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为啥没有陕西
受政策因素影响,市场热度较高。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
而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
这个一般由于我们当时所处的地理位置手机信号不好造成。
一般由于我们当时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在通信高峰期,会造成手机信号不好,手机短信验证码无法到达。可以过一个小时之后再操作的,看下手机是否欠费或者也是因为手机安全系统拦截了短信。
手机安全系统模式设置骚扰短信拦截也会收不到。
现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余兵。
2021年9月18日晚,国务院任免一批次国家工作人员。其中,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兵,被正式任命为国家能源局副局长。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国家能源局人员编制要求中副局长人数为4名。然而,自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刘宝华落马以来,副局长职位便出现了空缺。如今,随着余兵就任,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岗位也将结束空缺状态。
公开资料显示,余兵,男,1967年出生,高级工程师,拥有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学士学位及清华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余兵曾先后担任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等职。2018年7月至今,余兵任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国家能源局目前的副局长分别为林山青,分管综合司、直属机关党委(人事司)、信息中心、机关服务中心、中国电力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任志武,分管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发展规划司、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以及任京东,分管煤炭司、石油天然气司(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国际合作司、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
对于余兵而言,其履新后或将分管原副局长刘宝华负责的领域。具体而言包括电力司、核电司、市场监管司、电力安全监管司、派出能源监管机构、中国核电发展中心、大坝安全监察中心,以及电力可靠性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等方面。
截至目前,国家能源局官网与中国华电集团官网,均尚未更新有关余兵的履历信息。关于余兵履新后的工作安排也需以官方信息为准。余兵
1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学堂)
清华大学是“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其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不仅有核能研究的硬实力,在太阳能、风能、电池、海水淡化和新材料等方面也很强。院内设有20多个实验室,包括生物质能研究室、新材料研究室等。清华材料学院的研究方向也包括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2华北电力大学:电力行业的根正苗红
由教育部与国家电网等七家电力央企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华北电力大学等九家单位组成的华北电力大学理事会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2007年7月成立了国内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整合各新能源学科力量,逐步形成并深化了“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特色办学体系,其中四个基地被列入教育局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3西安交通大学(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英俊济跄,经营四方
西安交大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同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学院,学院里设有可再生能源系,研究涵盖可再生能源生产和转换,混合动力和系统技术。此外,学校设有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材料物理与化学系研究领域涵盖能源材料、纳米功能材料等。
4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JTU):相聚在东海之滨,汲取知识的甘泉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
上海交通大学能源研究院包括7个研究所、6个研究中心,研究领域包括太阳能、建筑节能、生物质能、风电及其控制系统、氢能与燃料电池、清洁燃料生产与生物化工转换等。相关研究中心包括与挪威科大联合建立的可持续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TJU):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
(天津大学敬业湖夜景)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下设水利与风能工程研究院、道达海上风电研究院。化工学院下设有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曾成功举办“太阳能电池材料国际研讨会”。此外,学校还设有可持续能源研究中心。
6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半导体硅材料、半导体薄膜材料、复合半导体材料、微纳结构与材料物理,注重硅材料在光伏电池上的应用。能源工程学院设有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除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研究,还涵盖废弃物高效清洁能源化利用研究、新能源及先进能源系统、生物质液化研究等。
十大锅炉品牌排行榜:万家乐、小松鼠、万和、博世、八喜、依玛、菲斯曼、阿里斯顿、贝雷塔、威能。
1、万家乐
万家乐是一家专业从事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以产品和服务为核心价值的低碳、智慧型企业集团,为客户提供家居(商用)热水、采暖及厨房的产品及整体系统解决方案。
2、小松鼠
以研发著称的小松鼠燃气壁挂炉被行业公认为中国壁挂炉的领军企业。公司拥有行业内唯一一家国家认可实验室,在整机技术上完全按照欧洲目前最新产品技术要求和CE标准进行设计和制造。
3、万和
万和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燃气具专业制造企业,也是中国燃气具发展战略的首倡者和推动者、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燃气用具分会第三届理事长单位。
4、博世
德国产品素以其出色的品质、信誉和技术水准闻名于世,博世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所有产品都依照最严格的德国标准设计生产,而且在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等诸方面均更胜一筹。
5、八喜
八喜是欧洲境内在家居舒适和评价供暖系统领域内首屈一指的企业。再加上其独有的灵活性,在设计、制造、技术支持等各环节为消费者能带来额外的特别体验。
选购注意:
1、湿度因素
