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蔚来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了,该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端庄的汉堡
顺利的巨人
2023-02-01 02:09:44

蔚来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了,该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最佳答案
自然的大白
陶醉的睫毛
2025-04-20 03:32:18

蔚来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对于公司的发展前景非常有利,一方面蔚来公司发展前景有利是因为有属于自己的汽车品牌形象和独特创新,因此,在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该公司建立了自动驾驶研发中心,以此来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因为蔚来公司研发的汽车本身数据完备和充足,因此,蔚来的发展方向会越来越多,前景也会越来越好。

蔚来的发展前景得益于这个环境日益变化的时代,蔚来公司的电动汽车逐渐会普及市场,而蔚来擅长做的就是电动汽车,该公司的电动汽车非常符合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它不仅看起来美观大方和动力感十足,而且价格也非常便宜,这些就是消费者想要的,蔚来的汽车也在不断改进,在改进过程中去提升汽车的充电性能,提升电能转化率,争取做到充电少走路远,蔚来的汽车发展方向和当今时代非常契合,因此,蔚来汽车发展前景很好。

蔚来的发展前景也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当下的政府大力支持发展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这符合国家环保的发展,因为汽油车排放的油烟不仅对环境有污染,而且对民众的身体也有伤害,因此,电动汽车代替汽油车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是民众想法,也是政府想法,再加上蔚来的汽车性能好,价格低和外观美等特点,这不仅提升了它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也获得了更多消费者的支持。

虽然蔚来在汽车领域现在发展还不够成熟,但它的发展前景是可观的,它顺应时代发展,紧跟时代潮流,它在未来的发展中一片美好,在未来的市场中定会获得一席之地,我相信蔚来会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受欢迎。

最新回答
自觉的月饼
酷酷的洋葱
2025-04-20 03:32:18

随着全球能源经济危机的逐步浮现,许多能源危机都爆发,特别是全球石油危机,会让许多国家陷入经济发展的困局。所以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开创绿色能源产业,一是为了能够节约环保促进经济绿色发展,二是能够让我国尽量避开石油危机,避免能源危机。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之下,我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还有新能源电池方面,我国的汽车企业比如说比亚迪,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等开辟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公司,在政策之下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会,同时这些公司的股票也通过新一波的新能源推动,迎来了涨幅。

蔚来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同时也是较早开展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公司之一。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有利于实现新能源推广,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替代石油对汽车发动的能力,动力作用,进一步缓解我国的石油危机。未来汽车在政策的推动下已经迎来了公司经营的发展积极面,同时公司宣布即将在新加坡交易所证券上市。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公司直接融资的体现,这不仅代表公司能够在股票交易所中上市,更能代表公司融资渠道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有了更多的资金融入,相信未来公司在今后的发展上面会有越来越广阔的渠道。同时这一波消息利好也让蔚来公司的估值水涨船高。有理由相信未来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方面,也会逐渐推出技术推广,让新能源的技术逐渐运用在汽车之内的各个领域。这次蔚来汽车成功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也让许多投资者对未来的经营发展有积极面的看好。

温柔的舞蹈
贤惠的铅笔
2025-04-20 03:32:18
空气能热水器在使用中更安全、舒适绿色环保成为大家热衷的产品之一,但很多朋友不知道空气能热水器哪个牌子好?下面为大家公布空气能热水器前十名排行榜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空气能热水器品牌之一:格力

成立于1991年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有控股专业化空调企业,空气能热水器十大品牌,中国驰名商标,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空调行业标志性品牌,亚洲企业50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有控股专业化空调企业之一。

空气能热水器品牌之二:锦江百浪

杭州锦江百浪新能源有限公司是杭州锦江集团与英国开曼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合资企业,是一家专业从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研究、设计、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的承担单位,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得认证,产品已通过了国家“3C”认证和欧盟的“CE”认证,产品质量性能经过国家权威机构的检测,各项性能指标优于同行。

空气能热水器品牌之三:美的

空气能热水器哪个牌子好?广东美的商用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是空气能热水器十大品牌,中央热水器十大品牌,十大中央空调品牌,空气能热水器行业领导品牌,美的集团旗下专业致力于空气能中央热水及中央空调系列产品制造的行业领先企业。

空气能热水器品牌之四:纽恩泰

空气能热水器哪个牌子好?新加坡新能源集团旗下的新加坡纽恩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究、开发、生产、销售高科技节能家居产品为一体的国际化企业,公司通过ISO9001认证、3C认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认证,先后荣获“国际知名品牌”、“中国公认名牌企业”、“行业十佳品牌”、“中国AAA级重质量守信用企业”、“国家权威检测放心品牌”、“中国节能环保示范单位”、“金牌产品畅销品牌”等荣誉。

