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电动汽车的app叫什么
组电动汽车的APP有好多种。比如:
1.EVCARD租车
EVCARD——以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为核心业务,目前已拓展至浙江、江苏、四川、海南、重庆等省市地区。规划至2020年,环球车享开拓国内 200个城市,完成300000辆新能源汽车的投放和分时租赁业务的推广。环球车享积极落实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战略,通过共享经济模式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租赁分时业务开拓,推广绿色出行服务。64个城市业务拓展,13000+个网点租还网点,38000+辆新能源汽车投入运营,184W+月订单
2.小灵狗出行
小灵狗出行已成功位居逾十亿人口的新城镇出行消费市场领先地位,受到了汽车业界和金融投资界的关注与青睐,并于2018年4月在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期间荣获首个“中国出行领创奖”。 小灵狗出行集合优秀团队,创新打造的“智能出行+整租服务”模式,集租赁、整租、二手车等业务,为汽车流通一体化闭环提供解决方案。小灵狗出行已实现全国21座现代化城镇的布局,运营纯电动汽车逾4.6万辆。未来将继续围绕“新市场、新消费、新模式、新能源”战略,彰显自身独特品牌价值。
3.gofun
GoFun出行是首汽集团针对移动出行推出的一款新能源共享汽车产品,依托首汽集团的行业经验和优势资源,响应政府号召,把握“新能源+车联网”的全趋势,致力于整合用户碎片化的用车需求,提供便捷、绿色、快速、经济的出行服务。 GoFun出行是共享行业新兴的一种租车模式,车辆无人值守,用车全程App操作,以“分钟+公里”计算并提供汽车的即取即用、分时租赁服务,消费者可按个人用车需求预订车辆。GoFun出行已相继完成全国60余个城市的布局,其中不乏北京、上海、武汉、成都、南京等一、二线城市,更有西安、青岛、昆明、桂林、三亚等重要旅游地。
希望这些答案对你有帮助,希望采纳。
2020年,新能源汽车成了风口上的“猪坚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10月销量同比增长104.5%,是本年度第4次刷新月度销量纪录。国内几大新能源车企的股价也迎来高光时刻,去年还一度徘徊在生死线的蔚来汽车,今年股价截止最新已经实现年内上涨1125.12%,翻了10倍多,市值接连超过宝马、通用等巨头,成为全球第六大车企。比亚迪的股价年内上涨299.79%,市值超越上汽集团的同时还进入全球车企市值前三位,成为中国车企“一哥”,就连在7月和8月相继登陆美股上市的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股价涨幅也都超过200%。
“新能源的到来给传统能源带来了 科技 进步的动力,降低油耗,提高效率,是实现传统化石能源动力延长寿命的重要手段。能源结构是多元化组合,这是未来的方向,不可能依靠化石能源。”
很多人说谭总思维保守,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些评论真的很 搞笑 ,谭总管理千亿集团公司,见过风风雨雨,这样一个经历丰富的老总被一群“小屁孩”教训,可笑可笑。我不是说我们质疑谭总是不对的,而是不经过思考就反驳别人观点是不对的。反正我看完谭总讲话,我自己也思考很久,我认为他的逻辑非常严谨,新能源产能过剩是极大可能的。
举个例子,新希望股价从2018年年底开始上涨,持续到2020年9月达到顶峰,随后便开始下跌,2021年8月开始一波反弹。我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因为新希望完美的诠释了周期作用。在养猪不赚钱时,大多数企业都不会扩大企业规模,而当养猪赚钱了,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养猪行业中,大企业也不停的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生猪出栏量。市场价格继续上升,企业养猪量继续增长,企业财报非常漂亮,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入养猪行业,促使养猪企业不断的扩大规模。而到某个时间段,市场上猪肉饱和,供应达到均衡,但是企业生猪出栏量远远大于市场消耗量,这时候便出现生猪产能过剩,猪肉价格下跌,企业利润骤减。企业为了活下去只能缩小规模,减少产能,淘汰存货。等到猪肉市场再次出现供不应求,那么新一轮猪周期又开始了。还有个例子三一重工,机械周期股,这里就不细说了。
新能源 汽车 也是一样,目前市场占有率低,加上国家对新能源的大力支持,只要你能生产出来,几乎就能卖掉。这时候很多的新能源 汽车 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新能源 汽车 不断的扩大产能,扩大市场占有率。新能源 汽车 目前业绩是非常好看,而当新能源 汽车 出现市场饱和,之前新能源 汽车 产能就会远远超过市场消耗量,这就出现新能源 汽车 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将会淘汰大部分的新能源 汽车 ,同时也会减小新能源企业规模,最终达到一个燃油车,新能源车均衡的市场状态。前段时间国家出台了禁止新能源车无序扩大产能的文件,鼓励利用现有制造基地合理生产,这也是阻止产能过剩的一种措施。
