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碳中和指的是什么

淡然的大象
和谐的野狼
2023-02-15 08:02:21

碳中和指的是什么?

最佳答案
精明的季节
淡定的棒棒糖
2025-04-21 19:41:18

碳中和指的是: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节能减排术语,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碳达峰则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简单地说,也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

排放情况:

1、汽车

一辆每年在城市中行程达到2万公里的大排量汽车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吨。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向大气层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5公斤。

2、人体

每人每天通过呼吸大约释放1140克的二氧化碳。但是,只要光合作用存在,那么生产食物消耗的二氧化碳与通过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基本保持平衡。

3、植物

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夜晚释放。因此植物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零。一棵中等大小的植物每年能吸收大约6公斤的二氧化碳。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碳中和

最新回答
凶狠的学姐
彪壮的硬币
2025-04-21 19:41:18

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液态燃料,“液态阳光”发展日益受到各国重视,被视为解决二氧化碳减排甚至达到碳中和的理想途径。

所谓“液态阳光”,是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电解水生产氢,并将二氧化碳与氢合成为甲醇等便于储运的绿色液态燃料。

“‘液态阳光’是真正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实现规模化低碳乃至无碳能源的路径。”2020年12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在第九届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上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第一个规模化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已于2020年1月在兰州正式投入运营,迈出了我国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生产绿色甲醇的第一步,也意味着我国拉开了向“液态阳光”甲醇经济转型的“大幕”。

能源系统碳中和

“液态阳光”被寄予厚望

“我国提出了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但与此同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要让这样一个以碳基能源为基础的超大能源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艰巨的系统性工程。”中国 社会 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科研外事处处长廖凡在论坛上指出。

在李灿看来,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特征,在我国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超84%,超70%的石油资源仍依赖进口,想要在10年时间内实现碳达峰,30年时间内实现碳中和,除了从植物自然光合作用、海洋吸收、节能降耗外,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使用比例是更为重要的途径。

“尤其要注意发展‘液态阳光’技术,这是一条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规模化低碳乃至无碳能源,回归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路径,为实现碳中和提供可行技术方案。” 李灿认为。

相关测算显示,1吨甲醇可转化1.375吨二氧化碳。按照我国2020年甲醇年产能9358万吨计算,每年的甲醇产能可有望转化上亿吨二氧化碳;如果用可再生能源合成的“液态阳光”甲醇规模化替代汽油,那么每年则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超10亿吨,与我国植树造林减排二氧化碳的最大值相当。

一举多得

助力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难题

我国能源需求潜力巨大,导致二氧化碳减排任务艰巨。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保障液态燃料供给,实现低碳经济,是关系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液态阳光”不仅是太阳能大规模经济利用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还是化学储能的一种新形式,可帮助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难题。

“‘液态阳光’是通过突破高效、低成本、长寿命规模化的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制取甲醇,而氢能与甲醇均是稳定可长期储存的能源。” 在李灿看来,甲醇既是理想的化学储氢分子,可帮助解决当前氢能产业大规模发展面临的储运与加注掣肘。同时,“液态阳光”技术应用还有另一层要义,便是解决边远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及弃电问题,将是除(特)高压输电之外的另一条规模化输送能源的途径。

从兰州新区建成投运的我国首个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看,该技术路径已经具备可行性。

应用规模初具

呼吁政策鼓励绿色甲醇发展

“液态阳光”甲醇不仅是一种绿色液态燃料,还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化工原料。

李灿认为,“液态阳光”的大规模使用,将有助于建立新型绿色低碳、高效的能源系统,促进我国向绿色甲醇经济转型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强化碳减排的当下,“液态阳光”有望迎来爆发式发展。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甲醇市场。在能源化应用方面,当前,甲醇作为新型燃料,在餐饮、锅炉、采暖、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市场已开始逐渐形成。

“液态阳光”甲醇作为绿色氢能载体,可解决氢能的储运难题,与此同时,还可使燃料电池 汽车 全链条绿色化,助力交通领域实现深度脱碳。

谈及未来甲醇发展,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建议,我国应将甲醇燃料作为新兴能源纳入国家能源体系,统筹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出台政策性推广应用文件。“一要明确甲醇燃料推广应用全流程涉及的管理部门职责,以政策支持为抓手,明确职责,引导市场机制;二要鼓励坚持创新 科技 研究;三要统筹规范指导,发挥行业积极性,推进我国甲醇燃料应用。”