空气能热水器品牌之五:天舒

天舒空气能[是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新型热水器产品,是第四代热水器。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3C认证、康居产品认证,行业中最早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得空气能十大品牌、中国节能产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新产品等荣誉称号。

开心的过客
简单的西装
2025-04-20 03:32:18
新加坡电力分如下:

新加坡电力工业改革始于1995年,后于1998年创建新加坡电力联营体(Singapore Electricity Pool,SEP),允许发电商与唯一的市场支持服务提供商(market support services licensee,MSSL)—SP Services Ltd进行市场交易,但是彼时这些公司仍属于国有垄断。2003年,能源市场管理局(Energy Market Authority,EMA)作为监管机构,负责NEMS的市场监管,旗下设立独立的电网调度机构(Power System Operator,PSO),负责市场用户的优化运行调度;同时能源市场公司(Energy Market Company,EMC)作为市场运营机构,负责运营每30 min进行一次现场竞价的电力批发市场。当前,新加坡电力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8类,如图1所示。

自2001年以来,新加坡开始逐步推动电力零售市场的开放。用户申请成为竞争性用户参与市场的条件从最初的最大用电功率高于2000kW,逐渐放开至2015年的月用电量大于2000kW•h。

2018年4月1日,EMA实施“开放电力市场(open electricity market,OEM)”政策,允许部分非竞争性用户自由选择零售商。2018年11月,OEM面向所有消费者推出,揭开了新加坡国家电力市场全电量零售的序幕。

2、新加坡零售市场

2.1 新加坡零售市场改革

新加坡电力市场由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组成。其中,零售市场从最初的仅对用电功率超5MW的用户开放,到对用电功率超2MW的用户开放,再分批逐步放宽至对月用电20000kW•h,10000kW•h,4000kW•h,2000kW•h的用户开放。直至2018年,完成零售市场全面放开,详细改革历程如表3所示。

由能源市场管理局(EnergyMarketAuthority,EMA)主管的零售市场,在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已逐步成长为较完善、成熟的市场。过去,居民等中小用户由唯一的售电公司即新能源服务公司以管制电价进行收费并供电。自2018年在裕廊等5个区域分阶段放开电力零售,试行小用户零售业务取得成功经验。在全面放开零售市场后,中小用户已可直接参与零售购用电。

全面放开零售市场后,经严格筛选有13家电力零售商可为用户提供购电服务。对符合相关自选条件的用户,在EMA处申请成为零售用户,即可在零售电商网站(open electricity market,OEM)中选择零售商进行购电,并享受由该零售商提供的电力供应服务。对符合自选条件又不想向零售商购电的老用户,可继续按照管制电价购电。截至2018年,已有约12万小企业与家庭用户选择零售购电。2.2 新加坡零售电价

目前新加坡共有管制价格计划和管制折扣优惠计划2种电价套餐。其中对于管制折扣优惠计划电价主要是由电能费、过户费和管理费构成,选择该方案用户还可与零售商协商电能费,进一步降低电价。由EMA统计数据可知,转换为零售商购电的用户,平均支付电费相较之前减少约20%~30%。

在已转换用户中,主要选择优惠程度更大的24个月价格计划。

2.2 新加坡零售套餐

新加坡自全面放开零售市场、引入市场自由化竞争以来,激发了市场活力及零售商的积极性,电价较之前大幅降低,零售电力更加自由化。各零售商为扩大自身竞争力,除提供电价优惠外,还与国内的银行、电信、保险等各行业联合提供增值服务。

同时成立OEM,OEM中可设置向导式选择界面,用户在该网站中输入自身情况便可随心挑选适合的套餐计划,实现了全流程线上购电,快捷便民。

在OEM官网中钻石能源公司(Diamond Energy Merchants,DEM)推出的电价套餐优惠与用户购买时间的长短相关,如图1所示。用户在购入该零售套餐后,优惠力度随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增大,吸引了大量电力用户。

在OEM网站中还可见更多种类的零售套餐,仅Ohn Energy Pte Ltd公司优惠套餐便达4种。(1)具有固定折扣的固定供应期限计划,适用于能源公司的全包价格,享受18%折扣额度(2)批发价无合同计划,每月低至10.7新元(3)无合同的全包电价计划,价格为0.1734新元/(kW•h),每月额外收取少量费用(4)在固定的供应期限内,以全包、固定的电费率供电,价格为0.1749新元/(kW•h)。

