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寸草塔二矿岩石力学参数
大柳塔煤矿
大柳塔煤矿是神东煤炭集团所属的年产两千万吨的特大型现代化高产高效矿井,是神东煤炭集团最早建成的井工矿,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境内,两井拥有井田面积189.9平方公里,煤炭地质储量23.2亿吨,可采储量15.3亿吨。大井主采1-2、2-2、5-2 煤层,活井主采1-2上、1-2、2-2、5-1煤层。煤质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和中高发热量的特点,属高挥发分的长焰煤和不粘结煤,是优质动力煤、化工和冶金用煤。
大柳塔煤矿由大柳塔井和活鸡兔井组成。大柳塔井始建于1987年10月,1996年正式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一期360万吨/年,二期600万吨/年,2006年重新核定生产能力1040万吨/年,服务年限49年。活鸡兔井于1994年10月开工建设,1998年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500万吨/年,2006年重新核定生产能力1130万吨/年,服务年限39年。
全矿现有人员 701人,2003年以来全矿生产原煤持续实现2000万吨的目标,是神东矿区唯一累计产量突破2亿吨的矿井。2008年生产原煤2122万吨,矿井原煤生产效率125吨/工,回采工作面原煤生产效率618吨/工,全年未发生人身重伤及二类以上重大机电事故。
大柳塔煤矿是神东矿区第一个按照“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方针建成的特大型现代化高产高效煤矿,先后多次创造了国内外行业新纪录和世界第一。2002年大柳塔井生产原煤1086万吨,成为全国第一个一井一面年产千万吨的矿井。2003年大柳塔煤矿两井合并生产原煤2076万吨,建成了“双井双千万吨”矿井,产量、工效步入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井工煤矿,矿井安全、生产、技术、经营等各项指标创中国煤炭行业最高水平。采用平硐—斜井综合开拓布置方式,连续采煤机掘进,工作面沿大巷两侧条带式布置,全套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并率先进行了自动化改造,在国内首家实现了主要运输系统皮带化、辅助运输无轨胶轮化、井巷支护锚喷化、生产系统远程自动化控制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自动化。
大柳塔煤矿连续10年被评为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产)高效矿井,是全国“双十佳煤矿”、全国煤炭系统文明煤矿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补连塔煤矿
补连塔煤矿是神东煤炭集团开发建设的世界第一大井工矿井,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井田面积为106.43平方公里,可采储量15.5亿吨,服务年限77年。主采1-2、2-2、3-1煤层。煤质具有为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化工和冶金煤,被誉为“绿色环保煤炭”。
补连塔煤矿1997年10月建成投产,投产初期,生产能力不足300万吨/年;经过技术改造,2003年,煤炭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2006年,矿井的年生产能力达到了2000万吨。2008年生产原煤2148万吨、商品煤2040万吨,原煤生产效率150.5吨/工,回采工作面原煤生产效率767.5吨/工。
补连塔煤矿采用斜井——平硐联合开拓布置方式,生产布局为一井两面。连续采煤机掘进,装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功率采煤机和高阻力液压支架,采取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开采,实现了主运输系统皮带化、辅助运输胶轮化、生产系统远程自动化控制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自动化。
历经10余年的开发建设,补连塔煤矿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世界领先的经济技术指标。2001年,率先建成了行业内走向长度最长的综采工作面;2003年原煤生产突破千万吨,达到1017.6万吨;2006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一井两面500人年产2000万吨的井工煤矿”,创造了井工矿井煤炭生产世界新纪录;2007年建成了6.3米 大采高重型加长工作面;2008年单面生产原煤1205万吨;2000年9月1日 至2008年12月31日 ,已连续安全生产3040天,生产原煤115639719吨无死亡,实现了安全生产八周年。
榆家梁煤矿
榆家梁煤矿地处陕西省神木县店塔镇。井田面积56.33km2,地质储量5.04亿吨,可采储量3.84亿吨。井田煤层赋存稳定、结构简单、煤质优良,具有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挥发分、中高发热量等特点,属长焰不粘煤,是优质动力、化工、工业和民用煤。
1999年神华集团通过整合周边18座小煤窑进行改扩建,一期工程5-2煤设计生产能力800万吨/年,2001年1月正式投产;二期工程4-2煤设计能力800万吨/年,2004年3月投产;4-3煤2008年7月投产。矿井核定生产能力1630万吨/年。定员586人,全员工效达到126吨/工。建矿9年,原煤、商品煤生产累计均突破1亿吨,连续6周年未发生死亡事故。目前,榆家梁煤矿是神东矿区唯一3层煤同时开采的矿井。
保德煤矿
保德煤矿位于山西省保德县境内,井田面积55.94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2亿吨,可采储量7.11亿吨。主采8#、13#煤层。是公司石炭二迭纪煤配煤基地,井田内煤层赋存稳定,具有中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挥发分、中高发热量、低氧化钙、高灰熔点、瓦斯含量高、煤尘具有爆炸性等特点,是优质动力用煤。
保德煤矿是原神东煤炭分公司整合保德地方小井进行改扩建的矿井。2002年1月,一期500万吨改扩建工程开工,2002年10月投产。2003年9月,南部区二期900万吨改扩建工程开工,2004年10月份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400万吨。截止2009年6月底,累计生产商品煤6465万吨。
上湾煤矿
上湾煤矿是神东煤炭集团主力生产矿井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井田面积61.8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2.3亿吨,可采储量8.3亿吨。主采1-2、2-2、3-1煤层。煤质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和中高发热量特点,属高挥发分长焰煤和不粘结煤,是优质动力、化工和冶金用煤。
上湾煤矿2000年建成投产,核定生产能力为1300吨/年,服务年限65年,定员326人,连续6年煤炭生产过千万吨。2008年生产煤炭1330万吨,矿井原煤生产效率158吨/工,回采工作面原煤生产效率859吨/工,创造了井工矿单井单面原煤生产效率世界最好水平。
矿井采用斜井-平硐联合开拓方式布置,生产布局为一井一面,连续采煤机掘进,装备世界最先进的高阻力液压支架和大功率采煤机,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开采,实现了主要运输系统皮带化、辅助运输胶轮化、生产系统远程自动化控制和安全监察监控系统自动化。
上湾煤矿被神华、神东两级公司树为安全质量标准化样板矿井,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世界领先的经济技术指标。2002年单套连采生产原煤225万吨;2003年连续运煤系统双巷月掘进4656米 ;2004年综采单面生产原煤1075万吨,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千万吨综采工作面;2005年建成了国内第一个300米 加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 2007年建成了国内乃至世界首个6.3米 大采高重型加长工作面。1999年3月到2009年3月,实现了安全生产原煤7600万吨,连续10年无伤亡目标。
哈拉沟煤矿
哈拉沟煤矿是神东煤炭集团整合地方小井资源,通过技术改造建成的千万吨矿井。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境内,井田面积72.4平方公里,可采储量6.8亿吨,主采煤层为1-2上、1-2、2-2、3-1 4个煤层,煤层赋存稳定,煤质具有低灰、低硫、发热量高的特点,是优质的动力用煤。
哈拉沟煤矿于2004年12月28日建成投产,核定生产能力1250万吨,服务年限52年。现有人员327人,已连续4年原煤生产突破1200万吨。2008年生产原煤1207万吨,全员工效156.82吨/工,回采工效805.46吨/工。
矿井采用平硐、斜井、立井联合开拓布置方式,生产布局一井一面,装备一综三连,连续采煤机掘进,综合机械化采煤。装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阻力液压支架和大功率采煤机,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开采,实现了主运系统皮带化、辅助运输胶轮化、生产系统远程自动化控制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自动化;率先实现了井下小灵通通讯、人员车辆定位系统,矿井信息化走在世界煤炭行业前列。
石圪台煤矿
