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车展谎称怀孕,特斯拉女车主又遭一份报告“实锤”
在上海车展上维权的特斯拉女车主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声,她认为自己遭受了太多人格攻击和污名化指责。
自从4月19号,女车主在上海国际车展上身穿特斯拉“刹车失灵”的T恤一“站”成名之后,这桩消费纠纷的消息就一直没有降过温。
特斯拉女车主作为一个出来维权的消费者面对特斯拉这样一家全球性知名企业,是处于弱势地位的,这样的人一般又很容易获得公众的同情和支持。女车主之所以被攻击得这么厉害,在网友们看来,她是“咎由自取”。
第一,她跑到车展上大闹的维权方式过于偏激。
第二,第二,谎言,女车主在车展大闹、保安过来控制她的时候,她撒谎说自己怀孕了,还说要割腕自杀,她后来亲口承认自己当时并没有怀孕。
第三,第三,女车主的丈夫在妻子被拘留期间,来了一个近乎自爆式的的采访,说只有检测结果为刹车失灵才会接受,否则绝对不会认可,还有什么自己身边有来自北京的团队,这个团队可以帮助他们洗白,这个队友真是反向助攻之王啊。
第四,第四,车主和特斯拉两方互不信任,特斯拉非常支持第三方介入调查,而车主方面一直推辞拒绝,网友们本来就质疑她是心虚无理,最近温州交警部门委托的温州 汽车 工程学会给了一份鉴定报告,认定是车主把油门当成了刹车,才导致了事故发生,再加上特斯拉4月份公布的1分钟行车数据,女车主污蔑特斯拉好像已经是实锤了。
这是一场暴露于公众眼皮子下的公开审判,每个人都可以发声,但最重要的不是两人道德上的是非,而是这桩消费纠纷的事实究竟如何。
最核心的纠纷其实是特斯拉的刹车到底有没有问题。女车主一口咬定有,特斯拉方面当然否认,这两个是利益的直接相关方和对立方,所以必须得有权威、公正的第三方机构来介入调查,或者更理想的情况,是调取特斯拉数据库中的详细信息,用双方都认可的数据来说话。
可是现实是,目前这两点都做不到。先说这个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不是没有啊,市监局主持车主和车企行政调解的时候,就指定了一个检测机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他们称这是全国唯一一家检测机构,女车主电话咨询后发现《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是一家质量认证中心,没有事故车司法鉴定的资质。
除此之外,特斯拉维权车主抵触第三方机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翻看以往的特斯拉诉讼案件,你会发现依据国内的第三方检测结果,全部是判定事故责任在车主、特斯拉无责的。由此认定第三方机构有问题,还真不是因为人家特斯拉百分百全胜战绩,车主就掀桌耍赖。
业内专家公开表示过,目前国内第三方的鉴定都是按照传统 汽车 的标准去做的,所以结果永远是车主负全责,但新能源自动驾驶 汽车 的逻辑和传统 汽车 有很大的差距,拿旧鞍套新马,这是不适应新技术和新标准的。车主因此质疑第三方检验结果的权威性,并不过分。
没有第三方,就得看特斯拉记录下的行车数据了。特斯拉在4月份就已经提供了事故发生前1分钟的行车数据,结果指向车主飙车没刹住,所以出了事故,但这个结果却没能起到让所有人都信服的作用。事发时的监控看不到,特斯拉的数据也只给了制动踏板物理性移动信号有或没有,专家表示,缺失的参数太多,远不足以判断真相。而且女车主还质疑数据的真实性。
我们刚才说过,解决刹车到底有没有问题这个核心纠纷,最好是有双方都认可的特斯拉数据库里的详细信息,但很遗憾,这一条目前也是没有的。特斯拉在2012年进驻中国,直到今天,都没有在中国建立起数据库,只在美国有,也就是说,特斯拉收集到的中国用户和他们行车的所有数据,全部被传到了美国,控制在特斯拉的总部,他们既是数据事实上的所有者,又是数据的管理者,从人性的角度讲,他也很可能竭尽全力让自己成为数据的受益者。
靠用户大数据推出新的商业模式特斯拉还没有做到,但用数据打赢消费官司,那可是实实在在已经做到的事情。特斯拉在中国已经有超过200多封判决文书,官司胜率是99%。200多起纠纷,你很难相信这些特斯拉车主全部是花钱找事儿、就为了污蔑特斯拉。消费者的这种惨烈结果,很多都是因为第三方检测对自己不利、然后就要求特斯拉提供行车数据,结果特斯拉提供的数据又全部是证明车主有错的,而且就连国内专家也办法去质疑特斯拉的数据。
此外,打官司本身是一件技术性很强的事情,特斯拉无疑有比个体消费者更有经验、更加老辣的诉讼团队。
所以,目前上海女车主这个案件的事实究竟如何,还没办法下一个确定的结论,这时候就把女车主锤死,容易冤枉人。