同样,Senoko Energy Pte.Ltd公司也推出多样套餐。(1)12个月计划,价格为0.1723新元/(kW•h)(含消费税)(2)24个月计划,价格为0.1766新元/(kW•h)(含消费税)(3)24个月计划,价格为0.1810新元/(kW•h)(含消费税),可获得一次性100新元账单回扣(4)24个月计划,享受24个月19%的管制关税折扣

落寞的睫毛
疯狂的小懒猪
2025-04-20 03:32:18

纵观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称王,自主车企占半壁江山,大众宝马崛起……充分说明了未来新能汽车领域的发展趋势:产品为王的效应将会更加明显,中外车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高端化也随之越来越明显。

文/蜡笔新 图/来源网络

日前,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数据成绩单正式出炉,增长幅度虽然没有达到之前预期,但是特斯拉以大幅优势反超比亚迪夺得全年销量冠军,传统车企真正的威胁已经到来。

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共销售新能源汽车约221万辆,同比增长10%;同时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也从之前的2.1%提升至2.5%,相当于全球去年每售出40辆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

从车企排名来看,排名前五的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均突破10万辆,其中特斯拉一骑绝尘,2019年销量为367820辆,反超比亚迪以近14万辆的领先优势夺得冠军。特斯拉的反超夺冠,也意味着比亚迪无缘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五连冠”。

北汽新能源和上汽集团分别以160251辆、137666辆分别位列第三、四名;宝马集团、大众集团、现代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势明显,宝马共售出了128883辆进入厂商排名榜单前五名,大众、现代分别上升至榜单第6、第9名;吉利汽车成为了第四家进入厂商排名前十榜单的中国车企,位列第八名。

日产、丰田位列第七、第十位。除去上述销量前十的厂商,起亚、三菱、雷诺、奇瑞、广汽新能源、沃尔沃、长城、东风、长安、江淮等十家车企也取得了不错的销量,进入了全球新能源销量排名榜单的前二十。前二十的车企中有一半是有一半都是中国车企,侧面反映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庞大。

那么在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10%,特斯拉称王,自主车企占据半壁江山,大众、宝马、现代崛起数据的背后又隐含了哪些趋势?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看一看。

趋势一:产品为王效应更加明显

2019年全球新能源车市销量数据的背后,反应出的趋势之一就是产品为王效应未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表现将更加明显。

从单一车型销量排行来看,特斯拉Model 3以绝对的优势占据榜单第一,销量一举突破30万辆,仅靠单一车型销量就超过了排名第二的比亚迪旗下所有新能源车型的全年销量总和。

作为目前为止特斯拉最便宜的车型,Model 3凭借其优秀的续航里程、交互体验、出色的动力日益被全球消费者认可,2019年的销量更是在产能提升后达到新高。

而反观此前连续四年获得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第一的比亚迪由于去年下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大幅退坡的影响,销量在下半年下跌严重。旗下全系新能源车型2019年累计销量229506辆,不光离年初定下的40万辆销售目标相差甚远,也仅仅只比2018年227152辆的销量成绩多了两千辆。

北汽新能源的EU系列成为了去年全球第二畅销的电动汽车,在去年12月份共售出了21963辆,创造了新的销售记录,单月销量首次越过了两万辆大关。虽然EU系列凭借不错的性价比,全年共售出了111047辆,但是与特斯拉Model 3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值得关注的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国产Model 3已经在今年1月份开始正式交付,并且价格进一步下探到30万元以内,产品性价比进一步提高,在国内热度的热度空前高涨。另外,此前特斯拉还宣布已与韩国LG化学以及中国宁德时代达成合作,为其中国制造电动车提供电池。这样一来,在其电池得到充分供给后,国产整车价格有望再度下探,产品力还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由此可见,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车企间的销量比拼将回归产品本身,在失去政策补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产品为王效应将更加明显,随着特斯拉的发难,更多高端品牌的不断入局,新能源市场中的产品力比拼将达到新的高度。

趋势二:中外车企竞争更加激烈

虽然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前二十的车企中,有一半都是中国车企印证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优势,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庞大,但是宝马集团、大众集团、现代汽车等多家外资企业的崛起也意味着未来中外车企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近几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在车市寒冬中的逆势增长,电动化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大势,多家外资车企也已纷纷布局新能源市场。从2019年数据来看,宝马、大众、现代三家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已初步取得成效,销量上的提升较为明显。

其中,宝马5系新能源以及宝马i3也双双进入新能源热销车型TOP10行列,分别排在第六名和第十名的位置,宝马因此成为成为唯一一家有两款电动汽车销量进入全球销量前十的车企;而在产品规划上,宝马更是将2020年定义为“新能源车之年”,今年将在国内推出6款新能源车型。