石圪台煤矿是神东煤炭集团主力生产矿井之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境内, 井田面积65.2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8.93亿吨,可采储量6.57亿吨,主采1-2、2-2? 煤。煤质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和中高发热量的特点,属高挥发分的长焰煤和不粘结煤,是优质动力煤、化工和冶金用煤。
石圪台煤矿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设计能力60万吨/年,由于当时地质条件复杂、煤炭市场疲软等方面原因,刚投产就处于缓建状态。2005年千万吨级矿井改扩建工程启动,设计生产能力1000万吨/年,服务年限41年,定员488人。2006年1月15日正式投产。
生产布局为一井一面,采用斜井—平硐联合开拓布置方式,连续采煤机掘进,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开采。2008年生产煤炭1034万吨,全年未发生人身重伤及二类以上重大机电事故,安全生产创出历史最好水平。
乌兰木伦煤矿
乌兰木伦煤矿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井田面积44.8平方公里,地质储量 3.74亿吨,可采储量2.03亿吨。主采煤层三层。煤质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和中高发热量的特点,属高挥发分的长焰煤和不粘结煤,是优质动力煤、化工和冶金用煤。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500万吨/年,服务年限40年。全矿现有人员327人,2008年生产煤炭526万吨,矿井原煤生产效率52.81吨/工,回采工作面原煤生产效率 325吨/工,全年未发生人身重伤及二类以上重大机电事故。
采用斜井—平硐联合开拓布置方式,生产布局为一井一面,连续采煤机掘进,装备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阻力液压支架和大功率采煤机,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开采,实现了主要运输系统皮带化、辅助运输胶轮化、井巷支护锚喷化、生产系统远程自动化控制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自动化。
马家塔露天煤矿
马家塔露天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境内。拥有马家塔和后补连两个采区,马家塔采区2002年底已全部采完,现正开采的后补连采区已进入尾采期。后补连采区主采煤层为2-2煤,煤质具有特低灰、特低硫、中高发热量的特点,属不粘结煤。
马家塔露天矿两个井田面积2.67平方公里,可采储量1941万吨,1990年12月投入生产,全矿现有职工241人, 1987年动工兴建,1990年12月建成投产,是神东煤炭分公司唯一的露天煤矿。原设计产能为60万吨,吨煤成本61元,在国内同类矿井中最低。是神府东胜矿区第一个投产矿、第一个效益矿、马家塔矿建矿二十二年以来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成为国内同类露天煤矿安全周期最长的矿井。
露天开采工艺为单斗电铲采装——汽车运输工艺。
马家塔露天煤矿成功探索陡帮开采工艺,最大限度地实施了边角煤回收,使煤炭回采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发展,复垦区已建成全国复垦造田示范点,被喻为“人造小平原”。
锦界煤矿
锦界煤矿是神华国华电力公司锦界煤电一体化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由中国神华委托神东煤炭集团进行专业化管理,负责矿井的建设和生产。
煤矿位于榆林市神木县境内,地处榆神矿区二期规划区的西北部,井田东西宽12km,南北长12.5km,面积137km2,探明地质储量20.93亿吨,可采储量15.78亿吨,矿井设计能力1000万吨,服务年限为112.7年。
锦界煤矿2004年4月开工建设, 2006年9月30日建成并试生产。自投产以来产量连年翻番,2009年计划生产1250万吨,远景计划达到2000万吨。连续5年未发生伤亡事故。
矿井采用长臂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装备高阻力液压支架、大功率采煤机,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主运系统为皮带连续运输,生产系统实现自动化远程控制,生产工艺为倾斜长臂、一次采全高、全部跨落法。全矿设“九队四办一中心”,即综采一队、综采二队、连采一队、连采二队、连采三队、机电队、运转队、通风准备队、车队、生产办、经营办、综合办、安全办和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现有正式员工42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53人,占35%。
布尔台煤矿
布尔台煤矿是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建设的生产能力、主运输系统提升能力、煤炭洗选加工能力世界第一的大型矿井,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井田面积193平方公里,地质储量33亿吨,可采储量18.5亿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2000万吨/年,服务年限71.3年。与矿井配套建设的年处理原煤3100万吨的洗选厂,年商品煤外运3100万吨的铁路专用线为四个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服务。
布尔台煤矿于2006年5月1日开工建设,2008年3月15日投产;总投资47.83亿元;2008年生产原煤515万吨,2009年预计生产原煤1250万吨,2010年计划生产原煤2000万吨。
布尔台煤矿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以人为本;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卫生一体化运行体系;综连采工作面全部装备了世界一流的采掘设备;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均采用微机模拟、工业电视监控、有毒有害气体实时监控和综合自动化控制;矿井辅助运输实现无轨胶轮化;经营管理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配置井下全方位人员定位系统和小灵通通讯;技术装备及综合自动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寸草塔煤矿
寸草塔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井田面积22.64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75.4Mt,可采储量175.62Mt。井田内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共8层,其中全区可采或大部可采煤层为3-1、5-1、6-2中,局部可采煤层为2-2上、2-2中、4-1、5-2、6-1中,煤质具有特低灰、低硫、低磷和中高发热量的特点,属于高发挥不粘煤和个别点长焰煤,是优质动力煤和气化用煤。
寸草塔矿1990年10月由海勃湾矿务局建成投产,1991年4月移交包头矿务局,2005年7月划归万利煤炭分公司后,于同年11月开始技改,2008年底全部技改完成。2009年5月整合到神东煤炭集团。现核定生产能力为240万吨/年,服务年限56.27年。生产布局为一井一面,正式工422人。全员效率为29.13吨/工。连续五年未发生重伤以上人身事故和二类以上机械事故。
矿井采用主斜井和副平硐、斜风井综合开拓方式。开采方式为长臂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采煤法。矿井实现了主要运输系统皮带化,辅助运输胶轮化,生产系统自动控制化,监测监控系统自动化。
寸草塔二矿
寸草塔二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井田面积16.5km2,地质储量2.8亿吨,可采储量1.5亿吨,可采煤层5层,现主采煤层为3-1煤。
寸草塔二矿1989年开始筹建,原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2005年进行改扩建,生产能力达到270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43年。现有员工547人,原煤生产效率26吨/工。
矿井采用斜井—平硐联合开拓布置方式,生产布局为一井一面,连续采煤机和掘锚机掘进,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开采,实现了主要运输系统皮带化、辅助运输胶轮化、生产系统远程自动化控制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自动化。
柳塔矿
柳塔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井田面积13.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12亿吨,主采1-2煤层。井田内各煤层为低灰、低硫、中高发热量的不粘煤,是优质动力用煤,可在建材及化学工业中做焙烧材料,亦可做气化用煤。
矿井始建于1988年,其前身是包头矿务局矿井,1990年10月建成生产规模30万吨/年的矿井。1998年,划归神华集团万利公司。2005年柳塔矿开始实施技改,2006年12月投产,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年,服务年限32.7年,现有员工419人。2009年5月神东四公司整合,划归神东煤炭集团。2008年柳塔煤矿共生产原煤498.14万吨,矿井原煤生产效率41.45吨/工,回采工作面原煤生产效率277.84吨/工,创造了柳塔矿原煤生产的历史最高水平。
昌汉沟煤矿
