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起煤炭实施零进口暂定税率,此举会带来哪些利好和利空?
财政部网站4月28日消息,为加强能源供应保障,推进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近日发布公告,自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对所有煤炭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根据公告,原本实施3%、5%或6%最惠国税率的进口煤炭,均将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
5月起煤炭实施零进口暂定税率,此举会带来哪些利好和利空?
1、企业的煤炭经济
近年来煤炭行业逐渐被新能源取代,但煤炭本身就是不可替代的行业,而且煤炭行业的税负一直都很重。事实上,只要煤炭企业有全部的进项,园区还是很欢迎的。煤炭行业,对于我国的经济来说,也是个支柱性的产业,但面对高额的13%的增值税,企业的压力可以说相当的大。一年上千万的税收在煤炭行业都是常事。由此可以看出,煤炭行业的税收压力是真的很大。
2、为疫情中的企业增加收入
企业利润的一点点增加的同时,税收也是在一点点增加!那么,企业既然可以选择相应的税收优惠,合理合法为企业节约一部分税收压力,就可以选择入驻,业务分流转移让企业享受到一站式服务!为企业节税减负是我们一直以来做的事情,为企业减税减负的同时,缩小地区之间发展的差异!
后记:其实行业的影响因素方方面面,只盯着一个政策太过于片面。现在煤炭行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今年发改委为煤炭发了多少通知了都。政策层面是希望煤价稳定的,而煤炭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是件好事,国家政策吃红利,大家赶紧啊。
缺煤利好天然气,在煤炭价格下跌而盈利的钢铁厂、发电厂、化学工业界,这些行业的原材料是煤炭。 特别是发电厂,主要用煤供热,几乎是唯一的原材料。 钢铁厂也使用焦炭,焦炭,如果原材料下跌,钢材的成本也下降,利润增加。 化学工业像甲醇一样使用焦炭生产,但不是只有煤炭能够制造甲醇的原材料,利润有限。
一、煤炭进口来源有保障
俄罗斯远东地区通过铁路维修、港口建设等措施增加对我国的煤炭出口。 俄罗斯正在积极推进西伯利亚铁路的现代化改造,完成后有望进一步提高与我国相连的两条支线铁路的运力,帮助对中煤炭出口。 俄罗斯物流巨头DELO集团旗下的俄罗斯铁路集装箱运输公司于2020年9月开始运输俄罗斯中煤集装箱,并于下月开始定期运输。 由于澳大利亚煤炭进口管制措施仍未放松,中国用户一方面从俄罗斯进口煤炭持续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俄罗斯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9%,质量优良,俄罗斯煤炭企业对我国及其患者地区煤炭出口的预计2021年我国进口市场中俄罗斯煤炭所占比例将进一步增加。
二、限电是因为煤炭不足
随着节能减排和抑制能源消耗等政策的影响,下游钢铁等煤炭企业的需求减少,许多火力发电厂因煤炭短缺而关闭,这也是近期动力煤涨幅超过焦炭的一大原因。 耗电量紧张的主要原因有电煤不足、火力发电机组停机过多、新能源发电功率过小、电力负荷增加等。 因此,看基本面时,必须从实际情况考虑。 现在到处都是煤炭短缺,不仅是电力方面,大部分煤炭使用企业都是煤炭短缺,双重控制的压力从今年5月开始显现。
电力限制也要视情况而定。 一是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不符合碳中和政策,或者高于今年的指标。 例如电解铝企业; 一是电力紧张,确保民用电力时,限制工业用电,暂时停产或错开高峰。 上面两个公告分别是对应的一种。 限电,双控政策对上市公司来说毕竟利润丰厚,最终回归业绩是否有正向刺激。
公司是一家集煤炭生产、电力生产及销售的大型企业,主营业务是煤炭的生产、洗选加工、销售及发供电,矿山开发设计施工、矿用及电力器材生产经营等。是中国最大的冶金焦生产和出口企业之一,生产规模居本系统第二。山西省焦化行业龙头企业,也是唯一被列入国家首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焦化行业企业。
二、靖远煤电
靖远煤电(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原名甘肃长风特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煤炭生产和销售为主业的公司。公司于1993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公司主营业务为煤炭生产和销售,并具备煤炭地质勘查与测绘服务、热电联产、瓦斯发电以及煤炭储运等业务能力,公司具备完整的煤炭产、供、销业务体系和煤电一体化产业链条。公司年煤炭生产能力1000万吨以上,采煤机械化程度100%,安全生产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公司生产的 “晶虹”1#、2#、3#煤炭,属不粘结、弱粘结的优质环保煤种,具有低硫、低灰、低磷、高发热量(≥23MJ)等特点,广泛用于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
