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超300亿!山西“煤二代”即将收获一个芯片IPO
“缺芯潮”的恐慌犹在,企业仍需借力资本市场加速产业布局。
就在近日,又有一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北京集创北方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集创北方”)向上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登科创板, 计划募资60.1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主承销商。
大家对这家公司可能还不太熟悉,但它的产品早在北京冬奥会出了圈,在其高性能显示驱动芯片的支持下,“黄河之水天上来”、“奥运五环破冰而出”等数个名场面燃爆全场,向世人呈现了一场完美诠释中国人浪漫基因的视觉盛宴。
IPO前,集创北方就已完成7轮融资,涌入的一众明星VC包括TCL资本、小米产投、海松资本、CPE源峰、纪源资本等等,最后一轮融资——超65亿元的E轮融资于去年年底完成, 投后估值超300亿元 ,俨然成为显示驱动芯片领域的独角兽。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大股东中, 小米产业基金持股3.73%,排在第六 ;vivo持股1.59%,排在第十五;华为旗下的哈勃合伙和哈勃 科技 分别持股1.51%和0.94%。
不得不说,这么大的阵仗实属罕见,集创北方凭啥成为资本哄抢的对象?
01 山西富二代创业
集创北方成立于2008年,由张晋芳和他四个志同道合的研究生同学一同创办。
张晋芳,1983年出生在一个山西富豪家庭,父亲张来栓是位煤老板,早年靠能源发家。
说到煤老板,总逃不开暴发户的刻板印象,但张来栓不一样,他没有止步于原始积累,而是继续投入事业发展。
2003年,市场低迷,张来栓大胆地以多出标底一倍的价格拿下山西省朔州市的教场坪煤矿,彼时煤炭价格仅50多元一吨,该煤矿年产能也才15万吨,效益一般。
为此,他斥资数千万元购买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来提升效率,可综采设备在当年少有人用,故这一决定遭到公司其他股东的否决。
谁知张老板是个狠人,直接放话:赚了钱算大家的,亏了算他的。
恰逢2003年,煤炭产业开始腾飞,张老板凭借独到的眼光生意蒸蒸日上, 如今资产总额达135亿元 ,员工5000余人。
2007年,第一代iPhone横空出世,随即在中国掀起热潮,张晋芳看中人机交互的发展潜力,在导师的帮助下,带着四位同学成立了集创北方。
有了前人栽树,张晋芳创业之初便有了启动资金,造芯片是个烧钱的活, 父亲便壕掷4亿元鼎力相助。
而他本身在芯片研究方面也颇具实力,北京交通大学电路系统专业博士毕业。就这样,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张晋芳,没有子承父业,倚靠优渥的资源开拓了一片全新天地, 做起了“创二代” ,一路从北京中关村40平米的办公室发展至今上海、深圳、合肥、美国、台湾等多地办公,员工人数从区区五人翻至近千人规模。
02 打破垄断
伴随京东方、华星光电等面板龙头强势崛起,全球面板产业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
尽管打破日韩对面板领域的垄断,我国面板核心零部件仍受制于人,比如显示驱动芯片 ,高度依赖进口 ,每年的采购金额超过300亿元,来自大陆厂商的份额不足10%,处于十分被动的窘境。
显示驱动芯片好比大脑神经中枢,在面板成像中起到关键作用, 技术自主化迫在眉睫 。集创北方赶上国产替代潮的好时候, 聚焦显示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 ,致力于为各类显示面板/显示屏提供显示芯片解决方案。
自成立以来,集创北方屡屡攻克技术难关,没少在研发投入下功夫,研发人员占比六成,研发费用率均保持在15%以上, 超过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境外发明专利399项、境内发明专利189项。
2018年推出第一颗国产TDDI芯片
2019年推出国内第一款支持低至0.4 mm pitch的mini-LED显示驱动芯片
2020年推出国内第一颗支持4K分辨率的中大尺寸显示驱动芯片
...