昌汉沟煤矿原名万利一矿,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塔拉壕镇,井田面积92平方公里。矿井始建于1993年,由内蒙古煤矿设计研究院设计,原煤炭部批准开工建设。1998年企业整体移交神华集团公司,隶属于万利煤炭分公司。
2006年底,根据神华能源股份公司指示,原金烽煤炭分公司寸草塔煤矿与万利一矿进行资产置换,昌汉沟煤矿全体员工进驻万利一矿,煤矿更名为昌汉沟煤矿。昌汉沟煤矿现有一个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和三个综合机械化掘进工作面,设有综采队、掘进队等生产、生产辅助单位和职能科室共19个单位和部门,员工总数1121人。矿井原设计年生产能力500万吨,2008年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对矿井生产能力核定1000万吨/年。矿井现有两个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和四个综合机械化掘进工作面。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平硐综合开拓方式,生产的原煤经6.8公里井下运输大巷皮带运至韩家村洗煤厂(1000万吨/年洗选能力),洗选装车,火车外运销售。
唐公沟煤矿
唐公沟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万利勘查区,隶属达拉特旗树林召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现有井田7km2公里,可采储量8153万吨,服务年限30.4年。
1984年8月经内蒙古煤炭厅批准建矿,2005年进行技术改造,年产量由45万吨提升至150万吨,唐公沟煤矿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彻底淘汰了落后采煤工艺,全面实现了综合机械化开采。08年完成原煤生产330万吨,09年的产能达到400万吨。
现有在册员工469人,其中:矿领导11人,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0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55人。矿现在设置的机构有:矿领导、经营办、综合办、生产技术办、综采队、综掘一队、综掘二队、综掘三队、机电队、运转队、车队、服务队、安检科、通风科、调度室、机修厂。
神山露天煤矿
神山露天煤矿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部准格尔召镇境内,距离109国道2.1公里。井田总面积2.1734km2,资源储量2331万吨,主采煤层3-1、4-1、5-1煤层,2-1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煤质具有低硫、低灰、特低磷、中高热值的长焰煤和不粘结煤,是优质的工业动力用煤。
神山露天煤矿于 1991年8月由北京军区司令部主办兴建,1994年划归北京军区呼和浩特企业管理局,1998年12月按照中央军委要求,随呼和浩特企业管理局整建制移交神华集团。2005年前实行井工开采,原设计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2006年实施技改,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原煤0.60Mt/a,服务年限29.5年。
开采工艺为单斗电铲采装——汽车运输工艺,拉沟位置选择在神山沟东南侧沿5-1煤底板处拉沟, 初始拉沟长度为400m,推进度55m/a。露天矿设两处外排土场,分别选择在采场境界外神山沟西南侧的外排土场和露天境界东侧沿帮排土场,正式移交后主采设备为4m3电铲,运输设备为TL3400自卸卡车。建设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
一、煤炭企业
1)神东煤炭集团 2)销售集团 3)神宁煤业集团 4)准能公司 5)胜利能源公司 6)乌海能源公司 7)包头矿业公司 8)神新能源公司 9)神宝能源公司 10)榆神能源公司 11)杭锦能源公司 12)大雁集团公司 13)新街能源公司 14)神延煤炭公司 15)巴彦淖尔公司 16)晋神能源公司 电力企业 17)国华电力公司 18)国神集团 19)国华投资公司 20)福建能源公司 21)四川能源公司 22)神皖能源公司 铁路企业 23)包神铁路集团 24)神朔铁路公司 25)朔黄铁路发展公司 26)铁路货车公司 27)铁路轨道维护公司
二、港口企业
28)黄骅港务公司 29)天津煤炭码头公司 30)珠海煤码头公司
三、航运企业
32)航运公司 33)煤制油煤化工企业 34)煤制油化工公司其他单位企业 35)物资集团公司 36)低碳研究所 37)信息技术公司 38)财务公司 39)房地产公司 40)香港公司 41)国节能公司 42)地勘公司 43)中基地公司 44)海外公司 45)工程公司 46)科技公司 47)神华研究院 48)神华管理学院
拓展资料
1.神华集团有限公司是根据1995年10月国务院批准的《公司法》(益海)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 生产和销售煤炭,生产和供应电力和热力、煤制油和煤化工。 一家以铁路、港口等运输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大型能源企业。
2.2016年8月,神华集团有限公司位列“2016中国企业500强”第56位。2017年7月12日,神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国资委2016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被评为A级。
3.2017年8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与神华集团有限公司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神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神华集团)
4.199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集煤化工、产、运、销为一体的特大型能源企业,是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分销商。公司主要经营国务院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开发煤炭等资源性产品,投资经营电力、热力、港口、铁路、航运、煤制油、煤化工等行业。 计划、组织、协调、管理神华集团所属企业在上述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神华集团总部位于北京。由神华集团独家发起设立的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和上海上市。神华集团在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165位。
榆林神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是根据神华集团公司与陕西省政府签订的合作开发煤炭资源框架协议精神,由中国神华能源股份公司(控股)与陕煤化集团府谷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参股)共同组建,以煤炭生产、加工、销售和发电等为主要业务的综合能源企业。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华集团),成立于1995年10月,注册资本金232亿元,总资产3539亿元,是以煤炭生产、销售,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煤制油及煤化工,相关铁路、港口等运输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大型能源企业,为隶属于国务院资产管理委员会的57家大型国有企业之一。
神华集团是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综合性能源企业,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矿、路、电、港一体化开发,产、运、销一条龙经营,创造了国内外煤炭行业多项奇迹和世界纪录。2004年以来煤炭生产能力、单产单进等指标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位;2005年以来竞争能力一直处于中央企业前五名;2006年成为全球最大煤炭企业;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1051亿元,实现利润289亿元,荣获中国工业企业最高荣誉——中国工业大奖。神华集团所属的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在香港成功上市,2007年在国内成功上市。
神华集团紧紧围绕“开疆拓土、重整河山,做强做大、打造辉煌”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型的“五型企业”建设,将逐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企业。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为陕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煤集团公司于2004年2月21日创立,是陕西省委、省政府为落实西部开发战略,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和行业整体优势,调整煤炭经济结构,培育壮大以煤炭开采、煤炭转化为主的能源化工支柱产业而成立的直属国有大型独资企业。
