数约650口(图1.1),其中80%以上分布在山西和陕西两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投入煤层气勘探开发资金达21亿~22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约1.8亿美元。在2000年以前30余个勘探或开发试验区的基础上,近年来进一步扩展了新的区块,目前正在进行作业的区块达到20余个,开发试验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极大提高,对外合作也取得新的进展。目前,全国已登记的煤层气区块共64个,各方参与煤层气勘探开发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

图1.1 中国各时期煤层气钻井数

(据叶建平,2006)

除前述4个已进行商业性开发的项目外,目前正在进行的勘探与开发试验的区块有20余个,如中联公司自营或与地方合作的端氏、韩城、鹤岗、沈北等区块;与国外公司合作的淮南潘谢东、保德、沁源、寿阳、丰城、乌鲁木齐白杨河、盘县青山、云南老厂等区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自营的大宁-吉县、宁武、郑庄、樊庄、乌鲁木齐等区块;晋城兰焰公司自营的潞安屯留、郑庄、成庄、赵庄、胡底等区块。此外,国内某些大型煤炭企业也积极开展煤层气地面抽采工作,如铁法、抚顺、淮南、平顶山、焦作、潞安、松藻等。上述工作成效显著,如在韩城、晋城潘庄、盘县青山等地打出了煤层气自喷井,揭示了这些地区煤层气资源开发的巨大前景。

在上述区块中,有五大项目即将投入开发试验:①韩城项目施工直井11口,加上前期6口煤层气井(平均产气量0.1×104m3/d),组成韩城开发试验区;②晋城端氏区块施工多分支水平井2口,经过排采试验,单井产气量已达1×104m3/d左右;③晋城大宁区块施工多水平分支井5口,其中2000年底投入排采试验的DNP02井产气量稳定在2×104m3/d左右;④晋城樊庄区块计划施工200口直井形成煤层气开发区,目前数十口井开始进入排采试验;⑤大宁-吉县形成了由34口直井和1口多分支水平井组成的开发试验井网,正在排采试验,已取得单井(0.1~0.28)×104m3/d的试验成果。

我国自与美国德士古公司于1998 年签署国内第一个煤层气产品分成合同(淮北项目)以来,目前先后已与16家外国公司签订了27个煤层气资源开采产品分成合同,合同区总面积超过3.5×104km2。截至2005年底,对外合作区块内已施工各类煤层气井254口,压裂排采204 口,施工二维地震2065 km,建立了潘庄、柿庄、保德、三交、寿阳、淮北、丰城、恩洪等先导性开发试验井组,获得了具有商业价值的煤层气产量,国际合作成效显著。

1.2.3.3 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

经过20余年来的研发和实践,我国已形成了从煤层气资源评价、地质选区、勘探至地面开发的完整技术方法体系。近年来,在某些关键技术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1)基于动力学条件的有利区带优选技术:该项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煤层气储层弹性能聚散程度的三元判识标志,用于煤层气成藏效应的预测;二是煤储层弹性能能量聚散模式,形成了基于该模式的煤层气有利带动力学定量预测方法。采用三元判识标志,将煤层气成藏效应分为3个级别组合和27个类型,有关方法在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高渗动力学条件发育区预测中得到了验证,形成了适用于我国地质条件的煤层气有利区带先进预测技术。

2)煤层气地震勘探技术:在传统的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三维P波煤层气地震勘探技术,提出利用“两个理论、六项技术”来指导煤层气藏勘探。六项技术包括地震属性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方位AVO技术、方位各向异性技术、煤层厚度非线性反演技术和基于MAPGIS的多源信息预测技术,以岩性地震勘探为核心,形成了先进的煤层气地震勘探技术系列,并在煤层几何形态和裂隙发育程度等的探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3)煤层气井空气/雾化钻井技术:结合中国煤层气地质特点,在引进美国相关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出空气钻井设计软件,形成了空气钻井系列技术。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沁水盆地南部潘河国家煤层气开发示范项目中广泛使用,使钻井周期由原来的15 d以上缩短到不足5 d,降低了施工成本,避免了钻井液对储层的伤害。

