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2011 年太阳能行业展会

愉快的绿茶
谦让的芹菜
2023-02-01 04:02:17

2011 年太阳能行业展会

最佳答案
发嗲的玉米
典雅的高山
2025-04-22 10:37:15

2011年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光伏行业展会

一、时间、地点 时 间:2011年4月9日 地 点:北京

二、组织机构 承办单位:北京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会北京泰格尔展览有限公司

首席战略合作:中国能源报 能源网

特别协办媒体:《太阳能》《太阳能发电》

三、峰会主持人:

吴达成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副主任,秘书长

梁岳峰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光电建筑应用委员会主任

张定友 北京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会主任

四、主要领导、嘉宾及报告专家(拟定)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部委主管领导;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主要领导、嘉宾及行业专家有:

万季飞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

仇保兴 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张国宝 国家能源局局长

石定寰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原科技部秘书长

陈宜明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司司长

史立山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

李俊峰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

李宝山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材料处调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

赵玉文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光伏专委会主任

王勃华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

王长贵 原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著名光电专家、北京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会光伏专委会主任

吴达成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副主任,秘书长

王斯成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光伏专家

梁俊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

李斌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力行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许洪华 中科院电工所可再生能源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博导

马胜红 中科院电工所可再生能源发电咨询中心主任,研究员

李庆文 《中国能源报》总编辑

赵晓伟 北京市发改委能源处副处长

Martin schoenbauer 美国驻华大使馆能源办公室主任

Jutta Ludwing德国工商总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肖艳 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商务专员

常新杰 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高级商务官员

陈永岚 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驻华首席代表

莫雅 中国西班牙商会秘书长

Stephan Tian瑞中商务合作中心

清川佑二 日本日中经济协会理事长

Lee,Jong-do韩国《E2NEWS》主编

五、参会代表范围

各省市主管市长、发改委、科技厅(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基地)、科研院所、电力建设投资单位、节能投资公司等职能部门的主管领导;工程设计施工单位、高新技术企业、新闻单位、大使馆代表处、国际商协会专家、国内外投融资单位、国际贸易商及有关机构代表。

最新回答
烂漫的蜻蜓
会撒娇的短靴
2025-04-22 10:37:15

以风能、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现代电网的融合成为了世界能源可持续转型的核心,发电技术继续沿着大规模、高效率和低成本方向持续进步。如果一定要有个比较的话,风电受到强风弱风影响比较大,光伏项目则在有光的地方即可发电。再者,风电项目对选址的要求比较高,而光伏项目中的分布式项目,只需要在适合的屋顶上安装即可,要求较低。这些因素,都会让光伏行业继续发展,而不会被风电淘汰。

综合因素考虑,其实风电和光伏发电之间并没有没有好坏发展之分,应该按照当地实际情况来合理规划发展。光电和风电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要求与风力发电相比相对较低,分布更广,有阳光就可以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所以也更适合分布式项目的开发。能源领域是数据智能最有潜力的应用领域之一,不论风电还是光伏发电。

这个时代能源行业加快从传统的重资产投资和生产业务,向低碳、清洁能源、综合能源服务、能源数字化等方向转变,以后的科技实力的加持下风电和光伏发电前景的更是不可估量。许多能源企业已开始与可辅助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科技企业合作,如Hightopo的三维数据可视化技术能将其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深度挖掘、分析、图表呈现出来应用价值,极大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各类成本。

数据可视化能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集中化、集约化,实现主动配电网集成项目的运行可视化——将以炫酷震撼的可视化效果展示出来。通过对各业务的组成框架和运营模式进行1:1还原,将业务运行模式与地理位置信息、三维模型、动画渲染等充分结合,实现其核心能力的可视化介绍,展示光伏能源或风电的数据应用场景。

数据的远程复制、备份、恢复与应用容灾,已成为能源信息化安全建设的重点。未来,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拥抱能源数字化变革,一方面要筑牢数据应用安全的信息化堡垒。基于数字化技术,能源服务商能够实现对能源的合理规划和控制以及管理的可视化,真正做到生产、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设施运转状态的全链条实时监控,为能源规划和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提高业务效率、节约管理成本,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与节能增效水平。

