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类(夜明珠值多少?)
1、萤石夜明珠
今年以来,在上海地矿珠宝玉石检测中心,不断有属于人工制作的萤石夜明珠(球)得到检测,其中最重的一颗重量达12.525Kg,呈圆球体,其余的外形也分别有排球、小足球、网球状等。
历代的夜明珠典故为世人留下无尽的悬念,而今萤石夜明珠引人瞩目,因为夜明珠在人们的心中早己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于是形成了新闻、网上传媒的连篇报导,夜明珠商业炒作也出价惊人,不久前一颗5Kg多的天然祖母绿色萤石夜明珠,居然开出了一个几亿的天价,一时引起市场轰动。萤石夜明珠真值那么多吗?
夜明珠不断被发现,种类不断在增加,丰富了夜明珠虚无与实际的内涵,将对夜明珠千古之谜的大门逐渐开启起着推进作用。
作者在检测这些样品过程中,特地对加工球体的夜明矿物原料(主要为萤石)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及鉴定。
2、千古之谜夜明珠
夜明珠为历代文人墨客作为一种选写文章的妙笔,历代帝王将相又将拥有夜明珠视为权贵的象征,慈禧太后口含夜明珠归天西去,也要与之永世相伴。长期以来,夜明珠象虚无飘渺的烟云,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构筑了一个千古之谜让后世人评说。
史料记载的夜明珠最基本的特点是其在黑暗中会发出幽亮的光。那么,这样的物质到底是什么?据分析有矿物、岩石、蚌、螺、珍珠及各种生物。发光的机理一种是物质内部能量的转化,如化学元素衰变过程引起,另一种是物质受外部能量的激发,导致物质内部结构的变化。
二、夜明珠历史沿革
华夏享有三大奇珍异宝蜚声海内外,它们是古代流传夜明珠(隋球、悬黎、垂棘),楚国荆山和氏璧,以及西凉夜光杯。
汉代《汉书·邹阳传》中"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蛱蜃伏之"。西汉东方朔在《海内十州记》中"夜光长满"。东汉流传"隋珠""隋候夜明珠"。
秦代李斯《谏逐客书》中"夜光之璧"。秦代《西域传·大秦国》中"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夜明珠"。
唐代玄宗皇帝宫中藏"夜明玉鼠"。唐代诗人王翰赋七绝诗《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时征战几人回?"。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予昔年在海州,曾夜煮盐鸭卵,其间一卵灿然通明如玉,荧荧然屋中尽明。置之器中十余日,臭腐几尽,愈明不已"。
元代有成吉思汗的"九龙真珠"。
清代有慈禧太后相传的"凤冠镶九珠"。
民国时期军阀孙殿英盗墓窃取慈禧太后夜明珠下落无踪影。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传言用夜明珠钉缀在拖鞋帮上。
现代作家梁羽生在《狂侠天娇魔女》中"第十九回:听鼓依稀闻叹息,耿照在身上摸了一摸,说道:我没有送过东西给桑青虹,她倒是送过一样东西给我,那是一颗夜明珠,我也不是想要她的,只在当时我是被囚在石窟之中,要藉它的光华,练那石壁上的大衍八式,后来就随手放在身上,准备还给她的..."。
三、夜明珠发光成因
1、矿物的发光性
矿物在外来的能量激发下,产生可见光的性质称为矿物的发光性。外来的能量有日光、紫外线、X射线、阴极射线、加热、加压、摩擦等。根据其发光的性质不同,分为荧光和磷光二类。
2、矿物的荧光性
矿物在外来的能量持续激发下,矿物持续地发光,当外来的能量激发停止时,矿物发光现象立即消失,称为矿物的荧光性。
3、矿物的磷光性
矿物在外来的能量激发下,矿物发光,当外来的能量激发停止时,矿物发光现象仍保持一段时间的现象,称为矿物的磷光性。
4、矿物的发光机理
矿物的发光是矿物能量的一种转换过程,当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晶格,吸收了一定的外加能量后,然后以发光的方式再释放出去。
荧光产生的机理:在于对可见光波长短,能量大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和比可见光波长长,红外线,将矿物晶体结构中原子或离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当激发态与基态之间另有一些激发态存在时,被激发到较高能量激发态的电子,回落到较低激发态时,于是发射出光子,当二激发态的能量间隔的能量差相当于某一光子的能量时,形成了该能量差的可见光,并呈现一定的颜色形成荧光。
磷光产生的机理:对于一些矿物晶体结构中由于激发电子能被晶体缺陷或电子构型中的禁带捕获,如果是暂时的,激发电子仍依一定速度回落至基态,因而在外加激发能量停止时继续发光,缓缓衰退形成磷光。
热发光效应:在矿物晶体结构中存在一种能量屏障,屏障能抑制激发电子回落到基态,当激发电子处于抑制状态时,受到热力作用使被抑制激发电子产生活化,从而突破能量屏障回落到基态,发射出可见光,形成热发光效应。
压应力发光效应:矿物在压应力作用下,矿物结晶格架遭到破坏,晶格也产生畸形变晶,当外来激发能量作用下,矿物即以发光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
四、荧光矿物及磷光矿物
1、荧光矿物及荧光色
同一种荧光矿物由于晶体内部结构的差异,可不具荧光,也可呈现不同色调及强弱的荧光色。
紫外线下发光矿物及荧光色如下:
萤石(紫、天蓝、乳白),重晶石(紫、黄、玫瑰),金刚石(紫、天蓝、黄绿),闪锌矿(红),锆英石(黄),白钨矿(天蓝),白云石(橙红、黄),磷灰石(紫、玫瑰、红),方解石(紫、黄、乳白),铅矾(黄、玫瑰),霰石(黄白、玫瑰),石棉(黄),钠长石(紫),地沥青(天蓝),沥青(蓝、黄蓝),绿柱石(紫),纤锌矿(紫、浅黄),硅灰石(黄),蛇纹石(黄),刚玉(紫红、红),钾硝石(深黄),异极矿(浅紫、黄),钾钒铀矿(鲜黄绿),锂云母(绿白),菱镁矿(黄),微斜长石(黄),密蜡石(蓝),地蜡(浅青黄),硅锌矿(鲜绿),石盐(红),石膏(蓝绿、红),透闪石(浅黄、红),无水芒硝(黄),铜铀云母(鲜绿),葡萄石(红),中柱石(橙、黄)、白铅矿(鲜绿),菱沸石(红),尖晶石(深红),碳酸钙钡矿(黄),黄河矿(红黄),水碳硼石(乳白)、琥珀(红黄、浅青绿、蓝白),珊瑚(乳白),珍珠(乳白、蓝、黄、粉红),龟甲(乳白、蓝白、黄),象牙(乳白、蓝白)。
X射线下发光矿物及荧光色如下:
铅矾(天蓝),磷灰石(黄、绿、天蓝),金刚石(天蓝),明矾石(黄),钠长石(青),重晶石(绿),绿柱石(黄),硅灰石(黄、紫),白云石(玫瑰),方解石(玫瑰红),石盐(绿、白),透锂长石(黄),硬硅钙石(黄),方柱石(玫瑰),辉沸石(绿、天蓝),透闪石(黄),正长石(绿),葡萄石(红),萤石(绿、蓝),白铅矿(绿、天蓝),菱沸石(红)。
阴极射线下发光矿物及荧光色如下:
铅矾(天蓝),磷灰石(黄、绿、红),霰石(玫瑰红),石棉(黄、玫瑰),金刚石(黄、玫瑰、天蓝),阳起石(黄),钙铁榴石(红),明矾石(紫),钠长石(紫、白),重晶石(紫),绿柱石(天蓝),钼银矿(红),纤锌矿(黄、天蓝),硅灰石(黄、青、绿),钙铝榴石(黄),透辉石(玫瑰),白云石(红),蓝晶石(红),蛇纹石(红),方解石(浅红、橙红),钙霞石(玫魂、白),石英(蓝、玫瑰、紫),刚玉(红、天蓝),钾硝石(红),异极矿(天蓝、绿),高岭石(天蓝),天青石(黄),拉长石(天蓝),菱镁矿(紫红),微斜长石(天蓝),钠长石(红),地腊(黄),石盐(绿、绿白、天蓝),菱锰矿(紫、青),透锂长石(浅黄),方柱石(玫瑰),闪锌矿(红),菱铁矿(红),辉沸石(红、天蓝),电气石(红),透闪石(黄绿、紫),滑石(红),黄玉(天蓝),磷钙土(黄),奥长石(绿),正长石(天蓝),葡萄石(绿),萤石(绿),白铅矿(绿、天蓝),菱沸石(红),琥珀(绿白)。
2、磷光矿物特征
同一种磷光矿物由于晶体内部结构的差异,可不具磷光,也可呈现不同色调及强弱的磷光色。有磷光的矿物,也一定具荧光,但具荧光的矿物,可不具磷光。
1)、萤石Fiuorite
