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品牌的国产车比较好?
我大致把国产品牌分成一二三线:一线品牌都具有很强的技术储备和底蕴,水平明显要高于同级别的合资品牌,旗下的大部分产品都推荐购买。二线品牌在产品力,或者品牌号召力方面和一线有着一定的差距,不过也已经达到了同级别合资车的水平,属于可以购买。三线则是濒临淘汰的边缘,或许你买了也未必就很差,不过并不推荐。
我们先说三线:也就是不推荐的国产品牌
1、组装车企: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东家买发动机,西家买变速箱,自己设计个外壳就说是自己造的车。感觉更像是攒电脑一样。这类车企有一个最明显特质:大部分使用的还是三菱的发动机,并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说众泰、猎豹、东南、甚至是北汽、东风这样的国企,一样是三线。
2、未必活得下来的品牌:以造车新势力为主,混得好的当然不在此列了,但是有一些举步维艰,一年好几十亿的亏钱,谁知道哪天给自己亏炸了,到时候连个售后的地方都没有了。这里就不点名了哈,毕竟说谁也不合适,这些造车新势力能活下来的,没准就是国产特斯拉,可是我觉得大多都活不下去。纯电车的门槛太低了,现在有钱就能入局,群雄逐鹿。就我个人而言,所有超过20万的纯电车,不能提供电芯终身质保的纯电车,我都是不推荐的,大家自己对号入座吧。
3、销量太差的品牌:比如说江淮,比如说力帆,比如说海马,海马有自己的发动机,实话实说,水平还真不差,可是没赶上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现在销量已经有点惨不忍睹了,只能归为三线。像是江淮,人家也有自己的技术储备,甚至和一线品牌比也不容多让。有自己自主研发的发动机,但是水平就很一般了,口碑也没做起来。在我们这,几乎成了白事专用车,人想买都不敢买。现在只能靠给人代工。
二线:可以购买,但未必是最佳选择
二线三线的门槛,主要看技术储备和产品力,而且二线车企活下去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比如说上汽的荣威名爵,产品力肯定是有的,性价比也不错。荣威除了部分搭载干式双离合,不值得推荐以外,大部分车型都有同级别合资车的水平。名爵也是如此,性价比很高,外形设计也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买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广汽传祺,GA8、GS8以及M8的第三代2.0T发动机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不到20万的售价,性能表现不逊于30万级别的合资2.0T。包括新能源领域,广汽也颇有建树,埃安系列的纯电 汽车 性价比非常高,像将要上市的AION Y,500Km续航只要12.69万元,相当厚道。个人认为广汽已经有了一线的实力,只是品牌认可度还略逊一筹。
除此之外,我把长安也归为二线。我知道,一定有很多人持不同意见,不管从销量、技术、产品力还是从品牌认知度上,长安都有一线的实力,但是它的某些做法让我不敢苟同。比如说被懂车帝扒出的后防撞钢梁减配,以及参数虚标。乃至于UNIK的麋鹿测试厂商的反应,都显得不那么厚道。我认为一线是可以代表“中国制造”的,而长安的这种做法,让我无法认同。这一点愿意喷你们就喷吧,我还是决定保留意见。
一线:国货之光
其实大部分一线和二线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像是广汽的一些车型,我也经常推荐。如果说一定要有所区别的话,就好像组建一支国家篮球队,我觉得一线是主力,二线是替补。
