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大王王玉锁:扛煤气罐起家,不断抢占商机,今坐拥千亿,怎么做到的?
30年前一家倒腾煤气的煤气站成立了公司,如今这家公司的经营收入达到1645亿元,业务范围覆盖中国27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200多个城市,业务拓展至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地,雇员超过4.5万人,这家民营公司就是新奥集团。
商海中的传奇——王玉锁
他的创始人王玉锁,如今更是被一身的光环所笼罩:他的身家超过670亿,名下有4家上市公司,在最新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452位,连续三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王玉锁在30年的时光里积累个人财富达670多个亿,算一算平均每个月的收入是1.83亿,王玉锁创造了人间的神话,商海中的传奇。
他这一切都是如何做到的呢?
从煤气站到上市公司
王玉锁1964年出生在河北省廊坊市的霸州县(1990年撤县改市),本人其貌不扬,朴实无华,搁到人堆儿里准会自动消失。王玉锁从小学习成绩就不好,高中毕业考了三次大学都没考上,为此他的父亲还去庙里给他烧香拜佛,也没奏效。
大学考不上,20来岁的王玉锁只能在家待业。在这期间他摆过地摊,卖过啤酒、瓜子,有时候批发点女士内衣,塑料制品之类的东西,反正就是什么挣钱卖点什么。
在王玉锁21岁的时候,他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治疗哮喘的喷雾器,他觉得这是个好东西,将来肯定会很畅销。于是王玉锁向别人借了2万块钱尝试着生产喷雾器。
仅仅有眼光和魄力是不够的,年轻的王玉锁没技术也没经验,很快就失败了,还欠了2万元的外债。在上世纪80年代,2万元可不是个小数目,王玉锁变成了“万元户”,不过却是负债的“万元户”。
王玉锁接下来想跑客运挣钱还账,可是受当地政策变化的影响,又没做成。王玉锁接连遭到失败的打击,甚至一度产生过轻生的念头,可是这个念头对强人王玉锁来说只是一闪即过。王玉锁在任丘的街头看到有人在使用煤气罐,王玉锁被吸引住了。
在当时那个年代,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在用烧煤的炉子做饭,每天点炉子还要换煤,又脏又费事,还容易煤气中毒。而他看到的这种烧煤气的煤气灶又干净又省事,火力又旺,将来的需求量一定很大,做这个生意肯定会非常有前途。
于是王玉锁果断地拿定主意,找熟人托关系,好不容易弄到了货源。但是囊中羞涩的他没钱拿货,只能给人说好话,先赊了一套煤气灶具和煤气罐,在他姐姐的小卖部摆了出来。
很快就有人前来询问购买,于是王玉锁赶紧登记收钱,因为有他姐姐的小卖部在,别人也不怕他赖账。王玉锁收了钱赶紧进货,3天就卖出了24套炉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挣了万把块钱。王玉锁很快就还上了2万块钱的欠账,还有不少的结余。
峰回路转,王玉锁脚下突然出现了一条金光大道,于是王玉锁迈开大步,走上康庄大道,挖到了他的第一桶金。1992年的中国改革开发力度很大,王玉锁有了广阔的施展拳脚的空间。
王玉锁成立了新奥公司,他看到了管道天然气的商机,准备下一步发展管道天然气的业务。如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管道天然气,可在当时却是个新生事物。
王玉锁为了开展管道天然气的业务,天天跑到市里向领导游说宣传,摆事实搞论证,说明管道天然气的诸多优点和安全性,以及发展管道天然气的广阔前景,终于把廊坊市的领导说动了,同意在新建的开发区搞管道天然气的试点。
恰巧这时候国家下发文件,批准油田可以同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了。这对于王玉锁来说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因为他早就看中廊坊市附近有几个油气井的天然气,没有好好地加以利用,每天被白白地烧掉了,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于是王玉锁找到了油井的领导,请求合作。
领导整天开会,根本没有时间接待王玉锁。于是王玉锁就等,从下午一直等到晚上十点钟。散会后的领导看到王玉锁一直等到现在,被他的诚意打动了,答应听听他的想法。
王玉锁简明扼要地摆出了自己公司的优势,有煤气经营的经验,具备一定的金实力,有开发区领导支持,最重要的是公司十分重视安全,并且有一系列的措施可以保证安全。
王玉锁的一席话打消了领导的顾虑,在经过更加细致的研究论证后,终于给了他批文,同意与他合作。
拿下了天然气井,接着进行紧锣密鼓的施工,王玉锁终于把天然气通到了千万户的家庭,并且在廊坊全市区普及开来,使廊坊市成为全河北省第一个用上管道天然气的城市,新奥公司同时也发展壮大起来。