磷光:乳白、浅紫、浅蓝白。 激发能源:太阳光、紫外线、X射线、阴极射线、热力、热水浴、摩擦。 晶系:等轴晶系。 形态: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八面体、四六面体、六八面体、他形粒状。 化学成分:CaF2。 颜色:紫、绿、蓝、黄、红、白、黑。 光性特征:均质性。 解理:{111}完全。 折光率:N1.434 光泽:玻璃光泽。 摩氏硬度:4 密度:3.18g/cm3。
2)、白钨矿Scheelite
磷光:乳白、浅蓝白。 激发能源:太阳光、紫外线、X射线、阴极射线、力热。 晶系:四方晶系 形态:四方双锥、板状、他形粒状。 化学成分:Ca[WO4] 颜色:浅紫、浅绿、浅黄、浅红褐、白 光性特征:一轴晶正光性 解理:{111}中等 折光率:No1.920Ne1.937 光泽:玻璃光泽 摩氏硬度:5 密度:6.0g/cm3。
3)、磷灰石Apatite
磷光:乳白、浅紫、浅黄。 激发能源:太阳光、紫外线、热水浴、热力、摩擦。 形态:六方双锥、六方柱、板状、他形粒状 晶系:六方晶系 化学成分:Ca2Ca3[PO4]3(OHF) 颜色:浅紫、绿、黄绿、红褐、白 光性特征:一轴晶负光性 解理:{0001}不完全 折光率:No1.633Ne1.629 光泽:玻璃光泽 摩氏硬度:5 密度:3.18―3.21g/cm3。
附注:钙的磷酸盐矿物中,当镧族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钜Pm、钐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替代钙时,则磷酸盐矿物常产生磷光,自然界钙的钙的磷酸盐矿物有206种,因此应在众多的矿物中注意磷光的发掘。
4)、闪锌矿
磷光:乳白、浅紫 激发能源:太阳光、紫外线、热力。 形态:四面体、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他形粒状 晶系:等轴晶系 化学成分:ZnS 颜色:紫红、浅黄褐、米黄红、绿、棕。 光性特征:均质性 解理:{110}完全 折光率:N2.37―2.47 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 摩氏硬度:3―4 密度:4.0g/cm3。
5)、金刚石Diamond
磷光:浅青、浅蓝 激发能源:太阳光、紫外线、X射线、阴极射线。 晶系:等轴晶系 化学成分:C 颜色:橙、绿、蓝、黄、红、白、黑 光性特征:均质性,常显非均质性 解理:{111}中等 折光率:N2.4―2.48 光泽:金刚光泽 摩氏硬度:10 密度:3.52g/cm3 其它:亲油疏水性、色散强。
6)、水碳硼石Carboborite
磷光:乳白、浅绿 激发能源:太阳光、紫外线、X射线。 晶系:单斜晶系 形态:柱状、他形粒状 化学成分:MgCa2[HCO3][B(OH)4]2(OH)2·2H2O 颜色:无色透明、灰、白、褐。 光性特征:二轴晶负光性,2V=75° 解理:{101}完全 折光率:Ng=1.569,Nm=1.546,Np=1.507 光泽:玻璃光泽 摩氏硬度:2 密度:2.12g/cm3。
7)、库水硼镁石Kurnakovite
磷光:乳白、浅绿 激发能源:太阳光、紫外线、X射线。 晶系:三方晶系 形态:厚板状、他形粒状 化学成分:Mg(H2O)5[B2BO3(OH)5] 颜色:无色透明、蓝、黄、红、白、黑 光性特征:二轴晶负光性,2V=80° 解理:{011}中等 折光率:Ng=1.524,Nm=1.510,Np=1.490 光泽:玻璃光泽 摩氏硬度:3 密度:1.85g/cm3。
8)、透锂长石Petalite
磷光:乳蓝白 激发能源:太阳光、热力、摩擦。 晶系:单斜晶系 形态:板状、针状、他形粒状。 化学成分:Li[AlSi4O10] 颜色:褐、黄、红、绿、白。 光性特征:二轴晶正光性,2V=82―84° 解理:{001}完全 折光率:Ng=1.516―1.523,Nm=1.510―1.513,Np=1.504―1.507 光泽:玻璃光泽 摩氏硬度:6―6.5 密度:2.454g/cm3。
9)、方柱石Scapolite
磷光:乳白。 激发能源:太阳光、紫外线、热力。 晶系:四方晶系 化学成分:(NaCa)4[Al(AlSi)Si2O8]3 (Cl,F,OH,CO3,SO4) 颜色:灰、海蓝、白。 光性特征:一轴晶负光性。 解理:{100}中等。 折光率:Ne=1.540―1.562,No=1.546―1.600 光泽:玻璃光泽 摩氏硬度:5―6 密度:2.50―2.78g/cm3。
10)、诺硼钙石Noblanite
磷光:乳白 激发能源:太阳光、热力。 晶系: 化学成分:Ca(H2O)2[B3B3O9(OH)2] 颜色:浅黄、白. 光性特征:一轴晶正光性。 解理:{100}完全 折光率:Ng=1.555,Nm=1.521,Np=1.501 光泽:玻璃光泽 摩氏硬度:3 密度:2.0g/cm3。
11)、白铍石Leucophanite
磷光:乳白。 激发能源:太阳光、摩擦。 晶系:斜方晶系 化学成分:NaCa[BeSi2O6F] 颜色:绿、黄、白。 光性特征:二轴晶负光性。2V=39―40° 解理:{111}完全 折光率:Ng=1.596―1.589,Nm=1.595―1.594,Np=1.570―1.571 光泽:玻璃光泽 摩氏硬度:4 密度:2.97g/cm3。
12)、密黄长石Meliphanite
磷光:乳白. 激发能源:太阳光、摩擦。 晶系:四方晶系 化学成分:NaCa[BeSi2O6F] 颜色:黄、红褐。 光性特征:一轴晶负光性。 解理:{111}完全 折光率:No=1.612,Ne=1.593 光泽:玻璃光泽 摩氏硬度:5―5.5 密度:3.01g/cm3。
3、人造矿物原料
1)、庆隆夜光合成宝石
磷光余辉度11570mcd/m2(将测试物体暗藏24小时后在27瓦荧光灯下激发0.5小时),磷光色有绿、蓝、黄、紫。
2)、荧光涂膜层
荧光涂膜层在无磷光物表面涂膜处理。
五、夜明珠检测与评价
1、紫外萤光强度
紫外萤光强度分为强(醒目)、中(一般)、弱(暗淡)。
2、磷光亮度(辉度)
磷光亮度(辉度)为每平方米磷光的余辉度,以符号mcd/m2表示。
磷光亮度与发光物体体积大小成正比关系,同一种发光物体体积大则磷光亮度强,发光物体体积小则磷光亮度弱。
相传古代磷光亮度以物观查在烛光下1市尺,见小米为优,见绿豆为良,见黄豆为一般而对比。
3、磷光颜色
磷光颜色以乳白为主,也有粉红、浅紫、浅蓝、浅黄色。
4、磷光延时
磷光延时是指当发光物体置于黑暗环境下(暗室)24小时后,再受激发10小时,激发源多为太阳光、紫外、热力,也有X射线、阴极射线、压力,当余辉衰减为零时,判断时间长短值,>10小时为优,4―10小时为良,0.5―4为一般,<0.5小时为差。
5、综合评价
矿物评价,包含矿物颜色鲜艳程度,矿物的透明度,单晶或集合体,矿物在自然界出现机率。
发光评价,包含夜明珠的亮度,发光颜色,其中彩色为佳,乳白为次,磷光延时长度。
工艺评价,包含夜明珠的大小、圆度、表面抛光度、处理等。
历史文化内涵,包含夜明珠的产地、朝代、品种、典故等。
六、夜明珠检测实例
1、夜明珠实例之一
检验编号:BL112911,形状:球,颜色:黄绿、白、绿,总质量:165.9g,折射率:1.438,光性特征:均质体,紫外荧光长波:强黄绿,短波:强黄绿,内部特征:角砾状构造,角砾由各色萤石组成,其中大角砾为主,其它检验:受紫外照射发强烈荧光,具磷光。结论:萤石。
2、夜明珠实例之二
样品编号:BL2020365,质量:12525g,形状:球形。颜色:浅绿、绿、深绿,光泽:玻璃光泽,光性:均质体,密度:3.18(计)g/cm3,折光率:1.435,摩氏硬度:4,荧光性:紫外长、短波显示不均匀的紫、天蓝荧光,磷光:具浅蓝白色磷光。 结构构造:半自形粒晶镶嵌结构,矿物解理发育完全。 矿物成分: 萤石半自形粒晶>98%,方解石微粒状<0.7%,铁质质点侵染状<0.5%,聚合物表面裂隙胶结充填状<0.3%。 结论:萤石(天然) 备注:受阳光、热作用后,球置于黑暗处,显示磷光。俗称萤石"夜明珠"球。
3、夜明珠观赏石实例
样品编号:BL2060004,形状:石料, 颜色:绿、暗绿、深绿,光泽:玻璃光泽,光性:均质体,密度:3.15g/cm3,折光率:1.440,摩氏硬度:4;透明度:半透明状,荧光性:紫外长、短波显示强紫蓝白荧光,磷光:浅蓝白色磷光。 结构构造:半自形粒巨晶、粗晶镶嵌结构,带状构造,矿物解理发育完全。 化学成分:CaF2:98%,矿物成分:萤石半自形粒晶>99%,方解石微粒状<0.5%,石英他形粒状<0.5% 结论:萤石(天然) 备注:夜明萤石观赏石。
