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管理的投稿要求
1. 来稿须观点鲜明,具有原创性;须论据充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数据可靠。
2. 论文字数
6000~8000字(包括题目、摘要、参考文献等),高质量的基础理论研究文章最多可扩大到12000字。
3. 论文题目
须用最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题目用字不宜超过21个汉字。
4. 中英文摘要
结构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观点)或建议。目的部分须简洁,可以省略。中文摘要为500-600字。英文摘要字数可以适当增加,以能够简要、完整概括论文核心内容为原则,而不是简单地中译英。
5. 中英文关键词
关键词3~5个,包括研究区域、研究时段、研究方法、研究学科等。
6. 正文标题序号
论文的1、2、3、4级标题分别按1、1.1、1.1.1、(1)编号,各级标题一律左起顶格书写。
7. 首页页脚
收稿日期:在论文刊出时,刊登作者修回的日期。
作者简介:姓名,学位,职称,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通讯作者:其著录格式与作者简介相同(如果有通讯作者就写,若没有可省略)。
﹡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8. 计量单位与变量
文稿中计量单位一律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用标准符号表示,如“m”、“m”、“t”等。各种专业术语按国家标准使用。同一名词术语、计量单位、人名、地名等要求全文统一。
变量采用斜体,但数字采用正体。
9. 图表格式
表格格式为三线格(在Word软件中选:表格-插入表格-自动套用格式-简明1)。表名为中英对照,表头(表内第一行标题)也为中英文对照。
插图凡涉及国界线的图件,请按地图出版社最新标准底图绘制,全国地图要有南海诸岛、钓鱼岛。插图标题为中英对照,在插图下居中。
插图一律采用黑白图,请提供符合印刷标准的清晰图片,单个图片大小至少大于400kb,分辨率为300dpi。专题图请采用不同填充图案表示;如果为统计图,请提供Excel表格数据。
10.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只列文中引用的、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出版的用脚注说明),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引用之处在右上角标注编号)。引用他人的资料和数据要认真核对,注明出处。英文文献中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如J.C.Smith文献著录为Smith J C,为便于国际检索机构和读者查阅,中文和非英文参考文献应译成英文。
● 期刊文献
[顺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英文翻译]
例1: [1]姓名.低碳城市研究[J]. 城市与环境研究,2013,1(1):12~14. [Name. Low-carbon Urban Studies [J].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2013,1(1):12~14.]
例2: [2]Nadkarni M A,Nair C K K,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lpha-galactosidase from Cory Nebacterium and Mechanism of Its Induction[J].J Gen App Microbiol,1992,38(1):23~34.
●图书文献
[顺序号] 著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英文翻译]
例1: [1]姓名.情景分析理论与方法[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15~18. [Name. Scenario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 [M]. Be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China), 2012:15~18.]
例2: [2] Timoshenko S P.Theory of Plate and Shells[M].New York:Mc Graw-Hill,1959:17~36.
● 论文集中析出文献
[顺序号]著者.题名[A].见:编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英文翻译]
例1 :[1] 姓名.山东人口史[A].见:姓名.人口史研究论文集[C].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95:2~6. [Name. History of Population in Shandong[A]. In: Name. Research Collection on History of Population[C].X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 House of Shanxi, 1995.2~6.]
例2 :[2] Dupont B.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 Unrelated MLC Compatible Donor[A].In:White H J,Smith R.Proceeding of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Houston: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1974:44~46.
● 学位文献
[顺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起止页码. [英文翻译]
例: [1]姓名.可再生能源城市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3.3~5.[Name. The Studies on Renewable Energy Urban [D].Beijing:Renmin Univercity of China ,2003:3~5.]