在1998年,新奥迎来了更大的机遇,西气东输的伟大工程展开了。新奥迅速出击,走出廊坊,拿下聊城、葫芦岛两个城市的全部管道天然气的工程。新奥凭借自己在燃气行业多年的成熟经验和运营模式,很快取得成功。
随着伟大工程的进一步开展和深入,新奥稳步发展,逐渐在北京、山东、辽宁、江苏、安徽等多个省市地区攻城略地。
在2001年,新奥获得了全国60个城市地区的经营改造燃气权。同年新奥燃气作为内地的民营企业,首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的创业板上市,次年转主板,成为在香港上市的首批内地民营企业之一。新奥凭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发展起来了。
苦练内功立足强手之林
王玉锁是一个非常注重学习和接纳新生事物的人,他在公司初具规模后,1995年,他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经济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他把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课题组请进公司,升级完善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还在企业内部进行企业文化的大讨论,编制了新奥公司的企业管理大纲。
王玉锁考虑最多的还是新奥的未来,他的眼光总是能比别人看得长远。他看到的不是目前新奥的一派繁荣景象,而是10年后新奥的立足点是什么,20年后新奥的价值何在,30年后的新奥将会怎样。
这些问题没有人能回答,这些也是王玉锁最关心的问题。在公司内部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后王玉锁下了结论,只有抓住能源的上游产品才是新奥的立足根本,开发出清洁型能源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新奥启动了上游能源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但是清洁能源的开发生产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没有现成的技术拿来使用,还有就是缺乏这方面的专家人才。
王玉锁找到国内外最顶级的专家,以参观访问的名义“连哄带骗”地请来了专家,等专家来了便亮出来开发合作的目的,请求专家入驻新奥,弄得专家哭笑不得,但也被他的诚意所打动,终于同意一起攻克清洁新能源这个难题。
他们一起在煤基清洁能源的关键工序进行了连续10年的技术攻坚,新奥在这个项目上总共投入了21亿元人民币,终于取得了突破,获得了成功,使得新奥能够在能源行业立足脚跟,基业长青。
与其说王玉锁十分重视人才,不如说他更重视直接给他带来经济效益的团队和能够快速变现的项目。在他心目中,未来的人力资源部并不是招聘单个的员工,而是直接购买企业。如果有看好的人或者团队,直接打包把企业收购过来或者控股,简单粗暴,却十分有效。
他对待企业的激励机制就是全部实行合伙人制。如果你有才能,能够着眼于未来,王玉锁可以把项目或者板块单独上市,实现股权、期权激励。他的北部湾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给他的员工或者说合伙人带来极大的经济利益,其前身就是由新奥集团的旅游板块而来。
王玉锁的成功还得益于做事能够看准时机,下手早,动作快。当年全国的城市化进程大量普及燃气,王玉锁抢得了先机。煤基清洁能源能够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是发展方向,王玉锁提前研制成功了;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王玉锁走在前面了;分布式能源和互联网能源概念,当别人还没搞清是什么概念时,王玉锁已经下手了。
敢想敢干,把握先机,做标准的制定者,而不是执行标准的人,这就是王玉锁所信奉的原则。经国家标准委员会的批准,新奥集团在廊坊开始了关于新型能源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将来一系列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将会由此而生。从而引领整个能源行业的发展方向,王玉锁在此又走在了行业的前面。
中国的五大燃气公司除去新奥能源,其他四家如港华燃气,是香港老牌资本家李兆基名下的产业,另外三家华润燃气、中国燃气和昆仑燃气都是带有中石化、中石油等中央国企背景的国家队。
新奥能源作为一家资历尚浅的内地民营企业,与其他几位大佬相比,新奥无论是资金还是实力方面都相对较弱,但新奥能够与其他企业抗衡的法宝就是能够抢得先机,动作迅速,才能使新奥立于不败之地。
王玉锁深得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几个字的精髓,在此也祝愿中国的民营企业都能够获得稳步良好的发展,武功技艺越来越强,到时候能够与全世界最强的武林高手进行“华山论剑”!
