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检验报告如何看?
煤炭质量检验结果报告单是判断煤炭质量的重要依据,作为煤炭化验仪器的生产厂家专业为您详解煤炭化验报告单:煤炭质量检验报告格式各不相同,在阅读煤质检验结果报告单之前,应注意以下信息:首先要注意煤质检测结果中,煤的发热量是否是以“收到基低位”(符号Qnet,ar)的形式提供。因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煤炭是以“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作为贸易、结算的依据。以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作为贸易、结算依据时,不必考虑全水分问题。结算也非常方便。结算煤款(元)=实际到货煤炭重量(吨)*结算价格(元/吨)如果发热量不是以“收到基低位”的形式,而是以“高位”的形式,不但会带来很多不便和误解,而且常常还需进行煤炭重量校正:结算重量(吨)=实际到货重量(吨)*(100-实际全水分)/(100-合同规定全水分)。则结算方式应按下式进行:结算煤款(元)=结算重量(吨)*结算价格(元/吨)可见,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在煤炭贸易和结算中具有准确、方便和快捷特点,可以减少贸易由雨雪自然原因引起煤炭全水分变化而产生的贸易磨擦。其次还要注意煤质检测结果中是否含有“全水分(符号Mt)”、“空气干燥基水分(符号Mad)”、“全硫(符号St)”和“氢(符号H)”,因这四项指标都是计算收到基低位发热量所必不可少的辅助指标,如果缺少任何一项指标,对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准确性都有很大的影响。第三还要注意除了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之外,还要看煤质工业分析结果是否齐全,因为煤炭作为工业的原料,对煤炭进行工业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粗略估计煤炭的性质和用途。煤的工业分析包括空气干燥基水分、灰分、挥发分、焦渣特征和固定碳。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控制煤炭燃烧造成的污染也是政府和整个社会都重视的工作,因此还应该进行煤的元素分析,元素分析应包括全硫、氮、碳、氢和氧。其中全硫是很重要的环保指标,全硫和氢又是计算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的重要辅助指标。
看煤炭的化验单主要看:发热量,内水,外水,全水,硫分,挥发份,灰分,粘结,Y值(胶质层厚度)等,看你需要什么样的煤。灰分越低的煤炭越好,水分越低的煤炭越好。Y值越高的越好。其余的得看需要煤炭的指标来界定了。。
采样
↓
用破碎机破碎至6毫米以下? →? 取10——12克做全水
↓
用二分器缩分(或手工缩分)
↓
用鼓风干燥箱烘干煤样
↓
用密封式制样机制成0.2毫米以下煤样
↓
取0.9~1.1克精确至0.0001克做灰分(用高温炉项目2快灰)
取0.9~ 1.1克精确至0.0001克做分析水(用鼓风干燥箱)
取0.9~1.1克精确至0.0001克做发热量(用量热仪)
取0.9~1.1克精确至0.0001克做挥发份(用高温炉项目6做挥发份)
取50毫克做全硫
计算煤炭发热量的新公式
国家煤炭院于60年代推出了烟煤、无烟煤、褪煤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的计算公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发现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如烟煤的发热量与水分、灰分、挥发分和焦渣特征有关,但当时推导这一公式时,没有把焦渣特征定量化纳入公式中,而是根据焦渣特征的大小分组列出K值。在计算烟煤的发热量时,根据焦渣特征大小,查出K值再纳入公式。这不仅计算麻烦,而且K值呈台阶式变化,对于某些挥发分在边界处的煤样,其计算误差就会增大,为此,国家煤炭院陈文敏教授领导的“七五”科技攻关项目,收集了全国大量煤样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法,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研究推导出一套计算烟煤、无烟煤、褐煤低位发热量经验公式。
新公式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利用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各种煤的低位发热量,二是利用煤的工业分析结果计算烟煤、无烟煤、褐煤低位发热量。利用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发热量更为准确,但目前水泥企业均未开展这一工作。因此,这里仅介绍利用煤的工业分析结果计算煤低位发热量的新公式。
(1)计算烟煤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公式:
Qnet,ad = 35859.9—73.7Vad—395.7Aad—702.0Mad + 173.6CRC
(2)计算无烟煤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公式:
Qnet,ad = 34813.7—24.7Vad—382.2Aad—563.0Mad
(3)计算褐煤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公式:
Qnet,ad = 31732.9—70.5Vad—321.6Aad—388.4Mad
