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款重磅车型亮相,林肯中国为美式豪华定义
本届成都车展,林肯中国通过一场跨界碰撞阐释了对美式豪华的新定义。
发布会现场,新生代钢琴艺术家张浩天演绎的极富现代感的美妙旋律,与林肯飞行家Mono限量版彰显的从容与纯粹不谋而合;潮范十足的汽车达人陈震驾驶林肯冒险家PHEV登台亮相,从性能、科技、设计方面诠释林肯首款国产新能源车的优异表现;林肯冒险家Mono限量版跨界联合新一代潮流生活平台——得物,在车展现场打造“潮物盲盒开箱有礼”互动体验,让林肯冒险家Mono限量版吸睛无数。
发布会现场,林肯中国总裁毛京波表示:“2021年,汽车行业迎来变革之年,是挑战更是机遇。身处新时代,我们荣幸之余,更感责任重大。作为最具挑战精神的美式豪华品牌,林肯把握机遇,稳中求变,智见新可能。今年,林肯聚焦三大变革,将持续推动产品智能化、体验数字化和网络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一场场跨界演出不仅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也为新晋上市的林肯冒险家Mono限量版、首款限量版车型——林肯飞行家Mono限量版、首款中国“智”造新能源车型全新林肯冒险家Corsair PHEV,以及专为新一代年轻客户打造的Lincoln Zephyr Reflection量产概念车积攒了足够的人气。
全新林肯冒险家PHEV
厂商建议零售价:PHEV 四驱e享版,人民币309,800元,PHEV 四驱e雅版,人民币345,800元
全新林肯冒险家PHEV是林肯首款国产新能源车型,全新林肯冒险家PHEV的上市展现了林肯积极拥抱电气化时代,加快电气化布局的步伐。凭借业内独树一帜的前后双电机布局以及同级领先的智联科技,全新林肯冒险家PHEV将为“低碳型动派”打造更进一步的智慧出行体验,让客户畅享驾驶乐趣与科技互联双重加持的豪华仪式感。
设计上,全新林肯冒险家PHEV以专属设计彰显灵动外观,包括极具时尚感的点阵式前格栅、专属蓝字侧铭牌以及蓝底林肯星徽标,展现出全新林肯冒险家PHEV作为新能源车型的特殊身份。19英寸亮面铝合金轮毂动感十足,即便在静止时也能展现出车辆的运动属性。
动力方面,全新林肯冒险家PHEV搭载同级独树一帜的前后双电机,实现充满激情的驾控体验,动力输出媲美汽油版车型。双电机与汽油发动机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根据不同的驾驶工况,智慧调节电机与发动机的功率分配,确保更高的运转效率,起步时通过纯电驱动,迅捷而平顺。新车搭载的eCVT电控无级变速更让车主享受行云流水般的驾驶感受。
全新林肯冒险家PHEV搭载eAWD 电动四驱,以eRAD后驱电机独立驱动后轮,并在动力需要时适时介入,助力车辆快速起步或中途加速,在弯道中更加自在从容;全系标配的CCD自适应悬架能以每秒500次的频率监测路面状况和每秒100次的频率独立调节车轮减震器,操控感全面升级,并让日常驾驶更为舒适;串联式再生制动系统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备,可实现最高100%的动能回收;同时,全新林肯冒险家PHEV在减速时毫无拖拽感,驾驶感受与汽油车型无异。
在一系列先进科技的加持下,全新林肯冒险家PHEV混动综合工况油耗低至1.5L/百公里,在实现出众驾驶体验的同时,保证出色的燃油经济性。新车的纯电行驶里程最高可达64公里,客户在日常城市通勤中甚至无需加油,即可享受0油耗的低碳出行体验。
澎湃动力带来了充满乐趣的驾驭体验,舒享时氛模式与林肯香氛系统则为全新林肯冒险家PHEV增添了满满仪式感。林肯舒享时氛功能从视觉、听觉、嗅觉打造多维感官体验,其包含的“森林绮境”、“海屿之恋”、“馥郁暖心”三大模式,为车主带来一场身心舒享的SPA旅程,让驾乘者彻底放松身心、享受内心的平静。七种独具品味的特调电子香氛所组成的林肯香氛系统,为车内驾乘者营造出专属心境,带来全新的生活美学体验。舒享时氛模式和林肯香氛系统均可通过林肯SYNC+智行互联系统进行语音控制,并与星光饰条、林肯迎宾感应系统等配置共同打造“八大心动时刻”,让客户全面感受近在咫尺的豪华仪式感。
在智能配置上,全新<a class="hidden" href="https://car.yiche.com/lincoln/" tit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观察Autobserver,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选车理由 1,想选一款合资品牌的纯电动汽车,但是又不能太贵 2,喜欢旅行车的风格,畅巡,我觉得就是啊 3,续航400公里。这三点主要满足我购车时的要求。
#最满意 最满意就是续航里程,充满电后表显里程399,和宣传的410KM基本相符,用小计里程计算已用里程和剩余表显里程数相加,也在400KM到410KM之间而且包括了在高速的行驶。
#最不满意 目前为止,没有啥不满意的,非要说一个,后排行李箱没有分隔挡板,轨道是预留好的,后期某宝解决吧。