采暖炉的选择要在温度保证的情况下看其采暖系统的排热方式,购买品牌影响力较大的产品根据自己的湿度需求选择合适的散热方式进行采暖炉安装,给房间带来的湿度环境都是不同的从而让人感觉到的舒适程度也是不同的。
2、节能因素
选购采暖炉时查看它的耗气量也是很重要的,最大限度的节能也是家庭选择采暖炉的主要因素之一。采暖炉的工作效率可达90%以上相对于用电或者其他方式供暖,可以节约30%-40%的能效从而充分的做到了节能性的特点。
2021年是光伏享有补贴的最后一年,分布式光伏领域呈现跨越式增长,2021年新增并网容量共计5488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新增2927.9万千瓦。2022年光伏不再享有国家补贴,但还有地方补贴。
具体各地政策列举如下,仅供参考。
一、广州黄埔区、开发区:
3月14日,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发布2022年度第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方发电量补贴资金申报工作,本次申请时间为2022年3月14日至 2022年3月31日。各申报单位需于申请期内向“政策兑现”窗口提交申报资料。
二、陕西西安:
通知明确,自项目并网起,给予投资人0.25元/度补贴。各区县范围内符合要求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发电补贴,由市财政局将补贴资金下达区县财政局,区县负责补贴资金兑付;各开发区(切块管理区)范围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发电补贴,由开发区(切块管理区)按照不低于0.25元/度补贴标准给予发电补贴。
2、金通灵股吧提供以下这些股票走势:工业鼓风机、压缩机、小型汽轮机、新能源锅炉、海水制冰机等核心高端设备制造,具备新能源系统集成、可再生能源系统集成、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压缩空气站集成、蓄能工程集成等相关工程建设、总包及合同能源管理能力,能根据客户需求提供EPC、BOT、BOO等服务,服务于电力、化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等多个领域。
拓展资料
1、所属板块:创业板综 发电机概念 工业气体 江苏板块 节能环保 军工 军民融合 氢能源 燃料电池 融资融券 通用设备 无人机 乡村振兴 新能源
2、经营范围:一般经营项目: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小型高效汽轮机、小型燃气轮机及各类配件的制造、加工、销售及相关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制造、加工另设分支机构经营)新能源发电领域内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
3、产品研发和创新优势: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高端流体机械产品的研发、制造以及应用,建有企业研究院,与美国ETI设计公司、中科院热物理研究所、西安交大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西安热工院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研发队伍,长期致力于科技创新,通过持续研发创新和市场拓展,形成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在同行业居领先地位。
4、客户优势: 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公司通过优质、安全可靠的产品以及专业的售后服务与客户建立了稳定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客户有碧水源、科伦药业、联邦制药、中国水务、宝山钢铁、鞍本钢铁、华新水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材建设,中国电力工程等国内外企业,这些客户大都为行业内的优质企业,与他们的长期稳定合作奠定了公司在国内大型工业鼓风机、压缩机等流体机械产品市场主流供应商的行业地位,并借助工程项目走出了国门。
5、团队优势: 公司技术、管理、营销团队,特别是核心层,专注于流体机械行业20多年,有着丰富的产品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及应用经验,对流体机械产品的特点及其所服务的领域有着深刻的理解,对流体机械行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有着准确的把握。公司对国内外技术、管理、营销人才的招聘、引进、培养、激励等也有着独到、系统的方法,优秀的团队是公司能够持续取得良好业绩的保障。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 总结 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能源开发的条件
3.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及综合开发的意义
4.理解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关系。
【过程与 方法 】
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分析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山西能源综合开发的意义
2.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促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理解“开发”与“整治”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去评判地理事物的合理与否,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 措施 与发展方向。
3.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三、 教学方法
导入渐进法、创境设问法、多媒体展示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我国近些年能源需求的数据及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的图片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表。
学生讨论: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教师归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需求与日俱增,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所以加快能源资源的开发加快能源基地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举措。
导入新课: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供应基地,素有“煤炭之乡”的美誉。本节课我们就以山西省为案例讨论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发展的方向及开发过程中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板书课题:能源的开展——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讲授新课】
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学生归纳能源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资源开发条件)。
学生归纳: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
创设情境:“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学生分析山西煤炭资源状况。
教师强调:区域的资源状况应从资源的分布、种类、品质、组合状况、开采条件等角度来分析和描述。
学生归纳:资源状况——分布广、煤种全、品质优、开采条件好……
