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丹麦二次能源革命地理原因`

含蓄的小蝴蝶
烂漫的铃铛
2023-02-01 02:29:56

丹麦二次能源革命地理原因`

最佳答案
开放的蜗牛
悲凉的花生
2025-04-20 11:39:07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丹麦经历了两次重大的能源转型。通过制定积极的能源转型战略,出台并执行各种能源政策,丹麦从一个能源几乎全部需要进口的依赖者,不仅实现了能源独立,而且一跃成为欧盟乃至全球在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引领者。

第一次能源转型

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丹麦的能源自给率不到2%,而且能源供应90%依赖进口石油。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丹麦由于单一、脆弱的能源结构,经济受到了剧烈冲击。面对这样的局面,丹麦采取积极的能源政策,开启了第一次能源转型,以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作为市场经济国家,丹麦积极采取能源税收政策,提高终端能源消费价格,在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费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77年,丹麦开始对石油征税,并逐步增加石油税。此后,税收范围逐步扩大到了煤炭、天然气等其他化石能源。1992年,丹麦开始对二氧化碳排放征税,进一步抬高了终端能源消费价格。在电力领域,丹麦对电力生产所使用的燃料实行免税,只对生产出来的电力征税;对于工业用户,丹麦则在1993年,在工业领域也引入了碳税,提高了工业的能源成本。

总体来说,与其它国家相比丹麦具有较高的能源税负。1980年,能源税占到丹麦汽油价格的30%多;1990年,这一比例就上升到了63%。较高的能源税负水平通过提高终端能源价格,一方面改变了丹麦当期能源的价格,使得当期的能源需求量降低;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倾向于采用更加节能的选择。

除了征收能源税提高终端能源价格外,丹麦还根据不同领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提高能源效率。

在建筑领域,丹麦不断提高建筑的能效标准和要求。目前,丹麦新建建筑的供热量需求仅为1977年的约25%。在供热和电力领域,则大力推广热电联产和区域供热。丹麦来自热电联产的电力占比由1980年的18%提高了2011年的63%。

在工业领域,丹麦引入绿色税收计划,对工业企业的节能项目给予补贴和支持。在税收和节能补贴的综合作用下,过去20年丹麦工业部门的能源强度下降了近40%。

主要依靠石油的单一能源供应体系、以及较低的能源自给率,使得丹麦的能源安全面临严重挑战,因此丹麦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着力实现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同时大力提高能源自给率。

丹麦缺少煤炭资源,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丹麦开始鼓励增加煤炭的进口和使用,在一些领域逐步替代石油。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丹麦能源供应中煤炭占比一度从此前的10%攀升到了36%。煤炭大规模替代石油成为主力发电燃料。丹麦还着力开发本国北海的油气资源。截至1990年,丹麦的石油自给率达到了80%,天然气自给率更是高达150%。

此外,丹麦还大力发展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通过政府补贴、上网电价优惠、支持技术研发等政策,鼓励使用生物质能和风能,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丹麦能源供应中的占比。目前,可再生能源在丹麦电力供应中的比例已经占到了16%。

第二次能源转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升温,并成为影响能源战略和政策的重要因素,然而,丹麦构建的能源供应体系仍属于高碳化的结构。另外,随着北海油气田的减产,丹麦油气自给率也大幅下滑,并有可能面临再次进口化石能源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局面,丹麦逐步开启了第二次能源转型。丹麦于2011年发布了《能源战略2050》,正式提出了丹麦新的能源转型战略的目标,即到2050年丹麦要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提高能效减少总能源消费等。

首先,丹麦将大力发展陆上和海上风电。丹麦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因此大力发展陆上和海上风电是其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的重要方向。在陆上风电方面,丹麦将主要研究缩小风机间距,以更好地利用场址,同时合理制订城市规划为陆上风电提供装机场址;在海上风电方面,近期主要是开展海上风电招标项目,总计有100万千瓦的近海风电项目需要开发;在促进新型风机示范推广方面,将指定合适的陆上和近海场地,供风机制造企业测试和示范新型风机。