新能源 汽车 后面难逃周期,锂电、光伏、风能都一样。周期不可能消灭,只能通过一些手段减弱周期的作用。我希望未来中国新能源能够引领世界,能够出现全球新能源 汽车 品牌、全球光伏风电品牌。但作为一个小散户,我目前没有买入任何新能源资产,不是我不看好,而是目前走势没有达到我的买点。股吧里那些痛骂谭总的人,不同意谭总观点是不是因为手里有新能源股票或者新能源基金呢?反正当初三一、新希望也是被痛骂,结果呢
特斯拉市值突破万亿,贾跃亭发文祝贺,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1.贾跃亭也是做新能源汽车,看到特斯拉的市值突破万亿,这让他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
2.特斯拉市值突破万亿,这会带动整个新能源汽车板块,这对贾跃亭的上市公司也形成利好;
3.特斯拉是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贾跃亭也是从事这个行业,他想蹭特斯拉的热点,同时为自己的汽车做宣传。
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欢。特斯拉外观非常漂亮,而且性价比也非常高,上海建立特斯拉工厂之后,让中国的消费者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这样的特斯拉越来越受欢迎。特斯拉市值突破万亿,贾跃亭发文祝贺,贾跃亭这么做主要原因还是特斯拉市值大涨,可以带动整个新能源板块的估值,这对贾跃亭的上市公司也形成利好;贾跃亭也想蹭特斯拉的热点,为公司免费宣传。
一、特斯拉市值突破万亿可以带动整个新能源板块的大涨
投资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处于风口的猪都会起飞,特斯拉市值突破万亿,这说明新能源汽车处于风口,这也会带动整个新能源板块大涨,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估值,贾跃亭的上市公司也会上涨,这让他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
二、贾跃亭这么做是为了蹭热点为公司宣传
贾跃亭也是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他自己的公司也在美国上市,特斯拉市值突破万亿,他发文祝贺,目的就是为了蹭热点,为公司免费做宣传。
三、特斯拉市值突破万亿说明什么
特斯拉市值突破万亿,马斯克成为世界首富,这说明新能源汽车处于市场的风口,这也是小米,华为,恒大等很多大公司加入造车行业的目的,这也说明新能源汽车未来空间巨大,这个行业充满很多机遇。
现在很多人都纠结到底是新能源 汽车 好还是油车好?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理由!
一、首先谈谈新能源 汽车 的优点。
1.环保,不直接产生尾气,污染小。
2.效率高,噪音小。
3.用车成本低。
4. 科技 感更强。
5.保养方便。
6.国家有补贴。
7.不限牌。
二、新能源 汽车 的缺点
1.技术不够成熟。
2.严格意义上说,用电能算不上新能源。
3.充电慢。
4.续航能力差,电池衰减严重。
5.受天气影响大,高温低温性能受限严重。
6.充电不方便。
7.同级别车型比油车贵。
8.后续报废处理,更换电池等等问题突出。
8.不够安全,不管是电池还是 科技 应用方面。
9.不保值。
在真正的新能源(比如氢能源) 汽车 出来之前,现在的电动车都算不上新能源,那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电动新能源 汽车 ,因为如今油车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只能靠电动车弯道超车。
很多人会说,现在的新能源 汽车 销量比油车好,不就证明新能源 汽车 比油车好吗?
举个例子,饲料喂养的猪比农家土猪销量大,饲料猪就比农家土猪好吗?大棚蔬菜比农家菜销量也好,大棚蔬菜比农家菜好吃 健康 吗?
三、买新能源 汽车 的人大多出于这几种原因
1.不懂车。
2.从众心里。
3.家里有几辆车,反正钱多无所谓。
4.为了跑出租车,网约车没有办法。
5.有些大城市油车限牌,没办法买电车。
6.电动车有补贴。
7.很多人知道以后换电池成本很高,抱侥幸心理,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大不了开几年卖了。
8.尝个鲜。
电动新能源车主要的优点就是环保,烧煤发电再给车充电,到底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环保还不好说。还有很多人提出来,以后电池报废了怎么回收处理,会不会给环境带来更大的污染也是个未知数,只能到时候再看了。
燃油 汽车 已经有200多年 历史 了,经过各种考验,不管是技术还是安全性方面都非常成熟可靠,这些都不是现在的新能源电动 汽车 可比的。
综合考虑,燃油车要比电动新能源车好很多,这一格局只有真正的新能源出现才会被打破。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自己有钱喜欢买什么车就买什么车,但到底什么车更好,心中这杆秤都在。
在7月23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目前已经上报国务院,换电将成为下一个规划期的新消费热点。“充电与换电都是电动 汽车 的能源补充方式,各有优势也各有适用领域和消费群体。工信部鼓励企业 探索 ‘车电分离’模式应用,满足不同市场需要。”
新能源 汽车 行业给出了未来明确的发展方向,不难想象,昔日投资者一窝蜂做电动车的热火景象将得到复制,不过这次大家跟风做的将是换电车型与换电站。
都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上天”,新能源车企站上“换电”这个新发展风口,就能成功飞起来吗?
