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编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原则是

虚幻的玉米
快乐的柜子
2023-01-31 21:05:11

编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原则是

最佳答案
妩媚的蚂蚁
谦让的大碗
2025-04-20 11:36:18

编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原则如下: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要坚持按规划建设的原则。可再生能源发电规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资源特点、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要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和规模效益。项目建设要符合省级以上发展规划和建设布局的总体要求,做到合理有序开发。

最新回答
疯狂的黄蜂
笑点低的河马
2025-04-20 11:36:18

草畜平衡管理办法 2005年1月19日颁布

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评选和管理办法2005年1月7日颁布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2005年2月23日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005年2月28日颁布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2005年4月18日颁布

环境保护法规制定程序办法 2005年4月25日颁布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2005年6月24日颁布

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价值鉴定程序的规定 2005年8月31日颁布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2005年9月19日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 2005年8月20日颁布

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 2006年1月27日颁布

草种管理办法 2006年1月12日颁布

国家核应急预案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2006年2月21日颁布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 2006年3月8日颁布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 2006年1月27日颁布

《环境信访办法》 2006年6月24日颁布

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污染申报检测机构管理办法

农村水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006年7月6日颁布

关于印发《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的通知 2006年7月28日颁布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办法 2006年10月26日颁布

环境统计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11月4日颁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工作规则 2006年12月22日颁布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2007年04月11日颁布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07年07月25日颁布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 2007年08月21日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7年10月28日颁布

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考核与资格鉴定管理办法 2008年03月06日颁布

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监督管理规定(HAF601) 2007年12月28日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年2月28日颁布

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

90.关于加强草原防火工作的通知 2005年3月3日颁布

91.关于加强公园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5年2月3日颁布

92.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业人才工作的意见 2005年1月15日颁布

93.关于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2005年3月8日颁布

94.关于《73/78防污公约》附则I修正案和《状况评估计划》修正案生效的公告 2005年3月31日颁布

95.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察部关于对企业违法排污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2005年4月28日颁布

96.关于开展防井喷防硫化氢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 2005年6月17日颁布

97.关于饮食业单位排气适用标准问题的复函 2005年6月10日颁布

98.关于污泥排入城市下水道法律适用问题的复函 2005年6月30日颁布

99.关于增加中国人居环境奖评选内容、条件的通知 2005年7月13日颁布

100.国家级森林公园设立、撤销、合并、改变经营范围或者变更隶属关系审批管理办法 2005年6月36日颁布

101.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 2005年9月28日颁布

102.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5年9月30日颁布

103.关于进一步做好农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5年9月21日颁布

104.关于开展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示范通道建设工作的通知 2005年9月7日颁布

105.关于切实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的通知 2005年8月25日颁布

106.关于推进东北地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5年10月7日颁布

107.关于严格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知 2005年10月11日颁布

108.中共中央宣传部、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的通知 2005年8月31日颁布

109.关于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生产设备试运行期间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有关问题的复函 2005年12月30日颁布

110.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005年12月16日颁布

111.关于印发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的通知 2005年12月13日颁布

112.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通知 2005年12月26日颁布

1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5年12月26日颁布

114.关于调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考务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6年1月11日颁布

11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通知 2005年11月29日颁布

11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的通知 2006年1月5日颁布

117.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 2006年2月10日颁布

118.关于发布《制革、毛皮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2006年2月21日颁布

119.关于发布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的公告 2006年3月9日颁布

120.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路公路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的通知 2006年1月23日颁布

121.关于进一步做好涉及饮用水源环境事件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2006年3月3日颁布

122.关于进一步做好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工作的通知 2006年3月8日颁布

123.关于推进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工作的通知 2006年2月27日颁布

124.关于转发浙江省、福建省等部分地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经验的通知 2006年3月1日颁布

125.关于做好2006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 2006年3月7日颁布

126.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的通知 2006年2月24日颁布

127.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春季种苗花卉检疫工作的通知 2006年2月20日颁布