#空间 我175,前排调整至舒适位置,后排还有大概两拳的空间吧,整体空间比较满意,后排的地板是纯平的。作为一个旅行款的车,后备箱空间很宽敞,好像是400多L,可以放下三个行李箱
#外观 外观不用说了,非常的帅气,前脸有冲击感,侧面的线条有肌肉感,尾部方形的尾灯又不失科技感,总体满意。
#内饰 内饰比较精致,很多地方都有软质的塑料包裹,皮质座椅,皮质包裹方向盘。
#动力 车辆起步的时候,可劲踩下去,你都可以听到车轮打滑的声音。红绿灯前面,你绝对是这条街最亮的仔。如果有人超过你,如果不是电动车,就是宝马M奔驰AMG之类的钢炮了。
#操控 方向指向清晰准确,随车速变化有细微的变沉的设定,驾驶有质感。能量回收在轻、中情况下依然很顺畅,在重度回收的情况下,松开油门的时候有明显的拖曳感,而且可以完全减速至停止状态。
#舒适性 悬架总体来说比较偏硬,过减速带的感觉有点颠,但整个底盘是紧绷的,不松散。小的颠簸和路面的坑洼,也还不错。
#续航 车载电脑显示百公里13度电,52.5度电池的容量,也就是说可以开400km多一点点。
2021年上海车展在即,作为今年车坛的第一个盛会,上海车展吸引了全球车企和消费者的关注。据了解,本次车展或将有上百款新车亮相、上市,其中新能源车型再次占据了较大比重,除了我们熟悉的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新能源产品,新能源车大战一触即发,到底哪款车型才是最受关注的焦点呢?
奥迪Q4 e-tron
全新的奥迪Q4 e-tron车型定位于紧凑型纯电动SUV,新车基于MEB纯电动平台打造,与大众ID.4同平台生产。从外观来说,新车采用了封闭式Singleframe中网、矩阵式LED大灯组、溜背式造型、贯穿式尾灯等,辨识度高,科技范儿十足,但总体来说没什么新鲜感。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590/1865/1613mm,轴距为2760mm,基本介于Q3和Q5之间。
内饰方面,新车将采用四辐式带触摸功能方向盘、悬浮式电子换挡区域以及MMI多媒体显示屏,配合搭配钢琴黑烤漆饰板以及人造皮革和环保材料包裹的座椅与内饰,豪华感十足。首次搭载的智能语音助手和AR增强现实平视系统,使车内的科技感也有了明显提升。
动力方面,新车将采用前后双电机,输出功率或将达到306马力,扭矩可达460牛·米。0-100km/h加速成绩预计为6.3秒。电池组采用总容量为82kWh的三元锂电池,WLTP标准下的最大续航里程为450公里。
相比奔驰宝马,奥迪在新能源车方面的布局更加丰富,已包含了e-tron、e-tron GT、e-tron Sportback、Q2L e-tron等多款e-tron产品。除了Q4 e-tron,e-tron Sportback车型也将亮相本次车展。
奔驰EQS
梅赛德斯-EQ家族是奔驰旗下的纯电动子品牌,包含EQS / EQA / EQB等多个系列。EQS作为旗舰车型,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方面堪称奔驰新能源车型中的典范。根据此前曝光的谍照来看,新车前脸将采用奔驰全新的家族化设计风格,全封闭格栅、超大的奔驰车标、三角式头灯等设计将带来非常出色的辨识度。更具流线型的轮廓设计,让EQS比普通S级轿车更有轿跑范儿。
内饰方面,EQS采用了三块OLED屏幕,并采用了贯穿式,一眼看去,整个中控台都是屏幕,就连两侧涡轮样式的空调出风口也被“融合”进了这块屏幕中,科技感非常强。此外,新车也是首款搭载MBUX Hyperscreen系统的车型,系统搭载了8核CPU处理器、24Gb RAM(内存条)以及多个摄像头等等硬件配置。
动力方面,新车或将根据电机数量和电池容量的区别,推出EQS 350、EQS 400、EQS、EQS 420等共12款车型,在WLTP工况下的最大续航里程可达到770公里,此外,新车支持两种充电模式,快充模式下15分钟内可补充约300公里的续航里程。
宝马iX
在宝马公布的2021年上海国际车展的参展阵容中,BMW iX非常值得期待。和之前的i3、iX3等纯电动车型不同,宝马iX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标志性的双肾进气格栅在尺寸上更加夸张,虽然“大鼻孔”的造型引起了很大争议,但格栅内置的诸如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等科技配置,还是给新车增添了不少科技感。
新车采用SAV车身轮廓,整体呈现出向前俯冲的造型,配合无框车门、隐藏式门把手等元素,视觉效果相当动感。前/后包围、侧裙等位置增加了蓝色元素进行装饰,彰显了新车的电动车身份。
动力方面,新车采用第五代eDrive电力驱动技术,提供xDrive40与xDrive50两种动力版本,前后桥双电机驱动系统最大输出功率达到370kW,在WLTP标准下续航里程超过600km,此外,新车支持最快200kW的充电功率,在40分钟内可以从电量10%充至80%。
凯迪拉克LYRIQ