知识拓展:教师讲授我国煤层气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教师转承:了解了山西省煤炭资源状况,让我一起来分析其资源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
创设情境:多媒体“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图”、“我国能源生产量与消费量情况对照表”。
学生讨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意义。
教师归纳:随着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还会继续增加,能源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而且我国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这些都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工业中心与城市分布图”“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良好交通条件。
学生归纳: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教师归纳:前面我们从资源状况、市场交通条件综合评价了山西煤炭资源开发背景——山西省具备能源基地建设得天独厚的条件。
板书归纳:
(一)山东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条件:分布广、煤种全、品质优、开采条件好
2.市场条件:市场广阔
3.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教师转承: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从1982年起,国家加快了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业基地的步伐,取得了许多成就。
课堂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自1982年以来山西利用能源优势是如何加快能源基地建设步伐并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归纳:(略)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教学设计二
课程标准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与开发现状,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对环境的影响,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
3.了解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4.理解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的资源条件及意义。
5.理解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关系。
6.了解科技创新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7.理解山西省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学会知识迁移,为我国其他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出谋划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分析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2.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源工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把能源工业放在战略重点的首位,急需科技人才为能源工业出谋划策,使学生们深知肩负的重任,同时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能源基地的建设成就,力求能源基地的建设有新的突破。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保护要同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与生态道德观。
3.凡事要学会因时而变,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去评判地理事物的合理与否。
教学重点
1.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
2.产业结构的调整。
教学难点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关于能源与生活的视频资料及关于山西煤炭基地的景观图,关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及山西能源地位的数据表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研究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学生回答: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条件、矿产资源条件等方面入手。
师:这些条件影响着一个区域的发展,作为一个区域,它要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呢?一方面要对区域的自然条件实施改造,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区域所拥有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发展的方向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自然资源啊?
学生回答。
师: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 资 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 投影)工业生产、汽车、火车等图片,提问:这些机械的运转与什么资源离不开啊?
学生回答——能源资源
师:以上这些机械的运转,离不开能源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源资源的开发。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什么是能源资源?是指能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物质或能量。
思考:我们人类所使用的能源可分为哪两大类?各包括哪些能源?
学生回答:
问:对可再生能源我们应如何开发利用呢?对非可再生能源我们又该如何开发利用呢?
学生回答
师:对于可再生能源,我们应该保护和促进更新,并进行充分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而形成的,人类用一点少一点,而且利用不当还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在利用时应该节约、提高利用效率和寻找新的代替品。在非可再生能源中的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更是如此。假如请你投资开发我国的煤炭资源,你会选择在哪里开发呢?为什么?
投影中国煤矿分布图。请同学们进行选择。
学生回答
师:我国山西省煤炭资源得天独厚,素以“煤海”著称于世,这里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重要煤炭基地之一,所以,合理开发山西省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省乃至我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节课主要以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为例分析能源资源的开发。
我们在山西省投资开发煤炭资源,除了考虑这个地方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外,我们还应考虑哪些开发条件呢?