大众集团在2019年共售出了84199辆电动汽车,随着大众ID.系列的交付,大众汽车在2020年有望冲击全球新能源前五名。而在产品规划上,大众此前表示将在2023年前在国内投放10款电动车,ID.初见将在2020年内率先国产。

在单一车型销量前十的榜单中还有刚在国内上市不久的北京现代昂希诺EV(国外即现代Kona EV),昂希诺EV也是国内首款NEDC综合续航达到500km的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在全球市场上收获了44386辆的年度销量,实力同样不可小觑。

另外,在去年12月上市的奔驰EQC、奥迪e-tron同样有着出色的产品竞争力,也将加入到2020年全球新能源车型销量前十的争夺之中。

外资车企不断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同时,中国车企也在积极布局海外,新能源车企不断出口海外,其中吉利旗下几何汽车更是直接将上市发布会选择在海外的新加坡,上汽名爵旗下的EZS上市几月后也在多个海外国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

随着更多外资品牌新能源车型的到来,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型的生存空间还将进一步受到挤压,中外车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无论是在纯电动车型还是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上,自主品牌的产品竞争力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合资品牌车型不断增多的2020年。

趋势三:高端化越来越明显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纯电动汽车生产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97.2万辆,同比下降1.2%。受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去年下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受较大的影响,但相比而言,纯电动乘用车的市场需求较2018年变化并不算大,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补贴因素逐渐减弱的市场环境中,纯电动汽车的消费需求并没有萎缩,而且高续驶里程纯电动车辆的销量还在不断提升。

2019年,我国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已经迈过了首款车辆交付难关,开始进入常规的车辆销售阶段。造车新势力少有车型下探到10万元以下的低端产品,产品大多定位中高端,主打智能网联功能,并为消费者提供更高端化的服务。这些标榜最了解市场需求的造车新势力的产品逐步被市场接受,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高端纯电动乘用车需求的增长。

随着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多品牌新能源车型不断进入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端化还将越来越明显。相比于国内燃油车经过多年发展才逐步转型高端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端化趋势更加迅速。

纵观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可谓一骑绝尘,但新能源汽车大盘增长10%、市场份额上升等,充分说明了未来新能汽车领域的发展趋势。产品为王的效应将会更加明显,而随着更多外资品牌新能源车型的到来,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型的生存空间还将进一步受到挤压,中外车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干净的蜜粉
自由的书本
2025-04-20 03:32:18
这个公司 对外宣称新加坡外企,实际上就是中国人自己在国外注册的公司。是个名副其实的个人集团。底下的人才流动非常混乱,人力更替也非常频繁。内部管理相对来说不是很规范,公司面试的人就能看出来都是名不副实的感觉。最可怕的是你一旦被他们公司看上,小心被某些诱惑骗取做苦力。。良心回答飘过。。

无限的未来
糊涂的金毛
2025-04-20 03:32:18

易车原创 时光飞快,转眼间已经迈进了2022年,在过去的2021年,汽车行业发生了很多大事,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整体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向好的态势,那么在过去的一年中,新能源行业究竟有哪些变化呢?

一、国内新能源汽车2021年销量或达330万辆

从2021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数据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累计超过300万辆,销量接近300万辆,全年有望达到330万辆。虽然12月的数据暂未公布,但是对比2020年的产销数据,却已经实现了翻番,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势喜人。

当然,可以看见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力逐渐升级,确实已经被更多的用户所接受,开始由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除了市场外,在更高层面,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主要方向,政策、行业、企业等也在集中发力,未来长时间新能源汽车都将是大势所趋。

二、碳达峰为新能源车注入强心针

2021年10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公布,方案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针对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可以通过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三方面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其中,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应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提升铁路系统电气化水平。

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国家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三、基础设施建设再提速 换电迎来发展快车道

截止到2021年11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38.5万台,同比增加55%。2021年1-11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70.4万台,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增量持续上升,同比上升198.1%。桩车增量比为 1 : 4.2,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截止到2021年11月,换电站总量达到1192座(不含重卡换电站),其中有将近一半左右来自蔚来品牌。

相比于充电,换电也有着自己的优势,比如其有着储能方面的优势,在晚上电价谷值期为电桩储能,用于为电池蓄电,以晚上的电价储能充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

其次补能速度快,省去了部分用户的充电时间,这点对于大容量电池更加明显,比如75千瓦时容量的电池需要三分钟,150千瓦时的电池同样也只需三分钟,这是直接充电所不可能做到的。

