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釉质再生可能吗
牙釉质不可能再生。
牙齿最外层叫牙釉质,它是一个半透明的结构,内侧叫牙本质,呈淡黄色,越健康的牙釉质钙化程度越高,其硬度也越高,这样的牙釉质更透明,所以深部的牙本质的颜色也更容易透过其而呈淡黄色。
牙釉质主要的成分是羟基磷灰石晶体,其排布非常致密,纤维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通过紧密聚集形成直径约5微米的釉柱,然后这些釉柱进一步交叉排列形成高度有序的层级结构,让牙釉质坚如磐石。因为缺乏包括细胞在内的生物有机基质,所以牙釉质无法再生。
扩展资料保护方法:
1、为防止牙齿受到腐蚀,吃完高糖食物后最好漱口或刷牙,不要长时间含着糖果;
2、喝完红酒后漱口,因为红酒中的酸性物质可软化牙齿珐琅质,导致牙齿变黄。其中单宁甚至可残留于牙釉质细小裂缝中,进而聚集细菌,导致龋齿;
3、刷牙不要太用力,刷牙用力过猛不仅会导致牙龈过敏,而且损害牙釉质,增加龋齿风险。如果刷牙爱使劲,最好选择软毛牙刷;
4、不要太经常咀嚼冰块,过冷的刺激会伤害牙齿,减少牙的寿命,这样做还会刺激到牙齿内部软组织,引起牙痛;
5、最好每6个月洗一次牙,至少1年看一次牙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不可再生的牙釉质到底有多脆弱?本文教你如何保护
可以再生
再生的牙本质称为修复性牙本质。
称为修复性牙本质也就是因为它出现在损害的相应部位。
牙膏中的主要成分是摩擦剂,还有它芳香的气味会让人觉得会刷得很能干净。
其实各种牙膏的功能都差不多,药物牙膏会使牙齿轻度变色
牙周病医生会建议他的患者最初不要用牙膏刷牙,这样才能清除感受到自己哪里刷得不是很干净以改善刷牙方法,达到治疗目的。
不会,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你补的铝牙并非真正的纯铝,而且铝化物或者以铝为大多数的合金,而我们知道,原电池的形成大多数情况是由一个活泼金属和一个非活泼金属进行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后才会产生的,当两者同时出现在电解质中时由于电子发生了转移,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当中的阳离子则发生还原反应,两者同时发生,从而形成原电池。
但是在口腔内部大可以放心,第一就是电解质溶液的阳离子浓度确实太低,我们知道人的口腔作为体外液虽然有较多种类的金属元素,但是其浓度确实很低,低低到根本不足以发生原电池反应,当然如果只有这个理由了有些人可能也会担心在人体正常摄入食物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吃到一些反应较为活泼的物质,这时候要是吃着吃着自己的铝牙又没了怎么办,所以说,这就涉及到第二个理由了。
铝牙仅仅指的是大多数铝化物铝,而不是纯铝,因为我们一个,铝单质首先在空气中很容易氧化,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它的氧化物大多数为氧化铝,这是一种性质极为稳定的物质,也就是说在超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物质都没有办法破坏掉铝外面这一层氧化物,所以说我们假设镶的牙是纯铝的话,其实实际与外界接触的早就是氧化铝了,所以说大可不必害怕。
最后提一句,大多数牙科医生的学历其实还蛮高的,他们都不怕出事儿,你怕啥…
首先在胚胎早期原始口凹内有外胚间充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形成原发性上皮条索。爬行动物,哺乳动物、部分两栖动物和部分鱼类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出现。少数鱼类和两栖动物可能出现在颚部。
