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为什么会成为全球最大的风口,未来车企靠什么盈利?
技术的突破以及单品的成功开启了新能源车的景气周期,当下新能源已经成为了全球最最大、最确定性的风口,没有之一。
此次新能源之风始于2019年末,在特斯拉未被全球资本认可之前新能源赛道前景还未明朗。2020年,疫情的催化加上特斯拉单点的崛起,新能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被肯定,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酵,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以及储能领域都有了质的突破,最为代表性的两家企业就是特斯拉和宁德时代。
实际上,现在的新能源车产业链已经有点类似于2010年苹果产业链,景气度高、估值也高。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该行业会一直处于消化估值的阶段。
只不过不同的是,当年我们大多处于一个利润较低的环节。据悉,苹果一家就能拿走产业链60%以上的利润;而现在不同,新能源产业链当中,中国企业则技术比较领先,以电动车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为例,宁德时代一家就占据全球29.9%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动力电池榜首的位置,排名第二的则是韩国的LG,市场占有率为24.5%。
马斯克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未来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很有可能来自于中国。他还称,中国市场竞争会非常激烈,大约90%以上的公司都宣布会迅速实现电气化。
其实,他的说法也没有问题。因为不管是上游的零部件制造或者是下游的整车车企,中国企业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以新能源车最核心的零部件锂电池为例,目前中国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占有领先地位。有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电动 汽车 电池装机量为47.8 GWh,同比增长127%。宁德时代、LG化学、松下三家企业的装机量占比达69%。据统计显示,2020年全球每售出四辆电动车,就有一辆使用了宁德时代的电池,截至今年五月底,全球使用宁德时代电池的新能源车超过了218万辆。
同时,国内的比亚迪、中航锂电等企业也在发力锂电池业务,并且也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当下,全球的新能源车已经进入了到了一个加速渗透的成长期了。且未来的趋势也开始由硬件向软件和生态方向去发展了,这点在特斯拉身上特别明显。
这几年,特斯拉一直在降价,其毛利率始终保持在20%左右,硬件不赚钱,那么赚钱的是什么?
答案就是蓄能发电、及服务和其他。也就是说,从一开始特斯拉就没想从硬件上赚钱,市场给予其344倍的市盈率以及超7500市值原因也基于此,而特斯拉随着产品越卖越多,它最终可能也会构成一个类似于苹果IOS的闭环。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特斯拉有这样的趋势,但是在市场份额上其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因为新能源车的主场依旧在中国以及欧洲,而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对比特斯拉也并不逊色。目前,美国新能源车企比较有名的只有特斯拉,而中国则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所以,我认为参考苹果等企业的成长路径,当硬件市场饱和之后,新能源车企就一定会向软件和服务拓展。
当下,以小米为代表的中国手机厂商已经开始了向新能源赛道拓展,而苹果也开始在新能源车领域发力,与手机不同的是新能源车消费频次较低,渗透率提升缓慢,但是也意味着这个赛道的周期更长。
综合而言,新能源 汽车 已经到了一个变化的十字路口,其演变的方向也已经十分明确,动力电池、储能、软件都会成为未来景气度较高的分支行业,这也是新能源之所以成为全球最大的风口的原因。
有朋友问我呀,未来做什么能赚钱呢?我告诉他,赚钱,不仅你要懂经济,你还要懂政治。小米公司的老板雷军有一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
就企业的发展而言呢,风口就是战略机遇期。那么如何发现新的风口,又如何站到风力最大的地方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国家产业战略规划的方向就是新方向,就是新风口。如何及早判断国家未来产业经济战略发展的方向呢?那你就必须要懂政治了。想做好企业呢?你就要善于从国际政治关系中去研究市场,从中国政治方向中去研究投资的方向。国家的产业政策就是最大的风口,企业家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了国家的力量。
给大家举个例子啊,比如说宁德时代万亿巨头的迅速崛起。 是及早的发现并判断了新能源 汽车 一定会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提前布局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产业,精准的找到了企业发展的未来新风口。宁德时代发展的 历史 并不长,2011年老板曾毓群在家乡宁德市创建了新能源 科技 公司,定位于新能源企业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技术上能快速的引领时代,在市场上分别与国内外著名的 汽车 制造商合作,宝马、特斯拉、未来、小鹏、一汽、上汽、广汽等等都成为他的客户。营业收入从2016年近150亿元发展到2020年增加到500多亿元年,增速达到了35.6%,迅速成为全球第12021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提出支持新能源。
企业加快发展战略说明,今后不但要坚持发展新能源 汽车 ,而且发展的步伐呢,将会更大,速度要更快。宁德时代发展的风口呀,不但站得准,站得稳,而且风力会越来越大。企业老板的国际化眼光、政治觉悟与敏感性啊,是企业寻找新的风口,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性的要素。
BMS被称为动力电池管家,核心的三电技术,主要是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Ming,监控电池的状态。对保护电动 汽车 、充电站设备和人员An全都具有重要意义。TSL的牛X之处,就在于它的电池管理系统。
全球BMS产值规模,在2015年时还只有19.8亿美元,到去年已经达到60亿美元,并且预计2025年将达到111.7亿美元,增长迅速。国内BMS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整车企业、电池企业和第三方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这其中,电池企业靠着业务绑定,市场份额占优,而第三方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并购,技术先进,近年来增长很猛。
这其中,有家第三方公司一直以来被大众、奔驰等全球品牌车企所青睐,并且近期刚刚获得大众MEB平台的电池管理系统新增订单,预计明年8月量产,供应130万辆MEB平台新增车型。这笔订单预计为公司BMS业务带来65亿的收入。并且公司An全系统、充放电和车机系统也会受益。是哪家公司?它就是均胜电子。BMS还有几家公司同样值得关注,你知道都是谁吗?