学生回答,还应考虑开采条件、市场条件及交通条件。
一、资源开发条件
探究:请同学们看课本,探究山西资源开发条件的优势有哪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师:投影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煤炭资源的有利条件 具体表现 储量丰富 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700亿吨,按2002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 分布范围广 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煤种齐全 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煤质优良 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大同煤田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优质主焦煤基地 开采条件好 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市场广阔
投影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比较表,请同学们看表,你能从中看出什么问题吗?
1998 2002 2004 2020 生产量(亿吨标准煤) 12.4 14 18.46 消费量(亿吨标准煤) 13.6 15 19.7 30(预计) 学生回答:
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能源的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大约比生产量大1亿吨标准煤。我国能源的消费量很大,而生产量不足,随着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会不断的增加,预计到2020年时,我国的煤炭消费量将达到30亿吨,到那时,我国的能源缺口会更大。
投影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图,请同学们看图,思考: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师: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而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世界核能比重大,而我国核能却很少。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炭为主,且我们刚刚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很大的缺口,这样的消费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是不会改变,这为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投影中国政区图,请同学们找到山西省,请问同学们,山西省位于我国的什么位置呢?
学生回答:中部地区。
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临近我国这样一些工业区,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城市相距不远,所以从输煤输电来讲都非常便利。
投影山西省交通线分布图,请同学们看课本43页图3.4,在图中总结出山西省对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几种?
学生回答:铁路和公路运输。
师:山西省主要的运输方式是铁路和公路。下面我们来找出主要的铁路运输线。从北京经大同到包头的京包线石家庄到太原的石太线从太原到河南焦作的太焦线从大同到秦皇岛的大秦线从神木到黄骅港的神黄线从图可看出,经过山西的铁路线较多,除了以上的铁路线外,还有很多铁路线和公路线,这些都为山西省煤炭的外运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所以我们说山西省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过渡:以上是我们分析的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那么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有没有不利条件呢?
下面请同学们读材料,分析这些材料说明山西省煤炭开采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交通动力不足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从这几则材料我们看出,山西省资源的开采中也存在着不利条件。因此,在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中,我们要学会分析它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只有了解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我们才能扬长避短的对区域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过渡:山西省资源开采的优势条件是明显的,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换,从1982年起,国家加快了山西能源重化工业基地的建设。
二、能源基地的建设
请同学们看课本,归纳山西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建设能源基地。
学生回答
投影:
1.扩大煤炭开采量
问:为什么要扩大煤炭开采量?
学生回答:因为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大于生产量,为了满足全国的市场需求因此要扩大煤炭开采量。
请同学们看图3.3,请同学们分析从1952年到2007年山西原煤的生产量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回答:原煤的生产量是不断增加
问:从什么时候原煤生产量增加的速度很快呢?
学生回答:1980年以后。
问:到2007年原煤的生产量达到了多少?
学生回答:6.3亿吨。
师:从图中可看出来,山西的煤炭从建国初期,一直到2007年都是稳步增长的,在2007年原煤生产量达到了6.3亿吨,形成了以大同、河东、平朔、西山、等一些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扩大晋煤外运能力
问:为什么要提高晋煤的外运能力呢?