为什么政府部门对“车电分离”模式如此重视?这要从电动车的发展瓶颈说起。
我国新能源 汽车 在一系列政策利好的扶持下蓬勃发展了十年,不仅让我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规模站上了世界第一的高度,也让妨碍电动车推广普及的阻力得以呈现,这其中,包括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
续航里程方面,多年来,经过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主机厂的不懈努力,目前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最高突破700公里,工况续航超过500公里的电动车也有很多产品可选,比如蔚来、小鹏、广汽新能源、比亚迪,等等,与传统燃油车的续航里程进一步拉近。
但充电时间,一直是纯电动车的一项短板。
电动车有快速充电和慢速充电两种模式,慢充状态下,一辆电动车充满电一般需要8-10小时,而快充状态下,大部分电动车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充满80%的电量,个别电动车能将这个时间缩短至40分钟。尽管如此,与传统燃油车5分钟即加满油的时间相比,电动车的充电时间仍然显得漫长,在节奏快、分秒必争的大都市,车主未必有这么多闲暇时间为电动车充电。
这个时候,“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是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所谓“车电分离”,即将电动车和电池拆分,车主可以通过电池租用方案、购买换电套餐等方式拥有和使用车辆。当电动车的电量不足时,车主无需到充电桩花大量时间为车子充电,只需到换电站更换一块电量满格的电池即可继续使用车辆。
对于消费者而言,“换电”模式不仅可以减少部分购车成本(动力电池),还不必担心电池损耗、质保等问题,更无须担心充电过程中发生起火自燃事故,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例换电车辆发生安全事故。
于是2020年,换电站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能源 汽车 补贴也对换电模式给予政策鼓励。
辛国斌表示,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进新能源 汽车 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政策,鼓励企业根据适用场景研发换电模式车型,支持北京、海南等地方开展试点推广,推动新能源 汽车 产业高质量发展。
每一个产业新风口的形成,都不是突然出现,而是早有端倪,“换电”模式也是。
2019年6月初,国家发改委发文鼓励企业推广新能源 汽车 电池租赁等车电分离消费方式。2019年底,辛国斌在“新能源 汽车 换电模式研究座谈会”上强调,充电与换电两者模式不是对立的关系,各有优势和特点,应鼓励包括充电、换电在内的各种新能源 汽车 电能补给模式共同发展,不断提升新能源 汽车 的使用便利性。
嗅觉敏锐的车企,早已开始 探索 “换电”模式,包括推出换电模式的电动车,以及建设换电站。
最成功的是蔚来 汽车 。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唯一采用换电技术的新兴企业,蔚来一直在布局“车电分离”业务,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37座换电站,覆盖61座城市。不过,蔚来在推进“换电”模式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阻碍,比如电池产权归属以及标准不统一。为此,蔚来计划在8月份成立一家独立的电池资产管理公司,以推动车电业务分离。
传统车企中动作最快的是北汽新能源。
官方信息显示,北汽新能源2016年就启动了换电站的建设运营,截至今年4月,已在全国建成换电站200余座,覆盖北京、厦门、广州、昆明、海口等15个城市。据称,换电站网络布局是北汽新能源的一个重要战略布局,未来北汽新能源将以北京、厦门、海南为重点推广并建设区域,打造可供全国示范参考的能源管理与服务、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样板间”。一个月前,北汽还通过海南项目,在出租车领域首次实现“车电分离”的商业模式。
此外,吉利、上汽、长城也在 探索 推出换电车型,并着手布局这个领域。吉利2016年就成立了名为易易换电的全资子公司,并于近日注册了“易易换电”商标,首款换电车型有望在曹操出行率先落地。
作为动力电池企业老大的宁德时代,也在 探索 车电分离模式,不仅和科士达成立储能业务公司,研发储能与充电一体化的产品,还与国网节能公司成立新疆国网时代储能发展有限公司,与百城新能源合资成立上海快卜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 探索 电网调峰和充电智能微网与储充一体化网络,为入局车电分离业务运营做准备。今年7月17日,宁德时代更与北汽新能源签署车电分离项目合约,正式进军换电运营领域。
“车电分离”真的那么香吗?这个风口难道就没有风险吗?
