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新能源汽车的2021:“混战”来临 格局将变

可靠的丝袜
忧心的摩托
2023-01-31 23:20:05

新能源汽车的2021:“混战”来临 格局将变

最佳答案
威武的柠檬
勤恳的钢铁侠
2025-04-05 08:56:05

玉鼠追冬去,金牛送春来。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国 汽车 行业在风雨中前行。在经历了2020年的V型反转之后,2021势不可挡的来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一场突然来袭的疫情让各大 汽车 厂商防不胜防,几乎全部的车企都在困境中挣扎。销量腰斩、欠薪裁员、破产等消息不绝于耳。

但国内的 汽车 市场的恢复能力很强,很快便恢复到了疫情来袭前的热度。据乘联会数据显示,自4月份开始,我国 汽车 的产销量不断回暖,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更历创新高。

而2021年恰逢中国 汽车 工业在后疫情时代下迎来十四五开局之年,历经三年下滑之后,中国车市有望在2021年重新回到增长赛道。

中汽协预计,2021年我国 汽车 总销量为2630万辆,同比增长4%。其中,2021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有望达到180万辆,同比增长40%。

在2021年1月份,中国新能源 汽车 更是实现了强势增长,迎来了“开门红”。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1月份,中国车市狭义乘用车销量为216万台,与2019年同期相比,其销量上涨了25.7%。

其中,新能源 汽车 在2021年1月份的单月销量为15.5万辆,与2020年同期相比,销量增长了274.5%。

毋庸置疑,继2020年新能源 汽车 在中国车市实现逆势增长之际,2021年1月份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增长幅度,更是迅猛。

而从市场结构看,去年的两个变化令人对2021年充满信心:一是新能源 汽车 个人消费比例大幅提升至近70%,而两年前这一比例仅为20%。二是非限购城市购买比重达到了60%。这些市场驱动因素说明消费者对新能源 汽车 接受度越来越高。相比之前只能依赖对公业务来发展的新能源来说,无疑是一件喜事。同时,新能源个人市场的增量也将被放大。

而对于车企来说,我们也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玩家参与进来,外资、合资新能源车型落地的速度都将加快,高品质新产品次第开花,选择余地将持续增大。由于海外疫情不确定因素增强,在电动化战略方面,跨国车企将更多向中国市场倾斜。

对于国内车企来说,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2020年,中国车市不少车企纷纷推出了旗下高端纯电动品牌,如北汽新能源的ARCFOX极狐品牌,东风岚图、广汽埃安、上汽智己、长城 汽车 沙龙智行等,也纷纷面世。

与此同时,长安 汽车 、一汽红旗、比亚迪等也在新能源 汽车 高端化的路程中。应该说,2021年,纯电动车的“高端化”,将会在中国车市进一步推进。而这也将成为抗衡国际车企的一大利器。

车企们熬过了艰难的2020年,但是 汽车 行业的竞争不会随着新年的到来而消失。可以预见的是,2021年, 汽车 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 汽车 行业。

苹果、小米都已经确定进入 汽车 行业,而且在今年宝能、恒大都会上市新车,贾跃亭挟法拉第未来与吉利达成合作,新能源 汽车 跑道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

经过2020年的一番洗礼之后,新能源的“下半场”正式拉开序幕,而这依旧是一场“生死淘汰”, 当下 汽车 工业正在剧烈变革,如何找到可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成了每个车企都必须直视的问题。

2021年已经到来,新能源 汽车 也将在竞争中向着更高腾飞,各位都准备好了吗?

最新回答
悦耳的电脑
成就的洋葱
2025-04-05 08:56:05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1、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是设计领域较多的行业,任何一家企业不可能单纯完成生产任务,企业间的合作成为必然趋势。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大,投入生产企业越来越多,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成为了新趋势,好比BYD与丰田之间的合作、恒大与FEV之间的合作,并且国内外多家企业达成了新的合作战略。自然,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2、充电设施的建设进度有待加快。尽管当前我国充电设施建设已经逐步加快,而且也达到了3:1的比例,但与实现1:1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根据中国汽车协会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将在2035年超越一亿辆,但就目前充电设施建设进入来看,未来时间,充电设施的建设必须加快。另外,充电设施建设还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多集中在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和农村占比不足15%。

3、电池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突破。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最重要的集中在续航和充电技术方面,新能源汽车主要依靠电能,且没有环境问题,所以备受市场重视。但是,任何新能源汽车电池都是核心,尤其燃料电池的开发,直接决定了汽车的续航和快充。因此,在于传统汽车相比较中,电池是技术的核心,为了解决汽车的续航能力和电池快充技术,必须加快技术革新,只有这样,新能源汽车才能进一步推广使用。

4、废旧动力电池的处理逐渐走向成熟。当新能源汽车行驶相应的里程(一般为8~12万公里),或者是其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80%,一般就认为动力电池达到了其使用寿命,需要报废更换。目前,由于汽车废旧电池的分布相对分散,并且利用价值不高,再加上处理成本、管理及技术等问题,汽车废旧电池一直以来均未得到有效解决,回收率相对较低,大多是将其作为普通的生活垃圾进行处理。

5、然而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381万辆,将会产生大量的废旧电池垃圾,并且国内首批汽车动力电池的大批量报废时间即将到来。因此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上,废旧电池作为一种有害垃圾,其损坏后会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一定危害,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也逐渐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6、为有效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原国家环保部于2016年发布了《铅蓄电池生产及再生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并对《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废旧电池的收集、运输、储存、利用及处置做了明确规定。另外,国家工信部也要求成产厂家对每块动力电池进行独立编码,确保可以追踪其最终去向。相信今后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的处理会更加完善。

