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煤炭分布,排第一的省份是?
内蒙古
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称2010年内蒙古全区煤炭产量达到7.82亿吨,同时,山西省煤炭管理和铁路部门也指出,山西省2010年全年完成煤炭产量7.41亿吨。陕西省2010年煤炭产量达3.55亿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产4036.8万吨,成为仅次于山西、内蒙古的全国第三产煤大省。
原因一:2020年7-11月份进口煤大幅减少5000万吨。
我国目前年2.7亿-3亿吨进口煤占到沿海地区市场的三分之一,进口煤对沿海市场有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进口煤量直接左右了中国沿海煤炭市场的走势,进而间接影响全国煤炭供应体系。
2020年进口煤政策实行总量严控。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国内煤炭生产、运输受限,电厂为了疫情防控保发电需要而大量采购进口煤填补缺口。
2020年1-6月份,全国进口煤炭17399万吨,同比增加1969万吨,增幅12.7%。但是7-11月份,受进口煤总量控制政策管控严格的影响,全国仅进口煤炭9084万吨,同比下降了5176万吨,降幅高达36%。这5000多万吨的供应缺口占下半年供应总量的10%以上。
在迎峰度夏乃至迎峰度冬用煤高峰之际,进口煤政策仍未做出调整,导致供需失衡局面扩大,煤炭市场紧张、价格开始大幅上涨。应该说进口煤的减量是导致煤价大幅上涨的最主要原因!
原因二:下半年内蒙古煤炭减量4000万吨以上。
内蒙古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一,2019年内蒙古煤炭产量10.4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37.5亿吨的27.7%,内蒙煤炭供应对全国的煤炭供需影响很大。2020年,受内蒙古煤炭领域倒查20年、煤管票、安全检查、露天矿征地困难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内蒙古煤炭产量减量严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份,内蒙古煤炭产量9.0亿吨,同比下降4359万吨,降幅9.1%;如果算上未进入统计口径的表外产能的减量,全年内蒙古煤炭产量减量至少在1亿吨;7-11月份,产量4.1亿吨,同比下降2093万吨,如果算上未进入统计口径的表外产能的减量,减量至少在4000万吨,对煤炭供应体系的冲击巨大!
原因三:下半年电力需求大幅上涨。
2020年第三季度,国家气象局预测到迎峰度冬期间将大概率出现“拉尼娜”极寒天气。迎峰度冬期间大规模的寒潮带来了取暖负荷大幅增加,国内多个省份例如浙江、江苏等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此外,全球疫情影响下,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中唯一GDP正增长的国家,世界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工业用电也大幅增加。
再加上水电季节性减少,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缺乏弹性,煤电是电力供应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电煤需求持续大幅增加。7-11月份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5.3%(增加煤耗4000万吨左右),其中11月份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了6.6%,12月份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了9.7%。
鄂尔多斯,中国第一大产煤城市,原煤产量达到61615万吨,被许多人称为中国的“煤都”。
鄂尔多斯市每年原煤产量占全国原煤产量的1/6,并且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中国产煤城市首位。
据国家能源局权威公示,全国可生产煤矿3907处,鄂尔多斯市煤矿占据297座,除此之外,煤炭已探明储量1676亿吨,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天然气探明储量8000多亿立方米,占中国的三分之一。
扩展资料:
全国煤炭产量最多的六个城市:
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内蒙古的煤炭产量在全中国是数量不是最多的,但是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的煤炭产量却是全国最多的,全年的煤炭产量可以达到63000多万吨,可谓是数量众多。
二、山西省大同市:山西一直是中国煤炭产出大省,山西的煤炭产量是中国最多的。而陕西大同市是全国知名的煤都,全年的煤炭产出量大约为40000万吨,位列全国第二。
三、陕西省榆林市:陕西一直是煤炭大省,而陕西的榆林作为陕西重点产煤城市,产出量自然也少不了,全年共产煤量能够达到30000万吨。
四、山西省朔州市:山西朔州市不仅景色非常迷人,同时,煤炭的产出量也少不了,通过煤炭经济的带动作用,朔州市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朔州市全年煤炭吞吐量约为20000万吨。
五、山西省长治市:一般情况下,煤炭产出城市污染相对来说都比较严重,但是山西省长治市就是一个例外,这个城市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山西省长治市的煤炭产出量也不少,全年共生产煤炭量约为12000万吨。
六、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作为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旗,经济发展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在这个过程当中,煤炭的作用不可忽视。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煤炭资源,锡林郭勒盟才能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经济大市,全年生产煤炭量约为11500万吨。