2006年6月1日,陕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华山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陕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国有股权合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榆林神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3月28日在陕西省榆林市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初期煤炭生产基地为陕西省府谷县袁家梁、郭家湾、青龙寺三块井田,井田总面积226.88km2,总探明储量15.2亿吨。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预计2-3年内年产量达到1000-2000万吨。
同时,每年按照市场价格收购陕煤化集团所属柠条塔、红柳林、张家峁等煤矿商品煤1000万吨,收购陕西国华锦界能源公司锦界煤矿商品煤1000万吨。并通过神华铁路专用线,实现4000—4500万吨煤炭销售能力。
榆林神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是神华集团实施“做强做大,打造辉煌”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是国内最大的煤炭生产商与陕西省最大的煤炭化工企业强强联手、优势互补,以资本和资源为纽带实现互惠合作,搭建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深层次、宽领域合作的新框架。这一切都体现了公司在资金、技术、完整的产业链等方面的先天优势,并且随着业务的开展和项目的进程,公司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公共关系优势将日益明显,为股东各方参与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向着实现互补互惠、互利多赢的目标而努
工作地点在陕北各县区,最不好是在矿上,不过无论哪儿条件都没问题的
工资待遇是相当的高了。一般技术人员月薪在2000以上,算奖金的话可达3000以上!不过进那个公司好像有点难度,据说有人拿十万元买一个正式工岗位,都买不到
详细情况如下: 神华包神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子公司。包神铁路北起京包、包兰线上的万水泉站,向南经鄂尔多斯至陕西神大县大柳塔镇,正线全长172公里,是神府东胜煤田煤炭外运的北线通道,也是神华集团第一条自备铁路。建设标准按国家Ⅰ级专用铁路设计。包神铁路于1986年6月1日开工建设,一期工程1990年完成,二期工程1993年完成;1989年3月开通试运营,总投资5.06亿元。由当时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铁路运输处负责临管;1995年11月组建神华包神铁路运营分公司,正式接管包神铁路;1999年9月,神华包神铁路运营分公司改制为神华包神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公司领导超前思维,本着把包神铁路做强做大的理念,实施挖潜提效工程,自筹资金4亿元,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完成了全线电力贯通工程、各站信号改造工程、三大区段的站改工程以及牵引力由蒸汽机车向内燃机车的换型;在神华系统实施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工程、铁路营销信息工程;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运输管理、调度指挥信息化。
包神铁路作为神华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神华集团煤炭外运装车总量60%以上的任务。货运量以每年1000万吨的速度跨跃式递增,2007年完成货运量1.0133亿吨,成为我国继大秦、神朔、侯月、朔黄之后的第五条年运量超亿吨的煤炭运输铁路。
公司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强化安全生主管理,取得了连续18年无行车重大、大事故的优异成绩;努力打造优质的经营战略、优质的作业流程、优质的管理制度、优质的文化建设和优质的员工队伍;公司决策慎重,基础扎实,管理精细,后劲充足,彰显稳健;广大干部忠于职守、尽心尽力、高效运作;员工共享公司发展成果,安居乐业,公司发展更具实力、更富魅力、更有活力,员工与企业实现了和谐统一;“安全、优质、高效、和谐、稳健、发展”是包神的企业愿景。
截至2015年12月25日,包神铁路集团年运量突破1.5亿吨。自1989年3月开通运营以来累计货运量达16.44亿吨。 公司实行二、三级管理:公司、段、站队(车间)。
公司机关本部行政设六部二室一中心:计划财务部(下设东胜财务中心)、人力资源部(下设职工培训中心)、安全质量部、工程技术部、运输生产部、科技信息部、董总办公室、监察审计室、调度指挥中心;党群设一部一会:党委工作部、工会;二个直属机构:东胜办事处、物资供应中心。
公司下设八个直属单位:机车车辆段、运输段、工务段、电务段、物业管理公司、公安分处、多经公司和工程处实行三级管理,其他实行二级管理。 我公司现员3820人,按岗位类别分类为:企业经营者9人,中层管理人员66人,中层以下管理人员279人(含调度指挥中心),其他人员3475人,都分布各个生产岗位上。
一、矿区现有地质环境保护技术
大柳塔矿区现有治理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3项:①矿井水处理技术②固体废弃物治理技术③矿区荒漠沙丘生态环境建设技术与措施。
1.矿井水处理技术
由于矿区地处荒漠区,水资源贫乏,煤炭开发又不可避免地破坏地下水资源,因此,水资源及其利用成为制约矿区生态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神东公司在采用先进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同时,结合矿井水和采空区及其充填物的特点,重点开发了矿井水采空区过滤净化技术,为矿井水的净化与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这项工程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已经在大柳塔井田成功实施。
在大柳塔井田,由于矿井废水在采空区、集水区发生过滤、沉淀、吸附与离子交换作用、自生矿物生成作用等物理化学过程,矿井废水中悬浮物、钙离子及其他有害离子大幅度减少,可以直接作为工业用水。净化后矿井水主要应用在3个方面:一是井下除尘、消防等二是作为洗煤厂、热电厂的工业用水三是经进一步的净化处理后并入管网,供生活用水。处理后的矿井水复用的经济效应极其显著。就大柳塔矿来看,每小时矿井水流量为280m3左右,全年可达245万m3。矿区工业用水的价格为3.2元/m3,排污费为0.96元/m3,因此,利用矿井水可产生经济效益784万元/a,节省排污费235余万元/a,每年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019余万元。
矿井水利用的环保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消除了矿井水引起的地表水体的污染二是减少了地表水体水量的利用,有利于地表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三是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减缓地下水位的下降,维持表土层的保水能力,防止水土流失四是矿井水可直接应用于矿区和周边地区的绿化与生态改善。
2.固体废弃物治理技术
矿区开发初期,乱倒矸石土渣的现象极为普遍,由于没有固定的排矸场地,矸石废渣任意向河槽沟道倾倒,致使大量矸石涌入乌兰木伦河,河床不断提高,矿区向黄河输沙量剧增。活鸡兔矿点沿河床布设的大小17个煤矿,对矿渣无任何处理措施,都向河槽倾倒,使原来150m宽的河道只剩下十几米。
后来,按照规划设计分区征用了沟壑地、开设了矸石场,在沟口建起渣坝,集中有序分层排放,在矸石矿渣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井下矸石矿渣向地面排放处理存在两个致命的弱点:汽车排矸及矸石场平整管理费用较高矸石矿渣中掺杂的碎煤自燃对周边环境的严重污染。据统计,大柳塔煤矿以前井下向地面排矸费吨公里0.65元,每年仅排矸费一项达百万元以上。矿区空气污染曾经上升到中度。
矿区在进行深入研究后,决定采用矸石矿渣的井下处理的方法消除矸石污染。在矿井设计和建设阶段考虑和实施井下矸石矿渣井下处理技术,在井下消化处理全部矸石。用矿用铲车配合无轨自卸胶轮车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矸石矿渣就近排至联巷、排矸巷、施工巷以及其他废弃的巷道内,并配以矸石自燃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矿每年节省排矸费上百万元,环境生态效益也十分明显:不占用土地,杜绝了煤矸石中有毒有害物质在风化和淋滤作用下对环境和水体的污染杜绝了煤矸石的自燃,降低了空气中硫化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
3.矿区荒漠沙丘生态环境建设技术与措施
神东公司通过积极的研究、实践、总结,矿区形成了一套成功的生态建设技术体系。主要有抗逆造林系列技术、风沙治理系列技术、水土流失治理系列技术等,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1)抗逆造林系列技术
针对矿区干旱、贫瘠、品种少等逆性条件及其对造林的制约,采取了一系列抗逆造林技术,包括:种苗建设技术和抗旱造林技术。种苗建设技术就是选择适宜种苗并对其进行引种,进行适应性栽培,使矿区生物物种具有多样性,且这些植物具有较好的抗逆性,从而达到了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目的。抗旱造林技术,包括林分结构优化配置、抗旱保水保肥技术、灌溉管网造林和平衡施肥技术4个方面,为保证造林效果、提高成林率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2)风沙治理系列技术
由于风沙对矿区生产、生活的影响严重,矿区在分析矿区沙地的有关条件后,确定了以植物措施为主,以工程措施为辅,多种手段快速、大面积地治理流沙的技术路线。在不同地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包括高大流动沙丘植被恢复技术,半固定沙丘植被恢复技术,沙地针叶林造林技术。
