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光伏幕墙怎么样,好不好
汉能光伏幕墙使用的是铜铟镓硒玻璃基薄膜太阳能发电组件,既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还能发电为建筑提供清洁能源,是一举两得的好产品。
1、安全:光伏幕墙使用的玻璃是高硬度、高透光率的浮法玻璃,完全符合高层建筑玻璃外墙的安全技术指标。
2、美观:由于是薄膜太阳能电池,颜色统一,还能定制不同的颜色,甚至可以做到透光。
3、环保:充分利用大楼的向阳面玻璃幕墙发电,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4、省钱:光伏幕墙比传统玻璃外墙成本稍贵,但由于已经包括传统玻璃外墙的成本,且还能发电自用省去大量电费,长远来算是非常划算的。
汉能
光伏组件
主要是薄膜类的,薄膜
太阳电池
可以使用玻璃、塑料、陶瓷、
石墨
,金属片等不同材料当基板来制造;薄膜太阳能模块是由
玻璃基板
、金属层、透明导电层、电器功能盒、
胶合
材料、半导体层..等所构成的
由于薄膜电池弱光发电效果好,对光照角度也没有晶硅电池要求高,特别适用于屋顶等分布式发电领域。国内分布式发电仍处在起步阶段。据李河君介绍,汉能未来的薄膜电池将主要通过B2B的形式,应用于国内众多的工厂屋顶,替代工业发电。
目前,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主要有硅晶体与薄膜两种,薄膜技术又分硅基、碲化镉和铜铟镓硒(CIGS)等几种技术路线,不同薄膜电池产品的转化率不同,成本也不相同。薄膜电池能否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主要看转换率和成本这两个关键指标。
11月29日,汉能控股集团在京举行战略发布会,正式宣布其薄膜太阳能组件年产能达到3GW,成为世界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同时,通过技术并购和自主创新,汉能的薄膜光伏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铜铟镓硒(CIGS)组件量产转化率已达15.5%。
“薄膜是生产过程零污染,是弱发电,对太阳光的角度要求不像晶硅那么刁。”李河君举例,汉能在新加坡和广东都对薄膜、晶硅组件做对比测试,在新加坡的测试中前者比后者发电量多了40%,后者则多20%。李河君又介绍,薄膜电池10%的转换率实际上相当于晶硅电池17%~18%的转换率,“因为薄膜电池对光照角度要求不高,即便是阴天也可以发电,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薄膜电池的竞争力将大大提高。”
公司成立于1994年,总部设在北京,员工逾10000人。在国内多个省份以及美洲、欧洲与中东、亚太、非洲等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业务横跨水电、风电、太阳能薄膜发电。
目前,集团水电项目权益总装机容量超过6吉瓦, 风电总装机131兆瓦。在太阳能薄膜发电领域,汉能在四川、广东、海南、浙江、山东、江苏等地投资建设薄膜发电产业研发制造基地,总产能已达到3吉瓦。汉能在全球进行电站资源开发,已与新疆、内蒙古、宁夏、江苏、海南、山东、河北等省区以及欧洲多国签订了约10吉瓦的薄膜发电电站建设协议,成为涵盖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组件生产和电站建设等薄膜发电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整合的高科技清洁能源企业。
没见过并不能说薄膜发电光伏产品骗人的,更不能随便去否定一家有真实产业的公司,我们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例如为什么城乡地区大部分使用晶硅太阳能电池,极少使用薄膜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在目前国内大量推广使用主要因为生产技术简单,设备便宜,加上近年来硅价格在较低水平,国家对于光伏发电有补贴政策,成本控制在大众可以接受的水平。简单总结就是技术门槛低、产品价格低、具备适中的转换效率,所以在第一代的光伏发电产品里是非常成功的,得到迅速普及,大众认知度也很高。但随着了解产品质量及技术特点的人越来越多,对于晶硅产品存在的热斑效应、转换效率衰退、二次污染等问题逐渐引起关注,市场慢慢开始转向第二代光伏发电产品薄膜太阳能电池。发达国家早已大量使用薄膜太阳能电池,特别是美国、德国、日本普及率很高,中国用户近年也开始重视光伏产品的技术特点及质量,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卫星、无人机、高档别墅、大型社区等中高端市场供不应求,但随着产能的扩大,城乡地区分布式市场也将得到大力推广,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享受薄膜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带来的便利。
文章来源于薄膜技术专家网页链接
创新大会现场,薄膜太阳能发电汉路铺设的会场入口引人注目,汉路在户外可以吸收阳光转化为电能存储起来,供其它用电设备使用,晚上供路面下的LED灯发光。不仅是汉路,2018年汉能创造性地将薄膜太阳能芯片植入各种载体,赋予它们全新的发电功能,打造了汉瓦、汉墙、汉路、汉纸、汉包、汉伞、汉车等移动能源系列产品,实现“让万物发电”,赢得了海内外市场的认可。
会场入口铺设的薄膜太阳能发电路“汉路”。主办方供图
