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煤炭紧缺的原因

端庄的朋友
激昂的钢笔
2023-02-01 04:02:43

煤炭紧缺的原因

最佳答案
呆萌的抽屉
聪明的保温杯
2025-04-22 10:18:06

煤炭紧缺的原因有:1.下游电力需求扩张。2.煤炭供给面临双重压力,国内产量不足并且国外进口资源较少。3.二季度电厂和港口煤炭库存并未大幅累积,等等。

煤炭紧缺的原因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煤炭的供应关系到我国的工业乃至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的稳定,煤炭的供应安全问题也是我国能源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

最新回答
勤恳的帆布鞋
欢呼的小蜜蜂
2025-04-22 10:18:06

自人类进入工业化以来,煤炭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全球煤炭供需情况以及主要煤炭产地及消费地。

1、全球煤炭供给情况

——产量增势未能延续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21世纪以来,随着各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重视,各国加速能源结构调整,众多发达国家已逐步采用清洁能源替代煤炭能源消费,因此煤炭供给增势不再呈现单边上涨趋势。

近年来,全球煤炭产量呈现震荡走势,2017-2019年,全球煤炭产量保持连续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煤炭产量增势未能延续,总产量为77.42亿吨,同比下降4.8%。

——煤炭供给中国一枝独秀

从地区构成来看,目前,亚太地区为全国主要煤炭生产地,煤炭产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七成。2020年,亚太地区煤炭产量为58.79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5.9%北美地区煤炭产量为5.31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9%独联体地区煤炭产量为5.25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8%欧洲煤炭产量为4.79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2%。

具体到国家来看,2020年,全球煤炭产量前十国家合计生产煤炭71.52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92.38%。其中,中国煤炭产量远超其他国家,中国煤炭产量为39.02亿吨,第二名到第十名煤炭产量之和仍不及中国煤炭产量。

2、全球煤炭消费情况

——2020年煤炭消费创十年新低

2014年以来,全球煤炭消费量进入下降通道,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趋势。2020年,全球煤炭消费量持续下滑,总消费量为157.64艾焦,同比下降3.9%,创近十年煤炭消费总量新低。

——煤炭消费中国引领全球

从地区构成来看,目前,亚太地区为全球主要煤炭消费地,煤炭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八成。2020年,亚太地区煤炭消费为120.97艾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80.1%北美地区煤炭消费量为9.91艾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6.6%欧洲煤炭消费量为9.40艾焦,占全球总产量的6.2%。

具体到国家来看,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对煤炭的需求仍处于较高水平,2020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前十国家合计消费煤炭130.56艾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86.22%,前四名中仅美国不在亚洲。中国煤炭消费量远超其他国家,中国煤炭消费量为82.27艾焦,第二名到第十名煤炭消费量之和仍不及中国煤炭消费量。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无辜的帆布鞋
文静的大侠
2025-04-22 10:18:06
我国煤炭市场近期供应宽松、结构性过剩、进口煤大幅增加、价格暴跌、煤矿建设投资回落、煤企亏损严重。煤炭工业陷入困局。纠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其一,煤炭库存居高不下,产能过剩,降价此起彼伏,价格竞争大。市场对于煤炭库存有一套预警体系,从目前的数据看,我国煤炭工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危险。其二,进口煤量持续增长,到这个季度,全国全国累计进口煤炭1.1亿吨,同比增长25.6%。直接引起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的下降,个别企业出现了贷款发工资和推迟发工资甚至拖欠贷款的现象。其三钢铁和电力行业也不景气,销售渠道打不开自然会使煤炭工业发展受阻。近期的钢价低迷,作为炼钢的主要原辅料的焦炭也受牵连,影响了国内的炼焦煤市场,而用电量的下降又会直接影响动力煤的下降,这样一来,我国的煤炭市场的销售不得不受阻。其四,煤炭出口也日趋艰难,我国是全球储煤大国,出口量也在世界中占到很大的份额,但是最近几年开始调整煤炭出口退税,出口的关卡重重,使得我国的产能得不到释放。

所以我国煤炭工业短期供应宽松与长期总量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资源分布不均。企业要抓住我国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机遇,关注煤炭总量问题,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科学化水平的战略高度谋划新发展。坚持“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 促进安全高效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使得煤炭工业能早日走出困境局面,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现代的魔镜
粗暴的母鸡
2025-04-22 10:18:06
第一,除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之外,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行政干预作用的优劣。我国煤炭企业的股权结构多数属于国有或国有控股,在控制权上行政效能往往大于市场作用力,其有利的一面就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市场长期实现不了的局面,比如煤炭去过剩产能,只要形成足够的行政压制力,就能够实现控制煤炭产能问题。其劣势在于,行政作用力的惯性往往大于市场作用力惯性,政策一旦执行,就有可能脱离市场规律,而当市场规律一旦情绪化展现时,往往会造成现实与市场脱节的局面。在煤炭供需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煤炭价格却脱离了基本面,以此来看,我国的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际措施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二,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可能会造成能源供给“短缺”的现象,这个时候谁来补位,能否完成补位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趋势,也代表着一种必然结果。在煤炭地位逐渐下降成为趋势的情况下,若要优先发展新能源产业,就需要及时的完成新能源的补位政策,对于类似于这种煤炭供需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的“市场缺口”的假想,也是转变能源消费方式的绝好时机。这是因为原材料成本的增加会带动旧的能源供给体系的成本增加,有利于新能源供给体系的构建。

第三,对于旧的能源供给体系当中的原材料生产企业而言,它们需要抓住机遇期谋求企业本身的转型升级。闷声不吭挣快钱无可厚非,但是要对未来的能源结构变化也要有及时的应变措施,不能贪图眼前的繁华。居安思危,方能长远。

当然,对于我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应该如何把握,仅从煤炭价格的新变化这种局部现象的变化来思考,还是比较片面的,由于能源供给侧牵扯面广泛,利益众多,甚至涉及到能源消费观念的转变,因此从煤炭价格的新变化及煤炭供需基本面来剖析我国的能源供给侧,显然是有管中窥豹的嫌疑。但是长远看,对作为旧的能源体系的代表的煤炭的发展和演变,如果能够深度挖掘,细数背后的规律和隐藏着的博弈,也权且可以认为是一叶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