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现状

轻松的飞鸟
聪慧的铅笔
2023-02-15 08:31:34

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现状

最佳答案
欣慰的高山
酷酷的胡萝卜
2025-04-21 11:51:07

债券发行是证券发行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以债券形式筹措资金的行为。伴随着改革的需要,中国债券市场逐渐发展,2020年我国拥有4600余家债券发行人,全年证券发行量再次创造近十年最高值,政府债券全年发行利率呈现先降后增趋势,预计未来我国债券发行规模将伴随着国家发展而继续增长。

债券发行主体现状

债券发行市场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债券类型可以分为:国债(政府债券)、金融证券、企业(公司)债券,其发行主体如下:

(1)政府债券这种类型的债券主要以政府的信用做担保,不需要抵押担保,信用等级是最高的,有分为中央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两种不同的主体发行单位。

(2)金融债券:这种类型的的债券发行的主体是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

(3)企业债券:企业(公司)债券发行主体是企业(公司),一般都是为了经营需要而筹集的资金,一般情况,发行主体的公司必须参与信誉评级,只有达到一定的评级才可以进行发行债券。

截止2020年12月,我国在沪深交易所发行人数量为4686家,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债券发行人数量有3689家,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债券发行人有997家。

债券发行数量规模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2014-2020年我国债券发行总量呈上升趋势,到2019年增速逐渐下降,但在2020年上半年经济萎靡时发行量增速反弹。随着经济的快速恢复,债券市场2020年债券发行量同比去年同时期已经增加许多。

这有经济发展,债券市场体量扩张的因素。也有2020年5月之前,利率快速下行导致企业集中发债的原因。据中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2020年全年我国共发行各类债券56.9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6%。

从我国2020年债券发行的结构来看,所有债券品种中,金融债券的发行量占比最大,2020全年共发行了29.15万亿元,占比约为51.20%其次是公司信用类债券,2020年全年共发行了14.20万亿元,占比为24.94%再者是政府债券,2020年共发行13.53万亿元,占比约为23.76%国际机构债券的发行量占比最少,为554亿元,占比仅为0.10%。

债券发行利率情况

政府债券的发行利率能一定程度反映出我国的金融市场利率水平。以10年期国债为参考,2019年后半年,10年期国债发行利率趋降,2019年末发行利率在3.1%左右,2020年1月-4月,发行利率继续下降,到5月-11月才出现持续回升,2020年末上行至19年同期水平,2020年11月18日发行10年期国定利率国债发行利率约为3.27%。

地方债发行利率与国债利率走势基本一致。2020年1-4月,地方债发行成本跟随债市利率下行,2020年5-12月随市反弹,发行成本整体高于同期限国债利率22-30bp左右,年末发行成本相较于市场利率偏高。2020年12月我国地方债发行平均利率为3.46%。

债券发行前景预测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迅猛发展,债券发行规模已经跨入全球前列,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但与发达市场相比,未来潜力还比较大。根据当今经济形势,中国债券发行量将会在2021年继续保持增加趋势。

未来,总体融资状况仍将对非金融企业有利,尽管平均收益率已从第二季度的低点回升,但还有很大的潜在再融资渠道。综上,预计2021-2026年间我国将发行债券总共约466万亿人民币。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债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最新回答
标致的手机
典雅的云朵
2025-04-21 11:51:07

全球第三。2017年3月末,中国债券市场托管量达到65.9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三,亚洲第二;其中信用债规模居全球第二,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规模稳步增长,在2020年末余额8132亿元,全球排名第二位。据中金公司预计,我国2021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或将达到5000亿-8000亿元,创历年之最。

标致的海燕
风趣的荔枝
2025-04-21 11:51:07

绿色债券再迎政策支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绿色债券市场已经跻身世界前列。2018年以来,多个部门相继推出绿色债券市场建设与发展监管条例,监管体系更加规范多个地方政府着力研究部署绿色债券奖励政策,激励措施更加完善。

2019年5月,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通知》,尽管区域范围目前仅有5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债券种类只是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但在支持试验区绿色发展的同时,其相关经验和做法也将会得到复制和推广,这对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促进作用,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据Wind金融数据可知,2018年,中国境内外发行贴标绿色债券共计2675.93亿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8.02%发行数量共计144只,同比增长17.07%占全球绿色债券发行总额的23.27%,虽较2017年占比略有下降,但中国仍旧是全球绿色债券最大的发行市场之一。

