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爱看新闻得人进!急!

贪玩的楼房
土豪的钥匙
2023-01-01 00:56:16

爱看新闻得人进!急!

最佳答案
专注的小懒猪
苹果火龙果
2025-04-17 15:25:42

万刚 现任科技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同济大学校长、国家科技部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总体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创造学会理事会主席。

1975年至1978年在东北林业大学道桥系、物理系学习,1978年至1979年在东北林业大学任教;1979年至1981年在同济大学数学力学系读研究生,1982年至1985年在同济大学任教;1985年至1990年在德国克劳斯塔尔大学机械系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至2000年在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工作,任高级工程师、技术经理;2000年起至今,就职于同济大学,历任工程中心主任、院长、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2006年12月增选为致公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

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工程、固体力学、机械学和管理工程等。他主持开发的“汽车低噪声设计和应用”获2005年德国下萨克森州杰出贡献勋章;在德国奥迪公司期间参与和负责四代汽车产品开发及油漆分厂、车身分厂规划、设计和建设,多次获得奥迪公司和德国大众集团嘉奖。2003年获得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和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颁发的“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4年获“上海市优秀留学回国人才”称号。出版专著2部,科技论文40余篇,管理论文10余篇并获有15项国际专利。

最新回答
聪慧的小蘑菇
诚心的小虾米
2025-04-17 15:25:42

关键看你喜欢什么方向!

和老师谈得来么!

最牛的当然是万刚!

然后你根据专业方向选择博导~

万 钢 校长 (国家863计划清洁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

余卓平 院长

孙泽昌 副院长

李理光 副院长

马 钧 副院长

陈 翌 汽车学院党总支书记

陈萍萍 学院办公室主任

汽车学院2006年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一览

万 钢 (博导、教授) 汽车能源与排放控制 gang.wan@fcv-sh.com

陈礼璠 (博导、教授) 汽车能源与排放控制 haochenk@online.sh.cn

杜爱民 (硕导、副教授) 汽车能源与排放控制 duaimin@online.sh.cn

余卓平 (博导、教授)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yuzhuoping@fcv-sh.com

靳晓雄 (博导、教授)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jinxx@mail.tongji.edu.cn

左曙光 (博导、教授)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sgzou@mai.tongji.edu.cn

陈辛波 (博导、教授)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chenxinbo@fcv-sh.com

周 鋐 (博导、教授)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zhouhong@mail.tongji.edu.cn

侯永平 (硕导、副教授)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yphou@fcv-sh.com

张立军 (硕导、副研究员)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li.jun.zhang@fcv-sh.com

郭孔辉 (博导、教授)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quokonghui@sohu.com

陈昌明 (硕导、副教授) 汽车结构分析与安全性 chenchangming1950@sina.com

杨志刚 (博导、教授) 汽车结构分析与安全性 yangzhigang@mail.tongji.edu.cn

高云凯 (博导、教授) 汽车结构分析与安全性 gaoyunkaidoctor@mail.china.com

高卫民 (博导、教授) 汽车结构分析与安全性 weimin_gao@patac.com.cn

王宏雁 (硕导、副教授) 汽车结构分析与安全性 why-sos@vip.sina.com

吴 宪 (硕导、副教授) 汽车结构分析与安全性 wuxian@fcv-sh.com

孙泽昌 (博导、教授) 汽车电子技术控制 sunzechang@fcv-sh.com

陈 慧 (博导、教授) 汽车电子技术控制 hui-chen@fcv-sh.com

魏学哲 (硕导、副研究员) 汽车电子技术控制 wei xzh@mail.tongji.edu.cn

张 戟 (硕导、副研究员) 汽车电子技术控制 ji.zhang@fcv-sh.com

罗 峰 (硕导、副教授) 汽车电子技术控制 loufeng@fcv-sh.com

王 哲 (硕导、研究员) 汽车现代设计与方法 zhe.wang@fcv-sh.com

吴光强 (博导、教授) 汽车现代设计与方法理论 wuguangqiang@mail.tongji.edu.cn

吴小清 (硕导、副教授) 汽车现代设计与方法 xiaoqingwu@sh163.net

雷雨成 (博导、教授) 汽车现代设计与方法 tji@tji.com.cn

董尧清 (博导、教授) 汽车发动机节能排放与电控技术 dongyaoqing888@163.com

许思传 (硕导、教授) 汽车发动机新能源动力系统与流体流动

scxu@mail.tongji.edu.cn

虞丽娟 (硕导、教授) 汽车发动机现代设计技术 YLJ@mail.tongji.edu.cn

倪计民 (博导、教授) 汽车发动机节能与排放控制 niwyxk@online.sh.cn

马建新 (博导、教授) 汽车发动机新能源动力系统与流体流动

jxma@public.sta.net.cn

楼狄明 (硕导、教授) 汽车发动机现代设计技术 loudiming@hotmail.com

沈 勇 (硕导、副教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shenyong@mail.tongji.edu.cn