笨笨的草莓
清秀的酸奶
2025-04-21 19:41:18

一、大力调整能源结构

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发展,稳步推进水电发展,安全发展核电,加快光伏和风电发展,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同时,推动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快提升能源产业链智能化水平。

二、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三、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健全用能预算等管理制度,推动能源资源高效配置、高效利用。继续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着力提升新基建能效水平。

词语概念

“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主要由土壤、森林和海洋等天然碳汇吸收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人类所能做的是植树造林。

二是碳抵消,通过投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洁技术,减少一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抵消另一个行业的排放量,抵消量的计算单位是二氧化碳当量吨数。一旦彻底消除二氧化碳排放,我们就能进入净零碳社会。

甜甜的便当
拉长的牛排
2025-04-21 19:41:18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碳达峰则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

简单地说,也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

“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主要由土壤、森林和海洋等天然碳汇吸收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人类所能做的是植树造林;二是碳抵消,通过投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洁技术,减少一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抵消另一个行业的排放量,抵消量的计算单位是二氧化碳当量吨数。一旦彻底消除二氧化碳排放,我们就能进入净零碳社会。

方法步骤

第一步:计算碳足迹,建立低碳体系。

碳足迹计算是针对企业所有可能产生温室气体的来源,进行排放源清查与数据搜集,以了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及量化所搜集的数据信息,是迈向实现碳管理的第一步。碳排放报告核查则是由第三方对盘查所得出的数据信息的担保陈述提供正式的书面声明。

第二步:减少碳排放

通过对企业排放源清查,详细了解企业的碳排放源及量,相应地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从而减少因企业生产运营等活动中所产生的碳排放。

第三步:实现碳中和

通过购买自愿碳减排额的方式实现碳排放的抵消,以自愿为基本原则,即交易的中和方式。碳中和的实现通常由买方(排放者)、卖方(减排者)和交易机构(中介)三方来共同完成。

可靠的飞鸟
拉长的西装
2025-04-21 19:41:18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抵消自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66份完整版行业实用合集资料链接!碳行业资料合集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来吸收这些排放,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平衡是通过抵消尽可能多的碳排放来实现的。

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

汽车

一辆每年在城市行驶20000公里的大排量汽车排放2吨二氧化碳。发动机燃烧的每升燃料向大气中释放2.5千克二氧化碳。

人体

每人每天通过呼吸释放约1140克二氧化碳。但只要光合作用存在,食物生产中消耗的二氧化碳与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基本平衡。

植物

植物白天吸收二氧化碳,晚上释放。所以植物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零。一个中型工厂一年可以吸收大约6公斤二氧化碳。

电脑

二氧化碳的平均间接排放量为每年10.5公斤。

暖气

使用煤油作为燃料的供暖每年向大气中排放2400千克二氧化碳。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900 kg,而电加热只有600 kg。

进口水果

空运一吨芒果或梨,里程10000 km,二氧化碳排放量3.2吨。

2060年碳中和的挑战

中国低碳发展转型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面临巨大挑战

一是制造业仍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能源和物资消耗高,附加值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艰巨

二是煤炭消耗占比比较高,仍在50%以上,单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0%左右

三是单位GDP能耗仍然很高,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是发达国家的2-3倍。建立绿色低碳经济体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业务抵销

第一步:计算碳足迹,建立低碳体系

碳足迹计算是对所有可能的温室气体源进行排放源清单和数据收集,以了解温室气体的排放源,量化收集的数据信息。这是走向碳管理的第一步。碳排放报告核查是第三方对从清单中获得的数据和信息的保证声明提供的正式书面声明。

第二步:减少碳排放

通过企业排放源清单,详细了解企业的碳排放来源和数量,并据此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从而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碳排放。