中国发展网讯 据国家发改委官网消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杨上明发文解读《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杨上明表示,氢能来源丰富、应用广泛,具有绿色低碳特点,是业界公认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积极支撑作用。此次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从国家层面为氢能产业打造顶层设计,明确氢能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出构建创新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示范应用、完善保障体系等重点任务,为加快推动能源革命、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注入了新动能。
氢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出台正当其时
氢能被国际 社会 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氢能 科技 创新和产业发展持续得到各国青睐。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将氢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和制高点。我国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在积极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据行业机构统计,我国多地纷纷制定氢能产业相关规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布局建设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推动燃料电池车辆等氢能多元化应用。在氢能产业萌动之际,《规划》的出台符合业界期盼,为氢能 科技 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将进一步彰显氢能作为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重要载体、抢占未来 科技 发展制高点重要抓手、推动工业低碳转型关键介质,对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意义。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氢能将在能源领域释放潜能
近年来,氢能在交通用能终端等领域热度不断上升,围绕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自主研发,以城市客运、物流等商用车型为先导逐步开展一定规模的示范运行。据有关报道,张家口市以服务绿色低碳冬奥为契机,积极发展以燃料电池 汽车 为代表的氢能交通系统,取得良好示范效果。同时,氢能作为跨能源网络协同优化的理想媒介,通过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能够加快构建多能互补应用生态,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上网质量和消纳水平,切实推动能源生产体系和消费体系绿色低碳转型。
《规划》提出了系统构建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统筹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加快完善氢能发展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等四项重点任务。在《规划》有序引导下,氢能正逐步成为储能、交通用能转型、工业化石能源替代等重点领域创新应用的有力抓手,将进一步拓展我国氢能发展的空间。
下一步要以《规划》为指引,科学推动氢能全产业链 健康 有序发展
氢能产业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充分发挥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能源体系优势,坚持系统思维、久久为功,力争在全球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占据主动、赢得先机。
一是加快构建低碳氢能供应体系。 建议从全生命周期视角评估氢能产业发展的经济与环境效益。近期因地制宜利用工业副产氢,在不额外新增碳排放的前提下,作为培育氢能产业的启动资源,就近供应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应用。中远期加快发展规模化风电、光伏、水电等多种低碳能源制氢,提升制氢关键技术能力和装备制造水平,逐步完善分布式制氢管理体制机制, 探索 灵活的价格机制,将清洁低碳氢能打造成氢源的主要构成,从源头上保障氢能绿色低碳属性。
二是持续提升氢能储运设施效率。 我国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制氢资源也多分布于该区域,但氢能应用市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长距离输运成本成为影响可再生能源制氢经济性的问题之一。研究制定安全经济的氢能储运管理规定,加速研发低温液氢、固态储氢、化学储氢等新型长距离储运技术和商业化应用,开展管道输氢示范,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化发展能力。