七、夜明矿物地质
1、萤石夜明矿物产出地质
1)、新疆富蕴县扎河坝萤石矿
产于石灰岩中,上部围岩硅化、高岭土化比较强烈,下部绢云母化。矿体厚度在0.5-2.0米之间,呈连续脉状,局部为透镜状,矿脉长约40余米。萤石单晶体多呈立方体,集合体为块状。矿体边部的萤石呈紫色或浅紫色白色;矿体中部萤石呈墨绿色。共生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等,属低温热液型矿床。
2)、贵州大厂萤石矿田
估算储量200―300万吨,主要矿区有必康、后坡北部、后坡南部、沙家坪。
必康矿区:萤石产于下二叠统茅口组顶部的茅口灰岩中,在茅口灰岩的岩溶不整合面上,上覆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煤系的砂页岩相,萤石沿层产出。1号脉长800米,宽200―300米,厚1―1.7米。2号脉长110米,宽50米,厚2.1米。伴生矿物有石英、方解石、水云母、高岭石。属低温热液层控型萤石矿床。
后坡北部、后坡南部、沙家坪矿区:萤石产于下二叠统茅口组顶部的茅口灰岩中,在茅口灰岩的岩溶不整合面上,上覆地层为下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底部的蚀变玄武岩、凝灰岩、凝灰质砂砾岩相,伴生矿物有辉锑矿、石英、地开石、方解石、水云母、高岭石、褐铁矿、白云石,石英、地开石组成天蓝色贵翠,萤石自形单晶可大小可达15cm。属低温热液层控型辉锑矿―萤石矿床。
3)、浙江萤石矿床
呈巨大脉状、凸镜状产于酸性火山岩系的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中,萤石透明度高,色彩艳丽,有的具磷光,伴生矿物有石英、高岭石、方解石、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属火山低温热液矿床。
2、磷灰石夜明矿物产出地质
1)、沉积型磷灰石矿床:我国具有丰富的沉积型磷灰石(磷块岩)矿床,素有"三阳开泰"之称,三阳即云南昆阳、贵州开阳、湖南刘阳。现以贵州矿为例,形成于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生物化学沉积的磷块岩,开阳矿区储量达4.23亿吨,白岩矿区储量达45.55亿吨,高坪储量达4.23亿吨。形成于下寒武统梅树村期生物化学沉积的磷块岩,新华含钇磷块岩储量达9亿吨。矿物成分有氟磷灰石、碳磷灰石结晶成显微晶粒集合体,并有白云石方解石、海绿石、石英、高岭石、褐铁矿分布。
2)、岩浆型磷灰石:在基性岩之斜长岩、碱性岩之苏长岩中磷灰石可作为主要矿物形成岩浆型磷灰石矿床。 在花岗伟晶岩、白云母型伟晶岩、黑云母型伟晶岩、钾长伟晶岩中磷灰石可形成数十厘米的柱状透明晶体。
3、白钨矿夜明矿物产出地质
1)、接触交代白钨矿矿床:花岗岩与大理岩的外接触变质带矽卡岩型,白钨矿浸染状分布,伴生矿物有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辉钼矿、辉铋矿、毒砂、方铅矿,如湖南瑶岗仙矽卡岩型白钨矿。
2)、白钨矿石英脉:白钨矿伴黑钨矿稀散分布于石英脉中,白钨矿和黑钨矿可成粗大晶体、晶簇。
3)、高―中温热液充填矿床:硫化物型白钨矿―黑钨矿矿床,产于石英斑岩和砂岩接触带,如广东一地,网脉状云英岩―矽卡岩复合型钨、钼、铋矿床如湖南柿竹园矿区。
4、闪锌矿夜明矿物产出地质
l)、矽卡岩型:接触交代矽卡岩型。
2)、高―中温热液型:伴生矿物毒砂、黄铜矿、黄铁矿、白铁矿、磁黄铁矿、石英。
3)、中温热液型:伴生矿物方铅矿、石英。
4)、低温热液型:伴生矿物方铅矿、车轮矿、重晶石、石英、方解石。
5、金刚石夜明矿物产出地质
1)、金伯利岩型:伴生矿物有镁铝榴石、镁橄榄石、金云母、绿泥石、方解石、铬尖晶石、铬透辉石、磷灰石、钙钛矿、铬云母、褐铁矿、水云母。
2)、钾镁煌斑岩型:伴生矿物有钾镁闪石、白榴石、镁铝榴石、镁橄榄石、金云母、绿泥石、磷灰石、钙钛矿、铬云母、褐铁矿。
3)、金刚石砂矿:河流砂矿如湖南常德丁家港,滨海砂矿如辽宁普兰店。
6、水碳硼石夜明矿物产出地质
气候干旱地区的内陆盐湖沉积,伴生矿物有石盐、钠硼解石、库水硼镁石、多水硼镁石、章氏硼镁石、水方硼镁石。
7、库水硼镁石夜明矿物产出地质
气候干旱地区的内陆硼酸盐湖相沉积,伴生矿物有水方硼石、钠硼解石、库水硼镁石、章氏硼镁石、水碳硼石、硼砂、方解石、水云母。
8、透锂长石夜明矿物产出地质
产于花岗伟晶岩中,伴生矿物有锂辉石、铯榴石、电气石、叶钠长石、钠长石、石英、磷灰石、钾长石。
9、方柱石夜明矿物产出地质
1)、气成作用:火山岩裂隙中发育完好方柱石晶簇。
2)、接触交代作用:酸性岩、碱性岩与石灰岩、白云岩产生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可形成方柱石岩,伴生矿物有柘榴石、透辉石、磷灰石。
3)、变质岩:产于绿色片岩(山西省)中,伴生矿物有电气石、黑云母、磁铁矿。
10、诺硼钙石夜明矿物产出地质
产于硼酸盐矿床中,是板硼石变化产物,伴生矿物有钠硼解石。
11、白铍石夜明矿物产出地质
霞石正长伟晶岩:伴生矿物有密黄长石、霞石、正长石、磷灰石。
12、密黄长石夜明矿物产出地质
霞石正长伟晶岩:伴生矿物有白闪石、霞石、正长石、磷灰石。
八、自然界"夜明珠"现象趣谈
1、最大的"夜明珠"―极光
地球上南、北极出现的极光,是自然界最大的"夜明珠"。
极光出现在地球上南、北两极,太阳是一个庞大而炽热的气球体,在内部和表面进行着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并产生强大的带电微粒流,以极大速度射向宇宙空间,当带电微粒流进入地球外围高空稀薄大气层时,与薄大气分子激烈冲击产生发光。
1957年3月2日在我国北部边城漠河、呼玛城,当晚7点一团殷红灿烂的霞光突然升腾而起,瞬间形成一条弧形光带照亮了天际。
2、最小的"夜明珠"―夜光虫
夜光虫生长于海水中,属原生动物类的浮游生物,形状似鱼卵,大小为0.02―5mm,因氧化作用而发银白色光,是最小的"夜明珠"。
当黑暗晚上海水中含夜光虫200个/升时,呈现弱银白色光,若黑暗晚上海水中含夜光虫1000―2000个/升时,呈现强银白色光。
在1909年8月11日"安布利亚"号轮驶向科仑坡,在海域前东南方向发现一片亮带,开始以为是快到达港口城市,后来越来越亮,亮带千余米,原来是夜光虫构成的亮带。
3、飞舞的"夜明珠"―萤火虫
夏日的夜晚在生态环境优美的地方,可欣赏到满天飞舞着一盏盏、一亮一灭的发着黄绿色、橙红光芒的"夜明珠",那就是萤火虫。
萤火虫属鞘翅类昆虫,古时有"腐草为萤"之说,又称"炤"、"夜照"、"熠熠",古希腊称为"拉恩批鲁"。萤火虫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并都发冷光。萤火虫腹部最后二节为发光部分,白天呈灰白色,夜里发光,冷光是通过透明表皮下面的发光细胞发出,发光细胞由小颗粒线粒体构成,线粒体能氧化、合成能量,发光细胞中还有萤光素、萤光酶,当萤光素与含能量物质结合,氧化时受萤光酶催化,化学能则转变成光能而发光。
4、游曳的"夜明珠"―鮟鱇鱼
游曳的"夜明珠"是深海的鱼类,有鮟鱇鱼、日本松球鱼、蟾鱼、前肛天竺鲷。
鮟鱇鱼发光器存在于"钓竿"末端,在黑暗的深海闪闪发光,与同类鱼联系。日本松球鱼发光器存在于下颌前方。蟾鱼发光器有840个,前肛天竺鲷发光器存在于肛门附近,发光器腺细胞能分泌磷质,在氧化酶作用下,使磷产生氧化发光。
九、夜明物质的商机
1、矿产资源的优化
天然夜明的物质是稀少的,萤石夜明珠是从萤石矿床中发掘出来的,联想到我国,尤其是西部矿业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可比喻为卖米还是卖饭的关系,以达到开发增值目的,卖一吨萤石矿石价格在二百元左右,达到工艺萤石条件的价值更高,一般是矿石价的十倍。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分析,萤石是制作夜明珠的最佳天然矿物,萤石又是唯一制作大型夜明球体的最佳原料。我国萤石储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墨西哥。浙江、贵州、新疆是萤石主产区,在河南、内蒙、广东、湖南也有萤石产出,开发萤石矿山时应提高科技力度,应重视萤石中荧光强,磷光强的矿区、矿层、矿脉、矿石的综合开发利用,避免特殊性质的资源白白流掉,因为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地理必修一提纲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认识过程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可见宇宙:半径 140亿 光年