(3)水土流失治理系列技术
矿区沟壑纵横、沟深谷陡,地形支离破碎。风化破碎的基岩、疏松易蚀的风成沙与黄土、经常发生的暴雨使该区成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此外,采矿、筑路等人为活动也是水土流失的诱导因素。
在水土流失防治中,神东公司应用了具有矿区特点的水土保持系列技术。其中,整地技术是水土保持最普遍的与最有效的技术。通过改变小地形,把坡面局部地改为平地、反坡或下洼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形成条件,并形成一定的积水容积。从而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温度条件与养分状况,整地技术包括鱼鳞坑整地技术、水平沟整地技术、撩壕整地技术和植树造林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叶青,2002)。
二、环境保护技术对煤炭开发的促进作用
矿产的开发不仅会破坏环境,而且影响矿业开发活动自身的发展。如果控制得当,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效应还会造福人类,改善环境,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张发旺等,2001a)。
对于煤炭开发来说,很容易因塌陷破坏或预先降压而疏干上部含水层,而水资源对于干旱地区至关重要,因此,采取合理的顶板管理保护含水层不被破坏,或者保护被疏干的地下水不被污染,或者对受到污染的地下水进行处理,都可能会是经济可行的办法(张发旺等,2001b)。
本项目以1989年的TM数据、2002年的ETM+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不同时段矿区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监测,对比分析研究区环境变化情况,并结合矿山开采的速度等实际情况分析采取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之后对矿区地质生态环境的改善。
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对矿区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如下分类:耕地、草地、河流、居民地、裸地。然后,根据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影像特征,包括从色调、形状、阴影、纹理及影像结构等方面对提取的可视地物要素进行影像的定性分析。通过对这些地物要素其影像的定性分析,总结、归纳出这些地物要素各自所具有的影像特征,以此作为这些地物要素的解译标志和依据,后利用监督分类法开展大柳塔矿区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调查,定性分析煤矿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大柳塔矿区1989年、2002年矿区土地利用、覆被遥感解译图见图4-35、图4-36。1989年及2002年大柳塔矿区各类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占研究区面积的直方图如图4-37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在6类覆被类型中,草地(荒草坡)、耕地面积基本上没有发生多大变化,林地所占比重有所扩大,裸地相对缩小,沙漠控制面积有所减少,但区内的地表水资源也日渐匮乏。
图4-35 大柳塔矿区1989年土地利用/覆被遥感解译图
采煤对地表植被的影响,是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土壤和水分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煤炭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与地裂缝造成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以及地表水和土壤水的破坏,必然对地表植被产生严重影响。图4-38为1989年及2002年大柳塔矿区的标准化植被指数分布图。图4-39为1989年及2002年大柳塔矿区的标准化植被指数分布图变化趋势图,其中绿色部分为标准化植被指数增大的区域,表示在相对于1989年,2002年该处的植被更加发育,反之,黄色则表示植被遭受到了破坏,植被指数下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神华集团神东公司在煤炭开发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控制了土地沙化进程、改善了地表植被覆盖状况,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柳塔矿是神东公司第一个井下开采的矿井,由于当时仍按照传统方法向地面排矸,不仅需要为矸石运输投入每吨公里0.65元的费用,还堵塞了河道,引起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大柳塔矿初期每年仅排矸费用就达百万元以上,后期为了治理矸石山,2000年大柳塔矿投资70万元,通过采用分层排放填沟造地、上覆黄土、平整碾压,然后植树种草绿化了矸石场,治理面积5.33hm2。
图4-36 大柳塔矿区2002年土地利用/覆被遥感解译图
图4-37 1989年及2002年大柳塔矿区各类土地利用/覆被类型
近年来,为了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神东公司在新矿井设计之初就规划了矸石和矿渣井下处理,在井下消化全部矸石,并对排矸巷进行封闭、隔水,防止产生新的污染。采用矸石矿渣井下处置技术,完全可以达到井下矸石不升井就地消化处理的目的,各矿每个可节省排矸费用上百万元。其生态环境效益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不占用土地,杜绝了煤矸石中有毒有害物质在风化和淋滤作用下对环境的污染,杜绝了煤矸石的自燃,降低了空气中硫化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
另外,神东公司还采取各种措施对矿井水进行处理,复用。处理后的矿井水复用的经济效应极其显著。以大柳塔矿为例,每小时矿井水流量为280m3左右,全年可达245万m3。矿区工业用水的价格为3.2元/m3,排污费为0.96元/m3,因此,利用矿井水可产生经济效益784万元/a,节省排污费235余万元/a。每年可获得经济效益1019万余元。矿井水利用的环保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消除了矿井水引起的地表水体的污染二是减少了地表水体水量的利用,有利于地表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三是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减缓地下水位的下降,维持表土层的保水能力,防止水土流失四是矿井水可直接应用于矿区和周边地区的绿化与生态改善。
图4-38 1989年及2002年大柳塔矿区标准化植被指数分布图
图4-39 1989年及2002年大柳塔矿区标准化植被指数变化趋势图(绿色为标准化植被指数增加区黄色为标准化植被指数减低区)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神东公司还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植树造林。到2002年底,神东矿区累计营造乔灌木2488万株(穴),按年产生物量计算,每年可创造直接经济产值1990万元种苗基地每年可销售苗木200万株,创造产值200万元。生态功能的增加,大大降低了煤灰分,提高了煤质。采取治沙措施的露天采坑,当平均风速为8.4m/s时,两小时的进沙量为19.58/m3,未经治理的煤矿集沙量为331.1g/m2,二者效果之比为1∶17,精煤进沙尘量降低94%,煤质提高,每吨煤的销售收入增加1.925元。矿区露天开采按200万t/a计算,则每年可增加煤炭销售收入385万元。经济效益还表现在延长了机械设备使用期,每年可节约维修费500万元:避免了沙尘暴造成公路停运,提高公路运输产值535万元,水源涵养林的营造有效沉降了水中的含沙,每年节约供水系统清排沙费160万元(叶青等,2002)。
截至2006年年底,神东煤炭分公司累计投入生态治理专项资金超过5亿元,其中2006年投入超过5000万元完成生态治理面积145km2,已治理面积大约是开采面积的3倍。神东矿区林草覆盖率由开发初期的3%~11%提高到目前的59.4%。
在各种环保措施的保障下,神东公司近年来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原煤产量连续7年实现千万吨增长,2004年集团原煤年生产力已达1亿3000万t。
三、现有地质环境保护技术的不足及治理措施
虽然大柳塔现有地质环境保护技术对煤炭开发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采取的一系列保护矿区植被和水资源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地面塌陷的治理与土壤保护、土壤水综合利用方面还存在不足,周边地方及个人小煤矿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也不容忽视。
1.地面塌陷治理与土壤保护技术
前已述及,大柳塔矿区最大的地质环境问题在于地面塌陷与地裂缝。许多其他地质环境问题:诸如土壤环境破坏、地下水系统破坏等也是由地面塌陷与地裂缝引起的。目前矿区对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的治理仅是在矿井生产期间组织人力,对采煤后地表出现的裂缝进行充填。对于封闭矿井范围内出现的塌陷坑、洞、塌陷台阶等,未见其实施填平修复以及其他治理措施。