当然不是。事实上,采用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后,车企承担的风险反而更大了。
首先,车企要承担电池成本,废旧电池回收需要自负亏损。纯电动车成本最高的是动力电池,大约占整车价格的40%,“车电分离”后,车归车,电归电,消费者只需要出电动车的成本,电池的成本改由车企承担,电池的效能衰减问题也被转嫁到了车企身上。
其次是换电站等基建成本投入过高,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
换电站需要准备的电池按照每千瓦时1500元来算,60千瓦时的动力电池需要9万元,一个换电站常备8块电池,那么光电池的费用就是72万元,这还不包括充电设备、场地租金、人工费和电费。
据悉,北汽新能源一座换电站的建设成本约为300万元,这连不包括电池的成本,由于目前换电车数量少,运力不足,导致其换电站回本难。
另外,电池缺乏统一标准、性能有差异,以及换电标准无法统一等问题,也是困扰车企的一个烦恼。
也就是说,“车电分离”的销售方式就像一朵带刺的玫瑰,闻着香,但要触碰,却有被刺的风险。
这些风险,该如何规避呢?蔚来推动车电业务分离,成立一家独立的电池资产管理公司的做法,给出了一个思路。
据媒体报道,这家电池资产管理公司将推出BaaS(Battery as a Service,电池即服务)产品,目前正在寻求融资,引入大型能源基金的投资,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已明确表达投资意向。蔚来之所以怎么做,就是为了将整车和电池资产的归属权进行剥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车电分离,引入投资降低自身承担的成本压力和投资风险,同时还可以更灵活地利用这部分资源。
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加入,在技术上对蔚来提供支持,尤其是在电池梯次利用、回收上给予技术支持,无疑能更好地推动蔚来的车电分离业务。也就是说,这一步棋,既解决重资产的资金压力,又引入技术支持,自己还能以运营商的身份向其他车企开通换电平台、提供换电服务,可谓一举多得。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在实现商业闭环的逻辑之前,车企若能与动力电池结盟,再引入资本支持,无疑是相对理想的状态。
“换电”这个风口值得押注,但没必要所有风险都由自己承担。
照例先放结论:大逻辑: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我们肯定会大力发展新能源并尝试主导。而新能源汽车又是产业链最庞杂的,是我们未来工业弯道超车最好的赛道,所以一定会大力扶持。小逻辑:对于汽车这个物种来说,即使对中国来说,也已经是一个存量市场了。 但是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却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增量市场。 汽车里面套着新能源车,存量套着增量。所以,只有能把存量和增量的逻辑都理清楚并做好的厂家,才能最后冲出来。下面主要是对新能源汽车存量和增量市场的一些讨论。这是我的几篇学习思考之一,来自启发俱乐部-李丰专场。写下来理理自己的思路,同时作为记录可以回顾。另外,因为是自己的学习思考,所以可能会对原文有一定的曲解,所以如果你想知道李丰老师的想法的话,请一定去读他的原文。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概要如下,可以先看看有没有兴趣再往下看:引子:先拿智能手机在中国崛起做比喻市场:增量市场与存量市场的不同本尊:中国新能源车现在处在哪个阶段今后:中国新能源车的竞争力在哪里今天讲第二部分:增量与存量市场,其实是消费逻辑的不同,同样就导致的市场逻辑的不同。概括的说:增量靠市场手段,存量靠产品实力这也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一些商业现象,比如:为什么小米会在2012年之后出现并且高速增长呢为什么华为要从2015、2016年之后才开始得到了你们的认可呢?这些都与当时市场是增量性质还是存量性质有关。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应该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吧。首发于:小林的杂七杂八增量市场什么是增量市场:就是这个市场本身在用户群上在非常快地扩大,而且大部分是第一次使用该产品,就是有非常多的没用过的人要进来准备开始用了。这个时候:增量市场的概念就是我只要在里边待着我就能长大。也就像雷总说的,只要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增量市场时的消费者: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或刚开始接触和使用一个产品,所以导致的结果是你不太容易判断到底哪个产品适合你、哪个产品你喜欢。你也不知道愿意为什么功能来付某种价格、你愿意采购什么样特性的东西。因为你还是第一次用,你还不了解到底什么适合你、你喜欢什么、你愿意付多少钱、什么是好东西。增量市场下的消费决策因素:在增量市场里通常什么手段最有效?通常marketing最有效。