俞水良 (硕导、副教授) 汽车发动机现代设计技术 yushl@sohu.com

李理光 (博导、教授) 发动机燃烧、排放及代用燃料 liguang@mail.tongji.edu.cn

张 朝 (博导、教授) 汽车发动机表面工程与摩擦学 czhang@163.net

罗湘萍 (硕导、副教授) 机车动力(机车车辆)

陆正刚 (硕导、副教授) 机车动力(机车车辆) luzhenggang@vip.sina.com

沈 钢 (博导、教授) 系统动力学(机车车辆) elsg@sh163.net

刘永明 (硕导、副教授) 系统动力学(机车车辆) lymlsy@public4.sta.net.cn

赵洪伦 (博导、教授) 机车结构(机车车辆) zhaohonglun@263.net

应之丁 (硕导、副教授) 车辆制动(机车车辆) yingzhiding@126.com

刘 继 (硕导、副教授) 运行状态检测(机车车辆) liuji_tl@citiz.net

胡用生 (硕导、教授) 机车动力(机车车辆) hu_yongsheng@mail.tongji.edu.cn

陈荣章 (硕导、副教授) 汽车市场营销 chenrongzhang@mail.tongji.edu.cn

马 钧 (硕导、副教授) 汽车市场营销 majun@gmx.net

http://www.tongjiauto.com/auto.php?page=html/teacher.htm

帅气的酒窝
美丽的冬天
2025-04-17 15:25:42
①国内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乘用车市场仍将继续扩大

未来十年,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加速发展的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将持续增长,国家也将继续出台有利于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加之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汽车需求增加,预计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发动机及变速器零部件行业调查研究报告》对 2012 年至 2015 年中国汽车产量和保有量进行的预测,预计到 2015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突破 2,500万辆,保有量将达到1.5 亿辆。

2014 年 1-3 月汽车产量为 589.17 万辆,同比增幅达到 9.16%,其中乘用车增幅达到 9.48%,增速高于商用车。

②我国将逐步由汽车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近年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知名汽车企业逐渐涌现,汽车生产核心技术和新技术逐渐为国内企业所掌握,出口规模逐年扩大,我国已经具备了向汽车制造国转变的基础。为了实现转变的目标,我国必须首先形成多家规模化、集团化企业,兼并重组势在必行,自主品牌必将成为政府未来大力扶持的对象。随着近期整车及汽车零部件支持政策的陆续颁布,未来行业的发展重点着重体现在加强自主品牌企业技术开发力度;鼓励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未来自主品牌汽车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可望逐步扩大,技术实力也会迅速提升,中国的汽车市场将逐步由汽车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③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大幅上升,对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同时造成的空气污染也日益严重。受益于节能环保政策的推出,未来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行业将是新的投资增长点,也是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在现有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背景下,鼓励低能耗、小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已成为汽车工业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据工信部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统计,在节能汽车推广政策的作用下,近几年小排量乘用车销量增长十分迅速。2014年 1-3 月该类型车型销售达到 326.59万辆,同比增长 5.25%;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 67.07%。

2011 年 10 月,节能汽车推广政策调整,将节能汽车推广标准提高了 8%,推广车型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从百公里平均 6.9 升调整为 6.3升。2012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研究确定了包括安排 60 亿元支持推广 1.6 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等措施。节能汽车推广政策对节能技术的持续进步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汽车产品升级换代提速,低能耗、小排量汽车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之一。

④产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深化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结构问题突出,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进一步深化。需大力推进跨区域兼并重组,以进一步调整产业组织结构;需提高小排量汽车比重和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以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需大力提高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比重,以进一步促进零部件与整车的协调发展和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需进一步调整汽车消费城乡二元结构,大力开拓农村汽车市场。

⑤汽车产业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我国汽车整车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出口渠道的多元化,未来我国汽车出口将继续增长,整车出口将成为自主品牌企业新的增长点;2012年,连续10年排名汽车出口第一的奇瑞出口量达 18.48 万辆,同比增长 16.26%。

2010 年我国汽车产品累计出口金额首次超过 500 亿美元。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1 年,汽车出口 81.40 万辆,同比增长 49.50%,比上年同期增加26.90 万辆,创历史新高,对同期汽车增长贡献度达 60.80%,成为拉动今年汽车销售增长的主要力量。2012 年,我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百万,达 105.61 万辆,同比增长29.70%。2013 年,我国汽车整车累计出口 87.24 万辆,同比有所下降,累计出口金额713.09 亿美元,同比增长 5.2%;2014年 1-2 月,我国汽车整车累计出口 13.07万辆,同比下降 10.2%,累计出口金额 18.11亿美元,同比下降2.4%。同时随着全球产业的转移,未来我国将成为跨国汽车企业重要的零部件采购基地,零部件产品出口将进一步扩大。 

⑥我国汽车市场在全球地位越来越突出

随着我国汽车产销量的逐年增加,我国汽车工业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地位发生实质性变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产量占其总产量的比重越来越高;中国成为其利润的重要来源地和增长地,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战略决策机制将产生显著影响。跨国公司将会从产品研发开始注入更多的中国元素,未来还将针对中国市场专门开发新型汽车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