12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山西五鹿山等22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 2006年2月11日颁布

129.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通知 2006年2月14日颁布

130.“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 2006年2月6日颁布

131.关于学习和贯彻实施《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的通知 2006年2月22日颁布

132.关于印发《全国环保系统环境宣传教育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的通知 2006年2月27日颁布

133.关于印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的通知 2006年3月31日颁布

13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 2006年4月4日颁布

135.《关于废止、修改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2006年6月5日颁布

136.《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2006年3月23日颁布

137.《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 2006年4月29日颁布

138.《“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 2006年7月4日颁布

13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政策 2006年4月25日颁布

140.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 2006年5月23日颁布

141.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和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 2006年6月13日颁布

142.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标准使用规则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标准 2006年6月28日颁布

143.城镇供热、城市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协议示范文本 2006年5月22日颁布

144.关于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 2006年6月27日颁布

145.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 2006年4月29日颁布

146.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 2006年6月1日颁布

147.ISO14000国家示范区管理办法 2006年5月17日颁布

148.加强环保审批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 2006年7月6日颁布

149.环境监察局和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机构建设方案 2006年7月8日颁布

150.总局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组建方案 2006年7月8日颁布

151.总局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组建方案2006年7月8日颁布

152.二氧化硫总量分配指导意见2006年11月9日颁布

153.财政部、环保总局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

154.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指导意见 2006年11月27日颁布

155.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156.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1986年11月12日颁布

157.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 1990年8月15日颁布

158.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 2007年10月09日颁布

159.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 2007年02月01日颁布

环保事件:

2005

北江镉污染事故

重庆綦河水污染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6

松花江支流遭污染

白洋淀死鱼事件

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

高原建起一条环保铁路

剧组破坏环境事件

甘肃徽县铅污染、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

我国北方屡遭沙尘暴肆虐

虐猫事件

狩猎权拍卖事件

我国发布第一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

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开始实施

各大城市相继出台电动自行车禁令

http://mn.cug.edu.cn/case/200704/992.html

2007

北京上海标志性景观熄灯半小时

喜马拉雅冰川消融

首份长江保护发展报告发布

太湖水污染事件

江苏沭阳水污染

2008

“限塑令”全国展开

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

参考资料:环保法规检索

怡然的白昼
害怕的蓝天
2025-04-20 11:36: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将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通过制定新的能源发展战略、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从目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看,今后发展较快的可再生能源除水能外,主要是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包括发电、制气、供热和生产液体燃料,将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风力发电技术已基本成熟,经济性已接近常规能源,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将会保持较快发展。太阳能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光伏发电和热利用,近期光伏发电的主要市场是发达国家的并网发电和发展中国家偏远地区的独立供电。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方向是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并以常规能源为补充手段,实现全天候供热,提高太阳能供热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太阳能供暖和制冷的方向发展。

总体来看,最近20多年来,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快速发展,产业规模、经济性和市场化程度逐年提高,预计在2010-2020年间,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可具有市场竞争力,在2020年以后将会有更快的发展,并逐步成为主导能源。 多年来,世界各国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是:

1、目标引导

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1997年,欧盟提出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从1996年的6%提高到2010年的12%,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从1997年的14%提高到2010年的22%。2007年初,欧盟又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要求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到全部能源消费的2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到全部发电量的30%。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国也制定了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引导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2、政策激励

为了确保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实现,许多国家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规和政策。德国、丹麦、法国、西班牙等国采取优惠的固定电价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实行可再生能源强制性市场配额政策,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对可再生能源实行投资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

3、产业扶持

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许多国家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人才培养、研究开发、产业体系建设,建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支持开展可再生能源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服务等工作。发达国家不仅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和开发活动,而且特别重视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体系已经形成,有力地支持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4、资金支持