三是加快释放氢能多元应用潜力。 充分利用已有技术基础,发挥氢能高品质热源、高效还原剂、低碳化工原料等多重属性,推动氢能在交通、冶金、化工等领域替代化石能源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加快新型储能、分布式热电联供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积极发挥氢能跨能源网络协同优化作用,稳步有序推进氢能示范应用,促进能源电力领域深度脱碳,实现全面绿色低碳发展。
参考国际经验,从盈利模式解剖商业运作,售电公司的盈利模式到底是怎样的?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配售一体化模式
中国开放增量配电网业务,拥有配电网资产的配售一体化售电公司,不仅可以从售电业务中获得收益,同时还可以从配电网业务中获得配电收益。
配售一体化的售电公司相对一般售电公司而言,利润来源更有保证,这是公司能持续经营以及发展的保障。并且由于拥有配电资源,更容易在售电市场上占据先机,成为保底售电公司,也就为公司获得更多用电客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可以积极利用配网资源开展售电增值服务,如合同能源管理、需求侧响应,并且还可利用客户资源参与电力辅助市场。
但是这种模式的售电公司同时也承担着更大的付出和风险,首先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建设或改造配电网,日常的运行和维护工作也需要专业人员和先进的管理技术。
二、供销合作社模式
供销合作社模式的售电公司是将发电与售电相结合,合作社社员拥有发电资源,通过供销合作的方式将电力直接销售给其他社员,同时售电公司获得的售电收入中的一部分将继续投入建设发电厂,以此达成发售双方共赢的局面。
采取供销合作社模式的售电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获得优质的发电资源,特别针对那些分布式可再生发电站,通过集合分布式发电站,组建一个销售纯绿色电力的售电公司,一方面吸引具有环保意识的人士或是有碳排放限额的公司购电,另一方面由于售电公司取得的一部分收益将投资或是分配给发电站,发电站运营商也就更愿意加入这种供销合作社模式的售电公司,售电公司的购电成本也就能相对减少。
但是供销合作社模式的售电公司也存在相应的风险,选择投资哪些发电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的效益,售电公司必须有相应的风险管控及合适的投资策略。
三、综合能源服务模式
在国外一些售电公司在开展售电业务的同时,也对该地区开展其他能源甚至公共交通、设施等服务,也就是城市综合能源公司。
这类公司一般都提供供电与供气服务,客户可以与公司单独签订用电或是用气合同,公司也会提供综合能源套餐,相对单独签订合同,同时与公司签订供电与供气合同能够得到更多的优惠,这也是这类公司吸引及留住客户的重要手段。此外有一些地区性综合能源公司还提供供热、供水、公共交通等服务,让客户可以享受多方位的能源服务,以提高客户忠诚度,利润来源也更多样化。
为了打造这样的地区性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公司除了提供供电供气服务外,往往需要经营其他一些利润很少甚至是没有利润的公共基础服务,如市内公共交通等,这样将加剧此类公司的财务负担,导致一些地区性综合能源服务公司陷入财政困境。
但是这类型的多元运营的综合能源公司,往往更能加速推动电力市场化进程。
四、绿色售电模式
绿色售电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必然产生的一种售电模式。
绿色售电通常由独立售电商或者小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商运营,通过销售经过绿色电力认证后的电力套餐获得价差收益。绿色电力通常价格比普通电价要高,主要的成本在于绿色电力证书的认证成本和交易成本。无论通过哪一种方式获得的绿色电力认证都会产生额外的成本,这部分成本都会通过终端电价转移到对此已经做好准备的消费者身上。
为了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绿色售电商在营销上的成本也较高。绿色电力的目标客户主要是关注气候变化、热心环保事业的人士、没有大的经济压力,希望为可再生能源事业出一己之力的人士以及关心下一代(通常为孩子刚出生的家庭或者老年人)成长环境的人士。只有在政府和整个行业的努力下,只有当售电公司敢于创新开风气之先,绿色售电的概念才能被普通消费者接受。工商业用户尽管对电价比较敏感,也能够通过和绿色售电商合作,利用绿色电力进行产品的营销宣传,进而达到双赢或者多赢。
五、售电折扣模式
通过低价电力赢取客户是大多数独立售电商初期的发展策略。
在售电公司与客户之间还未建立最基本的合作关系之前,能够帮助客户省钱是售电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售电折扣模式就是在这类价格战中应运而生的。独立售电公司能够提供更加低廉的电力,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保底供电的不灵活性和强制性,政府也对这类供电限制了最低和最高的电力价格,提供保底供电的售电公司购电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一个规则合理的电力市场提高了电力生产和交易环节的效率,有效降低了电力生产成本,这部分红利通过售电公司的能够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因此竞价能力较强的售电公司购电成本也较低,提供的售电套餐也更有吸引力。
售电折扣商的主要风险是流动性风险。售电公司是电力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销售之间的纽带,必须同时参与电力批发和零售市场。然而这两种市场的电力结算方式与结算时间相差巨大,如果售电公司没有处理好这些时间差,很有可能因为缺乏流动性而对自身的经营造成巨大的影响。
