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动力工程 > 正文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前景

明理的唇膏
贪玩的樱桃
2023-01-01 00:50:38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前景

最佳答案
善良的大树
呆萌的钢笔
2025-04-19 05:19:00

我就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今年毕业!说具体点这个专业主要方向就是热电、动力,制冷!这得看各个学校了,不同的学校涉及的方向就不同!热电主要就是热电厂吧,动力就是内燃机方向了,毕业后主要去汽车厂,摩托车厂的发动机部门,也能去研究所的!制冷就是空调方向了!前景还是很好的!

说实话这个专业不错的,就业还是比较容易的,不过工资不是很高!我是发动机方向的,今年本科的出去也就在1500吧,当然还得看什么学校和什么单位了!热电方面要好得多哦!呵呵,希望这个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没上大学,而且想学汽车方面的,那就建议上车辆工程,这个就业面更广!

最新回答
舒适的樱桃
害怕的毛衣
2025-04-19 05:19:00

业务培养目标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船舶动力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硕士

主要专业实验

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等

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 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外文科技写作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 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科技术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知识要求可适当降低)。  

 专业知识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因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3)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 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也就是说,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如下知识和能力,并根据培养规格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若外语为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学理论(热力学、传热学等),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电工与电子基本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 (4)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技能。 (6)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等等

平淡的心情
跳跃的战斗机
2025-04-19 05:19:00
电力系统工程师证不完全一样。由具备电力系统工程师评审资格的单位(如五大电力集团公司)自行设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热动专业工作两年,要根据你的毕业学历和各单位的具体规定先申报技术员或助理工程师。

关于技术职称的评审,每个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每年都会定期组织符合晋职称的有关人员参加相关的考试,评审资料填报等工作。

至于热动专业工作两年可以考什么证,这个问题如果不是技术职称而是企业内部的一些岗位资格证,那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具体规定,可以咨询企业的人力资源或教育培训部门。

热动专业在电力系统,在电厂中还要看你是从事运行还是检修工作,如果是运行工作,那么岗位资格应按集控的岗位系列走。这里的岗位资格和实际工作岗位可以不一样,具备高岗资格,没有位置也只能干低岗工作,等待机会提岗。

幸福的白羊
大气的棉花糖
2025-04-19 05:19:00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大纲>1 N5 F- Y- U8 F8 c3 O

一、热力专业4 \% n: F, e, n- b9 R$ U1 k# p4 p

1. 燃料与燃烧1 [% R4 l1 ~) I! m! r

1.1 熟悉锅炉常用燃料的分类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 k+ ^" Dsr1.2 熟悉锅炉常用燃料的成份组成和成份分析方法,掌握成份分析数据不同“基”之间的换算。' z5 B5 P) i% g# e' K6 ]# B% d

1.3 熟悉燃料高、低位发热量区别,掌握各种发热量的计(估)算和换算。

- s: o4 Q9 n4 h, b1.4 了解燃烧的物理化学反应和条件,熟悉各类燃料的燃烧方式、过程和方法及燃烧污染物的生成。* O* h' q. ~/ @, r

1.5 掌握燃料燃烧所需理论和实际空气量、燃烧所产理论和实际烟气量及烟气焓的计(估)算方法。&G0 w1 c( `6 D7 B6 K

2. 锅炉

* `* B&n, q2 g5 _% c- ^5 W2.1 了解锅炉分类、参数系列及作用,熟悉工业锅炉的型号。

/ E0 n6 u5 H! E. {( g2.2 了解链条炉、室燃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过程和特点,了解热水和蒸汽的生产过程。

" J M# t9 R+ y5 W7 o2.3 了解锅炉热平衡测试方法,掌握锅炉各项热损失和热效率的计(估)算方法。

- b4 g) m7 L' H8 l$ d, g1 w2.4 了解锅炉各类受热面的设计特点和结构布置,熟悉炉膛容积和炉排面积设计方法,掌握锅炉尾部受热面低温腐蚀的预防方法。6 g/ T6 K) c- c( d