1、奇瑞:主力控卫。 旗下品牌捷途、星途,两手都能突破,左右开弓。捷途主打低端价位,物美价廉。所有1.6T+湿式双离合的动力组合都值得购买。而且捷途质保超长,保10年20万公里,相当良心。星途则是偏高端品牌,之前的星途我并不太看好,主要是因为缺少当家2.0T发动机坐镇,不过现在星途揽月也出来了,各方面表现都堪称上乘,麋鹿测试还摆了UNIK一道。在20万元价位站稳脚跟不是问题。本身旗下的瑞虎系列SUV,都有非常不错的产品力(1.6T当家车型),艾瑞泽系列也都有着不错的销量。
2、红旗:主力中锋 。我知道红旗只是一汽旗下的一个子品牌,一汽下面还有奔腾,还有森雅,不过必须把这个品牌单拿出来,一汽是二线,森雅甚至是三线,不过红旗只能是一线,也必须是一线!它就是中流砥柱,就是天生的豪华品牌。国产品牌目前的技术、产品力已经完全不属于合资了,但是品牌向上还存在很大阻力,消费者的认知短时间还难以改变。不过红旗有这个天然优势,天生的身高臂长,你不用管车怎么样,从红旗H9上下来,谁也不能说你没面子。
4、长城:主力大前锋 。长城哈弗,包括高端品牌WEY,只有SUV,没有轿车。就如同四号位一样,就是守护内线,争抢篮板——得篮板者得天下!在 汽车 市场上,则是得SUV者得天下!早期,长城就凭着一款H6打天下,而现在,长城的柠檬平台,发动机、9速湿式双离合,都已经达到了世界级水平。不过现在比较令人担心的是,它在氢能源领域投入了太多精力,这一步走错,恐怕要失掉先机。
5、比亚迪:明星级分位 。国产品牌如果说一线里的格局,我觉得是一超多强,这一“超”,无疑就是比亚迪。如果说其他一线品牌都有世界级水平,面对国际车企丝毫不虚的话,那么比亚迪是真正那个可以让他们瑟瑟发抖的家伙。早在2018年,比亚迪唐二代上市的时候,大众总裁就已经急不可耐的跑到上海来试驾,结果超速被拍了下来,免费给比亚迪做了一波广告。
这是一个值得让大众这样的对手都详细研究的“重点人”,现如今,汉DM,在50万级别里没有对手!秦Plus DMi,对合资A级轿车就是降维打击,号称燃油轿车颠覆者。比亚迪凭一己之力,改变了世界 汽车 市场的格局,敲响了燃油车的丧钟。
是不是觉得过誉了?你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比亚迪比你想象的还强,你想想,为什么丰田要和比亚迪合资建厂,为什么奔驰要和比亚迪一起成立“腾势”这个品牌?
总结起来,国产品牌普遍都有更高的性价比,甚至不谈价格,同级别的质量、性能也都要优于合资。只是我们队国产品牌的认知还需要时间来转变,很多人的思维还都停留在十年前,认为国产车不行——真的不一样了。就像比亚迪的秦Plus DM-i,不谈售价,合资车里有一款比它省油的吗?没有!这其实就是国产车强大的最好证明。
现在的 汽车 企业基本的技术都掌握的差不多,国产品牌已经能和合资品牌一较高低了,甚至比合资品牌做的还要好,而且在价格方面更亲民,老百姓都能消费的起。 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红旗,传祺,长安,力帆,这都是不错的国产自主品牌。
奇瑞在发动机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这不用多说,在欧洲都有很好的评价,包括国产路虎和捷豹都在使用。
吉利在收购沃尔沃以后,大量引用了沃尔沃的技术,使自己的品牌更上了一个档次,其是帝豪的成长,这两三年不管是销量和品质都显著的提高,使自己的品牌更上了一个档次。
比亚迪 汽车 在新能源方面一直是国内的佼佼者,尤其是电动 汽车 在欧州,北美州,南美洲和欧洲都有不错的销量,已被国际上认可,有的已经建有新能源 汽车 生产基地,比亚迪 汽车 在老百姓眼里可是素有“小钢炮”的爱称,可想而知比亚迪 汽车 的质量有多好。
广汽传祺这两年的销量可是有目共睹的,GS4的月销量一直徘徊在3万辆左右,之后推出了GS8,被消费者认为是国产车里最能和汉兰达叫板的车型,销量也一路看涨,今年又隆重推出GS7,我想期待它上市的消费者都楚楚欲动呢!