【拓展资料】
全球经济复苏,国内外对动力煤需求大幅增加。
煤炭市场在国内各区域供给政策不断推进,煤炭产业去产能力度增强,如,煤炭市场在国内各区域供给政策不断推进,煤炭产业去产能力度增强。在当前我国产业集中度尚未形成足够影响力的情况下,继续实施产能产量双控政策,是维护市场供需平衡的重要且有效的手段。
如今,我国大型现代化煤矿已成为全 国煤炭生产主体,煤矿数量大幅减少。因电力需求增加,低碳能源发电供给不足,诸多经济体依赖化石燃料发电,随之天然气价格升高,也刺激了煤炭需求。“双碳”目标为核心的一系列顶层设计,一方面给煤炭行业带来发展空间受限的挑战,另一方面也给煤炭行业带来转型发展的新机遇。
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使
分以煤为动力的发电、供热等企业成本大增,造成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资金周转困难,盈利减少甚至出现亏损。据价格处人士介绍,煤炭价
上涨给企业带来的也不全是负面影响,其在理顺煤炭供需结构,增加煤炭行业收入方面也存在着促进作用。
煤炭价格上涨,对其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以晋中市为例,2003年煤焦产业对工业发展的贡献率达52.07%,也就
说,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4.1%,而煤焦行业拉动工业增长达12.6个百分点。
在上涨的因素中,除了粮食之外,能源价格上涨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像石油、煤炭等基础能源性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势必会带动其下游
品价格的上涨,CPI还会在高位徘徊,社会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加剧,从而改变自己的消费结构和方式。
煤炭价格上涨,带动了电价、液化气价格的上涨,从而使得用煤居民消费支出增加。据对全国城镇居民家庭调查显示,2004年一季度,由
煤炭涨价,人均居民用煤支出仅比2003年同期多出0.02元,其影响微乎其微,主要原因是在城市生活中用煤逐渐下降,居民用液化气、用电
多。
但对北方一些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地区来说,其影响则较大。而且,煤炭价格上涨也带动了一些城市液化气价格上涨,深圳市液化气价格
突破100元/瓶,居民液化气至少多支出10元,广西也不得不对液化气价格进行限价,防止其再次大幅度上涨。
扩展资料:煤炭价格上升对于煤炭生产企业是利好消息,能增加销售收入,增加盈利;而对于煤炭运输企业来说,煤炭价格上涨说明市场需求转旺,也是利好消息。
而对于煤炭消费者、用户来说就不是好事情,意味今后使用成本将上升,同样的消耗用量将花更多的钱。
前段时间由于煤炭等能源供应紧张,导致我国能源供给不足,能源供给不足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之前由于电厂的供电用煤不足,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限电的状况。而且由于煤炭的需求量增加,煤炭的价格也大幅度攀升,这也引起了全社会对煤炭价格的关注。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现在煤炭价格终于普遍下调,有些地方已经恢复至1200元每吨。这是煤炭价格下调的影响是深远长久的,可以说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一、缓解供电紧张
此次煤炭价格下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煤炭的供给量增加。煤炭供给量增加,可以有效的缓解我国能源用煤的紧张局面。讲前段时间由于煤炭短缺很多供电厂的发电量都不足,而随着煤炭价格的下跌,煤炭产量增加,这一局面将得到根本的改变。像之前珠三角等限电地区将会解除限电,恢复正常供电。
二、降低工业上下游成本
首先我们要知道煤炭是重要的工业能源,想发电厂还有钢铁厂等重工业,对煤炭的需求非常的大。之前由于煤炭等上游能源价格的上涨,对钢铁等有色金属行业影响非常的大,很多大宗商品也跟随着煤炭的涨价而涨价。而现在煤炭价格下跌能够降低重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商品价格。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对我们消费者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三、普通人的应对措施