原发性上皮条索可分化为前庭板vestibular lamina和牙板dental lamina
。前庭板发育为前庭沟,牙板将来形成牙胚。而牙板的位置决定了将来牙齿的位置,牙板受局部间充质组织的引导发育成外形不同的牙(类哺乳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才存在牙齿分化)。
当第一批牙齿萌出后牙板会向舌颚侧、被继承牙的根方增生形成
继承牙板successional lamina
将来可形成新牙替换旧牙(哺乳动物仅一次)。而双侧靠近远端(游离端原来未长牙的颌弓部位)增生形成
增生牙板accessional lamina
,用以形成新的牙齿如哺乳动物的恒磨牙(恒裂牙)。
(继承牙和被继承牙)
牙齿的分类按牙齿生长位置及与颌骨关系可分为:
①端生牙:牙位于颌骨上端与颌骨链接不紧密,无明显牙根。(如鱼,两栖动物)
②侧生牙:位于颌骨舌侧或腭侧,有一部分与颌骨链接,牙根进化并不完整。(如大部分爬行动物)
③槽生牙:位于颌骨中,牙根藉由牙周膜与颌骨紧密相连。(如恐龙,鳄鱼,哺乳动物)
按牙齿形态分类
同形牙:牙齿形态基本相同,如现生爬行动物、恐龙的单椎牙。
异形牙:牙齿形态因所在位置和行使功能不同而不同,如哺乳动物、类哺乳爬行动物。异形牙中有几种特例:
①高冠牙:常见于反刍食草动物。用于反复研磨。
②裂齿:食肉目动物上颌最后的前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发生特化而形成的。用于撕裂食物。
牙齿的更迭现生各类动物只要有真正意义上的牙齿。(牙齿:大部分脊椎动物具备的用于咀嚼或撕裂食物的特化硬组织)都具备替换能力。替换次数由牙板可发育次数决定:
大部分哺乳动物拥有两套牙齿:恒牙裂和乳牙列,主要是由于配合颌骨的生长发育。
而现生爬行动物、鱼类、俩栖动物的牙列多为可终身替换的多牙列。
(如鲨鱼牙齿中身生长,新牙向前替换脱落的旧牙齿)
所以双牙列是哺乳动物特有,而多牙列则十分常见。至于为何恐龙、鳄鱼、鲨鱼拥有永远用不完的牙齿特别出名无外乎两个原因:
①因为体型大人类易于观察到。
②因为他们不但拥有多牙列而且新旧更替频繁。
多牙列的优点和缺点很多人羡慕鲨鱼或鳄鱼拥有永远换不完的牙齿。蛀牙?敲掉~牙断了?敲掉~牙松动了?敲掉~反正新牙用不完的用。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分析一下:
(由上至下依次为鲨鱼、鳄鱼、恐龙牙齿)
①多牙列牙齿的形态和作用:
拥有多牙列动物的牙形态为同形牙,所以牙齿形态基本相同,作用相近。如鲨鱼、鳄鱼、恐龙的牙齿只具备撕裂、固定几乎无咀嚼功能。
②多牙裂牙齿的牙根体系:
多牙列的牙齿多为端生(鲨鱼)侧生(大多数现生爬行动物)极少为槽生(恐龙、鳄鱼)。所以牙根并不发达。即使是槽生牙的鳄鱼和恐龙也仅有单根,所以多牙列牙齿并不牢固。
所以概括起来就是:多牙列牙齿缺点是不牢固、易损坏、功能少。优点可不停替换。
哺乳动物异形牙双牙列的特点优势以人为例人一生拥有28-32颗恒牙和20颗乳牙。乳牙列单侧半颌5颗乳牙即:I乳中切牙、II乳侧切牙、III乳尖牙、IV第一乳磨牙、V第二乳磨牙
恒牙列单侧半颌一般拥有8颗牙齿即:1中切牙、2侧切牙、3尖牙(虎牙、犬齿)、4第一前磨牙、5第二前磨牙、6第一磨牙(六龄齿)、7第二磨牙、8第三磨牙(智齿、立事牙)
无论乳牙列还是恒牙列人类的牙齿都为异形牙,切牙可切割食物协助发音,尖牙支撑口角,前磨牙和磨牙即可协助尖牙撕裂食物又可协助磨牙咀嚼食物,磨牙可咀嚼食物。而且双牙列牙齿牙根体系更发达(部分牙为多根)、更牢固。而双牙列的牙髓拥有强大的修复功能即使牙齿磨损或龋损也可形成修复性牙本质来对抗病损。
结语对于哺乳动物而言双牙列耐用、牢固、功能齐备、节约资源。相比较只能撕裂能替换的多牙列要胜出不仅仅一筹。所以不用羡慕多牙列,换的勤不如用的好,难道一百辆电瓶车和拥有一辆奥迪用起来一个感觉?!