就是我怎么最先接触到你,让你认知到有一个这样的新产品你应该试一下,我最先接触到你,我就有最大的机会把你转成我的消费者。直白点,先搞市场先圈地。嗯,很现实也很残酷。小米是不是当时就是用1999元+高端发烧机的极致性价比来占领消费者心智的。这里强调下,没有任何一丝小米产品不好的意思。存量市场什么是存量市场:直白点说,用到这个产品的人基本上都用了。上帝都已经进门了,韭菜已经被收割完了。就意味着大家那张饼的大小已经差不多了,长得不太大,所以大家要解决怎么切饼的问题,就意味着我要多了就必须你要少了。存量市场时的消费者:存量市场最典型的特点叫作消费者的成熟度显著提高.就是你终于用了好多部智能手机之后,两三部之后,你终于开始知道你喜欢什么类型的智能手机,哪些功能对你最重要,以及什么样的应用和软件系统对你是最好的.以及你喜欢手机具有什么样的设计和某些功能特点.存量市场下的消费决策因素:成熟消费者:有判断能力了,不那么好忽悠了,开始有自己的鉴别、要求和购买需求.所以那个时候就变成了:各自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会最终被得到认可。华为的高端形象,也是正好在哪个时期通过自身过硬的产品力及刚好市场留下来的空白树立起来的吧。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呢?回到新能源车,是增量是存量?却是一个有点绕的命题。对于汽车这个物种来说,即使对中国来说,也已经是一个存量市场了。但是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却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增量市场。汽车里面套着新能源车,存量套着增量。所以两种市场下的商业逻辑可能都得考虑。在存量的车这一部分:大家对于一台好车的认识基本已经有了认知了,不管是烧油的还是充电的,都首先是一台好开的车。关于如何造一台好车,我们自己的名族品牌其实现在都没怎么说好。所以弯道超车是可以,该补的功课却一个都不能少啊。在增量的新能源这一部分:看看有没有厂家能够在这一块先最快的触达消费者及占领用户心智了。目前来看:蔚来的用户企业、理想的奶爸车、小鹏的理工男硬扛特斯拉,苗头还是好的。如果有一家车企能把增量和存量的功夫都做好的话,前景应该会很不错的。
现在最热门、最 科技 的 汽车 是新能源 汽车 。什么是新能源 汽车 呢?就是指那些以电、以氢为能源的 汽车 。
当“新能源”这个词“重新”被炒热的时候,我却发现一个让人惊讶地无法合上嘴巴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上,以氢为能源的 汽车 其实是出现最早的 汽车 ,电动 汽车 则稍晚一些,而汽油 汽车 才是最晚出现的 汽车 !
所以也可以说,以电驱动的 汽车 并不是什么“新能源” 汽车 ,而是“旧能源”车;以汽油驱动的汽油车也不是“旧能源”车,而是更新一些的“新能源”车。
这着实颠覆了我对 汽车 的认知!
一、电动 汽车 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早在十七世纪的1820-1830年代,就已经有电动车的雏形车在欧美各国产生。
经过欧美各国多个发明团队的技术积累和互相学习借鉴, 在1830年代,苏格兰人Robert Anderson制造出电池驱动的 汽车 。
整个的1890年代,英国和法国都很支持电动车,美国和德国的制造商也在加紧生产电动车。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时候,电动车在欧美已经成为主流。
虽然电动车最高时速只有20km/h,续航里程也只有100km左右,但是那时更多的是乡下小路,人们也基本上没有开长途的需求。加上电动车不需要变速箱,启动时只需要按下一个按钮非常简单,噪声也小,所以它一出现极受富家太太和美丽小姐们的热烈欢迎。
美国总统亨利福特的妻子,开的也是一台底特律的电动车。
二、第一辆汽油车直到1870年代才由奥地利人Siegfried Marcus制造出来。
现在大多数人都公认德国人Karl Benz(奔驰)是汽油车的始祖,但是当他在1888年开始生产汽油车时,电动车早已大行其道。
德国人Gottlieb Daimler(戴姆勒)和Wilhelm Maybach(迈巴赫)两人,是到了1889年才开始生产汽油车的。
至于福特,直到1901年才建了他的第一个 汽车 厂。
有小伙伴急了:你说的氢气做能源的 汽车 怎么没有影子了,忘记了?
三、 这个氢能源 汽车 ,是所有的 汽车 中发明最早的。
1808年法国人François Isaac de Rivaz(听名字就知道他是个贵族)就已经发明了使用氢气做燃料的 汽车 ,这比电动 汽车 至少要早十几年。1863年,比利时人Étienne Lenoir成功驾驶他的氢能源 汽车 ,行驶了20多公里,这比奔驰汽油车要早25年。
四、汽油车与电动车和 氢能源 汽车 , 到底哪个车更环保?
现在大多数人都强调,要发展和使用电动 汽车 等新能源车,理由是这些车更环保。
也有网友认为这个说法很值得商榷。
1.因为从本质上来看,电动 汽车 实际上是煤炭驱动的 汽车 。不要觉得网友的说法太离谱,因为事实上我们用来给电池充电的电源,70%以上来自于煤炭火力发电。
煤炭能源又被称为是最脏的能源,它排出太多的硫与二氧化碳等,都是致癌的。
2.汽油与煤炭相比,只能是更“干净”。
而因为电动 汽车 的充电慢的问题,让所谓的电动“新能源”车效率更低,所以有人说,电动 汽车 是反科学反智的,因为它这是从高效率向低效率的反方向的追求。
是不是感觉很滑稽?