学生回答:因为山西交通运力不足,为了缓解交通压力。
问:山西的煤炭外运主要选择哪些交通运输方式呢?请读图3.4。
学生回答:铁路和公路
问:山西省为什么选择铁路和公路,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的运输方式呢?山西临黄河,为什么不利用黄河来发展水运呢?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教学设计三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煤炭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结构中都占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和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充满了挑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源分类。
2、山西煤炭资源有哪些优越的开发条件。
3、我国怎样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相关地图,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重要煤田和煤矿。
2、阅读相关图表,了解我国如何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充分认识能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并自觉养成节约用能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能源基地的建设
2、难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
四、教法
我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进行教学,加强师生双边活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资源开发条件和能源基地建设
引入:神舟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离不开充足的能源,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充足的能源,同学们初中和高一都学习过能源资源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入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按性质分类 ⑴可再生资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⑵非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导入新课:煤炭虽然是非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但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更是如此。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开发条件
阅读分析: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 分析山西煤炭资源状况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⑴储量丰富 ⑵分布范围广 ⑶煤种齐全 ⑷煤质优良 ⑸开采条件好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教学设计相关 文章 :
★ 有关高三地理北方地区教学设计
★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
本条例所称民用建筑节能,是指在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使用过程中,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活动。第四条 市住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
区县住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市住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负责辖区内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工作。
发改、财政、资源规划、生态环境、水行政、工信、城管、市场监管、公安、应急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民用建筑节能相关管理工作。第五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市、区县人民政府及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应当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逐年增加民用建筑节能投入。第六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民用建筑节能纳入节能目标考核,建立民用建筑节能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引导、扶持和促进民用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第七条 鼓励民用建筑节能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促进可再生能源应用。第二章 一般规定第八条 市住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市民用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区县住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本市民用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组织编制本辖区内的民用建筑节能年度实施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应当依据本市民用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组织编制实施本辖区内的民用建筑节能年度实施计划。
民用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应当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的节能,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建筑推广,建筑用能系统运行的节能管理等内容。第九条 民用建筑建设项目的建设、设计、审查、施工、检测、监理等单位应当执行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
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和省、市禁止使用的技术、工艺和产品。第十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及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安排民用建筑节能资金用于下列活动或者补助:
(一)财政投资的既有民用建筑的节能改造;
(二)编制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制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图集等;
(三)民用建筑能耗监测、控制、测评及审计;
(四)既有民用建筑规模及能耗普查和统计;
(五)建筑节能工作的宣传、培训;
(六)非财政投资的既有民用建筑的节能改造补助;
(七)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研发的补助;
(八)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的补助;
(九)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的补助;
(十)农村新型墙体材料示范的居住建筑的补助;
(十一)建筑节能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基地建设的补助;
(十二)与民用建筑节能发展有关的其他活动。第十一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应用以及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等民用建筑节能项目。投资人可以按照协议获得收益。第十二条 鼓励建设项目单位对建筑项目进行能效测评。
下列民用建筑应当进行能源利用效率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在明显位置进行标识:
(一)新建、改建、扩建以及实施节能改造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
(二)申请国家和省级及本市工程质量奖项的建筑;
(三)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
(四)申请国家和本市示范工程的建筑。第十三条 市住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引导墙体材料产品结构调整,促进新型墙体材料研究成果转化,推动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化。
本市建成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及其附属建筑、临时设施,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但列入文物保护的古建筑修缮工程除外。
华北电力大学是211大学,不是985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学方向中方牵头院校,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北京高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中国电力高校联盟、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发起单位,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学校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3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现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
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市场营销、工程管理、核工程与核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环境工程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力工业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核动力工程全范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发电厂实践教育中心(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电网实践教育中心(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核电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再生能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
重点学科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电气工程(自定) [9]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电力科学与工程
学校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数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能源互联网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学院,67个本科专业。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学科分别位列A档和A-档;“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和“社会科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前70强和前1‰行列。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2961人,有专职教师180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1%,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7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8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0人。有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团队,7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
办学规模
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一校两地(北京、保定)三校区,两地实行实质性一体化管理;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能源动力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形成了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拥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1万余人。
院系专业
学校下设14个专业学院以及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设有64个本科专业,涵盖理7个学科门类。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学科分别位列A档和A-档。
合作交流
学校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14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全面开展学生交流、科研合作、专家互访等项目,设立各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发起成立“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学校现有1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1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新能源、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煤电、核电等重要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建有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29个省部级科技平台及研究基地,学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十五”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37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400余项。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科技论文国际三大检索排名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位居前列。
拓展内容:
985大学一般是指985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教育计划,包含39所顶尖大学。
985高校名单有: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