2.5 了解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锅炉水动力学的特性。$ k( h9 Y y7 ^/ `1 K H7 r

2.6 了解锅炉强度计算方法,熟悉锅炉常用钢材。

. @! X1 m1 h7 k6 I2 X3. 汽轮机9 P6 k7 [2 S! C3 d: c

3.1 了解汽轮机的工作过程,熟悉各种级内损失,掌握级的内功率和内效率的计算。1 B8 d- v( U5 q* M' } C

3.2 了解多级汽轮机的技术特点,掌握汽轮机及其装置的评价指标的计算,熟悉汽轮机的分类及选用。4 V: W&`( W* l+ S' U( l2 A

3.3. 了解汽轮机的变工况特性及初终参数变化对汽轮机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熟悉供热汽轮机的工况图。8 W8 ~. K# ^$ p&G4 e

3.4 熟悉凝汽系统和设备的工作过程,掌握凝汽器的传热与真空计算方法。

|D6 b! W4 J# f3.5 熟悉汽轮机轴封、油、循环冷却水等辅助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Y- |" {+ @3 Q&J$ Q. I4. 锅炉房工艺设计" n7 B2 N3 J( |1 |( m# e/ D% G

4.1 掌握锅炉房位置选择和设备布置的原则和要求。

( Q* U0 e5 \6 d" b4.2 掌握锅炉房规模的确定和锅炉的选择。6 R" s7 [% e b) f/ g5 d' u

4.3 熟悉锅炉烟风系统的设计要点,掌握设计计算。熟悉锅炉风机选择原则及节能调节方式,掌握选择计算。

0 g# P" D. J8 H6 w( W0 i O4.4 了解锅炉水质标准,熟悉水处理和除氧的种类。掌握水处理、除氧及锅炉排污等系统的计算和设备选择、系统制定、设备布置。

' [. J% tv) zf&f" ^$ G9 k4.5 掌握锅炉给水泵、给水箱、凝结水泵、凝结水箱等给水设备的选择、计算和节能措施。1 a, I* I2 V+ i* o: P, {' C

4.6 熟悉各种管道的布置原则和计算方法。

: H% y1 ~p# C6 F9 R1 B1 W&j4.7 了解锅炉房所用燃料的储运、熟悉煤粉制备方式和安全要求,熟悉燃油(气)锅炉设施及安全要求。) `* i9 G% ~% _, t# a3 p2 L

4.8 了解锅炉房灰渣系统的选择和主要计算。

4 x( h/ X0 N5 Q7 t6 [0 J- d( G4.9 掌握热水锅炉供热系统主要设备、定压方式确定和节能措施。

! R5 O( R7 Ql$ c5 d: u% Z4.10 掌握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规定及其排放量、排放浓度的计算,掌握锅炉大气污染物的防治。/ a&H3 i5 d8 j&D

4.11 熟悉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有关规定,掌握有关规范、规程对锅炉房防火、防爆、防噪声的规定。

- z1 ?w5 L+ _$ FI) H1 r4.12 掌握对相关各专业的技术要求。# c% r/ ~9 T~0 D7 F% u. e* X

5. 汽轮机房工艺设计

$ `* s5 v2 J^* O5.1 掌握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组成、主要编制步骤及计算。

4 ~: \8 t4 t* R2 {) @7 G) p5.2 熟悉发电厂全面性热力系统和主要分部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 e" sz0 C8 @" p, [

5.3 掌握发电厂热力系统中汽轮机、除氧器、给水泵、热网加热器、减温减压器等主要设备的选择。x6 _&m+ T1 K

5.4 掌握热电厂总热效率、热电比、热电成本分摊比、热化发电率等主要热经济指标和计算。

, Z/ S&\( `3 U( O5.5 掌握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计算和布置。- K2 l Z. Q, v