另外,就是增加生物质能的使用。丹麦将修改供热法案,鼓励大型热电厂、天然气供热厂采用生物质燃料;同时将加强沼气基础设施发展,对沼气的生产和使用给予补贴。

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费总量,也是丹麦第二次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丹麦将节能义务由能源类企业扩展到所有企业,同时能源类企业的节能义务也将提高75%;对用能设备的能效提出并执行更高的标准;在建筑改造中,通过执行隔热性能最低能效标准等一系列严格要求,将建筑供暖量减少约50%;在供暖领域,推广更节能的热泵等供暖技术。

再者,丹麦还将推动交通领域绿色能源的使用。一方面是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提高城市内绿色低碳出行的比重;另一方面,更多地利用生物燃油,将2020年的生物燃油占有率目标提高为10%;此外,还将为建造电动汽车充电站提供资助,推广电动车的使用,逐步推动交通领域的电气化转型。

另外,在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的战略中,丹麦将继续支持绿色技术的研发和示范。为此,丹麦将2020年之前能源和气候领域的研发示范项目的预算加倍;建立绿色实验室、通过创新基金提高新的绿色技术市场的成熟度;建立公共的测试环境支持绿色技术研发,例如建立无化石燃料岛检测基地等。

除此之外,积极推动欧盟地区和全球绿色发展,将发挥丹麦绿色能源技术出口优势,同时欧盟和全球的绿色转型也将使丹麦其它企业竞争力被削弱的风险减小。为此,丹麦将努力促使欧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提高,推动欧盟实施能源和二氧化碳税最低标准,推动欧盟发展能源基础设施以容纳更多可再生能源。丹麦将在联合国等组织宣传绿色发展,加强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碳市场发展,同时也将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转型。

最新回答
曾经的火龙果
顺利的芝麻
2025-04-20 11:39:07

在丹麦风能是比较普遍应用的可再生能源,著名公司Vestas,丹麦沿海地区有很多风场,农田里有的时候也有,但是大部分都在近海。一般一个风场能有几十台风车发电。

其他的太阳能我倒是没见过太多,可能是因为不如风车醒目的原因。至于楼上说的电磁发电就更不清楚了。

文静的大象
慈祥的大碗
2025-04-20 11:39:07

尽管欧盟2021 2027年财务预算谈判正陷入僵局,但是欧盟委员会(下称“欧委会”)仍表示将全力投资新能源领域。

欧委会日前公布一份“近海可再生能源战略”,旨在大幅度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预计到2050年欧盟整体海上风电产能将增加至300千兆瓦。欧盟将向该领域投资7890亿欧元,约三分之二用于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另三分之一用于发电设施建设。

欧委会副主席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称,欧盟海上可再生能源投资项目已是全球性成功案例。目前欧盟正面临更大的机会,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动可持续发展。

欧盟缘何推广海上风电投资?

欧盟在全球海上风力发电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全球42%的海上发电能力分布在欧洲沿海,北海是世界海上风电的最佳位置。

自本届欧委会上台以来,绿色经济成为了其产业政策重要抓手。欧委会相继出台加强传统行业绿色转型、扶持新能源 汽车 等细分产业政策,并通过调整能源税、推动碳排放交易机制改革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

此次欧委会再推海上风力发电政策,首要原因在于,海上风电是欧盟实现中长期减排目标的主导因素。

国际能源署执行主任罗尔(Fatih Birol)认为,如果顺利实施海上风力发电的大规模部署,欧盟有望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2025年后,核电、光伏等发电方式将保持相对稳定发展态势,欧盟希望到2050年全面消除煤炭市场,剩余的能源转型重担将由海上风电完成。

陈晓径也认为,欧盟于3月首次将“绿色协议”写入气候法案,要求重工业部门实现“零排放”,能源系统实现“去碳”与“绿色电力”的要求迫在眉睫,海上风电将在新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其次,欧盟具有海上风电领域的先发优势。1991年,丹麦设立全球首个海上风力发电场。过去十年,欧盟海上风能技术日益成熟、实现规模化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陈晓径表示,欧盟在海上浮动风力发电、波浪能与潮汐能利用、漂浮式光伏系统等方面优势明显,也享有北海、波罗的海、地中海、大西洋、黑海等丰富的海洋资源。欧盟推出该计划,预计仅需占用3%的海上空间即可达到大幅生产可再生能源的效果。