4)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排采技术:2004年11 月,我国第一口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投入生产,煤层中水平井眼总进尺8000m,单井日产稳定在2×104m3以上,实现了煤层气开发工艺和产能的双重突破。截至目前,国内已有14口多分支水平井施工完毕。大宁井田完成3口多分支水平井,目前正在排采;端氏区块实施2口多分支水平井,预测单井产能在2×104m3以上,并首次实现双主支多分支水平井钻进记录;武M1-1多分支水平井,在煤层中进尺达6088m;大宁PSC项目,首次实现9000 m总进尺的水平定向钻进记录;寿阳区块多分支水平井3口,正在排采试验。该项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成功,为我国低渗煤层的煤层气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5)注入二氧化碳增产技术:在“十五”期间,国内开展了注入二氧化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先导性试验,研究了适合于我国地质特点的工艺参数,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2004年4月,完成了山西南部TL-003井的现场二氧化碳注入试验,为我国煤层气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氧化碳地下储藏等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储备。

6)氮气泡沫压裂技术:氮气泡沫压裂技术主要适应于低压、低渗、强水敏性的煤层。潘河项目完成了2口井的氮气泡沫压裂施工,成功地将单井煤层气日产量提高了3倍左右。潘庄项目进行了氮气泡沫压裂对比试验,试验井煤层气日产量比参照井提高了1倍左右。在韩城开发试验项目中,通过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的实际实施,分析了该项技术对特定煤层气地质条件的适应性,为我国应用此项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

1.2.4 我国煤层气研究及勘探阶段

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

1.2.4.1 煤矿瓦斯井下抽放与利用阶段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末,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减少煤矿瓦斯灾害而进行的煤矿井下瓦斯抽放与利用。我国煤矿井下抽放煤层气已有较长的历史。1980年,煤层气抽放量已达2.934×108m3,其中0.1×108m3以上的矿井就有5个。1996年,抽放量达6.338×108m3,抽放量在0.1×108m3以上的有16个矿区。这些对于减少井下瓦斯事故、保护环境及改善能源结构均有重要意义。瓦斯抽放也是煤层气开发的一项有效技术。

1.2.4.2 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初期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以煤矿安全为主要目的,部分矿井同时进行煤层气开采试验,并进行了水力压裂试验和研究。这一阶段主要是借用美国的技术和经验,但对于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性研究不够深入,因此未获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也在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取得了一定认识,积累了一些经验,学到了一些先进技术。

1.2.4.3 煤层气勘探开采试验全面展开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国从优质能源的利用出发,开展了煤层气的勘探试验,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与进展。石油、煤炭、地矿系统和部分地方政府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了专门的煤层气研究机构,许多国外公司也积极在中国投资进行煤层气勘探试验。1990年以来,我国已有30多个含煤区煤层气勘探钻井,已钻成勘探和生产试验井119口,取得了一批储层测试参数和生产参数,并在柳林、晋城、大城及铁法等含煤区获得了工业气流。这一阶段我国的煤层气勘探,无论是地质选区评价,还是工艺技术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对我国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层气的富集高产规律认识还不够深入,工艺技术还未完全过关,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仍是此阶段首要的研究课题。

1.2.5 煤成气地质研究与开发简况

煤成气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天然气,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开采煤成气。我国一些大型煤产地也是煤成气田,如鄂尔多斯地区、华北各含煤区,都蕴藏大量煤成气藏。例如中原油田煤成气的勘探主要集中在东濮凹陷,已找到了文23、白庙及户部寨等古生新储煤成气田和混合气田,其中文23煤成气田已探明地质储量达149.4×108m3,为中原油田的主力气田。2003年,东濮凹陷文古2 井于上古生界石千峰组3813.5~3834.3 m 井段(16.8 m/3层)进行压裂,日产天然气1.1×104m3、油7.0 m3。华北苏桥的煤成气聚集于奥陶系,中原的“文23”煤成气藏和白庙混源气藏聚集于第三系沙河街组。济阳地区的155井和孤北1井气藏聚集于石炭、二叠系储层内,而曲古1井煤层甲烷聚集于第三系沙河街组二段内。

煤成气勘探开发已经具有比较多的研究实践,国内外研究人员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M.Teichmuller,1983;B.Waiter等,2002;杨俊杰等,1987;戴金星等,2001;张新民等,2002)。

总的看来,国内外煤成气地质研究具有如下发展趋势:①十分重视煤系有机质的来源和显微组成,并将其与生烃潜力、产气量紧密联系起来;②分析化验不断采用高新技术,如天然气中微量生物标志物的富集与分析、单体烃同位素分析及含氮化合物分析等;③采用系统动态的观点,将天然气的生运聚散作为一个动态演化的系统,对该系统的研究不断由定性、半定量向定量化发展;④模拟实验更为符合实际,不仅模拟不同显微组分的生烃演化规律,而且对煤系地层烃类的排出、二次运移至聚集的过程都进行了实验探索,获得了多项参数;⑤对煤层本身的储集性能和封盖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