除了德系三巨头,美式豪车代表凯迪拉克也将带来旗下首款纯电动车--- LYRIQ。新车基于BEV3平台打造,未来将由上汽通用进行国产。新车在外观上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黑水晶"格栅造型新颖,在细长的LED灯带和会发光的车标的映衬下,营造出极强的未来感。车主靠近“黑水晶”时,LED灯带会自动点亮,从而提升了仪式感。
内饰方面,新车采用了33英寸环幕式超视网膜屏,属业内首创,同时搭载了了Super Cruise超级智能驾驶系统和AR HUD,已经能部分实现L3场景,并预埋L4级自动驾驶场景。此外,新车还配备了19个扬声器的AKG录音室级高保真音响系统。
动力方面,普通版车型或将搭载后桥单电机,高性能版车型或将搭载前后桥双电机形成四驱系统。电池方面,凯迪拉克的内部测试结果称,新车将搭载100kWh 的Ultium专属电池,续航可达到300mi(482km),但官方并未公布测试细则。
大众ID.6
据了解,大众ID.6将于4月17日进行全球首秀,新车依然采用双车战略,分为一汽大众ID.6 CROZZ和上汽大众ID.6 X。其中,一汽-大众ID.6 CROZZ延续了海外版本的设计,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891/1848/1679mm,轴距2965mm,内部采用6座及7座布局设计。而上汽大众ID.6 X则对部分细节进行了调整创新,车身尺寸调整为4876/1848/1680mm(长/宽/高),轴距同样是2965m。
动力方面,两款新车都搭载了一台最大功率150kW,最大扭矩310N·m的永磁同步电机,车辆采用能量密度为175Wh/kg的三元锂电池,百公里电耗为15.5kWh,NEDC综合工况续航将达到588公里。
长安福特Mustang Mach-E
作为福特汽车的首款纯电车型,长安福特Mustang Mach-E对标国产特斯拉Model Y,足见其进军新能源车领域的决心和格局。外观方面,新车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野马的设计风格,经典的熏黑“大嘴”进气格栅搭配黑马车标及造型犀利的LED大灯组,视觉冲击力很强。修长的车身和层次分明的车尾,营造出明显的运动气息。
新车内饰采用简约的设计风格,并使用了大量的软性材质包裹,整体的档次感不低。大尺寸多媒体中控屏和全液晶仪表的使用,增强了车内的科技感。
<img src="https://image.bitautoimg.com/appimage-630-w1/mapi/m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小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虽然我们并不想未来的汽车文化中传统燃油车将成为历史,但不得不承认当下电气智能化的新能源已经成了当前的发展趋势。而我们熟知的各大品牌厂商也都在着力于研制开发技术和转型整备,其中当然也少不了有着较大单车利润的豪华品牌。
相比于传统亲民大众的品牌,豪华品牌对于电气化产品的研发和转型更有压力。首先一方面将重心转移到电动领域无疑是会让原有的燃油车产品序列运作有所影响,其次对于研发成本以及电气化产品宣传的费用又是一大难题。另一方面即使新产品出来了,但市场口碑以及反响并不热烈,耗费了巨大资金不说,对于品牌价值也有着一定损害,这更是对车企的一大重伤。
所以豪华品牌在进入新能源领域时都是非常谨慎小心的,甚至走完一步还要先观察观察。例如国内的一线豪华品牌奔驰宝马,它们都是先将轻混以及插混技术加入当前燃油车型中试探,后续有了一定的积累才会踏足纯电领域。但作为美式豪华品牌的龙头老大,凯迪拉克在新能源这方面的做法却十分霸气,它竟然跳过混动直接进入纯电动领域。
虽然凯迪拉克在新能源领域好像确实起步有些晚,但对于计划的认真程度确是十分让人敬佩的,甚至可能刷新大家以往对凯迪拉克的认知。凯迪拉克的首款电动车名为" LYRIQ",新车定位纯电动SUV车型,消息一出更是受到了车圈各大网友以及业内人士的关注。
据悉凯迪拉克LYRIQ基于通用公司的全新电动化平台BEV3打造,新车外观造型极具未来科技感,既有着较高辨识度的设计,也有着电动车应有的式样。前脸采用凯迪拉克家族设计,格栅仍旧是盾型,同时泪眼式LED灯带依然保留。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的是,LYRIQ的中网也有着众多LED灯带设计,同时造型极具美感。
尾灯同样经过重新设计,分体式灯组有着极强的现代都市潮流感,同时有着十足的视觉冲击力。虽然是一台SUV,但车身却没有XT系列一般笨重憨厚的感觉,极简的腰线设计以及肌肉线条的点缀下,车身极具运动氛围。
据悉凯迪拉克LYRIQ配备Ultinm电池系统,支持直流快充,续航里程可达483km,拥有后驱版本和高性能四驱版本。至于新车的动力性能参数暂时还没有消息,但众所周知想要一台纯电动车有着不错的性能表现非常简单,在技术上的革新才是关键。
新车或将在2022年国内上市,届时或许凯迪拉克能够凭借纯电动车型抓取一部分豪华市场份额。而至于凯迪拉克LYRIQ的最终能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让我们敬请期待!