天体系统的形成: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太阳系:
银河系 中心天体( 太阳 ):质量占 99.86%地月系:
八大行星: 水星 、 金星、地球 、 火星 组成 地球 和月球
木星、 土星 、 天王星 、海王星
总星系 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普通性: 外观和所处的位置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
外部条件 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 波长范围: 0.4~0.75为可见光波段
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常数: 8.24焦/平方厘米•分
太阳辐射→能源
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
概念: 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太阳活动黑子→出现于 光球 层
类型 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
太阳活动与地球 太阳风→出现于 日冕 层
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 11 年)
对地球的影响 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
太阳风→极光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
方向 自 西 向 东,从北极上空看呈 逆 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 顺 时针方向
概况 周期 恒星日,长23小时56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360°59’所需的时间。
速度角速度为 15/时。地球表面除 南北两极点外都相等
线速度从 低纬向 高纬 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 一半 。
①导致 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地理意义 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 右 偏,南半球向 左 偏。
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12 时, 经度 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 大 。西经反之。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 15 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 区时 ,又称 标准时 。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
时区差的求法:在0时区两侧相加,同侧相减
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 东取加号,反之取减号
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 180°经线穿行的 折 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公转)
概况 轨道:是一个 椭圆 ,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 焦点 上,每年1 月初位于近日点, 7 月初位于远日点。
方向:自 西 向 东
角速度约为每天 59’ ,近日点时较 快 ,远日点时较 慢
周期为 1年 ,约为 365 日 6 时 9 分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自转的轨道面叫做 赤道 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 黄道 面。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 黄赤交角,约为 23.5°。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成 66.5°的夹角。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 的更替、五带 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名称 热 带、 北温 带、 南温 带、 北寒带、 南寒 带
五带 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 、 南北极圈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
节气 时间(前后) 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对应点
春分 3 月 21日 赤道 向 北 B
夏至 6 月 22 日 北回归线 向 南 A
秋分 9 月 23 日 赤道 向 南 D
冬至 12 月 22 日 南回归线 向 北 C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太阳相对于 地平面 的高度角
地理意义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 12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在 太阳光直射 的纬线最大,向 南、 北 两侧逐渐降低。
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在哪一个半球,哪个半球的白昼就长 ,而且纬度越高。
白昼越长 ,在极圈以内的地区还可能出现 极昼 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相反,赤道上 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四季的更替: 中 纬度地区明显。
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是 白昼 较长, 太阳高度 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外部圈层
划分依据:地震波 纵波(P波):能在 固体、液体 中传播,速度较 快
横波(S波):只能在 固体 中传播,速度较 慢
划分界面 莫霍面:距离地表平均约 17 千米,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 增加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 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明显 下降 ,横波则突然 消失