11.来搞请勿一稿两投,稿件自收到之日起,将在三个月内决定是否刊用。如未接到刊用通知,可自由处理。
作者请自留底稿,来稿概不退还。
稿件一经发表,酌付稿酬。稿费中包含光盘版或网络版著作权费。
12.投稿一律发送电子版,不接受纸质。请注明作者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请在期刊官网http://zghjgl.ijournal.cn注册投稿。
不多。《可再生能源》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根据查询该杂志官方信息得知:该杂志发布后是非常受读者欢迎的,拒稿率在2%,是不多的。本刊以发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科研成果和应用技术为办刊宗旨,突出能源、生态、环保三大主题,汇集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技术之精粹,注重理论应用,突出实用技术,深受读者喜爱。
参考文献详细记录了论文所引用的材料的信息,以便后来者在参考这篇论文的时候甄别信息、深入研究及查找原始文献等。
论文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必不可少,是论文严谨的具体表现;在信息泛滥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泛滥的时代背景下,对参考文献的具体格式更是提出了具体要求。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论文参考文献的写法应按下列次序——著者/题名/出版事项,由于论文的参考文献品种繁多,择其主要示例如下:
谭炳煌,1982.怎徉撰写科学论文.辽宁人民出版社,59
GuinierA,施士元译,1959.X射线晶体学.科学出版社,148
PettetssenS,1941.IntroductiontoMeterclogy.NewYork,McGraw-Hill,200-210
即著录书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的名不缩写),出版年,句点,书名,句点,出版地点,出版者,特定页码。
李薰,1964.十年来中国冶金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属学报,7:442
BachmannW,1973.VerallgemeinerungandAnwendungderRayleighschenTheoriederSchallstreuung.Acustica,28(4):223-228
即著录论文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写全姓名),出版年,句点,论文题目,句点,期刊名缩写,卷(期):页(每卷编连续页码的期刊不写期)。
多著者的参考文献标注,在著录文献的著者时,如著者为三人以内,全部著录,如为四人以上,只著录至第三著者,加“etal.,著者最后的两人之间,不加“&”、“和”等类似的连接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建议参考论文网的“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ord版本的。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
[1]作者.文章题目名.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期刊文献的格式)
[2]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图书文献的格式)
[3]作者.文章题目名.会议名(论文集),年份,会议地点.(会议文献的格式)
要求和写法:
期刊:作者(列前三位,超三位作者加等).文题[J].杂志名称,出版年,卷(期):页码。
如:邢桂滨,孙兵,葛欣,等。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T管引流法的对比观察[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5(10):627.
书籍:着者(列前三位,超三位作者加等).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
如: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21.
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1]郭定达.试论“质量兴国”的理论基础[J].雁北师院学报.1994,(04):12.
[2]龙智慧.中电联欲推百万千瓦时火电机组竞赛[J].中国能源报.2010,(3):18.
[3]周凤起.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J].国家发改委能源所.2006,(10):12.
[4]江哲生,董卫国.国产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技术综述[J].电力建设.2007,(3):1.
[5]宋继红,石家骏.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简介[J].人文社科,2005,(4):2.
[6]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AGuidetothe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M].USA: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2000:236-241.
[7]RALPHL,IRWS.L.ReducingProjectRisk[M].England:GowerPublishingLimitedGowerHouse,1997:163-171.
[8]DELCA,DELACMP.IntegratedMethodologyProjectRiskManagement[J].
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2002,128(6):773-785.
[9]王金海.做好锅炉压力容器基建监督检验工作[J].电力建设,2004(4):7.
[10]樊乐乐.“5+3”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项目质量控制因素分析方法及研究[D].天津大学学报.2008,(6):41.
[11]吴德胜.国电泰州一期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D].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3.
[12]厚金库.浅谈电力施工项目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
[13]苏志坚、林法戴.项目管理在进口设备检验监管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科学.2008,(6):3.
[14]孙森.项目过程质量控制与应用[D].郑州大学学报.2006,(5):10.
[15]朱玉桥.长春二热扩建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D].2005,(11):12.
[16]施国洪.质量控制与可靠性工程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1-65.
[17]王长峰,李建平,纪建悦.现代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07-112.
[18]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质量手册[Z],2007:49-53.
[19]施国洪,陈敬贤,马汉武,等.基于混合智能算法的多资源约束项目优化调度[J].工程设计学报,2008,15(2):140-156.
[20]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质量手册[Z],2007:101-132.
[21]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国电北仑电厂三期工程#6机组焊接专业施工组织设计[Z],2007:12-34.
[22]万长华.TJ集团组织结构变革研究[D].重庆大学学位论文,2006:10.
[23]龚晓海.工程建设企业质量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78-91.
[24]卢向南.项目计划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8-40.