二、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依靠动力分类

1、纯电动汽车。当前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纯电动汽车没有传统汽车的内燃机,自然也不需要依靠传统化石能源,更不存在燃烧不完全的问题。纯电动汽车依靠电能驱动汽车运行,电能则依靠电池提供,电能驱动电机为汽车提供的动能。

2、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是指依靠多种动力驱动汽车的运行,目前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是油电混动,就是在传统能源汽车的基础上增加电机和动力系统。其电能部分依靠充电解决能源,而燃油部分则是依靠加油实现补充,汽车依靠燃油驱动发动机运行,同时催动电机产生电能并存储与电池,进而同时驱动汽车运行。

3、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是通过电池中燃料反应作为驱动汽车运行的动能,燃料电池中的燃料主要是氢、甲醇等,在化学反应中产生能量,并根据传送系统驱动汽车运行。燃料电池反应产生的废料废气较少,对环境的污染也相对较少。

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呈上升趋势。根据国家颁布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从产量和销量上都呈快速上升趋势,而且在2018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销量均超过100万辆。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取消,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出现一定的下降。

2、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一直以来充电问题一直困扰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些城市充电设施基础薄弱,因此大力发展充电设施的建设,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关键。2019年,我国中央财政下拨资金40多亿元,专门用于充电桩的建设,同时,2015年国家放开了充电桩市场化的建设的方向,并放开了充电桩建设的市场准入,这也为充电桩的建设开辟了宽阔的路径。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基层充电设施建设总量超过120万个,新能源汽车也超过380万,充电设施与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1:3。

3、发展规划较为清晰。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基本上建立了三纵三横的发展布局。三纵指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同步发展,三横指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技术的整体进步。无论是在动力电池方面,还是在关键零部件方面,其技术均取得了较大进步。

四、结论

为有效解决传统燃油汽车石油消耗 大量排放等问题,降低环境污染,新能源汽车已经取得快速发展,并正在逐渐代替传统的燃油汽车。甚至部分欧盟国家已经明确指出燃油汽车的禁售时间表。这都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

如意的鸡翅
潇洒的冬日
2025-04-05 08:56:05

一、几乎所有新能源的应用场景,均可以被基于锂电池储能体系的纯电混动取代,并且,取代后综合热效率更高,使用成本更低。市场分布会逐渐变的跟现在燃油车时代的差不多,但是呢,制造品牌逐渐从欧洲日本美国转移到中

国大陆。

与传统燃油车不同,混动纯电的门槛低了一些些。燃油车不多见得ODM模式,会部分较大比例出

现在新能源车领域。 

二、华系车在占据世界五分之二强的国内电动车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随着国家实力做大,逐步拓

展另外五分之三的海外市场并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市场,也有可能是靠收购一些没落的燃油品牌

以另一种形式出海smart进军欧洲就是国产车的另一种形式出海并在美国市场逐步重新夺

回被日系车占据的市场。德系车高附加值利润大概率遭到比较大的冲击,一些重要的单一市场契丹市场的统治地位大

概率会被终结。不过由于整体实力强,抗风险能力比较强,全球市场内优势地位能保住几成未来也

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天然气危机下成本提高,生存能力进一步恶化。

三、但整个欧洲汽车产业和汽车工业总体上可能比日本汽车产业受创更严重,甚至是战争手段都无法

达成的去工业化。韩国汽车电动化开局布局比日系车略好,但是也比较不确定,国内市场肯定没戏,就看能在欧洲

和美国抢多少德系和日系的蛋糕。如果芯片制造行业仍然是自由市场,华为与苹果能共享最先进的芯片制造资源和市场,那么2022年

的手机市场,恐怕华为已经是半壁江山了。 中国人也对西方进行过长达数百年的技术封锁,主要对象是茶叶、瓷器和丝绸。

四、经济上要

依靠全球的通货供给,政治上陷入内斗漩涡。而且人是靠化学反应获得快乐的,老百姓长期养尊处优的结果就是,必须靠化学药品使自己快乐。

或者靠迷信。

所以无论是晚明还是晚清,社会上的现象就是,政治上超级稳定,无论政府的政策多么失当,肯定

不会倒台。精英纵容甚至鼓励老百姓吸毒、参与各种迷信活动。除非发生外部势力入侵去改变这个

状况。 不同的是,这次连技术优势也无法保持,瓷器和茶叶被以工业化的方式生产出

来,西方不需要中国了。

欧洲搞不了电池类的新能源 了,很可能就不搞了或者和日本合流搞氢能源,欧洲不搞对我们最大

的影响是他们可能不会再建充电桩了,对我们新能源汽车出国是个考验,所以看好比亚迪 的油电

混动,对纯电的电动车前景感到悲观。我觉得不能类比,因为苹果在手机届就是强无敌,这两年就出一个华为,还被干的七零八碎。三星

手机已经日薄西山,一点竞争力都没有,还不如一众堆料手机。

但是在汽车市场,特斯拉离强无敌差得远,甚至都不是第一名。

爱笑的鸡
独特的香水
2025-04-05 08:56:05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行业概况

1、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接近800万辆

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其中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前瞻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进行预测,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2万辆,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到783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