5.6 掌握发电厂主厂房的布置形式和设备布置。

6 I' @: B% F2 \4 x" n* T5.7 熟悉劳动安全与工业有关规定,掌握有关规范、规程对汽机房防火、防爆、防噪声的规定。

* \% t&@$ j4 D* Y) T- q5 K5.8 掌握对相关各专业的技术要求。

( L: d" ^j1 i) W8 P6. 热力网及热力站

+ s, j4 p) \B# u2 q2 x6 B{# k6.1 熟悉各类热负荷的收集及核算方法、热负荷的计算方法和负荷曲线图。7 X# G# ~" j g6 R9 S" A&S

6.2 熟悉各种热力管道系统的特点和热网供热参数的选择原则。* o8 \' ?. K- |. K5 G

6.3 熟悉室外热力管道的布置原则与各种敷设方式的特点、适用条件。

. t0 c2 u, Z&t: h! I6.4 掌握热力网水力计算的基本方法、热水管网系统水压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 v8 _% t8 b" ]+ E$ w9 w% u% t: C! j6.5 掌握热网管道的热伸长和热补偿。" F$ v2 |+ p- }5 k6 q

6.6 掌握管道支架荷载的种类和计算。* ~3 f: h4 d5 x9 M' A8 U# q7 l

6.7 掌握固定支架推力计算。

! f2 N0 n/ I6 u&N6 t9 ^6.8 熟悉管道和常用附件的分类及有关阀件的计算。

+ ?2 f. T! O) q7 V, v$ C- T0 [3 S6.9 了解管道的保温及防腐。

$ S&I7 Z6 }) ]) B6.10 掌握热力站系统设计原则及常用设备的选型与计算。! Q) Q3 MG1 Z/ N/ G

6.11 熟悉热力网各种调节方法、特点、适用条件。2 U8 m+ C3 f5 J$ Q1 w1 R/ B

6.12 熟悉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有关规定,掌握有关规范、规程对热力站防火、防爆、防噪声的规定。 T2 V: {- a, QW2 J~ M7 h

二、燃气专业

% C' {2 u) l4 }1 {0 A8 l% f. x6 T! b7. 制气原料的特性和评价. ~ j" ]0 }8 F# T) \6 c

7.1 熟悉中国煤炭的分类与煤质评价。

$ O2 X! {) r6 I2 p6 q7.2 熟悉煤炭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煤的工艺特性。' y$ @2 ]5 m' f+ M9 \0 b! O% o# K

7.3 熟悉油制气及其他改制气原料的物理、化学特性。

0 u) Y1 b6 s3 M$ ]7.4 了解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矿井气、沼气的来源。8 j, i' \&E4 ~, t- Z

8. 制气工艺# ^+ y B9 O' v! l! N0 V, r

8.1 熟悉焦炉结构(含炼焦工艺设备)、炼焦制气过程,掌握焦炉热工及流体力学计算。

# \! Z0 X$ ^+ p) i% e. P% f- b8.2 熟悉各种煤气化炉的气化方法,了解煤炭质量对煤气化生产的影响,掌握各种气化工艺过程和计算。

* J5 N$ `' U7 B" R# Y' c# ]8.3 熟悉油制气及天然气改制气的制气过程和工艺流程。8 o) M" f" w4 B- U, r

8.4 熟悉工业副产煤气的气源装置(如高炉、转炉等)的特点及其产气方法和产气量、质量的影响因素。# y! g$ A&f7 C&f7 U

9. 煤气净化、化学产品回收与加工0 a% r5 Q3 b9 Q- g+ N4 s

9.1 熟悉焦炉煤气化学产品生成过程和产率。

+ a/ d F( n" u( w# PE) J8 `+ D&W9.2 掌握煤气冷却、净化的工艺计算和设备选型。

( @' D8 F0 U" z8 Y( q3 c+ ?9.3 熟悉硫铵制取及其他氨回收、加工工艺、基本流程。&t8 a, s' l6 W+ @3 |&X- ]