独立售电商作为连接电力批发交易与终端用户的纽带,是电力行业破除垄断,提升竞争性的关键一环。他们承担着发掘用户需求、增强市场活力、开发新型售电商业模式,以及提升售电服务质量的重任。在通过低价电力获取市场份额,站稳脚跟之后,利用前期积累的大量客户,结合用户的用能习惯和用电历史数据,可以用个性化的套餐吸引客户。多样化的定价方式与服务才是这类售电公司成功的关键。
六、虚拟电厂包月售电模式
大范围虚拟电厂建立的基础在于拥有众多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控制权、分布式储能设备等一系列灵活性设备、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化销售机制和一套精准的软件算法。基于此类虚拟电厂的电力共享池系统提供了更加新型的售电模式。
在该模式下,加入电力共享池的终端用户能够便捷的互相交易电力,通过各自的分布式储能设备最大化的使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电力,减少外购电,从而显著减低用电成本。
总体来说,基于虚拟电厂的共享电力模式对设备、通讯、计量、算法的要求十分的高,而且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用户基础上。目前电力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都在其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在该模式下一旦形成电力共享的闭环,新增用户将会给系统带来更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种模式也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售电公司可以有的商业模式当中,与资源禀赋、技术支持、价格竞争和服务范围这四个要素紧密相关。从国外的经验我们不难推断,再第一阶段追求数量和速度的发展之后,无论是政策还是市场本身的意愿,都会推动售电公司们努力向这四个维度纵深发展,给这个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
终于换电模式成了香饽饽,在沉寂了近十年之后,它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日前,软银能源(日本软银集团旗下子公司)与奥动新能源正式达成战略投资合作,双方将通过资本为纽带进行战略合作,未来将在换电模式和电池回收领域展开合作。
用软银能源首席执行官Shigeki Miwa先生的话术说,“软银能源非常高兴能与奥动合作,通过电池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应用,希望可以带来电能运输方式的转变。”
电能运输方式的转变,让曾几何时满是诟病的换电模式迎来自己的春天,如今的它正朝着“我是宠儿”的方向并进。
积力十载
似乎已经忘却“换电模式”开始的时间,但它确确实实已有近十年的发展史。
一步又一步,十年的“卧薪尝胆”终于在2020年迎来爆发,这一切都被认知为,换电模式的新时机到了。
2020年4月23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在《通知》的最后一部分中,“大力发展换电模式”的几个字,润物细无声地让换电模式重回大众视线。
5月换电站被纳入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被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建设充电桩”扩展为“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
在7月末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下一步将加快发布。
工信部已明确支持换电模式的发展。
终于换电模式的背后树起了最为坚实的力量,它的前路再也不是无尽的黑暗,而是一片大好河山。
“大力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技术标准、鼓励企业使用场景化研发换电模式车型”,成为了换电模式前方之路上最美的铺垫。
一场有关换电模式的市场之战即将打响,庆幸的是,那些从一开始便入局的人,并没有放弃。
早在2011年国家电网某一次普通的工作会议上,国家电网就给电动汽车的基本商业运营模式定下基调: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
一晃间,十年过去了,换电模式迎来了最佳时机,这个大有可为的市场正随着路面上新能源车的普及率同比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高效成了换电模式的“制胜法宝”。
当下的纯电车型几乎都使用充电桩充电,即便是快充(从20%-80%的电量)也需要二十分钟,但其实纯电车型使用率最高的场景并不是个体用户的家用充电,而在共享出行。
那群每日穿梭在街头巷尾的司机们最有发言权的,在对长期开纯电车型的司机进行的小规模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司机们对于换电模式持有期待,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换电够快。
按照规划,一台纯电车型驶入换电站,进行匹配换电,整个过程仅需要五分钟时间,纯电车型便可搭载一块完整蓄电量的电池继续上路,比起纯电车每天要充电两次,每次约为半小时的低效率而言,换电模式对于共享出行市场简直就是“天堂”。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优势,换电模式才有了足够的底气和勇气。重启,只因为市场需要另外一种升级。