换牙刷的速度应该是一个月到三个月换一次。但是如果牙刷换得太勤快的话,也对牙齿有害处,牙刷的毛分软毛和一般毛,在牙刷刚刚开始使用的时候,一般对牙齿都会有刺激感。经常性的换牙刷,对牙齿也会有伤害。
一般成人牙刷外包装上都会标明软毛、中毛、硬毛。虽说硬一点的刷毛清洁效率会更高一些,但也容易过度磨损牙齿或者伤到牙龈,因此刷毛要选择软毛牙刷。但是过软的刷毛却会让刷牙效率降低,有些牙面上附着紧密的食物残渣、菌斑很难清洁干净。所以,不要过度追求极软、超软刷毛。
牙刷头不宜过大,尽量选择刷头较小的牙刷,因为口腔后牙区空间较小,刷头大的牙刷不易进入,尤其后牙颊侧更难刷干净。宜选择波浪形刷面的牙刷。波浪型刷面与平面型刷面相比,前者清洁牙齿唇颊面的效果更显著,还能增强去除牙菌斑的效力,有利于牙间隙的清洁。
鲨鱼的一生,都在不停的生长新的牙齿,新的牙齿会成排比例的超前移动,顶替掉老的牙齿。有统计显示,鲨鱼在十年的时间内,大概要换掉2万颗牙齿(不同品种的鲨鱼,数量会有不同)。
鲨鱼牙齿可以再生,也是为了符合进化规律的设定,因为鲨鱼的牙龈结构稳定,导致不能给牙齿足够的支撑,在撕咬食物的时候特别容易脱落,所以需要不停的再生牙齿。每一次进食猎物,鲨鱼都会掉几颗牙齿,不知道会不会很疼(手动滑稽)。
鲨鱼牙齿为什么能再生?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显示,鲨鱼牙齿之所以能再生,都是由鲨鱼体内的基因造成的。
舒适达牙膏含氟,长期使用对人有害。
市面上的牙膏或多或少都含有氟化物,它能起到预防蛀牙的功效。但氟化物也是一种潜在的“毒药”,即使只摄入极小的量,也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起中毒,且毒性可以日渐累积。
牙龈萎缩是导致根部蛀牙的元凶。含氟牙膏是缓解蛀牙的不二选择。氟化物既有普通牙膏去污洁净的功能,又有防龋的作用。含氟牙膏的应用得到口腔医学界的充分肯定。尤其在低氟地区,使用含氟牙膏很有必要,但高氟地区就不适合使用含氟牙膏,以免长期过量摄入氟化物,导致中毒,出现氟斑牙、氟骨症等问题。
一定要正确使用含氟牙膏,成人每天别超过3.4毫克,7岁到15岁儿童别超过1.9毫克到2.1毫克,3岁以下的孩子刷牙时容易误吞牙膏,建议暂时不要使用含氟牙膏。
扩展资料:从牙膏或牙粉来说,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症”挑选。
有牙周炎的患者首选药物牙膏,因含有抗菌药物成分,可以在牙周炎发作期使用;牙齿感到酸软的人,可考虑使用脱敏牙膏,其成分中添加了硝酸钾或氯化锶等;口腔有异味的人,可以选用中草药牙膏;牙齿上有色素黏附的人则应选用美白牙膏,这类牙膏含有柠檬酸锌或羟基磷灰石,对色素有一定的清洗作用。
有龋齿的人宜选择含氟牙膏,氟化物可以增强牙釉质对酸侵蚀的抵抗力,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市场上还有水果味牙膏,帮助儿童喜欢上刷牙。注意切勿给孩子选择含甜味剂的牙膏,否则滞留在牙齿表面或牙缝中,会造成蛀牙。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十种毒素暗伤人:漱口水或致口腔癌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含氟牙膏不会致癌
1、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有:
(出生时的脚印)、
(从小到大的照片)、
(小衣服小鞋子)、
(每年的体检卡)、
(身高体重的数据)等。
2、我从出生到现在发生的主要变化有(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能力提高了)。
3、(身高)和(体重)是生长发育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
4、人体生长发育最快的两个时期是(出生后第一年)和(青春期)。
5、(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青春期)是生命重要的时期。
6、(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7、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晚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8、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9、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10、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有
(1)性意识骤然增长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3)独立欲望增强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
(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
(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
11、要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
(1)要注意个人卫生
(2)不穿高跟鞋
(3)不拔胡须
(4)不吸烟、不酗酒
(5)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
12、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的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13、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儿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四个阶段。
14、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可以根据(父母的身高)、(现在的身高)、(自己的脚长)。
15、伴随着身体素质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的年龄也不断提前。
16、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1)注意个人卫生
(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
(3)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
(4)加强体育锻炼
(5)保证充足的睡眠
(6)不迷恋电脑
(7)科学用脑
17、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的方法:(正确的阅读姿势)、(正确的书写姿势)、(注意采光与照明)。
18、我们已经跨入青春期,每天需要保证(10)小时的睡眠。