9.4 了解粗苯组成、苯结构及其理化性质。掌握用洗油回收煤气中苯族烃(洗苯、脱苯工艺)的设计和计算。D5 [* D1 H: l4 c4 |/ a' T

9.5 掌握煤气的各种脱硫方法和催化作用。

% {! `# P) F( s9.6 了解焦油加工和苯精制的工艺流程。

&h. Y% [9 _, DK( K10. 城镇燃气输配3 }&d8 [. v( x) S' U5 e

10.1 熟悉国家和行业对各气体燃料规定的质量指标。

' p! `" M* FO. y8 ]10.2 熟悉单一燃气的物理化学特性,掌握混合燃气的物理、热力和燃烧性质的计算方法。" F/ b* S. Z( T) m: w# \" b

10.3 熟悉城镇用气工况不均匀系数,掌握确定各类用气户燃气需要量和燃气管道计算流量的方法。Y. H( w. r8 w7 X( Y. ?* `$ q

10.4 掌握燃气管道水力计算。

. cd1 aV* q9 e5 Q10.5 掌握调节用气量高、低峰时供需平衡方法。

" ~) @0 _! g, t# `: i+ _/ _10.6 了解燃气调压器、计量器的类型构造和作用机制。$ T" w1 t- D5 u0 N9 u, Y7 f

11. 燃气燃烧与应用

. p0 [9 {2 {2 nA! O11.1 掌握可燃气体燃烧反应及其计算方法。

$ m$ d5 G, D2 `0 l3 u* ^8 Q$ X- p11.2 熟悉燃气燃烧反应过程。$ h4 Y% {+ q1 I6 `2 ^+ ^, b3 G

11.3 熟悉燃气不同的燃烧方法、掌握燃烧器的设计和计算。1 _. y- {7 z2 o. B

11.4 掌握燃气互换性判定方法。9 m% \3 ^9 Jo- k

12. 燃气工程设计+ E7 b: De. x0 z( r! A

12.1 掌握《人工煤气》气源厂(站)的工艺设计和主要设备选择。# X1 y- q: \. \. ^

12.2 熟悉各类工业副产煤气(如钢铁企业回收的煤气等)的利用方法和工艺设计。

6 ~* I3 M0 g" _6 y&M12.3 掌握城镇燃气输配站(含天然气门站)的工艺设计。8 Ql. t% {2 B

12.4 掌握城镇燃气输配管网系统的设计。

[* c6 i7 P. {- c3 n$ S12.5 掌握城镇燃气调压站的设计。3 H9 I! \n' D+ I

12.6 熟悉液化石油气(LPG)的特殊性质,掌握LPG供应站(包括灌瓶站)、气化(混气)站的工艺设计。

# Q+ J5 S9 O7 Y+ r2 ~12.7 掌握城镇燃气室内设施及安全设计。# c2 C) Q1 T( p+ i

12.8 掌握燃气设施的安全、环保、卫生的要求,按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规定、规范进行设计。

! U4 g7 I% B+ q5 u0 x+ y12.9 熟悉燃气工程的节能、减排措施和节能环保设备的选用。

6 X# w" v- ]$ N3 a8 [5 G12.10 熟悉燃气设施施工、运转、试验、检修等技术要求。4 @+ |6 ^, b) k4 k

12.11 掌握对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 q6 u) t3 T/ C8 V0 I

