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出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
设计充放电装置的日本IKS公司在第27届世界电动汽车大会上展示了纯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这是一个可以实现“V2H”的充放电系统,也可以和太阳能电池等可再生能源系统联动。系统采用可双向交换10kW电能的功率转换装置,采用10.7kWh锂离子充电电池系统。除了电网提供的电力外,还可以将太阳能电池等可再生能源的电力储存起来供给EV,或者将太阳能电池的剩余电力反向流入电网。而且系统还支持EV放电,所以在电力紧张的时候也能给电网提供EV电力。据IKS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开始使用由5个这样的充放电系统组成的50kW系统,并在大阪进行了实证测试。紧急情况下,电动汽车可提供50kW的电力,作为电梯的应急电源。IKS参与EVS时,决定通过OEM的方式向瑞典企业提供该系统,将于2014年春季左右在欧洲销售。在欧洲,太阳能电池和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剩余电力飙升。如何使用这种力量非常伤脑筋。因此,面向电动汽车的电力存储和供应系统是欧洲电力公司非常感兴趣的。
太阳能发电原理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都来自太阳能,广义地说,太阳能包含以上各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则是指太阳能的直接转化和利用,通过转换装置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利用的属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再利用热能进行发电的称为太阳能热发电,也属于这一技术领域;通过转换装置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利用的属于太阳能光发电技术,光电转换装置通常是利用半导体器件的光伏效应原理进行光电转换的,因此又称太阳能光伏技术。
二十世纪50年代,太阳能利用领域出现了两项重大技术突破:一是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6%的实用型单晶硅电池,二是1955年以色列Tabor提出选择性吸收表面概念和理论并研制成功选择性太阳吸收涂层。这两项技术的突破为太阳能利用进入现代发展时期奠定了技术基础,物理学上称为光生伏打(
Photovoltaic
),简称
PV
(
photo
=
light
光线,voltaics
=
electricity
电力
)。
太阳能: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都来自太阳能,广义地说,太阳能包含以上各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则是指太阳能的直接转化和利用。通过转换装置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利用的属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再利用热能进行发电的称为太阳能热发电,也属于这一技术领域;通过转换装置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利用的属于太阳能光发电技术,光电转换装置通常是利用半导体器件的光伏效应原理进行光电转换的,因此又称太阳能光伏技术。
(1)1200N;4×10 3 Pa; (2)3.36×10 7 J;60℃; (3)0.8kg |
发布时间:2005-9-8
大家知道,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能源。利用太阳光给人类提供能源,将能解决地球上日益紧张的能源危机。
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最基本的则是实现光——热和光——电的转换。
光热转换是人类直接采集太阳光能量的方法。转换装置,基本上分为平板式集热器和聚光式集热器两类。前者是阳光直接射在黑色粗糙表面上变热,后者是用反射镜或透镜聚光产生热,后者是用反射镜或透镜聚光产生热,如太阳能住宅。在屋顶上装上太阳能到用薄铁皮制成的集热板上,集热板被晒热,光变成了热。当空气从集热板下面流过,就可以把热量带走。需要时可通过风道,送到房间里取暖。
另一途径是光电转换。就是通过光电器材,将太阳能直接变为电能。最通常的光电器材是硅电池。其原理是硅晶材料在光的照射下释放电子,这就是光电效应。计算器、收音机、汽车,甚至人造卫星上,都用上了这种硅太阳能电池。
1.在海底的岩石圈内打通隧道,可以方便交通
2.将海水中的盐分解出来作为工业和食用,同时简单经济的把海水转化为可以食用的淡水,解决人类的淡水危机。
3.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在近海岸的滨海砂矿中,富集着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在多数海盆中,广泛分布着深海锰结核,它们都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4.海水运动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没有污染,但是能量密度很小,要开发利用必须采用特殊的能量转换装置。
5.由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陆地空间拥挤,可以利用海洋空间,在海水建立海水工厂,海上机场,海上城市等,但是海洋环境复杂特殊,所以对工程材料和结构也有很特殊的要求
