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是什么样?
新能源产销规模翻倍
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额的40.70%,仅比欧洲少3.1个百分点。2020年我国本土汽车制造企业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销售新能源汽车17.92万辆,排全球第三位。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
在销量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连续七年销量位居全球第一位。
纯电动汽车占据八成市场
按动力系统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划分,纯电动汽车是我国产销最多的新能源汽车种类。2021年纯电动汽车产量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82.99%,销量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82.82%。
按用途划分,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均占全国汽车总产销的95%左右,是按用途划分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最多的类型。
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氢能等产业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等。2020年11月份,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
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从目前市场现状和未来政策方向来看,纯电动车将长期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地位。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交通能源动力系统的变革不断推动着人们向更节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以电力和动力电池代替内燃机的变革正在带领人类步入清洁能源时代。
传统燃油 汽车 数量的增长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而新能源 汽车 的开发一方面可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促进 汽车 技术的发展,所以现在已经成为 汽车 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新能源 汽车 车型主要分为纯电动 汽车 、混合动力 汽车 、燃料电池 汽车 和其它新能源 汽车 。纯电动 汽车 使用电池作为能源,并通过电动机来输出功率以推动车辆运行,整个过程不产生污染气体;混合动力 汽车 即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燃料混合而成的能源来驱动行驶的 汽车 ;燃料电池 汽车 主要是通过氢气的电化学反应来为 汽车 提供所需的动力。纯电动 汽车 主要依赖电池续航,但一辆车所能载的电池数量有限、电池能量密度也有上限,所以目前纯电动 汽车 所能达到的续航里程较燃油 汽车 仍有一定距离。而燃料电池 汽车 受限于当今不成熟的制造工艺和高成本的电池,国内主要应用此技术在客车或商业用车上。所以目前我国最为广泛应用的是电动和汽油混合动力 汽车 ,这类车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动力电池的不足。
除去自身在续航能力上的优势,我国车主对于车辆续航里程的需求也使得混合动力 汽车 的市场占有率处于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领先地位。根据《中国 科技 信息》2020年第23期的数据显示,我国拥有数量巨大的购车人群,其中,我国一线城市集中了现有新能源 汽车 车主的60%。而二三线城市虽然现有车主数量有限,但是潜在车主数量庞大,占所有我国潜在车主的42%。这些车主或未来车主的对续航里程的需求在500千米以上,如此长距离的续航需求使得新能源 汽车 中续航能力突出的混合动力 汽车 得以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市场接受度。
受国家激励政策的影响,我国新能源 汽车 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产业链条也在不断完善,目前我国比较领先的新能源 汽车 企业有比亚迪、上汽集团、广汽新能源、蔚来 汽车 、北汽新能源等。但是该行业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因技术更新快而造成的产品无规模效应、因关键系统供应链资源紧张而导致的成本难以下降、因品牌溢价能力不足而导致的二手车残值率低、因基础设施如充电站不足而导致的 汽车 使用不便等。基于此,国家正在从供给侧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从需求侧落实财税支持政策、从使用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支持新能源 汽车 实现产销增长。而根据《2020世茂海峡·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显示,新能源 汽车 是今年估值涨幅最大的行业之一,行业内上榜企业的平均估值涨幅都超过一倍,这都说明了这些政策正在发挥效用,我国新能源 汽车 行业正在向好发展。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行业概况
1、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不同的发展方向,比如插电式混动车、增程式电动车、纯电动汽车。下面我来说说这几种车型的发展现状:
首先,插电式混动车辆在没有电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作为传统车辆来
使用,可以视为新能源车辆的过渡方案,使用环境已无限接近燃油车,使用体验已无限
接近纯电动车。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插电式混动是在原
本的燃油车基础上进行改动,所投入的成本
较小,可投产的时间周期更短。因此很多车
企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插电混动产品。
主要缺点:由于插电混动车辆是在原车型的基础上
在增加了一套混合动力系统,包括电池和电
机等,所以对比传统车型,车重会显著增加。
其次,增程式电动车的主要优点,是车辆的发动机会一直工作在最有效率的区
间,会比较容易达到经济的油耗水平;车辆由电机直接驱动,在使用体验上可以获
得电动车的使用体验,即可以获得恒定扭矩
输出,线性的加速;是车辆仍然靠加注燃油,
驱动内燃机来产生能量,因此没有纯电动车
的里程焦虑。
主要缺点:
增程式电动车的缺点同样也很明显,主
要包括以下两点:首先因为仍然是靠电动机
驱动车辆,虽然在城市道路工况可以获得较
为经济的能耗,但是受限于电动机的工作原
理,而且车重较重的原因,车辆在高速道路
行驶时能耗表现较差。其次,因为车辆需要消耗燃油,依靠增程式电动车产品,还是无
法摆脱对石油能源的依赖。
最后,纯电动汽车因为使用了电动机,
可以直接解决内燃机车辆的发动机噪音,抖
动,排放问题。在使用成本上,用电成本通
常只有用油成本的一半左右,如果考虑晚间
谷时电量,成本还能进一步降低,同时对于
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也有帮助。在后期的车辆
使用保养方面,对比燃油车需要更换,清洗
发动机相关零部件,电动车只需要定期检查
电池和电机等组件即可,非常便利。
主要缺点:
纯电动汽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续航里
程短,主流的续航里程在 500km 左右,考虑
到其他车载用电器的电耗和高速情况下电耗
增加,实际情况中这样的续航里程只能应付
日常的通勤。如果要应对中长途的出行,那
么旅途中的充电就无法避免了。这就引出了
电动车使用的另一个问题,充电时间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