金融债发行规模仍最大,但占比下降,绿色公司债次之

从发行规模数量来看,金融债仍是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主力,2018年,31家金融机构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38支,占比为29.92%,较上年下降8.68%发行规模合计1289.20亿元,占比58.59%,较上年下降1.91%。更多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参与到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中,主体类型进一步多元化。

另外,非金融企业发行人全年共发行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绿色融资工具89支,发行规模合计911.33亿元。其中绿色公司债发行量较大,全年共发行33支,规模为376.49亿元,占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的比例分别为37.087和41.31%。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的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占比均延续了去年的上升趋势,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市场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

福建超北京成主要发行城市,清洁能源为主要投资方向

2018年境内共有24个省份参与绿色债券发行,其中北京市发行的绿色债券金额较2017年大幅减少,发行金额不再遥遥领先,占比由46.6%下降至16.82%。而福建省因兴业银行发行的2只30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券占据全年发行金额第一位。另外,青海省、辽宁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均于2018年发行了首单绿色债券。

2018年,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向清洁能源领域金额最高。按照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编制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规定的六个领域划分,2018年在我国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向中,清洁能源是资金投向最多的领域,占比34%,主要为水电站、风电站和光伏项目建设其次是清洁交通,占比19%,主要为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铁路项目建设运营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最少,占比仅2%。

银行间为主要发行场所,国有企业占据着主导地位

2018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仍为绿色债券的主要发行场所,交易所市场绿色债券发行加速。2018年,共有58支绿色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较上年减少3.33%规模为1443.9亿元,较上年增加10.90%。交易所市场上共发行了33支绿色债券,较上年增加26.92%规模为376.5亿元,较上年增加54.20%。

就发行主体来看,国有企业占据着主导地位。从发行数量来看,共77家国有企业发行了100只贴标绿色债券,占比90.09%,较2017年增加3.68%从发行金额来看,国有企业共计发行2009.41亿元贴标绿色债券,占比97.20%,相比2017年增加2.4%。

发行期限以3年为止,评级依旧维持在较高水平

2018年,绿色债券的发行期限主要为3年期,5年期次之。2018年,我国发行的111只普通贴标绿色债券中共发行3年期绿色债券63支,占比56.76%,发行5年期绿色债券28支,占比25.23%。2018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上未发行短期融资券,15年期的长期债券共发行了3支。

2018年,绿色债券评级依旧维持在较高水平,获评债券全部为投资级别。发行的111只普通贴标绿色债券中有97只债券获得评级,未获得评级的有14只。其中,AAA级债券占比最高,共57只总计1488.21亿元新增2只A+等级的绿色债券,为两家农村商业银行所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小规模发行主体开始进入绿色债券市场。

经济绿色发展为趋势,未来绿色融资需求巨大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绿色发展显得更加重要。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最新研究结果,我国现阶段和未来都具有巨大的绿色融资需求,从2014年到2020年,我国绿色融资需求大约为30万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单单依靠财政补足是不够的,也会给财政带来负担,而通过绿色金融方式调动社会资金,实现经济绿色发展无疑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害怕的秀发
高高的曲奇
2025-04-21 11:51:07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2014-2020年我国债券发行总量呈上升趋势,到2019年增速逐渐下降,但在2020年上半年经济萎靡时发行量增速反弹。随着经济的快速恢复,债券市场2020年债券发行量同比去年同时期已经增加许多。

2012年,上交所债卷发行人数量637,深交所发行人数量206;

2013年,上交所债卷发行人数量1141,深交所发行人数量335;

2014年,上交所债卷发行人数量1668,深交所发行人数量423;

2015年,上交所债卷发行人数量2050,深交所发行人数量456;

2016年,上交所债卷发行人数量2704,深交所发行人数量829;

2017年,上交所债卷发行人数量2904,深交所发行人数量863;

2018年,上交所债卷发行人数量2891,深交所发行人数量979;

2019年,上交所债卷发行人数量3191,深交所发行人数量859;

2020年,上交所债卷发行人数量3689,深交所发行人数量997。

犹豫的柚子
可靠的西装
2025-04-21 11:51:07

债券发行主体现状

债券发行市场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债券类型可以分为:国债(政府债券)、金融证券、企业(公司)债券,其发行主体如下:

(1)政府债券这种类型的债券主要以政府的信用做担保,不需要抵押担保,信用等级是最高的,有分为中央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两种不同的主体发行单位。

(2)金融债券:这种类型的的债券发行的主体是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

(3)企业债券:企业(公司)债券发行主体是企业(公司),一般都是为了经营需要而筹集的资金,一般情况,发行主体的公司必须参与信誉评级,只有达到一定的评级才可以进行发行债券。

截止2020年12月,我国在沪深交易所发行人数量为4686家,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债券发行人数量有3689家,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债券发行人有997家。

债券发行数量规模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2014-2020年我国债券发行总量呈上升趋势,到2019年增速逐渐下降,但在2020年上半年经济萎靡时发行量增速反弹。随着经济的快速恢复,债券市场2020年债券发行量同比去年同时期已经增加许多。

这有经济发展,债券市场体量扩张的因素。也有2020年5月之前,利率快速下行导致企业集中发债的原因。据中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2020年全年我国共发行各类债券56.9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6%。

从我国2020年债券发行的结构来看,所有债券品种中,金融债券的发行量占比最大,2020全年共发行了29.15万亿元,占比约为51.20%其次是公司信用类债券,2020年全年共发行了14.20万亿元,占比为24.94%再者是政府债券,2020年共发行13.53万亿元,占比约为23.76%国际机构债券的发行量占比最少,为554亿元,占比仅为0.10%。

债券发行利率情况

政府债券的发行利率能一定程度反映出我国的金融市场利率水平。以10年期国债为参考,2019年后半年,10年期国债发行利率趋降,2019年末发行利率在3.1%左右,2020年1月-4月,发行利率继续下降,到5月-11月才出现持续回升,2020年末上行至19年同期水平,2020年11月18日发行10年期国定利率国债发行利率约为3.27%。

地方债发行利率与国债利率走势基本一致。2020年1-4月,地方债发行成本跟随债市利率下行,2020年5-12月随市反弹,发行成本整体高于同期限国债利率22-30bp左右,年末发行成本相较于市场利率偏高。2020年12月我国地方债发行平均利率为3.46%。

债券发行前景预测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迅猛发展,债券发行规模已经跨入全球前列,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但与发达市场相比,未来潜力还比较大。根据当今经济形势,中国债券发行量将会在2021年继续保持增加趋势。

未来,总体融资状况仍将对非金融企业有利,尽管平均收益率已从第二季度的低点回升,但还有很大的潜在再融资渠道。综上,预计2021-2026年间我国将发行债券总共约466万亿人民币。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债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俊逸的手机
大胆的日记本
2025-04-21 11:51:07
1.

总体发行量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年报数据显示,我国债券市场规模稳步扩张,债券总发行量不断增长,2021年我国债券发行总量为61.38万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2020年我国债券发行量增速较快,总发行量相较2019年增多11.73万亿元,增速为26%,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国内经济效益不高等因素造成影响。 2017-2021年中国债券发行总量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

中央结算公司债券发行托管情况 2021年,中央结算公司登记债券发行量为87.2万亿元,同比增长26.1%,国内经济状况逐渐恢复,债券发行量增长速度较快,债券托管余额为

愤怒的八宝粥
着急的皮带
2025-04-21 11:51:07

2020年全球收到疫情影响,经济情况收到严重负面影响,导致全球债券发行量再次冲高,创下2014年以来最高纪录。未来,由于经济恢复情况的不确定性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动荡,预计2021年以后全球的债券发行总量仍然会保持一个整体慢增长的状态。

2014-2019年全球债券发行量呈震荡上升的趋势,主要在于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剧,2019年全球债券发行量达到了7013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9%。

2020年的发行量增长以非典型的方式进行。通常,发行量和GDP呈正相关:随着GDP上升(或下降),债券发行也一样。但是,自2020第二季度以来,这两个系列已朝相反的方向移动,并且幅度也达到了历史上的大幅度。近期发行量增加的一种解释是中央银行提供了大量流动性支持。

在高度不确定性以及缺乏有效且广泛的新冠疫苗的情况下,这使许多公司能够采取谨慎的行动来增加现金储备。考虑到这些因素,与GDP发行关系为正的关系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标准普尔在2020年10月发布报告称,预计2020年全球债券发行量会超过8万亿美元,约为81353亿美元,2021年可能出现下降,预计下降到约7.9万亿美元左右。

