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化验取样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无论是煤炭、矿粉或者别的粉状产品,取样的代表性对样品的检测结果至关重要,所以要根据样品的多少,确定抽取样品的数量以及位置,综合混匀后化验.鹤壁市华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标准自动振筛机主要用于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地质、质检、环保及院校科研等部门的物料筛分。
煤化验室制度
1.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煤分析室,试验人员进入煤分析室必须穿工作服。
2.试验人员进入煤分析室首先打开空调进行恒温,室内有试验产生的有毒气体和其它易燃、有毒药剂,严禁烟火,禁止吸烟。
3.禁止将饮食及其容器带入煤分析室内,工作后要洗手。
4.煤分析室实行定置管理,不得随意将室内设施移动或挪做他用、更换,试验用具应放在指定的位置。
5.煤分析室应整齐清洁,不准存放其它与试验无关的物质。
6.非试验人员不得随意触动仪器及化学药品。
7.试验人员工作时要严格试验操作规程,药品管理规定,化验工作一般注意事项的有关规定,防止仪器损坏。
8.试验人员应熟悉煤分析室内所有试验仪器、器皿的安全操作方法和试验药品、样品的特性。
9.煤分析仪器必须按照定期工作要求进行对照和校验,保证仪器准确可靠。
10.试验人员不得与矿方人员接触,不准泄露化验数据,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不准矿方人员进入煤分析室。
11.试验中不慎将药剂洒落到仪器、桌面、地面上应及时清理干净,试验废液禁止倒入下水道,有毒试验废液应经过解毒处理合格后排放。
1、全水:称取6毫米以下煤样10~12克精确至0.001克,放入事先升温至105~110度的鼓风干燥箱内,无烟煤烘干3小时,烟煤烘干2小时后取出。
2、分析水:称取0.2毫米以下煤样1克精确至0.0001克,放入事先升温至105~110度的鼓风干燥箱内,无烟煤烘干1.5小时,烟煤烘干1小时后取出。
3、灰分:打开高温炉电源,用灰皿称取0.2毫米以下煤样1克精确至0.0001克,打开炉门将试样放在炉门口,缓慢将试样推入炉膛中央的高温带。
4、挥发分:用挥发份坩埚称取0.2毫米以下煤样1克精确至0.0001克,打开炉门将试样放在炉门口,迅速将试样放入炉膛中央的高温带。取出后在空气中冷却约5分钟后放入干燥器15分钟后称量。
扩展资料
精煤化验的指标:
1、胶质层最大厚度:烟煤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所形成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是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中利用探针测出的胶质体上、F 层面差的最大值。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动力煤胶质层厚度大,容易结焦;冶炼精煤对胶质层厚度有明确要求。
2、粘结指数:在规定条件下以烟煤在加热后粘结专用无烟煤的能力,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冶炼精煤的重要指标。枯结指数越高,结焦性越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化验
实验步骤:
5.1预先将干燥箱鼓风并加热到105~110℃。
5.2称量预先干燥过的称量皿,精确到0.2mg,记录称量皿的质量。
5.3用称量皿称取粒度为6mm以下的煤样 10---12g ,精确到0.01g ,在称量皿中平摊均匀。
5.4 将称量皿按顺序放在托盘中,打开称量皿盖,将托盘放入干燥箱中,记录放样时间,在一直鼓风条件下,烟煤干燥2h,褐煤和无烟煤干燥3h。
5.5 到干燥时间时,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皿,立即盖上盖,在空气中放置约5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称准到0.01g)。
5.6 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01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要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计算依据。水分在2%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5.7 分析结果的计算
5.8 同一试样应进行两次试验,其结果进行比较,误差符合GB/T211—96的要求。两次试验的平均值做为测量结果。若不符合标准应进行第三次试验。
以上是由鹤壁华诺煤检仪器公司提供!