正如张晋芳所说,“谁掌握了最新的 科技 ,谁就打开了高速发展的通道”,集创北方 2020年扭亏为盈,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49%。 叠加这一市场蓝海十分广阔,公司2019年至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14.47亿元、23.8亿元、56.74亿元, 复合增长率为98%。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带有显示功能的各类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平板、可穿戴设备,客户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LG集团等国内外知名面板厂/LED屏厂,终端品牌有TCL、LG、三星、OPPO、vivo、小米等等。
当前,集创北方已连续三年位列全球LED显示驱动芯片市占率第一,但液晶驱动、OLED驱动方面,与世界顶级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如三星LSI、联咏等相比, 仍有一定差距, 还需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来争夺更多市场份额。
03 上下游压力并存
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 科技 界笼罩在“缺芯少屏”的窘迫阴影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集创北方填补了国产显示芯片的空白,但其崛起之路同样面临诸多挑战, 供应链就是其中之一。
回顾韩国与中国台湾显示驱动芯片厂商的发展,不难发现, 它们的产业链深度捆绑 ,一种是韩国的全产业链整合模式,一种是中国台湾的上下游绑定模式,而目前国内半导体设计公司和上游晶圆还没有形成绑定,仍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拿集创北方来说, 它一直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 ,晶圆制造、封测服务均向供应商外采,采购价格、产能一定程度上受上游行业周期波动影响。
当前晶圆市场订单爆满、需求量非常大,主要来自新能源车、高性能计算、物联网等,几乎没有降价的可能,甚至还有可能继续涨价,而 显示驱动芯片厂商在晶圆厂话语权普遍不高 ,议价能力、争取产能的能力也就相对偏低。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Omdia的跟踪报告,全球显示面板制造商在2022年第3季度的产能利用率预计将降至73%, 创十年来新低 ,连面板龙头三星也已在今年数次砍减面板的采购订单,旺季不旺,也将导致显示芯片需求量减少。
报告期内,集创北方 综合毛利率不及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 ,一方面原因就是出于维护客户关系考虑, 产品价格涨幅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在上游涨价、下游缩量的双重压力下,公司利润空间很有可能进一步遭挤兑,持续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未来经营发展面临一定考验。
04 结语
从煤炭到芯片,张家父子俩一次又一次地踩准风口,一同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滚滚浪潮。
经过十余年的厚积薄发,集创北方在显示芯片“卡脖子”问题上取得突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多主动权,不过公司当前面临的上下游压力不小,还需积极推动降本增效,来保证公司的盈利水平。
本文源自格隆汇新股
中国十大芯片企业:
1、紫光集团
紫光集团是清华大学控股的子公司,专注于IT服务领域,目前我国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
2、华为海思
成立于2004年,产品包括无线网络、数字媒体、固定网络等领域的芯片以及解决方案。
3、长电科技
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之一,提供芯片测试、封装测试、封装设计等全套服务。
4、中芯国际
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之一,也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也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
5、太极实业
成立于1987年,国内知名的技术先进型企业。
6、中环股份
成立于1999年,前身为天津市第三半导体器件厂,主要经营半导体节能产业和新能源产业。
7、振华科技
中国振华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振华电子集团公司为独家发起人。
8、纳斯达
主要致力于打印显像行业,产品覆盖150多个国家。
9、中兴微电
于2003年成立的,主要以通信技术为主。
10、华天科技
于2003年成立,致力于计算机、网络通讯、电子消费、汽车电子等智能领域。
1、海思
2、清华紫光
3、豪威科技
4、中兴微电子
5、中电华大
6、长电科技
7、中芯国际
8、中环半导体
9、纳思达
10、南瑞智芯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2018年产业规模约为5740亿元。2012年以来平均每年增长率超过20%。其中设计行业占40%,制造和测封各占30%。
但是和集成电路进口金额比起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简直是小巫见大巫。2018年全年集成电路进口总金额达到2.06万亿元人民币,占我国进口金额总额的14%左右。集成电路是我国进口金额最大的产品,原油只排在第二。