为了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许多国家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对技术研发、项目建设、产品销售和最终用户提供补贴。美国2005年的能源法令明确规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发展的年度财政预算资金。德国对用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提供40%的补贴。许多国家还采取了产品补贴和用户补助方式扩大可再生能源市场,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可再生能源,有力地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

默默的电灯胆
积极的野狼
2025-04-20 11:36:18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明确:国家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依法负责项目审批或者核准的机关不得批准或者核准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

2.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3.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明确:

节能分析篇(章)应包括项目应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4.《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要求:

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组织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加强对地方开展“能评”,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5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 23 号)要求:

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要求,尽快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条例,将节能评估审查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未通过节能评估审查的,一律不得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

6.《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建科[2006]231号)中明确:

建立新建建筑市场准入门槛制度。对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和超过20万平方米的居住建筑小区,实行建筑能耗核准制。

7. 是实现项目从源头控制能耗增长、增强用能合理性的重要手段。

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节能强制性标准、规范及能源发展政策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阶段进行用能科学性、合理性分析与评估,提出节能降耗措施,出具审查意见,可以直接从源头上避免用能不合理项目的开工建设,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8. 是确保节能降耗目标实现、落实节能法规政策的制度有力支撑。

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建立相关制度和办法是促进“十一五”规划节能目标实现、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中央重要战略部署及法规政策中相关规定的重要保障。

9. 是贯彻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精神、改进政府宏观调控方式的具体体现。

在《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要求对投资项目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重点进行核准把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精神、转变和改进政府宏观监督管理职能的具体体现。

10. 是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措施。

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把项目能源准入关是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

以披露的相关政策为参考:

通用法律法规

具体如表1所示:

表1节能通用法律法规 序号 名称 编号或施行日期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1996年4月1日起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5 《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告》 国发[2007]15号 6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发改环资[2004]2505号 7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2006年12月 8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15587-2008 9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17167-2006 10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GB/T3485-1998 11 《评价企业和利用热技术导则》 GB/T3486-1998 12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2589-2008 13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 国家发改委2005年65号 14 《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与审查暂行办法》 发改委令2010年6号 15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国家环保总局令[2004]第16号 16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原国家经贸委令[1999]第7号 17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发改能源[2007]2174号 18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发改能源[2008]610号 19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国发[2006]28号 20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 发改环资[2004]73号 21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发改环资[2007]199号 22 《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 国家发改委公告2005年第17 号 23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 发改环资[2007]21号 24 天然气利用政策 发改能源[2007]2155号 在节能通用法规的指导下,各部门制定了一些与节能评估相关的专项法规,具体如下:

表2节能专项法规 序号 名称 编号 1 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建科[2006]231号 2 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 建科[2005]78号 3 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建科[2007]245号 4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建设部部长令[2005]第143号 5 关于印发《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通知 建科[2005]199号 6 《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析及其检测方法》 GB7017-2008 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 国办发[2007]42号 8 《铁路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 铁道部1998年7月23日发布 9 铁路节能技术政策 铁道部1999年9月7日颁布 10 《交通行业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 交通部2000年6月16日发布 11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交体发[2006]592号 12 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 发改能源[2007]1456号 13 《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发改能源[2007]141号 14 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政策要点 原国经贸资源[1999]1005号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6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促进科学合理利用能源,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管理的在我国境内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节能评估,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并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以下统称节能评估文件)或填写节能登记表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节能审查,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进行审查并形成审查意见,或对节能登记表进行登记备案的行为。

第四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及其审查意见、节能登记表及其登记备案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以及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项目审批、核准机关不得审批、核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

第二章 节能评估

第五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年能源消费量实行分类管理。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000吨标准煤以上(含3000吨标准煤,电力折算系数按当量值,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500万千瓦时以上,或年石油消费量1000吨以上,或年天然气消费量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

(二)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至3000吨标准煤(不含3000吨,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200万至500万千瓦时,或年石油消费量500至1000吨,或年天然气消费量50万至100万立方米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表。