对于普通人来说,煤炭的价格虽然对我们的影响不大,但是它所辐射的各个领域都与我们息息相关。煤炭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有一定程度的波动,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我们要理性看待。
2、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际能源价格是以美元来定价的,因此美元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际能源价格价格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换句话说当美元上涨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际能源价格大概率是下跌,而当美元下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际能源价格大概率是上涨。
3、美元未来的趋势:去年10月份美国结束了QE量化宽松,向全世界宣告美元已经由08年金融危机后的宽松货币进程进入了货币常态化进程;去年以来美国宏观经济数据一路向好,尤其是劳动力市场数据和美国制造业数据强势复苏,也宣告了美国正在摆脱08年金融危机带给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现在美国已经有了加息的预期(预期是15年9月),这说明美国的失业率是通胀率已经复苏到了一定的水平,美联储对于美国未来的经济也是十分看好;
4、结论、因此我们说美联储加息,美元未来则长期看好,相应地,则会拉低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际能源价格。而如果美元持续性走软,那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际能源价格就会反弹,从而推动有色、煤炭个股上涨。
2019 年,全球碳排放总量达 341.69 亿吨,中国占 29%。2011-2019 年,全球碳排 放总量年复合增速分别为 0.83%;截至 2019 年,全球碳排放总量达 342 亿吨。纵 观中国,我国碳排放量占世界排放量比例逐年攀升,由 1990 年的 11%快速攀升至 2019 年的 29%。近十年(2011-2019),全球碳排放增量的 55%来自中国,我国碳 排放量年复合增速为 1.35%
我国碳排放占比提升的原因。碳排放的攀升并不意味着我国无视环境地发展,致 使我国碳排放占世界比例不断提升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阶段。2)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完成清洁能源改造,因此近些年的碳排放量有所减少,但累计排放量依然巨大。3)基于任何独立个人都拥有平等排放权的基本前提,我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处于相对低位。
我国单位 GDP 排放量较 2000 年下降 76%,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二、本轮能源革命中,哪些行业受影响较大?
电力行业受影响最大。依据 2017 年 CEADs 的统计分析,电力行业受影响最大,其次是冶金、运输和炼化。细分来看:
1)电力行业中火电及供热空间将受到挤压,腾出的缺口将由风电、光伏、水电、核电等予以补充;
2)冶金和炼化行业中,清洁能源供电比例将增加,同样挤压火电的空间;3)交通运输方面,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电能将对燃油形成强替代。殊途同归,无论是电力替代煤、气、油,抑 或是清洁电力替代火电,最终受影响的行业交汇点在发电行业及其产业链。
三、火电行业如何发展?
火电仍为中短期最重要的装机类型,但规模高增长时代基本宣告结束
与 2015 年相比,火电机组规模占比下降 7 个百分点,释放的容量份额被光伏等量替代;水电、核电、风电容量占比变化分别为-3、1、2 个百分点。从装机规模增速角度分析,2015-2019 年,火电装机规模同比增速从 7%下降到 4%。在“碳中和”的长期政策指引下,火电机组的规模增速在未来十年间预计会进一步放缓,且不排除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
五大集团在西北五省亏损面超 50%,计划压降产能实现减亏。根据国资委数据, 2018 年,五大集团在西北五省共有燃煤电厂 474 户,其中 257 户亏损,亏损比例 达 54%,亏损额为 380 亿元。分区域看,央企煤电业务整体盈亏主要省份集中在 西南、西北和东北。在“十三五规划”提前完成的大背景下,煤电的规划预计将 转向调整区域结构
四、煤炭是否会被全面替代?煤炭行业如何发展?