截止于目前,全国已累计建设充电站3.8万座,换电站449座,建设各类充电桩13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55.1万个,私人建设充电桩74.9万个。此外,国家还计划建成“十纵十横两环”4.9万公里高速公路快充网络。
一切尽在掌握中,换电模式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慢慢茁壮着自己的枝干。而那些曾经瞧不起换电模式发展的声音,如今看来着实打脸。
跑赢市场
在国内,致力于换电模式的车企不多,蔚来和北汽新能源是凤毛麟角。
而奥动新能源在没有和软银合作之前,一直属于默默付出型选手,在行业内鲜有人知。
但奥动新能源却是目前国内拥有最大换电规模的运营商,在奥动新能源旗下共计拥有换电站222座。
正是因为奥动新能源的这些换电站,促成了与软银能源的合作。
强大的市场占比让奥动新能源在换电市场有着独树一帜的地位,在换电模式正式红火起来之前,奥动便已获得先机。
软银认为奥动新能源具备远大的发展潜力,其实就是看中了奥动在国内的全面布局。
争气的奥动新能源也在熬过近十年的平淡期后,赢得更多的市场话语权。
“一座奥动3.0型号的换电站,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左右,周转电池28块,3分钟换电,一天可以最多服务420次;同时,通过电池分仓管理和自研的锁止机构技术,可实现为不同车型换电。”奥动新能源对于目前换电站的运营做了如上的表述。
和我们构想中的换电模式如出一辙,奥动新能源的换电站意在快捷的处理纯电车型充电瓶颈的问题。
而如何让换电站更加快捷工作,答案只有一个,和充电桩布局一样,他们需要建设更多的换电站。
在北汽新能源的计划中,到2021年-2022年,北汽将建成换电站3000座,运营车辆50万台;从2018年投入大规模换电站至今,北汽新能源已经在全国19个城市建成并启用187座换电站,投入运营的换电车辆达1.8万台,累计完成换电480万次。
但遗憾的是,北汽新能源大手笔大规模的建设基建,并没有起到预期的带头作用,面对换电站,北汽新能源似乎更在乎先把纯电车型卖出去,擎天柱计划也一直不痛不痒的活着。
真正让换电站火起来的其实是蔚来。
李斌曾表示:“蔚来在2020年将加速电池服务(Battery as a Service)的推进。这一服务战略也将成为公司提升销量的策略之一。”
电池即服务的概念,将换电站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距离蔚来2019年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已过去四个月,但在四个月内,蔚来的电池和换电站却有了更多的进展,截至7月,蔚来已建成140座换电站,覆盖63座城市。目前蔚来换电站最北至哈尔滨,最南至三亚。
在今年的计划中,蔚来将建造50座以上换电站,明年蔚来还将推出第二代换电站,达到一天一座新站的频率。
商人李斌,从蔚来后台不断爬升的蔚来用户换电渗透率中看见了未来的商机。
据数据显示,当前蔚来用户换电渗透率为48.7%,累计扫码换电超过37万单,如今这个数据还在上升,作为单一车型的换电站使用率,蔚来换电站的数据值得小窃喜一番。
抓住这支微弱市场的旗杆,蔚来顺势而上。
李斌说,“利用蔚来的电池可以换电,以及我们全国的换电站的部署,这个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体系的优势。因为全世界只有蔚来可以把所有电的部分打通,变成一个租电池,可以快速的换电,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升级不同容量的电池包。”
在换电市场,蔚来为自己扳回一城。而近日被爆出的蔚来正在规划成立电池资产管理公司,推动车电分离的消息,又让蔚来成为了最早实现换电站商用化的车企之一。
而在奥动新能源的规划中,他们决心向2025年建设500座换电站的目标努力,目标是服务200万辆新能源汽车。
巨大的数据背后是一场电能运输方式的变革,诚如软银能源所告知的那样,“他们期待奥动新能源的下一步。”当然软银也期待着自己在中国市场提前布局,占先机,才能赢得主动权。
从B端到C端
市场永远都是驱动商业模式发展的根本。在换电市场开始拥有更多认可之时,它便开了从To B逐渐走向To C的商业模式。
不可否认,换电比起任何形式的充电都要快,这是换电模式和充电模式本质的区别,也是换电唯一握紧的盈利点。
但从B端到C端,换电模式的野心可不是简单的代替路面的充电桩,它们想要侵占的是燃油车市场。
如同燃油车需要加油一样,换电模式是唯一可以在快捷上媲美燃油车的方式。这个“快”也正是纯电车型有效普及的重要突破口。
如今,这个风口正在慢慢变大。
随着路面上新能源车越来越多,换电模式在效率上的优势愈发突出,但如果问“换电模式目前最大的阻碍是什么?”电池标准规格的统一性一定排在靠前的位置。
如同充电桩诞生之初,五花八门的充电桩插头不仅充电需要配对,而且充电功率的不统一占用太多适应时间。经过十年的摸索和沉淀,充电桩实现统一标准,从充电口的大小口径到充电桩的使用便利性上都有极大的提升,这一点,换电模式也可做到。
但电池规格的标准化始终是横亘在换电模式上的一座大山。如果多品牌间可以实现电池互换互交,换电模式才能走向成熟。
从B端到C端,换电模式的商业普及不仅利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展开,降低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还能为车电分离衍生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可以对电池集中管理,养护与管理,也有利于电池的寿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面对已走过十周年的换电市场,期待着它下一个十年的发力,这场积极正面的拉力赛,从不缺少入局者,而这些一直不放弃的人儿,慢慢成为了换电模式中不可缺少的推动力,若要真正实现B端到C端的商业化,他们任重道远。
无邪/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