长城品牌的 汽车 ,我更不用多说,单从一款h6就知道它的火爆程度了,在所有自主品牌中目前还没有哪款车型的销量能超越它了,今年长城又推出了新的品牌 汽车 WEY ,更是奠定了长城打造高端 汽车 品牌的决心,现在以上市半年多,从销量来看还是比较可观的。 这些年来,我们自主品牌的 汽车 企业无论在研发和设计方面都做出很大的努力,从大街上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 汽车 上已经看到了成效,甚至在国际上也有了立足之地。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自主品牌 汽车 ,支持咱们自己的东西,让更多的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如今适合购买的国产品牌有很多,如长安、长城、吉利、荣威、传祺等品牌,无论从车型上还是品牌影响力上都有了很好的提升。如果让我在这些品牌中推荐的话,我想我会推荐长城、长安、荣威这三个品牌,因为这三个品牌各有特色,都代表了如今自主品牌的最高水平。
首先在SUV车型上,我想不用我多说,长城旗下的哈弗必定是国人的优先。作为SUV领导者,哈弗在SUV领域展现出来的实力确实让其它品牌望尘莫及。首先是哈弗H6,作为自主品牌最成功的车型,不仅拉低了合资SUV的价格,更让国人爱上了城市SUV。另外哈弗H8、H9作为国内首款冲高的SUV车型,在展现自主实力的同时让自主品牌看高到冲高的希望。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长城高端品牌WEY,更是冲破了自主品牌的天花板,成功杀进了合资SUV的红海领地。
说完长城我们来看下长安 汽车 ,连续9年获得自主品牌销量王想必其自身实力也不用多说。和长城不同的是,长安不仅在SUV领域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轿车领域里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另外在新能源和无人驾驶领域上,长安 汽车 也展现了自身的实力。相比于长城和长安 汽车 ,荣威则展现了自主品牌发展的另一方向-互联网 汽车 。在与阿里巴巴合作之后,荣威在互联网造车上领跑了整个自主品牌,甚至成为了自主品牌对合资品牌弯道超车最成功的车企。
总的来说,如今值得购买的自主品牌很多,而且相比合资品牌性价比更好。对于想购买自主品牌的消费者来说,完全可以入手。
现在国产品牌发展的的也都挺好的,可选性也比较多,从五万到十万再到二三十万都有不错的产品代表:
1.五六万建议奇瑞的艾瑞泽5,皮实耐用;
2.六到十万的话好像国产轿车少,可以考虑考虑小型suv,比如长安的cs55啊、奇瑞的瑞虎7啊、吉利gs啊,销量都挺好;
3.十万以上绝对是国产的suv了,竞争激烈,瑞虎8、cs75、长城的神车哈弗h6、奇瑞的捷途、还有个长城新出的大狗啊、坦克啊,太多了;
4.二十万国产就是全尺寸suv,cs95、哈弗h9、红旗的h7、h9轿车,比亚迪的王朝新能源基本也都在二十万以上价位;
关键还是看个人使用需求,现在国产车的品控比以前要强很多,不考虑贬值自用的话挺不错。
要是你不考虑合资品牌,单纯在国产品牌里选车的话,启辰就是最值得购买的车。虽然这车牌名的影响力不太大,很多人甚至还不熟悉它,路上见的也不多,但是用过的人都认为它是一部好车。名上说是国产,其实“三大件“皆出自日产,只是国产“套个壳”而已。实践证明"启辰“大多车型省油不易坏,安全操控方面与合资车无异,价格还低,性价比较高,谁用谁知道。
NO.1奇瑞