执业编号:A0130620080003
新能源汽车自问世争议就没有断过。很多人都对新能源汽车有过不同程度的质疑,也确实新能源汽车本身就存在很多的质疑。比如近期受国际局势影响,油价动荡不均,很多人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油价随着时间的变化也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但是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也并没有降低。很多人因此就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存在疑问,新能源汽车是否能够做到省钱。
虽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争议并没有断过,但是随着前些年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再加上油价上涨的影响,以及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出的不同类型的新车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还是比较高的。并且我国也加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以及对于电池的研发等,我国新能源汽车也做到了世界领先,销量全球第一。虽然成绩斐然,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前景仍然不明朗,有很多疑问。
新能源汽车中包含的很多都是电车
电动汽车能够真的属于新能源汽车吗?很多人对此有很多疑问这个疑问确实可以成立。像天然气汽车等清洁能源不排放污染的汽车当然可以视为新能源汽车,但是电动汽车能否属于新能源汽车,这个问题很多人争论不休。汽车是烧电的,我国现在主要还是依靠燃烧制造热能来发电。虽然也有水力发电等但是发电量总归是不够的,就像四川今年降水量下降,水力发电无法供应,只能通过限电的方式来保持电量供应的稳定。所以电动汽车从根源上讲发展的并不是清洁能源。
新能源汽车环保吗
我们现在所说的新能源汽车大多也是指电动汽车,在之前刚发展新能源汽车时,我们也创造了燃天然气的汽车,这个可以在通俗意义上理解为新能源汽车。但是现在我们大多都是电动汽车,比如全电动汽车或者混动类汽车。燃烧天然气的汽车在一定程度上是环保的,因为使用的是清洁能源。电动汽车虽然不排放,但是他所使用的电力也是通过燃烧得来,燃烧就有排放,虽然行车过程中没有排放,但是电力——它的来源是有排放的,所以电动汽车可能没有那么的环保。再加上,很多电池中有有害物质,电池的使用寿命到期后,这些有害物质又无法合理降解,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如果未来电动汽车发展的比较好,也许每年会有很多的电池到期不能使用,就会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堆积。
既然不环保还有必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吗
我国新能源汽车起点高,销量高,销往全球各地,但是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还是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真正实现完全的能源清洁。这是发展的必然探索,发展的过程不能少了这一环节。但是有发展就要有消亡,目前虽然新能源汽车发展一片大好,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有部分企业掉队最终消亡。再有就是电动汽车,如果不妥善处理好电池的问题,更会引发一系列负面新闻,最终只能走向灭亡,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一是着重研究更加清洁的能源,二是做好电池等的后期处理问题。
此次大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女士提出了5项议案建议。其中之一就是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王凤英表示:“政府应引导加大相关基础科研投入;鼓励、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氢能示范应用;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完善标准法规建设,加快氢气纳入能源管理体系后的管理细则制定;制定国家级顶层氢能规划,合理规划加氢站。”
其实,氢燃料电池已经不再是一个多么新鲜的事物了,在最近几年很多的车企也在这一领域积极研发,尤其是丰田、本田这两家日系车系更是已经推出了量产化的产品,而通过这些车型我们也看到了氢燃料电池的优势所在。
但任何事物的诞生也都存在着两面性,氢燃料电池相比传统动力电池,虽然可以真正意义上做到“0”污染,但对于氢燃料电池而言,控制成本以及安全层面等技术难题目前还有待解决,而这些也都将是阻碍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
氢燃料电池有何优势?