19、(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0、科学用脑五要素是:(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1、(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3、(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4、(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5、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6、(因为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引起的变异现象),所以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7、变异有两种:(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8、(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9、(孟德尔)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10、孟德尔研究豌豆的遗传现象,主要是从豌豆的(种子形状)、(种子颜色)、(种皮颜色)、(豆荚形状)、(豆荚颜色)、(花的位置)、(茎的高度)几方面进行的。
11、(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2、生物的变异不仅来自(父母的结合),生物体自身也可能产生(变异)。
13、变异可分为(生物体自身产生的变异)和(用人工方法产生的变异)。
14、有些变异对生物是(有害)的,有些变异对生物是(有益)的,还有一些变异(既无害也无益)。
第三单元 进化
1、恐龙已经(灭绝)了,关于恐龙的模型、图片和影片是根据(恐龙化石)复制出来的。
2、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恐龙是巨大无比的(爬行)动物。
3、恐龙生活在距今(6500万)年前。
4、恐龙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卵生)。
5、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白鳍豚、蟑螂、扬子鳄、中华鲟、娃娃鱼 植物活化石:银杏树、香果树、珙桐、水杉
6、(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7、化石的形成:动物死亡后,骨骼、牙齿等组织保存下来;慢慢被沉积层包围,并被矿物化;由于地壳运动,化石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岩石的侵蚀和坍塌使化石暴露出来。
8、化石保存在(沉积岩)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作一本书,(化石)就是书页中(特殊文字)。
9、化石告诉我们:(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是我们研究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
10、(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出现,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
11、(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巨著( 物种起源)。
1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13、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发展着,进化着。
14、(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经典理论。
15、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可减少热量的流失);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利于散热)。
16、印度洋某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里生长的植物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释:(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高大的植物容易折断,矮小的植物容易生存并繁衍后代)。
17、(云南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经典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第四单元 共同的家园
1、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2、企鹅、海豹生活在(极地)、狮子、斑马生活在(草原)、小鸟、猴子生活在(树林)、海龟、鲨鱼生活在(海洋)。
3、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可以一起生活,有些可能成为很好的(伙伴),例如(啄木鸟和树)、(蜜蜂和花)、(小丑鱼和海葵)、(鸟和果实)和(鳄鱼和鳄鸟)等。
4、生物为了生存,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猎取食物,于是它们之间就形成了(敌对)关系,例如(小鸟吃虫)、(熊吃鱼)和(狮子和斑马)等。
5、动植物的生存本领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是其(适应环境)的结果。
6、生活在沙漠中的动植物需要有(抗干旱、耐饥渴)的本领。
7、分解者有(蚯蚓)、(蘑菇)、(霉菌)和(屎壳郞)。
8、 我们应该(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建设生态工程)来保护生态平衡。
第五单元 神奇的能量
1、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2、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被(储藏)和(运用)。
3、人类和自然界如果没有能量,人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4、骑自行车时用力蹬踏使力加速的能量是机械能。
5、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6、生活中,能量的转换如:
A 、打开电视,电能转换成了声能和光能
B 、搓一搓手,化学能转换成了声能和热能.