欢迎留言评论,想看更多车讯,请关注私家车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曾几何时,中国市场上美系的日子相当滋润,通用和福特都曾被人津津乐道。不过,这几年一切都变了。在德系和日系“双雄”的进逼下,加上自主品牌气势如虹的攻势,美系似乎节节败退。上半年记者在《德日上演“双雄”,美韩还有多少机会?》就写过,美系的市场份额已跌至10%以下,可谓“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了。
作为美系的三家车企,通用、福特、FCA,2019年在中国都遭遇着不同的困境。而且,通用和福特都在进行史无前例的裁员和调整,FCA更是跟PSA进行了合并。不约而同的是,通用和福特似乎都正在从之前的“全球品牌”退守成为区域性的“美国本土品牌”。美系在中国能否守住10%的底线,尚是未知数。
当然,美系也并不会没有动作。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长安福特发布“D-DAY”的反攻宣言,而广州车展上,上汽通用也以别克为先锋大将,带来了7款产品(不过跟PSA合并后的FCA,目前在中国还没有任何动作)。我们不禁要抽丝剥茧地看看,美系还有没有“逆袭”的实力?
美系老矣?
就像《X战警》和《复仇者联盟》系列也终有完结一样,通用旗下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福特和林肯,FCA旗下的JEEP,这些曾经代表着美国式“壕”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凄风冷雨中相当难熬。
让我们回到这些事件发端的2017年,当年通用汽车宣布放弃欧洲市场。一直在与无法控制的高生产成本作斗争的通用汽车(主要是跟UAW的谈判斗争以及引起的罢工),在努力90年并经历大约20年的亏损之后,选择了战略性撤退。
而作为未来更大战略的一部分,通用汽车“做减法”的目的在于,将更多精力集中在美国本土的盈利业务上。同当年福特CEO穆拉利主导的卖掉捷豹路虎相似,放弃欧宝(Opel)和沃克斯豪尔(Vauxhall)品牌提振了通用汽车的利润,在出售后的两年里,通用汽车全球汽车业务的利润超过8%,而10年前这一数字仅略高于2%。
但从其整体业务来看,除了美国的盈利,最重要的中国市场却没那么幸运。通用还在节节败退。即便有着强势的凯迪拉克,似乎也改变不了通用的颓势。根据乘联会的数据,刚过去的11月份,吉利汽车以140,070辆的销量成绩,将127,701辆的上汽通用挤出了销量榜三甲。而排在上汽通用之后的东风日产,也以125,545辆的销量虎视眈眈着。
其实美系共同的问题在于,经过多年的积累,其商业嗅觉、产品策略、市场定位、销售战略、合作模式等等,都出现了老化迹象,变得失灵。“以前擅长的领域,很多过去有效的方法、熟悉的布局,都不灵了……”当上汽通用总经理王永清说出这句话时,这家在中国市场长袖善舞多年的巨象,无异于感叹“美好时光永不再来”。未来将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至于福特,今年是其达成127万辆销量巅峰后跌到谷底的一年,1~11月只有211,335辆(长安福特加江铃福特,不包括进口。当然,我们不能单看销量来武断地判断,至少经销商渠道的重整确实让长安福特最近几个月止跌回稳了。)此外,福特2017年启动的110亿美元全球重组计划还在不断进行着。前几天还有长安福特裁员的信息传递出来。实际上,长安福特从今年3月就开始默默地裁员了。
可以说,2019年整个美系在转型的日子里都分外煎熬。那么,美系究竟怎么了?这是最近两年很多人都在问的问题。是偶然还是必然?显然,要从内部原因来分析。而主观上,虽然美系保持了对双积分政策的敬畏之心,但在消费者根本不接受三缸机的时候一意孤行地力推三缸机,导致体系性的销量崩塌,这种激进的决策导致的失误也是重要因素。
从客观上来说,福特和通用的产品明显老化也是明摆着的。此外,面对中国如火如荼的新能源市场,通用曾计划2016~2020年,在中国市场推出10款新能源车,预计碳排放降低28%,到2030年在华新能源车型总数再翻一倍。但是你会发现,通用的新能源车型显然目前没有带来多少增量。
那么,美国“廉颇”产品老化的背后因素是什么呢?“体制大象”转身困难是一个,还有就是记者在《德日上演“双雄”,美韩还有多少机会?》中写的,“美系最大的问题在于,不知道怎么来适应中国市场如此快速的变化。”加上美系也有点傲娇,就算福特是T型车和流水线的创始人,百年以后,中国市场的发展形势早就让底特律“三大”追赶起来非常吃力了,就像华为的5G让美国很想不通,底特律车展也辉煌不再一样。