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我国较为知名的企业是海思半导体、豪威科技、比特大陆和汇顶科技。其中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是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2017年其营业收入为387亿元。但是这个规模和国际巨头相比,我不值得一提了。高通是国际上最为知名的芯片设计企业,2017年营业收入高达223亿美元,是海思的3.4倍。
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最为知名的企业莫过于中芯国际,2017年营业收入31亿美元。台湾省的台积电,是全球最为知名、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2017年营业规模高达321亿美元。
在测试领域,排名第一的是江苏新潮科技2017年销售收入242亿元,紧随其后的有华达微电子、华天电子、威讯联合半导体等企业。
整体上,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并不算大,产品数量和质量都满足不了本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大量从美国、韩国、日本、台湾进口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额是国产规模的三倍多。
目前在A股市场上,有几十家集成电路上市企业,但它们的市值总和还抵不上一家台积电。台积电的最新市值1882亿美元,折合高达1.27万亿元人民币。
展讯、瑞芯微、华大、杭州国芯、中兴微电子、力合微电子、硅动力版、比亚迪微电子、税迪科、君正权。
展讯通信有限公司(SpreadtrumCommunications,Inc.)隶属紫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清华紫光集团”),成立于2001年4月,总部设立在上海。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是紫光集团的绝对控股股东,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是清华大学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展讯于2013年12月23日被紫光集团收购。展讯致力于智能手机、功能型手机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手机芯片平台开发,产品支持2G、3G及4G无线通讯标准。
基于高集成度、高效能的芯片,搭配客户化的软件及参考方案,展讯可提供完整的交钥匙平台方案。展讯的产品支持多标准的宽带无线通信,包括GSM、GPRS、EDGE、TD-SCDMA、W-CDMA、HSPA+和TD-LTE。
瑞芯微电子有限公司(FuzhouRockchipsElectronicsCO.,Ltd)是国内独资的专业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和经国家认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专注于数字音视频、移动多媒体芯片级的研究和开发。
公司自主研发的RK2606A芯片被誉为2006年度中国最亮的一颗“芯”,荣获“最佳市场表现奖”,迅速成为MP3高端芯片的第一品牌。2007年“瑞芯数字音视频处理芯片控制软件”在第11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与微软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1、华为海思。
尤其是对于华为麒麟处理器,更是作为目前最强国产手机处理器,但事实上对于华为手机芯片、5G芯片的表现,虽然处于全球顶尖水准,但事实上在安防芯片领域,主要用于视频监控等,目前市面上很多行车记录仪,监控等设备均采用了华为海思芯片,所以华为的安防芯片在全球安防芯片市场,更是能够高达70%。
2、汇顶科技
相信大家都知道,汇顶科技作为国内一家非常出色芯片企业,目前在指纹识别芯片领域,同样也占到了全球高达50%的市场份额,可以说目前几乎所有智能手机厂商都与汇顶科技有着合作关系,绝大部分手机都采用了汇顶科技的指纹识别芯片,其中也包括屏下指纹识别芯片。
3、比特大陆。
比特大陆,矿友们也是再熟悉不过,作为一家专注于算力芯片的企业,简单点说就是做“矿机芯片”,从目前全球市场份额数据来看,比特大陆同样能够占到全球70%左右的市场份额,事实上在这一领域,中国芯片企业更是一加独大,中国所有厂商更是能够占到全球矿机芯片市场90%+的市场份额。
芯片是其中一款电子元器件,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体积很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和电子设备。众所周知,芯片制造业之所以难是因为芯片制造关系着众多的核心部件,最为关键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光刻机。
紫光集团是清华大学控股的子公司,主要聚焦于IT服务领域,主要打造从“云-网-端”的产业链,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依托着清华大学雄厚的科研力量,发展潜力巨大,IT服务领域在世界排行第二,也是中国十大芯片企业的第一名,能够为大型客户的信息化需求提供非常完整的IT服务。