C、我们吃的食物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我们运动所需要的动能
D、电风扇是把电能转换成风能 E、风力发电机是把风能转换成电能 F、阳光下的植物是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
7、煤中贮的能量是热能和光能。
8、能量都有(光能)、(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和(机械能)等。
8、能源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9、不可再生能源是不可再生的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10、可再生能源是可再生的 如:太阳能、风能、水能。
11、常见的太阳能装置有: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
12、制作太阳能灶是在利用可再生性能源。
13、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如:潮汐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
14、核能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15、造成能源枯竭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开发利用。
16、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事例如:利用海水晒盐、太阳能热水器热水。
第六单元 拓展与应用
1、拓展:就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某些现象。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讲的都是拓展能力,“下知天文,下晓地理”不是拓展能力。
3、应用就是把学到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
4、经常制作物品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能力. 5、科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
6、科学原理的应用:
A、浮力原理:救生圈、轮船漂浮、木筏、竹排、淘米
B、杠杆原理:撬棍、剪刀、起钉锤、杆秤、天平
C、反冲原理:火箭飞行、飞机飞行、烟花等。
D、冷热对流:风的形成、制冷空调装在高处、超市的大冰柜不用在上面盖上盖子。
E、重心低不易倒:不倒翁、台灯、灯塔、铁架台。
实验探究题:
一、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实验器材:黏土、叶子、木棒
实验方法:
1、将黏土擀平;
2、把叶子放在黏土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留有印迹的黏土模型晾干。
二、比较纸巾干湿程度 :
(一)实验器材:三张湿纸巾、蜡纸
(二)实验方法:
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一张用蜡纸包起来,都放在塑料布上,放在窗台上;
2、一小时后观察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
(三)实验结论:
平铺的纸巾最干,卷起来的纸巾居中,用蜡纸卷起来最湿。这说明仙人掌似蜡纸的外衣这种独特的外形特征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地储存水分。
三、研究橡皮筋拉伸后产生的能量大小与“火箭”发射高度的关系
(一).实验器材:橡皮筋、卫生纸卷芯、吸管、尺子、蜡笔、胶带
(二)实验步骤:(略)
(三)实验结论:
橡皮筋拉得越紧,产生的能量就越大,“火箭”发射高度就高;
橡皮筋拉得越松,产生的能量就越小,“火箭”发射高度就低。
总之,能量越大,物体运动就越高、越远、越快;能量越小,物体运动就越低、越近、越慢。
四、点燃火柴和花生米,说说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一)实验器材:细铁丝、花生米、橡皮泥、火柴
(二)实验步骤:
1、用细铁丝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橡皮泥上;
2、点燃花生米,加热适量的水;
3、花生米燃烧完后,测一测水温会发现水温升高了。
(三)实验结论:
划着一根火柴,人体中的化学能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燃烧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转换成了热能和光能。
五、写出下图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太阳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辐射到地球;
植物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光能),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
人吸收植物的(化学能)再转换成(机械能);
发电机把(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电热水壶把(电能)转换成(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