三、气体专业0 ]+ f4 J$ p5 Z' S

13. 气体压缩机( g: z&p. {+ G8 a3 A8 @, I&?4 Q

13.1 了解气体压缩机的分类和应用。C! Z2 [6 I% u: i* s( ]/ e P

13.2 熟悉活塞式压缩机级的理论循环、实际循环、多级压缩的特点和润滑、附属设备的选用。

# F: h x7 Z3 K. k/ G6 N5 I7 \13.3 熟悉活塞压缩机的排气压力、排气量、排气温度、功率和效率等热力性能及其计算。% W! c% f0 F7 d8 i/ ^w

13.4 掌握螺杆式压缩机的特点、分类、应用和机组系统。9 T/ Z% ~. n$ W* w. q

13.5 熟悉螺杆式压缩机的内压力比、容积流量、轴功率、排气温度等热力学性能及其计算。: L- I) N S# b l2 J, q# ?! j

13.6 熟悉离心式压缩机的工作过程、性能曲线和节能调节。* h! j6 c x/ P% K+ t x$ t

13.7 掌握离心式压缩机级内性能参数和轴功率的计算。# `7 e* E&M: t0 m# R$ N: N. A

14. 制冷与低温

6 |) g7 jP4 O" E9 @- @14.1 熟悉制冷与低温的热力学相关内容,相变制冷、气体绝热膨胀制冷,制冷循环热力学特性分析。

' X/ x8 s0 ^( M8 c&`! z/ q14.2 熟悉制冷与低温工质的性质、命名、物性计算的热力学相关内容,工质与润滑油。9 i( b5 L3 ? L' e7 ^/ z* k

14.3 熟悉蒸汽制冷循环的工作过程和掌握性能指标的计算。

0 Q7 KV( P' OW' z14.4 掌握气体制冷和液化循环的一次和二次节流循环,等熵膨胀循环,等焓与等熵膨胀的组合循环。, i" {3 \6 f: U+ R/ k* p

14.5 掌握气体分离机理、空气分离系统;熟悉其他气体分离方法。

% [$ R&J4 ~8 |1 I/ ?14.6 熟悉制冷与低温循环熵分析法、分析法。

* r. }* E&@$ }' y15. 供气、制冷工程设计8 q7 b* P9 N% u2 Y" P

15.1 常用气体的用途和气体品质要求。

) T, R]) A/ H&|C# T: n15.2 熟悉供气、供冷站的用量平衡,供气、供冷能力的确定。. i0 g8 f" l2 X7 RS1 qJ

15.3 熟悉各类气体的供气系统。

2 @) Y0 l3 \" m- z6 |15.4 掌握供气站、制冷站的总平面布置、站房平面布置。2 J" j# |- b( g% F

15.5 熟悉各类供气设备的特点、性能参数和选用。" Z( X# A3 w# k! ` Z

15.6 熟悉各类气体(包括液态气体)的贮存、灌装,运输设备的特点、性能参数和选择。

" b# Y! Y&D0 l! H0 n8 m15.7 熟悉供气站的管网布置和敷设、管材、附件的选择;掌握管网水力计算和强度计算,了解热补偿、管道支架的选择。7 G3 @! k9 P$ o# g9 j% F5 y: H

15.8 熟悉供气站及管网的施工安装及验收要求。9 S e |9 h6 F% D- r5 l4 i7 Z. R! W6 J

15.9 熟悉供气系统的防火、防爆和噪声控制措施。. n7 O m" Y7 a. S d8 q+ N

6 _+ v7 Q% {, a2 FD# q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执业资格专业考试

1 S2 T5 h2 Y+ z* m' U主要规范及设计手册

6 S&bZ6 B+ O1 m7 b, g Y7 b一、规范、规程、标准类8 d7 L, h8 ~3 t) z c! E

执业资格考试适用的规范、规程及标准按时间划分原则:考试年度的试题中所采用的规范、规程及标准均以前一年十月一日前公布生效的规范、规程及标准为准。 `: h/ C! N1 M

1.《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 i" c: p. b8 @1 ]- ?: H- R2 S

2.《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94)+ _7 M' Q" R: l3 I3 ^: O# ^) s

3.《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GJJ34-2002)" @1 o1 K) v" ~( O" i$ X, ^

4.《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T5054-1996)

) V0 u3 v# }0 kb&O/ x* J5.《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6

7 b&U% q2 Q0 Q/ e K6.《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76 Q: F6 d( O5 y' v3 V

7.《工业锅炉水质》(GB1576-2001)

2 y' d+ K! L, h' H8 j: D8.《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 _3 [# K+ d3 V! q3 ^- [ u