结束语:科学与 历史 一样,都不是直线向上发展的,而是曲折向前的。所以某一时期人们认为的好与不好,放在一个更长的 历史 时期来看,也是可以变化的。目前来说,新能源电动车目前还是无法取代汽油车的。可是新能源车现在为什么又这么红呢?这与特斯拉等现代各大的新能源车厂商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只有大家都用它的车,它才能更赚钱。更巧合的是,中国政府又喜欢一刀切、大干快上,于是新能源车就成了站在风口上的猪。
关于新能源,普通消费者误区有多大?
1、以为新能源就是电动车,那不是玩具吗?比电动自行车多俩轱辘就叫新能源了?
反驳:在你眼里,火箭就是大号的窜天猴吗?
2、电动车,那是有钱人的大玩具。游乐园里碰碰车那不都是电的吗?小时候都坐过无轨电车,拖大辫子的那种,现在电车不就是把辫子剪了吗?
反驳:典型的只见过猪跑,没吃过猪肉,你没吃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香。
3、新能源车,省油不省钱!一个电池好几万,换电池的时候,省多少油钱都得搭进去!
反驳:你可以买电池终身保的产品,换电池一分钱不用花。
4、真混动,不插电!又得加油,又得充电……
反驳:真太监,不好色。你想插,你有那功能吗?插电式混动是比HEV(日系双擎)多了外接充电的功能,可以当纯电车跑,不外接充电和HEV一样。相当于加强版。
5、我这又不限号,又不需要绿牌,那都是大城市没办法才买的。
反驳:第一,现在不限不代表以后不限,第二,哪怕没有新能源相关政策,同价位插混也要远优于燃油。
6、插电式混动,两套动力,故障率肯定高。
反驳:第一,电机没有磨损,不会积碳,也不需要保养,坏的概率极低,电池有衰减,但是可以终身质保。事实上,很多品牌三电系统都终身质保了。第二,你比单细胞生物也复杂,谁更高级呢?
7、插电式混动,说电车跑不了多远,说油车还背这个大电池。
反驳:纯电80Km,够绝大多数人在市区通勤使用,不出远门不用油。去年疫情没出去,我一箱油真的用半年,过年前为了洗车加的油,到了孩子放暑假出去自驾才加第二次。而作为油车使用,因为避免了起步、怠速的油耗浪费,哪怕不充电,也要比燃油车省油。更不要说现在的DM-i了,插电式混动兼具了纯电和燃油的优点,而没有它们的短板。
8、续航焦虑!油车没有续航焦虑!
反驳:油车也有续航焦虑,没有加油站你试试?开到无人区去你试试?真正没有续航焦虑的是马车,遍地都是草,随时能补能。电车现在跑长途的确存在短板,不过新能源不仅仅是电车呀,插电式混动,能加油能充电,长途和油车一样。甚至到了没有加油站的地方,只要你有220V家用电,它就不会趴窝。
这些言论,基本上都是在我的评论区看到的,其实在此之前,我真的不知道大家对新能源的认知能低到这种程度。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妨想一想。
本身对新能源汽车并不了解的普通消费者,他们是如何知道电池衰减的问题的?又如何知道电池的价格,一个电池包好几万?而丰田、本田在国内推混动的时候,为什么没人提电池的衰减问题呢?想一想?双擎卡罗拉也是有电池的,电池也是会衰减的,而且换一个电池确实2万多,明码标价。那时候为什么没人说日系的HEV混动有这个问题?
电池衰减的确存在,换电池的成本真的很高。不过,比亚迪早在2015年(或许还早)就承诺电芯终身质保,我作为第一代唐车主,身边至少有不下20人换过电池,而且是免费换的,一分钱没花。电芯终身质保的事情,有多少人知道?
即便有人知道,后面还会跟一句:自然衰减不保,到时候你就哭了——我哭什么啊?刚说完,我身边不下20人换过了。
另外,琢磨这句话:真混动,不插电。那时候好像是15、16年的样子,市面上混动基本上就两种,唐、秦的插电式混动,和不能充电的丰田双擎,主要是卡罗拉、雷凌。这句话给消费者造成的误导是巨大的,潜台词似乎是——插电式混动既要加油又要充电,以至于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插电式混动是可以用油,边走边充电的,各方面都要比HEV混动强。其实看卡罗拉双擎和卡罗拉双擎E+的价格就知道技术、成本上的差距了。卡罗拉双擎指导价13.58万,双擎E+20.78万。
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又是给补贴,又是上绿牌免购置税的。那么是谁在说新能源汽车的坏话呢?开动你们的脑筋想一想,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新能源的内幕与现状:
聊点你们不知道的吧。
2015年,唐一代上市,2.0T发动机,零百加速4.9秒,全时电四驱,工信部油耗2L,关键是,这车卖20多万!假想一下,如果你是某田,某众,某驰的高层,你怎么想?
这些跨国车企,大集团,他们会没有市场信息部?新上市这样一款车,他们的高层会不知道?比亚迪唐的资料送进总裁的办公室,这帮人是不是得骂街?