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0亿,比上个世纪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费据统计却增加了16倍多。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危机的冲击和环境保护及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开发利用新能源(可再生)成为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21世纪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选择。2009年7月13日召开的国际海事组织(IMO)59次环保会(MEPC59)上,通过了关于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要求各国政府采取相应的行动。EEDI是衡量船舶能效水平的一个指标,简单地说,EEDI公式是根据CO2排放量和货运能力的比值来表示船舶的能效。其分母表示船舶在规定的船速下与载货量之乘积,而分子可概括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主辅机的功率与所消耗燃油之乘积,第二部分为采用新的节能技术减少燃油消耗所带来的船舶能效的提高部分 [1] 。由此可见,采用新节能技术是优化EEDI指数的一种措施。然而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研究课题,航运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针对节能减排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各国在给予政策扶持的同时,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期能着实有效地实现节能减排这一根本性的目标 [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和潮汐能等为典型代表的新能源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所能产生的效益已经越来越显著, 其在船舶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和推广已呈潮涌之势。
1.1. 风能的应用
源于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风能,是一种无污染且无限可再生资源。人类对风能的利用历史可以追述到公元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工业社会对于风能的利用有着丰富的经验,配套产业和基础设施也较为成熟。但是,风能利用存在着间歇性、噪音大、受地形影响和干扰雷达信号等难以彻底消除的缺点。当前,风能利用主要以风能作动力(风帆助航)和风力发电两种形式为主,在船舶上的应用形式偏重于作为航行的主动力或辅助动力,只在少数船舶上应用风力发电技术 。
1.2. 太阳能的应用
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技术,即光热技术和光伏技术。光热技术是利用太阳光的热辐射,其应用最为成功的领域是太阳能热水器。该项技术的进一步延伸是太阳能热发电,即利用集热器把太阳辐射热能集中起来给水加热产生蒸汽,再通过汽轮机、发电机来发电。考虑到船舶运行过程中对于热水的需求量不高,进行热电转换在有限的船。空间内难以实施,故而光热利用的可行性不是很高。但是应用光热技术代替常用的蒸汽盘管和电加热盘管对船舶所使用的重油进行预加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光伏技术是对太阳光中的短波辐射能照射于硅质半导体上所产生的电能进行调制后加以利用,亦称为光生伏打效应 。随着太阳能光伏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其效率、可靠性和稳定性均有了很大的提升,因而从最初的单纯技术研究逐渐转向实际应用领域。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于船舶是目前绿色船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3. 生物质能的应用
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有直接燃烧、热化学转换和生物化学转换等三种途径。船舶属于一个相对独立且空间区域较为有限的结构体。机舱内电、气、热设备和系统高度集成,考虑在船舶内附加安装生物质能转换装置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故而可行性不高 。就船舶现有设备条件出发,直接或间接使用由生物质能转换而成的替代燃料(例如生物柴油等)是主要的应用模式。
1.4. 核能的应用
核能作为一种能源,特别是一种动力能源,其优越性相当明显。核动力反应堆可以用来发电、供热和推动船舰。在作为船舶动力源方面,核动力装置首先是被应用于潜艇和航空母舰等军用舰艇,而后建造核动力舰艇的一些国家也将船用核动力堆用于推动民用水面船舶,如核动力客船、散货船和破冰船等 。
1.5. 海洋能的应用
海洋能是一种蕴藏丰富、分布广、清洁无污染,但能量密度低、地域性强的能源形式, 通常指目前,利用海洋能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将海浪、海流等短周期波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转换为电能。在船舶上进行海洋能的利用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其一,海水能量密度不高造成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设备过于庞大;其二,船舶在运营中是一个移动平台,在其自身运动过程中同时利用海洋能,将蕴藏于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等。对其自身造成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如船舶流阻增大和动力性降低等问题。故而直接在航运船舶上应用海洋能不是首推的研究方向 。但是根据波浪能和水流能的特点,波浪能发电可应用于航标或者小型灯船。水流能可在趸船和航标船上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