奇瑞在车展上一口气亮出5款新车,另外还展出6款瞄准未来五年发展趋向的发动机和CVT无级变速箱。最引人注目的是奇瑞跑车M14。这款国产跑车由意大利Pininfarina公司著名设计师担纲设计,是一款可折叠金属硬顶敞篷小型跑车。此外,B13、A21等新车都吸引了很多人的视线。奇瑞的快速崛起,让一些老外也惊呼:“奇瑞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丰田。”
NO.2红旗
与往年不同,红旗此次更注重未来产品的展示,将一款概念版顶级大红旗和一款红旗豪华车首次公开展示。参展的另一款是与丰田合作生产的红旗豪华车,预计明年3月上市。这款车引进了丰田顶级平台,采用了众多尖端技术,如“夜视系统”、“主动避撞系统”等,未来的竞争对手是国产奔驰和宝马5系。另据了解,未露面的新红旗B级车采用先进技术平台,将在一汽轿车新基地规模化生产。透过三款新车,我们看到了红旗自主开发的决心和实力,看到了“寂寞”多年的“巨龙”正在崛起。
NO.3吉利
NO.4比亚迪
虽然今年第一季度福莱尔的销量比2004年缩水三分之二,但比亚迪 汽车 仍在坚定地一步步将产品序列扩充为包括A级燃油车、C级燃油轿车、锂离子电动 汽车 、混合动力 汽车 在内的全线产品。比亚迪在本次上海车展上展出的车型包括新FLYER、F3、F6、电动概念车ET,其中即将上市的F3外形与花冠酷似,它的成败将直接决定比亚迪 汽车 的兴衰命运。
NO.5华普
高扬“海派” 汽车 大旗的上海华普 汽车 ,在车展上展出三款车型,分别是海域303普通型、海域303豪华型和海迅205,其中海迅205在车展期间发售,价格为6.2888万元。
NO.6华晨中华
华晨展台上最耀眼的新车就是代号为M2的中华骏捷(SPLENDOR)。华晨 汽车 表示,“骏捷”的推出旨在拼抢用户需求量最大的2.0L及以下排量的市场,在10月装载2.0L三菱4G63发动机的“骏捷”正式量产车之后,还会有装备1.8TAT和MT发动机的骏捷轿车陆续上市,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NO.7长安 汽车
长安 汽车 集团以“百年长安,自主未来”为主题参展,推出五款新车型,其中一款是长安自主开发的SUV概念车。同时,长安 汽车 重点开发的混合动力车CV9也首次亮相。本届车展上,长安共推出五款新车,其中自主品牌 汽车 就占了四款,显示了长安在自主开发方面已经远远走在国内 汽车 企业前面。
NO.8天津一汽
作为民族 汽车 工业一面旗帜的天津一汽,除了携黑色威乐、星灿粉威姿和夏利N3等三款成熟车型参展外,还隆重推出秘密武器———C1和D1两款新车。据悉,C1、D1是天津一汽即将推向市场的两款新车型,同时也是天一重组后第一款完全自主研发,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国民车,直接反映了天津一汽的研发技术实力。
NO.9猎豹
继2004年北京车展长丰 汽车 推出了混合动力概念车之后,本届上海车展又推出“猎豹C1概念车”。猎豹C1有三大技术亮点,一是自动驾驶系统,二是车载信息及 娱乐 互动集成平台,三是装备了智能四驱、内置式绞盘、全景天窗、倒车摄像头、隐蔽式行车姿态影像跟踪、多模式变速箱、车玻璃红外线隔热(保温)技术等先进系统。
NO.10哈飞
这次哈飞 汽车 参展的车型主要是轿车平台的5款车,以赛豹领衔,推出赛豹3系高配、标配以及在日内瓦车展展出的5系等三款三厢轿车,同时,还展出装饰一新的赛马和路宝,这些车的展示充分体现了哈飞 汽车 在轿车平台的研发实力和轿车平台的战略推进。
这几年国产车发展还是挺快的,去年长安,吉利 汽车 和长城 汽车 双双突破百万大关,我国自主品牌开始形成新的梯队,毫无疑问,长安 汽车 ,吉利和长城 汽车 位居第一阵营。
上汽乘用车和广汽传祺依靠规模优势厚积薄发年销量达到了50万台级别,两家和奇瑞形成第二阵营,可以看出第一阵营和第二阵营差距还是挺大的,不过第二阵营的上汽和广汽后劲很足这几年发展速度各大车企也是不得不防!