位置:莫霍面以上
厚度:平均约 17千米,变化规律:大陆较 厚 ,约 33 千米,海洋较 薄 ,约 6 千米地壳。 海拔越高,厚度 越大 。
组成:含量最多的3种元素是O、Si、Al ; 硅酸盐类 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结构: 上层为 硅铝 层,相对密度较 小,分布不连续。
下层为 硅镁 层,相对密度较 大 ,分布连续。
位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
结构: 上地幔 具有 固态 特征,主要由 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组成。
地幔 下地幔
岩石圈: 地壳 和 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
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 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位置:古登堡面以下
地核 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 铁 和 镍
结构: 外核 呈 液态 或 熔融 状态
内核 呈 固态 态
二、地球外部圈层
大气圈 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 减少。一般把 2000~3000 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水 圈 由 液态 水、 固态 水和 气态 水组成。按照存在位置可分为 海洋 水、
陆地 水、 大气 水和 生物 水,其中 陆地 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圈 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概念: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 单质 或 化合物
矿产: 有用矿物 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
气态 如 天然气
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有三种液态 如 石油、天然汞
固态 如 石英 ,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
矿物的分类:金 属 矿 常见的有 赤铁矿、磁铁矿 等。
非金属矿 常见的有 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 等,其中,以 能源类 矿物和 宝石 矿物最为重要。
(二)岩石
概念: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 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 组成。
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可分为 侵入岩,如 花岗岩 ;喷出岩,如 流纹岩 、 安山岩 、 玄武岩 。
分类: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而形成。如 砾岩 、 白岩 、 石灰岩 、 砂岩 。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具有层理构造 、 有化石 。
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 温度 、 压力 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 结构 、 矿物成分 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如花岗岩→ 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 石英岩、页岩→ 板岩
二、地壳物质的循环
(一)地质循环
概念:是指 岩石圈 和其下的 软流层 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能量来源: 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 产生的热能。
产生影响: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 诞生 ,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
则 逐渐地消失 。与之相伴的是 大地的沧桑 以及 地壳物质形态 的持续转化。
(二)岩石的转化
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 侵入作用和 喷出作用,岩浆 冷却凝固 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作用下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 作用形成;
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 高温熔化 成为新的岩浆。
第二节 地球的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作用形式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 太阳能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 使地表趋向平坦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岩石圈由 6大板块的组成,板块处在 运动 (运动或静止)当中,
(2) 板块相向运动,就会 张裂 (碰撞或张裂)形成 裂谷 。
板块相对运动,就会 碰撞(碰撞或张裂)形成 山脉、岛弧、海沟 。
(3)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 褶皱 :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 地壳运动、 内力 作用。
岩层上凸的称为 背斜 、岩层下凹的称为 向斜 。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 内力 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 外力 作用。
原因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到了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成各地
向斜成山: 向斜底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
(2) 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 地壳 运动, 压力、张力作用。
上升一侧往往形成 地垒 ,如我国的 华山 、 庐山 、泰山 。
下降一侧往往形成 地堑 ,如我国的 渭河谷地、 吐鲁番盆地 。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 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 。
(3)现实指导意义: 背斜 储油、向斜 储水; 背斜下方建隧道,原因 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符合力学原理,较为坚固,不易积水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流水的侵蚀地貌: 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的 千沟万壑 地貌。