淡然的小蚂蚁
奋斗的耳机
2025-04-22 10:37:15
在近日由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简称能源专家委)召开的太阳能发电研讨会上,数十名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在全球低碳经济与新能源革命的大趋势下,光电最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份额最大的主导能源。 “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尚在政策、技术以及市场等诸多方面存在发展的障碍。”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王思强说,“破除发展的瓶颈,太阳能发电产业将获得最为光明的前景。”从“光伏”到“光热”太阳能发电异军突起太阳能发电包括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两部分内容。据专家们介绍,近年来,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在我国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太阳能发电正在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一支生力军。在谈及中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现状时,能源专家委特邀专家、中电科技集团公司第48研究所副所长王俊朝表示:“中国光伏产业目前已形成一条规模化的产业链。”王俊朝举例说,比如,中国工业硅生产已居全球第一;高纯硅生产千吨级技术已基本掌握;硅片加工生产规模已达世界级水平;电池及组件产能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硅材料的降价使得光伏发电成本大幅降低,中国光伏电站技术亦逐渐成熟。分析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王俊朝认为,一方面,随着我国光伏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光伏设备制造业的快速扩张,中国光伏发电开发企业的投资成本将大大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外资光伏企业亦悄然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设备市场。由此而言,我国即将迎来光伏发电产业的黄金时代。“我国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的发展也非常迅猛。”能源专家委特邀专家、国家973项目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太阳能热利用与光伏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志峰告诉记者。据王志峰介绍,“十五”期间,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工程热物理所等科研机构和皇明太阳能集团公司、新疆新能源公司、南京春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开始了光热发电技术的项目研究。他说:“在此期间,我国科学家已经对碟式发电系统,塔式发电系统以及槽式聚光单元进行了研究,掌握了一批太阳能热发电的核心技术,如高反射率高精度反射镜、高精密度双轴跟踪控制系统、高热流密度下的传热、太阳能热电转换等。”进入“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高度重视,光热发电受到来自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王志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国家对光热发电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从2006到2010年,仅科技部投入光伏发电的经费就超过4750万,光伏发电在许多重点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据介绍,我国科学家目前已经掌握了一批太阳能热发电的关键技术。比如,对抗风载高精度定日镜技术、高温塔式吸热器技术、高温储热技术、电站控制技术、塔式发电系统设计和集成技术、槽式真空管制造工艺和槽式聚光器集成技术等等。“就光热发电而言,我国目前已形成从基本材料、主机设备和系统设计集成的产业链。”王志峰自豪地说,自2007年起至今,我国已连续举 办 三 年 的 “ 太 阳 能 热 发 电 技 术 三 亚 国 际 论坛”,该论坛已成为国际上最为重要的太阳能热发电的会议之一。世界三大太阳能热发电公司,国际能源署与美国能源部等都开始派代表出席该会议。拨“云”方能见“日”太阳能发电尚面临诸多挑战“作为世界太阳能资源大国,我国的太阳能发电无疑将成为最引人注目的阳光产业。”能源专家委专家、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所长许洪华说,“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如同有‘阳光’就有‘影子’一样,中国太阳能产业在发展中还面临许多挑战。”谈及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许洪华举例说:比如,缺乏明确的光伏和光热产业发展规划;尚未建立行业公共研究与测试认证平台;太阳能电池全产业链、光伏发电系统成套装备和应用产品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和完善;光伏发电的审批程序和电价核准程序不明确,在并网以及规模化推广方面有很大的阻力;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不完善,尤其是针对电力部门所关心的安全问题、电能质量和管理问题等方面,需要尽快出台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还有独立光伏电站的后期维护管理问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问题等等。“尽管我国在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诸多领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仍然是制约产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许洪华说,“我们的科研投入及技术积累不足,尚未建立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装备到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我国太阳能发电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针对众多媒体所披露的中国多晶硅材料产能过剩的问题,许洪华研究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我国目前多晶硅的产量还不能满足国内产业链的需求,实际在建和达到的产能不能说过剩。他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生产成本高,产品性能差,才是制约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产业扩张使上涨原材料在竞争中降价,同时全面掌握先进的技术,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同等水平,这样才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促进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能耗和污染问题,被业内外认为是产业发展进程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许洪华说,晶硅电池生产过程当中,就单一生产企业来说,单位能耗的确比较高,但如果算总账却并非如此。晶体硅太阳电池从沙子到系统生产总能耗大约2 .65度电,即使每年生产并安装10G W 光伏系统,总能耗265亿千瓦时,仅占2007年全国总发电量的0 .8%,电解铝总耗电5%和钢铁占到14%,总能耗是不高的。随着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的技术进步,这个指标会进一步下降,光伏发电是一个高耗能产业,从单一厂来说,是一个高耗能厂,从产业来说,不应该说是高耗能的产业。“在光伏发电产业中,冶金硅生产造成的环境影响并不大;而多晶硅生产过程中虽然有大量的废液和废气产生,主要废液是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等,主要的废气是氯化氢。”许洪华告诉《经济参考报》,“对这些废物,无论是回收利用还是无公害处理都不存在技术问题,还可以回收作为其他化学工业的原料。从已经开工生产的多晶硅厂看,通过尾气回收、无公害处理、物料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完全可以做到零排放和清洁生产。”从“替代”到“主导”中国光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太阳能发电在中国的战略地位正在变得愈加重要。”许洪华认为,太阳能发电从目前的补充和替代能源,将来会逐步过渡成为主要能源和主导能源。他说“太阳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有效方案。”据许洪华预计,太阳能发电在未来特别是2030年之后将会大规模应用;到2050年后,在所有发电形式中太阳能最可能成为份额最大的主导能源。能源专家委特邀专家、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沈辉博士表示,从科学发展观、能量回收期等角度来看,光伏发电是未来最具发展前途的太阳能发电技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三大可再生能源技术中,相对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最具发展潜力,其中光伏发电发展无可限量。”沈辉说,“光伏可以拉动机器制造业、汽车工业、建筑行业,是未来经济的最大增长点。”沈辉认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是在整个工业中发展最具有竞争力的,5-6年的时间就实现跨越性发展,让世界震惊,政府应该大力支持。中国最有潜力的太阳能发电市场在哪里?许洪华认为,从资源和成本等方面考虑,最有潜力的光伏发电是建设“荒漠电站”。他说:“一从资源上讲,西部荒漠地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二从土地成本上讲,荒漠电站最为经济;三从市场讲,在西部地区建设几兆瓦到十兆瓦的荒漠电站,发出来的电基本上可以就地消耗。”与会专家认为,太阳能发电要成为“主导能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要尽快公布新能源振兴规划;其次,要尽早出台太阳能光伏和光热电价政策。其三,要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持续发展的太阳能发电产业体系。“尽管我国光伏和光热发电产业发展迅猛,但目前整体尚处幼苗期。”王俊朝研究员说,中国太阳能产业是一个充满光明的产业,需要在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呵护中做大做强,做成中国未来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