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不知道选那个专业好就业?冶金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通信工程,还是电气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
随便选择一个都很好,只要学得好,这些专业出来非常棒!冶金不大景气了
如果学校已圈定,优先考虑上述专业中师资和实力强的优势专业;师资差的,即便专业再好,学不到东西也白搭!
我是北科大冶金研究生,你考研分数高,选择钢铁冶金就容易些,因为就业好,报考人数多。如果立志做科研,选冶物化比较合适。
专业学位是好考一些。
现在考研竞争很激烈,北科大冶金也不例外。想考研,提早准备吧,分数高一点,才是硬道理
昆明理工大学比较好的专业有: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
学校介绍:
学校有呈贡、莲华、新迎三个校区,占地3915余亩;设有研究生院、1个学部、27个学院,开设107个本科专业。
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1个;有教职工4001人,其中,专任教师2732人,有在籍学生49838人(含留学生697人),其中本科生34017人(含留学生281人),研究生15821人(含留学生416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昆明理工大学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1、冶金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从矿石中提取有价金属或其化合物并进行加工成有良好使用性能材料的应用性学科,培养的是冶金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冶金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合到大中型冶金企业、冶金相关设备制造、冶金原辅材料生产销售等行业从事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开发、生产组织和管理、产品销售、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2、冶金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方面知识,能在冶金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有关黑色和有色金属冶金过程的基本生产工艺知识,冶金生产组织、技术经济、科学管理、环境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工业设计的初步能力,是本专业的学生要求掌握的能力。
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比较狭窄,但狭窄并不意味着工作没有前途,在有色金属冶炼厂、制取金属化合物的化工厂或试剂厂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可以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的喜悦;在有色冶金研究设计院(所)、环境保护研究单位、学校,从事生产组织、科研、设计、专业课教学等工作,也可以获得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求真理的快乐。毕业生经短期外语培训后,还可到外贸部门、有关企业从事钢铁对外贸易工作。
机械电子工程在所有专业中排名第56,专业需求量最多的地区是“东莞”,占24%,冶金工程在所有专业中排名第320,专业需求量最多的地区是“北京”,占21%。
电厂热能属于电力行业,毕业生就业也多偏向国企,如行业中著名的“五大四小”、“两大电网”等。一般应届毕业生进入电厂后都是从事运行岗位,职业发展...
核能属于核动力行业,著名的企业有中广核、中核、国家核电技术中心。应届生岗位多为运行和检修工作,核电站一般都在偏僻地方,远离都市。
冶金热能(加热炉、热处理炉)属于冶金行业,著名的冶金公司有宝钢集团(上海宝山区)、鞍钢集团(辽宁鞍山)、武钢集团(湖北武汉)、攀钢、本钢、济...
2、动力方向:内燃机,涡轮机等。
船舶动力(涡轮机)是船舶制造行业。著名的船舶集团有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上海外高桥、上海沪东、上海江南造船、中远船务、葫芦岛造船厂、STX造船、...
辽工大无论在名气,师资,学校建设,就业,考研等都要比辽宁工业好。
我是本科,所以我说说本科就业后的情况,一般都是在钢铁企业就业,刚开始都是在一线工作,一线工作需要干活、倒班,工作环境高温、粉尘多,比较辛苦;再之后看你个人能力,学习技术学得快、精通,人际交往也可以的话,几年可能会调到技术、生产部门,或者成为班组长、段长、炉长什么的,也有升不上的,一直在一线当普通工人。
总的来说,冶金工程好就业,但是工作环境苦,专业和学历只是进入企业的敲门砖,工作后肯吃苦、学习,真正有一技之长的,未来发展还是相当可以,但是大多数学生坚持不了,转行了,留下来的是少部分。
你要是想学这个专业,我劝你慎重。
个人觉得冶金好些吧,冶金排第二或第三在全国;但是,土木好像排名不是很靠前。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张学良将军任校长。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理学院(部分)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60年10月,学校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 学校在河北省的秦皇岛市设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师资力量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引进与培养并举,制定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吸引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和国内重点院校教授来校担任学术带头人或工作,使学校拥有了多位院士担任学校教授。
截止2021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4473人,其中专任教师2792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海外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11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5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4个。
学校设有1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基地10个。设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东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