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近 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凸(凹、凸)岸形成 冲积平原,
山口 冲积扇 。
风力的侵蚀地貌: 风蚀沟谷 、 风蚀蘑菇 。
风力的堆积地貌: 沙丘 、 黄土高原 的形成。
第三节 大气环境(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 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垂直差异
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 ,原因是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 。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 升高 ,原因是 该层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
适合于高空飞机飞行。
高层大气 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先是降低,一定高度后又上升很快。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 选择性 性。平流层 臭氧 吸收紫外线;对流层
水汽、CO2 吸收红外线;
反射: 无选择 性。
散射: 有选择 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地面→ →大气→→宇宙空间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 纬度因素 、 下垫面因素 、 气象因素 。
第三节 大气环境(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原理: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 气温 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气压 差
异,引起大气运动
受热上升
形成:地面冷热不均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 气压 差异→水平运动
冷却下沉
形成热力环流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风向与等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压线 平行 ,风向和等压线 斜交
摩擦力:(近地面、方向与风向 相反 )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形成因素: 热力 因素,如 赤道 低气压带和 极地 高气压带
动力 因素,如 副极地 低气压带和 副热带 高气压带
低纬环流和信风带(0°~30°)中纬环流和西风带(30°~60°)
高纬环流和极地东风带(60°~90°)
地面表现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为风带
(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移动原因: 太阳直射点 随季节而变化的南北移动
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 北 移,冬季 南 移。南半球则相反
第三节 大气环境(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海陆 热力 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
北半球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 高低气压 中心,因为北半球 陆地 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
时间 亚洲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7月 亚洲 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1月 亚洲 高压(蒙古---西伯利亚 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 带 状分布,因为南半球的 海洋 面积占优势
(2)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形成因素:海陆分布和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 的季节移动
概念: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 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洲 东部和 南 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冬季 亚洲高压流向阿留申低压:东亚—— 西北 季风
亚洲亚洲高压流向赤道低压:南亚—— 东北 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季风 夏季 夏威夷高压吹向印度低压:东亚—— 东南 季风
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南亚— 西南 季风—→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
第三节 大气环境(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气团:
概念: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 物理 性质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分类:暖气团:比下垫面温度 高 的气团。
冷气团:比下垫面温度 低 的气团。
2、锋面系统
概念:冷暖气团之间的交界面
分类 概念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天气 实例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
暖和 气团移动 阴天、大风、降温、降雨 等天气,雨区主要在锋后 气温和湿度骤降 、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冬季的
寒潮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
冷气团移动 云、雨(多为连续性降水)等天气现象,雨区多在锋前 气温 上升 、气压 下降 、雨过天晴 春、夏南方降水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1、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气流状况 气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天气状况 实例
气旋 低 气压 四周向中心辐合
(北逆南顺) 上升阴雨 台风
反气旋 高 气压 中心向外辐散
(北顺南逆) 下沉晴朗 伏旱
2、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一、水循环