对地下开采引起的塌陷区,因其所在地区的地势地貌、水文气象等条件的不同,对土地的破坏程度和复垦方法均有所不同。对于地处黄土丘陵地与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大柳塔矿区而言,可采用原位土壤保护技术,适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充填复垦、泥浆复垦等工程技术。鉴于大柳塔矿区采煤塌陷破坏了很多耕地,对耕地的恢复复垦非常重要。因此,还需要结合一些生物复垦技术,改善土壤的结构,使复垦后的土壤更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2.塌陷区土壤水综合利用技术
大柳塔矿区地处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极其缺乏。而采矿活动又造成水资源量的损耗及水质的恶化,使可用水资源大为减少。尽管矿区施行了矿井水资源化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不足以解决矿区水源的根本问题。土壤水的综合利用是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对于水资源极度缺乏的矿区,土壤水的有效利用尤为重要。
采用微地貌与覆盖措施有机结合的土壤水利用技术能够改变土壤水流动系统特征,调控土壤水流动系统的上下边界条件,改善土壤浅部介质的渗透性与储水性,增加降水入渗,减少土面蒸发,从而优化田间微水文系统、微气候系统,改变土壤的微生态环境,使土壤水分、盐分、养分、温度、透气性等要素的时空分布更有利于植被的生长(靳孟贵等,1998)。
根据靳孟贵等对土壤水利用技术的研究,目前可行的土壤水利用技术包括盖膜穴播、缩行密植、秸秆覆盖、沟播等。不盖秸秆沟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盖秸秆沟播与覆膜穴播的相差不大,而密植的活性最低。缩行密植促使作物根系深扎,使得作物利用土壤水的范围下移,有利于作物利用深部土壤水,扩大了根系汇流系统,增加可利用土壤水资源。同时,利用小麦自身增加田间覆盖,抑制棵间蒸发,缩小土面蒸发流动系统,在干旱条件下形成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土壤水流动系统。沟播使得各生态因子(温度、湿度、盐分、pH值等)处于适宜的状态,微生物学过程及作物代谢活动较好,所以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也最高。秸秆还田可以改变浅部土壤的渗透性与储水性,减少土面蒸发,减少灌溉水和降水的深层渗漏,降低了昼夜温差(靳孟贵等,2003)。各种土壤水利用技术对土壤浅层的微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对深层土壤影响较小。
矿区耕地由于受到塌陷及地裂缝的影响,农作物产量受到影响。采用土壤水利用技术,不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增加产量,而且对于矿区塌陷土地的植被恢复、生态环境重建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周边地方煤矿的地质环境治理
大柳塔煤矿周边有许多正在开采的地方乡镇或个人小煤矿。包括神木县苏家壕矿、贾家畔时令梁矿、张家渠矿、昌盛煤矿、后柳塔矿、东风联营矿等。这些乡镇煤矿(多为私营煤矿)存在着私开乱挖、伤亡事故多、危及煤矿及矿工安全、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洪勇等,2006)。主要原因是煤矿主对矿山的地质条件没有足够的认识,对采矿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不够重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没及时做好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护措施,对破坏的地质环境也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理。对于小煤矿的治理技术,完全可以沿用前文所述相关技术,包括塌陷区土地复垦的各种技术、矿井水资源化的技术、生态修复的种植技术等。
但是,对于小煤矿的地质环境治理,不光涉及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制度与管理的问题。许多环节的技术难度并不大,而是由于小煤矿主的思想观念及对大局认识的不足,以及对短期经济利益的盲目追求,使得这项工作难以坚持下去。故需要有关部门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采取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使其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在小煤矿生产中具体落实下来,使小煤矿能持续健康地发展,为实现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新的贡献(赵福平等,2003)。
四、矿区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利用大柳塔矿区地质环境调查结果,针对大柳塔矿区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结合已有地质环境保护技术及改进方案,本着“采煤保水保生态”的基本原则,在本项目研究重点的基础上,制定大柳塔矿区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方案。
1.大柳塔矿区地质环境保护目标
按照大柳塔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认真分析规划区域内自然地理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矿区生态地质环境现状,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背景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规划目标,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整治采煤塌陷土地,尤其是耕地,使之恢复到适宜植物生长、重点是恢复农作物可耕作的状态
2)使土壤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3)使矿区周边由于小煤矿引起的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大柳塔矿区地质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
根据大柳塔矿区所处地质环境和地貌特征、矿区地质灾害隐患特征及矿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和涉及面大小等因素,划分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点区(图4-40)。
图4-40 大柳塔矿区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示意图
在大柳塔矿区地质环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出地质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首先是采空区,一般而言,采用长臂式井峒开采方式,只要采过的地方必然塌陷,因此,采空区是需要治理的重点区域其次是矿区周边地方煤矿治理区,大柳塔矿区周边有些小煤矿存在越界开采的行为,造成许多地质环境问题,但由于采区归属的不明确,地质环境治理的责任也就不明确,因此需要进行重点治理。
3.大柳塔矿区地质环境保护治理项目
根据矿区地质环境保护目标与重点区域,结合矿区现有地质环境保护技术及优化方案,可设立以下3个矿区地质环境保护治理项目,并对不同类型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提出具体安排建议及规划实施的对策措施。
(1)大柳塔矿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
大柳塔矿区从1985年创建至2005年底,采空区面积已达27.087km2,地面塌陷影响面积达48.23~54.64km2(徐友宁等,2008)。在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条件下,形成即采即塌的塌陷模式。大规模的塌陷土地,尤其是原农耕地,需要进行综合治理。
·塌陷区复垦方案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根据塌陷前的土地利用类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采煤前的非农耕地,采取自然恢复的技术措施。在没有其他干扰的情况下,3年后塌陷区地面稳定,植被基本恢复到塌陷前的状况,所以,不干扰、不继续破坏是塌陷区最经济也是非常有效的复垦措施。
对塌陷前的农耕地,为了尽快恢复其生产力,要采用一些适宜的治理技术进行重点治理恢复。大柳塔矿区塌陷地大部分属于山地和丘陵,地势不平,塌陷区与原始地貌差别不大,裂缝较多,潜水位很低,因此,在不影响耕种的情况下,及时填塞裂缝、适当平整后不作其他治理,直接进行复垦在部分地表破坏较严重、塌陷较深地段,可采用在塌陷区内先充填后覆土的改造方法,然后复垦。
·适宜作物种选择方案
大柳塔矿区有效土层瘠薄,环境条件比较脆弱,要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选择耐瘠薄、耐干旱抗性强的作物种。同时,在选种时还要考虑在相同的投入下,作物收益越高越好。矿区生长较好的作物品种包括马铃薯、玉米、黍子等,抗旱、受塌陷影响小,可在复垦后继续播种。
(2)大柳塔矿区土壤水综合利用方案
大柳塔矿区水资源短缺,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土壤水资源作为农耕、生态用水,可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因此,需要在塌陷区土地复垦后,采用各种土壤水利用技术,综合利用土壤水资源,为矿区经济有效地恢复农耕地与生态植被提供保障。