Genefai Rules for Test Methods of Fuel at Thermal Power Plants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1995-05-03批准 1995-10-01实施
1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中所列的煤质、灰渣及燃油试验方法。
2 引用标准
GB483—87 煤质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SD322—89 燃料检验工作全面质量管理准则
3 基本要求
本规定贯穿于燃料试验的各个环节,它们都必须以保证试验结果的精密度与准 确度符合标准为前提。
4 样品
4.1 入厂煤、入炉煤、煤粉、灰渣等,都应按各试验方法中有关规定采样和缩制。 除另有说明外,它们最终都应制备成粒度小于0.2mm的分析样。
4.2 入厂油和入炉油也应按各方法中有关规定采样和缩制成分析油样。对水分含量 较大的油样,则按规定预先进行脱水处理。
4.3 煤、油分析试样应存放在带磨口塞的广口瓶或其他能防锈蚀的密封容器中。
5 测定
5.1 煤和油的全水分一般允许单次测定,但对校核试验必须进行两次测定(通常称为 重复测定);其他试验项目,均应对同一样品进行重复测定。
5.2 称取煤、油试样时,都应在充分混匀后从不同部位取样。除另有规定外,称取 10~20g试样时,一般准确到0.01g;称取1~2g试样时,一般准确到0.0002g。
5.3 温度计、热电偶、氧气压力表、分析天平、氧弹等各种压力器具均应定期进行 校验,合格者方可使用。
5.4 初次使用的干燥箱、高温炉都必须进行温度标定,以确定恒温区域;更换电炉 丝和控温元件后,应重新标定。
5.5 初次使用的瓷坩埚或灰皿,都必须予以编号并灼烧至质量恒定。
5.6 从热干燥箱中取出的坩埚等,一般在室温下冷却3~5min后放入干燥器中; 从高温炉中取出的坩埚、灰皿等,应在室温下冷却10~15min后,放入干燥器中。
5.7 试验室用水有自来水、蒸馏水、去离子水等。自来水仅供清洗器皿及作冷却介 质用;蒸馏水(一般电导率不大于2μS/cm)用于一般分析项目试剂的配制、热值测 定的吸热介质及洗涤气体等;去离子水用于特殊分析项目,它是将蒸馏水通过阴、 阳离子交换树脂而获得的纯度较高的水。
5.8 试验方法中所用试剂纯度,除另有说明外,均为分析纯或化学纯;选用试剂 时,要核对试剂标签上所列杂质含量是否符合要求的限量。
5.9 需用水分进行校正或换算的试验项目,最好和水分同时测定。若不能同时进 行,前后测定的时间差不应超过7天。
5.10 快速试验方法经与常规法对比,其结果均不超过允许误差时,方可用于例行 监督试验。对水分、灰分和灰渣可燃物含量等例行监督项目,若经连续5次以上检查 性干燥或灼烧试验,证明其结果均不超过允许误差时,则可免去检查性干燥或灼烧 试验。
6 精密度与准确度
6.1 试验方法中所列各项目测定精密度要求均以重复性和再现性来表示。
6.2 重复性是指同一试验室中,由同一操作者,用同一台仪器对同一样品,于短期 内所做的重复测定所得结果间的差值(在95%置信概率下)的临界值。
6.3 再现性是指不同试验室中,对从同一样品缩制最后阶段分取出来的具有代表性 部分所做的重复测量,所得结果平均值的差值(在95%置信概率下)的临界值。
6.4 准确度是表达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通常使用标准物质来检查、控制 和评价准确度。
7 结果计算与表达
7.1 同一样品两次测定值之差如不超过规定限度(重复性T),则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 测定结果,否则进行第3次测定。如3次测值的极差小于1.2T,则取3次测值的 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否则进行第4次测定。如4次测值的极差小于1.3T,则 取4次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如极差大于1.3T而其中3个测值的极差小于 1.2T,则可取此3个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如上述条件均未达到,则舍 弃全部测定结果,并检查仪器和操作,然后重新进行测定。
7.2 试验方法中各项试验结果均采用下述数据修约规则:
凡末位有效数字后边的第一位数字大于5,则在其前面一位数字上加1,小于 5则弃去;
凡末位有效数字后边的第一位数字等于5,而5后面的数字并非全部为"0" 时,如5前面一位为奇数,则在5前面一位数字上加1,如5前面一位为偶数(包 括0)则将5弃去;
所拟舍弃的数字,若为两位以上时,不得进行连续多次修约,应根据所拟舍弃 数字中左边第一个数字的大小,按上述规则一次修约出结果。
7.3 各项试验的测定值与报告值按7.2条规定,修约到表1所规定的位数。
表1 测定值与报告值位数
注:1)1o E=10-6 m2/s。
8 符号
8.1 试验方法采用表2所列符号代表各分析试验项目。
8.2 试验方法中所涉及的分析项目采用的下标有下述几种:
f——外在或游离 p——硫化铁
inh——内在 s——硫酸盐
t——全部 o——有机
net,p——恒压低位 net,V——恒容低位
gr,V——恒容高位
8.3 试验方法中各项分析结果所采用的基准有:
ar——收到基
ad——空气干燥基
d——干燥基
daf——干燥无灰基
表2 符号
9 基准换算
将有关数值代入表3所列相应公式中,再乘以用已知基表示的某一分析值,即 可求得所要求换算的基表示的分析值(低位发热量除外)。
表3 不同基准换算方式
附录A有关溶液的概念
A1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如1mol/L的氢 氧化钠溶液,即每升溶液中含40g氢氧化钠。溶液的百分浓度用"%"表示,若溶 质是固体,则表示100mL溶剂所含溶质的质量(g);若溶质为液体,则表示100mL 溶液中所含溶质的体积(mL)。
A2 体积浓度可用M∶N表示。M指液体溶质体积份数,N指液体溶剂的体积份 数。
A3 凡以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为溶剂的水溶液,一般简称溶液。以其他液体为溶剂的 溶液,则称为某某溶液,如乙醇溶液。
煤炭化验采制化流程:
1、 采样:
在被采样四周取有代表性的八个点,共采3~5千克 .采样深度为0.4米,煤堆表面的煤不宜采取。因为堆表面的煤在空气中经受了不同程度的氧化后,性质也逐渐变化。取样铲的使用角度与煤堆表面呈垂直状,遇到矸石、大块、黄铁矿时不可以随意舍弃。
采样后如不及时化验,试样应密封。
2、破碎:
将试样粒度破碎至<13mm或<6mm水分小的可一次性破碎到6mm
3、缩分 :
堆锥四分法(二分器法取一边的一份,全部通过二分器,再进行缩分至需要重量) 方法:将破碎过的试样摊成圆锥状,十安交叉分成四份,取对角两份,另两份舍去,然后,再混合摊成圆锥状,进行缩分,直至最后缩分至所需重量既可(约100g)
4、烘干:
将缩分过的试样平摊于不锈钢盘中,厚度不大于粒度的1.5倍,待干燥箱温度升至145度时,将试样放入,鼓风条件下(提前3分钟鼓风),干燥30~40分 注:预先鼓风是为了使温度均匀
5、全水分(外水) :
a、用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的称量瓶(75乘35),迅速称取粒度小于6mm的煤样10~12g,平摊在称量瓶中