“美式”产品全面落后
说到底,产品是第一位的。不用记者多说,大家也知道,当营销时代过去后,产品和技术体系强才是决定性的。虽说通用和福特这方面的实力都不缺,但是,就像外媒上说的,通用汽车“一直在生产客户并不真想买的汽车”,其整体的战斗力在下降。而福特呢,技术都倾斜给了F-150和大型SUV。
所以,以前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上汽通用,其原有的优势近年来也在渐渐丧失。从市场反馈来看,2019全年上汽通用的全系产品看不到明显的革新,而向“新四化”转型的产品不成功,也都困扰着这头巨兽。
虽然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王永清很乐观地解释,“我们今年实际上是产品调整年,许多上一代产品都在今年上半年切换,从下半年第四季度开始到明年都处于产品切换期,对目前销量肯定有影响。”不过,我们看看上汽通用的别克和雪佛兰品牌的销售数据,不难明白,通用整体的销量依然靠老牌的车型在销售,近年推出的新车型也很少成功,而原来固守的主流车型也落了下风。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1~11月除了别克GL8和君威以及昂科拉同比增长外,其他车型都在下滑,英朗勉强保住了面子。而新的旗舰产品昂科旗销量还只排到同级别第四。另外,紧凑型SUV昂科拉,即便在新推出的昂科拉GX的推动下,11月依然仅销售1926辆,库存系数超过1.0。
而雪佛兰除了沃兰多和创酷,也是全系销量走低,累计销量下跌20%。此外,上汽通用虽然近年来一直在强调新能源,但至今为止也只看到VELITE 6勉力支撑。此外,通用所讲的全新电子电气架构除了CT5搭载,其他依然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再比如车联网技术,上汽通用的安吉星也已严重落后于国内市场的竞争对手,但是受到通用全球战略的限制,上汽通用也无法采用更为先进的斑马系统。
当然,上汽通用的现状,也是通用全球转型必须付出的代价。按照上汽通用的五年规划,从2020年到2024年,公司在研发、技术、工厂方面的投入将达每年160亿元到200亿元左右,未来五年累计投资达800亿元。2020年上汽通用汽车将推出超过10款全新或改款车型,覆盖轿车、SUV、MPV、豪华车和新能源汽车等细分市场。
另外,2019~2023年,上汽通用在已经推出的6款轻混、全混动、插电混动、增程式混动车型基础上(抱歉,目前只有VELITE 6有点销量),将再推出9款以上插电、纯电动车,覆盖轿车、SUV和豪华SUV等多个细分市场。同时,上汽通用也表示,正在积极开发下一代纯电动车型,进一步提升电动化产品比例。
“到明年4月份的时候,这一轮全新产品布局将会完成90%。在中国市场,上汽通用会处于第一阵营。”包括凯迪拉克的XT系列和CT系列新车型的升级加入,别克品牌SUV家族的完善,以及雪佛兰的Red-line系列的推出,上汽通用的目的在于——实现三品牌之间的定位清晰,形成阵线互补,推进品牌向上。计划很宏伟,不过这些产品是否都对中国消费者胃口,还不好说。
而福特2020年将以“3E”SUV(探险者、锐界、锐际)为主导,完成回归主赛道的梦想。当然,新能源估计发力要到2021年。但是,在大众依靠“信仰的力量”,在SUV战略奏效后积极扩大战果,丰田挟TNGA“倚天屠龙”之威带领日系大杀四方的当口,福特在群敌环伺的情况下能不能做到“虎口拔牙”,还很难说。
以丰田为例,从2017年11月第八代凯美瑞上市开始,短短两年时间,其国内在售的TNGA车型(不含雷克萨斯)数量已经多达7款,而且都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就拿与锐际同级的新一代RAV4来说,上市首月订单便突破3万辆,首个完整销售月终端交付超过万辆。福特压力大不大呢?
而福特曾经最走量的福克斯,全新换代后却没能达到最初的预期。加上最近几年,随着同级产品思域的突飞猛进,以及韩系车如菲斯塔的追击、自主品牌如吉利帝豪的堵截,市场留给全新一代福克斯的机会越来越有限。今年1~11月,新一代福克斯累计销量仅为3.52万辆。
所以说,理想丰满而现实骨感。记者的疑问是,通用这家曾经在中国汽车市场叱咤风云,多年蝉联销量冠军的车企,能否东山再起?而福特在百万辆成为追忆后,还能找回多少销量呢?“不是所有的SUV都叫JEEP”,可JEEP在中国存活的几率还有多少?