从路透社和标准普尔公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全球债券发行结构中,发行量最大的是非金融类债券,占2020年全球债券发行总量的约38.3%其次是金融服务类债券,发行量占比为31.4%,这两类债券的发行量已经超过了全球债券发行总量的65%。

其他的债券发行占比中,国际公共财政类债券发行量占比为14.2%,结构融资类债券占比为12.8%,美国公共财政类债券占比为3.4%。

中国债券市场在世界债券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四个主要经济体的债券总存量(国内债券存量+国际债券存量)来看,目前我国总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超过了日本和英国,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从FRED数据可以看出,截止2020年中期,美国未偿债券总余额为45.61万亿美元,中国未偿还债券总余额为15.77万亿美元,日本未偿还债券总余额为13.47万亿美元,英国未偿还债券总余额为6.45万亿美元。

未来,全球债券市场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趋势一:债券市场规模增大趋势

世界经济仍然处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下,并且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预计未来1-2年内全球债券的发行量仍然会处于高水平,债券存量增长。

趋势二:跨境券商市场竞争趋于激烈

随着全球高净值个人及富裕群体数量的增加,以及亚洲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各国投资者海外投资需求不断增加,全球债券市场活跃度将提高。中国国内,由于国内证券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传统券商与新兴互联网券商将目光转向跨境市场,双方纷纷加大力度争夺市场份额,将加大全球债券市场热度。

趋势三:债券产品创新趋势

随着全球债券市场的继续成长,未来将会产生更多的债券品种,例如近些年热门的绿色债券、资产支持类债券等,并且当前金融科技在债券产品设计、存续期管理和风控等各个环节已经开始有应用场景,将会通过产品和技术的更迭创新来提高债券市场活跃度。

综上,根据标准普尔的数据,预计2021年后,大多数地区的经济重新缓慢增长,处于恢复阶段,加上非常不确定的世界经济和政治背景,未来很可能会使债券发行量恢复到大约3%增长率。预计到2026年,全球发行债券规模将达到约95849亿美元。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债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稳重的石头
大意的指甲油
2025-04-21 11:51:07
现在都是绿色,基本就是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国家的规定。

不是什么利好,利空都要求这么做。

绿色债券,是指将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项目的债券。2008年开始由世界银行首发,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范围内绿色债券的发行量约为170亿美元,总计可达到700亿美元。

拓展资料:

环保领域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为垃圾焚烧发电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源动力。中国“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这也是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的世界潮流。

所谓绿色债券,指金融机构法人依法发行的、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绿色产业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绿色债券起源于21世纪之初,是伴随着世界范围内投资人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兴起的一个新的债券品种。自2008年世界银行发行第一支绿色债券以来,国际绿色债券市场蓬勃发展。

2014年,全球发行的绿色债券已达360亿美元。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均是绿色债券重要的发行主体。

2015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总额近300亿美元。

2015年金风科技在境外成功发行3亿美元绿色债券,成为中资企业的首单绿色债券。2015年10月,中国农业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了首单绿色债券,开启了中资金融机构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的先河。

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范围内绿色债券的发行量约为170亿美元,几乎是2015年同期的三倍。在这其中,将近一半的绿色债券来自于中国。据穆迪公司估计,2016年全球绿色债券的发行量总计可能达到700亿美元。

央行指出,国家将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参与绿色金融债券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将建立了发行核准的绿色通道,明确将符合条件的绿色金融债券纳入人民银行相关货币政策操作的抵(质)押品范围等。

央行表示,欢迎其他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税收、贴息、增信等配套优惠政策,欢迎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社会公益基金等在内的各类投资者投资绿色金融债券。

央行提出,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方面,还将采取四类措施:

1、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绿色信贷机制。通过再贷款、财政贴息、担保等机制来支持绿色信贷。充分发挥征信系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2、发挥金融市场支持绿色融资的功能,推动建立绿色企业债市场,发展绿色股票指数与相关产品,创新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投融资机制,发展交易市场。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绿色产业基金,鼓励机构投资者投资于绿色金融产品。

3、建立发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明确金融机构的环境法律责任。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强制性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4、推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

帅气的奇异果
独特的便当
2025-04-21 11:51:07

3月15日,中央 财经 委员会召开第九次会议,透露出了重大信号,展现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 社会 系统性变革,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们当前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把碳达峰和碳中和提高到民族发展的高度,这个战略定位是空前的。为什么碳中和这么重要?