第三阵营则是更有意思,比亚迪依新能源为战略布局的企业,只可惜看准了前景却输给了时代,看来新能源的道路还很漫长,众泰不管怎么说这两年仿了几款车型突然就火了,虽然名声不好但好歹进入前十。东风自主以27.1万辆销售成绩位居第九名。
目前第一阵营和第二阵营差距正在加大,长城,吉利,长安这几年车型投放明显加大,品牌形象逐步树立未来会保持一定竞争优势。
第二阵营上汽乘用个广汽传祺凭借多年合资经验弯道超车,技术实力不容小视,会给第一阵营造成一定威胁,但短期来看比较困难。奇瑞这几年虽然左右徘徊但始终保持前五,随着广汽和上汽快速发展,奇瑞必须推出一款爆款车型才能保住位置。
第三阵营得比亚迪坚守新能源有没有必要?还要看领导层的眼光,毕竟再欧美发达国家新能源实际占比也是很小一部分,如何把握?何去何从必须看清形势!至于众泰最近推出自己设计车型能否成功转型还要看其内在品质和技术提升!
首先非常感谢悟空提供的平台,让我们互相帮助,答疑解惑。
题主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下边我来说下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自主品牌发展快,销量大步向前迈。至于自主品牌如何选择,我在这里从几个方向进行推荐,只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首先说让人感觉最舒服的车企吉利。要说吉利好不好,开过之后才知道。这家车企生产的车辆一般都是亮点颇多,很多配置都是率先使用,在体验上要比同级别同价位的其他竞争对手要好。所以说吉利会卖车,但是真正的技术还差一点,不过注重车辆的体验可以考虑吉利,综合性能比较强。
然后是技术过关的奇瑞。奇瑞奇瑞,修车排队已经成为 历史 ,自奇瑞摆脱上汽的布局之后,奇瑞的技术研发一直没有停下来,在目前国内车企当中,奇瑞的车自主研发技术最多,品质也是比较可靠,但是奇瑞不太会卖车,并且不太会设计造型啥的,注重基础技术可以考虑奇瑞。
然后是新能源寡头比亚迪。比亚迪
在自主品牌当中完美的诠释了弯道超车,在其它对手致力于燃油车的开发时,比亚迪专心研究新能源 科技 ,在未来的布局走势当中,比亚迪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想买一台新能源车型,那么首推比亚迪。
都可以,感觉看个人的需求了,个人感觉除了舒适度和发动机功率油耗,自动变速箱匹配外,区别不大,对于要求不高的,国产车也是很好的选择。毕竟我一个朋友07年买的众泰2008,截止去年,跑了26万公里了,大小毛病都没有。还有个朋友,09年的比亚迪F3,现在还好好的,正常保养,没有修过。不是托,勿喷。个人观点!
国产车不是不好,国产车的4S店太黑,首付买车第一必须买两年的保险大概9千左右第二 汽车 装具大概3500。第三手续费2000。第四上牌费3500。还有一些4S店给装定位仪需要2000。全款和首付相差10000左右,国人坑国人,
元旦刚过,央行就发布降准消息,按照常理推测,降准之后,降息还会远吗?
不仅是中国,也包括在过去几年全球范围内的“量化宽松”催生起来的泡沫,尤其是对于 汽车 行业而言,在“新四化”的浪潮中,所涌现出来的造车新势力,有几个能够逃得过这一波周期定律?
曾经高调鼓吹的奇瑞混改成了“烫手山芋”,最终无人摘牌,即便是目前所谓正向研发实力最强的本土车企也有如此遭遇,更何况“热钱”全面消退之后的造车新势力了。
造车新势力“九死一生”,不成功未必成仁
眼下,“造车新势力”们交卷的铃声虽然还未想起,但是留给作答者的时间已然不多了。在争议中成长起来的“造车新势力”们相互之间从来都不乏“口水战”,2018年,围绕量产交付所进行的争夺,云度、蔚来、威马、小鹏、合众等等在第一轮选拔中算是涉险过关。诚然,在 汽车 这个典型的长周期和长产业链行业,任何一家新势力渴望颠覆或者杀入都少不了“吃螃蟹”的精神,但残酷的现实却是不成功未必成仁,市场不相信眼泪。
诚然,我们应该虚位以待,对造车新势力持包容态度,但是现实却是无论从技术创新还是商业创新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造车新势力对于整个国家的创新战略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横览国内,目前造车新势力中玩票的水分相当不小,这一波行情过后,作为吃瓜群众的你还会为面对一大堆新生品牌Logo而抓狂吗?