两种模式的差异
虽然从结果看,都是在“下跌”,实际上我们需要从结果来倒推,对比一下同是美系的通用汽车和福特,分析分析他们当初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的具体做法和态度。这里面有着天壤之别。
通用很早就接受了上汽“共享技术”的条件,1997年6月12日就建立了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并且成长为全中国最大的合资汽车研发中心。而福特始终坚持不合资成立研发中心的原则,直到产品的销量体系快崩塌才开始亡羊补牢。
福特原来美国大牌作风到什么程度?据悉,连南京试验场地的石头都必须从美国运来,可见“不信任”和“傲娇”到什么程度。另外迟迟不在中国设立产品设计研发中心,加上内部台湾团队和澳大利亚团队对于中国市场的理解度过低,导致产品设计要么落后要么奇葩,改款锐界的“山寨”中控大屏就是最好的例子。
福特之前最主要的研发中心都是在美国和欧洲。进入中国市场之初的几款车型,包括蒙迪欧、福克斯和嘉年华都是纯正的德国血统,完全按照欧洲人的用车习惯打造。但是,我们知道,德系进入中国后,很好地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消费者也接受了这种“信仰”。
福特在2019年下半年的绝地反击中,终于祭出了Escape锐际这员大将,但从根本来说,这还是美版翼虎的变种,并没有展现多少中国设计元素的亮点,至少前脸设计遭到过吐槽。虽然价格方面具备不错的竞争力,但它的市场业绩能否成为爆款,还有待观察。
如果从中国三十年来所秉承的“市场换技术”层面理解,通用的态度很明显是开放的,既然要中国的市场,就给予技术输出,当然也就赢得了中国决策层、行业和市场的支持与欢迎。而福特采取了相对保守的策略,吝啬输出,坚持只要中国的市场,二者的市场结果不言自明。
2018年,通用全球汽车销量879万辆,其中中国市场为364万辆。而福特全球销量则为573万辆,中国市场仅贡献75.2万辆。巨大的差异当然来自于本土化是否彻底。而福特2018~2019年的低谷表明,不做好本土化,是没有任何市场希望的。这也是福特如今急于打响“更福特,更中国”转型之战的道理所在。
福特“五大核心计划”中的“中国创新计划”也开始启动。福特将在上海新建中国设计中心,总投资7,000万元。9月26日,长安福特研究院也正式落成。不过我们也知道,刚刚开始深入的福特本土化工作,要见效果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反观上汽通用,在2017年销量达到200万辆顶峰后,“200万魔咒”下的“大公司瓶颈”现象也比较突出,而且在战略方向、研发效率和决心干劲上,都过于保守,求稳而求不犯错。而且行业人士还发现,通用全球在向“新四化”转型的过程中为了增强核心技术的把控权,有阻扰泛亚在这方面进行自主研发的现象。
虽然通用转型早于大众和丰田,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电动化战略等方面投入颇多,而且从通用总部到上汽通用近年来一直都在重点宣传,不过通用目前能拿出来的成果却屈指可数。比如今年宣传的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在特斯拉早已经绝尘而去之时,通用还在意意思思、磨磨唧唧。这也导致了上汽通用面向未来的步履维艰。
本土化和自救
实际上,美系重兵布防在美国本土。在那里,福特和通用的销量几乎并肩,根据最近的2019年Q3数据,福特美国销量为180.7万辆,而通用为214.4万辆,FCA为166.9万辆。不过FCA目前在中国存在感实在不强,没有什么代表性,所以记者的笔墨几乎不涉及FCA了。
福特美国的运营状况要比通用更好,而且,从今年跟UAW谈判来看,福特也更友好,阻力也最小。记者在底特律福特总部参观时也发现,福特员工的自豪感特别强,因为它是美国唯一一家没有在金融危机中倒下的车企。当然,在中国上汽通用凭借多年的市场表现,还是远远超过了长安福特的。
只是,美系从2016~2017年的巅峰期之后,伴随着市场下行的压力和品牌上下夹击的阻力,都进入了很长时间的调整期。而随着市场集中度的增加,也就是说“赢家通吃”的现象变得明显,在这一轮车市下滑中,大众和丰田在华都是市场份额稳固增加的,而今年德系和日系相加已经接近50%份额。
从2018年年底开始,面对严峻的形势,福特在中国展开自救,并于今年8月16日宣布进入反攻。全面升级成为独立业务单元的福特中国,在福特汽车集团副总裁、福特中国总裁兼CEO陈安宁为首的团队带领下,发布了福特中国2.0战略,其中包括“福特中国产品330计划”:福特中国在未来三年内将推出超过30款车型,其中超过10款为新能源车型。
9月,长安福特还公布了面向中国市场的“加速计划”,陈安宁宣布将加快中国市场的产品更新速度,计划从2019年到2021年底,陆续在中国市场投放至少18款新车型,其中包含5款新能源车型。
而广州车展上,上汽通用也发出强烈的自救信号。在一场“SUV家族之夜”的主题发布会上,别克品牌一口气发布了包括中大型七座SUV昂科旗、别克昂科旗Avenir艾维亚和昂科威2020款、全新一代昂科拉GX和昂科拉等系列SUV产品。此外,别克品牌今年还普及了Smart Propulsion智驱科技,包括引入通用汽车第八代Ecotec系列发动机和CVT变速箱等。
?