b、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45度的干燥箱中,鼓风条件下,干燥30~40分(国标法:105~110度,鼓风情况下,烟煤1小时,无烟煤1.5小时)
c、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既盖上盖,在空气中冷却约5分,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分)称量
d、进行栓查性干燥,每次30分,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质量的减少不超过0.01g或质量有所增加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应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水分在2%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扩展资料:
化验测量对象:
一、水分(M )
煤的水分分为两种,一是内在水分(Minh ) ,是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二是外水(Mf ) ,是在开采、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总和。一般来讲,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褐煤、长焰煤内在水分普通较高,贫煤、无烟煤内在水分较低 。
水分的存在对煤的利用极其不利,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运输资源,而且当煤作为燃料时,煤中水分会成为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另外,精煤的水分对炼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水分每增加2 % ,发热量降低100kcal/kg(大卡/千克);冶炼精煤中水分每增加1 % ,结焦时间延长5 一10min .
二、灰分(A ):
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外在灰分是来自顶板和夹研中的岩石碎块,它与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
灰是有害物质。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 发热量降低10okcal / kg 左右。冶炼精煤中灰分增加,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炭强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1 % ,焦炭强度下降2 % ,高炉生产能力下降3 % ,石灰石用量增加4 % 。
三、挥发分(V ):
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称为挥发分。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它是鉴别煤炭类别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讲,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加,煤炭挥发分降低。褐煤、气煤挥发分较高,瘦煤、无烟煤挥发分较低。
四、固定碳含量(FC ):
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五、发热量(Q ):
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的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发热量国际单位为百万焦耳/千克(MJ/kg ) 。为便于比较,我们在衡量煤炭时消耗时,要把实际使用的不同发热量的煤炭换算成标准煤。
国内贸易常用发热量标准为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Qnet,ar) ,它反映煤炭的应用效果,但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如水分等,因此Qnet,ar 不能反映煤的真实品质。国际贸易通用发热量标准为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 Qnet,ar) ,它能较为准确的反映煤的真实品质,不受水分等外界因素影响。
参考资料:煤炭化验_百度百科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
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第二个指标:灰分
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第三指标: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
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
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干燥基挥发份(Vd)、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收到基挥发份(Var)。
其中Vdaf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四个指标:固定碳
不同于元素分析的碳,是根据水分、灰分和挥发份计算出来的。
FC+A+V+M=100
相关公式如下:FCad=100-Mad-Aad-Vad
FCd=100-Ad-Vd
FCdaf=100-Vdaf
第五个指标:全硫St
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包括有机硫、无机硫。1%以下才可用于燃料。部分地区要求在0.6和0.8以下,现在常说的环保煤、绿色能源均指硫份较低的煤。
常用指标有:空气干燥基全硫(St,ad)、干燥基全硫(St.d)及收到基全硫(St,ar)。
还有一些其他指标主要看你需要煤炭做什么用然后化验什么指标!
这个是实话。
只有制样的时候可能会有点0.5MM煤粉微粒会被吸入到肺部。还有做焦炭强度的时候会有微粒进入肺部,至于多少,我不知道。反正听制样的老师傅说,没事多吃点木耳,羊血之类的东西,对肺部有好处,我也不太清楚。
至于做灰分和挥发,根本不会危害身体。如果你能闻到什么,只能说你的实验环境根本就不能做灰分,自己看下国标,是需要通风的(主要是快灰法才用到)。慢灰就关上炉门4小时,什么都不用你烦心的。
你不相信,我也没办法。煤炭燃烧后主要危害身体的是二氧化硫,你看看Std才多少,每次化验不过是1g煤样,多数都被空气带走,你能吸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