[25]沈建明.浅谈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J].建筑经济.1997,(5):32-35.
每篇论文下方都要将参考文献详细列示,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论文中占据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的内容包括论文引用内容的原文题目、作者以及期刊名称等,虽然列示的内容不多,但是需要按具体格式写作。这部分内容的写作并不难,大家只要稍加注意就能按具体格式完成参考文献的写作。
名: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主办: 辽宁省能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辽宁省营口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1-5292
CN: 21-1469/TK
邮发代号:
8-61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可再生能源
曾用刊名:农村能源
创刊时间:198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1)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我们 中州期刊联盟 专业 搞论文
美国与俄罗斯的能源战略
摘要:一直以来,美国都是世界上石油消费最大的国家,目前平均每天消耗将近全球1/4的石油供应。因此发展替代能源一直是美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宗旨是确保能源安全,减少石油进口,保护环境,维护经济繁荣与国家安全。从《2005年能源政策法》到2007年的《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再到《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来看,美国出台的主要政策法规都有各自配套的激励措施和投资计划。相比之下,俄罗斯是一个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极为丰富的世界能源强国,依靠最近几年的能源出口致使经济得以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世界能源处于“卖方市场”,许多国家都希望与俄开展能源合作。
关键词:美国、俄罗斯、能源、政策、外交
美国的能源战略
美国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同时也是拥有最多先进能源技术的大国。确保美国的能源安全,减少石油进口,保护环境,维护美国经济繁荣与国家安全是美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宗旨。美国一直实行全球性的能源战略,凭借其超级大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通过“开源”和“保源”,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美国在外交上,加强与石油生产大国的对话;在军事上,依靠军事力量保护石油运输通道安全;在对外贸易关系上,美国鼓动产油国开放能源行业,主张减少能源贸易和投资壁垒;在石油储备方面,美国不断增加战略石油储备的数量,并严格限制战略石油储备的动用,以应对严重的石油供应中断。
小布什政府任内通过的《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该法案的基本宗旨是确保美国的能源供给、保护环境,维护美国的经济繁荣与国家安全,其主要内容为1、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扩大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使用,保障能源供应;3、增加财政拨款,促进能源科学研究4、改进汽车燃油利用状态。《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的出台标志着美国能源改革拉开了序幕。其规定了汽车工业的能耗标准,推广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制订更为严格的能效标准。虽然也采取了一系列鼓励节能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措施。但是事实上,小布什政府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视的程度并不高。
奥巴马上台后,一改小布什政府的做法,将能源改革放在其各项政策的优先位置上,提出通过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来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安全并刺激经济增长的能源政策新目标。2009年,奥巴马政府向国会提交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草案,旨在通过节能增效、发展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控制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和环境友好,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允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并高效运行。}和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并规划未来新能源经济的发展。该法案不仅是新世纪美国能源战略的第一个最重要的法律文件,而且是美国第一个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法案。这是首次对企业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做出限制,同时要求逐步提高来自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电力供应,对排放指标、分配额度做出了规定,并引入排放配额交易制度。
俄罗斯能源战略