四、加码氢能源

2021年,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氢能产业被正式列入其中,成为六大未来产业之一。在交通运输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氢能产业落地的重要载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契机,一系列利好政策接踵而至。

8月,五部委联合启动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工作,批复同意北京、上海、广东三大示范应用城市群启动实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并明确中央层面补贴的具体机制;

11月,《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与此同时,各地政策频频“加码”氢能源;

2021年,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13个省份先后制定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相关政策和规划,对加氢站的规划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核心产业链的布局等都进行了详细部署。

氢能源确实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在目前其也有着不小的束缚和技术瓶颈,在当下制氢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而除了制取,在运输、加注过程中也有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此外氢能源布局的不均衡,加氢站数量少也注定其只能实现点对点运输,最重要的是氢气在国家相关定位中仍被称作危险品,如不有所改变,氢能领域发展仍将面临巨大掣肘,这点需要关注。

五、新势力步入正轨 交付量日趋稳定

前不久,随着各新势力品牌12月交付量公布,年终成绩也最终出炉。12月蔚来交付新车10489辆,同比增49.7%;小鹏汽车交付量为16000台,同比增长181%;理想汽车交付14087辆,同比增130%。

全年方面,蔚来2021年共交付91429辆,同比增长109.1%,小鹏汽车全年交付量为98155台,理想汽车交付90491辆,较上年增177.4%,可以看出新势力头部三强年交付量都已向10万辆迈进。

除了“蔚小理”外,第二梯队的成绩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排第四的哪吒12月销量同样过万,今年累计交付67674辆,威马全年累计交付44157辆,零跑全年累计交付43121辆。

这样的成绩即使与传统车企相比也不并逊色,南北大众的ID.家族12月交付13787辆,截止年底交付70625辆,广汽埃安全年累计123660辆。由此看出在与传统车企无论是大众还是国内的广汽这种传统豪强的新能源业务相比,新势力们的成绩都还算可圈可点。

在放长远点说,将新势力放入全部车企之中,虽然目前各车企全年销量尚未出炉,但拿前11个月来看,蔚小理的全年交付量非常有望超过神龙汽车、东风启辰、长安林肯、广汽三菱等车企的全年销量,这也算是一个比较直观的展示,头部新势力车企在短短几年之内已经跻身国内车企(含合资、自主)的中游行列,进步非常明显。

六、动力电池行业飞速扩张

随着新能源车占有率不断增高,与之匹配的零配件、基础设施配套领域也在飞速扩张,对于动力电池产业而言,其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定型,中国企业们把握机遇,强势崛起,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并造就了巨无霸级企业的诞生。

毫无疑问,中国动力电池春天已经到来,不仅仅是动力电池,就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属于中国的时代或也在逐步靠近。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涌现了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比克、孚能等不少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其中更是成就了宁德时代这样全球范围内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目前,装机量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达到93.9%,从全球地域格局来看,中、日、韩三国在同欧美全球动力电池的市场竞争中完胜,排名前十的企业全部来自这三个国家,中资势力已经达到了半壁江山,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有占有率,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都站在了世界的最前端。同欧美跨国车企在燃油车核心三大件等方面的优势相比,中日韩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方面绝对领先,而在欧美车企相继宣布向电气化转型之后,未来其在核心技术领域对于中日韩的依赖度将有增无减。

七、瞄向发达市场 中国新能源车加速出海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汽车商品出口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排名前十位国家依次是比利时、孟加拉国、英国、印度、泰国、德国、斯洛文尼亚、法国、澳大利亚和挪威。

与上年同期相比,上述十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和泰国增速更为显著 。2021年1-11月,上述十国累计出口新能源汽车38.8万辆,占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78%。

可以看出在上述国家中,比利时、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挪威均属于购买力较强的发达汽车市场,而虽然由于时间等因素,统计数据还未能列出12月数据,但从各家车企发布的消息中,明年还将有更多的车型和市场涵盖其中,比亚迪在新加坡将推出元PLUS,红旗E-HS9明年将出口日本等,可以看出自主车企们正在持续发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出现中国汽车的身影,放眼过去几十年,现阶段取得的成绩已足够让人欣喜。

近些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在大踏步发展,在汽车新四化的时代风口之下,中国汽车工业充分把握到了机遇,起步较早,国家政策方面给予了足够的支持,涌现出了很多竞争力强的企业,快速追上甚至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过去靠低端走量,薄利多销打开市场的局面。

此外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品力还是不错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及价格、品质感高的外观内饰,想进入发达汽车市场,比原来自然会容易一些。