式中:Qnet,ad——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J/g;
Mad、Aad、Vad——分别为煤的空气干燥基水份、灰分、挥发分,%;
CRC——烟煤的焦渣特征。
利用上述三个公式计算出来的煤低位发热量,与目前水泥企业应用的旧公式计算出来的低位发热量相比,精度有较大提高,其中烟煤计算的低位发热量标准偏差为372J/g,精度比旧公式提高15%,无烟煤计算的低位发热量标准偏差为305J/g,精度比旧公式提高34%,褐煤计算的低位发热量标准偏差为393J/g,精度比旧公式提高36%,新公式的误差与灰分有关,如灰分(干基)大于40%,误差增大,灰分越高其误差越大。因此,使用时应注意,当干基灰分大于40%时,应另选公式计算
它们对应的发热量(用大卡表示)20.71*239.1429=4952.65大卡/kg,17.90*239.1429=4280.66大卡/kg;注意,你给出的发热量就是热值,只是用了不同的单位,一个是MJ/kg,一个是大卡/kg
煤炭的常用指标
一、水分(M )
煤的水分分为两种,一是内在水分(Minh ) ,是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二是外水(Mf ) ,是在开采、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不分总和。一般来讲,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褐煤、长焰煤内在水分普通较高,贫煤、无烟煤内在水分较低。
水分的存在对煤的利用极其不利,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运输资源,而且当煤作为燃料时,煤中水分会成为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另外,精煤的水分对炼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水分每增加2 % ,发热量降低100kcal/kg(大卡/千克);冶炼精煤中水分每增加1 % ,结焦时间延长5 一10min .
二、灰分(A )
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外在灰分是来自顶板和夹研中的岩石碎块,它与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灰是有害物质。
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 ?发热量降低10okcal / kg 左右。冶炼精煤中灰分增加,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炭强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1 % ,焦炭强度下降2 % ,高炉生产能九下降3 % ,石灰石用量增加4 % .
三、挥发分(V )
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称为挥发分。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它是鉴别煤炭类别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讲,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加,煤炭挥发分降低。褐煤、气煤挥发分较高,瘦煤、无烟煤挥发分较低。
四、固定碳质最(FC )
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Mad%—水分、Ad%—灰分、Vdaf%—挥发份、Fcd%—固定碳、Std%—全硫(空气干燥基)
G—粘结指数、X(mm)—焦质层厚度、Y(mm)—焦质层厚度。
煤炭质量是煤炭产品在自身的形成和开采、加工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特征或特性的总和。根据煤炭产品质量特性和用途,一般煤炭质量可用一定的质量指标(或标准)来表示。
如按煤的工业分析,可用煤的固定碳、挥发分、灰分和水分等指标来表示;按煤的元素分析,可用煤中碳(C)、氢(H)、氧(n)、氮(N)、硫(S)、磷(P)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少来表示。
按煤的工艺性质,煤炭质量又可用煤的发热量(0)、煤的粘结性(R)煤炭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用煤单位的使用效果和产品质量,而且也关系到煤炭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甚至也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扩展资料:
煤炭的用途主要有:
1、发电用煤:中国约1/3以上的煤用来发电,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左右。电厂利用煤的热值,把热能转变为电能。
2、蒸汽机车用煤:占动力用煤3%左右,蒸汽机车锅炉平均耗煤指标为100kg/(万吨·km)左右。
3、建材用煤:约占动力用煤的13%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为玻璃、砖、瓦等。
4、一般工业锅炉用煤:除热电厂及大型供热锅炉外,一般企业及取暖用的工业锅炉型号繁多,数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约占动力煤的26%。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