要知道,当时能达到零百加速4.9秒的车,都得V6,甚至V8发动机,售价没有低于100万的!衡量汽车价值的最重要的标的物就是动力,现在一个4.9秒的车卖20万,你让我们这些传统车企怎么玩?——我说各大车企瑟瑟发抖你信吗?
我没看见这些高层掉头发,睡不着觉,但是可以想象。哪怕你是卖包子的,你这边一块钱一个素的,两块钱一个肉的,从你爷爷那辈儿开始卖,卖到现在,安安稳稳地赚钱好几十年了,斜对面突然冒出来一个,一个肉丸的大肉包子一块钱6个,就问你慌不慌!这是常理。
这事也不是我凭空猜测,2018年,唐二代上市,当时的大众总裁第一时间跑到上海来试驾,一个是大众集团的CEO,叫马蒂亚斯·穆勒,副驾驶的叫海兹曼,是亚太区的总裁。这哥俩在大众集团算是级别最高的两个人物了,来试驾比亚迪,还超速了,你说他们慌没?
另外,当年10月8日出关数据显示,日本某著名车企从中国进口了六辆比亚迪唐,你猜他们买回去干嘛了?
在2015年,全世界就只有比亚迪在做插电式混动,而现在呢,你看看正经造车的车企,谁家旗下没有插混车型?别说BBA了,宾利保时捷也有插混。注意,从第一台唐上市,到现在只有6年,6年的变化有多大?未来6年会怎样?那正好是你一个用车周期。
你不敢买新能源车,为什么车企敢造?真的只为了所谓新能源积分吗?不是,是因为他们不敢不造!不造就被时代淘汰了!所以,现实是,那些传统车企一边忽悠着你们别买新能源,一边自己抓紧时间研发新能源转型。你自己想想,是不是这样?
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
新能源汽车包括四类,纯电、插电式混动、增程式和氢能源。
氢能源,或者说氢燃料电池是伪命题——是不是觉得氢才是终极能源呢?又被人洗脑了。这玩意会有人推,因为这里面有利益,不光是掌握着大部分氢燃料电池专利技术的日本,也包括某些能源企业——你们都用电就没人加油了,他们就没钱赚了。如果推氢能源,加油站还可以改成加氢站,懂了吧?
氢燃料电池本质是增程式,只不过普通增程式(类似于理想One那种)用油发电,它是用氢发电而已。氢的确是清洁能源,只生成水,无污染——酒精燃烧还只生成水呢!酒精用秸秆就能造出来,是可再生资源,要比氢安全,成本也更低。所以说,氢能源就是伪命题,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就连现在日本,第一批氢能源汽车也当纯电车在用,为什么?加氢多贵啊!
增程式:简单说,就是发动机发电,用电驱动车辆。看似多了一次能量转化,应该更浪费才对,其实这样转化一次,可以让发动机以恒定的高效率区间发电,而电机的效率都在95%以上,损失的并不多。对比燃油车,有怠速、起步富油状态的高转数等工况,还是相对省油的。另外,电池一般还可以外接充电,能给实现市区零油耗,纯电形式。
增程式的技术并不算先进,但是对比燃油车,优势依旧明显。它也有不足之处,虽然没有里程焦虑,但是因为发动机不能直驱车辆,所以高速时只能拉高电机转数。而电机在高转数情况下,效率会明显下降,所以高速行驶时,纯电车并不省电,而增程式在高速时油耗也没什么优势。不过,增程式仍旧不失为取代燃油车的一种入门级技术路线。或许,在不久之后,加上两档减速器的增程式,会是缺少技术储备的传统燃油车企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插电式混动:插混细分的技术路线也有很多,不过总体就亮点,第一,和大部分增程式一样,可以外接充电,在市区短途实现纯电行驶。第二,在长途时,它和增程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发动机可以直驱车辆。增程式不是混动,它全程叫增程式电动车,因为油和电泾渭分明,这也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插混是明显高于增程式的技术,像是比亚迪的DM-i,增程式只是其中的一个模式,除此之外,它还可以用发动机直驱,,可以让电机和发动机一起提供动力输出,发动机驱动的同时带动发动机给电池充电……增程只是其中的一种。而长城、吉利、奇瑞的DHT也是类似的结构。
另外一种路线则是DM-p,属于强混。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变速箱。如比亚迪的唐、汉DM,即便电池拆下去,车辆依旧可以当纯燃油车行驶,而DM-i之类的结构,需要电机来变速,电机或者电池出现问题,则会失去动力。
插电式混动对比同价位燃油车的话,没有缺点!没有缺点!没有缺点!为什么比亚迪DM-i敢喊出颠覆燃油车的口号?因为人家把DM-i做到了燃油车的价位,以秦PLUS DM-i为例,零百加速7.9秒,不充电油耗3.8L,充电零油耗,算家用电的用车成本一公里几分钱!大部分纯电行驶,哪怕发动机启动也几乎感受不到。动力之平顺,乘坐之安静,燃油车望尘莫及!