以前上汽通用一直强调体系竞争力。但当周遭的车企已经提升到与上汽通用接近甚至超越的水平,要重回三巨头的位置,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大象转身”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伤筋动骨在所难免。毕竟,转型是长期的战略,而市场和产品则近在眼前。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在消费者成熟并且变得越来越挑剔的当下,原来在营销上强势的上汽通用,产品上强势的福特,很难继续用“换汤不换药”来打动消费者。当然,福特和通用销量的大幅度下滑,有市场整体不景气的原因,但是,转变“以美国市场为独尊”的态度,敬畏中国市场、真正落实“以中国用户为中心”的做法,才是决定未来的核心。
在德系和日系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之际,对于美系来说,这难熬的2019年就要过去,无疑是件长舒一口气的事情。2020年即将来临,一切都将是崭新的,而美系将如何应对,还是给予了我们一些想象空间。
文/王小西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节能环保不仅仅是一种潮流,也是一个企业责任感的体现。凯迪拉克作为一个有责任的品牌,也推出了节能车型,CT6 PLUG IN插电混动车型就是其中的一款。
和旗舰CT6一样,PLUG IN车型同样采用经典的凯迪拉克钻石切割设计语言,线条流畅比例协调,全系标配星瀑式远近光一体式LED前大灯,并以回旋镖造型尾灯相呼应。而在优美的外表之下,是全球领先的钢铝混合车身,极致轻量化带来更好的燃油经济性以及动态性能表现。内饰采用大量皮料包裹,简约时尚的同时烘托运动年轻氛围。
插电混动车型的外观尺寸和轴距和常规CT6一致,轴距长达3109毫米且并没有被电动机构侵占乘用空间,依然保持了宽裕的乘坐空间,配合双层隔音玻璃、ANC主动降噪功能,营造了宁静沉稳的高品质驾乘环境。
CT6插电混动车型的最大亮点来自于动力系统:CT6 Plug-in配备18.4KWh超高容量锂电池,包含192个电池模块,超越同级30%-50%的电量,拥有120KW超大输出功率,让纯电续航里程进化至前所未有的80公里。汽油发动机爆发276马力400Nm扭矩,油电综合输出高达258KW和586Nm扭矩,百公里加速时间5.4s,让驾驶体验极致酣畅。全系匹配ECVT专属变速箱,响应迅速而平顺。
插电混动车型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汽车不同驾驶工况,并结合电动机和汽油发动机输出动力的特性,自动选择合适的动力输出,譬如城市拥堵路段,走走停停,使用电动机输出,会更省油,更平顺;而在高速情况下,则属于适合燃油发动机的工况。
此外,CT6插电混动车型同样搭载多项科技配置提升驾乘愉悦感:车载4G无线网络、安吉星4G LTE服务、移动互联体验CUE,以及原装CarPlay车载系统的无间协作,令你在行驶的同时,与世界实时互联。
再多说两句,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对于大多数的车友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但是节能环保已经成为汽车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凯迪拉克已经敞开怀抱积极拥抱这一趋势,并在以领先者的姿态推动这一趋势,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感染越来越多的百度知道车友,在这方面你们有什么愿望和想法都可以和凯迪拉克沟通,也许你的想法就会成为下一代车型的亮点!