第三步:实现碳中和

抵消碳排放的基本原则是购买自愿碳减排,即中性的交易方式。碳中和的实现通常由买方(排放者)、卖方(排放者)和交易机构(中介)完成。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有:能源生产(50%)、制造和建筑(30%)、交通运输(10%)。这三个行业加起来占碳排放总量的90%。

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主要措施

节能

主要包括降低和提高效率。减排主要包括乘坐公共交通,节能减排。效率提高主要是指提高生产、转化、运输、储存和利用的效率。

移除

主要包括物理去除和生物移除。物理移除是碳的捕获、储存和利用技术。生物去除是通过各种植物和土壤来固定植物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

替代

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能源电力行业为例,即清洁能源发电代替化石能源发电,用电代替化石能源消耗。

实现碳中和的巨大影响

电力工业

电力行业是碳减排技术最成熟、成本最低的行业,承载着先实现碳中和甚至负排放的预期,这意味着必须安装碳捕集装置。碳中和的实现将带来电力需求的长期高速增长。在2060年之前,中国的电力需求将是今天的2-3倍,这意味着电力系统的规模将翻一番。

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增长率远未达到碳中和。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每年新增风电和太阳能装机2亿千瓦,目前只有5000万千瓦左右。为了应对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有必要对现有的燃煤发电进行全面灵活的改造。在充分利用燃煤动力的灵活性后,电化学储能将进行大规模开发。

考虑到设备寿命20-30年,最迟2030年以后不能再安装新的燃煤动力设备。考虑到产业链发展的20年成熟期,最迟要在2035年开始大规模部署碳捕集设备。

交通行业

中国交通能源需求将长期持续快速上升,2060年前仍有50%的增长空间。考虑到汽车的10-15年寿命,2060年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从2045年开始不再销售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至少是2019年的20倍。

碳中和要求铁路运输快速电气化,即电力机车交通运输将是氢能的第一个大规模应用产业,交通运输的碳减排将促进氢能产业的初步发展和成熟。(特别是东北地区,那里比较冷,不适合电动车行驶)生物质燃料将长期发挥作用,特别是在飞机、轮船和其他不适合发电或制氢的设备中。

工业行业

随着建设规模的缩小,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等高能耗建筑材料的产能将急剧减少。将进入新一轮产能过剩阶段。

电炉取代燃煤或燃气炉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碳中和的实现有赖于关键替代技术的研发,如氢能炼钢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和节能将是短期减排的主要措施比如钢铁行业会大规模利用废钢,中国钢铁生产中废钢的比例只有21.7%,远低于美国(69%)和欧盟(55%)。

魔幻的发带
英俊的故事
2025-04-21 19:41:18

碳中和的意思解析如下: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它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和会议采用,推动了绿色的生活、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

在股市中也有碳中和概念股,这样的股票会引来很多人的关注,不过概念股只是依靠某一种颗材受人关注的,成为股市的热点,但是由于概念股具是依靠相同话题,将同类型的股票列入一种组合,并不能代表该股票未来的成长价值,这时投资时要认真的分析。

概念:

“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主要由土壤、森林和海洋等天然碳汇吸收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人类所能做的是植树造林;二是碳抵消,通过投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洁技术,减少一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抵消另一个行业的排放量,抵消量的计算单位是二氧化碳当量吨数。一旦彻底消除二氧化碳排放,我们就能进入净零碳社会。

伶俐的蜻蜓
野性的奇异果
2025-04-21 19:41:18
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实现全球绿色低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

通过低碳发展推动并引领能源低碳革命、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创建和城镇化低碳发展,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从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我们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也许随手做的一件小事,就能为碳中和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爱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为了人类能有得以长久生存的高质量生态环境,碳达峰碳中和是我们每个人不可磨灭的责任和担当。

美丽的墨镜
甜美的太阳
2025-04-21 19:41:18

随着2021年初“碳中和”、“碳达峰”的发展时间节点确定,我国各领域进入转型阶段,很多人都对“绿色未来”抱有极强的期待和愿景,具体工作推进热火朝天。 本文主讲人在能源领域工作几十年,他用数字和事实提醒:我们在低碳减排、能源转型、雾霾治理等方面都有不少误解,消除这些误解有助于我们走更合理、更经济也更有效的绿色发展之路。