再次,欧盟正在海上风电领域受到其他国家的挑战。拜登曾宣布,将带领美国重回《巴黎协定》,并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英国上月提出“全民风电”目标,计划2030年利用海上风电为全英所有家庭供电。2018年,全球近一半的海上风电投资都发生在印度等亚洲国家。

欧洲能源专员西姆森(Kadri Simson)称,欧盟要保持海上可再生能源的领导者地位,必须激发在海上风能领域的所有潜力,并通过发展波浪、潮汐和浮动太阳能等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欧委会:希望私有部门加大投资

欧委会称,该计划不仅可以推动欧盟在新能源领域更进一步,还可以推动经济复苏,预计该计划可以为欧盟创造6.2万个就业机会。但是,正如欧盟在其他领域的投资一样,如何筹措资金成为目前投资的首要难题。

国际能源机构(IEA)称,海上风电行业的效益正以每年2.2%的速度增长,未来两年至少需要吸引8400亿美元的投资。未来达到2050年气候目标,各方必须加速投资。过去十年,欧盟每年对电网基础设施的投资约为300亿欧元。

欧洲风能协会(Wind Europe)称,欧盟首先要加强在海上风电基础设施的投资,同时还要兼顾陆上电网方面。未来十年,欧盟的港口也需要65亿欧元的投资。

欧委会称,将从“恢复基金”中拿出1500亿欧元投资该领域,并将重点放在碳密集中度和化石燃料使用率最高的地区。此外,各成员国政府也将为此提供支持。

但是,目前因匈牙利和波兰两国反对,“恢复基金”迟迟未获批。即使未来最终获批,该计划也将面临6500亿欧元的资金缺口。

欧委会寄希望于欧盟的私有部门,希望公共事业和能源领域的巨头能向其提供支持。

欧委会称,预计私有部门将提供投资中的大部分资金,公有部门将发挥战略催化剂的作用。那么,私有部门是否愿意响应欧盟机构的号召,该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

对此,陈晓径认为,私人资本占大多数符合欧盟惯例与“绿色协议”要求,公私合作解决资金需求是当前形势下的可行做法。

她进一步解释称,一方面,公共资金相对充足,但受疫情影响并不宽裕。预计2020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下降7.4%,欧盟的理念是公共资金要发挥引导、杠杆、“战略催化剂”作用,而非融资为主。其功能是帮助成熟技术尽快进入市场、实现规模化并降低成本,帮助起步技术创造市场并引导私人融资、降低不确定性等。

另一方面,对于私人资本而言,欧盟已建立《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为代表的成熟框架,对如何引领私人融资有着详细规定,这可以协助其达成长期减排与发展目标。

忧虑的摩托
难过的方盒
2025-04-20 11:39:07

丹麦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原因是包括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等。

1、丹麦自然资源较为匮乏,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其他矿藏很少,所需煤炭,铁等矿产全部靠进口。丹麦在北海大陆架的石油蕴藏量估计为2.9亿吨,天然气蕴藏量约2000亿立方米。因此丹麦利用石油天然气进行发电成本较高,动力不足。

2、丹麦三面环海,地势低平,平均海拔约30米。经常受到大西洋吹来的西南风影响,广阔的丘陵几乎纵贯整个半岛,东部沿岸夹湾和沟谷横切其中,东海岸没有直接受到强风浪的冲击,这为风力发电提供了自然条件的基础。

3、丹麦开展风力发电历史悠久,技术成熟。丹麦风力发电的装机总量一直都位居世界前列,据丹麦风电协会2010年1月25日颁发的数据,风力发电。2009年丹麦的西门子风电公司和威斯塔斯风电体系公司简直供给了欧洲海优势电场装机容量的90%.而人均风能具有量居世界首位。

4、风力发电具有较多优点:成本较低,环境效益好;风力可再生,永不枯竭;基建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