关注@投行魔方

(一)能源结构转型的大势已来

国际能源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全球石油需求达峰基本已成定局,主要产油国未雨绸缪谋划转型,由于各方投资转向新能源领域,油气煤炭等化石燃料供应能力未来或将面临严重困难。

从中国的能源结构来看,2020年我们总计消费48亿吨标准煤;在能源结构上,85%是化石能源,其中60%是煤,绿色可再生能源只占15%左右,而要达到碳中和目标,就要把两者比例倒过来——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占85%,化石能源占15%以下。

目前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 这个数字完全可以降下来,在源头上节省能耗,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减少碳的排放。在节能降耗上中国的潜力非常大,在未来5 10年,在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同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节能降耗上。这样既可以在过渡阶段将存量持续降下来,又可以避免运动式的、激进的关企业行为。

化石能源中的原油我国主要依靠进口,而原油主产区位于中东、西非等国际局势热点地区,原油运输回国要途径苏伊士运河、波斯湾、马六甲海峡,运输通道受制于人,能被轻易被掐断。

因此,不论是从降低对外能源依存度、还是对内倒逼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压降化石能源占比、鼓励清洁能源是大势所趋。

(二)“碳达峰、碳中和”语境下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我们现在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28%,还没达峰,经济规模占比(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到17%)远远小于碳排放量的占比,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发展质量不够高,单位GDP的能耗比欧美高很多。

在碳排放达峰之前就承诺实现碳中和的时点,这既是对国际 社会 积极履行大国责任,占领一个政治正确的高点,抢占制定碳中和、碳交易标准的话语权,也是对内倒逼改革,把落后的发展方式逼出局, 探索 出一条把“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实践道路。

未来,乡村振兴的方式,可能不局限于生态 旅游 和绿色农业,而是整个绿色资产的价值重估。

这里继续引入两个概念:“碳足迹”和“碳汇”。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欧盟已经出台标准,对生产过程中碳排放超标的产品加收“碳税”。

例如,中国和乌克兰的钢铁企业主要采用高炉和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碳排放强度很高,生产每吨钢材约排放2吨二氧化碳当量。加拿大和韩国的钢铁行业里小型电弧炉炼钢厂比例更高,总体碳效率更高。中国的 汽车 钢板生产企业向欧洲出口就可能被征收额外的“碳税”,如果要达标则要增加设备投资、提高成本。

碳汇(carbon sink),是指自然界和人类活动所能吸收固化的二氧化碳,就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

碳汇,我认为未来是把“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最重要一环,没有其他。中央 财经 委会议提到: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进国际规则标准制定,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光是列举这几条,想象空间就足够巨大了。

根据国家林业局数据,截至2021年6月,全国森林面积达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3.04%,森林蓄积量175.6亿立方米。

按1公顷森林每天吸收1吨二氧化碳计算,全国森林每天吸收2.2亿吨二氧化碳,每年吸收800亿吨,目前全国碳排放配额的价格50 60元/吨,这就是4万亿价值的市场。

全国草原面积4亿公顷、湿地面积5300万公顷、海洋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冻土面积占土地面积的25%......如果全部的国土和海洋资源全部用来发挥“碳汇”作用,产生的碳排放交易权价值将是一个天文数字,那我们贫困地区的群众真是坐在了“金山银山”上,真可谓是“要想富、多种树”。

当然,这条致富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拥有如此丰富的碳汇资源,能否为我所用,关键在于以我为主,制定国际公认的“碳汇”和“碳排放权交易”标准。

话语权之争已经是决定一国发展前途的关键之争,背后体现的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经济政治的角力。在这个领域,中美之争已有苗头。

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各国纷纷进入到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快车道,但国际 社会 对新兴绿色低碳产业的行业认定、标准制定、规则约定、市场准入门槛等都缺乏共识,有的分歧还相当大。

比如,中美在绿色项目与企业的信息披露机制上就难以统一;中国发行的贴标绿色债券,只有约10%符合国际CBI标准,等等。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各类低碳标准,将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国际谈判。

我们也率先开展了草原碳汇、海洋碳汇的标准制定,以期在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占领先机。谁能占据先机,谁就有可能掌握全球低碳发展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