八、新能源汽车商业险推出

12月13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通知。与传统车险条款相比,《新能源汽车专属商业保险》的保险责任大大扩容,更适应新能源车的特点,不仅对于“自燃”,对三电系统的故障赔付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新能源车险包含3大主险和13个附加险,三大主险包括车损险、三责险以及车上人员责任险,这点与常规车险一致,但在具体内容细节上增加了更多对于新能源车的保障,<font

善良的天空
害怕的导师
2025-04-20 03:32:18
中国品牌走出去还在继续。说到中国品牌在海外的发展,很多人都会想到奇瑞,这种主要在海外推广燃油车型的公司。但有一个品牌坚持只把新能源汽车推向海外市场。就是比亚迪。新加坡,亚洲四小龙之一,东南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仅次于纽约、伦敦、香港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新加坡在东南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对于希望进入东南亚市场的中国汽车企业来说,新加坡是一个关键市场。比亚迪也将注意力集中在这方面。新加坡500多万常住人口中,70%

俊秀的楼房
矮小的爆米花
2025-04-20 03:32:18
2022年,新能源以及碳中和成了为数不多确定性较强且前景明朗的投资赛道,于是各路VC/PE纷纷成立专注新能源、碳中和、ESG的新基金,进军新能源板块。

作为亚洲成立时间最早的创业投资机构之一,祥峰投资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致力于投资国内高成长性的科技创新企业,见证了中国14年来科技创业环境的变化。

随着国内新能源、碳中和技术与产业链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以及政策的大力支持,祥峰投资早期布局的多个新能源领域投资项目也浮出水面:

包括道童新能源、澳睿新能源、绿芯科技、策立科技、铱钼智能等,覆盖新能源车、新能源电池、能源数字化管理以及传统产业绿色升级等多个领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3年新能源车尚未大规模量产之前,祥峰投资就投资了一家电动车高性能可充电混合锂金属电池企业SES。

该企业研发出全球首款100Ah以上锂金属电池,在稳定、安全的前提下,将车用新能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接近一倍,并在今年成功登陆纽交所。

针对祥峰投资颇为擅长的新能源以及双碳领域,维犀财经旗下媒体「投资人说」特邀祥峰投资合伙人李伟,围绕该领域投资的机会和风险话题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对于目前国内新能源以及双碳投资环境,李伟看到了很多新的技术路线和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投资机会。

以下是本文提到的几个核心观点:

1、稀有金属价格上涨势必加速电池再生行业发展;

2、新能源电池技术将处于百花齐放状态,锂电池技术迭代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3、安全以及成本是制约氢等新型能源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

4、新能源领域创业者和投资者不仅懂要技术更要懂产业。

01

能源结构调整

投资机会在哪里?

众所周知,无论财政补贴、税收补贴、人才政策还是IPO绿色通道,政策引导对各行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

例如,前几年国家重点扶持的新能源车产业,带动其整个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新能源以及双碳产业同样适用这样的增长逻辑。

首先,国家对双碳目标的决心非常大。

新能源以及双碳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人类环境保护和生存问题。

今年,国内南方以及欧洲炎热的极端天气让很多人深刻认识到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危害。

近日,联合国再次发出最新警告称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正进入未知的破坏领域,而各国未能有力应对气候变化。

各个国家一致认可控制碳排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却很难推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目标之间很难协调。

相比其他国家,我国控制碳排放的决心很大,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以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在2030双碳目标和政策推动下,各个行业降低双碳排放的需求明显增多,并且变得尤为迫切,急需更具绿色环保的技术进行升级和迭代,因此投资机会非常多。

其次,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现在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价格高涨,各个国家也将能源安全放在首位。

为了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有实力的国家加快了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在传统能源外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潮汐等新型能源。

此外在技术成熟度上,新能源电池、储能、光伏转化效率等制约新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相比10年前有了很大提升。

现在无论是应用端还是上游材料,整个产业链的成熟度也与1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对此,祥峰投资主要围绕“源头”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进行投资布局,重点关注储能、新材料、绿色出行以及传统产业绿色升级等细分行业中能够促进行业发展的早期技术型公司。

02

新能源车产业还能淘到金吗?