扩展资料

丹麦是最早开始风力发电的国度之一。由于丹麦缺乏自然动力,早在1891年就先河风电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石油缺乏安慰了丹麦风电发展。至1918年,25%的乡下发电站用的是风电,其时的风机功率多为20-35 kW。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石油再度危急,风电重又盛,丹麦的Lykkegtheirrd和Smidth两家风电公司一时间著名遐迩。

二战后,欧洲各国就未来欧洲的石油供给题目展开咨询,促使丹麦进一步索求如何开发风电

1973、1979年的石油禁运、动力危机以及绿色环保认识的增强,推动了风电产业发展;加上丹麦是世界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最高的国度之一,丹麦政府对环境掩护题目极端器重,近年来温室效应的出现、环境的好转更使丹麦看到风能在完成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丹麦

唠叨的奇迹
开放的斑马
2025-04-20 11:39:07

2022年8月22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长索菲·安诺生表示,由于一家绿色公司未能达到政府为碳捕获提供资金的标准,哥本哈根将放弃到2025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据安诺生说,致力于减少碳排放的环境公司Amai资源中心计划在哥本哈根建立一个焚烧厂,并将申请政府资金用于碳捕获和储存。然而,据媒体报道,该公司无法申请该基金,因为它不符合权益资本要求。碳捕获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捕获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并储存在地下的过程。阿迈厄岛资源中心建立了一个示范工厂,以捕获焚烧过程中排放的部分二氧化碳。该公司计划在2025年建造一个大型工厂,旨在过滤焚烧过程中排放的所有二氧化碳。

2009年,哥本哈根市政府提出到2025年实现碳中和。为此,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包括50个具体项目,大力发展风能等绿色和可再生能源,鼓励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推广绿色建筑。自2009年以来,这座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减少了80%。关于“双碳目标”,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减排有利于其技术和标准的出口,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减排可能会限制经济增长。然而,西方资本家总是为了赚钱,打着保护环境旗号破坏生态的例子很多。虽然节能减排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承诺,但也要付出代价。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即清洁能源的不稳定性。

为了碳中和,我们还需要继续,一方面,开发新能源,摆脱对油气能源的依赖,另一个是为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成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的努力,一步一步稳步进展。

羞涩的小虾米
舒心的百褶裙
2025-04-20 11:39:07

10月16日下午,在2017北京国际风能大会(CWP2017)开幕式上,丹麦能源署副署长Stig Uffe Pedersen表示,目前整个丹麦陆上风电提供了丰富廉价的电力供给,且现在的投资项目几乎不靠补贴,2015年整个丹麦的风电大约贡献了42%的电力消费。

丹麦的能源消耗目标是:到2020年,有50%的能源消费都来自于风电;到2030年,希望有50%的能源消费都是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到2050年,希望能源系统不再依赖于化石原料。

那么环境一定是非常好的国家。

现实的枕头
害羞的水杯
2025-04-20 11:39:07
以秸秆为主的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大热门课题之一,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世界竞发展

世界生物质发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爆发后,丹麦开始积极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行秸秆等生物质发电。

国土面积只有我国山东省面积1/4的丹麦,已建立了15家大型生物质直燃发电厂,年消耗农林废弃物约150万吨,提供丹麦全国5%的电力供应。目前美国有350多座生物质发电站,主要分布在纸浆、纸产品加工厂和其他林产品加工厂,这些工厂大都位于郊区,提供了大约6.6万个工作岗位。

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但印度、巴西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也积极研发或者引进技术建设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

技术已成熟

国外生物质发电技术,并伴随各国的重视,相关技术已逐渐成熟起来。

目前,秸秆发电技术已走向世界,丹麦BWE公司研发的秸秆焚烧发电机组已在丹麦、西班牙、瑞典、法国等国投产运行多年。此技术机组容量较大,热效率较高。

美国开发出利用纤维素废料生产酒精的技术,建立了1000千瓦的稻壳发电示范工程,年产酒精2500吨。

巴西是乙醇燃料开发应用最有特色的国家,实施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乙醇开发计划,目前乙醇燃料已占该国汽车燃料消费量的50%以上。