近几天,关于广汽新能源的新闻可真不少,先是连续两个月销量破7000;随后又宣布更名广汽埃安,成为与广汽传祺平行的独立品牌。紧接着,在广州车展上又推出了第四款车型,也是更名后的首款车型——埃安Y。
正面来看,埃安Y采用“天空之城”的造型设计,再加上非常丰富的原厂定制个性配饰,打破各种固有定律,让人一眼入魂。
当然,面对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埃安Y也是有备而来。不仅有最快最新的5G模块,还有全球领先的ADiGO 3.0自动驾驶系统、全场景一键遥控泊车以及更高级别的智能记忆泊车等功能,在同级竞品前可以说非常超前。
动力方面,新车有望搭载广汽埃安今年发布的两档双电机,再加上不着火、长寿命、长续航的最新电池技术,让人非常期待。
最重要的是,这台入门级纯电SUV售价也一定会让人非常惊喜,追求质价比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近日国内关于新能源车自燃的消息此起彼伏,新能源汽车还安全,它产生起火和着火的几率并不是非常高,仅仅类似事故发生被一些人变有走心的蹭热点,导致了成千上万顾客的关心,实际上燃油车也会出现起火和火灾事故,但是却没有人来蹭热点,所以才受重视,很多人都认为新能源汽车产生起火火灾事故的几率比燃油车高些,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回事。
假如驾驶人员实际操作不上,或者让车辆出现了很严重的撞击,都可能造成新能源车发生火灾事故,产生点燃导致较为严重后果,再有就是天气炎热,司机在车里放一些易燃易爆品,也很容易让物件在车里着火,造成整辆车都被引燃。但是这些原因造成的火灾事故和车自身的品质不相干。汽柴油车子日常使用中,续航里程耗费尽管比较高,但汽柴油耗光续航力情况下,则是比较简单,只需寻找最近加油站,耗费数分钟时长,就能充斥着驱动力,再次上路行驶。
新能源车辆一般来说,比较适合在城市里内应用。一旦电磁能耗光,填补电力能源即将花费大量时长。以前就会有网友调侃,好朋友开汽油车,已经到家几小时,自己还在收费站充电桩,爱给车充电等候交通出行。假如可以提升续航,或是迅速拆换新能源车辆充电电池,就可以解决续航力这一薄弱点,让新能源汽车拥有更加宽广销售市场,越来越受司乘人员亲睐。
新能源车辆,依赖于充电电池增加动力,充电电池拥有较高电压,也是有着比较复杂路线。这样一个前提下,天气炎热中应用,就有可能出现车辆自燃状况。同样条件下,汽柴油车自燃几率,要比电瓶车更低一些。车辆自燃前提下,如果车里有司乘人员,可能严重危害到他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首先就是充电桩的问题,虽然说现在充电桩建设在不断推动,很多省市都已经有了部分充电站,但是普及范围还不是很广,在二三线城市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对于一些一线城市是比较方便的。所以让很多二三线城市消费者本来想要购买纯电动车,但是由于充电桩问题望而却步,这也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很大因素。
除了充电桩问题之外,制约电动汽车的另一大因素就是充电速度慢。大家都知道燃油车如果没油了之后,可以立即到临近的加油站去加油,只需要充2~3分钟就可以继续行驶。但是对于一些电动汽车来说,充满电最快也需要半小时,慢的话得需要七八个小时,所以很多人都害怕买了电动车之后,不能满足出远门的需求,只能是上下班代步用。所以很多人宁愿选择燃油车而不考虑电动汽车。
可能结合现在实际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是比较火热的,但是很多人有一种固执的想法,觉得燃油车可能依旧是很多人心中绝对的助力,对于消费者而言,现在首选依旧是购买燃油车,所以根本不涉及到考虑不考虑购买的问题。虽然现在眼下新能源的新闻很多,但是这些新闻其实跟消费者的关系不是很大,只是被人为放大的结果。就比如说之前的时候,网络上热议北京下雪这件事情,实际上,北京西侧的东陵门下雪是经常的,所以在十一下雪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的扩散,被扩大成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目前新能源的电池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下一步可能会继续研发,也有可能另辟蹊径。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相信这些问题迟早会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