中国式创新的通病——技术创新太少,商业创新太多
诚然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依靠改革和创新,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惊人成就,但事实来看,眼下“中国式创新”仍然多浮于表面,对于底层创新的涉及不够,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总结“中国式创新”的话就是技术创新太少而商业创新太多。凭借庞大的互联网用户规模,实现1到10的延展很容易,但是从0到1的原始性创新却少之又少。
如此这般窘境,却是张口必谈颠覆和超越。就拿在 汽车 媒体圈中,谈论颇多的特斯拉和苹果来说,虽然都是整合式集成创新,但是特斯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其独步天下的电池管理系统,其2008年-2015年期间特斯拉所申请的核心知识产权大都与电池管理系统相关,极大程度解决了里程焦虑症和充电时间长的困扰。苹果虽然自己不生产手机,也不做屏幕,但是除了自己的操作系统打造一个形成闭环的生态系统以外,还始终坚持自己研发处理器。
可见在这个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新商业时代,核心技术才是必备生产力以及掌握整个产业链话语权的关键。
一面是海水,一面是火焰,零跑怎么办?
在交卷铃声想起之前,留给造车新势力们作答的时间已然不多了,随着零跑S01的上市和交付,一大批新造车企业也将在2019年推出各自的新产品,目前已经确定量产上市的新车包括:蔚来ES6、威马EX6、天际ME7、爱驰U5、拜腾SUV、理想智造ONE……
这恐怕也是留给造车新势力们最后的窗口期,至于其他的玩家,应该基本确定已经提前出局了吧,即便是目前还比较抢镜的几家当中形势也未见乐观,譬如合众新能源大股东华夏幸福被曝资金链出现问题,有意退出,奇点 汽车 资金紧张,被曝拖欠员工工资等情况也是在坊间有所耳闻。
客观地讲,造车新势力想复刻传统车企很难,最大的机会就是借力“新四化”,从局部入手,重新定义产业生态和价值链。诚然传统车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制造领域,也存在“船大难掉头”等弊端,但是在完成从0到1,只是第一关涉险通过,而论研发体量和规模,从1到10将远远不是传统车企的对手。
相比众多的造车新势力,零跑似乎有点与众不同,剑走偏锋。实事求是地讲,1月3号北京水立方的零跑品牌发布会绝对是我迄今为止参加过的一场最没有脑洞也最缺少颠覆的造车新势力发布会。在造车新势力发布会当中,听说过互联网人造 汽车 所谓“智能 汽车 的核心在于运营,而不是制造”的言论,也见识过海派 汽车 人抛出“车路城三体”的脑洞。更见识过一帮不安分的 汽车 人为解决续航里程问题提出换电的概念。但是零跑朴实低调的程度甚至超过一帮聚集在一起玩票的传统 汽车 人,创始团队没有太多光环,而且基本上也属于圈外人士,这很难让 汽车 媒体很难在零跑身上找到太多的亮点。
资质会是最后的拦路虎吗?