文/阮锦程
日产的总部位于东京以南的横滨,两年多前我曾经到过此地,为试驾全新一代日产Leaf(聆风)而来。
两年多后的2020年7月15日,日产在横滨的日产互动体验馆 (Nissan Pavilion)举行了一场品牌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发布会。
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先生
日产首席运营官古普塔(Ashwani Gupta)后面是日产FE赛车
日产汽车公司在这一天发布了纯电动跨界SUV车——日产Ariya。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先生和日产首席运营官古普塔(Ashwani Gupta)先生在全球云首秀上展示了Ariya。
Ariya对于日产的意义,等同于GT-R这个级别。甚至如果发展成功,它还能成为日产的未来方向,甚至带领传统造车向特斯拉发起围攻意义。日产Ariya的义和技术,要比奥迪e-tron、奔驰EQC之类来得更重要。
或许我们先罗列一下Ariya的科技和它在日产中的地位:
日产发布了全新品牌标识,将于7月起逐步在数字环境和实体产品中启用。而Ariya将成为首款使用全新品牌标识的车型。
在电动车型上新标识将采用由20个LED灯组成的独特照明标识(数字“20”代表了两代品牌标识更迭的时间),通过醒目的视觉效果呈现出日产汽车正在向电动化未来前行。
日产全球设计高级副总裁阿方索·阿尔拜萨(Alfonso Albaisa)
日产Ariya外观设计将是未来日产汽车全新的设计语言,即“永恒的日式未来主义(Timeless Japanese Futurism)”,用简洁有力的现代方式来传递独特的日式风情。
Ariya是一辆全新纯电平台的产品,它把电池组放在纯电平台的中央,提供50:50的前后轴比重和超低的重心。相比燃油车和传统的电动车平台,Ariya拥有平整的地板、紧凑的温控组件,让日产Ariya拥有同级别车型中最宽敞的车内空间。
日产最擅长的是内饰和空间,Ariya拥有“可媲美贵宾休息室的内饰及零重力(Zero Gravity)座椅”,这些正是作为美式风格的特斯拉最欠缺的地方。
包括两轮驱动和全轮驱动版本。两驱车型有63kWh和87kWh容量的电池组选择,最高可达610km的续航里程(日本WLTC循环测试标准预估)。
Ariya e-4ORCE 四轮驱动车型将有更高的性能,同时续航里程并不会影响太多。双电动机和e-4ORCE控制技术,可为所有四个车轮提供平衡且可预测的动力,将为日常通勤带来更多的驾驶乐趣。
最后这不是一辆概念车,日产Ariya计划于2021年年中在日本市场销售,售价约为500万日元 。2021年计划面向欧洲、北美和中国市场销售,也就是说明年底在中国市场就可以买到它。
过去传统车企的电动车输给特斯拉,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车型的定位和智能化是最大不同。传统车企像雷诺和日产,都是从小型车开始做起,而特斯拉第一款批量车型就是Model S——先收割富人钱包,再推出便宜的Model 3。因为电动车技术还在发展阶段,技术完善的电动车价格不菲,只有高档车才能支撑得起造车成本。
另一个非常大的原因是智能化,特斯拉虽然在智能化方面也不完善,但它却是目前量产车中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车型。传统豪华已经不能吸引年轻的顾客,只有加上科技术标签才行。但很可惜包括BBA在内传统车厂却习惯打造了一辆传统的电动车。
日产Ariya是传统电动车的不同,它是一台智能汽车。这款车搭载了智能动力、智能驾驶和智能互联等技术。
日产Ariya首席产品开发专家福田真人(Makoto Fukuda)在回答记者采访时提到:大家经常讨论电动汽车0到100km/h的加速时间,实际上由于电动汽车的特性,使其很容易实现快加速,因此我不认为在直线行驶中的快加速就是实现了动力的智能化。
搭载了日产e-4ORCE双电机全轮控制技术的日产Ariya(AWD版本)能够实现智能加速,除了能够在直线行驶中实现快加速,还能够在积雪的山路或者湿滑的城市道路上发挥其最大性能。
e-4ORCE双电机全轮控制技术是基于日产的跑车数据开发而来,但这些技术并不是为了赋予日产Ariya如跑车一样的性能,更主要的是为驾乘者提供平稳的驾乘体验,最大程度地减少俯冲和后仰感。这也是日产e-4ORCE双电机全轮控制技术最令人振奋的地方。
日产Ariya还搭载了自动驾驶技术、驾驶辅助功能、无缝的智能网联技术,以及如同贵宾休息室一般的车内空间。
ProPILOT 2.0智控领航技术将接近L4级自动驾驶。用户在高速公路上启动ProPILOT 2.0智控领航技术的无人工干预驾驶功能时,车辆是沿着预设的路线自动行驶的,驾驶员的双手可以脱离方向盘。
除了ProPILOT 2.0智控领航技术,ProPILOT远程智控泊车系统(ProPILOT Remote Park)和e-Pedal一体化智控踏板也能为驾乘者提供更轻松的驾驶体验。全新的人机交互界面让用户可以自然的通过语音进行车辆设置,Ariya配备了Amazon Alexa。
其实日产和雷诺是电动车的先行者,当年日产为此还决定放弃研发丰田、本田式的强混合动力,他们当时更看好纯电动车型。当十几年前日产推出第一代leaf(聆风)时,欧洲车厂还围绕着柴油机看热闹,也没有特斯拉什么事情。
经历过两代的Leaf车型,其实国际市场销售一直不错,但近年却被大热的特斯拉秒杀。但日产是传统电动车界的大佬,就是这么回事。所以这一次日产以Ariya重新进军电动车领域,毕竟是电动车技术的老法师,成功率比BBA或是造车新势力要高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