俄罗斯是一个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极为丰富的世界能源强国,依靠最近几年的能源出口致使经济得以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世界能源处于“卖方市场”,许多国家都希望与俄开展能源合作。从俄罗斯独立开始,俄罗斯政府就对发挥能源优势、振兴能源和发展能源赋予了头等战略意义,并将能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能源产业现代化、国内能源安全和国际能源大国地位确立与科学合理的能源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俄罗斯的能源战略有以下几个要点:1、利用地缘关系控制里海和中亚石油输出;2、实行石油出口多元化战略;3、加强国家对石油开发的控制,削弱私营公司力量。
在里海和中亚地区,俄罗斯充分利用自身地缘政治优势。这些地区没有出海口,地理位置封闭。产油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只能通过俄罗斯输往外地。但这些国家不仅在石油出口上依赖俄罗斯,而且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上都不能摆脱与俄罗斯的干系。俄罗斯政府利用这种特殊关系积极推行能源外交和能源战略,进一步控制相关国家的能源和油气输出管道。
俄罗斯致力于出口市场的扩大。用了近4年时间来稳定西欧石油市场,同时在中东欧输出管线,以扩大市场。俄罗斯石油业决心到2010年保障美国13%的石油需求,4家俄罗斯公司筹划的可直通美国的“新西伯利亚—摩尔曼斯克输油管”项目也在加紧进行。保持能源出口的力度对俄罗斯的经济意义重大。由于油价上涨,俄罗斯2002年的盈余达到了50亿美元。
俄罗斯主导下的俄罗斯石油战略不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当国内石油私营公司与国家石油战略发生利益冲突时,他们必须绝对服从国家。尤科斯显然是一个代表。俄罗斯能源战略中的两个倾向“加大国家对资源的控制”以及“扶持国有企业,削弱私营企业”已显露无遗。
俄罗斯为使能源综合体得到健康发展,担当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振兴国家经济大任,综合国内外各种因素,先后制订出台了《201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和《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能源发展战略》。从俄罗斯不同时期出台的能源战略来看,尽管具体的产出指标预测以及不同时期的战略重点和政策措施有所变化,但俄罗斯将油气产业的稳健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复兴支柱和重新崛起的引擎的愿望和雄心却是不变的主题。
美国与俄罗斯资源上的比较
美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是真正的地大物博的国家,能源资源比如石油资源非常丰富。2008年07月15日...据美国能源部情报局公布的统计数字,美国已探明石油储量超过209亿桶,居世界第11位;2007年美国石油日产量达510万桶,居世界第三。但是同时,美国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也是拥有最多先进能源技术的大国。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大石油进口国。据统计,2007年美国日均石油消费2069.7万桶,日均进口石油1221万桶,一半以上依赖海外石油。减少石油进口、增加能源安全,一直是美国朝野都赞成的能源政策
尽管美国近海富含油气资源,但美国国会1981年通过的近海石油禁采法律,以及1990年老布什总统签署的行政禁采令,却使美国近海油气开采被完全冻结。美国在石油自给问题上“自废武功”,有其多重考虑。
相比美国对能源进口的依赖,俄罗斯是能源资源极丰富的国家,是世界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据俄罗斯的新能源战略评估,俄罗斯境内集中了世界石油储量的1/10。从已探明储量来看,俄罗斯的石油资源保障能力在25~30年之间,预测储量可保障70年左右。根据《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基本纲要》的预测,俄罗斯的石油储量大约为440亿吨,可在主要石油开采国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俄罗斯每年向非独联体国家出口1亿吨原油,占世界贸易总量的大约6%。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气储量,境内集中了世界天然气储量的1/3,按照天然气探明储量,其保障能力在90年左右,预测储量将超过100年。
尽管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储量丰富,但出于长远考虑俄罗斯仍将核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视作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俄罗斯境内共有10座核电站、30个正运行的核反应堆,占俄罗斯能源产量比重的15%左右。根据规划,俄今后10年将投资数百亿美元新建10个核反应堆以增加核能产量。但在发展核能的过程中,俄遇到了铀矿相对匮乏这一瓶颈的制约。俄以60万吨的铀矿储量居世界第七,但具有开采价值的铀矿仅占28%。俄每年消耗铀矿1.5万吨,但开采量却只有0.33万吨,需要大量进口。为保持核能利用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俄一直尝试购买和垄断哈、乌等中亚国家的铀矿开采权,其中储量世界第三的哈萨克斯坦是俄首要关注目标。俄哈核能合资公司今年4月成立,两国联手在哈开采、加工铀矿。俄的战略目标是,极力排挤美、欧、日等国,以期望更大程度地拥有哈的铀矿资源。
为应对地球能源日益枯竭局面,俄还制定了到月球求能源的雄心勃勃的计划。俄“能源”火箭航天集团打算耗资高达20亿美元,在月球提炼出用作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氦-3。
虽然在能源战略的大方向上迥异,但不可否认的是,俄罗斯与美国都是全球矿产资源品种较全、储量丰富、人均占有储量较多的国家。
俄罗斯的能源强国与美国的新能源战略
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动力资源是俄罗斯特有的禀赋竞争优势和实现经济腾飞的潜能所在。对于需要在一年大部分时间里保持不间断供暖和供热的国家来说,能源供给对于国家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燃料动力部门是国家经济中的支柱行业,创造国家1/3的产出、65%的出口和50%的联邦政府预算收入。由于能源综合体在俄罗斯经济中的地位如此重要,保持能源综合体稳定、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俄罗斯国内经济正常运转与否,还是俄罗斯大国复兴和赶超发展的引擎。俄罗斯的能源强国战略分为以下几部分:
能源主导外交 在里海和中亚地区,俄罗斯充分利用自身地缘政治优势。这些地区没有出海口,地理位置封闭。产油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只能通过俄罗斯输往外地。但这些国家不仅在石油出口上依赖俄罗斯,而且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上都不能摆脱与俄罗斯的干系。普京利用这种特殊关系积极推行能源外交和能源战略,进一步控制相关国家的能源和油气输出管道。且致力于出口市场的扩大。用了近4年时间来稳定西欧石油市场,同时在中东欧输出管线,以扩大市场。俄罗斯石油业决心到2010年保障美国13%的石油需求,4家俄罗斯公司筹划的可直通美国的“新西伯利亚—摩尔曼斯克输油管”项目也在加紧进行。保持能源出口的力度对俄罗斯的经济意义重大。
建立国内油气工业垄断与竞争的基本规范与监督机制 俄罗斯能源战略规定,充分利用世界能源科研成果,实施国家能源科技优先发展项目,发展能源创新,促进能源工业现代化,注重生态安全。如要求提高石油产品质量,保证能源使用效率;控制能源开发、运输和消费对环境的污染,利用经济杠杆刺激无污染生产,建立国家燃料动力平衡系统,使初级能源、热能、电力、工艺、设备和服务等供求平衡。尽管俄罗斯油气等能源储量丰富,但为应对未来地球能源日益枯竭的局面,俄罗斯仍把水利资源、核能、开发月球能源等新型能源的开发视为长期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订战略实施的配套政策 为给矿藏开采者创造合适的法律环境,俄罗斯不断修订完善油气法律,调整产品分成协议的实施政策,调整石油税收、公司政策和对外合作政策等。利用税收杠杆调节国家与企业间的关系。逐步提高国内市场天然气的价格,以便保障天然气市场各主要主体自负盈亏。
相比俄罗斯的能源强国战略,本国能源充足却过度依赖进口能源的美国却将大方向指向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扩大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开发全新能源,降低对石化能源的依赖。
从布什政府的《2005年能源政策法》开始,美国能源战略便是确保美国的能源供给、保护环境,维护美国的经济繁荣与国家安全,其主要内容为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扩大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使用,保障能源供应;增加财政拨款,促进能源科学研究;改进汽车燃油利用状态。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更是将能源改革放在其各项政策的优先位置上,提出通过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来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安全并刺激经济增长的能源政策新目标。200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中也提出了通过节能增效、发展智能电网和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并规划未来新能源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从“能源救国”到“能源强国” 俄罗斯能源战略大延伸》中国财经报2008-07-23
2、《大国石油战略之俄罗斯:玩转石油筹码》2005-03-07
3、《美国能源战略现重大转折20余年禁采令终结》经济参考报2010-04-06
这是我的一部作品,希望能给你点参考价值···
SOLAR ENERG是四区期刊。
期刊简介:
《太阳能》(Solar Energy)(CN11-1660/TK,ISSN 1003-0417)创刊于1980年,月刊,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太阳能》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专业科技杂志(国内发行2-164,国外发行Q285)。
内容定位于“广义太阳能”,办刊宗旨为“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太阳能科技创新,促进实现太阳能产业化、市场化应用发展”。
《太阳能》杂志内容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教数据库》、《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OA出版)》、《中邮阅读网》、《超星域出版》等大型专业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永久收藏。
《太阳能学报》(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CN11-2082/TK,ISSN 0254-0096) 于1980年创刊,月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太阳能》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发行2-165,国外发行Q286)。
主要报道我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海洋能及地热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载原创性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等。《太阳能学报》既重视基础性研究成果,也重视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是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也是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权威性学术期刊。
《太阳能学报》论文被包括EI、Scopus、CA、JCI、CNKI、CSCD等多种国内外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其中EI收录率保持在100%。全国各地邮局和杂志社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