从目前来看,零跑背靠全球安防巨头大华电子,首先是解决了资本的问题,对于一个造车新势力来说,尤其是像何小鹏那样的门外汉来说,200亿起步还不够花,的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儿。对于零跑来说,融资的确不是一件太着急的事儿,大华电子一年几十亿的利润谈不上丰厚,但绝对保证足以确保细水长流。继去年11月获得上海电气领投的约25亿元A轮融资后,进入2019年,零跑 汽车 又启动了B轮融资,应该说与其他新势力迫切的需求相比,一切处于稳步推进中。
造车这件事儿绝不是凭着融资和烧钱的能力一口气吃个胖子,而是一个量入为出的长期积淀。对于造车本身来说,零跑的确算不上内行人士,无论是零跑 汽车 创始人兼董事长朱江明还是零跑 汽车 副总裁赵刚都谈不上光鲜亮丽,但他们却有一个“工程师”和“技术男”的共同标签。但这也让零跑与其他新势力相比,造车的初心完全不同,不是一波传统车企资深人士聚在一起玩票,也不是互联网大佬为用户定义的所谓连接家和办公场所的第三空间。而更多是一种产业链的自然延伸,从资本角度来看,零跑虽然不差钱,但绝对算不上一个“富二代”,但是从技术层面来看,零跑绝对是一个“土豪”。
首先是背靠大华电子,其在安防和可视化领域的成熟经验以及视频图像处理技术为依托,凭借底层嵌入式软件及算法层面的技术优势,零跑从智能驾驶所需的摄像头与传感器、AI正驾驶芯片、核心软件与算法,一直到最上层的整车控制等各个环节的自主研发,现已成为全球继特斯拉之后,第二家拥有智能电动车完整自主研发能力的厂家。
虽然零跑 汽车 和大华股份自研的芯片“凌芯01”和特斯拉尚未发布的深度神经网络芯片一样,还不算是真正意义的自动驾驶芯片(L4级别),并且两者采用的应该都是计算机视觉方案,但这也是大华股份所擅长的,更是可量产落地的自动驾驶方案。
毫无疑问,要实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必须要解决“车路城”间协同的问题,车企和互联网公司相向而行,这个交汇点就在于芯片和算法,由此来看,零跑造车虽然声势和动静并不算大,但实际上真正扼住了未来 汽车 产业的咽喉,占据了未来产业链的顶端。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说零跑 汽车 一定成功,退后一步来说,目前造车新势力的江湖鱼龙混杂,谁能笑到最后,还未有定论。但是零跑拥有独立研发三电系统,并自建Pack工厂、自研的Heracles全集成一体式电驱总成具有独立产能,再加上自研芯片,无论如何零跑都不会是一个简单的代工厂。
按照官方的说法搭载了22个高精传感设备的“Leap Pilot自动驾驶系统”能够提供11项智能驾驶功能,在零跑S01目前L2.5级别的自动驾驶基础上,后续可通过OTA升级至L3级别。在发布会现场,我们还近距离感受了一把“指静脉进入”与“人脸识别”技术组成的“Leap In生物钥匙系统”,能够让驾驶员无需钥匙就能实现从进入车辆到启动的全程操作。
因而,笔者认为零跑不是简单的造车,以量产交付甚至追赶上传统车企的步伐,而是要将整个通路跑通,将整个产业链的关节打通,在核心硬件和算法领域要实现标准化,在整个产业链上形成自己的话语权,做一个解决方案提供商。
某些互联网公司说自己最懂用户,联想比华为更早触及消费电子行业,曾经的华为只是一个苦逼的设备提供商,很笨很土,终端事业也一直不赚钱,没有人能想到10来年之后,华为已经成为有望赶超苹果的新生代霸主,而联想仍然只是一个手机代工厂和三流品牌。
在中国因“芯片门”事件被美国卡脖子之后,华为最新发布的7纳米鲲鹏920芯片再次站上了世界之巅,不仅扬眉吐气,而且再次证明中华有为。
实事求是地讲,目前零跑在双资质方面的确是落后其他造车新势力一程,但是对于笃定造车的零跑来说,开弓就没有回头箭,资质绝非拦路虎,严格实施行业准入制度有助于整个行业回归理性的轨道。拜腾通过收购一汽华利,威马则借道中顺,对此,笔者只能说有志者事竞成!在先行条件下,鼓励代工未必不是一个可行之举,在传统车时代,奇瑞、吉利、长城哪一个又不是为一纸目录而多次奔走,甚至好多年呢?如今来看,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也不值得珍惜,这三家在国家“三大三小”之外不入流的地方“草台班子”却已成长为自主的三驾马车!