今年以来,随着中美芯片战争的加剧,导致全球的电子芯片产业链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很多行业都出现了芯片短缺的态势,其中汽车产业受到的影响将会更大。因为由于双碳的目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迅速,从而对于芯片的需求将会持续上涨,但是由于芯片的短缺,很多家汽车企业都出现了停产的现象,这对于公司的发展无疑是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而且,芯片的应用不仅仅只是汽车行业,它几乎应用于所有产品,近到我们生活中的常用设备——微波炉,远到军事设备——国防工业,基本上现在只要是用电的东西都会涉及到芯片这个东西。目前只是在汽车行业的影响比较大,汽车工业最大的瓶颈就是芯片短缺,严重影响了生产。而且,如果中美的芯片战争没有得到一定的缓解,那么后期的话不仅是汽车产业受到影响,而且也会波及到其他产业。由此可见,芯片对于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发展芯片产业刻不容缓。
下面给大家盘点10家芯片龙头企业
新洁能:功率半导体芯片和器件设计龙头
该公司年底或将会推出SiC 二极管系列产品,是公司未来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其次,公司还曾是我国半导体功率器件十强企业之一,主要在半导体芯片和功率器件的研发设计及销售。其次,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5G和光伏新能源等领域,公司的未来发展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观点:公司是是我国功率半导体芯片和器件设计龙头,该公司自上市以来,股价基本上都是在高位震荡,当股价运行到下方支撑位附近时出现了反弹,以我的观点来看,后期反弹的延续性应该还会继续。
斯达半导:IGBT里边的龙头股
该公司是我国IGBT领域领军企业和唯一进入全球前十的IGBT模块供应商,其次,该公司的IGBT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家用电器等领域,是电力行业的CPU。自成立以来。公司把市场为导向,技术为支撑,从而不断的研究出更加优秀的半导体芯片。
观点:该公司是IGBT里边的龙头股,目前,该公司的IGBT是我国产品线最集全的供应商,其次,公司的产品未来将会走向替代国产的趋势,而且加上芯片被市场炒作时,该公司是最有希望受到青睐的一个企业。目前从大的趋势上看,该股依然在上升趋势当中。
上海贝岭:电子芯片的龙头企业
国内智能电表领域品种最全的集成电路供应商,计量芯片在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统招市场的出货量均排名第一。公司的当前经营模式是经过转型而来的,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该公司始终跟随电子市场的趋势,使得公司的电子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公司的电子产品在未来的估值价值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观点:该公司是电子芯片的龙头企业,其次,该公司与一些知名芯片厂商之间建立起来良好的战略性关系,从而使得公司的营销网络体系得到了完善。其次,公司的股价在经历调整之后,但是依然在60均线附近受到支撑,上涨趋势没有发生变化。
北方华创: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
该公司是世界级半导体设备后备军,目前,半导体相关领域产品是该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而且公司的半导体产品的发展得益于5G的不断推进和半导体需求的不断增长,相信未来公司的业绩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观点:该公司是我国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其中半导体设备的营收占66.67%左右,是该公司目前最主要的业务和估值来源,其次,公司的部分产品成功打破了国外市场的垄断,后期有望提升市场份额。在空头行情中,目前反弹的趋势有所减缓。
中芯国际:晶圆代工龙头企业
世界第三的芯片先进代工,该公司主要从事集成电路晶圆代工等业务,目前该公司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在世界上占据首位。其次,随着芯片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于集成电路晶圆代工的需求将会呈现上涨的趋势,这对于公司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观点:该公司是我国晶圆代工龙头企业,其次,公司旗下子公司在全球上拥有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是我国技术最先进和规模最大的国家。而且该公司在行业高景气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该公司的运营状况和业绩方面状况尚可,其次空头多于多头,在空头行情中处在反弹的阶段。
长电科技: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的龙头企业
世界前三的先进芯片封装,是我国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的龙头企业,主要的经营业务是集成电路制造和技术服务。其次,公司在关键应用领域中拥有行业领先的半导体高端封装技术优势。
观点:作为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的龙头企业,该公司通过不断的优化公司治理等,相信该公司的未来发展将会与中芯国际协同发展的前景广阔。该股价在成本上方,空前行情下,目前正处在反弹阶段。
圣邦股份:模拟IC行业龙头