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 移动 ,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 状态和 物理 状态的变化。
在 太阳能及 地球重力 的作用下,水在 陆地 、 海洋和 大气 间通过吸收 热量 或放出 热量,以 固、 液、 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水循环又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 地表形态 。
过程:读图填出图中箭头表示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水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 地表蒸发 、人工增雨及 跨流域引水 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二、洋流
概念:洋流又叫 海流 ,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
影响: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洋流与所流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其环境特征。
分布规律:
在南北半球的热带、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南北纬 25° ~ 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 顺 时针方向,南半球呈 逆 时针方向。大洋东侧为 寒 流,西侧为 暖 流。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 副极地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 逆 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 暖 流,西侧为 寒 流。
在南极大陆外围地区形成环球形的 西风漂流 ,就性质来讲属于 寒流 。
(2)海水运动形式除洋流外,还有 波浪 、潮汐 。
洋流形成的成因有 风海流 、密度流 、补偿流 。
a、b、c、d形成是由于 盛行风的吹拂,
a、d由于 中纬西 风吹拂,b、c由于低纬信 风吹拂。
e、f折向低纬是赤道洋流的 一部分,性质上属于寒流。
在太平洋里e、f分别是 加利福尼亚寒 流和 秘鲁寒 流。
在大西洋里e、f分别是 加那利寒 流和 本格拉寒 流。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 演化过程。
在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化,即 生物 演化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 海洋 中的 单细胞 生物,生物学上统称为 原核细胞 生物。
其中,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它们使大量的 自由氧 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 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 无氧
环境向 有氧 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的下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环境基础。
经过了大约 20 亿年的漫长演化,在距今约 14 亿年前,从原核细胞中演化出了 真核细胞
生物。一方面,生物通过遗传变异适应环境的能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藻类的光合作
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 海洋 和 大气 中的积累,也使太阳 紫外线 辐射
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从 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动物发展阶段:元古代: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前期(寒武、奥陶、志留) 海生无脊椎 动物时代→古生代中期(泥盆纪)鱼类 时代 →古生代后期两栖类动物时代→中生代 爬行 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 哺乳 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 人类 时代。
植物发展阶段:元古代及古生代早期 海生藻类 植物时代→古生代中期 孢子 植物时代→古生代后期、中生代中前期 裸子 植物时代→中生代后期、新生代 被子 植物时代。
(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古生代末期 和 中生代末期 时期,是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 海生无脊椎动物 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 原始鱼类 和古老的 两栖 类全部灭绝,蕨类 植物明显衰退。
在中生代末期,除了盛绝一时的 恐龙 突然灭绝外,海洋中50%以上的 无脊椎 动物种类也灭绝了。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①人类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因素
人类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也是地理环境要素之一。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 自然 ,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要素的最显著特点。
②产业革命以来,人类使自然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有利方面: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
不利方面:给自然环境带来各种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例如,人类燃烧 化石燃料 、砍伐森林 等,致使大量 二氧化碳 、甲烷、氧化氮、臭氧、 氟利昂 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改变了大气圈的组成和运行模式,造成全球平均气温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增加。
③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是 岩石圈、 大气 圈、水 圈、 土壤 圈、生物圈、人类 圈等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
表现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表现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表现三: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1、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风化 作用后形成的风化物。它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 基础和植物 矿物 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2、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 质地关系密切。粉砂 和 黏粒 较多,含 砂粒 较少