(三)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吨以下(不含1000吨,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200万千瓦时以下,或年石油消费量500吨以下,或年天然气消费量50万立方米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填写节能登记表。

备注:第五条是评判企业做节能报告文件的标准,学习节能报告时应格外注意此条。

第六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评估依据;

(二)项目概况;

(三)能源供应情况评估;

(四)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五)项目能源消耗和能效水平评估,包括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分析评估;

(六)节能措施评估,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评估;

(七)存在问题及建议;

(八)结论。

节能评估文件和节能登记表应按照本办法附件要求的内容深度和格式编制。

第七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能力的机构编制节能评估文件。项目建设单位可自行填写节能登记表。

第八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的编制费用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列入项目概预算。

第三章 节能审查

第九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项目以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核准的项目,其节能审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由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核准、备案或核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核准的项目,其节能审查由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

第十条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审批或核准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时,一同报送节能评估文件提请审查或报送节能登记表进行登记备案。

按照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实行备案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按照项目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第十一条节能审查机关收到项目节能评估文件后,要委托有关机构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作为节能审查的重要依据。

接受委托的评审机构应在节能审查机关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机构在进行评审时,可以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就有关问题进行说明或补充材料。

第十二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评审费用应由节能审查机关的同级财政安排,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节能审查机关主要依据以下条件对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进行审查:

(一)节能评估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等准确适用;

(二)节能评估文件的内容深度符合要求;

(三)项目用能分析客观准确,评估方法科学,评估结论正确;

(四)节能评估文件提出的措施建议合理可行。

第十四条节能审查机关应在收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后15个工作日内、收到节能评估报告表后10个工作日内形成节能审查意见,应在收到节能登记表后5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备案。

节能评估文件委托评审的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审查期限内,节能审查(包括委托评审)的时间不得超过项目审批或核准时限。

第十五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意见,与项目审批或核准文件一同印发。

第十六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如申请重新审批、核准或申请核准文件延期,应一同重新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意见延期审核。

第四章 监管和处罚

第十七条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设计、施工及投入使用过程中,节能审查机关负责对节能评估文件及其节能审查意见、节能登记表及其登记备案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建设单位以拆分项目、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通过节能审查的,由节能审查机关撤销对项目的节能审查意见或节能登记备案意见,由项目审批、核准机关撤销对项目的审批或核准。

第十九条节能评估文件编制机构弄虚作假,导致节能评估文件内容失实的,由节能审查机关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负责节能评审、审查、验收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导致评审结论严重失实或违规通过节能审查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负责项目审批或核准的工作人员,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审批或核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对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擅自开工建设或擅自投入生产、使用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由节能审查机关责令停止建设或停止生产、使用,限期改造;不能改造或逾期不改造的生产性项目,由节能审查机关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省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颁布的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也与节能评估密切相关,表3列出了与节能评估相关的一些主要的产业政策。

表3与节能评估相关的产业政策 序号 名称 编号 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国家发改委令[2011]第 2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07年修订)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令[2007]第57号 3 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办发[2005]40号 4 发改委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紧急通知 发改运行[2007]933号 5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国家发改委令[2004]第8号 6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国家发改委令[2005]第35号 7 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 国家发改委令[2006]第50号 8 造纸产业发展政策 国家发改委公告[2007]第71号 9 煤炭产业政策 国家发改委公告[2007]第80号 除表3所列的产业政策外,各行业产业结构调整规范以及各行业的准入条件等规则,对于本行业项目的节能评估来说也很重要。 一、评估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规划、行业准入条件、产业政策,相关标准及规范,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生产工艺等目录,以及相关工程资料和技术合同等。

二、项目概况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地址、邮编、法人代表、项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企业运营总体情况。

(二)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项目性质、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工艺方案、总平面布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进度计划等(改、扩建项目需对项目原基本情况进行说明)。

(三)项目用能概况。主要供、用能系统与设备的初步选择,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改、扩建项目需对项目原用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