目前,国外的生物质能技术和装置多已达到商业化应用程度,实现了规模化产业经营。

鼓励政策多

价格激励。根据各种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特点,制定合理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瑞典1997年开始实行固定电价制度,对生物质发电采取市场价格加每千瓦时0.9欧分的补贴。意大利生物质电厂的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17.25欧分。

财政补贴。丹麦从1981年起,制定了每年给予生物质能生产企业400万欧元的投资补贴计划,这一计划使目前丹麦生物质能发电的上网电价相当于每千瓦时8欧分。

减免税费。欧盟各国都对生物质发电免征各类能源税。瑞典主要依据税收政策促进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即对生物质能开发项目免征所有种类能源税。美国现在的可再生能源生产税为生物质发电提供了每千瓦时1.8美分的税收减免。

无私的小鸽子
迷人的百合
2025-04-20 11:39:07
丹麦在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方面成效显著,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并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与丹麦相比,我国能源供应主要是煤炭,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电力消费中比重都比较低,这导致了排放增加、雾霾加剧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也大大增加了能源安全风险。因此,我国急需借鉴丹麦经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一方面,应积极学习引进丹麦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推进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建设。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努力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一、丹麦发展“低碳经济”成效显著,走在世界前列

丹麦是一个北欧小国,与大多数欧洲国家一样,能源自给率很低,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丹麦约93%的能源消费需要依赖进口。但70年代的两次世界石油危机让这个北欧小国逐渐意识到能源自给自足的重要性。从那时起,丹麦开始尝试改变过去依赖于传统能源的模式,在能源消费结构上努力实现从“依赖型”向“自力型”转变。从1980年起,丹麦掀起了两次能源革命,把发展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并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能源发展战略。随后,丹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零碳经济。

丹麦的一系列举措收效明显,从1980年至今,丹麦的经济累计增长了78%,能源消耗总量增长却几乎是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反而降低了13%。丹麦的绿色经验也向世界证明:提高GDP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并不意味着要消耗更多能源。从1995年至今,哥本哈根的碳排放量已减少了逾40%。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并立法推进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市通过了《哥本哈根2025年气候规划》,提出分两步建成碳中和城市:首先,到2015年使该市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20%,这一目标目前已提前实现;其次,到2025年实现零排放。现在,丹麦又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其2050年发展计划——到2050年,丹麦全国要完全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二、丹麦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措施和成功经验

丹麦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

1、不断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并立法推进。丹麦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不断根据形势变化提出清晰和明确的低碳转型目标和战略。2009年就制定了到2050年完全摆脱化石能源消费的宏伟战略,并且在脚踏实地的进行实施,不是空谈。2020年他们的目标是风电占到全部发电的50%,可再生能源要占到全部能源消费的35%。在制定了一系列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后,丹麦政府又进一步加强立法来巩固既定政策的实施。自1993年通过环境税收改革的决议以来,丹麦逐渐形成了以能源税为核心,包括水、垃圾、废水、塑料袋等16种税收的环境税体制,具体举措则包括从2008年开始提高现有的二氧化碳税和从2010年开始实施新的氮氧化物税标准。与此同时,丹麦政府也对节能环保的产业与行为进行税收减免。

2、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丹麦是全球风电占全部发电量占比最高的国家,2013年发电量占到全部发电量32%,丹麦生物质能在全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也达到了18%。在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的背后,是政府政策的强力推进,例如:利用财政补贴和价格激励;推动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包括对“绿色”用电和近海风电的定价优惠;对生物质能发电采取财政补贴激励等。

3、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可再生能源运行管理体系。目前丹麦已经是典型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未来电力系统的典型特征。过去是有限的几座大电站,现在已经变成了几百座分布式电站,除风电外,大部分以天然气和生物质能为燃料。丹麦50%电力是热电联产的电厂生产的,特别时期运行非常合理。丹麦热电联产普遍都有储热设施,把多余的热能存储起来,存满了就可以发电,这样的能源效率是非常高的。丹麦火电机组也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最低出力已可以降到最大出力的10%,这在我国是不可想象的。丹麦经验证明,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利用不仅需要有先进的技术产品,更重要的是先进的理念,并要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特点的能源运行和管理体系。