近两年虽然造车新势力遇不同程度的难题与挑战,但从投资情况来看,新能源车相关产业投资热度依然不减。

清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投资数量同比增长17.9%,是仅有两个投资数量实现增长的行业之一。

谈到新能源车投资机会,最主要的方向非新能源电池莫属。

在此领域祥峰投资先后投资了高性能可充电混合锂金属电池开发者和制造商SES、锂电池高镍梯度正极材料商澳睿新能源以及磷酸铁锂废料再利用企业道童新能源。

提到新能源电池,有个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就是锂的价格从最初3万元/吨,现已暴涨至33万—34万元/吨, 一年暴涨了10倍。

受成本因素影响,制造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反超三元锂电池。

对于新能源电池日趋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市场变化,李伟看到了一些新的投资机会:

1、 稀有金属价格上涨势必加速电池再生行业发展

现在车企利润都比较薄,很多利润都被上游矿场拿走。

短期原材料上涨会向终端用户转移,长期来看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电池回收技术有效解决。

因此祥峰投资去年投资了道童新能源。

此外,电池回收还能降低新能源汽车报废带来的污染,减少采矿带来的碳排放。

2、锂电池技术迭代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三元锂电池装机量占比下降除了成本因素外还有安全因素。

在新能源电池赛道祥峰投资去年投资了澳睿新能源。

这家公司在技术上提高了高镍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同时能量密度更高,增加了车厂使用三元锂电池的信心。

此外,很多电池厂出于成本考虑在安装储能时通常优先选择磷酸铁锂,锂电池技术将继续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方向迭代。

3、新能源电池技术将处于百花齐放状态

目前,包括宁德时代在内,很多新能源电池企业也在尝试锂电池之外的电池技术路线。

钠离子电池、石墨烯电池、锌电池、氢燃料电池、液流电池等新型电池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由于不同技术路线下电池的成本和效率不尽相同,未来各个技术路线的电池技术和锂电池将是互补关系,每种电池技术都有它所适用的应用场景。

除了能源电池相关产业,祥峰投资还在应用端投资了新能源宽体车项目铱钼智能。

随着燃油价格越来越高,电费成本优势越来越明显,铱钼智能每天每台车使用的电费只有普通宽体车燃油费用的1/3。

此外,由于矿区主要集中在内蒙、新疆这些风电资源丰富的地区,未来将有大量便宜的绿电可供使用。

03除了新能源车

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新能源车之外还能投什么?

这句话成为最近投资人之间常问的一个问题。

对此,李伟给出的答案是储能、能源数字化以及传统产业绿色升级。

简而言之,围绕能源生产源头以及传统工业生产过程这两个大方向展开布局。

国内目前火力发电占比一直在70%以上,为了提高发电源头的节能减排情况,2030目标计划将太阳能、风电占比从不到20%提高到30%以上。

因此从能源生产“源头”实现节能减排,对于国家实现2030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此方向,李伟认为机构投资人很大的一个投资机会在于发电与应用端如何实现有效调节:

“由于新能源不像火电那么稳定,在并网过程中会造成电网的波动,因此需要大规模储能作为缓冲的同时,还需电网的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十分重要,但目前投资机构在这一领域的投资并不十分活跃,主要原因在于不少投资人担心电网行业的垄断性不利于创业企业进入。

因此对这一领域的投资和创业机会观点不一,处于非共识阶段。

对此李伟表示:“虽然电力属于垄断行业,但现政府正积极推进整个产业加快市场化改造。

例如,为了鼓励电价市场化,很多省份设立了当地的电力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

其实无论发电、并网还是用电侧,智能电网不仅能够削峰填谷,而且还能推动新型能源的广泛使用,因此能源数字化有很多投资机会”。

此外,传统产业绿色升级也是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领域。

去年「祥峰投资」投资了策立科技,这家公司的核心技术在于可以精确控制轧钢加热炉的燃烧温度,提高钢铁产量和质量,与此同时还能通过智能化燃烧解决方案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

一些新型材料可以从底层设计提高能源的转化率,也是双碳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例如,澳睿新能源虽然是一家电池研发企业,但其核心技术在于研发出了可以提高电池寿命和能量密度的锂电池高镍梯度正极材料,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

其实,新材料在很多产业可以起到减排增效的作用。

「祥峰投资」投资的第四代半导体材料公司进化半导体,其拥有的氧化镓材料技术可以提高功率器件的能量转化效率,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

04如何看待

氢能产业的投资机会?