9.《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2 Y8 M) C- m$ h2 {. D' w

10.《工业用水软化脱盐设计规范》(GB/T50109-2006)7 T$ L5 ?6 ?2 P1 V

11.《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2 A4 [: j8 K( {

12.《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GB50195-94)' @0 a( c&[+ I* S9 E- _

13.《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

+ [# K6 @: G" |- f1 Y+ }5 ?1 R14.《炼焦工艺设计技术规定》(YB9069-96)

# @9 j# L" `- Y15.《焦化安全规程》(GB12710-91)

) L: Uc9 _&i. d$ B) z) N16.《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煤技术条件》(GB/T9143-2001)

0 T0 I7 v$ Y# D3 ~) Y17.《中国煤炭分类》(GB5751-86)

&V# \' g* b. c1 L0 a3 M, g18.《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征》(GB/T13611-2006)+ z- @4 U# O&Z1 C7 J: \O

19.《人工煤气》(GB13612-2006)6 X! y( T% f) @ s# \( V

20.《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1 [ ~: y0 T6 r$ ~8 V

21.《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91)

! D# Q# p. V+ I5 C22.《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2003) X6 C9 t/ g _9 cO$ P

23.《乙炔站设计规范》(GB50031-91)

3 l9 ~4 |) e$ t2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 S&Px. a6 H

2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 p- Z4 e! F7 }* J, O26.《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 F) p5 k$ k) [6 n% n. `! H* x0 m

27.《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 g. N3 D) I: s1 T2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3 W' ?$ i( u% h! C6 J9 p2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 e( d- M' a, K( k1 q4 g' e30.《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

# J: t&X+ ~: c) L3 r) v3 o二、设计手册类2 Jq3 T$ l2 e _+ N

1.燃油燃气锅炉房设计手册编写组.《燃油燃气锅炉房设计手册》

' }' | P6 F8 k- ^* T( n* J9 W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 p) A9 q% r5 m$ `' k( [4 F2.动力工程师手册编辑委员会.《动力工程师手册》

" g2 p- Z, F* 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b) p&p5 E5 o, \* }0 W

3.锅炉房实用设计手册编写组.《锅炉房实用设计手册》2版* Y1 K. {2 f7 v' Y4 L: A$ G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B7 X. B|* B# n% R/ p

4.煤气设计手册编写组.《煤气设计手册》

H4 i6 @* K/ L- k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6 r) }) C2 X9 p0 D3 L+ A

5.姜正候.《燃气工程技术手册》/ @, o$ U# b8 `/ f T" S% P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0 K9 C: n0 Dw0 F M

6.邓渊.《煤气规划设计手册》

9 o K( B&l h|$ Rh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 v) @# w}* _+ |! Z% I3 G$ p

7.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焦化设计参考资料手册》上、下册2 U, {$ u6 R- L l Q, z8 G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0./ j6 h: f L7 T- B" _

8.袁国汀.《建筑燃气设计手册》x, E/ G. `4 p6 X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B' Z( L* v- y1 b( M

9.刘松林.《高层建筑燃气系统设计指南》# z+ f# q" {# x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B% B+ eX9 D( D3 ]! V

10.徐明.《压缩空气站设计手册》2 Y. |# b5 _2 U$ f6 G' N. s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i+ [6 c$ `5 k# `]

11.黄建彬.《工业气体手册》&d" Q- OY5 X8 ~3 {&x+ J d/ m7 g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 a3 k0 g8 @# m* B&o12.动力管道设计手册编写组《动力管道设计手册》

) j: U/ c9 ]4 y$ K0 p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I7 w9 A8 vu$ ? o4 K) H&i

13.郁永章.《容积式压缩机技术手册》3 {2 w. V6 K5 M0 R0 g" Y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震动的母鸡
乐观的小松鼠
2025-04-19 05:19:00

可以考研,但不一定有很大优势。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其中包括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主要涉及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面向及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