事实上,对于氢燃料电池的探索,人类已经在氢能源动力汽车领域探索了半个世纪。1966年,美国通用公司对为美国登月计划研发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进行了10个月的测试,发现其在耐久度及应对极端气候等方面均有不错表现。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款氢燃料电池汽车被雪藏多年,直到2001年才重现江湖,成为通用氢燃料电池科技的巡回展演范本。
20世纪90年代,氢燃料汽车的研发大旗被日韩接管,两国后来居上,本田、丰田、现代汽车三家车企先后进军氢燃料汽车的研发工作。从2013年开始,日韩企业的研发成果陆续出炉,韩国现代TucsonFCEV燃料电池车、丰田Mirai燃料电池车等量产产品接连问世,由此也拉开了氢燃料电池的发展进程。
而对于当下的国内新能源领域而言,氢燃料电池又存在哪些意义呢?需要肯定的是,国内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摆在明面上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环保,说来说去发展上百年的传统汽油车成为了环境污染的最大恶人,那么现在的新能源车型就一定没有污染吗?
答案是否定的。目前传统动力电池确实引起了一些环境担忧。例如钴、锂、镍和铜等电池常用的关键金属的开采经常会引发人们对工人和环境安全的担忧。
反观氢燃料电池对环境则没有任何污染。氢燃料电池仅产生水和热量,如果氢气是由可再生能源(光伏电池板、风力发电等)产生的,则整个循环过程不会完全产生有害物质。此外,氢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也十分出色,根据相关机构检测得出的数据显示,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从氢中获取能量的效率要比传统汽车从汽油或柴油中获取能量的效率高得多。
大势所趋?
正因如此,氢燃料电池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内政策的滋养。
众所周知,现阶段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所享受的财政补贴已经大幅下降,但氢燃料电池汽车不在补贴退坡范围之列。此前,财政部在《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方针》中也明确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在2020年前补贴不退坡。
另外,作为新能源汽车主要技术路径之一,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要战略纲要中,均被确认要大力发展。按照相关规划,我国到2030年要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200万辆。
受政策的引导,目前我国传统车企中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众泰汽车都已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有所布局。
长城目前已经设立了德国慕尼黑研发中心和保定氢能技术研发中心,长城董事长魏建军曾宣布,将于2021年推出旗下首款氢燃料电池量产车;众泰汽车与法液空技术创新中心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将共同研发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并应用于众泰车型;去年5月29日,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在北京发布首款氢燃料电池汽车F12,除商用车外,目前乘用车领域也在投入开发氢燃料汽车。
当然,车企的频频入局也无非是为了日后其在该领域的发力做准备,道理很简单,因为谁也不愿意在正处发展初期的氢燃料电池领域率先掉队。
氢能源仍存瓶颈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氢燃料电池存在很多优势,但从该技术领域的发展过程来看,氢燃料汽车想独有一片天地是非常困难的。
首先,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加氢站建设成本十分高,比普通加油站高出几倍,部分小城市发展难成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已投产加氢站数量达到?25座,较2017年仅增加了14座。
此外,高昂的氢燃料电池制造成本问题也难以攻破,尽管氢燃料汽车在燃料补给成本上与传统燃料相似,但开发这项技术并不便宜,储存或运输氢的成本也很高。目前首款实现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车丰田MIRAI,售价高达46万,如此高昂的售价也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兴叹,而如何控制成本成为当下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难题。
在安全层面,氢燃料所需要的氢原料也需多方周全。在制氢、储存、运输等方面都需要百分之百的安全,并且在后期保养方面也不能掉以轻心。前不久,挪威就发生了一起加氢站爆炸事故,爆炸原因主要是其中一个氢气罐中的螺栓安装不正确,导致氢气泄露在空气中,并形成了最终爆炸的气体混合物,发生了危险。
虽然目前燃料电池领域还存在很多技术瓶颈,但从目前的政策导向来看,国家层面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重视度正逐渐上升,这也预示着氢燃料电池领域还存在着很大的上升空间。而对于当下的氢燃料电池而言,如何解决其高昂的制造成本和安全层面的技术难题或许才是其能否大行其道的关键所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