可采用深翻蓄水保墒技术、秸秆高茬还田技术、倒茬轮作技术、微地貌与覆盖措施有机结合的土壤水利用技术等达到综合有效利用土壤水的目的。
·深翻蓄水保墒技术
大柳塔矿区以旱作农业为主,多年平均降雨量仅368.2mm。最大限度地蓄水保墒和提高水分利用率,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接纳秋季雨水,达到“秋雨春用”的目的。目前主要推广机械深松耕、伏秋机械深耕、山地转头犁深翻和人工铁锨深翻4种形式。
·秸秆高茬还田技术
秸秆高茬还田技术就是在地面保留足够数量的作物残茬或秸秆,以保护土壤,减少土壤水分的损失。植物残留物吸收大量地面水,延迟了地表的水流,使水分有更多的时间渗入地下。根据生产实际,并针对伏秋旱象确定留茬,若伏秋雨水充足,留茬20cm以上,干旱则留茬20cm以下。
·倒茬轮作技术
合理轮作是通过肥(施用有机肥、肥田保水)、作(农作物调剂用水)、蓄(改善土壤条件,扩大蓄水量)、用(挖掘不同层次的有效水,加以利用)等途径来解决有限天然供水下的农业持续增产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适合当地的轮作能提高水分利用率。轮作倒茬种植结构根据作物种以及其生物学特性而制定,一般深根性作物与浅根性作物、禾类作物与豆、薯类作物搭配,轮作地一般都要加进经济作物,总产值也高(神华集团,2007)。
·微地貌与覆盖措施有机结合的土壤水利用技术
该技术能够改变土壤水流动系统特征,调控土壤水流动系统的上下边界条件,改善土壤浅部介质的渗透性与储水性,增加降水入渗,减少土面蒸发,从而使土地更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根据塌陷区的地貌类型及作物类型,研究区内可行的技术应为秸秆覆盖、沟播方式。
(3)大柳塔矿区周边地方煤矿地质环境保护治理
大柳塔矿区周边归属地方或个人的小型煤矿,无论是否存在越界开采,均使开采地的地质环境遭到较大破坏。产生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煤矸石占地、水土环境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需要进行综合治理。该治理项目,技术上仍采用前述大柳塔矿区各种地质环境保护治理适用技术。关键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坚持依法治理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大柳塔地方煤矿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条例》,对大柳塔地方煤矿地质环境治理的责任划分、治理目标、治理原则、指导思想、办理程序、奖惩兑现等具体事宜做出明确规定,从而将该区地方煤矿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增加工作透明度,保证地质环境有序治理。
其次,在治理费用方面,主要采取收取地质环境治理保护费用的方式,按照制定的条例,对区内地方煤矿强制收取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治理费用。依据“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将地质环境治理保护纳入煤炭生产成本,向造成地质环境破坏的煤炭企业收取一定比例的治理费用,并将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费等捆绑起来使用。
最后,要依法监督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条例的执行情况,加大执行力度,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使治理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前推进。
准格尔煤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地处蒙、晋、陕交界处,东临黄河,北距首府呼和浩特市120公里。煤田已探明地质储量267.6亿吨(我公司拥有煤炭资源储量30.98亿吨),煤层平均厚度32.8米,属低硫、特低磷、高灰熔点、较高挥发份和较高发热量的长焰煤,应用基底位发热量为4000-5600大卡/千克,是优质动力和气化及化工用煤,以低污染而闻名,被誉为“绿色煤炭”。
准格尔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东部,地理坐标39°25′—39°59′,东经111°10′—111°25′。煤田北、东、南为煤层露头,濒临黄河,西以主要可采煤层底板600米等高线为界,南北长65千米,东西平均宽21千米,面积1365平方千米。煤田北部隔黄河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清水河县相邻,东部、南部分别与山西省偏关县、河曲县相邻,西南部与陕西省府谷县相邻,西部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东胜区和伊金霍洛旗相接。
薛家湾镇是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和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所在地,位于煤田北部中间位置,东南距黑岱沟露天煤矿10千米,东北距喇嘛湾黄河大桥30千米,距呼和浩特市120千米,东南距离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49千米,西经109国道距鄂尔多斯市142千米。
随着准格尔矿区的开发建设,矿区交通状况不断改善,与内蒙呼市、鄂尔多斯市、山西省万家寨等地都有2级或3级公路相通。大(同)准(格尔)电气化铁路正线全长264千米,向东与大(同)秦(皇岛)铁路接轨;向西与准(格尔)东(胜)铁路相连。公路、铁路交通已形成网络,为矿区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012年主要生产经营目标是:
生产奋斗目标:原煤生产6200万吨,黑岱沟露天煤矿3200万吨;哈尔乌素露天煤矿3000万吨;商品煤装车5776万吨,其中黑岱沟露天煤矿2976万吨,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2700万吨,收购煤100万吨;发电48.5亿度,其中,发电厂2.5亿度,矸电公司46亿度;铁路运输量7600万吨。
经营目标:准能公司实现收入134.33亿元,利润31亿元;哈尔乌素分公司实现收入66.158亿元,利润14.75亿元。
经济增加值:准能公司14.12亿元,哈尔乌素分公司5.41亿元。
安全目标:杜绝生产死亡事故;力争不发生重伤事故;非伤亡事故件数和级别比2011年明显降低。
拓展资料:
1、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神东充分依托神华集团矿电路港一体化运营模式和一站式产运销,坚持“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高效”,大胆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形成了以“生产规模化、技术现代化、团队专业化、管理信息化”为特征的千万吨级集约化、安全高效生产新模式。积极打造“本质安全、质量效益、科技创新、资源节约、和谐发展”的企业。 1998年以来,公司煤炭产量以年均1000万吨的速度递增。 2005年公司率先建设了中国第一个亿吨矿区和2011年中国第一个2亿吨商品煤生产基地。矿区建设以来,百万吨死亡率得到控制低于 0.02。安全、生产、技术、经济等主要指标达到国内一流、世界一流水平。
2、 神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华集团、神华,是199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是中央直接管理的重要国有骨干企业。政府。神华集团实行煤炭产、运、销一站式经营。其业务实行“矿、路、电、港、航”一体化,提供煤炭产销、电力生产与供应、煤制油、煤化工等运输服务,以及相关铁路、港口、运输。神华集团于2017年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神华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总部设在北京。 1995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国有独资公司。主营业务为煤炭生产与销售、电力与热力生产与供应、煤制油及煤化工、相关铁路、港口等运输服务。 2004年11月,神华集团发起设立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6月,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国有资产、国务院授权范围内的煤炭及其他资源性产品的开发,以及电力、热力、港口、铁路、航运、煤制油、煤化工等领域的投资和经营。工业;计划、组织、协调和管理神华集团所属企业在上述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神华集团总部位于北京。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由神华集团独家发起设立,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 2013年,神华集团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178位。
包神铁路公司建设标准按国家Ⅰ级专用铁路设计。包神铁路于1986年6月1日开工建设,一期工程1990年完成,二期工程1993年完成;1989年3月开通试运营,总投资5.06亿元。由当时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铁路运输处负责临管;1995年11月组建神华包神铁路运营分公司,正式接管包神铁路;1999年9月,神华包神铁路运营分公司改制为神华包神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近年来公司领导超前思维,本着把包神铁路做强做大的理念,实施挖潜提效工程,自筹资金4亿元,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完成了全线电力贯通工程、各站信号改造工程、三大区段的站改工程以及牵引力由蒸汽机车向内燃机车的换型;在神华系统实施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工程、铁路营销信息工程;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运输管理、调度指挥信息化。