中国模拟IC芯片设计龙头,该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是模拟半导体设计,其次,由于该公司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因此通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公司在市场上抢占先机,不断拓展公司在市场上的份额。
观点:该公司作为模拟IC行业龙头,紧跟市场的发展趋势,不断拓展公司的业务,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其次,公司专注于模拟芯片的研究开发,使得公司在多个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条件。目前该公司的运营状态良好,处在多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上涨的趋势。
中环股份:光伏硅片领域的龙头
世界级大硅片潜力后备军,其次该公司供应光伏新能源材料在世界上具有领先的地位,半导体硅片、半导体功率等是公司当前最重要的经营业务。在光伏新能源领域中,公司重视技术创新,不断研发出新一代的电池技术,这对于该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观点:该公司作为我国光伏硅片领域的龙头,在半导体产业领域中,与优秀企业进行战略性的配合,从而使自身的技术和质量控制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其次,目前公司在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未来公司的估值价值有望翻倍上涨。该股短期支撑为44.22,元,阻力为49.75元,近期的平均成本为49.8元左右,在空头行情中,正处在反弹阶段。
TCL集团:显示龙头企业
世界前四的半导体显示,其次,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为半导体技术以及材料。目前,公司把半导体显示以及材料作为公司的核心主业,使得公司更加有优势巩固自身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观点:作为显示龙头企业,公司在半导体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业务中进行一定的布局,目前布局的新赛道成效显著,从而使得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得到成功的建造。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沿着电子产业链逆流而上,展望未来,公司的发展前景广阔。近期的平均成本在6.5元左右,空头行情中,处在反弹阶段。
中微公司:半导体设备龙头
该公司是世界级半导体设备的后备军,当前,该公司主要在半导体设备行业中深究发展,其次,该公司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而且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强大,未来增长可期。目前,由于数码设备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泛半导体产业持续成长,从而对公司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观点:作为半导体设备龙头,该公司的刻蚀设备空间巨大,其次随技术的进步,诸多新兴领域的市场规模将有望进一步扩大。在过去的10个交易日中,该公司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近期的平均成本150元左右,其次空头行情中,反弹趋势有所减缓。
1,展讯:
作为中国领先的手机芯片供应商之一,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自主创新,目前已形成2G/2.5G/3G/3.5G移动通信技术基带、射频芯片产品系列,完成TD-SCDMA、TD-LTE核心芯片研发及产业化等国家重点攻关课题。
2,士兰微:
熟悉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人都知道,该公司的核心发展理念为“诚信、忍耐、探索、热情”。经过15年的发展,士兰微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集IC芯片设计与制造于一体的企业之一,整体生产经营规模处于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前列。
3,华大:
2003年成立的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大型IC设计企业。经过几年的资源整合,已将成立之初的18家二、三级企业整合为6家核心企业,强化了集团的主业发展能力。通过瞄准新兴市场,不断强化企业的主导产品,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以信息安全产品、消费类芯片、高新电子以及测试服务等6大领域为主的核心业务。
4,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在技术方面,其在大陆最早实现65nm/55nm技术的量产;拥有大陆最先进的45nm/40nm试生产技术;具备大陆唯一的32nm/28nm技术研发能力,同时计划于2013年第三季度初基本实现28nm工艺。
5,华润:
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具备开放式晶圆代工、设计、测试封装和分立器件制造完整产业链的半导体公司。自1997年进入微电子行业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新型功率器件和特色晶圆代工领域的领导者、国家重大专项的牵头实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