氢不仅是地球上存在最广泛的一个物质,而且氢燃料更加清洁,属于0污染,不会产生任何温室气体。

氢燃烧生成的水还可以继续循环使用,是未来清洁能源重要方向之一。

与此同时,近年来氢能源上下游整个产业链发展非常快,因此祥峰投资一直关注这个方向的投资机会。

氢作为新型能源有很多优势,并且在氢气制造、储存、运输等方面国家投入了大量基建。

在终端使用方面氢燃料电池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一切都向着良好方向发展。

但李伟认为距离氢能的广泛应用仍有相对较长的路一段要走,目前有两方面原因制约了整个行业发展和氢能的大规模使用。

1、成本因素

目前氢燃料电池车比电动车以及传统燃油车成本都高出很多,究其原因不仅在于氢燃料电源和使用氢气的显性成本,而且在于其较高的隐性成本。

比如氢能车上储氢的气瓶,虽然氢单位质量产生的能量是最大的,但由于目前氢的储存大多使用的还是普通器材,单位能量转化率其实并没有太多优势。

由于氢对高压气瓶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车上所用的氢能高压气瓶通常比较重,体积比较大,成本也比较高。

虽然现在也有一些解决方案,比如在车上装甲醇,使用时再转化成氢气,然后驱动氢燃料电池做动力。

但由于氢能产业尚处早期阶段,很多技术尚不成熟,需要不断持续引进技术手段。

2、安全因素

制约氢能应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安全问题。

不像汽油或者动力电池有很高安全度,氢气的体积浓度在4.1%~74.2%,在空气中的爆炸范围非常大。

因此,虽然氢能源车在开放环境比较安全,但在私人车库或是地下停车场等密闭空间,氢气稍有泄露就会有很大安全隐患。

因此现在氢能源车大多使用在可流程化管理的商用车,比如卡车物流车队等To B场景,进行正规化的管理使用。

在乘用车领域,受限于成本以及安全双重原因,氢燃料车距离大规模家庭应用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05新能源有哪些

需要注意的投资风险?

新能源以及双碳作为异军突起的新兴行业,一方面意味着有很多新的投资和创业机会,另一方面则也意味着在技术、市场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对于新能源领域隐藏着的投资风险,李伟认为:“新能源以及双碳领域的投资风险虽然有一定特殊性,但与其他领域投资风险的判断有很多类似的逻辑”。

1、成本以及经济性

虽然为了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国家推出了各项补贴政策,但相比燃油、煤炭等传统能源,新能源目前在成本上并不占优。

以新能源车为例,如果新能源电池不能通过技术以及规模化等方式降到几百块钱每千瓦,做到与传统柴油车平价的话,在做此类项目估值时,以商用车而不是以To C端乘用车进行市场评估,可能更贴合市场实际情况。

2、与现有装备的兼容性

现有设备存量巨大,设备替换成本高,即便企业响应国家政策进行节能减排,也不会选择马上更换更加环保的新设备,而是希望在现有设备上进行简单优化就能起到一定节能减排的作用。

因此新能源以及双碳技术要想在企业中大规模应用,需要考虑与现有设备间的兼容性,否则一段时期内很难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3、原材料获取难度

新能源与双碳很多领域需要贵金属、原材料、高端材料,因此材料获得的难易程度也是投资人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今年不少机构所关注的生物质发电领域。

由于依赖秸秆作为发电原材料,而秸秆受限于粮食产量以及运输半径,用量大可能会威胁到粮食安全,未来可能很难受到国家政策鼓励,因此在投资过程中需要谨慎考虑。

4、不仅要懂技术更要懂产业

能源产业垄断性比较强,并且上下游产业链比较长,因此创始团队除了要有好的技术外,还需要对行业有比较深的理解以及合作资源。

例如虚拟电厂以及智能电网,虽然是比较好的投资和创业机会,但如果创业团队是一支没有能源产业背景的互联网技术团队,即便研发出了比较好的算法,在实际应用和业务拓展中也常遇到很多问题。

新能源和双碳作为新兴产业,很多技术型成长公司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加大了投资机构遴选项目的难度。

因此,投资人需要保持冷静客观的思维,挑选真正具有价值的公司。

与此同时,投资人要深刻认识到新能源产业投资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例如祥峰投资所投资的SES公司,在上市前整整陪跑了七八年。

由于科技型早期项目往往需要投资机构花更多时间和精力给予各种支持,最大程度降低项目的创业风险,因此投资机构越来越重视自己投后能力。

祥峰投资的务实作风,在其投后服务上体现的十分明显。

早期项目招人通常比较困难,为此祥峰投资成立了一支HR团队帮助被投企业做招聘。

从工程师到CFO,祥峰投资HR团队每年可以帮助被投企业招几十甚至上百号的优秀员工,受到了被投企业的看重与认可。

此外,作为一只全球化的基金,祥峰投资不仅可以为国内被投企业搭建与以色列、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优秀创业者交流前沿技术的平台,而且可以帮被投公司扩展东南亚、欧洲、日本、韩国等海外客户资源,并在海外搭建供应链。

这些对于降低被投企业创业风险而言,无疑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