他指出,当前我们对“碳中和”有 6大误解 :(1)认为风能、太阳能都比火电便宜了(2)认为我们有魔术般的大规模储能技术(3)我们可以大规模捕集、利用二氧化碳(4)可以通过把二氧化碳制成各种产品来减碳(5)提高能效可以显著降低碳排放(6)电动车可以降低碳排放。然而事实上,尽管各种技术都有意义,但每一样都没有想象中的大规模作用,也各有各的问题。例如风能、光能的发电和成本都不稳定,而二氧化碳的捕集成本很高。

他提到,在规划“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线,进行测算的时候, 能源全生命周期分析非常重要,不能只看其中一个阶段。 比如只要电网里的电不是清洁电,那么电动车的减排意义就不存在,而电池的成本、回收利用等环节也要考虑。

他建议,以目前技术看,比较可行的减排方式有:(1)通过现有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结合实现低碳能源系统(2)利用煤炭领域的碳中和技术——微矿分离技术(3)实现光伏与农业的综合发展(4)峰谷电与热储能综合利用(5)利用可再生能源制甲醇,然后做分布式的发电。在“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应当认清技术的发展逻辑,寻找现实路径,实现绿色发展目标。

秀丽的溪流
沉静的百合
2025-04-21 19:41:18
01 故事的开始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交易市场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开市。以每吨52.78元,成交16万吨,交易额790万元成交了第一笔交易。

很多人会问:什么是"碳交易市场"?

它与近期被反复提及的"碳中和"有着密切的关系。

去年9月,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首次提出了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就是为了推动这一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阶段性举措。

那么碳中和究竟是什么?我们又为什么要进行碳中和呢?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者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各类技术手段,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由于人类发展带来的巨大碳排放,让过去60年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之前自然生长的速度快了100倍。直接导致的便是全球变暖。

但是和全球变暖知识气候下降的一个表现,还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引发各种生态灾难。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变暖,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事情。

实际上,这个议题已经持续了有三十年。从最初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著名的《京都协议书》,再到后来的《巴黎协定》。但是却是协议不少,有实际意义的并不多。

但无论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都认为责任更多地在于对方,对于"减排计划"也争论不休。

02 碳排放如何治理

不管如何争论,碳中和仍然是各国重要的议题。

对于一国政府来说,需要考虑"如何促进产业进行革新,让企业积极参与到碳中和的进程中"。

当前主流的碳排放管理划分为两大类:行政命令与经济刺激。

行政命令一般采取较为强制的手段,由政府颁布一系列的规则与禁令,阻止或约束企业进行碳排放。

而经济刺激则更加灵活,也能够更具社会经济的发展持续做出改进,不失为一个良策。

"碳定价机制"便是刺激手段之一。本着"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要求温室气体排放者,为其排放一定量的温室气体的权利支付相应的费用。

目前的碳定价机制分为"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上文提到的碳交易便是碳排放权的交易。

通过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市场机制,将富余的碳排放配额或减排信用通过交易的方式出售给减排成本高、无法达到碳排放要求的企业,帮助后者达到减排要求,同时降低社会碳排放总成本。

03 碳中和背后的技术升级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碳中和的实现方式便是减排、吸收。

如何做到这两点呢?

减少生产阶段被排放进大气的二氧化碳总量。

我国能源结构过于依赖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若想实现碳中和,必须要调整能源结构,以风光水核或是生物质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

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估算,中国实现碳中和,需要约35.5亿千瓦光伏资源量。目前,我国光伏装机量规模约为2.1亿千瓦。为满足2060年光伏装机容量需求,供给至少需要增长为当前的17倍。

碳吸收则相对复杂,包括植树造林、土壤固碳、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封存等一系列技术手段。

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测算,在我国实现碳排放目标过程中,若以实现2摄氏度目标为导向转型庐江,2020-2050年能源系统需新增投资约100万亿元,约为每年GDP等1.5%-2.0%。可以说,碳中和是产业升级的机会,同样也贵风险投资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碳中和"大潮已经来临,其必将对中国的长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也必将面对无数的困难和挑战,同样,机遇也会与挑战并存。

减排之路才刚刚开始,这场战斗,关乎全人类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