解析:
海派的概念是与京派对立的(最初这两个名词的提出好像是沈从文在上世纪30年代挑起的一场文学争论中提出的),上世纪30年代写实小说和抒情小说流派基本上分别被京派和海派所分割
海派作家应该是指活跃在上海的作家(未必是上海人)
而海派,广义上指所有活跃在上海的作家派别,包括左翼文学、新感觉派文学、鸳鸯蝴蝶派;狭义的话,就只指鸳鸯蝴蝶派
海派小说主要是以描写都市生活为题材,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初期海派的叶灵凤的《紫丁香》、第二代海派新感觉派的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我们比较熟悉的应该就是茅盾的《子夜》、张爱玲《金琐记》《倾城之恋》之类了
沈从文于1934年1月写了《论“海派”》一文,将“海派”定义为“‘名士才情’与‘商业竞卖’相结合”,并引申为“投机取巧”、“看风使舵”,如当时的曾今可等人。他举例说:如旧礼拜六一位某先生,到近来也谈哲学史,也说要左倾,这就是所谓海派。如邀集若干新斯文人,冒充风雅,名士相聚一堂,吟诗论文,或近谈文士女人,行为与扶乩猜谜者相差一间。从官方拿点钱,则吃吃喝喝,办什么文艺会,招纳子弟,哄骗读者,思想浅薄可笑,伎俩下流难言,也就是所谓海派。感情主文的左倾,勇如狮子,一看情形不对,即刻自首投降,且指认栽害友人,邀功牟利,也就是所谓海派。因渴慕出名,在作品之外去利用种种方法招摇;或与小刊物互通声气,自作有利于己的消息;或借用小报,去制造旁人谣言,传述摄取不实不信的消息,凡此种种,也就是所谓海派。
地产广告行: 具有上海文化特点的风格、流派、作风,东方巴黎的都会气质,浮华璀璨,精致优雅,风花雪月,小资情调,中西合璧,海纳百川……
国产车品牌有:红旗、吉利、长城、哈弗、WEY魏派、比亚迪等。
1、红旗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直接运营的高端汽车品牌 。
对于中国人而言,红旗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汽车品牌,还是一种深深的情怀和神圣的记忆。对于一汽人而言,红旗更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和历史的使命。在六、七十年代,红旗轿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后,“红旗”在继续承担“国车”重任的同时,开始了市场化进程。
2、吉利汽车集团隶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部位于中国浙江杭州,在浙江台州/宁波、湖南湘潭、四川成都、陕西宝鸡、山西晋中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并在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建有海外工厂。
吉利汽车集团是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立志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吉利汽车集团旗下现拥有吉利汽车品牌、领克品牌和几何品牌,拥有宝腾汽车49.9%的股份及全部经营管理权,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
3、长城汽车是成立于1984年的中国汽车品牌,总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主要生产皮卡、SUV、轿车及新能源汽车等车型。长城汽车是中国首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民营整车汽车企业、国内规模最大的皮卡SUV专业厂、跨国公司。
4、哈弗是长城汽车旗下子品牌,成立于2013年3月29日,以SUV车型为主的哈弗品牌与长城品牌并行运营,使用独立的标识,独立的产品研发、生产、服务等体系,主营SUV生产及销售业务。
在长城品牌SUV的销量,哈弗占大部分比例。截止2019年9月,旗下主打车型哈弗H6取得累计76个月SUV销量第一成绩。哈弗作为长城赛弗的继任者,在长城SUV产品当中起到了衔接作用。
5、比亚迪是一家中国汽车品牌,创立于1995年,主要生产商务轿车和家用轿车和电池。由20多人的规模起步,2003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组建比亚迪汽车,比亚迪汽车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的发展路线,矢志打造真正物美价廉的国民用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红旗
百度百科——吉利
百度百科——长城汽车
百度百科——哈弗汽车
百度百科——比亚迪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的成员单位有很多,例如:
1、北京大唐燃料有限公司(大唐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2、内蒙古大唐燃料有限公司
3、北京大唐燃料有限公司秦皇岛分公司
4、潮州大唐燃料有限公司
5、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
6、北京同舟高电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7、北京同舟鑫源建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8、天津大唐同舟同信科技有限公司
9、福建大唐同舟益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0、宁波大唐同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1、唐山海港大唐同舟建材有限公司
12、江苏大唐同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4、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
15、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张家口分公司
16、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饶平潮电分公司
17、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青铜峡大坝分公司
18、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托克托分公司
19、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锦州分公司
20、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运城分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