包神铁路作为神华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神华集团煤炭外运装车总量60%以上的任务。近年来,货运量以每年1000万吨的速度跨跃式递增,2007年完成货运量1.0133亿吨,成为我国继大秦、神朔、侯月、朔黄之后的第五条年运量超亿吨的煤炭运输铁路。
神华集团是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综合性能源企业,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矿、路、电、港一体化开发,产、运、销一条龙经营,拥有54个累计生产能力为2亿吨的煤矿,全长为1369公里的运转能力为1.28亿吨公里的铁路专用线,1608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电厂,煤制油和煤化工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神华集团开创中国煤炭行业新纪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销售商,获得中国工业企业最高荣誉“中国工业大奖”。煤炭生产能力、单产单进等指标创世界纪录。
2006年,神华集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十六字”方针,积极推进“五型企业”建设,强化管理、加快创新,经济效益稳健攀升, 安全生产保持先进水平, 中国神华市场表现优异,电力装机容量跨越式增长, 煤直接液化工程建设完成节点目标, 路港能力大幅提升, 自主创新成效显著,实现了神华事业“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神华集团锐意改革,创新发展,并购了宁煤集团公司,重组了非上市科技企业。上市公司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神华成为2006年度国际资本市场表现最好的上市公司之一。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截至2006年底,神华集团在册员工150447人,资产总额2464亿元。
神华集团紧紧围绕“开疆拓土、重整河山,做强做大、打造辉煌”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型的“五型企业”建设,将逐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企业。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矿电路港航一体化、产运销一条龙经营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煤炭企业,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四个跨世纪重要工程之一。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华集团),是于199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按照《公司法》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是以煤炭生产、销售,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煤制油及煤化工,相关铁路、港口等运输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大型能源企业。
神华集团是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综合性能源企业,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矿、路、电、港一体化开发,产、运、销一条龙经营,拥有54个累计生产能力为2亿吨的煤矿,全长为1369公里的运转能力为1.28亿吨公里的铁路专用线,1608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电厂,煤制油和煤化工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神华集团开创中国煤炭行业新纪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销售商,获得中国工业企业最高荣誉“中国工业大奖”。煤炭生产能力、单产单进等指标创世界纪录。
神华下属有如下企业: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神华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神华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 神华集团物资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神华集团综合服务开发公司 神华财务有限公司 神华天泓贸易有限公司 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神华国际(香港)公司 神华集团乌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神华集团海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神华集团包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神华乌海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神华集团神府东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神华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 神华蒙西煤化股份有限公司 神华杭锦能源有限公司神华宁煤集团公司 神华宝日希勒能源公司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总公司北京市国土资源遥感公司 中国机电出口产品投资公司 神华包头煤化工公司 信泰珂科技中心 神华呼伦贝尔煤化工有限公司新疆阜金矿业有限公司 金瓷科技实业发展公司 北京博泰坤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神华神府东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是神华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负责开发经营神府东胜煤田骨干矿井及配套项目。
神府东胜煤田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北部和内蒙古伊克昭盟南部。煤田总面积31172平方公里,探明储量2236亿吨,远景储量10000亿吨,是我国已探明储量最大的煤田,被誉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神府东胜煤田地质构造简单,煤层稳定、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高挥发份。煤质牌号为长烟煤和不粘结煤,是优质动力煤和汽化用煤。国务委员宋健视察矿区时称赞"神东煤"是"城市环保的救星"。
神府东胜矿区自1985年建设以来,先后建矿11个,总体规划为6700万吨/年,远期规划1亿吨/年。
公司确定矿区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方针。矿井现代化装备居国内一流水平。
公司实行生产、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多种经营四条线管理模式。即生产线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将矿井承担的社会职能分离出来,由公司集中来办;服务线实行集中统一经营和内部模拟市场管理。
矿区开发建设始终坚持开发与环境治理并重的方针,从企业长远发展与维护本地方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严格执行国家、地方颁布的政策法规,受到国家和地方的广泛赞誉。
煤田的开发建设还受到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同时也给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到1998年底公司共支援地方建设投资2.29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地方办矿、修路、供电、办学、兴修水利等。矿区交通、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给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矿区的发展给予了极大支持,为矿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神华神府东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愿以务实的作风,友好的姿态,与各界朋友精诚团结,密切合作,共图大业,再铸辉煌。
地址:中国陕西省神水县大柳塔镇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四十五,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