参考资料来源:鄂尔多斯-百度百科
1、2021煤炭价格上涨原因一:进口煤炭大幅减少
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大量电厂为了疫情防控保发电大量采购了进口煤填补缺口,使得今年需煤量数量比往年增加了许多,而在7-11月份时我国受进口煤总量的严格管控,使得进口煤的数量减少,在遇到夏季用电及冬用煤高峰之际,进口煤供应政策仍未做出调整,导致煤炭市场紧张,多地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
2、2021煤炭价格上涨原因二:内蒙古煤炭产量减少
内蒙古是我国产煤量比较多的省份之一,但受煤管票、安全检查等影响,内蒙古产煤量严重减少,据国家统计在1-11月份时,内蒙古产煤9亿吨,跟往年相比下降了几千吨,使得我国煤炭供应体系受到冲击,届时煤炭价格上涨。
3、2021煤炭价格上涨原因三:夏季用电需求及冬季需煤量高
在往年的9-10月份时,我国南方多地气候会逐渐转凉,对用电的需求也不高,但今年不一样,多地还处在热季,每日温度在30多度,就比如湖南在9月底时每日最高温度在37度左右,每日不开空调、风扇等是无法度过的,这样下来每天的用电量就增加了许多。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全球通货膨胀浪潮下,物价飞速上涨的原因周边地区经济复苏加快,对煤炭的需求也增加,而主要出口煤炭受天然气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外阴不足引发煤价上涨,煤价跟分也很正常
二,主力煤矿严格按照核定产能生产,不可能超负荷,超能力运转受安全环保检查的影响,上邮政量受阻,拉煤车排队对产地的煤价产生支撑,也造成上有发动成本增加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下水的价格
三,运输的环节受限目前,将每日125万吨水平组织运输,大家都在抢些大型线货源,这也造成情感方向的运煤车减少,而情感装船保持高位,促使秦港存煤长期处于500万吨以下的低位,大家都知道,四大美岐军寨,秦皇岛港中转货物情感没假,是全国煤炭价格的风向标,也是煤炭市场的晴雨表,香港库存长期处于500万吨甚至500万吨以下的低位运行为家,上涨概率就非常的高,秦皇岛港煤价上涨会带动周边港口煤价上涨,船引发产地二岗和下游卸货下的全面上涨
所以煤炭上涨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不是某一个环节造成的,我们并不缺没,但是有很多环节让煤价上涨,但是这只是暂时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价格应该能有所回落,而且随着冬季的慢慢过去,价格一定会回落
内蒙古煤矿分布于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通辽市等城市。
内蒙古是公认的“露天煤矿”之乡,煤炭资源呈现量大,分布范围较广、储量丰富、埋藏较浅且易开发的特点,中国能源保障基地之一。
在2016年国家公布的矿区的162个煤炭矿区中,内蒙占据42个,占到全国比重的26%,排名第一。新疆有34个。昔日的煤霸、熟知的山西、陕西“没落”,仅有18个和14个。
内蒙自治区煤炭丰富,查明和预测的有180余个,面积约1118万平方公里。煤炭分布于鄂尔多斯的东胜和准格尔煤田、锡林郭勒盟的胜利煤田、呼伦贝尔的陈巴虎煤田、通辽的霍林河煤田;霍林河是中国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准格尔是露天开采煤田;东胜与陕西神府合称成为东胜—神府煤田,东胜—神府煤田是世界范围内的七大煤田。
胜利煤田,是中国煤层最厚的煤田。厚度在200m左右,最厚的地方可达400米。胜利煤田包含11个煤层以及13个煤组。煤田总长度可达45㎞,宽度达15㎞,面积总计为675平方千米,探明储量为惊人的159.32亿吨,保底有159.31亿吨。二道岭的煤矿属于太西煤,是低灰和低硫以及低磷的优质煤,灰分低于平均水平,达3.96%左右,挥发度为6.83%,中国最高、煤层最厚的煤田当属二道岭煤矿。
根据内蒙煤安监局的数据,从2011年到今,内蒙地质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内蒙地区新增煤炭为惊人的484亿吨,光是16年,内蒙累计生产原煤达到了83827.87万吨,同比下了8.1%左右。
内蒙地区有着极其多的企业从事关于煤炭的相关工作,著名的神华集团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内蒙优质煤资几乎被垄断,所属的神东煤炭集团的产煤量更是处于领跑地位。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国内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郑州煤电(600121)、大同煤业(601001)、盘江股份(600395)、美锦能源(000723)、恒源煤电(600971)、昊华能源(601101)、西山煤电(000983)、平煤股份(601666)
本文核心数据:原煤产量、原煤消费量、煤炭进口及出口数量
供给端:山西、内蒙古产量领先
近年来,我国煤炭总体消费量相对稳定。2020年全国原煤产量39.02亿吨,同比增长1.4%。2021年上半年,中国原煤产量19.49亿吨,同比增长6.4%。
2021年上半年,我国原煤产量最高的地区是华北地区,其中山西原煤产量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产量为5.78亿吨内蒙古原煤产量4.91亿吨,排名第二。
需求端:钢铁行业煤炭消费量增长迅速
2017年以来,我国煤炭消费量逐年增长,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0.6%,达到42.56亿吨。
根据中国煤炭协会测算,2020年电力行业、钢铁行业、建材行业、化工行业耗煤分别同比增长0.8%、3.3%、0.2%、1.3%,其他行业耗煤同比下降4.6%。
进出口:煤炭出口大幅下降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全国煤炭进口量3.0亿吨,同比增长1.5%,创2014年以来新高出口319万吨,同比下降47.1%净进口3.0亿吨,同比增长2%。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