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 粉砂 和黏粒较少
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 石块 较多
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 质地分层 特征
3、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 化学元素 和养分 。
基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 铁、镁、锰、钙 含量高
酸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硅、钠、钾 含量高
(二)气候与土壤
1、直接影响: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 和 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 水热状况 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 性质 与 强度 。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 风化 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 和 微生物
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三)生物与土壤
生物是土壤 有机质 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 肥力 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四)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 物质 、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1、海拔高度与土壤: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 气候 带和 植被 带,导致土壤的 组成成分 和 理化性质
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
2、坡度和坡向与土壤:坡度和坡向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坡度 地表疏松物质侵蚀迁移速度 发育土壤厚度
陡峭 较快 浅薄
平坦 较慢 深厚
坡向 温度状况 水分状况
阳坡 接受太阳辐射能 多 ,温度状况好 。 蒸发量较 大 ,水分状况 差 。
阴坡 接受太阳辐射能 少,温度状况 差。 蒸发量较 小 ,水分状况 好。
(五)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 成土因素 作用于土壤形成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 生物状况 的影响最为突出。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 水稻土等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如 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
还有一些知识点如海陆水循环,地下水的一些问题,记得不太清,看一下高中书的主干差不多吧
在喧闹的现代化都市中生活久了,总是难免会有一些莫名的压力。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利用空闲时间找一个地方去放松自己,使自己轻松轻松。所以,一些景色秀丽的村庄进入到大家的选择名单中。今天小编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个坐落于黔东南的被梯田托起的村庄。
地处于黔东南雷公山境内的白岩苗寨,四周被高山包围。而在绵延不绝的山坡上,密密麻麻的梯田栉比鳞次的排列着,而在层层相承、块块相连的梯田上方就是当地居民的吊脚楼。远远望去,真的是一个被梯田托起的村寨,村寨与梯田相互衬托,宛如上天掉落在此山谷中的一幅绝美画卷。
白岩苗寨约共有140多户人家,大概有500多人。共有李、金、杨三个姓氏,而只要是不同的姓氏之间就可以进行通婚,这样致使村中人们不是在一个族内,就是有姻亲关系,所以村民们都相处的十分和谐,民风淳朴。另外在一次跳舞比赛中白岩寨曾获得第一,使得寨内村民的能歌善舞也因此为外人所知。
相传,在很久之前,寨内有一些人曾大肆地砍伐山上的树林。不多久,山上的树木就被砍伐的所剩无几,而紧接而来的是村内干旱不断,连饮用水都没有了,梯田中种的粮食也都干枯而死。一天,寨老被山中白龙托梦,警告他现在村中状况都是因为寨内村民砍伐森林导致。于是,寨老立即下令禁止砍伐。现在,保护自然,是这里村民认为理所当然的事。
当你夏天来此游玩,站在白岩苗寨内向远处眺望,村庄四周山峦叠翠,郁郁葱葱,真的仿佛有一条龙盘踞在此,呼云布水,保护着整个寨子与这里的自然生态。梯田中的禾苗随风摆动,淡淡的清香飘荡在寨子上空,令人神清气爽。
因为白岩在视频里面说过
私を喜ばせるのは
私自身だけ(能让我开心的
只有我自己)
而且最后
还摆好姿势准备和黑岩开打
白岩一直以为黑岩是特殊的格雷(white),白岩的克隆体。白岩和黑岩战斗后,两人必会死一个,白岩认为黑岩是他的克隆体,无论留下来哪个,都是她。,黑岩并不是白岩的克隆,可是在战斗之前白岩说的话惹怒了黑岩。(就是让黑岩忘记斯蒂拉这个名字,而且把黑岩的姐姐NANA杀死了)。战斗后,为表歉意,黑岩告诉白岩真相。(当时白岩已经死了,黑岩应该知道)可是黑岩这么做也让白岩含笑的离开了世界。
黑岩:ナナのと同じ……
姉さんたちの!?
白岩:ついに来たな、ホワイトよ
待ちわびたぞ
地球はもうからつほ退屈な拔け壳
立ち去る前に、おまえと乐しみたかつた
わたしと同じおまえ……
さあ、始めよう
黑岩:胜手なこと言わないで!
白岩:その怒り……邪魔だ
おまえは……ステラだつたな
ギフリンは、名前でおまえを缚つだそこに可能性を见いだしたわけだ
名前なと忘れしまえ
余计なものはいらない
わたしを喜ばせることがてきるのはわたし自身だけ
その喜びは想像の外
黑岩:わたしは、ちがう!
白岩:素晴らしい
合わせ镜……
これこそ、わたしが望んだケーム
黑岩:ちがう!
白岩:(呵呵呵——)
白岩:さすが、ホワイト……
どちらが残ろうと问题はない
どちらも、わたしだ
ああ乐しがつた
黑岩:……(扔武器)
残念ね
わたしばワイトじゃない
わたしは……
黑岩:ナナ!
(以上日文版)
(中文版↓)
黑岩:和娜娜的一样……
姐姐们的!?
白岩:终于来了啊,白哟。
都等急了啊。
地球已经无聊了
在离开之前,想和你分享音乐的乐趣
和我一样的你……
那么,开始吧
黑岩:不要说自私的话!
白岩:那个愤怒……真是碍事
你是……史黛拉了啊
吉布森他,束缚你的名字,是因为我们发现(你)有(一些)潜在的因素
连名字都忘记了(渣了,乱猜的)
不需要多余的东西
能让我自己喜悦的只有我自己而已
这份喜悦在我想象之外
黑岩:我,不是的!
白岩:真棒
镜像……
但这正是,我想要的娱乐(这一段怎么这么像在XXOO……)
黑岩:不是的!
白岩:(笑)
======(打赢之后)======
白岩:不愧是,白
哪边留下来都不是问题
(因为)不管是哪边,都是我
啊啊,真是愉快
黑岩:可惜呢
我不是白
我是……
黑岩: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