4、公私合营模式打造“零碳”世界。长期以来,公私部门和社会各界之间的有效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丹麦绿色发展战略的基础。在发展绿色大型项目时,在商业中融合自上而下的政策和自下而上的解决方案,有效地促进了领先企业、投资人和公共组织在绿色经济增长中取长补短,更高效地实现公益目标。在这一领域,最为代表性的案例就是森讷堡的“零碳项目”。2007年,由丹佛斯公司倡导发起,森讷堡市政府、北欧联合银行基金、丹麦能源机构、以及包括丹佛斯在内的数家当地企业共同创建了森讷堡“零碳项目”,目标是在2029年之前,通过提高能效并改变能源结构,将森讷堡地区建设成零碳社区。而属于森讷堡的全丹麦最大企业丹佛斯也在这种模式之下,寻找到了新的商业机会——重塑区域能源(District Energy)。

三、我国应借鉴丹麦经验,实现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很快,特别是风电和光伏发电规模增加。与丹麦相比,我国能源供应主要是煤炭,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电力消费比重都比较低。特别近几年北方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一方面大量燃烧煤炭,另一方面许多清洁电力无法并网的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这也表明我们还没有建立起适应可再生能源特点的电力运行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起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理念和意识。因此,我国急需借鉴丹麦经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

拉长的小海豚
玩命的羊
2025-04-20 11:39:07
最早提出2050年对化石能源依赖的国家是丹麦。丹麦公布了《2050年能源发展战略》,提出到2050年将完全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的战略目标,其中2020年化石燃料消耗将比2009年降低33%,一次能源消费量比2006年降低4%,可再生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超过30%,交通领域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

勤奋的铅笔
淡定的镜子
2025-04-20 11:39:07

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一直依赖能源进口的丹麦,着手推行能源多样化政策,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能源发展战略,积极开发生物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

根据丹麦最新能源计划,到2030年,即使那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枯竭,丹麦也能够保持其在能源方面的自足。其能源构成的目标是:风能50%,太阳能15%,生物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35%。其中生物能主要指的是秸秆发电。

国际能源机构的有关研究表明,农作物秸秆为低碳燃料,且硫含量、灰含量均比目前大量使用的煤炭低,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相当于一吨煤,而且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远远低于煤1%的平均含硫量。

丹麦是较早利用秸秆发电的国家。丹麦的农作物主要有大麦、小麦和黑麦,这些秸秆过去除小部分还地或当饲料外,大部分在田野烧掉了。这既污染环境、影响交通,又造成生物能源的严重浪费。为建立清洁发展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丹麦政府很早就加大了生物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力度。丹麦BWE公司率先研发秸秆生物燃烧发电技术,迄今在这一领域仍保持世界最高水平。在该公司的技术支持下,丹麦1988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秸秆生物燃烧发电厂。

同时,为了鼓励秸秆发电以及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丹麦政府制定了财税扶持政策。对于秸秆发电、风力发电等新型能源,丹麦政府免征能源税、二氧化碳税等环境税,并且优先调用秸秆产生的电和热,由政府保证它们的最低上网价格。政府还对各发电运营商提出明确要求,各发电公司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容量。1993年,政府与发电公司签订协议,要求每年燃用秸秆及碎木屑140万吨。另外,丹麦从1993年开始对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征税并将税款用来补贴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

目前,丹麦已建立了130多家秸秆生物发电厂,还有一部分烧木屑或垃圾的发电厂也兼烧秸秆。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占到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4%以上,丹麦靠新兴替代能源由石油进口国一跃成为石油出口国。丹麦的秸秆发电技术现已走向世界,并被联合国列为重点推广项目。瑞典、芬兰、西班牙等国由BWE公司提供技术设备建成了秸秆发电厂,许多国家还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美国的“能源农场”、印度的“绿色能源工厂”等,它们都将生物质能秸秆发电技术作为21世纪发展可再生能源战略的重点工程。其中位于英国坎贝斯的生物质能发电厂是世界上最大的秸秆发电厂,装机容量3.8万千瓦,总投资约5亿丹麦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