纯电更容易理解了,就是电机驱动,电池供电。在续航里程之内,一切都好说,哪怕是十来万的纯电车也有50万的平顺、静谧。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补能困难,存在续航焦虑问题。
注意!我们不要只看到新能源的缺点,却对传统燃油车的缺点视而不见!我列举几个燃油车的缺点,你对比一下,就知道我为什么推荐新能源了。
1、用车成本高:小车百公里8个油,还别堵车,SUV百公里10个油很正常,拥堵路况十二三个打不住。7元一升油,百公里少说60块钱。对比DM-i,充电算欺负人了,百公里几块钱的用车成本,比坐公交都便宜。就说不充电,用油,轿车3.8L,SUV4.4L,省了一半还多吧?
2、动力差:最起码同价位动力差。10万你买个1.5L自吸,十几秒都是它。秦PLUS DM-i零百7.9秒。也有国产燃油的“小钢炮”,影豹啊、奕炫MAX、名爵5、名爵6,在10万价位能进8秒真没几个。到了20万级别,燃油车撑死2.0T,瑞虎8鲲鹏版、F7X,6.6秒算最快的了,轿车有领克03+高功率版,5.9秒,还得手动模式。汉DM,轻轻松松4.7秒,中大型轿车,落地比03+还便宜。
3、易积碳:燃油车积碳是难以避免的,其实混动一样会有积碳,但是,因为发动机可以长期处于经济效率区间工作,比燃油车起步、怠速等恶劣工况要好得多。还因为有纯电模式分摊里程,保养周期也更长。
4、噪音大:你有个发动机在那,NVH在好,也会有声音。而电机有天然优势。当然,电机有细微的电流声,有人会受不了,这个因人而异。
5、不环保:这就不用多说了,否则国家也不会大力推广新能源,限制排放。当然,会有人说用电不环保,火力发电什么的。这个也是被丰田章男洗脑了,你觉得制氢不用电?火力发电最起码可以集中治理,而马路上一人一个排气管怎么治理?而且电车充电大部分都在夜间,正好可以帮助电网削峰填谷。
6、寿命短:不是车的寿命,而是使用的寿命,排放政策日益严苛,国六之后是国七,国八,车辆不强制报废,但是排放政策能限制你不让上路。而新能源绿牌就不存在这种情况。
7、动力响应慢:燃油车再平顺,你油门下去,也是机械传动,需要响应时间。而电机的响应是瞬时的。这也是很多人开了电车就不愿意开油车的原因。
买什么新能源?
四大类,氢能源直接pass,我说了,那是坑,信不信由你。纯电、插混和增程式都可以选。
增程式是相对落后的技术,不过落后也比燃油车强。技术是没问题的,关键是,使用落后技术的车企——它的技术储备和实力也抢不到哪去,所以我并不是太推荐。现在增程式有理想ONE和岚图FREE,这两者我更推荐岚图,因为电池终身质保,而且不是三缸发动机。
纯电局限使用场景,如果你并没有长途需求,超过300公里就飞机高铁了,那纯电可以买。再比如上下班代步,那几万元的纯电车远要比小微型燃油车强得多。
如果家里就一台车,而且还想出去自驾,建议不要选充电。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插混是最好的选择。有人会说,插混是过渡技术——提前反驳一下,是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过渡技术?是燃油车向纯电的过渡吧?那燃油是什么技术?淘汰的技术!那买纯电?要过渡到的那种纯电,和现在的纯电不是一个概念吧?纯电是不成熟的技术。所以,现在是过渡期,过渡技术是最适合你的。
比亚迪的DM-i,越便宜的性价比越高,都可以买。唐、汉DM现在是3.0,可以买但是不着急的话还是建议等等4.0的DM-p。长城柠檬DHT插混也出来了,先是玛奇朵PHEV,摩卡新能源也预售了,价格比比亚迪DM-i略高,但是一样可以买。远超同价位燃油车。像是吉利雷神智擎DHT Pro,奇瑞鲲鹏DHT、长安IDD,发布了都值得关注一波。绝对比燃油车强,就看价格了。
最后注意:不管是插混、增程式还是纯电,一定买电池终身保的!除非你富到可以把车当玩具的程度。
请先给出明确答复:第8季第32集
解释原因:
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然后这个第八季第32集是关小猪佩奇的好朋友小鹦因为在楼道给电车充电差点引发火被关起来。很好看推荐题主看一下。 这部动画片中,猪爸爸和猪妈妈为两个猪宝宝创造了最佳成长环境。一个家庭,爱的滋养是在细节处,而养育是见微知著的过程。如果我们足够细心,每一集的画外音其实都应该被我们捕捉到,有时间、有耐心,还有一切的基础:爱。希望我的回答会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