三、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

(一)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

(二)项目能源消费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四、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一)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二)项目工艺流程、技术方案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三)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

(四)主要耗能设备,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

(五)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

五、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

(一)项目能源消费种类、来源及消费量分析评估。

(二)能源加工、转换、利用情况(可采用能量平衡表)分析评估。

(三)能效水平分析评估。包括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可比能耗,主要工序(艺)单耗,单位建筑面积分品种实物能耗和综合能耗,单位投资能耗等。

六、节能措施评估

(一)节能措施

1、节能技术措施。生产工艺、动力、建筑、给排水、暖通与空调、照明、控制、电气等方面的节能技术措施,包括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余热、余压、可燃气体回收利用,建筑围护结构及保温隔热措施,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2、节能管理措施。节能管理制度和措施,能源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能源统计、监测及计量仪器仪表配置等。

(二)单项节能工程

未纳入建设项目主导工艺流程和拟分期建设的节能工程,详细论述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单项工程节能量计算、单位节能量投资、投资估算及投资回收期等。

(三)节能措施效果评估

节能措施节能量测算,单位产品(建筑面积)能耗、主要工序(艺)能耗、单位投资能耗等指标国际国内对比分析,设计指标是否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

(四)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

节能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成本及经济效益测算和评估。

七、注意

1、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000吨标准煤以上。

2、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至3000吨标准煤。

3、上述条款以外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由项目建设方填写节能登记表。 一份严谨的节能评估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估依据。

2、项目概况。

3、能源供应情况评估,包括项目所在地能源资源条件以及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评估。

4、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包括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用能工艺和用能设备等方面的节能评估。

5、项目能源消耗和能效水平评估,包括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分析评估。

6、节能措施评估,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评估。

7、存在问题及建议。

8、结论。

格式如下:

前 言

第一节 评估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评估过程

评估依据

第一节 评估范围和内容

第二节 评估依据

项目概况

第一节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第二节 项目建设方案

第三节 项目用能情况

能源供应

第一节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

第二节 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第三节 本章评估小结

项目方案

第一节 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

第二节 工艺流程、技术方案节能评估

第三节 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节能评估

第四节 主要耗能设备节能评估

第五节 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节能评估

第六节 本章评估小结

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

第一节 项目能源消费种类、来源及消费量评估

第二节 能源加工、转换、利用情况评估

第三节 能效水平评估

第四节 本章评估小结

措施评估

第一节 项目节能措施概述

第二节 单项节能工程

第三节 节能措施效果评估

第四节 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

第五节 本章评估小结

存在问题及建议

结论 锅炉节能改造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范例

白茶种植基地开发项目申请报告

食品工厂饮料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年产4000吨助剂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生产线能量系统优化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年产70000套汽车举升泵、50000套汽车举升支架项目

《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发布

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

甘肃荒漠地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年产10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

年产1万吨高精密铜管生产线节能评估报告

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报告-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

海洋船舶发动机高端制造报告-海洋船舶发动机高端制造

天然中药保健品综合开发报告-天然中药保健品综合开发

年产3000吨高纯石墨粉技术改造报告-年产3000吨高纯石

九州商城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

秸秆沼气发电节能评估报告

年产60万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粉磨站节能评估报告

年产20万只挖掘机专用高压油缸技术改造项目

高档紧密纺纱技改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年产100万米PHC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新一轮刺激消费新政重点圈定节能行业

外向的黄豆
天真的老虎
2025-04-20 11:36:18
可再生能源对我国来讲有一些特别的意义:第一,中国幅员辽阔,很多边远地区和农村还没有纳入电网的覆盖中,所以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可以带动这些农村地区的发展;第二,中国的经济结构要转型,增长方式要转变,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产业和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抓手和重点;第三,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世界面临着很多共同的新技术创新问题,中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有条件抓住机遇,在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实现较快发展。如果使用无计划无节制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