能源消费结构拐点即将出现,清洁能源占比提高已成定局,但煤炭在我国能源结 构中依然无法被完全取代:在碳中和的推动下,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虽然刚刚开始, 但已成定局;
供给侧改革并未停止,“30 万吨以下”去产能正式开启,为实现 2021 年去产能目标,尚有 8200万吨煤炭产能可退出,优势地区的市占率会进一步提升。
煤炭供给趋于平稳,产量向优势地区和头部煤企集中。从煤炭市场的格局来看,2016 年实行供给侧改革以来,我国煤炭产量持续向晋陕蒙等优势资源地区集中。随着运输条件改善以及坑口电厂建设,晋陕蒙地区在煤炭产销方面的核心地位得到持续强化。截至 2019 年,晋陕蒙新四地贡献了当年 77%的全国新增的产量;
煤价逐渐失去周期属性,股价催化因素转向高分红。 历史 上,煤炭价格表现出了 极强的周期性。但是自 2017 年起,煤炭供给侧改革成果显现,煤价稳定性提高, 政策导向的价格绿色区间基本实现,煤价的周期性逐渐消失。目前,煤炭价格绿 色区间中枢依旧维持在 535 元/吨。
煤炭板块的股价催化因素顺势转变为“预期 EPS 提升(或稳定)+预期分红率提升”
五、大规模风光建设,消纳是否存在预期差
兼顾资源错配问题和“碳中和”的钥匙是特高压
我国能源资源和负荷中心的分布并不平衡:西北地区有丰富的煤炭、风力资源;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光照和水资源,但这些能源都远离东部负荷中心。
因此,若想兼顾资源错配问题并实现“碳中和”,解决问题的钥匙是西电东送《特高压》
特高压输电量存在预期差,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偏低。
目前,在运行的“西电东送”水电特高压与“风火打捆”特高压输送可再生能源占比区别明显。2018 年,国家能源局公布了 20 条特高压线路输电情况表,合计输送清洁能源占比高达 52%,其中,几条水电占比较高的线路表现远超于平均值。据此,在实现“碳中和”的初期,如建设进度出现预期差,特高压线路覆盖的区域的水电、火电的利用率可获得提升。
六、风、光、核电是否可以覆盖电力需求增量?
依照“碳中和”的目标做了测算,观察不同类型的电源发电量将受到什么影 响。基本假设如下: “碳中和”目标:风电和光伏的装机达到 12 亿千瓦; 假设 2020-2025 年,我国发电总量维持 4%的 CAGR。
假设到 2025 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比超过 20%。
假设各类型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为最近 5 年的平均值。 核电装机容量增长参考在建核电站规模
结论:1)未来 5 年,火电发电量仍为主力:截至 2025 年,我国发电量为 9.3 万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发电量占比约58%,较 2019 年下降 10 个百分点。
2)风、光发电量开始高增长:至 2025年,预计风力发电 1 万亿千瓦时,光伏发电 8537 亿千瓦时;未来 5 年,风电的发电量 CAGR 为 18%,光伏 CAGR 为 25%。
3)2020-2025 年的发电量 CAGR,火电仍有 1.1%,水电 2%,核电 5%。
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随着电网逐步建设,风电、光伏运营商通过特高压实现消纳,带来的上网电量边际改善;
看好利用小时数相对有保障的水电、核电项目对火电电量的边际替代;以及为了生产清洁能源设备,在碳达峰的几年里,煤炭消费前置带来的煤炭行业的短暂改善
【免责声明:本人所转载内容,来自知乎自媒体,并不代表本人观点、立场,本人也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