而在本次大会上重磅发布的《汉能产品创新纲领》,明确了汉能的创新目标:汉能的产品研发创新始终以实现公司的目标和愿景“用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为宗旨;专注于薄膜太阳能在各行业的应用,打造以薄膜太阳能为核心的产品生态圈。在创新路径上,汉能的产品研发应充分发挥薄膜太阳能优势,坚持以设计为引领、以实现各行业的颠覆式创新为基础目标,同时并行渐进式创新,最终实现“让万物发电”。
李河君发布《汉能产品创新纲领》。主办方供图
与大会 科技 创新的主题相呼应,李河君重点提到,汉能最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创造了移动能源行业。他说,“创造一个行业”最好的证明是专利和标准。目前,汉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球首位。2018年,汉能全球范围新增申请专利以每天超过30件、每月约1000件的速度递增。截至目前,汉能累计专利数已超过1万件。2019年计划再增加2万件专利和1000个标准,累计突破3万件专利。此外,2018年,汉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各主要技术路线的芯片转换率,均继续保持和打破世界纪录,2018年8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术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最高电池转换效率纪录,汉能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
李河君说,汉能已经成为全球薄膜太阳能行业无可争辩的领导者,不但是规模,更重要是核心技术。
“创新”是汉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成就专利和标准的重要支撑。本次大会上,李河君和公司高管向取得多项重大技术突破的37个团队颁发了“汉能创新奖”。其中,汉能美国子公司Alta Devices团队将单结砷化镓电池研发效率超过其他技术路线理论极限水平,使汉能单结砷化镓电池效率在短短一年内两破世界纪录。Alta Devices团队还代表汉能制定国际标准《柔性薄膜光伏组件卷曲测试方法》,主导住建领域首个柔性薄膜光伏组件产品标准。汉能全球应用产品研发总部攻克100多项难题,通过50多项安全性和可靠性测试,在国内率先推出薄膜太阳能发电墙“汉墙”解决方案,并主编《建筑用太阳能光伏夹层玻璃重测导则》等3项重量级国家标准。汉能Solibro团队全年专利申请922件,在核心装备端首创“技术秘密+防御性设计+旗舰专利”方式,对知识产权进行全面保护……
汉能集团高级副总裁、美国子公司Alta Devices首席执行官、汉能技术委员会执行主任丁建,汉能美国子公司Global Solar Energy首席科学家Scott Wiedeman在当天的大会上被授予“汉能院士”(Hanergy Fellow)称号。丁建在半导体设备制造和先进太阳能技术领域拥有近30年经验,擅长先进设备与工艺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管理。Scott Wiedeman拥有近30年的薄膜电池研发经验,共获得16项美国专利,在材料和设备工艺、效率提升,新技术的发展等方向卓有建树。目前,“汉能院士”已有包括全球铜铟镓硒技术之父Mr. Lars Stolt先生在内的六位成员,他们是全球薄膜太阳能领域最尖端的人才,一次次带领团队刷新世界纪录,使汉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始终保持领先。
六位“汉能院士”囊括了全球薄膜太阳能领域最尖端的人才。
随着创新脚步不断向前,汉能开创的移动能源产业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时期。2018年,汉能持续释放高产能;全球第一个薄膜发电柔性制造基地淄博基地实现量产,标志着汉能实现了柔性薄膜电池组件的大规模产业化。同时,以汉瓦、汉墙、汉路、汉纸、汉包、汉伞为代表的应用产品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汉瓦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取得的重要 科技 创新成果,入选了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
李河君介绍,汉能企业发展 历史 可以用两个八年的传奇故事概括:第一个八年,从2002年开始,投资超过200亿人民币,在海拔2000米的高原,一锹土一锹土地建成了总装机规模达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这是全球最大的民营水电站,比葛洲坝大10%,比美国胡佛大坝大30%,被誉为中国民营企业进军大型垄断行业的标志性工程;第二个八年,汉能自2009年起,投资超过100亿美元,进入薄膜太阳能行业,通过全球技术整合和自主创新,使汉能成功实现战略升级,并一跃成为全球薄膜太阳能行业无可争辩的领导者,不但是规模,更主要是核心技术。最值得骄傲的是,汉能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行业:移动能源行业!
李河君最后表示:如今,薄膜太阳能已经成为无可争辩的未来太阳能的发展方向。汉能将让太阳光照耀到的每一个物体都能发电,彻底改变和颠覆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造福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